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剖日本国民性

解剖日本国民性

解剖日本国民性
解剖日本国民性

亲戚?友邦?世仇?——解剖日本国民性(合集版,原创,长帖)

俺断断续续写过一个系列帖子来解剖日本的国民性,蒙某论坛斑竹邀请,这次把它们整理一下。

在很多研究日本国民性的文章中,往往偏重于残忍或者朴实,设计的精巧或者思想的僵硬,在某些所谓“真正的亲日派”和“知日派”的文章中,也没能把菊与刀的矛盾根源解释清楚,那么,俺就来试试。

1.地理因素

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实际上,地理将决定性格。

日本处于地震高发区,正好俺是唐山人,可能在地震多发区居住的人才会体会那种随时可能over的感觉。由于这种与生俱来的紧迫感,所以只要想作的事情,就要抓紧做完。日本人往往会显得很急躁,无太长远的规划,缺乏战略构想,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的很明显。同样,韩国人也往往如此,这与韩国的常年战乱和战争危机感有关,原因其实是一样的。

日本的地域狭长,回旋余地很小(和中国正好相反),如果发生战乱,不能象中国老百姓那样跑来跑去,更不能躲进深山老林修道成仙,只能硬拼或者归顺,没有中间道路可选。这就意味着日本人只能崇拜强权,或老实的做顺民,或死拼到底,他们崇拜的是这两种极端。

在其国内战争时,哪个大名胳膊粗力气大,就活该人家“挟天皇以令诸侯”,而战败者只能自杀或者归顺,反正很少能再获得“道义”上的支持。

这也可以解释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厌恶感之一:很多地区“投降”的挺快,却不安心做“顺民”,不承认“皇军”的“占领”地位,打又不正式的打,却总是“骚扰”“皇军”,良民大大的不是!而对于中国军人苦战至死者多尊敬有加。因为这就是日本的道德观,日本人尊重两极,而藐视中间,两极皆善,唯中间恶。

日本是一个岛国,那就意味着四面受敌,而日本的国土形状很狭长,只要南北两端受到牵制,不能相顾,必然全国震动。由于没有战略纵深,所以只要敌人能登陆,并建立桥头堡,军心必溃。日本人明白这点,所以力图御敌于海上,只要海上失利,只能投降。

常有人把日本和另一个大岛国英国相比,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面对的大陆区别很大。东

亚大陆的主人——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外敌很难在东亚大陆沿海登陆,即使登陆也很难立住脚跟;而欧洲长期就是一个分裂的大陆,具有明显的半岛特征,趋于外向,这就使距离不远的英国并不显得孤立,可以见缝插针左右逢源。而以探险+抢劫为目的的欧洲大航海开拓了英国人的视野,日本却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向西是统一的中国,只能走中国沿海下南洋,而这时的南洋,早已是中国的势力范围了。

急躁、僵硬、强权崇拜是地理因素给日本人留下的性格,这些性格用在“正”地方,就会产生经济腾飞、制造的精密化、团结和服从管理等等表现,但在国际问题上,则给日本自身制造了很大麻烦。

2.日本人的宗教信仰

按基督教说法,信仰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而由信仰出发的种种教义则被用来判断“对错”,由教义出发的道德则用来判断“善恶”,由道德出发的法律,则用来判断是否有罪。

日本的国教是神道教。神道教往往被日本人说成是“风俗”(风俗是宗教的“前生后世”),但靖国神社就是神道教众多神社的唯一一个“国家神社”。

可以认为,神道教是一个多神教,用日本人的观念就是“万物皆有神,而天皇最大”。(花花草草是神,房屋水坑也是神,俺同事开玩笑说,日本人因为有这种思想才能拍出用电话、电视当道具的那些鬼片,哈哈~~而西方人只把电话电视当科技产品,是纯唯物的,所以觉得日本人真是神秘简直匪夷所思。)所谓多神教就是此宗教虽然有一个最大的神,但还有很多其他神同时存在,与之类似的比如希腊神话、中国远古神话、俄罗斯古代多神崇拜等等。与之对应,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是世界三大一神教,就是只承认世界有唯一的神,中国的儒教也可以算一神教。

不要小看这个宗教区别,这对人的心理构成将有重大影响。

多神教在世界其他地区被一神教取代,往往是因为政权或宗教统一统治的需要,由于只尊一个神,那这个“神的代言人”(皇帝、沙皇、教皇)就可以被独尊,是唯一的正统,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团结,以抵抗外敌或自然灾害,这是一神教的优点。一神教的缺点是对“神的代言人”的绝对服从,和非人生物的虐待。多神教的优点是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环保有好处),但缺点是产生对主人和皇的双重崇拜心理,很容易产生心理极端矛盾。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可以看作多神教时期,秦始皇统一后,可以看作是一神教时期。但因为儒教同样引用了一些中国原始“拜天拜祖教”的成分,所以中国的多神教没有彻底消失,而是演变成种种“风俗”(比如过“年”、灶王爷),这个现象在俄罗斯和西欧也有存在。

宗教信仰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往往需要外力因素的作用,一般是外敌的巨大压力,而日本,一直没啥外族威胁,多神教信仰就被保留了下来。

日本没有太多的引入儒教、科举等等是由于当时的政体使然。日本长期以来是幕府执政、大名割据,天皇没有实际的政权和兵权,成了一个“宗教符号”。这个状态,相当与中国的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儒教是唯天子独尊的政府教,科举是让全国精英向皇帝效忠的方法,如果幕府引进这个制度,就有天皇夺权的危险,而各地大名的地位也不稳固。

3.天皇的心理地位

天皇家族就是日本的第一贵族血统的家庭,就被高度神化,被称为“万世之一系”。也就意味着,“天皇在,日本在,天皇无,日本无”,他是唯一现实的神,对于天皇的效忠,就是对日本民族的效忠。这也就可以解释,为啥传说天皇由非自然方法产生后,日本的心态突然就如此浮躁,简直有大难临头的感觉,一而再的固执的去拜祖(靖国神社)。同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也经常发生,如皇帝无直系后裔的争论啦,皇帝想立的太子不是长子时的争论啦,等等。因为中国皇帝和日本天皇都要起到一个众多家族最高的示范作用,以规划万民万家,同样是“众望所归”的宗教符号/图腾。皇室不兴,就是国家将亡的预兆。

天皇在很长时期没有实权,成败全由幕府负责,各种大名势力也只是互相攻伐,民众也因此对天皇无恶感,所以天皇即使在“民主”后仍然被保留,成为一种心理寄托。

日本的近代维新运动,实际可以看作是一种天皇夺权运动。日本对西方列强迅速归顺,而反观中国朝鲜,则都抵抗了很长时间。日本人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民族观念尤其是国家观念要远强于日本,金字塔的政体结构保证了政权的有效性,形成合力,而科举制度又使得全国精英为皇帝所用(日本教科书观点)。日本这才下定决定独尊天皇,推翻幕府和大名的统治。这就让日本民族取得了空前的团结,有了共同的心理寄托,加上西方技术文化的引进吸收较快,才有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官方精英试图学习日本维新,只以为是“洋为中用”和“君主立宪”,没有深入了解日本的思想结构和政体结构的演变,也选择性的忘记了日本的单民族国家特征,所以洋务派最终失败了。

“天皇”,天之皇,皇即天上的王。天皇这个名称是比较妥当的,在现代意义上,只有王被民族宗教神化,才能称皇(如英国女皇这个称号就是在英国民族教会独立并神化英国王室后才启用),王取得政权和军权,才能称帝,如为国家或宗教作出突出贡献,才能称“大帝”(当然,这些都是中文翻译的标准,英文未必如此,但中国人,就要用中文精确的表达)。

在日本历史上,天皇很少直接控制政权和军权,所以不能称“帝”,而在近代维新运动和侵朝、侵华、太平洋战争时,天皇才算“皇帝”,日本也才能称为“帝国”,在日本投降后,天皇失去了政权、军权和殖民地、占领区,不再是“帝”,日本也就不再是帝国。

天皇和靖国神社在战后被保留,一是军部承担了责任,二是日本将神道教解释成风俗,三是西方教会起了一定作用,也是美英法知道宗教对社会道德的维系作用而保留下来的。但天皇已没有什么实权,完全成了维系国家和民族信仰的符号。

4.朴实的日本人

去过日本的很多人都说日本人其实淳朴善良,这恰恰是拜天拜祖这个“多神教”好的一面,就是对万物的迷信般的尊重,使日本人还保有一种中国古代人所说的“情怀”。

万物既然皆有灵,而日本人又喜欢极端化万物,所以悲秋伤逝的程度自然也更高一层,对日本国内的万物热爱程度就比其他国民更高。但日本人的地理环境决定他们区域僵硬保守的心理倾向,所以对外界还是有畏惧心理,这种热爱也就只对内而没有扩展到世界范围。

日本人仍然保有儒教“礼”的“宗教仪式”,他们自己也说是“表相”(类似的词是虚伪,哈哈~~),也就证明了这些“礼节”其实变成了一种宗教仪式的存在,他们以宗教信仰的心理去“礼”。或者说,他们也觉得这礼是比较虚伪的,但认为不礼岂不是不爱教,不忠君爱国?所以要克尽职守的礼下去,作为维系国家的仪式“礼”下去。

但这样压抑下去总会扭曲人格,所以日本人到了国外往往会有一种“终于解放了”的感觉。日本人在国(家)内和国(家)外表现往往会相反,因为国外没有天皇这个大家长监督了嘛,花花草草也没有日本国内“灵”了嘛,呵呵~~控制好的,还是简单淳朴的日本人,控制不好的就是变态的日本人。但还是能在中国人中找到相对应的,比如有点熬过高中生们终于熬过高考终于上了大学终于离开家长的感觉,他们就烧书喝酒满街乱蹦,两个字:憋的。

5.神秘的武士道

5.1武士道的形成

一个学者说,日本以前象是碗豆浆,中国唐文化传入就象卤水一样,把日本点成了块豆腐,日本文化才正式形成。这么说有点大国主义的味道,但也算贴切。而且,按周作人的考证,日本为西方人津津乐道的“忠君爱国”也是自中国唐代开始,就说明武士道不是日本的“土特产”,那么,这“武士道”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武士道也是先由中国传入,后经日本演变,那武士道在中国的“前生后世”又是怎样?

