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验十标本中未知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十标本中未知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十标本中未知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和染色技术。

(2)掌握未知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3)使用基本的鉴定技术确定未知菌株的种属。

实验原理:

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重点之一,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可以用于从环境中分离出未知细菌,或者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标本、分离、纯化、染色、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等。

(2)菌落计数

菌落计数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微生物数量统计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相应培养基中培养所需数量的细菌,将其种在匀质培养基表面上,等待一定时间后,通过肉眼观察和计数器计数,得出单位体积菌落数的统计数据。

(3)清洁措施

实验室的卫生和清洁非常重要,工作区域要每日进行消毒。要使用消毒剂擦拭实验台面和灭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卫生。

实验步骤:

1. 标本处理:将未知标本放入对应的生长基内,摇晃并在恒温箱内培养48小时,使菌落生长到适当的大小。

2. 细菌分离:采用计数板分别涂抹标本样品,摇晃平板均匀扩散,培养48小时。

3. 排除细菌:对分离出的单个菌落进行传代培养,过渡培养10天,如果单个菌落都是一种细菌,即为纯菌。

4. 细菌染色:染色是确定未知菌株种类的重要步骤。首先进行革兰氏染色以区分细菌的细胞壁特征。

5. 形态学特征观察:观察页面。

6. 生理生化鉴定:

(1)对产酸细菌进行发酵测试,对氧化细菌进行氧化测试。

(2)对氧化酶进行试验。

(3)对盐耐性进行测试。

(4)对温度和气氛的适应性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成功地分离出未知细菌,对其进行染色、形态学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最终确定了它的种属为大肠杆菌。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未知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成功地确定了未知细菌的种属,这对于深入研究细菌的生物学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实验也提醒我们实验室的消毒及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程序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程序 一、背景记录 1、猪的临床症状 2、不同猪的发病阶段(早、中、晚、解剖前宰杀还是解剖前已死亡) 3、解剖病变(保存好照片) 二、分离用培养基 1、常用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 2、非常用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 三、病料的选取和保存 1、首选来自刚宰杀后的活畜禽或死后2-4小时内的畜禽 2、得到病料后应该立即进行细菌分离,分离细菌前最长保存时间(在4℃冰箱 内)最好不要超过3-4小时。分离细菌前应将病料保存在4℃冰箱不得放入-20℃冰箱。分离细菌后如需要根据细菌生长鉴定情况来决定病料用途(需再次接种、需再次触片、需接种动物等等)可先将病料暂存4℃冰箱,但不得超过2天。一般情况下分离细菌后应及时将需长期保存的少量病料分装到塑料瓶中进行记录保存,多余的病料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分离路线 1、选择分离细菌的目标脏器: 根据疑似疾病和病理变化确定,一般选病变比较严重的脏器做为分离细菌的目标脏器,并选择脏器的病健交界处做为细菌分离的最终部位。一头猪应该选择多个脏器或部位分离细菌。并对不同部位细菌在整个疾病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评价,如:心血中的细菌多为全身感染分布的病原;关节、肠道、创口、及肺脏则可能只是局部分布的细菌。) 2、分离细菌 一般采用鲜血琼脂培养基划线培养、怀疑存在只能在巧克力培养基上且需要一定二氧化碳才能生长的细菌(如: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感染时、应同时采用巧克力培养基划线、放到烛缸进行培养。 划线时应该在做到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取较大的一块组织或较多量的分泌物、先在培养基表面涂布一小片区域,然后弃去病料再用接种环从涂布区域开始进行划线。这样一方面可保证分离到病料中的细菌,另一方面也能保证长出单个菌落为进一步鉴定提供方便,同时也为评价病料中细菌含量及不同细菌数量比例的评价提供依据。 如果病料来自病程较长或死亡动物且细菌种类复杂、难以确定病原菌的情况下、可考虑分离细菌的同时取病料接种小鼠、再从小鼠分离细菌,二者互为参

