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格特质论——“大五”人格模型综述

格特质论——“大五”人格模型综述

格特质论——“大五”人格模型综述

摘要:本文为了让对研究人格心理学有兴趣的人们了解其理论分支——特质论范式的发展情况,对“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总结与综述。文章观点选自13篇核心期刊里的学术论文,并据此得出结论:“大五”理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融合其它心理学派的理论,并且根据不同地域文化调整其结构与内容。

关键词:“大五”人格模型人格特质论“大七”因素模型CAPS理论

前言:“大五”人格模型理论是近十多年来人格心理学界非常流行的一个理论,也是特质论范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阅读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大五”理论的基本知识,同时了解“大五”和人格心理学界的理论前沿。本文除了介绍“大五”的理论内容,还涉及了“大七”人格模型和CAPS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作为扩展和补充。

(一)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可分为6种范式,其中一种是特质论范式。特质论范式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人们外部行为表现,列出人格特质表来描述个体,并解释特质形成的原因。该范式强调个体人格是由特质组成的,特质决定个体的行为,通过对特质的调查,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人格特质是人类共有的,但每一种特质在量上是因人而异的,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人格特质表现为跨情境的一致性、普遍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持续性。

特质理论家通常不关注任何个人的行为,而是关注对外在特质连续体上不同位置上人的典型行为的描述。特质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基本人格特质的探寻、分类以及对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形成原因的解释。他们主要采用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以及自陈测量等方法进行研究。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人格特质结构模型研究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用语言学的方法从自然语言中研究人格结构模型自20世纪30年代始,至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格特质五因素和七因素的发现和确证,使心理学家们为之震撼。研究人格特质已再次成为人格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热点领域。不仅在西方各国,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对人格特质的跨文化研究也已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从自然语言中研究人格结构模型,它起源于这样的基本设想,即:每种文化下的自然语言包括了所有能描述人格的维度,有什么样的人格

表现,就有什么样的词来描述它。正如阿尔波特(Allport,1937) 所说:“在某一社会中长期说写所用的语言应能包括这一文化中描述任何一个人所需的概念和构念。换言之,大多数的人格特质都会被编码到自然语言中去。”这就是语言(词汇)学因素分析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二)“大五”人格模型

1、“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与验证

1949年,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社会学家Fiske从Cattell词单中抽出22个词用于描述128 名临床心理培训生。描述的办法有3种:(1)自我描述;(2)教师的评定;(3)相互描述。而后,分别对三种评定作因素分析,结果得出5个人格因素.

1961年图普斯(Tupes)和克罗斯特尔(christal)运用Cattell的35个成对词对8个不同的群体进行测评,有军人、大学生等,评定者包括同伴、指导者、教师及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所有因素分析的结果,均出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后来被Goldberg称为“大五”因素,以强调它们的广泛性,与Cattell的前5个因素基本相似。

之后Norman根据Tupes和Christal的五因素结构。从Cattell的词表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20对双极形容词,根据大学生被试的评定结果,得到了同样的五个因素。Borgatta根据卡特尔的35个变量进行了研究,结果也重复得到了五个因素。据此认为卡特尔的35个变量可以用五个因素进行概括。

2、“大五”人格模型的内容

“大五”模型理论主要做法是:首先把某一语系所有描写人的词汇挑选出来,然后进行筛选、比较和匹配,根据语义将词纳入不同的范畴组,制成词表,用这个词表让被试对自我或他人进行描述,最后对各个范畴求出相关,形成相关矩阵,再作因素分析。结果得到几个因素,取前几个载荷量大的因子作为人格的基本因素。

经过近50 的的研究,学者们对大五模型的5个维度的认识逐步趋向一致,虽然至今还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在使用,但一般的命名是(1)外倾性(extraversion);(2)宜人性(agreeableness);(3)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4)情绪性(emotionality 或neuroticism)和(5)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或intellect),它们的意义在不同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使用中大体是一致的。

“大五”各维度的描述性特质表现为:

