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鲁教版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了解“隐逸诗人

....之宗”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

..,体会意境

..。

..,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

....,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4、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

....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反复诵读,感受五言诗的魅力,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4、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时安排】 1学时

【学案内容】

一、知人论世

1、认知作者

陶渊明

...,又名--------,字--------,---------(朝代)田园诗人,浔阳

柴桑人。后人称之为“-------”。又自称作“------------”。祖父、父亲曾

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

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

...。他不愿在纷乱黑

....,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隐退,这一

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

....的不满。他的

....,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

....,劳动生活

诗情感真实,风格------------,--------------,-------------,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

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2、感受时代

迷惘的年代

.....

三国和两晋是一个统一王朝消失的时代。汉末到魏晋,阶级矛盾、社会矛盾不断恶化,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致使社会动荡不安,政局变幻不定。东汉末年的政治败坏引发了黄巾起义,随后军阀割据,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到了西晋,虽然实现了统一,但不久爆发了

“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入侵,西晋的统治也随之结束,中原成了诸族争斗的战场。

晋室南渡后,建立了东晋王朝,偏安半壁,但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不断,农民起义的高涨,最后刘裕取代了司马氏政权,建立了刘宋王朝。

这些混乱而痛苦的历史事实,让当时的名士们思治而不得

.......,对文化、思

.....,苟全性命于乱世

想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些循规蹈矩,那些道貌岸然,似乎都成了一个个玩笑,

传统的力量在无形里消失,越来越多的名士在无望的明天面前选择了叛逆

..。有些人,佯狂而

避世,在清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癫狂里迷失。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魏晋风流

....”。

3、文人风貌

魏晋风流

....

“魏晋风流

....”,为文化史上的专有名词,

....”也称作“魏晋风度

“风度”原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魏晋时期,人们对

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

....,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

...

....转向人物外貌

质.。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於流俗、甚至不同於任何历史时期的

言谈举止。风度

....在言谈与仪表

..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

....与精神状态

上的反应,对於一定的社会阶层来说,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著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

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

...社会现象。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正好反映了魏晋名士的时代精神。

“魏晋风流

...,或者说是他们所追切....”.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

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的大背景

.....。这是在魏晋玄学

下出现的,魏晋玄学的形成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时尚、价值观念。构成魏晋风流

的条件是:玄心

..、旷达

..,代表人物是:陶渊

..,其外在特点是:颖悟

..、真率

..、洞见

..、妙赏

..、深情

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

二、析词辨义

适------ 俗------ 韵------ 尘网------ 羁鸟------ 池鱼------- 故渊

------ 守拙------

暧暧------ 依依------ 墟里------ 户庭------ 尘杂------ 虚室------- 余闲

------ 樊笼------

三、自主探究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

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吟咏品味

反复诵读

....诗歌,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

2、为何归来?

明确:

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

追问:“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3、归向何处?

