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2)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十余”、“八九”,这两个约数,显示出主人的生活应该是十分简朴的,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有一种满足感。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春天,榆树柳树浓荫覆地,夏天,桃花李花互相争艳,弄姿堂前,素淡与绚丽交相成趣。尤其是“荫”和“罗”两个动词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它们几乎是含情有意的,是一幅色彩纷呈的图画。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你看那暮霭中隐约可见的远处村庄,还有那轻柔漂浮在村落上空的炊烟,是不是有着浓浓的乡村气息啊?画面一下由前四句近景拉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一样慢慢拉开,充满农家风味的草屋也融入到这深远的背景之中,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同时,“暧暧”、“依依”都是叠音词,又使诗歌具有了一种音韵美。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与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交代。“① 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说世俗的阿谀奉承诗人一样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这里写的是诗人向来的志趣,也表明他后来的出仕并非本愿。“适俗韵”,是指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丘山”则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适俗韵”前缀加“少无”,“丘山”前饰以“本爱”,表现出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

合的性格。“②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对自己仕宦生活的追悔。说自己进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是“误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时迷了心窍,才不经意间糊里糊涂入仕的,心中有几多懊悔与感慨。说自己离开故园山林入仕竟然那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这里面包含了对故园山林的几多眷恋。“三十年”应是“十三年”,指作者出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官之后写此诗的这段时间。

诗的五、六句借“③ 羁鸟恋旧林”、“④池鱼思故渊”,比喻自己思恋旧居,不喜在外做官。这是诗人弃官归田之因,表明他厌倦官场旧生活、向往田园新生活。其中“羁鸟”、“池鱼”比喻不自由的仕宦生活,“旧林”、“故渊”比喻田园。

诗的七、八句以“开荒”、“守拙”点题,写自己从此真正回归园田,过上村居生活了。其中“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回应“⑤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置身“南野际”,平静安祥地过上农家耕种生活,透露出对官场的厌弃与蔑视态度,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一种不妥协的抗争行动。

诗的九至十六句借对村居之景的描绘,抒写诗人归田之后的快慰心情。“方宅”四句状写自家庭院的景物,这是近景,静态地描写田地与草屋的数量、堂前檐后的桃李与榆柳的生长情况。“暧暧”四句描写院外村落的景物,这是远景与中景,动态地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落,以及深巷中的狗吠声与桑树颠的鸡鸣声。这样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被诗人描绘得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诗人正是要借恬静优美、清新喜人、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环境抒写自己摆脱“樊笼”、“尘网”之后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欣。这里语言质朴真淳、清新隽永,音节铿锵,极富自然之情趣,引人悠然神往。

最后四句写居室之乐,以出樊笼、返自然呼应开头,收束全诗。“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二句,由绘景转入叙事,由状物转入写人,表现出诗人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⑥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写诗人一旦冲决罗网、回归自然的无限欣喜之情,道尽归田之乐。“返自然”既指归耕田园,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又指回到原来的自然本性,过上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是点题之笔,有力

地揭示了诗的主旨。

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陶渊明(365—427),一名,字,世号。东晋。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以及“”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2.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3.了解时代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羁.()鸟守拙.() 荫.()暧.暧()樊.() 2.解释词语: ①适俗: ②韵: ③尘网: ④三十年: ⑤羁鸟: ⑥池鱼: ⑦野:⑧守拙: ⑨方宅: ⑩暧暧: ?依依: ?户庭: ?虚室: ?樊笼: (二)诵读感悟 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明这首诗押韵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三、探究活动 活动1:畅谈感受 任务:读了这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2:研读内容 (一)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二)从何而归? 1.诗人把“尘网”、“樊笼”指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羁鸟”、“池鱼”指的是什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⑴、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⑵、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⑶、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2、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学法 吟诵分析法 4、导学过程: (1)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字音 羁(jī)荫(yìn) 暧(ài)墟(xū) (3)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注意字音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_____ ___、_____ ____的感情。 (5)结合注释理解诗歌: (6)、讨论鉴赏: ①从何而归?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②为何而归?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③归向何处?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④归去如何? 3、拓展训练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④披:拨开。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⑵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 【参考答案】

