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

第一篇: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

目的要求:

熟悉临床标本中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细菌分离鉴定。

实验内容:

一、脓汁、咽拭子等标本中病原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标本采集

1.脓拭子:用无菌棉签蘸取患处深部脓液或分泌物少许,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2.痰拭子:用消毒容器收集病人痰液,用无菌棉签挑取脓稠痰块,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3.咽拭子:嘱病人把口张大,用压舌板压住舌根,用无菌棉签迅速蘸取咽部分泌物,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4.血标本:疑为败血症患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静脉采血,床旁直接加入含50ml的肉汤瓶内,立即摇匀后送培养。

5.脑脊液:对疑似流脑患者,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立即行直接床旁接种(送检过程中应注意保温)。

6.尿道、阴-道分泌物:对可疑淋病患者,男性可从尿道取材,取材时导尿管应进入尿道1cm~2cm,如为刚排尿,应等待1h左右;女性则可以从宫颈口取分泌物,当内窥器插入宫颈口后应稍等片刻,再旋转取出,取材应立即送检,不可放置冰箱。

(二)分离鉴定程序

待检标本可直接做涂片染色检查鉴定,必要时可做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致病性鉴定。常见的致病性球菌检查程序如下。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形态、排列、染色性)

脓、痰、咽拭子

分泌物、脑脊液观察菌落性状、溶血性、色素

血琼脂平板→ 涂片、染色、镜检

↑ 挑取可疑菌落生化反应

血液、穿刺液→肉汤培养基纯分离致病性测定

↓ 药敏试验

如培养液混浊时可涂片、染色、镜检

(三)常见临床标本的检查方法

1.脓拭子

在脓汁中除了球菌外,也有杆菌存在,例如革兰阳性的有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的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此外尚可有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

材料

(1)标本:脓拭子

(2)培养基:血琼脂平板

(3)兔血浆、白色滤纸片、无菌生理盐水、载玻片

方法脓汁→ 革兰染色→ 镜检

↓ ↑

血琼脂平板→观察菌落形态及溶血情况

致病力试验

(1)将脓拭子作革兰染色,镜检(先作培养再涂片以免污染),鉴定材料《细菌分离鉴定》。标本放置4℃冰箱保存,待报告发出后再丢弃。

(2)将脓汁涂布于血琼脂平板上,再以灭菌接种环作划线分离。置培养37℃培养18h~24h。

(3)经培养后据菌落特点及涂片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识别,根据需要再作进一步鉴定。若菌落较大、溶血透明、产生金黄色色素、涂片为革兰阳性球菌并成堆排列时可能系葡萄球菌,应确定其为何种葡萄球菌;必要时再作血浆凝固酶试验及甘露醇发酵试验,确定其致病力。

2.咽拭子

咽喉中存在的细菌较多,可以有厌氧及需氧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四联球菌、脑膜炎球菌、卡他球菌、喉杆菌、结核杆菌枯

草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此外也可有白色念珠菌奋森螺旋体等。本实验以咽拭子作为标本,重点检查病原性球菌。

材料

(1)标本:咽拭子。

(2)培养基:血琼脂平板。

方法

咽拭子

血琼脂平板

观察菌落形态及溶血性

革兰染色,镜检

取标本涂布于血琼脂平板,再以灭菌接种环划线分离,置37℃培养18h~24h培养。标本放置4℃冰箱保存,待报告发出后再丢弃。

可根据下述特点进行鉴别:

(1)在菌落周围产生2mm~4mm宽、界线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涂片为革兰阳性球菌并呈链状排列,可能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菌落细孝半透明、有草绿色溶血环、涂片为革兰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可能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需要进一步与肺炎球菌区别时,可做胆汁溶菌试验及菊糖发酵反应。

菌落细小半透明、不溶血、涂片为革兰阳性链状排列的球菌时,为丙型链球菌。

(4)菌落扁平边缘隆起、中央稍凹、半透明、呈草绿色溶血、革兰染色为阳性双球菌、呈矛头状排列时为肺炎球菌,应以胆汁溶菌及菊糖发酵反应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区分。

(5)菌落中等大孝表面光滑、呈灰色、革兰染色为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排列时,可能为脑膜炎球菌,需要进一步作氧化酶试验及糖发酵试验(接种于含血清之葡、麦、蔗糖发酵管中)。

二、粪便标本中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标本收集

取患者的粪便或肛-门拭子。

(二)鉴定程序

肠道杆菌为一大群革兰阴性杆菌,从形态及染色性上无法鉴别为何种菌,只能依靠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反应进行鉴定。

患者粪便(粘液、脓血)→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如ss、中国蓝、伊红美兰)

挑取可疑菌落(据大孝颜色、透明度而定)

双糖铁及其他鉴别培养基

据结果分析鉴定

玻片凝集(做出特异性诊断)

葡萄糖乳糖动力H2S尿素

⊕⊕±--艾希菌属非致病菌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

⊕-++-乙型副伤寒致病菌

⊕-+±-甲型副伤寒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第二篇:细菌鉴定手册

细菌鉴定手册

一本有代表性的、参考价值极高、比较全面系统的细菌分类手册,细菌鉴定手册。由美国布瑞德等人主编。1923年第1版,后于1925、1930、1934、1939、1948、1957、1974年相继出版了第2至第8版,每个版本都反映了当时细菌学发展的新成就。其中第8版有美、英、德、法等 14个国家的细菌学家参加了编写工作,对系统内的每一

属和种都做了较详细的属性描述。近年来,由于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渗透,大大促进了细菌分类学的发展,使分类系统与真正反映亲缘关系的自然体系日趋接近。第9版(1984,1986)中实质性的变化,象征着细菌分类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第一,手册更名,原书名为《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9版由于内容增加,范围扩大,提高了手册的实用性,同时指出各类细菌间的关系,所以改名为《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由1卷分成4卷,这是考虑到能及时反映新进展和使用者的方便;第三,细菌在生物界的地位,8、9版间无变动,但它们的高级分类单位有很大变化,尤其嗜盐细菌和产甲烷细菌,根据胞壁分析和DNA序列分折,另列疵壁菌门,古细菌纲;第四,趋近自然体系,在各级分类单位中全面应用核酸研究;在表型特征的基础上,以DNA资料给予决定性的判断,鉴定材料《细菌鉴定手册》。使人为的分类体系过渡到自然体系的理想进一步付诸实现。

