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壤中细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土壤中细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土壤中细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大量培养和利用某一种微生物,必须事先从有关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出所需的菌株,获得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本文将提取泥土中所包含的微生物,并且分离、纯化,最后对其微生物种类进行鉴定。

关键字:泥土细菌分离纯化鉴定

1、实验材料:

分离细菌的材料:

样品:新鲜土样

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

无菌水:带有玻璃珠装有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

其他: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玻棒、台天平、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标签纸、胶水、水泡锅。

试剂:5000U/mL链霉素液,%重铬酸钾液。

细菌纯化鉴定材料:

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碘液、95%酒精、番红染色液。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石蕊牛乳培养基、真菌培养基、试管斜面。试剂:碘液。

其它: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接种针、接种环、培养皿。

2、实验步骤

制备土壤稀释液:

1、称取土壤5g,放入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0min,即为稀释10-1的土壤悬液。

2、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编上10-2、10-

3、10-

4、10-

5、10-6。取已稀释成10-1的土壤液,振荡后静止,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10-2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内轻轻吹吸数次,使之充分混匀,即成10-2土壤稀释液。同法依次连续稀释至10-4、10-5、10-6土壤稀释液。

平板划线法:

1、取已熔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平皿,制成平板。

2、凝固后,用接种环取相应的菌液一环(10-5或10-6)在平板上划线。

3、(1)连续划线法: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作连续划线。完毕后,倒置于28~300C温室培养。

(2)分区划线法: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稀释液1环,先在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600C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第二次划线会,同法依次作第三次和第四次划线。划线完毕,盖上皿盖,倒置于28~300C温室培养。

4、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化,最后得到纯培养。

细菌的染色:

革兰氏(Gram)染色法

1.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分钟,倾去染液,流水冲洗至无紫色。用吸水纸吸干。

3.媒染:用路哥氏碘液将其覆盖涂面1分钟,后水洗,再用吸水纸吸干水。

4.脱色:滴加95%酒精进行脱色约30秒,后立即用流水冲洗。吸干水。

5.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1分钟,水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6.镜检:观察染色结果并绘图。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生理生化实验包括淀粉水解试验、硫化氢的产生实验以及石蕊牛奶试验。

淀粉水解实验:用接种环在淀粉培养基的平板上每个菌种涂片~大小的圆,其中一种应以枯草杆菌作为对照。

硫化氢产生实验:用新鲜斜面菌种接种到硫化氢液体培养基中,再用无菌镊子夹取醋酸铅滤纸条,借助棉塞悬挂于试管中培养基之上,下端接近液面但不可触及液面。培养7天观察。如滤纸条变黑为阳性,不变者为阴性。

石蕊牛奶实验:用接种枪接种100uL菌液于石蕊牛奶培养基中,置于370C恒温箱内培养7d。另外保留1支不接种的石蕊牛乳培养基作为对照.

3、实验结果

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

图为细菌菌落

菌落表面形态特性:

形态圆形或不规则;边缘光滑或不整齐;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者褶皱;颜色不一,常见为灰白色、乳白色;湿润粘稠。

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情况:

用接种环易从基质表面刮去菌落。

细菌个体形态特征

呈革兰氏阴性,且为杆状。

细菌个体生理生化特征

淀粉水解实验:细菌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证明该细菌拥有水解淀粉的能力。该细菌的透明圈大小明显小于枯草杆菌透明圈,略大于大肠杆菌透明圈。

通过淀粉水解实验,可以看出该未知细菌能够水解淀粉,其水解能力小于枯草杆菌,与大肠杆菌相当。

硫化氢实验:未知细菌不能使纸条变黑色。

说明该细菌不能利用含硫有机化合物

注意事项中提到,硫化氢的产生实验比较敏感,培养基不适用于肠杆菌科。所以不能排除该细菌是大肠杆菌的可能。

石蕊牛奶实验:未知细菌与大肠杆菌的试管略微变蓝(与淡紫色相差不大,难以区分)。

枯草杆菌试管呈粉红色,差异明显。

实验可以看出,枯草杆菌能够利用发酵乳酸,是试剂变红。而未知细菌和大肠杆菌能够利用水解蛋白质,产生氨气等碱性物质,是石蕊变蓝。

4、实验总结与实验心得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该微生物菌落呈圆形,且较为光滑,菌落白色。