中国人常把“道”理解成“道德”,“道教”,也就会把武士道的道理解成一种宗教,增教了它的神秘色彩。其实,所谓“天道”即“神圣的道理”,而低层次的延伸就是道德、规矩等等。武士道,也可以称为“武士规定”、“武士风俗”、“武士习惯”,只不过因为“忠君”因素的加入(忠君被中日两国都神圣化),使“武士道”有了一种神圣的味道,也即“武士神圣法则”。(同样,按这个思路可以理解“日本茶道”:程序化+“万物皆有灵”的敬义。)

上面说了日本的多神崇拜和中国春秋战国基本等同,而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原,汉武帝独尊儒教,中国的原始宗教(拜天拜祖教)被改革,成为各种“风俗”,忠君爱国是儒教推崇的最高理想。

一般认为,多神崇拜会减弱最高统治者的凝聚力,不易使下层人民形成统一的“认识观”和“道德观”,所以儒教才被统治者格外看重,因为儒教只把“天子”当“人间的、可见的神”,并有一系列“礼”的形式来加深这种认识,显然是一种更好的“工具”。最大的优点就是取消民众对各割据政权的“效忠”,以天的名义“召告天下”。而在此之前呢?

俺们把眼光重投春秋战国,这个“大一统”和“儒教”即将成型前的一刹那,也是历史记录较全面的时期。那么,俺们就看到了“士”!

士,士兵、战士,战国时期主要是指“诸侯”和“公子”们的会武的门客,这就和日本所谓的“武士”含义基本相符。

《东周列国志》的“前言”说:“养士风气,始于春秋,盛于战国。战国时代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养士各在三千以上。这些官僚贵族养士有着自己邀权固宠的目的,而在这些“士”中确有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俊杰侠客。”

那么,咱把“公子”把“诸侯官僚”换成“大名”就可以轻易看出了,日本的武士道的武士,就是中国春秋时的“士”。

“士为知己者死”,是士的最高理想,但也没听说哪个被称为“士”的去“刺杀”周天子,虽然刺杀劫持个把“诸侯王”经常发生。因为“天子”是民族图腾和宗教符号。

春秋战国和日本历史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天子/天皇被架空,诸侯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中国人喜欢当盟主和霸主,一般“先尊王后攘夷,然后合诸侯”(管仲的“国策”基础理论),这和日本幕府时期基本相当。但日本由于国土面积不大,地形狭长,回旋余地较小,所以幕府的相对势力要强于中国的“盟主”“霸主”们,经常直接化身作天子的代言人。

日本武士道历史上最受敬仰的是“赤穗四十七义士”,是因其主人受辱,而杀死主人的仇人,但被视作对“幕府”的不忠,被下令“集体切腹”。

这个事件就反应了日本武士道的核心精髓,知必死而为之。“效忠主人”和“忠君爱国”

抵触时,先办了主人的事,然后切腹。

这就是日本人的多极端性的表现之一,为主人杀人,然后因和更大的主(天皇、幕府)的意见冲突,再自杀。他们既要拜“主人”这个神,更要拜“天皇/幕府”这个大神,两者冲突,就只能先办了主人的事,再自杀。面对心理极端矛盾时,极端的性格也只能让他们这么做,没有中间道路可选。

日本引入中国文化时,觉得独尊天皇能加强民族凝聚力,是好事情,当然要狠狠的学习才对,但幕府和大名们又感觉如果真“独尊”了,自己的权利就会被严重削弱,幕府担心难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名觉得自己就会失去效忠,所以才会把这两头极端的“武士道”作为武士的最高理想而宣扬。

核心有了,其他的表现就不必深究了,比如尚武啦、刚毅啦等等,这些各国都基本相同,不过是日本人比较极端一点罢了。

5.2中国士时代的终结

中国“士时代”也是“贵族时代”结束于汉朝(而欧洲延续到现在,他们的骑士精神也延续了下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俺这种“宗教+政权”的心理解构来正确认识“骑士精神”)。荆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刺客,远远超过了当时几个同行(比如专诸),因为他要杀秦始皇!

荆柯的武功应该未达一流境界,否则不会追着嬴政半天反被嬴政宰了;荆柯的人品用现在的眼光看也不咋样,蔡元放评的很一针见血(参见冯梦龙编蔡元放评的《东周列国志》,这书相当有趣,隆重推荐,哈哈~~)。但他有一个很厉害的表现,就是“镇定从容”,还有就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知必死而为之)。因他而死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田光,这家伙觉得主人对他稍有怀疑,通知荆柯后就自刎了,表明自己绝不泄密;另一个是樊于期,为了自己的愿望,为了荆柯能有接近秦王的机会,割了自己的头给荆柯。瞧,日本“武士道”的几个精神快全了~~老谋子的《英雄》也是借用了这些情节,而老陈的《刺秦》则希望让角色们更人性一些,加了个“小盲女”(周讯第一次和大导演合作,那次扮相确实“干净”得很,真是漂亮呵,嘻嘻~~)说出“我就要靠乞食,活得不尊严,你杀了我吧”(大意如此)的话来刺激了一下荆柯,恰恰也把“武士道”的精神诠释完全了。

儒教人士在编写此处历史时就非常踌躇:

把荆柯写成大英雄当作“士”的楷模吧?岂不是以后都以杀皇帝为理想?

把荆柯写成个普通刺客吧?但秦始皇焚书坑儒,让儒教人士恨死了!

所以,荆柯就成了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既有慷慨悲歌的一面,但也不是太“伟大”,最后死得也挺窝囊,但相信也算比较尊重史实了。

老谋子的“无名”则虚刺一剑,即表示能为而不为之,精神上已经刺杀成功了,但能杀而不杀,是为了比杀更大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无名”坦然赴死,以成大节。这里其实加入了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精神。

因为需要推崇“忠君爱国”,所以儒教史书上把之后再出现的各大臣、贵族的会武门客们,都贬低为“驯养死士”,作为“意图逆反”的罪证之一,只有为皇帝卖命的武人才会被大力褒扬。并形成一种“道德观”在全国普及。

所以说,荆柯刺秦王,是中国“士”时代的终结。

5.3关羽——中国“后士时代”的楷模

儒教在汉“中兴”时逐渐掌权,唐兴盛,宋教条,明极端,清割裂,民国沦落,新中国时被打倒,它所定义的道德观也就在变化。

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在汉末出现,他就是关羽!(这里的俺说的“关羽”是《三国演义》和被儒教神化的关羽,不是《三国志》的关羽,请分清。其实这也就是儒教史和史实的区别了,所以俺经常说,中国史=神棍史,哈哈~~)很多人纳闷怎么把这个来回投靠的家伙当作“武圣人”供奉呢?因为关羽代表了儒教兴起后的“后士时代”的武人的最高境界——“忠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义”其实和“仁义”的义有所区别,仁义是宽厚和给予,而忠义是忠君和义气,虽然忠义的义也含有一些“正义”的意思,但毕竟忠义之义比仁义之义稍低一层,换言之,忠义之义为知己朋友,仁义之义为天下。

关羽始终追随非执政但被看作是正统的——皇叔刘备,所谓大义;但在兵败被围后,没逞一时之勇也没自杀,而是为了嫂子而委曲求全,所谓义气;但曹魏政权也算挟天子,所以不仅不能说他投曹后是“反贼”,而且他接受官爵还算理所应当呢;听到刘备下落后,保护嫂子,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就忠义两全了。要是日本人遇到这种情况,恐怕只好先“被迫”杀了嫂子然后“英勇”的切腹了,嘿嘿~~