本书是在《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手册》一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伯杰(Bergey)系统、常见细菌的检索表、属的提要及种的鉴别等;第二部分介绍了几种鉴定方法,包括常用的传统分类基本方法和目前通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快速鉴定和自动化鉴定系统等。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编者评论https://www.sodocs.net/doc/5119335622.html,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科学出版社目录序使用说明绪论第一部分常见细菌属的特征描述第一章光合细菌第二章产芽孢细菌第三章好氧或兼性厌氧发酵型革兰氏...阅读完整评论内容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编者评论https://www.sodocs.net/doc/5119335622.html,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在蓝岭香柏网上书店销售,读者在蓝岭香柏网还可了解到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作者、价格、内容介绍等信息。欢迎购买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蓝岭香柏。

第三篇:全自动细菌鉴定

全自动细菌鉴定

仪器简介:

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最新一代应用经典生化方法进行细菌鉴定的全自动仪器,采用了国际金标准ApI的数据库并继承发展了VITEK第一代产品的自动化处理技术,集成了生物梅里埃几十年的技术和创新于一体,为当今最先进的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全自动细菌鉴定。

技术参数:

一、鉴定原理:终点法、阈值法;比色、比浊动态分析法

二、菌液浓度控制:液晶数显比浊仪,测量细菌浓度范围0.0-7.5麦氏单位。多点测量,自动显示平均值。

三、自动加样:真空批量加样法,每批可同时处理10个试剂卡,每卡需菌悬液小于4ml

四、自动处理测试卡:自动扫描卡片条码、自动核查卡片与标本资料、自动密封卡片、自动上载试卡,自动孵育,自动每15分钟进行一次检测、自动卸载完成卡,自动报告结果。

五、操作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简易易用图形界面,鉴定材料《全自动细菌鉴定》。

六、打印机:激光打印机,自动打印实验结果。

七、一次性试卡:64孔鉴定/药敏卡片,带有条形码可指示卡片的序列号和测试的种类。

八、鉴定细菌范围:可全自动鉴定菌种400种,包括:

革兰氏阴性杆菌(含大肠杆菌0157及非发酵菌);革兰氏阳性菌(含猪链球菌1型、2型和7种李斯特菌);酵母菌;需氧芽胞杆菌(含炭疽芽孢杆菌);奈瑟菌、嗜血杆菌、弯曲菌;厌氧菌

九、鉴定速度:95%常见细菌≤5小时;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N)2~10小时,革兰氏阳性菌(Gp)2~8小时

十、药敏试验:满足革兰氏阴性及革兰氏阳性两大类细菌药敏试验,速度4—15小时,95%常见细菌药敏≤6小时;抗生素已含第4代头孢等

十一、工作容量:30个试验卡

十二、操作步骤:自动真空批量接种、自动扫描卡片条码、自动

核查卡片与标本资料、自动密封卡片、自动上载试卡,自动孵育,自动检测、自动卸载废卡,自动报告结果

十三、认证:ISO9001认证:OK;CE或FDA认证:OK;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OK

主要特点:

1、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易用。

2、数据库齐全,鉴定准确。

内容概述

关于全自动细菌鉴定等部分检验项目收费标准的复函

内容全文

天津市卫生局:

你局《关于请批准部分新增检验项目收费标准的函》(津卫财函389号)收悉。经审核,对全自动细菌鉴定等4项检验项目收费标准予以核定,具体收费标准(见附件),自2011年11月20日起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细菌鉴定系统

细菌鉴定系统

博检革兰氏阴性菌鉴定系统科学可行的鉴定系统

本系统由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研发设计,经CDC、CIQ等部门验证完全符合GB/T 4789.4、GB/T 4789.5、GB/T 4789.6、GB/T4789.7、GB/T4789.8、GB/T 4789.36、GB/T 4789.40,具有与ApI20E和VITEK GNI+相同的鉴定效果,可广泛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鉴定,细菌鉴定系统。

方便有效的编码程序

不同种属的细菌具有不完全相同的生化特征。本系统选取21种典型生化试验,并把生化反应的结果转换为一个8进制数,通过提供的标准数据库查询系统可得到实验菌株归属的相对概率、T值和R值,对菌株的归属进行一定程度的鉴定。

强大的数据库支持

当前可鉴定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有112种,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革

兰氏阴性细菌。

共有20种生化管及一个氧化酶试纸条,另附配套鉴定系统程序(博检鉴定系统),用于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的生化检测

在该套试验系统中,21种生化试验分别为ONpG、精氨酸(ADH)、赖氨酸(LDH)、鸟氨酸(ODC)、柠檬酸盐利用实验(CIT)、产硫化氢试验(H2S)、脲酶(URE)、乳糖(LAC)、吲哚(IND)、Vp、明胶(GEL)、葡萄糖(GLU)、甘露醇(MAN)、肌醇(INO)、山梨醇(SOR)、鼠李糖(RHA)、蔗糖(SAC)、蜜二糖(MEL)、苦杏仁甙(AMY)、阿拉伯糖(ARA)、氧化酶(OX)。博检鉴定系统的原理是:不同种属的细菌具有不完全相同的生化特征。本系统选取21种典型生化试验,并把生化反应的结果转换为一个8进制数,通过提供的标准数据库查询系统可得到实验菌株归属的相对概率、T值和R值,对菌株的归属进行一定程度的鉴定。将细菌各项生化反应结果填入附赠的记录卡中,依次每三项为一组,若这三项反应均为阳性,则分别记为1、2、4,若为阴性,则相应项记为0,鉴定材料《细菌鉴定系统》。将每组三项的数值相加,共七组,组成一个七位数。将所得七位数输入数据库系统中即可进行查询。若某项生化反应结果较难判断,则按照阴性进行记录,但查询时,应在不定的生化反应前打钩。这样,及时是不确定生化同样可以做出鉴定结果。经过我们的反复试验校正,该实验准确率大大提高,同时系统的准确率接近100%,大大缩短了生化鉴定的时间,提高了鉴定效率。

BBLCrystalTM半自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微生物分离,鉴定的传统方法繁杂,周期长,准确性差,灵敏度低,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工作经验要求极高。