《归园田居其(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借助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 2、能力目标: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能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 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学习难点】 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2、反复吟咏,品读语言。 3、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4、授之以渔,提高能力。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诵读录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知人论世:根据学海导航的“相关链接”和所给的资料,了解作者。 思考:陶渊明一生中,什么样的选择是他人生华丽的转身?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学生回答:陶渊明其人其事 2、落实字词:快速完成注音题。 羁.鸟()守拙.()荫.后檐()狗吠() 暧.暧()墟.里烟()樊.笼() 3、请解释下列词语。 (1)适:(2)尘网:(3)故渊: (4)守拙(5)方宅:(6)荫: (7)罗:(8)尘杂:(9)虚室: (10) 暧暧: (11)樊笼: (12)羁鸟: 4、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然后听读,个人范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1、解题: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字呢? 提问:“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考这问题。 2、思考: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 讨论交流后明确: (1)从何而归? 明确: 思考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思考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思考3:还有哪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归来? 明确: 思考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思考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修辞、炼字、情感) (3)归向何处? 明确: 思考1: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着分析其意境。 思考2: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小结意境类的题型答题思路: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 思考: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隐士思想,但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对作者甘于贫困而悠然自乐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在这种现状下,主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已有的材料调动起来,重在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多阅读和思考,少听一些说教通过他们的阅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退隐,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 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归园田居》《饮酒》等 三、朗读课文 四、文本分析 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围绕“归”我们思考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2)为何归来? 明确:

归园田居 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讨论解问】 俗话说:“眉目传情”诗歌的题目就像人的眉毛和眼睛。那么,Array“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并随思 维脉络进行探究。 明确:归。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找出诗句,用原诗诗句回答。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些 什么样的字让你能体会到他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久 分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 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尘网”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 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 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为何而归?找出诗句 明确:讨论: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作者说“误 落尘网中”,岂是一“误”字所能解释? 提示: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 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 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在这样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 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精 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明确:养家糊口,大济苍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明确:①“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②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 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羁鸟”、 “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③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 “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 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3)归向何处? 明确: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复得返自然 找出有关描写田园的诗句(齐读) 提问: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 土地、草屋近静视觉寓 榆柳、桃 李情 村庄、炊烟远动听觉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才干目的: 1.可以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形融合的艺术作风及诗人情感。 3.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二〕进程与方法目的: 1.经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掌握诗人的情感。 2.经过揣摩言语、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形融合的特征。 3.以引导为主,先生体验为辅,引导先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先生的审美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能让先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探求陶渊明人生选择的时代意义,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2.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厚先生的文明沉淀,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决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对立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下层社会随波逐流,热爱田园生活的肉体,同时要逐渐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构成才干。 二、知人论世 请结合所学知识,用以下句式简明引见陶渊明, 陶渊明是 。〔从思想、性情、朝代、喜好等方面来引见〕 三、初读诗歌,思索: 我们经常说文章的标题就似乎一团体的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以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诗歌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内容? 四、析读诗歌,思索: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2〕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5〕〝三十年〞依据课本注释应为十三年,诗人为何如此说呢? 〔6〕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了解? 五、品读诗歌,欣赏田园风景 〔1〕请大家联想或想像,陶渊明为我们描画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景?(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2〕诗人笔下的田园风景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剖析。 〔3〕仿写,细品田园情味 在陶渊明看来: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点。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初步形成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积极投入,背诵诗歌并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其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学习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诗歌中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如白描。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借助“教材助读”加深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能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初步的认识。2扫清文字障碍,对默写中易出错的字词要重点突破。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3完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或放到后面“我的疑惑”处,以便向老师请教或小组内合作探究。5限时 高质完成,可以用双色笔作修改补充。 I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等。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得不可胜数了。 二、了解背景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的是第一首。 三、文体知识 田园诗: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唐代的孟浩然也是田园诗人。此类诗歌大多表达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表达一种远离世俗、闲适恬淡的情感。语言大多清新明丽。 【信息链接】 1、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四、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抓住诗中关键的表现情感的词句,迅速把握诗歌的主旨。 2《归园田居》(其一)可以分为三层,请简单划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层意。 3说一说你心中的陶渊明。 II.预习自测 1、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又名_____,字______,自号,谥号。(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羁.鸟()(2)守拙.()(3)荫.() (4)暧暧 ..()(5)墟.里()(6)樊.笼()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误落尘网 ..中 羁鸟 ..恋旧林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暧暧 ..远人村 依依 ..墟里烟虚室 ..有余闲 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 ..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 陶渊明 ,东晋诗人。《归园田居 》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一共 5 首诗歌 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在诗人的笔下, 田园是与浊 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 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 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 人格情操。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 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 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 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 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 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 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 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 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1 / 11