细菌分离与鉴定

细菌分离具体操作方法: 点燃酒精灯,右手执笔式握持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接种环,待冷,取待测菌液一环。 左手抓握琼脂培养基平皿,用手掌将平皿的底固定,用手指将平皿的盖略抬起一些,进行接种。或者,将平皿的盖留在实验台上,尽量直立平皿靠近酒精灯火焰,右手持接种环在琼脂表面的一端(即1区,约占整个平皿的1/6~1/5)涂布,划线时,接种环与琼脂表面呈30°~40°的角度轻轻接触,利用腕力动作,切忌划破琼脂表面。烧灼接种环,待冷后,将接种环通过1区划线数次,在2区作连续划线,各线条间隔要小,但不能重叠。划满平皿的1/5~1/4区域,划完2区不需烧灼接种环,继续通过2区数次,在3区作连续划线,如此反复至划完整个平皿。 接种完毕,盖好平皿盖,在平皿底玻璃上用记号笔注明标本名称、接种时间、接种者等。然后将平皿的底朝上,放置在37℃孵箱内孵育24h。 取出后观察琼脂表面的菌落分布情况,注意观察最后1~2区内是否分离出单个菌落,并观察记录菌落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透明度、色素等情况)。 细菌的生长状况观察: 普通琼脂平板 牛肉膏 3.0g 蛋白胨10.0g 氯化氯化钠(NaCL) 5.0g 磷酸二氢钾(KH2PO4) 1.0g 琼脂15.0g 蒸馏水1000mL 混匀,加热溶解,调PH至7.6分装,112kPa高压灭菌15min,冷却至45℃倾注灭菌平板。直径90cm平皿每皿倾入15~20ml培养基,培养基过少,划线分离时细菌的营养较少,菌落生长过小,菌落形态不易观察,培养基也易于干燥,不易在数天内对菌落形态进行观察。 在无菌平皿中,倒入溶化后50℃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约20毫升,水平静置待凝固。用接种环挑去待分离菌株分区划线,28℃培养24h。 菌落形态观察: 大小:以毫米计。 形状:圆形、不规则形、放射状等。 表面:光滑、粗糙、圆环状、乳突状等。 边缘:整齐、波形、锯齿状等。 色素:有颜色,颜色,是否可溶等。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细菌的鉴别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过程:(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番红花红)复染。 初染:当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

设计实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以及保藏技术

设计实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以及保藏技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大肠菌群分离纯化、鉴定的原理。 2.掌握平板表面涂布法、平板划线法的分离技术。 3.学习掌握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菌种的分离纯化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1.涂布平板法 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2.平板划线法 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大肠菌群的培养鉴定 大肠菌群能在乳糖胆盐液体培养液中生长,并且产气产酸,使培养液变色。还能在伊红美兰固体培养上生长,形成黑紫色的菌落,有的还有金属光泽。其他病原菌的菌落呈粉红色。再做镜检观察是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红色)。即可鉴定是有大肠菌群的菌存在。 菌种保藏 菌种保藏是将微生物的菌种经长时间的保存,不污染其它杂菌,及可保持其形态特征和生理性状,减少变异,防止衰老,以便于将来使用。 保藏菌种一般是选用它的休眠休,如孢子;芽孢等等,并且要创造一个低温;干燥;缺氧;避光和缺少营养的环境条件,以利于休眠体能长期地处于休眠状态。对于不产孢子的微生物,应使其新陈代谢处于最低状态,又不会死亡,从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污水中的大肠菌群、酵母菌和霉菌 2、培养基: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EMB)、营养琼脂培养基、麦芽汁固体斜面培养基 和马铃薯固体斜面培养基。 3.器材:接种环、安培瓶、干燥器、冰箱、产气管、试管、培养皿、无菌平皿、无菌玻璃涂棒移液管、电炉、双目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高压灭菌锅、恒温干燥箱等。 4.试剂:革兰氏一(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二(路哥氏碘液) 、革兰氏三(95%乙醇)、 革兰氏四(蕃红);试剂:医用液体石腊(比重0.83~0.89)。 四.试验方法及步骤 1.大肠菌群的分离纯化 第一天 a.涂布平板法:将已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含大肠菌群的污水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置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第二天 b.平板划线法: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菌落,在无菌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平板表面进行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篇一:常见病原菌采样分离过程 金黄色葡萄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奶样的采集: 采集有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症状较明显的奶牛,消毒挤奶人手、奶牛乳头,弃2-3把乳,以乳样收集管无菌收集每个乳区乳样10-30mL,编好编号,4个乳区按:左前LF、左后Lh、右前RF、右后Rh编号,采集后尽快返回实验室,如不能尽快返回,应放在低温环境中带回。 (2)乳房皮肤拭子 用0.5mL肉汤润湿的消毒棉球拭子从乳房皮肤檫拭到乳头顶端,如果乳房土较多的话先檫掉土。拭子放入5mL离心管中,再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3)鼻腔拭子 用消毒棉球拭子插入动物鼻腔中,取出后放到盛有 0.5mL肉汤的5mL离心管中,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