BBLCrystalTM半自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是BD公司专为中小型微生物实验室及科研结构而设计的经济型鉴定系统。该系统可在保持鉴定板高度专业性及数据库强大分析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微生物实验室常规配置--普通恒温孵育箱进行鉴定板孵育后进行差距自动或自动低度器进行结果判读,可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并在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快速性的基础上达到节约试验成本的目的。而其便携式设

计则尤其适合于偏远地区用户及临床科研机构流行病学异地考察。鉴定试验原理:

将传统的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与先进的BD专利荧光增强显色技术结合以设计鉴定反应最佳组合,使BBL? CrystalTM鉴定系统具备独特、准确、快速、灵敏的特点

鉴定板配置:

配套提供独立分装的鉴定用肉汤试管,确保无菌状态,使用方便。第五篇:常见细菌鉴定

常见细菌鉴定

图书信息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9年9月1日)

平装: 33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7119610

条形码: 9787117119610

尺寸: 25.6 x 18.6 x 1.6 cm

重量: 540 g

百分网内容简介

《临床常见细菌、真菌鉴定手册》着重对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和研究进行了细致阐述,常见细菌鉴定。细菌耐药也是当前临床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抗生素滥用是造成耐药性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是进化史上最成功的例子,存在几十亿年了,新兴的微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类和微生物之间是适应而不是对抗。院内感染菌株绝大部分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破坏了正常菌群,导致微生态失衡情况下,引起感染的发生、发展。我从事微生态研究多年,深刻认识到只有从生态平衡角度,将传统的单纯“杀菌”理论转变为“杀菌”加“促菌”理论,保护人体的正常菌群,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才是控制感染的根本办法。

百分网目录

上篇临床细菌学

第一章需氧及兼性厌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球杆菌、球菌及弯曲菌和螺旋菌

第一节心杆菌属

第二节放线杆菌属、艾肯菌属、金氏杆菌属和色杆菌属

第三节弗朗西丝菌属

第四节布鲁菌属

第五节军团菌属

第六节假单胞菌属

第七节伯克霍尔德菌属、窄食单胞菌属、丛毛菌属和食酸菌属

第八节不动杆菌属

第九节莫拉菌属

第十节金黄杆菌属和威克斯菌属

第十一节奈瑟菌属

第十二节鲍特菌属

第十三节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苍白杆菌属和根瘤菌属

第十四节弧菌属

第十五节气单胞菌属

第十六节肠杆菌科

第十七节巴斯德菌属

第十八节弯曲杆菌属和弓形菌属

第十九节螺杆菌属

第二十节巴尔通体属

第二十一节钩端螺旋体属

第二十二节疏螺旋体属

第二十三节密螺旋体属

第二章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及杆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链球菌属

第三节肠球菌属

第四节气球菌属及其相关菌属

第五节李斯特菌属和丹毒丝菌属

第六节棒状杆菌属及相关菌属

第七节芽胞杆菌属和其他需氧芽胞杆菌

第八节分枝杆菌属

第九节奴卡菌属、红球菌属

第三章专性厌氧菌

第一节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嗜胨菌属、微金菌属和厌氧球菌属

第二节韦荣菌属、氨基酸球菌属和巨形菌属

第三节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双歧杆菌属、真杆菌属、乳杆菌属、蛛网菌属、放线棒杆菌属和动弯杆菌属

第四节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梭杆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属及其他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属

第五节梭状芽胞杆菌属

第四章支原体属、脲原体属、衣原体属、立克次体属和东方体属第一节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

第二节衣原体属

第三节立克次体属和东方体属

第五章埃立克体属、无形体属和相关细胞内寄生体属

第一节埃立克体属与无形体属

第二节考克斯体属

第三节养障体属

下篇临床深部真菌

第六章酵母菌及酵母样真菌

第一节念珠菌属

第二节隐球菌属

第三节毛孢子菌属

第四节地丝菌属

第五节芽生裂殖菌属

第六节其他酵母及酵母样真菌

第七章双相性真菌

第一节球孢子菌属

第二节芽生菌属

第三节组织胞浆菌属

第四节孢子丝菌属

第八章丝状真菌

第一节曲霉菌属

第二节青霉菌属

第三节毛霉菌属、根霉菌属

主要参考文献,鉴定材料《常见细菌鉴定》。

二 分离菌种的鉴定

二分离菌种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鉴定分离纯化的菌株的基本类别 2掌握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操作 二基本原理 观察筛选出的菌落的大小、颜色、干湿情况、形态、高度、透明程度、边缘、是否易被挑起、气味等。然后进行一系列的镜检革兰氏染色观察对照伯杰手册鉴定纯化菌株类别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重要鉴别染色法,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革兰氏染色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染色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结果使细胞呈现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少,而且类脂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被溶出细胞壁,因而细胞壁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三试验材料 1染液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95%乙醇、蕃红染液。 2仪器或其它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香柏油、擦镜纸、接种环、蒸馏水、染色架。 四实验步骤 4.1菌落群体形态观察 菌落表面形态:粗糙 菌落边缘形态:裂叶状 菌落隆起形态:扁平 透明度:不透明污白色 初步判断分离出的菌株为细菌,革兰氏染色进行个体形态鉴定 4.2革兰氏染色 1、取载玻片用纱布擦干,载玻片的一面用marker笔画一个小圈(用来大致确定菌液滴的位置)。涂菌的部位在火焰上烤一下,除去油脂。 2、涂片: 液体培养基:左手持菌液试管,在酒精灯火焰附近5cm左右打开管盖;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中烧灼灭菌,等冷却后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涂直径2mm左右的涂膜,最后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固体培养基: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再用接种环取少量菌体,涂在载玻片上,使其薄而均匀。 3、晾干:让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4、固定: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5、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报纸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液,染1min。 6、水洗:用水缓慢冲洗涂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干。简单染色结束可观察细胞形态。 7、媒染:滴加1滴碘液,染1min,水洗。 8、脱色:吸去残留水,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至流出液无紫色,立即水洗。

细菌的鉴定方法

细菌的鉴定方法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鉴定细菌的方法对于研究细菌的特性、功能和致病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鉴定法 形态学鉴定法是最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聚集方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属种。典型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和培养基选择等。显微镜观察可以帮助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染色技术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则可以帮助区分细菌的革兰氏阴性和阳性。此外,不同的培养基选择也可以提供有关菌落形态、颜色和营养要求等信息。 二、生理生化鉴定法 生理生化鉴定法是通过检测细菌的代谢功能和生化特性来进行鉴定。常用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包括氧需求性试验、酶活性检测、代谢产物检测等。氧需求性试验可以判断细菌的需氧性,酶活性检测则可以通过检测细菌是否产生特定的酶来鉴定其种属。代谢产物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如产气、产酸和产色等来进行鉴定。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准确的细菌鉴定