而且, 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 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 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 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 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 风格平淡自然, 诗味醇厚, 语言清新, 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 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 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 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 俗话说: 眉目传情。 那么, “ 归园田居 ” 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 题眼是哪个字 ? 是 “归”还是“居”?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 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以 \\\'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 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四、诵读 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 、全班齐读。 ( 重读 “ 返 ” 、 “ 暧 ” 和 “ 暖 ”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3、自由朗读: 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讨论鉴赏: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 “樊笼”, 这些词反映了 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请 同学们打开优化方案 128 页。 我们班哪个同学说话最大声的, 自告奋勇起来读给 大家听,好吗? 2、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 “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
2 / 11

《归园田居》导学案

我思考,我存在我参与,我精彩我展示,我快乐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张伟 导学目标: 1.学生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通过导读,温故知新,调动已知去感受陶渊明的形象;通过齐读和听读,在感知诗歌内容和感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诵读,揣摩字句情感,体会诗人感情;通过译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感受田园风光,体悟生活情趣,品味诗歌意境之美。进而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学生通过悟读,抓住“樊笼”和“自然”的象征意义,探究并反思陶渊明思想对于生存困境中现代人的积极意义。 导学方法:反复吟诵读写结合指导点拨合作探究互动体验 导学过程: 一、导读我愿温故知新 倾听“我的故事”之《那些年,我和陶潜的四次相遇》,结合初中和今天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思考: 此刻,我心中的陶渊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二、诵读我能体会感情 1、齐读感知诗歌内容 (1)填空(关注题目,寻找题眼) 我寻找到的题眼是______________。 (2)填表(勾划概括,理清思路) 项目 概括回答范围主要表达方式内容 为何而归本性守拙1-8句记叙 归向何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归去如何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听读感受感情基调 我感受到这首诗的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诵读方法: (1)感知诗歌内容,感受感情基调。 (2)划分诵读节奏,注意诵读技巧(节奏:五言诗歌的节奏为二二一或二一二;技巧:读出重音,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要读得抑扬顿挫)。 (3)揣摩字句情感,再现诗人感情。 诵读示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这四句写为何而归,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总体上要读出诗人醒悟后的释然与欢愉。(2)节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技巧:需要重读的字有“无”“爱”“误”“去”,“山”和“年”是韵脚要拖长。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要读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和向往之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要读出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之意和对黑暗官场深沉的厌恶之情。 运用诵读方法,依据诵读示例,在小组内部交流诵读,并推举代表在全班展示。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一、明确目标(1分钟)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生平、本文写作背景和田园诗的相关文学常识。 2. 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解读,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鉴赏诗歌,感受诗人情怀,感悟其人生志趣和人生追求。 (二)学习重点 1.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人情怀。 (三)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 2.合作探究法。 二、独立学习(8分钟) (一)知识链接 1、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 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陶渊明的田园诗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格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2.了解作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3.写作背景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二)朗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1、朗读诗歌,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羁鸟()守拙.()荫.() 暧.暧()墟里()樊.笼()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误落尘网 ..中: 羁鸟 ..恋旧林: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暧暧 ..远人村 依依 ..墟里烟:虚室 ..有余闲: 3.试着翻译本首诗。 三、同伴互助(10分钟) 1、《归园田居》的题眼是哪个字?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往何处?归去如何?用原诗中的词或句子回答。 2、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详细教案,含设计意图及配套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是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里的最后一篇。《归园田居》一共五首,写了陶渊明摆脱污浊官场,在农村生活的景况和心情。《归园田居(其一)》为第一首,把朴素的田园风光、平淡的农村生活与自己再回田园的闲适愉悦交织在一起,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2.解析: 《归园田居(其一)》的重点内容要放在对诗句的理解和描述诗歌画面上,我们可以先诵读诗歌,深入了解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学会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 二、目标及解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欣赏陶渊明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疏通诗意,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 2.