明确:---------------------------------

追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

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

5、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五、写法借鉴

1、探讨并归纳写景的特点

明确:----------------------

2、分析鉴赏本诗的写作特点

明确:----------------------

六、拓展延伸

山水田园诗

派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 孟

问题:试比较这两首唐朝诗歌在写景和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七、背诵指导

内在逻辑:本性 ------- 遭遇 ------ 理想 ------ 实现 ------ 自得

八、总结全诗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 (其一) 短歌行 课前自主预习 生平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封为魏王。其子曹 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统一全国,他在北方 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 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 发展。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诗风慷慨悲凉。 作品 《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后人辑有《曹操集》。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 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评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活动。 曹操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使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1.古体诗 文学史习惯上把唐以前出现的所有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最古远的,当属创作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后经孔子编修成集的《诗经》;然后是战国末年屈原等楚地诗人创作的带“兮”字的“骚体诗”(又名“楚辞”),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汉代出现了朝廷官署采集整理的“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以及诗人仿乐府民歌而创作的“乐府诗”(分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类),如《短歌行》(曹操);汉、魏、晋、南北朝诗人们还创作有大量的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等诗,如《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等。 2.建安风骨 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高潮。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以“杜康”借指酒。 4.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衿,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即学子之服,后因称读书人为“青衿”;也用来借指青少年,本诗中指代有学识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 5.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归心,人心归服。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就是为了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后遂以“周公吐哺”“一沐三捉(握)发,一饭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鲁教版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了解“隐逸诗人 ....之宗”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 ..,体会意境 ..。 ..,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 ....,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4、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 ....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反复诵读,感受五言诗的魅力,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4、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时安排】 1学时 【学案内容】 一、知人论世 1、认知作者 陶渊明 ...,又名--------,字--------,---------(朝代)田园诗人,浔阳 柴桑人。后人称之为“-------”。又自称作“------------”。祖父、父亲曾 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 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 ...。他不愿在纷乱黑 ....,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隐退,这一 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 ....的不满。他的 ....,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 ....,劳动生活 诗情感真实,风格------------,--------------,-------------,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 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2、感受时代 迷惘的年代 ..... 三国和两晋是一个统一王朝消失的时代。汉末到魏晋,阶级矛盾、社会矛盾不断恶化,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致使社会动荡不安,政局变幻不定。东汉末年的政治败坏引发了黄巾起义,随后军阀割据,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到了西晋,虽然实现了统一,但不久爆发了

《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 文昌中学语文必修2 滕倩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全诗; 2、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体味诗人歌颂田园热爱田园的情感,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领悟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境界,学习其固守精神家园,追求心灵的独立和自由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景物描写,体会诗人情感并掌握写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境界,学习其固守精神家园,追求心灵独立和自由的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点拨法、朗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卸印归田,长叹“岂为五斗米折腰”,他曾如数家珍,轻吟“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是谁?(陶渊明)由上可知,最美的

诗情来自田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进一步体会其中的诗情。(板书)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字词,了解了作者和相关背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是通过研习内容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题 诗歌的题目就像是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我们先通过研究题目来捕捉一下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板书) 提问:大家从这个字能想到什么?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板书) 三、分析诗歌 带着问题,大家齐读,注意用笔划出与问题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更正字音:荫拙嗳 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板书) 齐读“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尘网和樊笼具体指代什么?(官场生活) 追问:此处运用什么修辞?(比喻) 追问:官场不是很多人追逐的对象吗?诗人为何将之比喻成网和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对束缚人自由的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 追问:这一网诗人被网住多少年?(三十年)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师版) 主备人: 年级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温故知新】 关于作者: 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曾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从此陶渊明再也没有做过官。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导疑启问一】品读归向何处 1、如果说诗有诗眼,词有词眼,从“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来看题眼是哪一个字? 明确:“归” 2、“归”在古代,一开始是指女子出嫁,后来引申为女子回娘家,后引申为返回,由此可见,“归”是具有指向、方向的,在这首诗中,归的方向是哪里? 明确:田园 3、赏析诗歌描写田园风光的部分 ①在诗歌中,是怎么写田园风光的,在原文中找到并大声读出来。自读该内容一分钟,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并说说

《归园田居》导学案

我思考,我存在我参与,我精彩我展示,我快乐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张伟 导学目标: 1.学生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通过导读,温故知新,调动已知去感受陶渊明的形象;通过齐读和听读,在感知诗歌内容和感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诵读,揣摩字句情感,体会诗人感情;通过译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感受田园风光,体悟生活情趣,品味诗歌意境之美。进而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学生通过悟读,抓住“樊笼”和“自然”的象征意义,探究并反思陶渊明思想对于生存困境中现代人的积极意义。 导学方法:反复吟诵读写结合指导点拨合作探究互动体验 导学过程: 一、导读我愿温故知新 倾听“我的故事”之《那些年,我和陶潜的四次相遇》,结合初中和今天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思考: 此刻,我心中的陶渊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二、诵读我能体会感情 1、齐读感知诗歌内容 (1)填空(关注题目,寻找题眼) 我寻找到的题眼是______________。 (2)填表(勾划概括,理清思路) 项目 概括回答范围主要表达方式内容 为何而归本性守拙1-8句记叙 归向何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归去如何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听读感受感情基调 我感受到这首诗的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诵读方法: (1)感知诗歌内容,感受感情基调。 (2)划分诵读节奏,注意诵读技巧(节奏:五言诗歌的节奏为二二一或二一二;技巧:读出重音,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要读得抑扬顿挫)。 (3)揣摩字句情感,再现诗人感情。 诵读示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这四句写为何而归,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总体上要读出诗人醒悟后的释然与欢愉。(2)节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技巧:需要重读的字有“无”“爱”“误”“去”,“山”和“年”是韵脚要拖长。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要读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和向往之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要读出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之意和对黑暗官场深沉的厌恶之情。 运用诵读方法,依据诵读示例,在小组内部交流诵读,并推举代表在全班展示。