2、在显微镜中可以观察到,该微生物为某种杆菌,且呈革兰氏阴性。

3、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可以看出,该细菌能够利用淀粉和蛋白质来提供营养。但其是否很够利用含硫有机化合物还不能够确定。

从一系列对该细菌的提取、提纯、鉴定中可以看出,该细菌与大肠杆菌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

经过这学期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微生物实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微生物实验是要求我们掌握实验知识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接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在微生物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一下基础实验操作:

(1)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平板分离计数法是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经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度。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

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3)无菌操作技术: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微生物

在转接过程中,一般再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已达到灭菌的目的。

(4)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

菌(G+)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两种类型。这是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微生物实验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了解总结了微生物学中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这种实践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并且能够提高我们对微生物学的兴趣。我认为可以在微生物实验中多增加一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比如可以介绍一下真菌感染的基本,然后让我们观察这种真菌的装片,以此来了解真菌致病的原因和机理,以及治疗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的求知欲望,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并且将其他我们所学过的课程涵盖进来。

土壤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原理和方法

土壤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原理和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计数原理和计数方法,掌握显微镜下直接计 数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 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直接计数法和平 板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 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 霍泽(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两 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 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 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 21-1),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 区分为16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25个 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 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 /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 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 /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 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已知:1mm3体积=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1000mm3/1/4000mm3=4×106个小 方格,即系数K=4×106 。 因此:每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系 数(K)×菌液稀释倍数(d)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养液。2.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22mm×22mm)、吸水纸、 计数器、滴管、擦镜纸。 四、实验方法 1.视待测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斜面一般稀释到10-2), 以每小格的菌数可数为度。 2.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3.将酵母菌悬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 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悬液利用液 体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 出的多余菌悬液。也可以将菌悬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区上,不要使计数 区两边平台沾上菌悬液,以免加盖盖玻片后,造成计数区深度的升高。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 4.静置片刻,将血球计数板置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 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由于生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 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 5.计数时若计数区是由16个大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 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数。如果是25个大 方格组成的计数区,除数上述四个大方格外,还需数中央l个大方格的

根际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实验方案

根际土壤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实验方案 一、方法: 稀释涂布分离法 二、培养基: 1、GPM 培养基(Glucose Peptone Meat extract Agar)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NB ) 3、金氏培养基B (King ) 4、CSEA 培养基(Cold extracted soil extract agar) 5、YG 6、NA 7、无氮培养基 8、分解纤维素菌筛选培养基 9、TSA 培养基 三、实验流程 梯度稀释 涂板分离 挑取不同的单菌落于斜面培养 液体培养及液体保种 提取DNA PCR 扩增 酶切带型分型确定操作单元 连接转化 克隆子挑选及PCR 鉴定 测序 序列拼接 建树 采集根际土壤样品