处理。 菌种的初步分离 首次分离时,用接种环蘸取样品在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上涂布接种,37℃,16-18小时培养后,从显色平板上挑取红色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5℃培养18小时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金葡菌初次分离时,接种显色培养基后培养时间最好不超过18h进行观察,因为超过24h后所有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皆会导致显色培养基变色,进而出现假阳性。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长期)或-20℃(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显色平板或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肠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肛门拭子 以灭菌长棉签采集猪肛门拭子或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肛门4-5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分离、鉴定肠道病原菌,并深入了解肠道病原菌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本实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生化试剂对样品进行处理和鉴定,最终成功分离出大肠杆菌、沙门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肠道病原菌。 引言 肠道病原菌是导致肠胃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一些细菌和病毒都可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腹泻、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有些肠道病原菌很难通过常规的培养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因此对于其鉴定至关重要。在临床和实验室中,肠道病原菌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生化试剂来分离和鉴定肠道病原菌。 材料与方法 实验所需材料: -食品样品(牛肉、猪肉、家禽产品等) -选择性培养基(MacConkey agar, SS agar, XLD agar) -氯霉素(50μg/ml) -β-半乳糖苷酶 -生化试剂(甲基红、青田霉素、麦芽糖、尿素、甲酸氢钠、甲酸亚铁、碳酸氢铵、硫代硫酸钠、氧化亚铁、硫酸铜、氯化铵、硝酸钴、聚苯乙烯乳胶、过氧化氢) 实验步骤: 1. 食品样品的处理:将样品切成小块,加入100 ml的含氯霉素(50μg/ml)的生理盐水中,放在室温下搅动10分钟,再将悬浮液离心10分钟,取沉淀制备10倍连续稀释液备用。 2. 分离培养:取三个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MacConkey agar、SS agar和XLD agar,分别接种均匀悬浮液并用无菌环展开,然后使其在37℃恒温箱中孵化24小时。 3. 生化识别: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表面涂膜,并用生化试剂行革兰染色、甲基红反应、青田霉素试验、尿素酶试验、甲酸氢钠氧化试验、甲酸亚铁还原试验、碳酸氢铵水解试验、硫代硫酸钠还原试验、氧化亚铁试验、硫酸铜凝集试验、氯化铵水解试验、硝酸钴试验、聚苯乙烯乳胶凝聚试验和过氧化氢试验,根据结果进行分类鉴定。