“忠义”到了清朝,尤其是台湾被清兵攻下后,就产生了“割裂”,这皇帝不是本族的。以前李唐虽然也可能是少数民族的,但至少给了个“可能也是汉族”的解释,或者说已经汉化了,不算外人,但这“爱心决罗”万万不是汉人呵~~偏偏汉人的“真龙天子”又都不见了,忠义二字就很难解释的通了。直到清结束,“忠义”才重新回归。

5.4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句话第一次看见是金庸小说里,呵呵~~

中国的侠是特产,日本就没有(应该是吧?俺了解日本历史不多,可能有偏差),而欧洲的骑士与中国的侠有些类似。

“士”的精神被儒教“评杀”掉后,武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忠义”,为国拼杀的武将们成了道德典范,被儒教供奉起来。因为“士”全成了皇家护卫,而且有些功利化太浓了,来百姓就把“侠”的位置提高了起来。

与日本人的多极端思想不同,中国人其实还是很崇尚自由主义的,代表宗教就是道教。中国武人也受这种思想影响,除非有外族入侵,平时劫富济贫啦,杀杀贪官啦,只要不去宰皇帝(除非是宰“暴君”(但暴君只有两个,秦始皇和隋炀帝),而且是应该又找到了“真龙天子”以后),就也是爱国,也是忠君的表现,这就是侠。

侠也要遵守儒教道德的基本规范:刚说了,不能杀皇帝(杀清朝的无所谓,呵呵~~),否则就是反贼;不能侮辱妇女,否则就是最下流的采花贼;不能侵凌弱小,否则就成了匪;不能拿穷人的钱,否则就成了盗(盗亦有道,也就是“盗也要讲规矩”,而盗们自以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呵呵~~);侠来去无踪,以不向不会武功的人出手为原则之一,并且富于计谋,逞一时之勇就只能叫壮士;而且侠崇尚自由为了正义,这就是道教的表现了。而金庸笔下的侠们往往还是多情种子,为了心上人痴痴苦等也不勉强,就和“欧洲骑士精神”很相似了,哈哈~~但中国的侠大多独来独往,没有“骑士”们的“跟班”,更不为了财富和领地,可以说更显得“潇洒自由”。就算“黄老邪”再邪也不能脱离这个圈子,他也是稍稍违反一些儒教道德观也就成邪了~~

就象母慈子孝是爱国表现,但总不如直接为君为民效命“伟大”一样,中国的“侠”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才是“大侠”,这就是中国侠客精神的核心。为大义献身,不畏强暴,知死而为之(《亮剑》精神的实质)则是侠之表现。

这就是“侠”高于只会极端而无“正义感”的“武士道”的地方了(但日本人就是把强权作为

“真理”的,所以按日本的“道理”理解,可能也没啥不对,反倒他们要谴责中国的侠们没有具体效忠对象,哈哈~~),而中国的侠遇到思想矛盾时,往往选择“归隐”(徐克的李连杰版《笑傲江湖》表现的很充分),也是道教思想的表现。可以说,中国的“侠之道”才是更接近道教思想的道。

因为清代汉人的思想割裂,“侠之精神”被肢解,只成了“黑社会性质的哥们义气”,比如青帮洪帮(洪帮本来供朱元璋这个“洪”武皇帝,其实由“天地会”演变而来,所以杜其峰的《黑社会》/《龙城岁月》的DVD封套上写“三百年前他们叫义士”,就是指这个组织由以前的“反清复明”组织演变而来),也被统治阶层故意曲解,直到汉人重新掌握政权。但因为冷兵器时代的彻底消失,侠不能再单身赴会,一人勇斗群魔,所以未免失落。而日本武士道虽然随着“大名”们的消失而有所没落,但因为总是挎着武士刀(唐直刀的改进版)来回跑,又不时切腹,所以好像把中国的“士”气压了过去。

那就让我们重新找回中国的士之精神,重新找回中国的侠之精神: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为自由而战、为弱小而战!为大义慷慨赴死!

6.“道歉”误区

日本人近些年一直追求着“大国梦”,众所周知,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势力早已是大国了,但日本的政治地位一直较低,钱没少花,但一直得不到尊重。日本人追求的“大国”是政治上的大国“地位”。

日本人有时很奇怪,“中国究竟让俺们怎么道歉?”战争赔款你们(中国)自己不要了,俺们又“主动”给你们贷款和投资,就连禁运风声紧的年代,俺们还背着“巴统”给过你们技术呢~~

很多人说德国总理下跪,日本人不下跪,这里也有一个误区。欧美是基督教国家,他们下跪是给神/主/上帝下跪,通过“忏悔”来心理赎罪,这是心理虔诚的最高境界了,而一旦“罪人”进行了这个“仪式”,也就会被“主”原谅。所以德国总理这一跪,就跪倒了全欧洲的信徒,就得到了原谅。但东亚信仰体系里,跪这个动作是个长辈、神灵、强者的,表示“屈服”和“顺从”,而非仅仅是“虔诚”,所以让日本政治头领为战争下跪就很难,俺同事反问道,“日本人下跪了,咱就能原谅了?”而且,俺说过,日本天皇是日本宗教最高“符号”,这天皇向中国下跪,日本人非精神崩溃不可。

中国所要的道歉,是要日本人发自内心的“悔”,表现于外的“和”,而不是一句话,一个动作。

7.国家观念的复苏

《亡国神盾舰》这个片子在日本引起挺大动静,听说他们中的某些人把讨论的重点集中在中日关系上(特种部队的身份争论),看来是自己迷失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了。这个片子有很重的模仿《石破天惊》(《勇创夺命岛》)的痕迹,连2种武器和结局都是一样的。但是,开篇就提出了对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置疑,试图唤起日本的“国家意识”,这是很值得关注的。

由于多神崇拜的宗教观(神道教),和被完全宗教化的天皇,日本民众的国家意识实际远不如其他国家。甚至可以说,要是没了天皇和靖国神社,日本人就只有民族观没有国家观了。

日本的旗子很值得琢磨,日语“丸”有“小”的意思,日本丸可以直接说成“小日本”,他们始终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结果却发展成了扩张的观念。如果说以色列的名言:最好的防御是在开罗上空,还是一种先被“侵略”过的“防守反击”的话,日本的对朝、俄、中、东南亚战争则是赤裸裸的侵略和利益争夺。

结果,美国一棒子拍过去,日本人傻了,原来自己还是个“小日本”啊~~为了“保卫”自己“美丽的家园”,I服了you~~

日本人竟然信仰自己的“敌人”起来,而且深深的信仰,这让美国人都有些“受宠若惊”。其实这是日本地理造成的一贯心理造成的结果。

随着日本争取政治大国地位意识的上升,日本政界试图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来唤醒国民的国家信仰,但偏偏靖国神社这个唯一的国家神社里供奉这很多战犯。也就是说,因为多重极端心理,日本人同时崇拜“极左”和“极右”,而能压住或调和这两种极端心理的又只有靖国神社和天皇,很明显,这是非常危险的。

《亡国神盾舰》试图用另一种方法,就是“文化和历史”才是“一国之骄傲”,用“人性的复苏”来终止罪恶。但愿日本能从文化寻根重建民族和国家信仰,走向和平中立的强国道路。

8.美国的日本牌

美国人并不为日本的“信仰”所动(从大量美国影片中日本人的反面形象就能看出来,哈

哈~~)。当苏联纷纷撤回驻外军事占领和基地的时候,美国仍牢牢控制着类似当年英国的“日不落”的军事基地网,在“日本心脏里”的军事基地牢牢控制着日本。

日本军工多次想发展自己的军事技术,结果全被美国“瓦解”掉了。比较著名的有:中型运输机被限制航程成了短程运输机,F2战斗机被迫使用F16战斗机升级等等,而其《亡国神盾舰》中的“金刚级”驱逐舰就是美国伯克级的日本版。

就成了这么一种状态,日本有很多先进的单项技术,甚至美国武器里也有日本零件,但日本的武器系统都来自美国。这就意味着:A日本没有独立的系统整合过程和经验,如果搞过大型一些的机械和电子工程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B日本的核心技术都被美国控制和了解,比如雷达频率、加密方式、敌我识别系统等等。如果日本想与美国为敌的话,美军灭日军就是真正的“不流血的战争”了,恐怕也只有轻武器能不被美军瘫痪掉了。

按照西方思路发展的日本,其海上生命线就格外的重要,而且要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等多个敏感地区,如果走另一条路线,就要走风浪险恶的太平洋、巴拿马运河,这些路线随时可能遭到“敌对国家”的攻击。日本为了寻求“保护”,就只能依靠美国。

美国在太平洋的势力“不容侵犯”,但这家伙“走南闯北指手画脚”经常一时忙不过来,而台湾牌简直到了翻牌的境地,就把日本推了上来,日本又惧怕中国统一和崛起后威胁起海上利益,更怕中国找它算帐,就自不量力的挑战中国的海上利益起来。

日本最终将发现一个误区,它只能紧紧的依靠美国,它除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没有一个“朋友”,即使在美国联盟内部的韩国,也整天和它较劲。日本在这种状态下,实际被“阻挠”了成为政治大国的努力,甚至仅仅成为美国利益在东北亚的体现者。各国都以捉弄、挑战日本作为间接挑战美国的方式,美国则是把日本当成了一个战略缓冲。