四、具体实验方案 1、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将植株根系及附着的根际土壤一同装入无菌袋带回实验室。 2、土壤样品稀释及选择合适浓度梯度进行涂板分离:梯度稀释土壤样品,取10-1、10-2、10- 3、10- 4、10- 5、10-6六个梯度涂板,每个浓度梯度涂3个平行,过后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1-2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平板,根据形态、大小、颜色,挑取不同菌株的典型单个菌落,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3、挑取不同单菌落于斜面保种:通过上述的分离纯化步骤,可筛选得到不同的菌株,对筛选到的菌株接种于斜面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最后斜面放于4℃冰箱保存,备用。 4、液体培养及保种:从斜面上挑取菌苔于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放摇床上震荡(转速160r/min,37℃)培养。过后吸取菌液与灭过菌的甘油按7:3的比例于1.5ml灭过菌的EP管中放于-20℃保种。剩下的菌液用于以下实验。 5、提取DNA(CTAB法): (1)取1.5ml菌液于1.5ml离心管中,12000r/min离心2min,弃上清。 (2)向沉淀物中加入350ul双蒸水,重新悬浮沉淀。 (3)加入20ul10%SDS和3ul的蛋白酶K(20mg/ml),混匀,于55℃温育1h。 (4)加入50ul 5mol/L NaCl溶液,充分混匀,再加入50ul CTAB/NaCl溶液,混合后再65℃温育30min。 (6)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小心上下颠倒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EP 管,重复此步骤2-3次,直至分层界面无白色沉淀。 (7)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小心颠倒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EP管。 (8)加入0.6倍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混合直到DNA沉淀下来,12000r/min离心15min弃上清。 (9)向离心管中加入75%乙醇,12000r/min离心5min洗涤DNA沉淀,小心弃上清,重复洗涤1次,弃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晾干。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细菌,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8、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结果,运动性以及生理生化试验鉴定未知细菌;小室培养法观察鉴定未知真菌。 2、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理生化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4、巩固练习显微镜使用方法。 5、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复习配制培养基及消毒灭菌的一般原理和操作步骤。 6、学习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能够产生特殊水解酶的细菌以及霉菌的方法; 7、学习测定土壤中细菌数目,种类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中,一般应含有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素等。不同微生物对 pH 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的培养基的 pH 一般是偏酸性的,而细菌和放线菌的培养基的 pH 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的 ( 嗜碱细菌和嗜酸细菌例外 )。所以配制培养基时,都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 pH 调到合适的范围。 此外,由于配制培养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的酸碱度所带来不利的影响。 2、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须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可以从中分离到很多有价值的菌株。本实验将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 3、分离菌株的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是微生物的重要内容,一般从菌落特征、细菌特点及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鉴定。 各种细菌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细菌分解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能力不同,所能发酵的类型和最终产物也不一样。不同细菌对营养的要求不同也说明了它们有不同的合成能力。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它们是有不同的酶系统。

土壤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原理和方法

土壤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原理和方法 杜慧、杨青华周红霞、段金柱 一、实验目的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计数原理和计数方法,掌握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 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 霍泽(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 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 /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已知:1mm3体积=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1000mm3/1/4000mm3=4×106个小方格,即系数K=4×106 。

微生物大实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纯系分离、培养方法。 2.掌握划线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3.掌握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的研究方法。 4.了解该菌种的生物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境,土壤中有多种类群的微生物,它们对自然界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特别密切,不同的土壤和植物对根际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的根际微生物由于其生理活性和代谢产物的不同,也将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一般地说,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 cm~30 cm的土层中菌数最多,随土层加深,菌数减少。 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为几百万个/克土至几亿个/克土,有各种生理类群,营养类型多属异养型,鉴别染色多为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含量为几万个/克土至几百万个/克土,但其生物量不比细菌低,因为菌丝体积较大。土壤中真菌含量为几千个/克土至几十万个/克土,而其生物量常比细菌的大。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及划线纯化,涂布分离长出的单菌落,须经划线纯化,再转斜面培养后保藏备用。涂布分离细菌的平板,温箱培养1d~2d后,然后挑取各单菌落的部分培养物,在预先制备好的平板上划线纯化。根据所得纯种菌,依次进行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确定菌种的形态特征。然后根据伯杰手册确定菌种的大体范围,有针对性的进行生理生化实验,从而最终确定菌种所在的属。 三、实验材料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PDA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 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2.染液和试剂: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1%结晶紫水溶液、20%硫酸铜水溶 液、95%乙醇、卢戈氏碘液、甲基红指示剂、乙醚、吲哚试剂等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无菌平板、接种环、试管、刮刀、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显微镜、 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镊子、载玻片夹、试管架、 滤纸、锥形瓶、电炉。 四、实验步骤 1.分离纯化 (1)取样 从生物北楼北侧小田地里选择土壤较肥沃的地方取得土壤,称量10g 放入锥形瓶中,加入90ml 水,静置30min。 (2)稀释 将土壤样品10g加入90ml灭菌水中振荡30min,形成土壤悬浊液,取1ml加入装有9ml 灭菌水试管中振荡形成10-1稀释,依次将土壤样品稀释10-2 10-3、10-4、10-5。 (3)涂布 将0、10-1 10-2 10-3、10-4、10-5的稀释样品分别涂布到已制好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每种涂3个平板。 (4)培养

