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归园田居》导学案含答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含答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含答案

《归园田居》自主学习任务单

班级:姓名:小组:代号:评价:_______ 【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

1.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

2.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

3.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1. 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背诵整首诗。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2. 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自主预习案】

一、教材自学

1.作者简介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因此,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

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还有一个称号叫“五柳先生”,缘由是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2.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课文所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二、微课助学

观看微课(名家朗读)解决生字词,并且参看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借助工具书,查下列字的读音和意思。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1.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2.浏览全文,尽量用原文原词来回答: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四、在线测学预习结束后,通过平板电脑完成对本课的“在线测

评”

【自学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互动探究案】

探究一:

误落尘网中。“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事实上,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你如何理解?

探究二:

守拙归园田。

1. 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2. 归向园田。那么诗人笔下的田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从而看出作者对怎样的生活的向往?

课堂小结:《归园田居》其一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心情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官场生活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巩固训练案】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3.背诵全诗。

参考答案

《归园田居(其一)》

1、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全班学生一起来朗读,解决生字词,并且参看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韵 yun 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羁ji拘束

拙zhuo①笨:手笨、勤能补拙②谦词:称自己的文章、见解:拙见

荫yin没有日光,又凉又潮湿

嗳ai日光昏暗,模糊

颠dian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

樊fan 篱笆指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2、①那么作者从哪里返回呢?即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

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②为何归来?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那么走上仕途之路的陶渊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了吗?(没有)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

折腰”的故事)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③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

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农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农村(文明的异化)}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1、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2、.D两句诗意境不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陶渊明(365—427),一名,字,世号。东晋。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以及“”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2.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3.了解时代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羁.()鸟守拙.() 荫.()暧.暧()樊.() 2.解释词语: ①适俗: ②韵: ③尘网: ④三十年: ⑤羁鸟: ⑥池鱼: ⑦野:⑧守拙: ⑨方宅: ⑩暧暧: ?依依: ?户庭: ?虚室: ?樊笼: (二)诵读感悟 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明这首诗押韵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三、探究活动 活动1:畅谈感受 任务:读了这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2:研读内容 (一)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二)从何而归? 1.诗人把“尘网”、“樊笼”指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羁鸟”、“池鱼”指的是什么?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 (其一) 短歌行 课前自主预习 生平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封为魏王。其子曹 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统一全国,他在北方 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 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 发展。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诗风慷慨悲凉。 作品 《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后人辑有《曹操集》。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 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评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活动。 曹操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使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1.古体诗 文学史习惯上把唐以前出现的所有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最古远的,当属创作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后经孔子编修成集的《诗经》;然后是战国末年屈原等楚地诗人创作的带“兮”字的“骚体诗”(又名“楚辞”),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汉代出现了朝廷官署采集整理的“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以及诗人仿乐府民歌而创作的“乐府诗”(分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类),如《短歌行》(曹操);汉、魏、晋、南北朝诗人们还创作有大量的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等诗,如《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等。 2.建安风骨 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高潮。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以“杜康”借指酒。 4.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衿,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即学子之服,后因称读书人为“青衿”;也用来借指青少年,本诗中指代有学识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 5.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归心,人心归服。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就是为了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后遂以“周公吐哺”“一沐三捉(握)发,一饭

《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导学案 - 答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使用说明】 1.利用导学案充分预习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有疑问的用笔勾画出。 2.认真书写,按时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抓住诗歌意象,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多角度解读诗歌主旨。 3、学习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4.了解古人以花赠亲友的传统行为,感受古代一种简朴、美好的生活情调。 【知识链接】 1.《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产生于这样的时代,主要书写游子失志无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来批评家对它评价很高,刘勰(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说它是“五言诗之冠冕”。钟嵘(南朝文学批评家)也称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的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3.以花赠友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财宝,而是一枝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向好朋友表示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远方的好友。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涉.江(shè)芙蓉 ..(fúróng)欲遗.谁(wèi)还.顾(huán) 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涉.江(渡过)欲遗.谁(赠送)还顾.(回头看)同心而.离居(连,表转折)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下列的结构图,并概括本首诗歌的主要内容与情感。 采芙蓉——(欲遗谁)——(望旧乡)——忧终老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女子采芙蓉送给思念的丈夫,而丈夫却不在身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花草无从送出的痛苦和惆怅之情。。2. 《涉江采芙蓉》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么理解?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三、能力提升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四、拓展延伸 1.名句默写。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给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3.比较赏析。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谈谈这首诗与《涉江采芙蓉》在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异:两首诗歌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等美好欢乐的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则是以树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的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奇树》则自我宽慰。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六句,诗人对于花、树(意象)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主题。两首诗歌都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五、课后反思