(1)外倾性——表示人际互动的数量和密度、对刺激的需要以及获得愉悦的能力。这个维度将健谈的、主动的、活泼的、趋于好运和乐观的个体与沉默的、严肃的、腼腆的、安静的人作对比。这个方面可由两个品质加以衡量:人际的卷入水平和活力水平。前者评估个体喜欢他人陪伴的程度,后者反映了个体个人的节奏和活力水平。外倾性正面表现为健谈,面部表情丰富,并喜欢做出各种姿势。他们果断,好交友,很活泼,富有幽默感,容易激动,好刺激,趋向于好动、乐观,负面表现为沉默寡言,呆滞。

(2)宜人性——宜人性考察个体对其他人所持的态度,这些态度既包括善于为别人着想、富有同情心、信任他人、宽大、心软、直率,也包括充满敌对情绪、愤世嫉俗的、爱摆布人的、缺乏同情心。

(3)责任感——责任意识评估个体在目标导向行为上的组织、坚持和动机。这个子维度把可靠的、讲究的、有能力的个体和懒散的、行为不规范的个体作比较。同时反映个体自我控制的程度以及推迟需求满足的能力。正面表现为行为规范,可靠、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们似乎总是能把事情做好,处处让人感到满意。负面表现为行为不规范,粗心,做事效率低,不可靠。

(4)情绪性——评估的是情感的调节和情绪的不稳定性。情绪性高分的个体倾向于有心理压力、不现实的想法、过多的要求和难以控制冲动以及不适应的应对反应。虽然这个方面的高分并不预示着存在临床上的障碍,但患有临床综合症的个体往往会在这个量表上得高分。正面表现为情绪理性化,冷静,脾气温和,满足感,与别人相处愉快。负面表现为自我防卫,担忧,担心个体是否适应,往往容易情绪波动并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生气,自罪和厌恶感,还易于产生非理性的想法,在压力状况下比他人效果差。

(5)开放性——对经验本身的积极寻求和欣赏以及对不熟悉情境的容忍和探索。这个维度将那些好奇的、对新鲜物感兴趣的、新颖的、非传统的以及富有创造性的个体与那些循规蹈矩的、无分析能力的、不善于创造性思考的个体做比较。正面表现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尤其是对知识、各种艺术形式和非传统观念的赞赏。人们常常认为他们勤于思考,好幻想,知识丰富,富于创造性。负面表现为自我封闭,循规蹈矩,喜欢固定的生活和工作程式,不善于创造性的思考。

3、评价

(1)现状与成就

“大五”概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格心理学长期以来概念和构想过多所造成的混乱局面。一直以来,人格心理学家在寻找有效的人格解释单元,提出了许多人格理论,但是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在近十多年中,人格心理学界非常流行的“大五”人格模型为人格描述与解释提供了基础的、广泛的框架,被称为是人格领域中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大五”模型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特质理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与完善,其理论和研究模式已经由初具规模趋向成熟。

西方的“大五”模型是在“词汇学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格结构的描述维度,已经日益在心理学界得到广泛的关注,并出现了明显的“全球化”应用的趋势。

1990年以来大量的跨文化研究都支持“大五”模型,“大五”已经在德国、荷兰、波斯、西班牙、匈牙利、菲律宾等国获得了验证。我国一些学者也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

人格特质结构模型的研究在西方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表明以美国为首的一批人格心理学家多年来为寻求将各种人格结构概念纳入统一的、系统的框架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一框架为人们描述个体差异以及交流各自的发现提供了共同的参照体系。反映了人格结构的研究从过去长期所处的一种歧见颇多的状态走向了某种程度的整合,同时也大大地推进了人格研究的进展。

(2)局限与缺陷

“大五”模型提出以后,像任何新生理论一样都遭到了毁誉参半的待遇。其中主要的异议有:FFM(Five Factor Model)这种外部观察不足以理解人格和构建人格模型;FFM支持者对于这个模型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莫衷一是;FFM假设人们在填写词表时会激活自我概念,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是不准确的;FFM 对于人格过程没有任何贡献,而只是对于这些过程的结果提供了一些标签;FFM所依赖的因素分析技术也是值得怀疑的。