方法。通过提取细菌的DNA,利用PCR、序列分析等技术进行鉴定。例如,16S rDNA序列分析能够提供细菌的高度保守的序列信息,通过与数据库比对可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亲缘关系。此外,还有基于DNA指纹图谱的方法如RAPD、AFLP等可以用于快速鉴定细菌。 四、免疫学鉴定法 免疫学鉴定法是通过检测细菌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鉴定。常用的免疫学鉴定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免疫电泳等。血清学试验可以通过检测细菌与抗体的凝集、沉淀或荧光反应来进行鉴定。免疫电泳则可以通过检测细菌的特异性抗原蛋白质条带模式来进行鉴定。 细菌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和免疫学鉴定法等。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相互印证,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细菌的鉴定,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 第一篇: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 目的要求: 熟悉临床标本中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细菌分离鉴定。 实验内容: 一、脓汁、咽拭子等标本中病原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标本采集 1.脓拭子:用无菌棉签蘸取患处深部脓液或分泌物少许,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2.痰拭子:用消毒容器收集病人痰液,用无菌棉签挑取脓稠痰块,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3.咽拭子:嘱病人把口张大,用压舌板压住舌根,用无菌棉签迅速蘸取咽部分泌物,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4.血标本:疑为败血症患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静脉采血,床旁直接加入含50ml的肉汤瓶内,立即摇匀后送培养。 5.脑脊液:对疑似流脑患者,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立即行直接床旁接种(送检过程中应注意保温)。 6.尿道、阴-道分泌物:对可疑淋病患者,男性可从尿道取材,取材时导尿管应进入尿道1cm~2cm,如为刚排尿,应等待1h左右;女性则可以从宫颈口取分泌物,当内窥器插入宫颈口后应稍等片刻,再旋转取出,取材应立即送检,不可放置冰箱。 (二)分离鉴定程序 待检标本可直接做涂片染色检查鉴定,必要时可做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致病性鉴定。常见的致病性球菌检查程序如下。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形态、排列、染色性) 脓、痰、咽拭子 分泌物、脑脊液观察菌落性状、溶血性、色素

血琼脂平板→ 涂片、染色、镜检 ↑ 挑取可疑菌落生化反应 血液、穿刺液→肉汤培养基纯分离致病性测定 ↓ 药敏试验 如培养液混浊时可涂片、染色、镜检 (三)常见临床标本的检查方法 1.脓拭子 在脓汁中除了球菌外,也有杆菌存在,例如革兰阳性的有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的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此外尚可有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 材料 (1)标本:脓拭子 (2)培养基:血琼脂平板 (3)兔血浆、白色滤纸片、无菌生理盐水、载玻片 方法脓汁→ 革兰染色→ 镜检 ↓ ↑ 血琼脂平板→观察菌落形态及溶血情况 ↓ 致病力试验 (1)将脓拭子作革兰染色,镜检(先作培养再涂片以免污染),鉴定材料《细菌分离鉴定》。标本放置4℃冰箱保存,待报告发出后再丢弃。 (2)将脓汁涂布于血琼脂平板上,再以灭菌接种环作划线分离。置培养37℃培养18h~24h。 (3)经培养后据菌落特点及涂片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识别,根据需要再作进一步鉴定。若菌落较大、溶血透明、产生金黄色色素、涂片为革兰阳性球菌并成堆排列时可能系葡萄球菌,应确定其为何种葡萄球菌;必要时再作血浆凝固酶试验及甘露醇发酵试验,确定其致病力。 2.咽拭子 咽喉中存在的细菌较多,可以有厌氧及需氧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四联球菌、脑膜炎球菌、卡他球菌、喉杆菌、结核杆菌枯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程序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程序 一、背景记录 1、猪的临床症状 2、不同猪的发病阶段(早、中、晚、解剖前宰杀还是解剖前已死亡) 3、解剖病变(保存好照片) 二、分离用培养基 1、常用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 2、非常用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 三、病料的选取和保存 1、首选来自刚宰杀后的活畜禽或死后2-4小时内的畜禽 2、得到病料后应该立即进行细菌分离,分离细菌前最长保存时间(在4℃冰箱 内)最好不要超过3-4小时。分离细菌前应将病料保存在4℃冰箱不得放入-20℃冰箱。分离细菌后如需要根据细菌生长鉴定情况来决定病料用途(需再次接种、需再次触片、需接种动物等等)可先将病料暂存4℃冰箱,但不得超过2天。一般情况下分离细菌后应及时将需长期保存的少量病料分装到塑料瓶中进行记录保存,多余的病料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分离路线 1、选择分离细菌的目标脏器: 根据疑似疾病和病理变化确定,一般选病变比较严重的脏器做为分离细菌的目标脏器,并选择脏器的病健交界处做为细菌分离的最终部位。一头猪应该选择多个脏器或部位分离细菌。并对不同部位细菌在整个疾病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评价,如:心血中的细菌多为全身感染分布的病原;关节、肠道、创口、及肺脏则可能只是局部分布的细菌。) 2、分离细菌 一般采用鲜血琼脂培养基划线培养、怀疑存在只能在巧克力培养基上且需要一定二氧化碳才能生长的细菌(如: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感染时、应同时采用巧克力培养基划线、放到烛缸进行培养。 划线时应该在做到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取较大的一块组织或较多量的分泌物、先在培养基表面涂布一小片区域,然后弃去病料再用接种环从涂布区域开始进行划线。这样一方面可保证分离到病料中的细菌,另一方面也能保证长出单个菌落为进一步鉴定提供方便,同时也为评价病料中细菌含量及不同细菌数量比例的评价提供依据。 如果病料来自病程较长或死亡动物且细菌种类复杂、难以确定病原菌的情况下、可考虑分离细菌的同时取病料接种小鼠、再从小鼠分离细菌,二者互为参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鉴定是确定或确认细菌属种的过程,它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了解细菌的特征、生态习性和其对人类的影响。下面,我将介绍细菌鉴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一、准备实验室条件和材料 在进行细菌鉴定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条件和所需的材料。实验室应具备洁净、无菌环境,预防细菌污染。所需的材料包括培养基、培养皿、平板、显微镜、油浸物镜、背景颜色固定剂、染色试剂、耗材等。同时,实验人员需要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二、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不同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出不同的菌落,因此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是细菌鉴定的关键。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等。根据需要鉴定的菌株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三、样品采集和拮抗 在开始鉴定之前,需要采集样品并进行扩培。样品来源可以是病人的体液、环境中的土壤、水源、食品等。样品采集最好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避免外来的细菌干扰结果。 四、制备纯培养物