《归园田居其(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借助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 2、能力目标: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能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 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学习难点】 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2、反复吟咏,品读语言。 3、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4、授之以渔,提高能力。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诵读录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知人论世:根据学海导航的“相关链接”和所给的资料,了解作者。 思考:陶渊明一生中,什么样的选择是他人生华丽的转身?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学生回答:陶渊明其人其事 2、落实字词:快速完成注音题。 羁.鸟()守拙.()荫.后檐()狗吠() 暧.暧()墟.里烟()樊.笼() 3、请解释下列词语。 (1)适:(2)尘网:(3)故渊: (4)守拙(5)方宅:(6)荫: (7)罗:(8)尘杂:(9)虚室: (10) 暧暧: (11)樊笼: (12)羁鸟: 4、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然后听读,个人范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1、解题: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字呢? 提问:“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考这问题。 2、思考: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 讨论交流后明确: (1)从何而归? 明确: 思考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思考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思考3:还有哪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归来? 明确: 思考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思考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修辞、炼字、情感) (3)归向何处? 明确: 思考1: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着分析其意境。 思考2: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小结意境类的题型答题思路: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 思考: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隐士思想,但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对作者甘于贫困而悠然自乐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在这种现状下,主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已有的材料调动起来,重在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多阅读和思考,少听一些说教通过他们的阅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退隐,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 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归园田居》《饮酒》等 三、朗读课文 四、文本分析 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围绕“归”我们思考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2)为何归来? 明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才干目的: 1.可以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形融合的艺术作风及诗人情感。 3.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二〕进程与方法目的: 1.经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掌握诗人的情感。 2.经过揣摩言语、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形融合的特征。 3.以引导为主,先生体验为辅,引导先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先生的审美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能让先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探求陶渊明人生选择的时代意义,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2.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厚先生的文明沉淀,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决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对立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下层社会随波逐流,热爱田园生活的肉体,同时要逐渐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构成才干。 二、知人论世 请结合所学知识,用以下句式简明引见陶渊明, 陶渊明是 。〔从思想、性情、朝代、喜好等方面来引见〕 三、初读诗歌,思索: 我们经常说文章的标题就似乎一团体的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以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诗歌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内容? 四、析读诗歌,思索: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2〕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5〕〝三十年〞依据课本注释应为十三年,诗人为何如此说呢? 〔6〕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了解? 五、品读诗歌,欣赏田园风景 〔1〕请大家联想或想像,陶渊明为我们描画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景?(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2〕诗人笔下的田园风景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剖析。 〔3〕仿写,细品田园情味 在陶渊明看来:

《归园田居》导学案含答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含答案 《归园田居》自主学习任务单 班级:姓名:小组:代号:评价:_______ 【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 1.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 2.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 3.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1. 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背诵整首诗。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2. 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自主预习案】 一、教材自学 1.作者简介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因此,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 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还有一个称号叫“五柳先生”,缘由是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2.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课文所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二、微课助学 观看微课(名家朗读)解决生字词,并且参看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借助工具书,查下列字的读音和意思。 韵 羁 拙 荫 嗳 颠 樊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1.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2.浏览全文,尽量用原文原词来回答: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四、在线测学预习结束后,通过平板电脑完成对本课的“在线测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明志士与隐士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1.通过诵读和想象,赏析诗歌意境之美,感受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知人论世,对比分析《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中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两位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获得人生启示。 1.重点:赏析诗歌意境之美,体会诗人归隐前后的思想情感。 2.难点:对比分析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 1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一: 1.反复诵读《归园田居》(其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短歌行》,完成下表。 体裁题材感情基 调 节奏押韵语调主题 《短歌行》四言古 诗 抒情 诗 忧愁激 昂 短促 四句一换韵,变化 丰富 多降调 有变化 渴望贤才 建功立业 《归园田 居》(其 一) 2.“归”是本诗诗题的题眼,请以“归”为核心提问,并尝试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课中学习任务一把握意象,赏析诗境 1.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描写田园? 2.诗人选用这些意象展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1)“十余”“八九”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为何诗中写榆柳桃李,却不写松柏梧桐? (2)榆柳怎么会“荫”,桃李怎么会“罗”?分析“荫”和“罗”的表达效果。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如果此时你也站在陶渊明所在的位置,凝神远眺,请你描绘诗境和你的感受。1.赏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写田园生活,不写人,也不写虫吟鸟唱,只选取极其平常的狗吠鸡鸣,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这八句用语平淡自然,运用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中学习任务二联读探究,领会诗心 在我们的印象中,农业生活是辛苦的。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农耕生活真的那么闲适自在吗?请联读《五柳先生传》(节选)和《归园田居》(其三),探究诗人的真实处境,体会诗人的真实情怀。 《五柳先生传》(节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联读以上材料,结合本诗,从物质条件、耕作情况等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真实处境。 2.综合以上分析,你怎么看待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 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素养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陶渊明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了解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一、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二、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三、了解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四、解题: 《归园田居》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五、名家点评 (1)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北宋文学家苏轼 (2)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 (3)《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 (4)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现代作家、学者林语堂 六、积累基础知识: 1.字音 羁鸟(jī) 守拙(zhuō) 荫后檐(yìn)暧暧(ài) 墟里烟(xū)狗吠(fèi)樊笼(fán) 2.古今异义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含部分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 小组:组号:姓名: 【课标解读】 本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习目标】 1.回忆、复习陶渊明的相关知识,阅读写作的相关背景。 2.通过划分诗歌题目的层次,找到“诗眼”,根据“诗眼”梳理诗歌的大意和层次。 3.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歌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4.通过对本诗的赏析,初步掌握“田园诗”的特点。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字,自号谥号。(朝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代表作品:《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名人评陶渊明 知识链接 青少年时期——“佐君立业”(28岁以前)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学仕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令(29--41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晋代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归田时期——五柳先生(42--63岁) 陶渊明归田之后,即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并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亲自撰写《五柳先生传》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这使他改变了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对他们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贫困,“老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诗人仙逝——靖节先生享年63岁 陶渊明辞官回乡后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鉴于他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人称之为“靖节先生”。(靖,在古代有“报”的意思。靖节,是保守节操,显身立志的意思。这是后人的敬称。) 一、明确字音、词义。 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1)羁.鸟( jī)(2)守拙.( zhuō)(3)荫( yìn ) (4)暧暧(ài )(5)墟里( xū)(6)樊笼( fán )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迎合 误落尘网中此处指仕途 羁鸟恋旧林笼中鸟 守拙归园田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榆柳荫后檐遮挡 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 依依墟里烟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虚室有余闲空室 久在樊笼里比喻官场生活 复得返自然指田园生活 二、文本研读 (一)朗读本诗,用“/”划分节奏,用“”标出韵脚。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古今异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古义: 今义:

7-2 归园田居(其一)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7.2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2. 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3. 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难点: 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层:(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第二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以简谈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第三层:(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对社会的虚伪的批判,对可以返回田园的快乐的最直接表达。 四、学习课文 1.本诗标题有哪些信息?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 归 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 2.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1)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表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 3.为何而归? (1)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 明确: ①养家糊口。 ②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之路。 (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