“大五”虽然得到普遍的运用,但仍然存在问题:第一,大五人格量表在实践中存在显著的内在相关,当神经质被重新命名为情绪稳定性时,五个基本因素全都存在正相关。第二,五个因素并没有包摄人格的全部,尽管几乎任何人格建构都可以由大五得到反映,但却不能从大五中分离出每一个人格构想,大五虽然充分体现了人格的静态性,但却未能涉及到人格最富魅力的动态性。第三,最根本的缺陷是,大五人格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假设,五因素得自于因素分析,是在没有理论前提的情况下,从技术角度得出的,五因素模型到底是什么,仅仅依靠五因素并不能理解人格。

还有一些人格心理学家,尤其是中国专家认为,“大五”模型仅仅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其它文化中的应用取决于该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似性。特别是从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进行的研究彻底推翻了“大五”人格模型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适用性,进一步凸显了对西方理论和概念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本土化或中国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格心理学家得出如下结论:西方的“大五”人格结构模型主要反映西方文化的特点,不具“跨文化的一致性”;人格结构模型的跨文化比较策略会影响到比较的结果和结论;“衍生的一致性”策略是跨文化比较的最佳策略,也是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明显不同于西方的“大五”结构,由七个维度构成。

(3)受到“大七”的质疑

“大七”因素模型是在“大五”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研究“大五”因素模型的过程中,有不少心理学家对“大五”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对因素的心理含义等提出了批评意见。“大七”因素模型的倡导者在继承“大五”因素研究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指出了“大五”因素模型在选词方面的两个缺陷:第一,“大五”的选词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中人格特质的所有方面。John 等人对特质词的分类研究做过一个历史回顾,他发现像“独立的”、“特异的”、“保守的”等重要的人格特质术语无法归入大五结构的任一维度。Tellegen 等指出“大五”没有象它所声称的那样完全抓住了“自然”语言的人格范围。这是因为“大五”研究大都使用阿尔波特(Allport)等的词表,而且在做因素分析之前就删除了评价性术语,有的还删除了描述暂时状态的(如心境等)术语。第二,做因素分析前的选词标准主观随意性大。正如Lellegen等指出的,“大五”研究者在制定特质词分类标准,按此标准去掉多余词或选词构成测量词表时,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决策误差,词表的内容有偏颇,依此构造的人格维度显然也不全面。事实上,严格的分类标准使得很多潜在的人格术语进入不了因素分析的筛选范围。针对于此,Tellegen等率先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进,提出了人格“大七”因素模型。

Tellegenhe和Wailer将评价维度引人人格结构,提出了“大七”人格模型。在“大七”中,正价(PV AE)和负价(NV AL)是两个新的人格维度,其余五个维度:正情绪性(PEM)、负情绪性(NEM)、可靠性(DEP)、适意(AGR)和因袭性(CONV),分别与“大五”的外倾性、情绪性、责任感、宜人性和开放性有大至的对应关系。