解析: (1)通过课前搜集陶渊明小故事和诵读划分诗句来把握诗意,欣赏陶渊明的语言。(2)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品味妙语佳句,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疏通诗意,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学生还是能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只需稍加引导,还是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的。但是,具体来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多从文字与情感表达方面入手分析。 2. 教学设计思想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上指出,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要注意反复的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课堂上以现代隐居思潮为例子,深入浅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理解作者的思想大有裨益。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 多媒体辅助教学:幻灯片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 1.欣赏都市图 拥挤的交通、求职的人们、繁忙的白领、雾霾弥漫的早晨 2. 欣赏盈江田园图 碧绿的黄草坝、清澈的凯邦亚湖、赶集归来的傣族少女、炊烟袅袅的人家 欣赏完图片请同学们用四字短语分别来形容都市生活和田园生活。 都市生活:喧闹嘈杂、交通拥堵、就业压力、废气弥漫等 田园生活:风景秀丽、碧草蓝天、悠闲自在、空气清新等 追问:田园风光如此宁静、祥和,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在东晋时期早就有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远离官场生活,奔向田园隐居,今天我们就跟随陶渊明走进《归园田居(其一)》!)设计意图:趣味性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带领学生概括。 (二)检查前置作业 1.搜集陶渊明的小故事。(100个字左右)

7-2 归园田居(其一)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7.2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2. 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3. 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难点: 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层:(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第二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以简谈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第三层:(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对社会的虚伪的批判,对可以返回田园的快乐的最直接表达。 四、学习课文 1.本诗标题有哪些信息?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 归 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 2.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1)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表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 3.为何而归? (1)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 明确: ①养家糊口。 ②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之路。 (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明志士与隐士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1.通过诵读和想象,赏析诗歌意境之美,感受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知人论世,对比分析《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中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两位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获得人生启示。 1.重点:赏析诗歌意境之美,体会诗人归隐前后的思想情感。 2.难点:对比分析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 1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一: 1.反复诵读《归园田居》(其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短歌行》,完成下表。 体裁题材感情基 调 节奏押韵语调主题 《短歌行》四言古 诗 抒情 诗 忧愁激 昂 短促 四句一换韵,变化 丰富 多降调 有变化 渴望贤才 建功立业 《归园田 居》(其 一) 2.“归”是本诗诗题的题眼,请以“归”为核心提问,并尝试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课中学习任务一把握意象,赏析诗境 1.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描写田园? 2.诗人选用这些意象展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1)“十余”“八九”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为何诗中写榆柳桃李,却不写松柏梧桐? (2)榆柳怎么会“荫”,桃李怎么会“罗”?分析“荫”和“罗”的表达效果。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如果此时你也站在陶渊明所在的位置,凝神远眺,请你描绘诗境和你的感受。1.赏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写田园生活,不写人,也不写虫吟鸟唱,只选取极其平常的狗吠鸡鸣,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这八句用语平淡自然,运用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中学习任务二联读探究,领会诗心 在我们的印象中,农业生活是辛苦的。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农耕生活真的那么闲适自在吗?请联读《五柳先生传》(节选)和《归园田居》(其三),探究诗人的真实处境,体会诗人的真实情怀。 《五柳先生传》(节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联读以上材料,结合本诗,从物质条件、耕作情况等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真实处境。 2.综合以上分析,你怎么看待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1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诗篇以描述田园生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乱局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部经典之作。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年至427年),字元亮,籍贯东海郡(今山东省即境内),晋代吴兴人,西晋陶侃的后代。他是唐代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涵盖了文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诗歌、散文、文论、典籍等等。他以清新淡泊、崇尚自然的风格著称,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二、作品概述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南朝宋时期。这首诗通过叙述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作者对于社会权贵的鄙视,对于乱世之苦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 整首诗篇分为三段,第一段描绘了作者抛弃官场,回归乡土的