《归园田居》导学案( 教师版》

《归园田居其一》学历案(新授课) 【学习主题】 积累重点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语言积累与梳理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 2、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请给加点词语注音。 羁.(jī)鸟守拙.(zhuō)荫.(yīn)后檐 暧.(ài) 暧墟.(xū)里樊.(fán)笼 课中学习

任务一:(指向学习目标1)结合书下注释,梳理全诗脉络。 1、“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 向何处?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官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为何而归? 明确:本性爱田园。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分为几层?每层的大意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言词概括出 来。 主要内容:作者通过描写宁静、秀美、质朴的田园风光,抒发了对自由、宁静、自由 的田园生活的陶醉与向往,同时也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之情。诗歌 层次:诗的开头八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隐的缘起。展示了诗人在出入、进退 选择上的一段经历:爱丘山→落尘网→恋旧林→归田园。中间十句,为本诗的核心部分, 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平常普通的农家生活画面融入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充满 诗情画意,诗意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最后二句归结全篇,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 总结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抒发他挣脱樊笼、重返自然后的无限乐趣。 任务二:(指向学习目标1、2)把握诗中意向,领悟诗人感情 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 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7.2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7.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中的一首。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作用。这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诗歌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审美鉴赏与创造: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笔下的田园之美。 2.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归园田居》这首歌曲是那种田园乡谣风格的,听起来也许不像是流行歌曲,可是会静静地流淌在听者的心中,正是契合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一首歌曲。我们知道,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做官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知人论世:(谈你所了解的陶渊明) 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2.诵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jī荫后檐yìn暧暧ài 墟xū吠fèi桑颠diān 樊笼fán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四、探究、合作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具体分析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 选择题: 如果大家回到社会动荡不安、官场黑暗腐败的东晋时代,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做县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你会选择哪条路呢? 一、作者介绍 东晋朝最杰出的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RRR41岁时,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彻底告别官场,回归田园。 二、基础积累 1、字音 羁.(jī)鸟守拙.(zhuō)十余亩.(mǔ) 荫.(yìn)后檐暧暧 ..(ài)狗吠.(fèi樊.(fán)笼 2、字义 适:适合,迎合韵:气质,性格羁鸟:关在笼子里的鸟 拙:愚拙,这里指清贫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依稀可辨的样子墟里:村落自然:园田,或天然本性三、朗诵思考(除心情外,其余用原文词句回答) 思考一:“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围绕“归”字为核心来理解,如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 从哪里归?归到哪里去? 1、尘网、樊笼(比喻污浊的官场)。 2、园田(丘山、旧林、故渊、自然)。 2、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什么?“羁鸟”、“池鱼”用来比喻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羁鸟”、和“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自己。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思考二:为什么要归?(为什么要辞官归田?)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合流俗,爱好宁静。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选择错误,悔不当初。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眷恋田园,渴望回归。 3、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陶渊明何以要出仕? 提示: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因为: (一)、生活所迫;(二)、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引入写作背景)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所以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其实这个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1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诗篇以描述田园生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乱局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部经典之作。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年至427年),字元亮,籍贯东海郡(今山东省即境内),晋代吴兴人,西晋陶侃的后代。他是唐代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涵盖了文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诗歌、散文、文论、典籍等等。他以清新淡泊、崇尚自然的风格著称,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二、作品概述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南朝宋时期。这首诗通过叙述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作者对于社会权贵的鄙视,对于乱世之苦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 整首诗篇分为三段,第一段描绘了作者抛弃官场,回归乡土的