日本陷入了:掏钱买美国的枪,保卫美国的利益的怪圈。因为美军就驻扎在他们的心脏里。

谁都想成为“大国”,这个目标本身无可厚非,但如何实现大国的道路就需要慎重考虑。

9.一些其他观点

限于篇幅,以下观点不再详加解释,仅列出:

由于多神崇拜和引进外来文化较多的原因,日本人具有“多重极端”的心理特征。

由于经历了较为完整的经历了机械时代和城市化阶段,所以日本文化的现代化程度是亚洲较高的。

由于资源紧张,所以日本文化和工业设计比较精致化(和德国类似)。

这篇东西实际要向大家说明一个道理,因为地理和历史沿革,每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人们的思想都有所不同,每个人对事物的判断都不同,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不能代替别人思考(美国对外政策的症结所在),因为善恶有时就是相互转化的,可能只有一种思想可以作为最高标准:不觉善而为善,善莫大焉。

所谓“胜己者强”(出自《道德经》),就是自己人团结努力,把自己的国家搞好,这样就让对方无话可说,让对方向你的观点转变。

这里,俺想引用“隋炀帝关于突厥启民可汗要求改穿中原服饰”的答复,白话文大意是:“上天先王建立国家时,夷夏就有不同的风俗。君子教育百姓,并不要求他们改变自己的风俗。断发文身也好,皮裘蓑衣也好,都应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习惯生活,这样才能够弘扬大道。那种改变服饰的做法,哪里符合天遂人意的道理,更加称不上气度远大的举措。衣服不同才能区别文化的差异,人群有别才能体现天地之有情愫。”这才是中华文明延绵的核心精髓,甚至中国史书会“故意”隐瞒中国对外扩张战争的胜利,而只宣传“防守反击”作战的勇士,这就是中华文明真正伟大之处。

勿以己之好恶叛人之善恶,让敌人变成朋友的,是伟人,让朋友变为敌人的,是小人。认识日本、了解日本、理解日本,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亲日派或者反日派。

一个真正崛起的强大的中国,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负责的正义的中国,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一个胸襟宽广、智谋深远的人,才配称得上大国民。这时,亲、反之争也不会再有。

日本人既然崇拜强权,那俺们就必须强大起来,只有强大的中国才能成为日本的“朋友”。

谢谢看完!

可随意转贴,随意编辑,随意断章取义,随意抨击,呵呵~~

================================================================

【回复天行剑】: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二国相互影响的作用力是巨大的。有时候,小马也常想,中国有这样一个邻居,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德意志、大和二个尚武、严肃、自律的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终于正式走在一起,实属必然。现在同在滑向中性化的堕落,向享乐的世界风潮看齐,乃世界遗产多样化退化的悲哀,而非对手们的窃窃喜事。

试想,德国人突变为法国人的浪漫,日本人退化为中国人的文弱,于世界岂是好事一桩?

================================================================================= 日本的右翼

定义为日本右翼的基本看法之一,是期望日本人可以骄傲地生存,不必向中国和美国屈膝。

中国的东方邻国- 日本国,新一代终于亦现出堕落如我们的迹象,站在敌对的立场,如肤浅地思索,实在可喜,令我们放心安眠可也。

捍卫岌岌可危的悠久的本国传统,针对日本群体的堕落,爱国人士可谓前仆后继:1899年有新渡户向西方白人世界辩护日本武士道的英勇;1970年有三岛由纪夫(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在日本自卫队前的切腹以唤醒日本国人;近有小林善纪的漫画高呼,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泛亚共存。。。

日本有自身得地理、性格、信仰,想亲或者反,都得先整明白再说。

强大的中国,才会得到日本的“友谊”。

-----------------------------------------------------------------------------------------------------------------------------------------

【回复天行剑】:很好!!!这篇文章很有深度,致敬!!!!“胜己者强”真是太好了,国人应该放下各种浮躁心理,认真研究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才是长远之道。

1.这个世界的人再也不信仰神了,人类的道德在走下坡路,没有神的指引,我们越来越堕落,唯物主义又在恶杀神,排挤神,人们变得只相信利益,社会越来越黑暗。

2.然而,身为宣传神,替神说话的教会,又做了一些违背神和良心的事情:他们屠杀科学家,伤害无孤百姓,束缚人们的思想,变成不哲不寇的统治阶级。

3.对于日本,我很尊重日本的文化传统,希望日本能摆脱被压制,被控制的阴影,让这个国家能独立的站在世界舞台,自己为自己说话。

4.但日本人根本不尊重我们中国人,而且思想非常极端,想奴化全世界的人们,这无疑是给自己自立带来反效果,还遭来冷眼。

5.这个世界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他们只为自己眼前的利益考虑,不愿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经济和科技。高科技被发达国家掌握,所谓的知识产权将所有的高科技拒出发展中国家的门口,所以发展中国家只能用农产品换带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不愿联合发展经济和科技,永远做弱势国家。

6.虚假的财富过多,经常听说中国的企业经常上那斯达克,然后股票暴涨,还有网络游戏用虚拟币兑换点卡,卖号,这些财富都是虚假的,我们应该多做一些实事,让我们的科技和生活有实实在在的改变。

7.穷人很穷富人很富,而且没有人会付出努力改变这个现状,穷人不愿,富人也不愿。

8.人们互相敌意,战争与暗杀持续不断,阿富汗基地组织搞恐怖主义,美国借此报复,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互相攻击,韩日中三国人民互相不信任。世界就没有太平的日子过,打仗的结果死伤的是人民。

9.工业污染严重,人们都不多栽草种树,看看一些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区,全是水泥钢铁液晶,一颗树都没有,还说搞环保。

神说过它们会在次来审判这个罪恶的世界,可我们却无动于忠,到后悔时又来不及了......做人真悲惨。

====================================================================== 日本人从美国人学来的,并为之崇尚的是若肉强食的从林法则,它只对强者表示好感和尊敬!所以我们只有自强不息,强大起来了,那日本人也就会“真诚”道歉和“深刻”反省了!

我们眼光放长远些,有着一日,我们发现日本根本就不配做我们的敌人和对手!

谢谢楼主的努力和精彩文章!我已下载收藏了。

他的种种先天不足决定了他不能独当一面,始终只能当寄生虫。寄生了中国几千年后,突然被迫寄生于美国,有点自断其根的味道,结果把自己搞成了另类。他们很有可能成为那种只有在“小国寡民”(在生存环境中没有更多选择)下才会出现的希腊式悲剧英雄。

“中国甚至“故意”淡化扩张战争的胜利”,不错。这个我也感觉到了,也感觉到了他的良好效果。我甚至怀疑,当时本应该抵抗农民起义却不知去处的秦国强大的军队就是去远征了。楼主,你再就这个话题讲一讲好不好,你说它是睿智的,就把这其中的智慧再展开讲一讲吧,偶想听。

——

呵呵,别急,俺下次解剖美国人以后,再回头说中国古代的外交政策好了,嘿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有日本这样一个邻居,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它能使我们时时保持警醒,而不再昏睡!

日本人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国民性 摘要:所谓国民性就是由于一个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生存而演化培养出来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民族心理习惯,并以一种文化形态加以定格,成为民族行为方式的具有道德约束的异化同时又内在化的力量。 双面日本人_________矛盾的性格 关键字:日本人国民性间人主义自我意识羞耻 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民族特点。美国社会重视自我,所以美国人大都个性较强,有点 儿个人英雄主义的味道。英国社会也很崇尚礼仪道德,所以有英国绅士之说。德国社会最 讲规则,所以德国人循规蹈矩世界著名。日本社会重视协调一致,讲究团队精神,所以日 本人随大流者居多,人为己为,人云亦云,这是日本人的天生秉性。 从日本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民族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的显著特点,具体如下: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R.Benedict于1946年发表了著名的『菊と刀』一书,1948 年由长古川松治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一度成为畅销书。书中与美国的“罪恶文化”相对比,提出了日本文化为“羞耻文化”。所谓“罪恶文化”,是说美国人用罪恶感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行事之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是犯罪。所谓“羞耻文化”,是指日本人很重视羞耻二字,在意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所以自身的言行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左右,甚至会丧失自我,根据他人的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和日本人接触过的人都有感觉,觉得日本人说话吞吞吐吐,办事思前想后,顾虑重重,不痛快,其实都是源于顾虑羞耻。羞耻之心限定了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具体表现在自我意识薄弱,不突出表现自己,喜欢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保持一团和气。当然,日本人也有自我意识很强、不顾羞耻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是大连某高级宾馆的总经理,他曾向我咨询说:“日本应该是礼仪之邦,可是外国游客中最属日本人挑剔多,不好接待,是何道理?”我告诉他:“日本人对内和对外的意识不同,对内讲协调配合,对外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所以也就顾不了什么礼仪和羞耻了,这是日本人的两面性吧?”这个事例说明,日本人的羞耻心只表现在日本人之间,对外国人的行为应该是另当别论。《菊花和刀》说的就是日本人的这种双重性格。 1948年,川岛武宣发表了『日本社会の家族的構成』(日本评论社)一书。主要内容讲述了日本社会是家族式的集团,其原理与民主主义相对立,来源于日本的家族制度的家长制,主要规范有以下几点: ①权威主义:日本人相信、惧怕权威,对权威无条件服从。在人际交往中,重视对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②集团主义:日本人喜于集体行动,不愿脱离集体单独行动。在集体里营造一种家长和子孙的家庭气氛,集团内部保持和谐,树立维护集体利益和一致对外的意识。 ③封闭意识: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重视内外有别,一般只和同集团内的人交往。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国民性格