一片热情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第二段描述了田园生活的点滴,生活乏味却充满诗意。第三段以荀子的曰:“舜发于畎,尧耕于野”,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推崇。这首诗富有美感和意味,纯朴自然,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情趣和意趣,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意识。 三、文化解读 一、田园生活的美好。《归园田居》以田园生活为主题,抒发了其美好与向往。田园生活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更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原始、简朴的向往和追求。 二、反映时代矛盾。《归园田居》写于南朝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而陶渊明也因此在诗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代问题的不满和反思。 三、自由自在的精神。《归园田居》中展现了陶渊明推崇的自由自在的精神,他认为自然淳朴、人间清平是人类最初的追求,也是最大的幸福。 四、表达人文情怀。陶渊明的文学风格清新淡泊,许多诗篇中体现了他对于人文之情的深挚感受。这种情感使得陶渊明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而此种关怀也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四、鉴赏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导入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导入 这是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导入,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导入第1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陶渊明的语言风格,理解词意,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表达技巧,提高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及羡慕田园生活,同时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陶渊明的“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那么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陶渊明诗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积极发言)那么关于陶渊明我们也已经不陌生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诗歌,感受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美丽和他深刻的情感。让我们走进《归园田居》这首诗歌。(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解决阅读障碍。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3)然后提问“陶渊明从那几个方面写作本首诗歌的?”

明确:第一层:表作者个性思想,渴望归田。第二层:绘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第三层:写田园乐之因。 (三)深入研读 问1: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明确:作者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 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问2:第二个层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 明确: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下 四句,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然后用舒缓的语气朗读描写田园风光之一部分,体味淡然的平凡。 问3: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这样一幅田园风景图?(同学自主发言描绘) 明确: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小组讨论分享,教师指导) 问4:最后作者发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呐喊表明了作者的情感 是什么样的? 明确:对社会的虚伪的批判,对可疑返回田园的快乐的最直接表达。 试着朗读最后一句,读出感情。然后听朗读音频,加深对情感的品味。 (四)拓展延伸 问1:“千古平淡之宗”是对陶渊明语言风格的整体评价,你认为陶渊明的语 言风格是怎么样的?(同桌之间相互谈谈,请同学起来回答) 明确: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 问2:多媒体呈现钟嵘的评价,然后结合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每个人的评价代表一个时代,片面的,我们应该吸收学习。 (五)小结作业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尽量用原句回答): 1、诗人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归去的地方是怎样的? 4、归去如何? 二、阅读《归园田居》五首,思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思考:1、陶渊明“归园田居”后做了些哪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2、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诗?说说你的理由! 3、通过这几首诗你能简单归纳一下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吗?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文学史地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是田园诗歌的始祖。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晋陶渊明田园诗派 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 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