细菌分离与鉴定方法

细菌分离与鉴定方法 1.纯培养 纯培养是将混合细菌通过稀释法或不同稀释度悬浮液的涂布、扩散或 稀释平板接种法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使各菌种生长成独立的菌落。这 样可以得到洁净的菌液或洁净的菌落。 2.菌落形态观察 经纯培养得到菌落后,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如菌落形状、颜色、大小、边缘等。这些特点有助于初步区分不同的菌种。 3.各种培养基的利用 根据细菌对不同种类培养基的利用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种类培养基进 行分离与鉴定。例如,选择亲水性对细菌有选择性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出产 胆红素的细菌。 4.微生物常规方法 利用常规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包括氧需求情况(需氧、厌氧、 需气氛)、产气性、产酸性、产胆红素等特征。 5.细胞形态与结构鉴定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聚集方式等。染 色方法,如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染 色性质、胞内结构等。 6.生化反应测试

通过观察细菌在特定生化反应条件下产生的能量代谢产物,如产气、 酸碱反应等,可以推测出细菌的代谢途径和能力。常用的生化反应试剂盒,如API系统和VITEK系统,可以通过细菌的酶活性、营养利用和代谢产物 等参数对细菌进行鉴定。 7.16SrRNA基因分析 16SrRNA基因是细菌特有的核糖体RNA的组成部分,其序列具有高度 保守性和广泛分布性。通过对16SrRNA基因的测序和比对,可以确定细菌 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位置,进而确定细菌的名称和分类。 细菌分离与鉴定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需求和目标。对于一般的实验室课 程或常规鉴定需要,常规的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染色方法可以 满足要求。而对于复杂的鉴定和分类,特别是对于新菌种或未知细菌的鉴定,16SrRNA基因分析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方法。

土壤中细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土壤中细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大量培养和利用某一种微生物,必须事先从有关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出所需的菌株,获得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本文将提取泥土中所包含的微生物,并且分离、纯化,最后对其微生物种类进行鉴定。 关键字:泥土细菌分离纯化鉴定 1、实验材料: 分离细菌的材料: 样品:新鲜土样 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 无菌水:带有玻璃珠装有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 其他: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玻棒、台天平、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标签纸、胶水、水泡锅。 试剂:5000U/mL链霉素液,%重铬酸钾液。 细菌纯化鉴定材料:

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碘液、95%酒精、番红染色液。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石蕊牛乳培养基、真菌培养基、试管斜面。试剂:碘液。 其它: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接种针、接种环、培养皿。 2、实验步骤 制备土壤稀释液: 1、称取土壤5g,放入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0min,即为稀释10-1的土壤悬液。 2、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编上10-2、10- 3、10- 4、10- 5、10-6。取已稀释成10-1的土壤液,振荡后静止,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10-2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内轻轻吹吸数次,使之充分混匀,即成10-2土壤稀释液。同法依次连续稀释至10-4、10-5、10-6土壤稀释液。 平板划线法: 1、取已熔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平皿,制成平板。 2、凝固后,用接种环取相应的菌液一环(10-5或10-6)在平板上划线。 3、(1)连续划线法: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作连续划线。完毕后,倒置于28~300C温室培养。

实验 九 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一)