为了获得纯种细菌,需要将样品进行拮抗并分离。拮抗是指将细菌分离成单独的菌落,并在新的培养基上获得单个菌种的纯培养物。常用的方法有稀释再悬浮平板法、分离斑点法、筛选法等。通过将菌落接种到培养基上,经过单菌的选择和培养,最终得到纯种菌株。 五、观察菌落特征 观察菌落形态是进行细菌鉴定的重要步骤之一。菌落特征包括菌落大小、形状、质地、边缘、颜色等。通常使用肉眼或显微镜对菌落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菌落的特征。 六、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是细菌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细菌细胞壁的性质,通常使用革兰氏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等常规方法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染色,可以初步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特性。 七、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将已染色的细菌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油浸物镜进行镜片调焦。观察细菌细胞的形态特征,如形状(球形、棒状、螺旋形等)、大小、连杆性等。此外,还可以观察细菌细胞的结构、附属结构(如鞭毛、菌毛等)以及内部结构(如胞浆、核质等)。 八、进行生物化学试验和酶活性测试

微生物菌株的分离和鉴定研究

微生物菌株的分离和鉴定研究 微生物是指那些能够单独或以聚集形式生长、繁殖,并且在有生物体中均为外生生活的微小生物。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微生物菌株的分离和鉴定研究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一、微生物分离技术 微生物菌株的分离技术是微生物鉴定的第一步。微生物分离技术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传统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分离法。 1. 传统分离法 传统分离法是指利用不同的培养基以及其他筛选方法从样品中分离出微生物。其具体步骤如下: (1)样品采集:从自然界或实验室中样品采集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样品被外源性微生物污染。 (2)前处理:将样品进行分离、溶解等预处理操作。 (3)接种:将样品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 (4)培养:将接种后的样品进行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气体含量等。 (5)观察:通过观察不同的菌落形态、结构和色素反应等,进行初步分离与鉴定。 传统分离法是一种简单、易于实施的微生物分离方法,但可能有遗漏或误判的情况。 2. 分子生物学分离法

分子生物学分离法是通过对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分析进行微生物分离和鉴定。它 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样品采集:从自然界或实验室中采集样品,需要注意无菌操作。 (2)提取DNA:将微生物样品中的DNA进行提取。 (3)PCR扩增:利用PCR技术对DNA进行扩增。 (4)测序:将PCR扩增的产物进行测序。 (5)分析:通过比对基础数据库和互联网,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对。 分子生物学分离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特点,但需要设备投入大、操 作难度大。 二、微生物鉴定技术 微生物鉴定技术是在初步完成微生物分离后,对不同微生物菌株进行分类鉴定 的过程。微生物鉴定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对菌落形态、结构和色素的观察来逐渐鉴别微生物种类。但是,广泛应用的鉴定方式仍然是生化试验。 生化试验是通过对微生物菌株中特定的酶进行测定或特定的生化代谢反应来鉴 定微生物种类。生化试验可以通过培养培养基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以获得所需的酶反应数据。量化生化试验可以通过色谱法、质谱法、蛋白质电泳等分析技术来进行微生物的鉴定。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微生物鉴定技术,如免疫方法、质谱法、核酸检测等,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各有不同。 三、微生物菌株应用 微生物菌株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篇一:常见病原菌采样分离过程 金黄色葡萄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奶样的采集: 采集有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症状较明显的奶牛,消毒挤奶人手、奶牛乳头,弃2-3把乳,以乳样收集管无菌收集每个乳区乳样10-30mL,编好编号,4个乳区按:左前LF、左后Lh、右前RF、右后Rh编号,采集后尽快返回实验室,如不能尽快返回,应放在低温环境中带回。 (2)乳房皮肤拭子 用0.5mL肉汤润湿的消毒棉球拭子从乳房皮肤檫拭到乳头顶端,如果乳房土较多的话先檫掉土。拭子放入5mL离心管中,再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3)鼻腔拭子 用消毒棉球拭子插入动物鼻腔中,取出后放到盛有 0.5mL肉汤的5mL离心管中,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

处理。 菌种的初步分离 首次分离时,用接种环蘸取样品在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上涂布接种,37℃,16-18小时培养后,从显色平板上挑取红色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5℃培养18小时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金葡菌初次分离时,接种显色培养基后培养时间最好不超过18h进行观察,因为超过24h后所有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皆会导致显色培养基变色,进而出现假阳性。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长期)或-20℃(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显色平板或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肠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肛门拭子 以灭菌长棉签采集猪肛门拭子或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肛门4-5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

细菌分离与鉴定方法

细菌分离与鉴定方法 1.纯培养 纯培养是将混合细菌通过稀释法或不同稀释度悬浮液的涂布、扩散或 稀释平板接种法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使各菌种生长成独立的菌落。这 样可以得到洁净的菌液或洁净的菌落。 2.菌落形态观察 经纯培养得到菌落后,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如菌落形状、颜色、大小、边缘等。这些特点有助于初步区分不同的菌种。 3.各种培养基的利用 根据细菌对不同种类培养基的利用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种类培养基进 行分离与鉴定。例如,选择亲水性对细菌有选择性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出产 胆红素的细菌。 4.微生物常规方法 利用常规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包括氧需求情况(需氧、厌氧、 需气氛)、产气性、产酸性、产胆红素等特征。 5.细胞形态与结构鉴定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聚集方式等。染 色方法,如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染 色性质、胞内结构等。 6.生化反应测试