(4)CAPS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挑战

特质与情境的争论持续了多年,丰富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争论使更多研究者开始关注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米歇尔曾是认知心理学家凯利(Kelly)的学生,受到凯利的建构选择论和重视人类动因作用观点的影响,同时他还吸取了同是社会认知理论代表的班杜拉的相互作用论和罗德的价值期望理论,从而建立了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即CAPS,对个性倾向、情境、动因和个性结构的一致性进行重新的探讨,试图对人格的特质和情境进行整合。米歇尔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弥补了特质论将情境间的差异当作误差不予考虑的缺陷,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的差异正是特质的表现。人格结构主要由编码(encoding)、期望和信念(expectation and beliefs)、情感(affects)、目标和价值观(goals and values)、能力和自我调节规划(Competencies self-regulating plans)等协调因子构成,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经验作用下以独特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不同情境下保持相对稳定,形成稳定的人格结构。这种理论将特质与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动态、整合的眼光来看待人格,反映了当今心理学发展的综合、统一趋势。CAPS最为著名的方面是根据行为特征或“如果......那么”行为剖面图(stuation behavior profile)对人格倾向进行重新定义,以便说明人们如何应对遇到的情境,寻求人格特质的详细类化,这种建构可使特质概念变得更加明确。但至今为止,心理学对情境的分类才刚刚起步,CAPS 若想科学预测人们在一定情境下的行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米契尔等人提出的CAPS理论,同时关注了人格的三个组成部分——外显行为、认知、情感,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对个体行为表现的影响,克服了传统人格理论的局限。该理论对人格特质进行了重新界定,不仅调和了特质论与情境论之间的争论,也弥补了特质研究的局限,并为特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开辟了另一条途径。CAPS理论对人格本质的理解,脱离了本质论的人格观,体现了社会建构论的倾向。不仅考察了人格结构,也重视对动力过程的分析。既考虑了个体和情境两种因素,又解释了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同时还包括了影响人格的生物遗传、社会文化等因素,为西方人格心理学走出困境带来了一线曙光,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整合趋势。

CAPS理论重新界定了人格特质,调和了在以前的方法中被认为是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研究结果,将它们整合在一个较大的理论框架之中。如调和了特质论与情境论之争,弥补了特质研究的局限,为特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开辟了另一条途径。

(三)结论

“大五”模型理论能够受到那么多人格心理学家们的关注和引起人格心理学界的重视,证明此理论确实有研究的价值。“大五”创造性地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人格特质论的研究里面,用词汇来分析人格特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但是和所有的理论一样,“大五”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在得出“大五”模型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主观意识的参与,选择出来的词汇不一定就全面和客观,让人们自我描述就存在更大的主观误差。还有“大五”,也可以说是特质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只关注个人内在的作用。可是大家都知道,人是生物遗传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撇开社会和环境来研究人格必然是不全面的。因此我认为,人格心理学今后研究的方向必然是特质论与情境论的融合。CAPS理论为完善和改进“大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大五”的支持者可以试着结合CAPS的研究方法重新审视和修改“大五”理论,使其更具有准确性和信服力。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类人格理论 理论概括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外倾性(extraversion):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随和性(agreeableness):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对人格特质回答 对于第二个问题,被普遍认同的5个因素分别反映了人格的一般心理倾向 (内外倾向性),人际关系性向(社交性),对规则认同与遵循倾向(责任感),情绪反应性(情绪稳定性)和智能性向(开放性或智能)。 大五人格解释 神经质 神经质反映个体情感调节过程,反映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和情绪不稳定性。高神经质个体倾向于有心理压力,不现实的想法、过多的要求

格特质论——“大五”人格模型综述

格特质论——“大五”人格模型综述 摘要:本文为了让对研究人格心理学有兴趣的人们了解其理论分支——特质论范式的发展情况,对“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总结与综述。文章观点选自13篇核心期刊里的学术论文,并据此得出结论:“大五”理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融合其它心理学派的理论,并且根据不同地域文化调整其结构与内容。 关键词:“大五”人格模型人格特质论“大七”因素模型CAPS理论 前言:“大五”人格模型理论是近十多年来人格心理学界非常流行的一个理论,也是特质论范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阅读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大五”理论的基本知识,同时了解“大五”和人格心理学界的理论前沿。本文除了介绍“大五”的理论内容,还涉及了“大七”人格模型和CAPS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作为扩展和补充。 (一)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可分为6种范式,其中一种是特质论范式。特质论范式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人们外部行为表现,列出人格特质表来描述个体,并解释特质形成的原因。该范式强调个体人格是由特质组成的,特质决定个体的行为,通过对特质的调查,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人格特质是人类共有的,但每一种特质在量上是因人而异的,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人格特质表现为跨情境的一致性、普遍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持续性。 特质理论家通常不关注任何个人的行为,而是关注对外在特质连续体上不同位置上人的典型行为的描述。特质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基本人格特质的探寻、分类以及对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形成原因的解释。他们主要采用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以及自陈测量等方法进行研究。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人格特质结构模型研究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用语言学的方法从自然语言中研究人格结构模型自20世纪30年代始,至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格特质五因素和七因素的发现和确证,使心理学家们为之震撼。研究人格特质已再次成为人格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热点领域。不仅在西方各国,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对人格特质的跨文化研究也已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从自然语言中研究人格结构模型,它起源于这样的基本设想,即:每种文化下的自然语言包括了所有能描述人格的维度,有什么样的人格