实验九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肠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方法 2. 了解肠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加深对细菌的认识 实验器材: 肠杆菌荚膜培养基、烧杯、细菌遥控器、菌液吸管、匀菌棒、沸腾培养基、灭菌棉球、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培养肠杆菌:从冷冻的肠杆菌混合菌液中取1毫升,加入10毫升的肠杆菌荚膜培 养基中,摇晃培养16-24小时,在恒温箱温度为37℃的情况下进行培养。 2. 分离肠杆菌:取一个烧杯,加入30毫升以上的无菌蒸馏水,用消毒后的菌液吸管 将前一步培养的肠杆菌分别取3-5根细菌遥控器,分别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分别分散。然后 用消毒后的匀菌棒在肠杆菌荚膜培养基上轻轻抹匀,保持平坦。用约42℃左右的芒果棒将烧杯底部加温,倾斜烧杯,使肠杆菌菌落相互之间不相互交汇。然后把烧杯放在恒温箱中,37℃条件下培养16-24小时。 3. 检查肠杆菌的生长情况:将肠杆菌荚膜培养基的菌落取下,加入含有小量酒精的 沸腾培养基,然后用灭菌棉球将瓶口封住,使其长时间在37℃恒温箱中悬浮,观察生长情况。 4. 鉴定肠杆菌:将菌落挑取到玻璃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的形态及背景。 根据观察到的菌落形态、染色结果、生物化学反应结果等来确认肠杆菌。 实验结果与分析: 观察到的肠杆菌菌落形态为灰白色,微凸起,边缘清晰,整齐规则排列。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它的形态为细长的杆状,一般长度0.5-5微米,直径为0.3-0.8微米。根据菌样特 性及实验室检测结果,鉴定为肠杆菌属。 本次实验通过对肠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加深了对肠杆菌在形态、生理特性上的 认识。通过实验过程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实验室操作的注意事项,体验到了科学实验 的美妙过程。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引言 细菌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细菌群体分离出单一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基 –细菌样本 –灭菌培养皿 –恒温培养箱 –微量移液器 –菌液均匀涂布器 –培养皿铺平仪 2.实验步骤: 1.从细菌样本中取一小滴,用微量移液器滴入灭菌培养皿中。 2.使用菌液均匀涂布器将细菌样本涂布在含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 皿上。 3.使用培养皿铺平仪将培养皿铺平,确保细菌样本均匀分布。 4.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5.取出培养皿,观察并记录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 在所使用的细菌样本中,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多个细菌菌株。根据观察,我们将这些菌株分为三类,分别是A、B和C。 •类别A:这类菌株呈现出圆形和平坦的菌落形态,表面光滑,边缘清晰。在培养基上呈现出浅黄色。 •类别B:这类菌株的菌落形态较类别A更为凹凸不平,表面稍显粗糙。在培养基上呈现出乳白色。 •类别C:这类菌株的菌落形态与类别A和B有较大差异,呈现出不规则形状。在培养基上呈现出淡红色。

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出这些菌株属于不同的细菌属。进一步的鉴定和分类需要进行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些细菌的种属、毒力和抗生素抗性等特性。 结论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术,它为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初步鉴定了多个细菌菌株。进一步的实验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菌株的特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的结果对医学领域、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这些菌株的潜力,探索更多关于细菌的奥秘,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粪便标本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粪便标本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近年来恶性事件频发,人们对卫生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策题,其中卫生间的卫生状况是大家关注的一大问题,而卫生间内沾满的细菌就是公共卫生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菌在人体内会引起很多疾病,这些疾病会在不严谨的卫生条件下迅速传播。因此,粪便标本细菌的分离与鉴定在卫生监督和检验规范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分离与鉴定细菌的关键环节是对细菌菌种的确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知识和技术,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概述 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粪便中的细菌数量较为庞大,是目前分离和鉴定细菌的常见来源之一。粪便样品可以分离到多种细菌,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等,这些细菌在卫生和疾病的预防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粪便标本中分离细菌的过程可以用于: 1. 发现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如肠道病原体、结核杆菌等。 2. 监测某些疾病发病的情况。 3. 对某些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 4. 对卫生条件的改善进行监督。 二、方法 1. 粪便标本的采集 在采集粪便标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标本应在进餐后2小时、饮水后1小时以及对盐类、药物等刺激物质的摄入后24小时采集; (2)采集过程中需注意避免采入纸巾等异物; (3)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2. 样品前处理 在进行粪便标本的分离和鉴定前,需要将样品进行一定的前处理。标本的前处理包括:

(1)由于肠道病原体在进入肠道后很快形成固体,因此应使用3%高锰酸钾对标本进行消毒处理。 (2)用无菌的铲子将样品取出,放入1%无菌盐水中,使固体样品充分悬浮。 3. 细菌的分离 在细菌的分离中,需要先进行预处理, (1)按1:9的比例取出1ml的悬浮液,加入无菌的1%葡萄糖盐肉汤中,放入恒温箱(37℃)进行预培养约12小时。 (2)将培养好的液体进行振荡和混合,取出适量的液体,分别用铁锥、铜钩等方法分别划入三个标准平板上,分别进行筛菌剂涂布,静置约20分钟后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具体条件为:46℃,24小时。 (3)对于筛出的典型菌落,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操作。方法是取均匀的菌落数目均匀的菌落,分别接种到新的、无菌的标准平板上,静置10分钟后进行转移。 (1)分离后的细菌需要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形态鉴定包括:形态、大小、颜色、表面形态等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包括:氧气需求量、酸碱度、酶活性、胡萝卜素色素、荧光色素等方面的鉴定。 (2)之后再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等手段进行细菌的定性鉴定。 (3)进行了细菌鉴定后,需要进一步确认对应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血清学等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三、结论 通过上述过程,能有效地对粪便标本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而进一步确定对应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及时确认疾病的种类和流行状况,从而指导相应的卫生监督和改善工作。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细菌鉴定指南汇总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细菌鉴定指南(续)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实验诊断中心 潘钦石 一.细菌的鉴定步骤 1.鉴定的概念:将一个未知的菌株按其生物学特性,经过与所有已知菌种进 行比较后划归到一个已知菌种的分析过程。 2.对待鉴定的菌种要明确已经获得纯化培养或者该菌种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有单个菌落可以进行生化试验。(我们这里一般都是预先纯化培养)3.对待鉴定的菌种进行革兰染色,观察形态(G+c,G–b,G–c,G+b),做触酶,氧化酶实验,然后按科,属,种逐步鉴定。要注意对待鉴定的菌种选择一个合适的鉴定系统,临床常见细菌的快速简单的鉴定系统我们都已经 设计好,参考鉴定质控单。 4.按鉴定质控单的要求填写好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标本类型,标本编号,送检日期等。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填写好该菌种的菌落形态以及有无溶血。 5.复习革兰染色,触酶实验,氧化酶实验。 ⑴.革兰染色:是细菌鉴定过程中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的染色方法。 首先要将待鉴定的细菌涂片,固定(目的:杀死细菌,改变细菌对染 料的通透性)。 第一步:以结晶紫初染(染色液Ⅰ) 第二步:以卢戈氏碘液媒染(染色液Ⅱ) 第三步:用95%乙醇脱色(染色液Ⅲ) 第四步:最后用稀释复红复染(染色液Ⅳ) ⑵.触酶实验(H2O2实验): a.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双氧水生成水和初生态氧,继 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b.方法:一般用玻片法,就是挑取菌落在洁净的玻片上涂开,滴加3% 过氧化氢数滴,观察结果(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者为阳性,不产生气泡者为阴性)。要注意不能在血平板上进行实验,这样易出现假阳性;另外陈旧菌落要是进行实验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还有不能在接种针或环上进 行实验。 c.阳性对照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用链球菌;试剂要避光置4℃ 冰箱保存。 d.应用:绝大多数含细胞色素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细菌触酶实验阳性, 链球菌属阴性。临床常见细菌鉴定实验中我们一般用于区别葡萄球菌属 (+),微球菌属(+),链球菌属(-)。 ⑶.氧化酶实验(Kovac实验):