通过观察细菌在特定生化反应条件下产生的能量代谢产物,如产气、 酸碱反应等,可以推测出细菌的代谢途径和能力。常用的生化反应试剂盒,如API系统和VITEK系统,可以通过细菌的酶活性、营养利用和代谢产物 等参数对细菌进行鉴定。 7.16SrRNA基因分析 16SrRNA基因是细菌特有的核糖体RNA的组成部分,其序列具有高度 保守性和广泛分布性。通过对16SrRNA基因的测序和比对,可以确定细菌 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位置,进而确定细菌的名称和分类。 细菌分离与鉴定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需求和目标。对于一般的实验室课 程或常规鉴定需要,常规的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染色方法可以 满足要求。而对于复杂的鉴定和分类,特别是对于新菌种或未知细菌的鉴定,16SrRNA基因分析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方法。

土壤中细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土壤中细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大量培养和利用某一种微生物,必须事先从有关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出所需的菌株,获得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本文将提取泥土中所包含的微生物,并且分离、纯化,最后对其微生物种类进行鉴定。 关键字:泥土细菌分离纯化鉴定 1、实验材料: 分离细菌的材料: 样品:新鲜土样 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 无菌水:带有玻璃珠装有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 其他: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玻棒、台天平、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标签纸、胶水、水泡锅。 试剂:5000U/mL链霉素液,%重铬酸钾液。 细菌纯化鉴定材料:

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碘液、95%酒精、番红染色液。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石蕊牛乳培养基、真菌培养基、试管斜面。试剂:碘液。 其它: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接种针、接种环、培养皿。 2、实验步骤 制备土壤稀释液: 1、称取土壤5g,放入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0min,即为稀释10-1的土壤悬液。 2、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编上10-2、10- 3、10- 4、10- 5、10-6。取已稀释成10-1的土壤液,振荡后静止,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10-2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内轻轻吹吸数次,使之充分混匀,即成10-2土壤稀释液。同法依次连续稀释至10-4、10-5、10-6土壤稀释液。 平板划线法: 1、取已熔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平皿,制成平板。 2、凝固后,用接种环取相应的菌液一环(10-5或10-6)在平板上划线。 3、(1)连续划线法: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作连续划线。完毕后,倒置于28~300C温室培养。

粪便标本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粪便标本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近年来恶性事件频发,人们对卫生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策题,其中卫生间的卫生状况是大家关注的一大问题,而卫生间内沾满的细菌就是公共卫生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菌在人体内会引起很多疾病,这些疾病会在不严谨的卫生条件下迅速传播。因此,粪便标本细菌的分离与鉴定在卫生监督和检验规范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分离与鉴定细菌的关键环节是对细菌菌种的确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知识和技术,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概述 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粪便中的细菌数量较为庞大,是目前分离和鉴定细菌的常见来源之一。粪便样品可以分离到多种细菌,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等,这些细菌在卫生和疾病的预防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粪便标本中分离细菌的过程可以用于: 1. 发现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如肠道病原体、结核杆菌等。 2. 监测某些疾病发病的情况。 3. 对某些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 4. 对卫生条件的改善进行监督。 二、方法 1. 粪便标本的采集 在采集粪便标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标本应在进餐后2小时、饮水后1小时以及对盐类、药物等刺激物质的摄入后24小时采集; (2)采集过程中需注意避免采入纸巾等异物; (3)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2. 样品前处理 在进行粪便标本的分离和鉴定前,需要将样品进行一定的前处理。标本的前处理包括:

(1)由于肠道病原体在进入肠道后很快形成固体,因此应使用3%高锰酸钾对标本进行消毒处理。 (2)用无菌的铲子将样品取出,放入1%无菌盐水中,使固体样品充分悬浮。 3. 细菌的分离 在细菌的分离中,需要先进行预处理, (1)按1:9的比例取出1ml的悬浮液,加入无菌的1%葡萄糖盐肉汤中,放入恒温箱(37℃)进行预培养约12小时。 (2)将培养好的液体进行振荡和混合,取出适量的液体,分别用铁锥、铜钩等方法分别划入三个标准平板上,分别进行筛菌剂涂布,静置约20分钟后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具体条件为:46℃,24小时。 (3)对于筛出的典型菌落,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操作。方法是取均匀的菌落数目均匀的菌落,分别接种到新的、无菌的标准平板上,静置10分钟后进行转移。 (1)分离后的细菌需要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形态鉴定包括:形态、大小、颜色、表面形态等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包括:氧气需求量、酸碱度、酶活性、胡萝卜素色素、荧光色素等方面的鉴定。 (2)之后再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等手段进行细菌的定性鉴定。 (3)进行了细菌鉴定后,需要进一步确认对应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血清学等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三、结论 通过上述过程,能有效地对粪便标本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而进一步确定对应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及时确认疾病的种类和流行状况,从而指导相应的卫生监督和改善工作。

实验 九 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一)

实验九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肠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方法 2. 了解肠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加深对细菌的认识 实验器材: 肠杆菌荚膜培养基、烧杯、细菌遥控器、菌液吸管、匀菌棒、沸腾培养基、灭菌棉球、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培养肠杆菌:从冷冻的肠杆菌混合菌液中取1毫升,加入10毫升的肠杆菌荚膜培 养基中,摇晃培养16-24小时,在恒温箱温度为37℃的情况下进行培养。 2. 分离肠杆菌:取一个烧杯,加入30毫升以上的无菌蒸馏水,用消毒后的菌液吸管 将前一步培养的肠杆菌分别取3-5根细菌遥控器,分别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分别分散。然后 用消毒后的匀菌棒在肠杆菌荚膜培养基上轻轻抹匀,保持平坦。用约42℃左右的芒果棒将烧杯底部加温,倾斜烧杯,使肠杆菌菌落相互之间不相互交汇。然后把烧杯放在恒温箱中,37℃条件下培养16-24小时。 3. 检查肠杆菌的生长情况:将肠杆菌荚膜培养基的菌落取下,加入含有小量酒精的 沸腾培养基,然后用灭菌棉球将瓶口封住,使其长时间在37℃恒温箱中悬浮,观察生长情况。 4. 鉴定肠杆菌:将菌落挑取到玻璃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的形态及背景。 根据观察到的菌落形态、染色结果、生物化学反应结果等来确认肠杆菌。 实验结果与分析: 观察到的肠杆菌菌落形态为灰白色,微凸起,边缘清晰,整齐规则排列。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它的形态为细长的杆状,一般长度0.5-5微米,直径为0.3-0.8微米。根据菌样特 性及实验室检测结果,鉴定为肠杆菌属。 本次实验通过对肠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加深了对肠杆菌在形态、生理特性上的 认识。通过实验过程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实验室操作的注意事项,体验到了科学实验 的美妙过程。