第29卷增刊Vol.29 Suppl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 Science)2007年10月Oct., 2007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Ξ马慧婕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 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不仅与该国的地理条件、国民的口味习惯有关, 同时也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特征和国民性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从一个国家的料理特点能看出其国民性格。大和民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格的民族,本文以日本料理的特征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是日本人的性格和心理,从中了解日本人的自然观,审美意 识和包容性。 [关键词] 日本料理;自然观;审美意识;包容性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128182(2007)增20251202 从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北部与西伯利亚临近,西部与朝鲜半岛、中国大陆隔海相望, 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吸收来自大陆的文化。因此,“日本自建国以来,在保有其固有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摄取外来文化,从而建立起独自的融合文化”(《日本风情录》周平)。日本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在与外界的接触、交流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居住在沿海开放环境下的人们,由于经常与外界交流和竞争,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导致 了文化上的开放性性格。日本文化中的开放性特性,使得日本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和文明时,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有好处的,一概来者不拒,不仅是不拒,而且上以一种积极的、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研究日本人这种独特的国民性格可以让我们更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也是语言学习不可忽视的的环节。 饮食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的饮食都自有其独特之处,而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文化及人民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中国四川省一带由于气候炎热潮湿,此地的居民都喜爱吃辛辣的食品,制作料理时麻 辣的调味料更是不可或缺,可以说四川的独特自然环境形成了它自身的饮食文化。然而,关于隐含在一国料理中的国民性格及思维方式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日本料理里反映 了日本人怎样的性格和心理呢?本文将在论述日本文化和国民的生活环境等要素对日本料理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在日本料理中所包含的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一、日本料理与日本人的自然观 受海潮的影响,日本的海洋资源丰富海产品种类繁多, 因此日本的近海渔业相当的发达。据调查,日本人自古就常用各种鱼作为料理的食材,至今日本料理里大部分的原料仍是以海产品居多。此外,日本由于气候温暖,日照和雨量都相当充沛,十分适宜植物的生长,所 以日本的森林面积辽阔,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森林面积超过国 土面积一半以上的国家之一。身处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培养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敏感,于是

心脏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

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 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 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 膜,包括脏层和壁层。脏 层紧贴心脏,也称为心脏 的心外膜层,壁层位于脏 层和纤维心包的中间。心 包腔(脏层心包和壁层心

包中间的腔膜)内可容纳10-30ml的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 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 (一)冠状动脉解剖:营养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动脉瓦式窦内。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前 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左 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 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右 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回 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分 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中 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称 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 支。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 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左室 后支、后降支、右心房支。 (二)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供应心肌部位 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供应心肌 前降支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室间隔的前2/3 回旋支左室侧壁、后侧壁、高侧壁 右冠状动脉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 (三)冠状循环

人体解剖学试题人体解破图图解

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转载自う沐馨ル゜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掌握试题 [含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喉软骨支架中,唯一完整的软骨是:(D ) A.会厌软骨 B.甲状软骨 C杓状软骨 D.环状软骨 E.小角状软骨 2.甲状软骨的说法何者不正确:(B ) A.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对软骨 B.左右侧甲状软骨板前缘相交形成前角,又称喉口 C.借环甲膜连与舌骨 D.下角与杓状软骨形成关节 E.以上说法全错 3.右主支气管的叙述何者正确:( B) A.细而长 B.粗而陡直 C.异物不易落入 D.前方有下腔静脉 4.胸膜腔:( A) A.呈负压状态 B.完全位于胸腔内 C.两侧胸膜腔相通 D.内容纳肺 E. 胸膜腔只有一个 5.喉腔最窄处为:(B ) A.前庭裂 B.声门裂 C.喉口 D.与气管相连处 E. 前庭襞 6.喉室是:(C ) A.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 B.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C.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 D.前庭裂以上的部分 7.肺尖和胸膜顶突入颈根部的位置是(C ) A.高出锁骨外侧份以上2-3厘米 B.高出锁骨中份以上2-3厘米 c高出锁骨内侧份以上2—3厘米 D.高出胸锁关节以上2厘米 E高出第一肋以上2~3厘米 8.在直立姿势下炎症的脓液最不易引流的鼻旁宴是(E ) A.筛窦前群 B.筛窦后群 C额窦 D.蝶窦 E上颌窦. 二、D型选择题 1.声韧带连于哪两者之间(AE ) A.杓状软骨声带突 B.会厌软骨下端 C.甲状软骨下角 D.喉结 E. 甲状软骨前角后面 2.下列哪两种胸膜转折处形成较深隐窝(AC ) A.膈胸膜 B.纵隔胸膜 C肋胸膜 D.脏胸膜 E. 胸膜顶

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

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李卓 [摘要]国民性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比较普遍的、 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日本的历史 发展过程及文化风土,造就了日本人实用主义、集 团主义及注重等级秩序的国民性特征,从而构成 日本人与日本社会的复杂而矛盾的性格。深刻认 识日本的国民性,对于正确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 与增进两国民众的了解很有必要。 [关键词]国民性实用主义集团主义等级秩序 国民性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范国内比较普 遍的、甚至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构 成国民性主要特征的,是规定人们行为方式的价值取 向和道德规范,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制约着一 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深刻认识日本的国民性, 对于正确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增进两国民众的了 解很有必要。 l实用主义 长期以来,。中日同文同种”的观点对中国人影响 甚大,日本是“儒教国家”的提法也成为评价日本的主 流话语,其结果是导致人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中日两 国的文化差异。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在国家形成及 后来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 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对日本的社会与文化进行 探人考察,就会发现日本人是一个很注重现实利益的 民族,甚至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这种实用主义 使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中表现为取自己所需。有 些中国文化、制度一度传到了日本,而后来销声匿迹 了,如中央集权制度,科举考试制度;也有一些东西从 一开始就被拒之门外,如人们熟知的“唐时不取太监, 宋时不取缠足,明时不取八股,清时不取鸦片”。除此 之外,在人伦、制度的很多方面与儒家伦理格格不入。oooo 比如,同姓不婚的制度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因素传到了朝鲜半岛,却最终投有渡过海峡传到日本。日本人在8世纪初期制定律令的时候,许多内容都是对中国相关法律条文的照搬照抄,却对“十恶”中属于近亲相奸、紊乱人伦的“内乱”罪弃之不取。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日本社会内近亲结婚是普遍的现象,皇室与王朝贵族尤为典型。连参与制定律令的重要人物藤原不比等也是与同父异母妹结婚。可见同姓不婚的法律根本不符合当时日本的风俗。 再如,“异姓不葬”这一在中国至关重要的人伦规范在日本能够得到轻易变通。异姓的养子女婿在改变了姓氏之后,就可以进入家庭,继承家业,而是否具有血缘关系并不重要。反之,如果没有继承和管理家业的能力及良好的资质,即使是亲生儿子也可能被剥夺家业继承权。据日本学者考证,从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时期,日本男子的四分之一是养子,且主要是异姓的女婿』?]这就是所谓“暖帘重于家业”,十足体现出日本人的实用主义原则。日本人重家业而轻血缘的态度打破了家族血缘关系的封闭性,使人们可以在关键的时候,依据品德和才能标准选择家业继承人,这种态度不仅维护了家业和家族企业的延续,使日本随处可见拥有百年以上、甚或数百年历史的企业或店铺,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又如,日本人为了家族的整体利益,连自然的、血缘的辈分秩序也可以进行调整。辈分是在中国家族内部用以区别长幼、规范血缘秩序的等级制度,辈分秩序不仅深深潜在于人们的意识中,也显现在人的姓名中。而对于注重纵式家族秩序的日本人来说,“代”是按家业继承情况而划定的,即使出生就决定了的人伦关系——祖孙、父子、兄弟,也可以因家业继承的需要而改变之。因此,在日本历史上,常常有弟弟当哥哥的养子,孙子当爷爷的养子这样的。差了辈”的现象。在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人们对现实利益的追 7l