微生物实验室的菌种鉴定

微生物实验室的菌种鉴定 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检出的微生物应该进行微生物鉴定,虽然药典里明确了鉴定到什么水平的标准和一些基础内容操作方法。但是因为实验室能力有限,很多实验室要么消极抵抗要么稀里糊涂的要么完全委外。 其实我们一般微生物实验室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些工作,特别是细菌的鉴定。再就是菌种鉴定时,不是直接拿来就鉴定,需要一些预先做一些处理或判断。现将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如下: 一、相关定义 1、生理生化鉴定:根据微生物对各种生理条件(温度、pH、氧气、渗透压)、生化指标(唯一碳氮源、抗生素、酶、盐碱性)代谢反应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转化成软件可以识别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与已知的参比菌株数据库进行比较,最终对未知菌进行鉴定的一种技术。 2、革兰氏染色:系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3、平板划线法:系指把杂菌样品通过在平板表面划线稀释而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4、氧化酶试验:氧化酶不直接与氧化酶试剂起反应,而是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

色反应而进行的试验,用于区分不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和肠道菌(氧化酶阴性)。 5、触酶试验:大多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但链球菌属阴性,故常用此试验来鉴定,用于区分葡萄球菌(过氧化氢酶阳性)和链球菌(过氧化氢酶阴性)。 6、凝固酶试验:用于区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可推测为非致病性)和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很可能为致病性)。 二、工作程序 1、微生物鉴定程序 微生物鉴定的基本程序包括分离纯化和鉴定,鉴定时一般先将待检菌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的方法有表型微生物鉴定和基因型微生物鉴定,根据所需要达到的鉴定水平选择鉴定方法。目前实验室室进行表型微生物鉴定后可以用API试剂条进行或其他等效的试剂条进行菌种鉴定,如API试剂条鉴定不能满足要求时采取委外鉴定。 注:为了控制成本,可以自己进行鉴定,不具备能力时再委外。API 鉴定用的试剂条的效期有限,需要注意效期或跟供应商做好沟通备货。 1.1待检菌的分离与纯化 微生物鉴定的第一步是待检培养物的分离纯化,最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是挑去待检菌的纯培养物(单个菌落),必要时可进一步进行纯培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Sdu微生物大实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目的】 1、从各地区土壤中筛选含几丁质酶的真菌及含果胶酶的菌株; 2、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菌株,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方 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理生化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4、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技术、菌种保藏技术。 【实验原理】 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 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此次实验采取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分不需要的微生物。 b.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技术来完成。微生物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前者是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后者是微生物的肉眼观察技术。 2、霉菌: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 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3、果胶酶筛选培养基:配制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利 用果胶的菌株才能够生长,依此来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产果胶酶的菌株。刚果红(Congo Red,简称CR)是一种染料,它可与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果胶水解后的产物发生这种显色反应,在含有果胶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当果胶被果胶分解菌分泌的果胶酶分解后,刚果红-果胶的复合物就将无法形成,从而在培养基中形成以果胶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果胶分解菌。 4、几丁质酶筛选培养基:配制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 解利用几丁质的菌株才能够生长,依此来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因为几丁质不能溶解于培养基,故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表现为浑浊,若菌株能够产生几丁质酶,

血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

血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 验程序 https://www.sodocs.net/doc/6a1901316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血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 1.血液中可能出现的微生物、化脓性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厌氧菌、支原体、螺旋体、病毒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2.基本思路: 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分区划线对未知细菌进行分离培养,根据其菌落特征以及不同的溶血现象,挑出单个菌落,进行下一步鉴定。 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通过多种实验操作的阴性阳性对照,可以较为准确地辨别未知菌属。 3.实验内容: ⑴过氧化氢酶实验有些细菌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新生态氧 ⑵凝固酶试验金葡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使血液凝固 ⑶甘露醇发酵实验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发酵甘露醇产酸 ⑷新生霉素敏感实验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敏感 ⑸胆汁溶菌实验胆汁可溶解肺炎链球菌 ⑹菊糖发酵实验肺炎链球菌能发酵菊糖产酸 ⑺奥普托辛实验肺炎链球菌对Optochin敏感 ⑻杆菌肽敏感实验A群溶血性链球菌对杆菌肽敏感 ⑼透明质酸酶实验A群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透明质酸酶 ⑽药敏实验:纸片扩散法 该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粗略结果表: 试验项目结果 XXXX 阴性阳性 ++++ XXXX 2