内生菌分离与鉴定

内生菌分离与鉴定 内生菌是一类重要的细菌,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如参与营养、抗疾病、维持生理功能等,可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从而为人类提供有益的服务。然而,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内生菌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内生菌的分离和鉴定,来掌握这些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便依此应用于相应的生物领域。 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包括多种步骤,在此过程中,必须使用大量的实验工具和技术,以确保分离过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首先,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预处理,包括萃取、培养、分离和清洗等。其次,使用膜过滤法将目标微生物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以节约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再次,通过检测膜的细菌学特性,进行细菌的组织型判断。最后,结合实验室技术检测手段,如血清学、发酵学、酶学等,进行内生菌的有效鉴定,以全面掌握病原菌的形态、营养特性、生物活性、药物敏感性等特征,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内生菌分离与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关键是高效分离。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采用单菌特异性培养基,以便于避免其他非目标菌的阻碍,从而更有效地分离出理想的菌株。此外,内生菌在培养过程中,也要求有足够的氧气,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特别是对于大量杂质较多或高温环境下会影响微生物的发酵,显微法拍摄时也要给予足够的补光,以减少影响。 最后,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需要采用大量的实验技术和技术,同

时要求严格控制实验过程,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掘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有效应用于相关的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从而为人类健康服务。 总之,内生菌分离与鉴定是一个需要仔细规划,精密操作,以达到更高效,更准确的目的的过程。它依赖于实验技术和设备,精确检测细菌的生物性质,从而为有效分离和辨认病原菌提供科学依据,为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疾病提供可靠的药物和技术支持,从而起到促进健康的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一、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丁酸梭菌,芽孢杆菌(枯草、地衣)。5种 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空肠弯曲杆菌。4种 二、厌氧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丁酸梭菌,柔嫩梭菌。5种 需氧菌:芽孢杆菌。1种 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2种 注: 境中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37~42℃。在正常大气或无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 肠道正常菌群中95%以上为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在正常菌群中所占比例较少。 三、一般检测菌株包括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拟杆菌、优杆菌、消化性球菌、乳杆菌及梭菌。 需氧菌中的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酵母菌等。 四、无氧环境的简易操作: 1、方法来自文献《健康羊驼粪球中主要正常菌群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采用干燥器培养,1m3空间用焦性没食子酸10g、10%氢氧化钠溶液l00mL,按比例取10%的氢氧化钠液置于干燥器皿底部,然后放置2到3个略高于液面的青霉素小瓶,再按比例称取焦性没食子酸用纸

包好,放在圆柱上。继而放上隔板,将接种完毕的培养基放于隔板上,同时放美蓝指示剂一管。盖上缸盖并用石蜡封闭。再轻轻摇动干燥器,使焦性没食子酸掉人氢氧化钠液中,反应后,干燥器内无氧,美蓝指示剂由蓝变白。置于温箱37℃培养24一48h观察结果。 2、方法来自文献《健康猪肠道菌群的分离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后者先拧紧瓶盖,放入密封性较好的玻璃罐(用凡士林封口),通过蜡烛燃烧法制作简易厌氧装置。 五、CO2培养箱不可代替无氧培养箱 厌氧箱一般是组合气体90%氮气+5%氢气+5%二氧化碳,厌氧箱里面培养的微生物都是厌氧微生物;而二氧化碳培养箱里面是5%二氧化碳+95%空气,里面是有一部分氧气的。一般的研究认为严格厌氧菌的培养环境中O2的浓度必须小于1000ppm(千分之一),更严格的环境是小于300ppm(万分之三),本实验室CO2培养箱CO2浓度范围为280-2000ppm,所以CO2培养箱是不能用来培养严格厌氧菌。(1ppm即百万分之一)。 目前培养厌氧微生物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技术包括有:厌氧箱培养技术;厌氧罐培养技术;厌氧袋培养技术; 1.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引言 细菌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细菌群体分离出单一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基 –细菌样本 –灭菌培养皿 –恒温培养箱 –微量移液器 –菌液均匀涂布器 –培养皿铺平仪 2.实验步骤: 1.从细菌样本中取一小滴,用微量移液器滴入灭菌培养皿中。 2.使用菌液均匀涂布器将细菌样本涂布在含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 皿上。 3.使用培养皿铺平仪将培养皿铺平,确保细菌样本均匀分布。 4.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5.取出培养皿,观察并记录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 在所使用的细菌样本中,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多个细菌菌株。根据观察,我们将这些菌株分为三类,分别是A、B和C。 •类别A:这类菌株呈现出圆形和平坦的菌落形态,表面光滑,边缘清晰。在培养基上呈现出浅黄色。 •类别B:这类菌株的菌落形态较类别A更为凹凸不平,表面稍显粗糙。在培养基上呈现出乳白色。 •类别C:这类菌株的菌落形态与类别A和B有较大差异,呈现出不规则形状。在培养基上呈现出淡红色。

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出这些菌株属于不同的细菌属。进一步的鉴定和分类需要进行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些细菌的种属、毒力和抗生素抗性等特性。 结论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术,它为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初步鉴定了多个细菌菌株。进一步的实验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菌株的特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的结果对医学领域、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这些菌株的潜力,探索更多关于细菌的奥秘,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动物源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

动物源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 一、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用于耐药性测定的动物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动物及其组织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2. 设备和材料 2.1 冰箱:O C-4 C和-20 °C O 2.2 恒温培养箱:37C 士1 C和42C。 2.3 显微镜:10X --100 X。 2.4 采样管。 2.5 采样棉拭子、剪子。 2.6 灭菌试管。 2.7 平皿。 2.8 自动细菌鉴定仪。 2.9 API 20E 试子条。 2.3 恒温摇床 2.4 冻存管