一片热情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第二段描述了田园生活的点滴,生活乏味却充满诗意。第三段以荀子的曰:“舜发于畎,尧耕于野”,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推崇。这首诗富有美感和意味,纯朴自然,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情趣和意趣,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意识。 三、文化解读 一、田园生活的美好。《归园田居》以田园生活为主题,抒发了其美好与向往。田园生活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更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原始、简朴的向往和追求。 二、反映时代矛盾。《归园田居》写于南朝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而陶渊明也因此在诗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代问题的不满和反思。 三、自由自在的精神。《归园田居》中展现了陶渊明推崇的自由自在的精神,他认为自然淳朴、人间清平是人类最初的追求,也是最大的幸福。 四、表达人文情怀。陶渊明的文学风格清新淡泊,许多诗篇中体现了他对于人文之情的深挚感受。这种情感使得陶渊明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而此种关怀也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四、鉴赏分析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尽量用原句回答): 1、诗人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归去的地方是怎样的? 4、归去如何? 二、阅读《归园田居》五首,思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思考:1、陶渊明“归园田居”后做了些哪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2、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诗?说说你的理由! 3、通过这几首诗你能简单归纳一下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吗?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文学史地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是田园诗歌的始祖。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晋陶渊明田园诗派 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 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详细教案,含设计意图及配套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是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里的最后一篇。《归园田居》一共五首,写了陶渊明摆脱污浊官场,在农村生活的景况和心情。《归园田居(其一)》为第一首,把朴素的田园风光、平淡的农村生活与自己再回田园的闲适愉悦交织在一起,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2.解析: 《归园田居(其一)》的重点内容要放在对诗句的理解和描述诗歌画面上,我们可以先诵读诗歌,深入了解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学会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 二、目标及解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欣赏陶渊明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疏通诗意,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 2.解析: (1)通过课前搜集陶渊明小故事和诵读划分诗句来把握诗意,欣赏陶渊明的语言。(2)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品味妙语佳句,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疏通诗意,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学生还是能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只需稍加引导,还是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的。但是,具体来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多从文字与情感表达方面入手分析。 2. 教学设计思想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上指出,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要注意反复的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课堂上以现代隐居思潮为例子,深入浅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理解作者的思想大有裨益。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 多媒体辅助教学:幻灯片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 1.欣赏都市图 拥挤的交通、求职的人们、繁忙的白领、雾霾弥漫的早晨 2. 欣赏盈江田园图 碧绿的黄草坝、清澈的凯邦亚湖、赶集归来的傣族少女、炊烟袅袅的人家 欣赏完图片请同学们用四字短语分别来形容都市生活和田园生活。 都市生活:喧闹嘈杂、交通拥堵、就业压力、废气弥漫等 田园生活:风景秀丽、碧草蓝天、悠闲自在、空气清新等 追问:田园风光如此宁静、祥和,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在东晋时期早就有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远离官场生活,奔向田园隐居,今天我们就跟随陶渊明走进《归园田居(其一)》!)设计意图:趣味性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带领学生概括。 (二)检查前置作业 1.搜集陶渊明的小故事。(100个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教案鲁教版

有没有同学对哪句话哪个词有问题的?1min 3、提问:全诗的题眼是什么呢?提示:全诗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展开的? 明确:归.1min 4、提问:假如让你对话陶渊明,就这个“归”字,你想问他什么问题呢? 讨论明确: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1min 5、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文本. 一、文本分析 1、提问:诗人为何而归呢?试着用诗中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了诗人热爱自然生活,厌倦官场.1min 提问:诗人从何而归呢?同样用诗中的词语来回答. 2、明确:“尘网”“樊笼” 1min 3、提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养在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共同特点 是什么? 明确:都失去了自由,受到束缚.那么这反映了诗人身在官场时是一种什么感受呢?明确:没有自由,痛苦不堪 1min 4、提问:那诗人又是怎样看待自己出仕做官的呢?提示:哪些词语能表明作者的态度? 明确:“误落尘网中”的“误”.表明做官是诗人的一大失误,并非本性如此.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一般寒士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归隐. 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十三年”写成了“三十年”,极言污浊的官场生活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2min 5、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 (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一个正直清高的人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2min 6、提问:诗人要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田园. 以上我们分析了诗人为何而归.从何而归,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诵,注意读出感情.下面大家回忆:先写了本性,后悔做官,觉得非常不自由,自己像羁鸟和池鱼,最终决定归隐田园.我们把书合上,试着背一下这几句诗.2min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思归==》归隐田园 7、提问:诗人要归向田园,那么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下面大家齐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思考应抓住诗中哪些景物分析. 2min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 鸣”/1min 8、提问:诗人所写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调动了那些感官?写了近景和远景,是怎样的顺序? 2min 明确:诗人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官,由远及近写了田园的美景,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最新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 《归园田居》篇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体味诗歌的内涵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同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通过学习,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同时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 2、讲授法。抓住关键的诗句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知识迁移法。通过两首诗的学习和比较,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陶渊明和《归园田居》组诗情感的理解。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图片 课时字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田园风光,进入一个世外桃园,引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的思想。 提问:看到这些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图有什么感觉?你们喜欢吗?这有没有让你们想到世外桃园?我们上个单元也学过一篇有关世外桃园的文章,记得是哪篇课文啊,谁写的?(《桃花源记》陶渊明)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内容谈谈对陶渊明的理解。 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桃花源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从《爱莲说》里知道他是一个隐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活过得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二、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而且要注意下面的注释,对诗歌有一个总体感知。 2、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介绍作者:(同上) 写作背景: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归隐,在官僚与隐士中徘徊。直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