大五人格特质理论包括

大五人格特质理论包括 大五人格特质理论包括: 【题目】: 大五人格模型所包含的人格特质有哪些? 【答案解析】: 答:大五人格模型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格框架,研究表明,这些人格维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 大五人格模型的五项人格特质如下: (1) 、外倾性。个体善于交际、健谈、果断以及善于与他人相处的程度。 (2)、随和性。个体脾气温和、善于合作和值得信任的程度。 (3) 、尽责性。个体值得信赖、负责任、可靠、执着和以成就为导向的程度。 (4) 、情绪稳定性。个体保持冷静、热情、安全感(积极的)或者紧张、忧虑、沮丧和缺乏安全感(消极的)的程度。 (5) 、开放性。个体聪明、涉猎广泛,富有想象力、创造性和好奇心以及具有艺术敏感性的程度。 扩展资料: 人格理论: 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质。 责任心:显示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性:难以平衡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情绪的特质,即不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 人格大五理论即“人格大五结构模型”。人格小五结构模型亦称“人格小五理论"。在童青少年的人格结构模型。 为与成人的人格大五结构模型相区别,有研究者将儿童青少年人格的五因素称为“小五”。包括五个维度: (1)、外向性,由快乐健谈等词标定,或用精力充沛、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等语句措述。 (2)、随和性,由为他人者想等正性语句或嫉妒、粗鲁等负性语句描述。 (3)、责任感,由仔细、有计划、做事力求四清等语句描述。 (4)、情绪稳定性,由神经质、对自己没有把握、情绪化等语句描述。 (5)、对经验的开放性,由想象力、创造力、好奇、聪明等语句描述。主要采用量表评定、Q分类、访谈等方法,由父母或教师对儿童青少年人格特点进行评鉴。 “大五人格特质”包括:外倾性、亲和性、责任心、神经质和开放性。 五个人格因素中的每一个都由两个极端之间的范围组成,而大多数人得分在每个维度的两端之间。 1.外倾性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模型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模型 人格是指个体在某些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上的相对一致性。在心理学中,人格理论是对个体人格特征进行分类和描述的理论框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人格理论,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 五大人格特质模型是指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这五个基本的人格特质。这个模型源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人格心理学研究,以其简洁的分类和准确的描述成为了人格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下面将对这五个人格特质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个人格特质是开放性(Openness)。开放性指的是个体对新鲜事物和经验的接受程度。开放性高的人喜欢探索新领域,对于文化、艺术和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相反,开放性低的人偏好传统、稳定的事物,对新鲜事物和想法比较抵触。 第二个人格特质是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尽责性指的是个体的责任感和自律程度。尽责性高的人倾向于勤奋、有条理并追求目标,他们通常非常注重细节并善于计划。相反,尽责性低的人可能比较懒散、松散,并且容易放纵自己。 第三个人格特质是外向性(Extraversion)。外向性指的是个体与外界互动的方式。外向性高的人喜欢社交活动,乐于与他人交往,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而外向性低的人则比较内向,喜欢独立思考和独处,不太善于与陌生人建立联系。