土壤中细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土壤中细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大量培养和利用某一种微生物,必须事先从有关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出所需的菌株,获得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本文将提取泥土中所包含的微生物,并且分离、纯化,最后对其微生物种类进行鉴定。 关键字:泥土细菌分离纯化鉴定 1、实验材料: 分离细菌的材料: 样品:新鲜土样 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 无菌水:带有玻璃珠装有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 其他: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玻棒、台天平、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标签纸、胶水、水泡锅。 试剂:5000U/mL链霉素液,%重铬酸钾液。 细菌纯化鉴定材料:

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碘液、95%酒精、番红染色液。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石蕊牛乳培养基、真菌培养基、试管斜面。试剂:碘液。 其它: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接种针、接种环、培养皿。 2、实验步骤 制备土壤稀释液: 1、称取土壤5g,放入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0min,即为稀释10-1的土壤悬液。 2、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编上10-2、10- 3、10- 4、10- 5、10-6。取已稀释成10-1的土壤液,振荡后静止,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10-2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内轻轻吹吸数次,使之充分混匀,即成10-2土壤稀释液。同法依次连续稀释至10-4、10-5、10-6土壤稀释液。 平板划线法: 1、取已熔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平皿,制成平板。 2、凝固后,用接种环取相应的菌液一环(10-5或10-6)在平板上划线。 3、(1)连续划线法: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作连续划线。完毕后,倒置于28~300C温室培养。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组员:巩鹏鹏、高艳双、顾斐、曹凌雪、白相林、杨金玉 实验时间:2006年12月11号——2007年1月15号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分离鉴定,生理生化, 实验摘要: 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境,土壤中有多种类群的微生物,它们对自然界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特别密切,不同的土壤和植物对根际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的根际微生物由于其生理活性和代谢产物的不同,也将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不仅对土壤的肥力和土壤营养元素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自净、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一般地说,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 cm~30 cm的土层中菌数最多,随土层加深,菌数减少。 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为几百万个/克土至几亿个/克土,有各种生理类群,营养类型多属异养型,鉴别染色多为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含量为几万个/克土至几百万个/克土,但其生物量不比细菌低,因为菌丝体积较大。土壤中真菌含量为几千个/克土至几十万个/克土,而其生物量常比细菌的大。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藻类在土壤中的含量不及微生物总数的1%,生长在潮湿土壤的表层。原生动物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较多。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及划线纯化,涂布分离长出的单菌落,须经划线纯化,再转斜面培养后保藏备用。涂布分离细菌的平板,温箱培养2d~3d后,于室温下放置3d或2d,使菌落性状表现较充分,然后挑取各单菌落的部分培养物,在预先制备好的平板上划线纯化。达到分离纯化认识土壤中微生物的目的,并掌握各种相关实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一) 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成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简易的细胞挑取法和平板分离法。 其中平板分离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奇迹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 (1)逊则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或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有利于该种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单个的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的集合体。因而可以通过挑取单个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或去掉那个菌落的方法可由稀释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有的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微生物菌株。 <二> 菌株的鉴定的生理生化实验 糖发酵与氧化试验 在细菌的分类鉴定中,糖类发酵与氧化测定是一项重要依据。特别是对细菌的鉴定尤为重要。常用的发酵与氧化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多糖三类: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等。醇类包括五元醇,六元醇;如到金盏花醇,甘露醇等;糖苷类主要包括有水杨苷等。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Sdu微生物大实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目的】 1、从各地区土壤中筛选含几丁质酶的真菌及含果胶酶的菌株; 2、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菌株,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方 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理生化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4、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技术、菌种保藏技术。 【实验原理】 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 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此次实验采取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分不需要的微生物。 b.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技术来完成。微生物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前者是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后者是微生物的肉眼观察技术。 2、霉菌: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 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3、果胶酶筛选培养基:配制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利 用果胶的菌株才能够生长,依此来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产果胶酶的菌株。刚果红(Congo Red,简称CR)是一种染料,它可与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果胶水解后的产物发生这种显色反应,在含有果胶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当果胶被果胶分解菌分泌的果胶酶分解后,刚果红-果胶的复合物就将无法形成,从而在培养基中形成以果胶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果胶分解菌。 4、几丁质酶筛选培养基:配制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 解利用几丁质的菌株才能够生长,依此来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因为几丁质不能溶解于培养基,故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表现为浑浊,若菌株能够产生几丁质酶,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 纯化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土壤微生物是指生长在土壤中的微弱的、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发挥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就是针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进行研究。 一、实验原理 由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繁多而多样,分离出单一的菌落对于此实验来说非常的困难。但是采用适宜的富培养基后能够轻松的促进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生长。富培养基包括有机和无机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碳源和氮源。地衣素琼脂(ISP)是一种富含多种碳源和氮源的优质菌落培养基,是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本实验的基本原理就是在能够生长的环境中分离出单一的菌落,通过多次分离和鉴定获得纯种菌株。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地衣素琼脂培养基 2.试管、移液器、移菌环、烧灼器、电热蚊子香、灭菌器 3.已经壳霉菌疫苗接种的贵州悬钩子种子和土壤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用移液器将壳霉菌疫苗接种在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上,将其灭菌,以备之后的使用。 2.准备土壤基质。将土壤样品剪碎成非常小的颗粒,并放入烧灼的试管中,加入恰当的地衣素酵母素琼脂,变形后形成一个接种板。在较大的容器中放置电热器设备,以保持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接下来,将接种板和采样站放在单独的区域以免混淆。 3.接种。从土壤中取一小部分,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并将其摇动均匀,使菌群溢出。等到土壤均匀地分散在地衣素琼脂培养基中之后,用移菌环扭曲并切出一个菌落,并将其置于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中。重复此步骤至少三次,每次都要将新的分离土壤菌落剪出来。 4.孵育。将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置于电热器设备中,以使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并等待菌落的生长。当新的菌落形成后,即可重复上述步骤以获得更多的菌株。