浅析日本的国民性格

浅析日本的国民性格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09级历史一班梁建波2009515671 【内容提要】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一直较为错综复杂,而近来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宪法和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一系列动作引起了世人的警惕,而在中国的统一问题上,台湾与台独等与日本的右翼势力遥相呼应,美日联合钳制中国等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眼下国内的民族主义反日呼声明显高涨,是历史与现实诸多因素交错累积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中日关系团队、坚韧和顽强拼搏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奋斗、积累和节俭意识擅长学习和模仿 中国人向来以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来面对隔海相望的东邻日本。这个和我们一衣带水却又似远隔重洋的国家与我们有着太深的渊源。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岁月不曾抹去中国人往昔屈辱的回忆。二十世纪伴随着贪婪残酷、掠夺成性的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强大和崛起的,是无情地蹂躏过中国的大江南北的日军铁蹄。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无人区、细菌战……一个个连绵的噩梦,是中国人民永世难忘的血泪家国的沦陷史和奋斗史。当久经坎坷磨难的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独立自由的梦想,走上了中华民族民主富强的复兴之路时候,日本也在美国的支持下从二战惨败的废墟中迅速崛起,并借助有利的国际局势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七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以宽阔的世界眼光,用博大的历史胸襟,立足于长远的民族发展,打开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门。此后尽管也出现了许多波波折折的不和谐的杂音,但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双方秉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共同发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往来频繁,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不会是那么一帆风顺。中日之间的深刻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只不过是被经贸的快速发展暂时遮掩,一旦时机成熟,总要显现出来。这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延续,也不仅仅是两国在国际竞争中国家利益的博弈,还在于中日两国不同的国民性格所导致。也就是说,尽管从甲午战争中日本就开始真正纳入中国人的视野,尽管我们了解西洋的很多书籍都从日本转译,尽管日本曾留下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蒋介石、郭沫若等一代名人奋斗的足迹,尽管连篇累牍的报刊书籍新闻杂志,都在时刻给予着我们各种各样的信息,尽管日本很多企业的名字和产品大家都熟悉,但对于我们的这位东邻的国民性格,大多数人并不是那么透彻的了解。我们只是从日本上世纪大东亚共荣圈的军国迷梦里,从70年代经济文化的腾飞中,从屡屡参拜靖国神社的人员身上,从世界第二大经济富国的繁荣富裕之路去推测这一切。在我们熟悉的电视剧中〈聪明的一休〉、〈排球女将〉和〈血疑〉,以及熟悉的

解剖日本国民性

亲戚?友邦?世仇?——解剖日本国民性(合集版,原创,长帖) 俺断断续续写过一个系列帖子来解剖日本的国民性,蒙某论坛斑竹邀请,这次把它们整理一下。 在很多研究日本国民性的文章中,往往偏重于残忍或者朴实,设计的精巧或者思想的僵硬,在某些所谓“真正的亲日派”和“知日派”的文章中,也没能把菊与刀的矛盾根源解释清楚,那么,俺就来试试。 1.地理因素 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实际上,地理将决定性格。 日本处于地震高发区,正好俺是唐山人,可能在地震多发区居住的人才会体会那种随时可能over的感觉。由于这种与生俱来的紧迫感,所以只要想作的事情,就要抓紧做完。日本人往往会显得很急躁,无太长远的规划,缺乏战略构想,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的很明显。同样,韩国人也往往如此,这与韩国的常年战乱和战争危机感有关,原因其实是一样的。 日本的地域狭长,回旋余地很小(和中国正好相反),如果发生战乱,不能象中国老百姓那样跑来跑去,更不能躲进深山老林修道成仙,只能硬拼或者归顺,没有中间道路可选。这就意味着日本人只能崇拜强权,或老实的做顺民,或死拼到底,他们崇拜的是这两种极端。 在其国内战争时,哪个大名胳膊粗力气大,就活该人家“挟天皇以令诸侯”,而战败者只能自杀或者归顺,反正很少能再获得“道义”上的支持。 这也可以解释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厌恶感之一:很多地区“投降”的挺快,却不安心做“顺民”,不承认“皇军”的“占领”地位,打又不正式的打,却总是“骚扰”“皇军”,良民大大的不是!而对于中国军人苦战至死者多尊敬有加。因为这就是日本的道德观,日本人尊重两极,而藐视中间,两极皆善,唯中间恶。 日本是一个岛国,那就意味着四面受敌,而日本的国土形状很狭长,只要南北两端受到牵制,不能相顾,必然全国震动。由于没有战略纵深,所以只要敌人能登陆,并建立桥头堡,军心必溃。日本人明白这点,所以力图御敌于海上,只要海上失利,只能投降。 常有人把日本和另一个大岛国英国相比,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面对的大陆区别很大。东

桜に反映される日本人の民族意识

桜に反映される日本人の民族意識 【要旨】桜は日本の国花であり、民族の花である。桜は日本人の国民性と春を象徴する花として、日本で最も有名な花である。外国人が思い浮かべる日本のイメージといえば、寿司、納豆、サムライ、桜などである。この中で日本人にとってなくてはならないものが桜だろう。一つの桜は日本の個人を代表したら、満開の桜の木は日本の国民を代表できると言っても過言ではない。満開の時期の桜の精神はつまり日本人の集団主義を表現するようである。日本人は、行動様式が集団主義的で、規律を重んずることは全世界でも有名である。本文には、桜から出発し、桜の自然文化、人文文化、民族精神などの部分をわけて考察し、桜は日本でどういう文化特徴を表しているか、日本の民族精神とどんな関係があるかなどを探求したい。 【キーワード】桜;日本人;集団意識;民族精神 1桜の自然文化 桜も自分に似合う成長の環境があり、主に北半球の温帯で生長する。桜は肥沃と排水が良好な土壌を求める。日本の気温は、桜の成長にもっとも有利である。 桜の皮は紫あるいは褐色である。平らで滑らかに光沢があり、横の紋様がある。葉は、楕円形あるいは卵の形の楕円形で、へりに歯があり、表面は深緑で、光沢があり、後ろは少し薄いである。花は傘の形で花序になり、花弁の先端は切れ込み、白い、赤いのがある。花は4月に葉と一緒に咲い、あるいは葉を咲いた後で、花が咲く。核が球形、初めて赤色を呈し、後紫から褐色になり、7月に熟している。 2品種 日本の桜は、園芸の改良した交雑種と野生の品種に分ける。その中で、野生の桜は九種類がある。山桜、大山の桜、大島の桜、霞桜、江戸の対岸桜、深山の桜、T字形の桜、高嶺桜、豆桜である。種類の一致ではないことにより、生長の地帯も異なっている。その他に、この九種類の野生の桜の中から、すでに交雑により、三百種類も育成していた。その中に代表的な桜は、染井吉野桜である。この桜の成長速度は速くて、花は非常に華美で、そのために、迅速に全国各地の公園と大通りで優良品種を移植した。桜が満開する時、日本全国はすべて花の海洋、花の王国になる。 3桜の人文文化 桜は一つの景色と一つの象徴として、さらには一つの精神として、特有な日本文化になった。日本人は昔から花見の習慣がある。文献によると、江戸時代から、花見は春の民間活動になった。江戸時代は、日本の歴史の中で、最盛期の時代であった。「国が太平で、民の暮らしが平安である」と言え、民衆が衣食を満ち足りていた後、精神的な享楽を関心し始めた。その後、春を象徴する桜は日本人の心に定着した。民間は「桜の開放は、入れない年がいつも比較的に寒い」、「対岸の桜は、上へ開放するならば、あの年は豊作になった」などの諺を言い伝えられている。だから日本人はお酒を飲み、おいしい物を食べながら、花見するのが好きである。 桜は熱烈、浄化、高尚である。厳冬を過ごした後、最も早く春の息を日本

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论

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论 王甲 (渭南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传播系,陕西渭南 714000) 摘要:本文以战后日本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契机,从文化的广阔角度给出相应的解答。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严谨的国民性格;日本人发挥自身的文化底蕴,运用岛国细民的文化意识,团结合作的群体精神和超越意识,以及吸收异质文化的独特性而取得的。这种特色的文化对日本社会尤其是日本经济长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文化机制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的经济现代化。 关键词:文化心理;群体意识;和魂洋才;自卑感 二战后,日本从战败的废墟中仅用几十年的时间,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诸多的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都为这个“弹丸”小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而啧啧称奇。连呵护她成长的美国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昔日的“侏儒”。人们开始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奥妙,认为这与当时特殊的客观环境,以及日本自身所采取的一些经济发展政策和日本独特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加上美国的扶持等有关。而我认为,日本经济崛起除了以上原因和动力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更为深层的因素就是日本本身的文化机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民性格。正是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才促成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出现。 一、日本具有岛国细民的文化心理 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是一种无形的。又是强有力的。存在于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独特的民族性格表现出来,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民族的灵魂。这一点在日本人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可以这么说,日本民族这种心理或许正是推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给战后日本经济以极大的推动力。作为列岛国家的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周围300 多个岛屿组成,面积不过37. 7 万平方千米,与周边的中国、俄罗斯相比,它只能算是一个“侏儒”。而且,由于日本坐落在环太平洋的断裂带上,这使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平均每天有四次地震;还有日本境内有100 多处随时可爆炸的“火药库”——活火山,这些火山一旦爆炸所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除此之外,日本还要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这样的地理环境给日本民族带来了物质和经济上的压力,使日本人总感到生存的困难,造就了日本人敏感的心理特征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生存意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持有一种敏感和谨慎的态度,随时把自己置于紧迫的环境中,辛勤劳动,把消极的抑制作用转化为促进作用,把忧患意识变为民族凝聚力,同舟共济、团结