未知菌的鉴定

“受试菌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实验报告和总结 田博书2009302630018,崔明曜2009302630019 杨帆2009302630023,彭慧2009302630024 (学号排序,贡献同等)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湖北,430072 【摘要】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首先从空气中分离出了一未知菌,纯培养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包括对其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等的测定,并在此基础上推断未知菌的科属甚至种。 【关键词】受试菌、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生理生化实验 【前言】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类各色的微生物,以细菌居多,霉菌和放线菌次之。在充满众多不同的微生物的环境中培养和分离单个菌株,用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和理化试验等方式检验其性质,通过16s rRNA序列的PCR分析和对比辅助判断,以此学习熟悉和巩固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技术。对今后的应用和科研很有帮助。 一、实验器材 1.菌种 受试菌 2.培养基 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 3.溶液、试剂及器材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95%乙醇、沙黄复染液染剂、卢戈氏碘液、硝酸银染液A/B液、蒸馏水; 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滤纸、酒精灯、双层瓶(装有香柏油和二甲苯) 二、实验步骤 革兰氏染色 1.取受试菌活跃生长期部位按常规方法涂片; 2.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2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3.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4.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乙醇脱色。当流出液无色是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5.将玻片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沙黄复染液染色2min,吸去残水晾干; 6.油镜观察: 在保证了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结果正常的情况下,受试菌镜检显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鞭毛染色(硝酸银法) 1.制片:滴一滴水到洁净载玻片一端,用接种环挑取部分菌体,将菌体轻轻磕入水滴中,不能剧烈震荡,倾斜玻片,使菌悬液缓缓流向另一端,用吸纸吸去多余菌悬液,自然干燥; 2.染色:滴加硝酸银染液A液覆盖菌面3-5min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用硝酸银B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实验报告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实验报告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实验报告 一、引言 在临床医学中,细菌学鉴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实验。通过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学鉴定, 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本实验报告将对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进行评估和讨论,旨在加深我们对该实验方法的理解,并提供有关细菌学鉴定的综合性知识。 二、细菌学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细菌学鉴定作为一种直接、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细菌学鉴定的主要目的是准确确定临床标本中存在的细菌种类,以便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细菌学鉴定,我们能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细菌学鉴定的方法 1. 标本采集:选择适当的临床标本,按照规范采集方法采集标本。常见的标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2. 标本处理: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培养、染色等。培养

可以通过将标本划取于培养基上进行,以便细菌在适宜环境下生长繁殖,从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3. 微生物学特性观察:观察培养基上出现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生长情况。根据细菌的形态、结构、染色特性等,可以初步鉴定细菌的属种。 4. 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通过一系列生化试剂和培养基,检测微生物的 生理特性,如产气、产酸、氧需求等。根据生化反应的结果,可以进 一步缩小细菌的鉴定范围。 5.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选取不同类型的抗生素,用其调配成不同浓度 的药品,将细菌接种在含有不同药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细菌 的生长情况,以判断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细菌学鉴定实验中,我认为标本采集的规范性非常重要。只有正确 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标本,才能更准确地进行鉴定并提供有效的治疗 建议。由于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敏感性测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该测试,我们可以为医生提供更精确的抗生素选择,避免不 必要的药物使用和抗药性的进一步扩散。 总结回顾: 本实验报告全面评估了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如

传染病的细菌鉴定实验报告

`实验三、细菌的分离鉴定 虞加丽 1、实验目的: 1.通过从禽类病变器官中分离纯化菌株,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2.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技术、菌种保藏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此次实验采取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a.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分不需要的微生物。 b.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技术来完成。微生物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前者是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后者是微生物的肉眼观察技术。 2.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3.革兰氏染色:G+、G-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和结构不同。G+的细胞壁主要有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在染色过程中,当用95%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细胞壁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壁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蓝紫色。G-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脂类物质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