土壤中解磷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菌株 作物、盆栽、树木根际土壤,翠湖、污水旁土壤等都含有大量解磷菌,我分别从桔树、柚子树、石榴树的根际采取土样,土壤采样深度为5-15厘米,将采回的土样自然风干,用研钵研细后贮存于透明封口袋内并编号,立即使用或4℃冰箱中保存,待用。 1.1.2 培养基 I 斜面保存和菌种鉴定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0.5%;蛋白胨,1%;葡萄糖,0.5%;氯化钠,0.5%,琼脂2%。pH7.0~7.2,121℃灭菌20min。 II 用于分离、鉴定无机磷细菌的固体培养基: 无机磷培养基: 解磷细菌Ca 3(PO4) 2 分离培养基:Glucose 10g,(NH4) 2 SO 4 0.5 g,NaC1 0.3 g,KC1 0.3 g,MgS0 4·7H20,0.3 g,FeSO 4 ·7H 2 0 0.03 g,MnSO 4 ·H 2 0 0.03 g,Ca 3 (PO 4 ) 2 5.0 g,琼脂20g,定容至1000 ml,pH7.2。 1.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试剂 仪器设备:4℃冰箱、电子天平、灭菌锅、超净工作台、28℃的全温振荡摇床、28℃生化培养箱、显微镜、15ml试管、1000μl或250μl移液枪以及枪头、250ml三角瓶、100ml 量筒、1000ml烧杯、玻璃棒、培养皿、接种针、游标卡尺、紫外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100ml、200ml) 药品:浓硫酸、浓高氯酸、钼酸铵、酒石酸锑钾、磷酸二氢钾、抗坏血酸。 试剂:2g∕L,2,4-二硝基酚指示剂;4mol∕L氢氧化钠溶液;0.5mol∕L硫酸溶液;钼锑贮存液;钼锑抗显色剂;5ug∕ml磷(5ppmP)标准溶液。 1.2方法 1.2.1 解磷细菌的生物富集 分别称取保存的土样各1g加入到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编号,混匀,静置5min 左右后用移液枪吸取1ml土壤上清液至250ml三角瓶装液99ml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贴标签标记,置于28℃的全温振荡摇床振荡培养3d。 1.2.2 菌体初筛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会根据微生物培养特征初步判断未知菌的类别。 3、练习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和栖息的良好基地。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是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基地。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可用于培养细菌。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对酵母菌和霉菌不起作用。加入一定量链霉素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重铬酸钾或苯酚对土壤真菌、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选择分离放线菌。 三、实验器材 1、材料:10cm左右深层土壤。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 3、其他物品: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电子天平、精密pH试纸、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枪、枪头、接种环、酒精灯、链霉素(1万单位/ml) 、10%苯酚、无菌水。 四、实验步骤 1、土样采集:取10cm左右深层土壤10g备用。 2、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壤1g,放入有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均匀,即为稀释10-2的土壤悬液。然后进行十倍梯度稀释,依次制备 10- 3、10- 4、10- 5、10- 6、10-7 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 3、培养基平板制备:按培养基配方各配置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各100ml。灭菌后分别倒3个平板。(高氏Ⅰ号培养基灭菌前加入10滴10%苯酚;马丁氏培养基倒平板前加入2ml去氧胆酸钠(2%)和0.4ml 1万单位/ml链霉素) 4、接种:用无菌吸管吸取0.1ml相应浓度土壤稀释液,以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平板上,涂布均匀。细菌选用10-4、10- 5、10-6 三个稀释度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放线菌与霉菌选用10-2 、10-3、10-4三个稀释度,分别接种于高氏Ⅰ号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一个稀释度一个平板) 5、培养:细菌平板于37℃恒温培养1~2d,放线菌于30℃培养2~3d,霉菌于30℃培养3~5d ,观察。 6、计数:用稀释水样检测平板的菌落计数方法进行计数,报告细菌总数/(CFU·ml-1) 7、纯化: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相应平板,培养条件同上,培养纯化。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一、目的 1.了解从土壤中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掌握几种常用的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原理 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微生物生活中的最适宜的环境,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但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因此,为了研究某一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地培养和利用某种微生物,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之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三、器材 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l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 2.盛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无菌吸管,无菌玻璃涂抹棒,10%的酚液,25%的乳酸,土样,接种环,标签。 四、方法 (一)涂抹平板分离法 1.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克,放入装有玻璃珠和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摇15—20分钟,使土与水充分混合,将菌分散,静止片刻,用吸管从中吸取1毫升土壤悬液注人盛有9毫升无菌水试管中,吹吸三次,并振摇使之充分混匀,然后再吸取1毫升注入另一支盛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l0-3、10-4、l0-5……的各种稀释度的土壤悬液。