归园田居 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必备知识】 一、文化常识 (一)古体诗与近体诗: 1、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指唐代以前的四言诗(如《观沧海》)、五言诗(成熟于汉代)、七言诗(成熟于唐)和乐府诗等。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代以 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及唐代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形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它的格律 比较自由,没有严格限制,有歌、行、吟等体裁。 2、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 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七言绝句)、律 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如《春望》是五言律诗)、排律(超过 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三种。 (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 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乡村。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 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 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五首,描绘出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 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这 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 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 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 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 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 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 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三)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二、正字音、通文意 1.标注读音

2020高考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范文

2020高考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范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考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考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范文一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教学设计 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王艳 教学对象14化工教学内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授课日期2014-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 掌握文中字词句的意思。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诗歌内容。 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资源文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处理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是中职语文新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诗对后世影响较大,很多诗人写到田园诗都以陶诗为榜样。教学本诗,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赏读诗歌,理解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感知田园生活的景象,体会诗人恬淡的心境。 二、学情分析 中专的学生语文基本功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在学习本诗时可以注重诵读训练,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

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表二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归园田居》这首歌曲是那种田园乡谣风格的,听起来也许不像是流行歌曲,可是会静静地流淌在听者的心中,正是契合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一种心境。我们知道,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做官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通过听歌、看图片,引起学生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 由美好的田园风光联想到陶渊明的经历。 学生看课件后谈感受。二、时代背景及作者。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作者生活的时代和生平经历对学生体会诗作的意境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可以把这部分作为补充知识介绍给学生。 投影显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学生适当做笔记。三、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导入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导入 这是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导入,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导入第1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陶渊明的语言风格,理解词意,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表达技巧,提高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及羡慕田园生活,同时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陶渊明的“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那么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陶渊明诗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积极发言)那么关于陶渊明我们也已经不陌生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诗歌,感受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美丽和他深刻的情感。让我们走进《归园田居》这首诗歌。(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解决阅读障碍。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3)然后提问“陶渊明从那几个方面写作本首诗歌的?”

明确:第一层:表作者个性思想,渴望归田。第二层:绘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第三层:写田园乐之因。 (三)深入研读 问1: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明确:作者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 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问2:第二个层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 明确: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下 四句,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然后用舒缓的语气朗读描写田园风光之一部分,体味淡然的平凡。 问3: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这样一幅田园风景图?(同学自主发言描绘) 明确: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小组讨论分享,教师指导) 问4:最后作者发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呐喊表明了作者的情感 是什么样的? 明确:对社会的虚伪的批判,对可疑返回田园的快乐的最直接表达。 试着朗读最后一句,读出感情。然后听朗读音频,加深对情感的品味。 (四)拓展延伸 问1:“千古平淡之宗”是对陶渊明语言风格的整体评价,你认为陶渊明的语 言风格是怎么样的?(同桌之间相互谈谈,请同学起来回答) 明确: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 问2:多媒体呈现钟嵘的评价,然后结合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每个人的评价代表一个时代,片面的,我们应该吸收学习。 (五)小结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