日本战国三杰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

日本战国三杰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日本是个岛国,历史上共经历过三个封建幕府政权:镰仓、室町和江户。从整个日本史的维度和历史对国民整体性格的影响程度来看,介于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中间时期的日本战国时代对日本的国民性格影响最大。然而整个日本战国史又以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的故事最令后人津津乐道。事实上,这三个人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远。 先来谈谈织田信长,这个一生都在和传统势力做斗争的男人从小就不为家族里的人所喜爱(当然不包括他那当家督的父亲和老师平手政秀),据说就连他的生母也曾经派人追杀过他。自小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冷峻、多疑、叛逆的性格。他反对一切礼教、章法的束缚,不愿去相信任何人,更不愿去学习、操练与礼教有关的东西。他喜欢的,是穿着奇装异服,带着一群侍从,在领地内到处游荡,世人都称他为“尾张大傻瓜”。继任家督之后,行为怪诞的他竟成功地平定了家族内部的叛乱,将整个尾张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当然与他性格豪放,用人不拘一格是分不开的。公元1563年,统一美浓、尾张两国的他在岐埠城颁布了刻有“天下布武”字样的印章,向诸侯宣布自己将以武力统一天下。随后日本安土时代的到来也是日本军国主义萌芽的开始。织田信长崇尚武力,冷酷无情,坚持一切靠实力说话,就连对自己手下犯错的家老也是毫不留情地流放(佐久间信盛),后人对织田信长的评价中有八个字“起于武功,败于武功”,很好地诠释了织田信长尚武的一面。日本国民性中尚武的一面很大程度上是从织田信长身上继承的。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先生给他的一本有关织田信长的小说起名为“菊与刀”,其中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代表着织田信长一生的勤王功绩,而“刀”则说明了织田信长的尚武。有趣的是,1944年本尼迪克特编著的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的书名也叫“菊与刀”,可见织田信长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之大。 接下来要谈的是丰臣秀吉。在现在的日本国民中,喜欢丰臣秀吉的人不在少数。毕竟以平民之身而成执掌天下者这种事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秀吉头脑灵活,特别有智慧,每一次的战争他几乎都能以自己超人的指挥才能和智慧头脑取得胜利。秀吉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爱虚张声势,说白了就是喜欢也很会宣传自己。如果说织田信长代表武家,那丰臣秀吉完全就是商人的代表,而商人是不能缺少对自己商品的宣传的。秀吉的宣传不仅让自己成功,也很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在织田家奉公时,总能把自己的能力吹嘘的天花乱指,让人感觉神魂颠倒,任何感觉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经他一说,总能让人燃起希望,充满斗志。比较好的例子有墨股一夜筑城。信长死后,他又以“信长接班人”自居,让天下百姓都认为后信长时代的下一个“天下人”非秀吉莫属,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明智光秀和其他诸侯,统一了天下。秀吉的性格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扩张的意识,这一点对日本整个民族的扩张意识有很大影响。统一天下后,秀吉没有静下心来治理这个已经被战争折磨得千疮百孔的国家,而是在中国的明朝万历年间发动了侵朝战争。其实秀吉的本意并不是侵略朝鲜,在他派兵出征前呈给天皇的文书中写的是要“借道朝鲜,攻入大明国”。他甚至有过让天皇迁都北京的狂妄想法。16世纪的日本就在秀吉的带领下有过占领中国的想法,之后的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看起来就并不那么让人捉摸不透了。 最后要谈的是被日本人称为“东照神君”的德川家康。在日本和一个人聊天,如果你说他像丰臣秀吉,他会非常高兴;但如果你说他像德川家康,他说不定会打你。说来奇怪,日本人普遍不喜欢德川家康,但每个日本人骨子里都是很像德川家康的。日本人对德川家康的不喜欢大概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对德川家族的丑化有关。历史上的德川家康极能忍耐,行事沉稳,遇事毫不慌乱。其实德川家康并不是一个性格沉稳的人,因为真正性格沉稳的人就不用刻意去忍耐了。忍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德川家康小时候有过8年的人质经历,在做人质的过程中,他明白在战国乱世如果自己不忍耐,

从有关鱼的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7228163.html, 从有关鱼的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作者:崔丽霞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其中,谚语是由一个民族长期的的 生活经验发展形成的智慧的结晶。而日本,四面环海,海产丰富,日本人对鱼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有很多跟鱼有关的谚语。谚语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的参照物,可以从某个侧面窥探到这个民族的国民性格。本论文通过独特的有关于鱼的谚语来分析日本民族的国民性格。在加深对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的理解方面极具研究意义。 关键词:鱼谚语国民性格日本人 1、序论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在人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谚语是人类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被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简洁易懂的语言。谚语仅仅是语言中的一个侧面,通过对谚语的研究,可以从某个侧面看出这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宗教信仰。 众所周知,汉语和日语中都有很多谚语,而且各有特色。其中,跟汉语的谚语不同,日语中有很多跟鱼相关的谚语。日本四面环海,海产丰富,这个跟日本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思考方式,价值观等国民性格的特点。本论文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通过整理跟鱼相关的谚语来探求日本人的国民性格的特点。 2、有关鱼的谚语的来源以及分类 这一部分主要从词源,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跟鱼有关的谚语。 2.1 词源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日本文化是通过选择吸收外来文化,并且发掘本国的优秀文化形成的一个集合体。日语的谚语也不例外,既有从中国传来的谚语,也有从西洋传来的谚语。 2.1.1 中国由来的谚语