2.倒平板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溶化。 待冷至50—60℃时,在高氏l号培养基中加入10%酚2滴,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加入25%乳酸2滴,然后分别倒平板,每支培养基倒一皿(用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左手拨出棉花塞,试管口在火焰上灭菌,然后左手将培养皿在火焰附近打开少许,迅速注入培养基,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放在桌面上,待凝后即成平板。(见图18)。 3.涂抹将上述每种培养基平板标上10-3、10-4、10-5稀释度,然后用无菌吸 管分别从10-5、10-4、10-3稀释度的试管中吸取土壤悬液,每一平板注入0.2毫升,再用灭菌玻璃涂抹刮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静止5分钟。 4.培养将培养皿倒置,放在28℃温箱培养。 5.移接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移接到三种斜面培养基上,28℃下培养, 待菌苔长出后检查菌苔是否纯,若有其他杂菌,要进一步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整个分离过程(见图19)。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一.摘要: 通过稀释涂布、划线分离等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步骤,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再根据实验中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等结果对所分离细菌和霉菌的分类进行鉴定。 二.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划线分离,纯化,芽孢染色,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穿刺,生理生化鉴定 三.前言: 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中尤以细菌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土壤中不同类型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有的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有的能够分解农作物的秸杆,它们大多是异养菌。除了细菌以外,土壤中数量较多的其它微生物是放线菌和真菌,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较少。土壤中的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群体。 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要确定某些微生物菌株的分类地位,首先须使该微生物为纯培养。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胞只是微生物的某一个或株,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一细胞的后代。 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是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规方法。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在平板上获得单菌落,再通过挑取单菌落进行平板划线分离可获得纯培养。在稀释涂布平板法中还可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推算单位重量土壤样品含有微生物的数量。 对微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有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性等。形态特征包括个体形态和培养形态。细胞形状、大小、排列,革兰氏染色反应,运动性,鞭毛位置、数目,芽孢有无、形状和部位都是个体形态的特点。培养形态指微生物在培养基(包括固体和液体培养)中生长的形态特征。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表现在对大分子糖类和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以及分解代谢的终产物的不同,反应出它们具有不同的酶系和不同的生理特性,这些特性可被用作为细菌鉴定和分类的内容。. 四.实验材料 1.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一、目的: 掌握芽孢杆菌属常见种的分离,鉴定方法和技术。将土壤样品中分离的芽孢杆菌属未知种鉴定到属。 二、原理: 芽孢杆菌能产生芽孢,在沸水中加热不会失去生理活性,但是不能产生芽孢的细菌会失去活性。,因而得到芽孢菌属,经过进一步分离及生理生化鉴定得到枯草芽孢杆菌。 三、材料和器皿: 显微镜、培养皿(12个)、试管(12个)、三角瓶(5个)、烧杯、移液管()、涂布棒(6个)、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针、试管架、灭菌锅、培养箱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淀粉培养基、v.p.实验培养基、肉汤琼脂培养基 孔雀绿溶液、番红复染液、NaOH溶液、草酸铵溶液、碘液、乙醇 四、操作步骤 菌种的分离和纯化 (1)土壤的采集:取土壤表层5~10厘米下的肥土100g左右,把采得的土壤放入纸袋中带回实验室分离。 (2)平板的制备:融化三角瓶中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每皿20ml左右倒入6个平板上。 (3)稀释分离法:秤取土壤5g放入含有45ml水的三角瓶中,摇动片刻,然后将此瓶用小火加热至悬浊液沸腾,维持15分钟,而后静止5分钟。吸取上层液0.5ml 加入到含有4.5ml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成1:100浓度的悬液,然后分别吸取 10-2和10-3土壤悬浊液个0.1ml滴加到上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