3. 培养基和试剂3.1 运送培养基3.2 麦康凯琼脂

3.3沙门氏菌显色琼脂或XLT4琼脂 3.4营养肉汤 3.5鉴定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阳性血清 3.6四硫磺酸盐增菌液(TTB ) 4•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和鉴定程序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见图 1 图1: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 动物泄殖腔拭子 发病动物带菌组织(做成匀液) 用接种环接种于麦康凯琼脂 按1:10接种四硫 (TTB ) 42C 24 r 充磺酸盐增菌液 h F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或 XLT4琼脂 三糖铁(TSI )和硫 化物吲哚运动性 培 养基 (SIM )鉴定 检测invA 基因确认 大肠杆菌 API 20E 试条 沙门氏菌 运送培养基或营养肉汤 挑取大肠杆菌可疑菌落纯化 挑取沙门氏菌可疑菌落纯化 氧化酶试验(阴性) 自动细菌鉴定仪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5.操作步骤 5.1 采样 到已选定的养殖场或屠宰场,用灭菌棉签采动物泄殖腔样品,置 入1-2ml肉汤或运送培养基中0-4C保存。米发病动物组织时,用无菌操作取少量动物组织至于灭菌试管内,0-4 C保存,不超过48小时。 5.2 大肠杆菌的分离 5.2.1 取泄殖腔拭子样品用接种棒直接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面,动物组织样品首先制成匀液,然后用接种棒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面,37C 培养18-24 小时。 5.2.2 挑取粉红色、边缘光滑的大肠杆菌可疑菌落,用麦康凯培养基纯化一代,然后接种于营养琼脂平面37C培养12-24小时,待进一步细菌鉴定。 5.3 沙门氏菌的分离 5.3.1 将泄殖腔拭子或制成匀液的动物组织样品与增菌培养基按 1:10的比例,接种于TTB增菌液中,42 C培养24小时。 532将增菌液摇匀,用接种环接种于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37 C培养22-24小时或XLT4琼脂上42C培养22-24小时。 5.3.3 将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紫色的沙门氏菌可疑菌落或XLT4 琼脂培养基上中央黑色边沿透明的沙门氏菌可疑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平面 37C培养16-24小时,待进一步细菌鉴定。 5.4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鉴定(以下方法可任选其一)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的主要步骤 (2)掌握平板划线分离法 (3)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以及实际意义 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试管、玻片、酒精灯、接种针、接种环、试管架、 (2)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细菌培养基、伤寒诊断血清、伊红美蓝培养基(EMB、克氏双糖铁培养基(KIA)、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甘露醇发酵管、尿素培养基、蛋白胨水、半固体培养基 三、实验流程 (1)肠道致病菌的分离 ①待测标本的制作:把接种环放置于点燃的酒精灯火焰处对其进行灭菌,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在细菌培养基中取少量待测细菌于盛有5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 ②细菌的分离接种:用接种环取适量配置好的细菌悬液,在酒精灯附近进行划线分离法接种细菌于EMBt养基。将培养基置于37C培养18~24小时。 (2)肠道致病菌的纯化 ①单菌落接种:从已培养待测细菌的EMB培养基上用已灭菌的接种针挑取某单个菌落接种到KIA培养基上,一部分直接深入培养基中底部,一部分直接涂抹于斜面处,置于37 C培养18~24小时。 ②待测细菌的初步判断:取出已纯化培养待测细菌的KIA培养基, 观察现象,初步断定该细菌是致病菌或是非致病菌。 (3)肠道致病菌的鉴定

①生化鉴定:分别取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发酵管各一只(注意管 内的小倒管则应充满液体,不含气泡),用已灭菌的接种针取已培养的KIA 培养基上的培养物接种于各发酵管,将各发酵管于37 C培养18~24小时。取出并观察记录现象。(注意每次使用接种针前都应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 ②动力检查:用已灭菌的接种针取KIA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分别接种于蛋白胨水、尿素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中,将各个培养基于37 C 培养18~24小时。取出后将靛基质(吲哚)加入到蛋白胨水培养基 中,并观察记录现象。(注意每次使用接种针前都应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 ③血清学鉴定:取洁净玻片一张,将其用蜡笔分为两格,两边各取生理盐水一滴,再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分别取KIA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加入两格中,与生理盐水混匀不摊开。(注意每次使用接种环前都应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然后在第二格中滴入一滴伤寒诊断血清,混匀不摊开,轻轻摇动玻片,经 1~2min观察两格中有无凝集现象。注:本实验涉及细菌接种都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由于条件有限,因而可在燃烧的酒精灯附近进行实验操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EMB培养基现象与分析: ①培养基下部呈现黑色现象,上部培养基仍为红色,培养基斜面有细菌明显蔓延生长。 ②分析:培养基下部出现黑色现象,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培养基中的物质并产出硫化氢气体,由于培养基中含铁,因而硫化氢能够与其结合成硫化铁,出现黑色现象;而上部因重力含铁量较少,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又部分挥发,只有少部分能够与少量铁结合,故产生的现象不明显,上部仍呈现红色。(2)生化鉴定现象与分析:

实验十二 环境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分离鉴定

实验十二环境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分离鉴定 一、实验目的 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环境中分离四环素抗性菌的实验方法。 2.分离获得四环素抗性菌。 3.检测并分析获得的菌株的四环素抗性强弱。 4.学会通过16SrDNA鉴定实验获得的菌株的种属。 二、实验要求 1.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富集培养是否成功。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作适当的分析或解释。 3.获得至少一株四环素抗性菌(不要多于三株),并进行短期保存。 4.根据实验视频指导和说明,完成菌株基因组DNA纯化,16SrDNA的PCR 扩增。 5.比较各组筛选出的抗性菌抗性的强弱。 6.各组间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抗性菌抗性的影响因素。 7.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的作风,并给出评价。 三、实验器材 1.培养基(营养琼脂,琼脂粉,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提供四环素, 琼脂糖,灭菌条件。 2.室温和37℃恒温培养箱和摇床 3.离心机,漩涡振荡仪,PCR仪,电泳仪,紫外成像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 1.采样:菌种来源①学生自行采集;②实验室提供的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 的二级出水。 2.富集培养: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建议使用试管进行培养),并通过实验 证明富集是否成功。 3.单菌株筛选: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证明是否为单菌株。 4.四环素抗性强弱比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课堂讨论以确定方案。 5.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根据提供的方法进行。 6.16SrDNA的PCR扩增:根据提供的方法进行。 7.PCR产物电泳:根据提供的方法进行。 五、实验方法 1.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 DNA提取:按照染色结果分别按照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菌的步骤分别操作 ★革兰氏阳性菌: (1)取过夜培养至饱和的菌液200μL到 1.5mL灭过菌的EP管中,10000rpm,常温离心1min,去掉上清(获得菌细胞)。菌细胞可在-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