归园田居导学案答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解读把握诗歌的意境,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2、合作探究,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重点)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不与当时黑暗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检测】 1、作者简介: ①陶渊明:(365—427),又名___ __,字___ ___,自号_ ____ _,谥号_ ___。_ (朝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②同学们课下自主预习,了解更多关于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给加点的字注音: (1)羁鸟()(2)守拙.()(3)荫.() (4)暧.暧()(5)墟里()(6)樊.笼() 少无适.俗韵:误落尘网 ..中: 羁鸟 ..恋旧林: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暧暧 ..远人村 依依 ..墟里烟:虚室 ..有余闲: 久在樊笼 ..:. ..里:复得返自然 【引导鉴赏】 一、诵读诗歌,把握诗眼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本诗的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解释诗歌题目),那么这首诗歌的诗眼是。 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⑴诗人从何而归? ⑵诗人为何而归? ⑶诗人归向何处?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美丽的图景。 ⑷诗人归去如何?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品诗艺 总结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艺术特色(艺术手法): 四、拓展延伸(一)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轮鞅(y 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⑥霰(xiàn)小雪珠。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⑵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 延伸拓展(二)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①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②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③更作:化作。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1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诗篇以描述田园生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乱局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部经典之作。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年至427年),字元亮,籍贯东海郡(今山东省即境内),晋代吴兴人,西晋陶侃的后代。他是唐代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涵盖了文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诗歌、散文、文论、典籍等等。他以清新淡泊、崇尚自然的风格著称,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二、作品概述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南朝宋时期。这首诗通过叙述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作者对于社会权贵的鄙视,对于乱世之苦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 整首诗篇分为三段,第一段描绘了作者抛弃官场,回归乡土的

一片热情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第二段描述了田园生活的点滴,生活乏味却充满诗意。第三段以荀子的曰:“舜发于畎,尧耕于野”,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推崇。这首诗富有美感和意味,纯朴自然,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情趣和意趣,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意识。 三、文化解读 一、田园生活的美好。《归园田居》以田园生活为主题,抒发了其美好与向往。田园生活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更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原始、简朴的向往和追求。 二、反映时代矛盾。《归园田居》写于南朝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而陶渊明也因此在诗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代问题的不满和反思。 三、自由自在的精神。《归园田居》中展现了陶渊明推崇的自由自在的精神,他认为自然淳朴、人间清平是人类最初的追求,也是最大的幸福。 四、表达人文情怀。陶渊明的文学风格清新淡泊,许多诗篇中体现了他对于人文之情的深挚感受。这种情感使得陶渊明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而此种关怀也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四、鉴赏分析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尽量用原句回答): 1、诗人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归去的地方是怎样的? 4、归去如何? 二、阅读《归园田居》五首,思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思考:1、陶渊明“归园田居”后做了些哪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2、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诗?说说你的理由! 3、通过这几首诗你能简单归纳一下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吗?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文学史地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是田园诗歌的始祖。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晋陶渊明田园诗派 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 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 选择题: 如果大家回到社会动荡不安、官场黑暗腐败的东晋时代,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做县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你会选择哪条路呢? 一、作者介绍 东晋朝最杰出的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RRR41岁时,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彻底告别官场,回归田园。 二、基础积累 1、字音 羁.(jī)鸟守拙.(zhuō)十余亩.(mǔ) 荫.(yìn)后檐暧暧 ..(ài)狗吠.(fèi樊.(fán)笼 2、字义 适:适合,迎合韵:气质,性格羁鸟:关在笼子里的鸟 拙:愚拙,这里指清贫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依稀可辨的样子墟里:村落自然:园田,或天然本性三、朗诵思考(除心情外,其余用原文词句回答) 思考一:“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围绕“归”字为核心来理解,如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 从哪里归?归到哪里去? 1、尘网、樊笼(比喻污浊的官场)。 2、园田(丘山、旧林、故渊、自然)。 2、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什么?“羁鸟”、“池鱼”用来比喻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羁鸟”、和“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自己。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思考二:为什么要归?(为什么要辞官归田?)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合流俗,爱好宁静。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选择错误,悔不当初。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眷恋田园,渴望回归。 3、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陶渊明何以要出仕? 提示: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因为: (一)、生活所迫;(二)、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引入写作背景)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所以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其实这个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