基平板上,每种 稀释2皿,用涂布棒均匀涂布,并将培养基倒置于37℃恒温培养1~2天。 (4)挑菌及纯化:从上述分离的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单菌落中部分菌落,然后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划线纯化,经菌落特征的观察和镜检,确定是否是芽孢杆 菌纯种后,从中选择一株转接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斜面上,置37℃培养1~2 天备用。 菌种的鉴定 1、形态的观察(形状、颜色、质地、透明度等) (1)单个菌种的形态 (2)菌种形态的观察 2.革兰氏染色 3.芽孢染色 4.菌体大小测验 5.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一、淀粉水解 一、原理 许多芽孢杆菌产生淀粉酶,能将淀粉培养基中的淀粉水解成无色糊精等小分子物质或进一步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二、培养基及试剂 培养基:肉汤琼脂中添加0.2%的可溶性淀粉,分装于三瓶。 0.1mpa,20min灭菌 试剂:卢哥尔氏碘液 三、步骤 将培养基融化后,冷却至50‘C左右,倒成平板,凝固后取菌种,点种于平板上,每皿点钟2点,一般于30’C培养2—4天,形成菌落后,在平板上滴加卢哥氏碘液,以铺满菌落为度,平板成蓝色,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五土壤中的四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并通过对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掌握按照研究需要选取不同的环境以找到自己需要的目标菌株的基本方法,学习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以及接种技术。 3.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方法。 4.加深理解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结构特征 (二)实验原理 1.土壤中存在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在这里生活的微生物无论是数量和种类都是极其多样的,因此,土壤是我们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其中分离,纯化到许多有用的菌株。 土壤中含有多种多样的有机和无机营养物,所以被称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天然培养基。土壤的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多变,其中的微生物种类也极其丰富,1g干的农田土壤中含有几百万个细菌,数十万真菌孢子和数万个原生动物和藻类。 2.富集培养 指从微生物混合群开始,对特定种的数量比例不断增高而引向纯培养的一种培养方法。在适于目标微生物而不适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下继续培养,则目标微生物将成为优势种而得到纯培养。 3.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 微生物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其功能主要有:提供能量,提供合成原料,调节代谢活动进行,提供适宜代谢环境。虽然微生物对各种营养物质需求不同,但是都离不开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除水外,碳源所需的量最大,其次是氮源。在自养微生物中,能源是日光能或还原态无机物,在异养微生物中,能源就是碳源。在无机盐中,磷,硫需量稍大,钾,镁次之。其他元素和生长因子的需要量一般很少。 4.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不同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会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并按其自身的代谢方式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细胞的生长。在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只有群体的生长才有意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温度,Ph和氧气。 5.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概率不同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真菌的生物量和细菌的生物量几乎相等,而与真菌和细菌生物量相比,原生动物和藻类的生物量会少一个数量级。细菌(×108)>放线菌(×107)>霉