浅谈日本国民性_从日本国民性与武士道的关系出发_孙驰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3年6月 157 浅谈日本国民性 ——从日本国民性与武士道的关系出发 孙 驰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110034) 摘 要:日本是崇尚“道”的国家, “道”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日本的国民性,而在日本所崇尚的各种“道”中,武士道是几个历史最悠久也是最深入人心的“道”之一。基于此,本文拟通过探索武士道与日本人民的关系,来更深入的研究日本的国民性。 关键词:日本国民性 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给予日本国民性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D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3)06—0157—01 一.引言 国民性承载了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它表现了这个国家或民族一贯的姿态和精神。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其风土人情文化形成了日本人重视实用主义、集团主意、以及等级秩序的国民性。日本是崇尚“道”的国家,在诸“道”之中“武士道”是基于日本武士的道德规范和生活礼仪而经过漫长历史发展形成的日本特有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武士道可以很大程度上来反映日本国民性,与此同时给予日本国民性以深深的影响。 二.武士道精神的精髓 虽说被称作武士道,但是武士道精神却并非仅限于武士所有。它所提倡的不仅仅是拔刀出手,相反的,真正的武士道所提倡的是隐忍。简而言之武士道思想的精髓就是注重“忠诚”“名誉”“尚武”“勇敢”的思想。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义 即遵守义理和道德 (2)勇 即面对困难的忍耐精神及高超的武艺 (3)仁 即怀有仁义之心 (4)礼 即崇尚礼仪 (5)诚 即诚实正直 (6)名 即重视人格与尊严 (7)忠义 即忠于自己所在的集团 三.日本国民性的几个特点 (一)日本人的集团意识 注重集团意识日本民众的观念中深深扎根,可以说是大和民族最基本的国民性。众所周知,日本人最爱的话非樱花莫属。其实人们崇尚的樱花文化也是集团文化,一朵樱花并不美丽,而这一朵一朵的樱花合在一起就会给人以惊艳的视觉享受。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年终序列制度使公司的职员全身心的投入到集团的事业当中,在这种体制下,员工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就被紧紧联系在一起,养成了员工牢固的集团意识。 (二)忘我的工作精神 日本人爱说的一句话是“一生懸命”,译成中文为“努力”、“拼命”、“一心”、“专心”的意思。基于这种“一生懸命”的精神,日本人将自己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拼命的工作,成为了一个个工作狂,甚至“过劳死”的情况也频频发生。 四.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 (一)对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影 武士道重视共同性,作为武士必须忠于自己所属的集团。几千年来,日本民众在尊重武士的同时也逐渐接受了武士的这种忠诚的品质,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标杆,逐渐的形成了这种集团意识超强的国民性。这种强烈的集团意识背后,也反映出了日本人对集团的依赖。他们总是担心会脱离了自己所在的集团,以此为耻辱,因此就更加忘我的 工作,更加依附于集团。 (二)自卑与自负并存的心理特征 大家知道武士是分等级的,武士们因等级的高低是有贵贱之分的,这一点也影响了日本国民的心理。日本人对于自己在集团中的等级地位非常的敏感。日本日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对于权威会表现出极大的敬畏,与此同时,面对弱者,则比较的轻视和自负。日本人的这种自卑与自负并存的性格,不能不说是受到了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三)崇拜天皇 武士道精神的第一准则就是保护天皇,武士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向天皇尽忠。可以说为天皇尽忠是武士道精神的终极目标。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日本人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国家就是最重要的存在,而天皇是国家的代表。因此,日本人至今对天皇还是非常忠诚。 (四)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在古代,由于时局的动荡,武士们常常都是把武器带着身边等待敌人的挑战,武士道的这种意识深深的影响了日本国民,使日本人常常怀有时刻准备着面对挑战的防患心理。时至今日,人本人一方面怀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日本的岛国特性使其国民深深的意识到国家的脆弱性。台风、地震的侵袭,地域的狭窄,资源的匮乏,同邻国的外交等等这些因素都使人本国民有不安的心理。 五.结论 (一)结论 国民性是一个民族全体的人格,是其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综合体现。它赋予了民族心理以本质的规范性,这种本质上的规范性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明显特征。人本国民自古就受到武士道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武士道文化,探讨了日本国民的国民性,得出了一下结论。1、武士道是日本武士的道德规范和生活理念,但不仅限于武士,而是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日本国民特有的精神。2、由于受到武士道文化的影响,使其国民性有如下特点:重视集团、双重性格、崇拜天皇、拥有危机意识、具有冷峻的性格特点。 (二)今后的课题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近年来,两国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这些交流不仅限于政府间的交流,还包括民间的交流。为了更加了解对方,笔者认为从了解对方的国民性入手不失为一个捷径。大和民族史尊重“道”的民族,这些“道” 往往能反映出日本国民心理的本质。本文从武士道精神入手,一步步剖析了日本的国民性,然而但从武士道入手研究是远远不全面的。今后,笔者想以本文为契机,从其他方面更进一步再来探讨日本的国民性。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汇总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 2010-02-23 23:01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骨骼结构。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和四肢3个大部分。它们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帮忙,进行各种活动。人体所有的骨骼,从形状和大小上各不相同,有的较大,如胫骨、肱骨等,有的则很小,如趾骨等。从形状上大致可分为5种: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扁平状的骨起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比如颅骨保护大脑等;棒状骨负责人体运动,例如四肢的骨骼等。...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心脏结构。心脏的结构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脏器,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主要由4个心腔和4组瓣膜组成。心脏被纵行的心房间隔和心室间隔分成左右两部分,互不相通。左心部分流动着富含氧的动脉血,右心部分流动着乏氧的静脉血。左心壁稍厚,右心壁稍薄。心腔包括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具有储血和射血的功能。...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呼吸系统。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将鼻腔、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叫下呼吸道,呼吸道的壁内有骨或软骨支持以保证气流的畅通。肺主要由支气管反复分支及其末端形成的肺泡共同构成,气体进入肺泡内,在此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供给各器官氧化过程的所需,各器官组织产生的代谢产物,如CO2再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肺,然后经呼吸道呼出体外。(来源:雅虎科技)...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男女生殖系统均分为内生殖系统和外生殖系统。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输精管道和附属腺;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消化系统。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条自口腔延至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腔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泌尿系统。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尿素、尿酸、无机盐等)及过剩的水分,需要不断地经血液循环送到排泄器官排出出体外,排泄的渠道有二:一是经皮肤汗腺形成汗液排出,二是通过肾形成尿再经排尿管道排出。经过肾排出的废物数量大、种类多。肾不仅是排泄器官,它对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将鼻腔、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叫下呼吸道,呼吸道的壁内有骨或软骨支持以保证气流的畅通。肺主要由支

日本人の国民性について有名なのは

日本人の国民性について有名なのは、芳賀矢一『国民性十論』と長谷川如是閑の『日本的性格』および昭和の城戸幡太郎、中村元らの論説がある。 『国民性十論』では日本人の国民性について10つの点があげられています。 1.忠君愛国 2.祖先を尊び家名を重んずる 3.現世的?実際的 4.草木を愛し自然を喜ぶ5.楽天酒落 6.淡白瀟洒7.繊麗精巧8.清浄潔白9.礼儀作法10.温和寛恕。(忠君爱国、敬祖先重家名、现实的、实际的、爱草木、喜自然、乐天洒脱、淡白潇洒、纤丽纤巧、清净洁白、礼节做法、温和宽恕) 国民性は1つの民族あるいは1つの国家の文化の中にしみ込む精神なので、民族の内部の一貫した姿勢の文化の精神であり、具体的に民族の心理と民族の心理から構成した特有な民族の性格として表れます。日本歴史の発展と文化風土によって、日本国民は誠実で、まじめで、おとなしくて、人に対して同情心に富んで、国家や企業に忠実で、しかし全体局面の観念と独立精神が不足というような全体の国民性が形成されています。日本企業の中で、日本の国民性は十分に現られるので、ここは日本の企業文化を通じて、いくつの面から日本の国民性について話します。まずは日本人の集団精神で、これはほとんど日本の民族の最も基本的な国民性です。グループ主義は日本社会と日本人の観念の中で深く根を下ろして、1種の普遍的な国民の性格を形成します。日本人は国家と企業に対する絶対的な忠誠を重視して、このような忠誠を表すため、時には生命まで証明します。思惟の方式の上で、日本人は強いグループを持つ意識に属して、個人はあるグループに属するべきだ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す。日本人に最も愛されている花と言えば桜です。日本の最も重要な桜の文化は実は団体の文化で、1つの桜は見たところとてもありふれているかも知れないが、たくさんの桜が集中させる時、人の心を驚かす美感の効果が見えます。日本企業は終身雇用制と年の功の序列制を実行して、心から没頭して企業に働ければ、グループの利益を実現するとともに個人利益も獲得します。だから、日本企業に個人の競争に反対して、「出る杭は打たれる」という哲学を強調します。「沈黙は金なり」「能ある鷹は爪を隠す」は、日本では美徳とされ、これに反する行為のは、「出る杭は打たれる」という言葉です。それは自己主張が弱いのではなく、「和をもって貴しと為す」という素晴らしい文化を持っていると考えられます。争い耐えない世の中にあって、たとえ相手がどのような者であれ、そ

日语谚语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ooooo 从日语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东北财经大学李锋传 [摘要]谚语是人类语言和智慧的结晶。日本国民也不例外,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对其谚语的形成、发展及内容、形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文化特质在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无论是日语的起源、发展、变迁,还是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看都极具研究和探讨的价值。 [关键词]谚语国民性汉籍起源谚语变迁语言构成 人们常说“谚语是智慧的结晶”。谚语并非出自某个人,也并不是在什么时候突然出现的,而是作为一种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被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词句。 本论文所谓的“国民性格”,是指人们对于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事物、自然现象及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现象的想法、看法以及感受。 首先我们知道:日本的谚语来自于庶民,多产生于江户时代。人们不仅把喜怒哀乐、而且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把动物、植物、生态等繁多的内容都融入了谚语之中。一句话、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体现出智慧的谚语并不是被文字记录下来的,而完全是依靠口口相传,靠的就是直观和默契的传言、便于使用和容易记忆这一根本。而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书本上的谚语,则是后人搜集整理的。这是日本国民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绝不只是停留在人生的教训、处世的哲学这一单一的方面上。 江户时代,谚语是在被称之为社会下层的商人、农民、工匠等人们之间产生的,进而被人们广为流传,以至于今天在一般庶民中也很通用。所以可以说谚语在日本国民的生活中,现在还是一种活灵活现的语言。无论社会变得多么复杂,只要人的本质没有改变,今后这些谚语就一定能够在人民的心中52继续生存下去。 据我们统计,仅臼田甚五郎监修的『'二E扣芑辞典J中就收录了5000余条谚语。但这只是日本国民所创造的谚语极少的一部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语谚语中还插人了很多毫不稀奇的中国故事和西洋名句。如果说没有这些内容,也就体现不出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拿来主义、外来文化在谚语中毋宁说也就显得不自然了。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谚语是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年轻人从现代的视觉和观点来理解和解释谚语,从而使古老的谚语焕发出生机,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语言中新的活力。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各个国家都有反映其各自的文化、社会的谚语,而各民族多种多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被反映出来。在对日语谚语进行研究的领域,中日两国的许多学者都对日语谚语进行了分类,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然而,从国民性格的角度进行的谚语研究尚不多见。 因此,本论文尝试对日语的谚语,即外来日语的谚语、日本古谚语、中日谚语比较、谚语意义变迁及其语法构成的角度对日本的国民性格进行分析。 一日语谚语的汉籍起源及西洋谚语的流入 由于人类健全的理性是世界共通的,所以即使国家不同,民族各异,各国的谚语中都存在一些共同的东西,这是勿庸质疑的。日语的谚语中来自外国的外来谚语也不少见。 (一)日语谚语的汉籍起源 (1)“汉诗”谚语 例:①国破札t山河南9(杜甫。菏春望) ②春眠晓老觉之中(盂浩然力葑春畹) ③舂宵一刻值千金(觫轼。葑春夜) ④少年老k、易<学成9鞋L(朱熹刃菏偶成) (2)典故谚语 例:①卧薪耆胆(十八史略具)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