土壤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细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分离和纯化土壤细菌,不仅可以研究其基本特性、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等,还可以开发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比如生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制品的生产等。本文将介绍土壤细菌的分离和纯化过程,以及影响土壤细菌分离的因素和纯化方法。 土壤细菌的分离是指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单个细菌菌落的过程。一般分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稀释涂布法 该方法是将土壤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制成平板培养基并涂布在培养基上。菌落形成后,可再次从菌落上接种单个细菌。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稀少的细菌。 (二)膜过滤法 该方法是将土壤和生理盐水混合后通过孔径为0.22μm的滤膜过滤出微生物体,然后将此滤膜放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较多的细菌。 (四)毛细管沉淀法 该方法是利用毛细管的吸力将土壤中的细菌沉淀到毛细管中,然后将毛细管插入含有适宜培养基的瓷片中,放置在恒温箱中进行分离和培养。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稀少的细菌。 (五)选择性富集法 该方法是通过添加选择性富集剂使特定种类的细菌生长,不同种类的细菌生长受到不同富集剂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富集数量稀少的特定种类细菌。 (一)单菌落分离法 该方法是将分离得到的细菌菌落在新的培养基上进行二次分离和培养,直至获得单一的细菌菌落。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较多并且形态较为相似的细菌。 (三)挑选法 该方法是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和形状,手工用铂丝挑选出单个细菌菌落。该方法适用于菌落数量较少且形态差异较大的细菌。

该方法是利用滤纸将细菌菌液过筛,分离得到单个细菌颗粒。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 较少的细菌。 土壤细菌的分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环境因素、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方式等。 (一)土壤环境因素 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如土壤温度、pH值、土壤含水量等对土壤细菌的生长有很大影响。不同种类的土壤中细菌种群差异很大,所以适当选择适宜的土壤样品可以更好的分离 得到目标细菌群落。 (二)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方式 不同种类的细菌需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一般分离土壤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有牛肉 酵母提取物(Nutrient Agar,简称NA)、大肠杆菌营养琼脂(Luria-Bertani Agar,简称LB)、普通营养琼脂(Tryptic Soy Agar,简称TSA)等。 土壤细菌纯化的方法有多种,但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纯化。 (一)表征法 该方法是通过分析菌落、细胞特征和生化测试来区分不同的细菌,进行单克隆的分离。该方法易于操作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要大量的手动操作和生化试验。 (二)PCR法 该方法是通过采用特异性引物和NA或DNA抽提技术,检测和扩增目标基因的序列,从而区分不同的细菌。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但存在PCR假阳性的问题。 (三)蛋白质质谱法 该方法是利用质谱分析鉴定蛋白质,从而区分不同细菌。该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 准确性,但需要先建立起质谱数据库,研究成本高。 (四)基因组学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对细菌基因组序列进行解读,利用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 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比较和鉴定,以获得单一的纯种。该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五、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