第四个人格特质是宜人性(Agreeableness)。宜人性指的是个体对 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宜人性高的人倾向于友好、合作、乐于助人,他 们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宜人性低的人可能相对冷漠、独 立且不太愿意帮助他人。 最后一个人格特质是神经质(Neuroticism)。神经质指的是个体情 绪稳定性的程度。神经质高的人容易焦虑、易怒和情绪波动大。而神 经质低的人则比较冷静、稳定和情绪平衡。 五大人格特质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它不 仅可以用于描述个体的人格特征,还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况。比如,在招聘过程中,雇主可以借助五大人格特质模型来评估候选人 的适应性和工作表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五大人格特质并不是对个体人格的全面描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此外,人格特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个体的环境和经历可以影响其人格发展和表现。 总之,五大人格特质模型提供了一种简洁有效的人格分类和描述方式。通过对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这五个人格特 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为心理学和 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持和依据。

大五人格特质指的是哪五种

大五人格特质指的是哪五种 大五人格理论中主要有五种人格: ①开放性Openness ②尽责性Conscientious ③外倾性Extravertion ④宜人性Agreeableness ⑤神经质Neuroticism 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展现不同的人格特质。 通俗来讲,人格特质指的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格。在心理学领域中,有个广受认可和运用的人格理论被称为“大五人格理论”。大五人格理论将个体的人格特质分为五类,包括开放性(open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神经质性(neuroticism)。有趣的是,这五个词的首字母刚好能够构成“ocean”一词,因此大五人格也被称为是“人格的海洋”。 开放性反映的是我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探索倾向。例如,有的人乐于面对新的挑战,有的则不喜欢变化或是缺乏想象力。 尽责性反映的是我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动机、坚持程度和自控能力。例如,有的人认真负责、值得

信赖,有的则粗心大意、容易半途而废。 外倾性反映的是我们对社交和表达的倾向程度。例如,有的人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的则偏爱独处。 宜人性反映的是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宽容和帮助等亲和程度。例如,有的人同情心强、乐于助人,有的则冷漠自私、咄咄逼人。 神经质性反映的是我们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例如,有的人易于焦虑、情绪不稳定,有的人则抗压能力强、心态良好。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适用于成年人外,大五人格理论及其测试也同样适用于考察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人格特质(e.g. John et al., 1994;Lamb et al., 2002)。追踪研究还发现,儿童时期大五人格测试的结果可以预测青少年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性发展等,强调了人格特质在个体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且长期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大五人格理论中的五类人格特质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都不是绝对的。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自己的性格特质仅具有某一类的特点。事实上,每个人在这五个类别上都会有一定的表现,只是程度大小不同。

大五人格模型

大五人格模型 理论概括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型,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开放性(O penness)Vs封闭性 :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 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尽责性(C onscientiousness)Vs非尽责性: 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 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外向性(E xtraversion)Vs内向性: 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 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随和性(A greeableness)Vs不随和: 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 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神经质(N euroticism)Vs情绪稳定性 : 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 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人格特质说 包括:1.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或特质有多少? 2.它们是什么? 如何解释它们? 3.这些特质是否是普适性的,是否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4.这些因素以什么方式构成个人的人格? 大五因素理论的回答 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普遍认同的是5因素的人格特质:只要对人进行描述的题目足够广泛,具有代表性,无论是用他人评定法还是自我报告法,均可证实存在5个强健因素构成人格总体。 对于第二个问题,被普遍认同的5个因素分别反映了人格的一般心理倾向 (内外倾向性),人际关系性向(社交性),对规则认同与遵循倾向(责任感),情绪反应性(情绪稳定性)和智能性向(开放性或智能)。 对于第三个问题,众多研究认为这5个广义的人格特质是普适存在的,不以语言、文化、种族等的不同而不同。

大五人格模型

许多当代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性格)有五个基本维度: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这就是大五人格特质模型。开放性是创造力和好奇;尽责性是体贴;外倾性是社交;宜人性是善良;神经质通常与悲伤或情绪不稳定有关。 了解这些人格特征的特点,以及该特征得分高低意味着什么,可以让你在不进行人格特征测试的情况下洞察自己的性格。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人,并且基于他们的人格在连续光谱上的位置,灵活的与之交流。 1、人格五因素模型的历史 长期以来,人格特质理论一直试图精确地确定存在有多少人格特质。早期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数字。例如,戈登·奥尔波特的列表中包含了4000种人格格特征,雷蒙德·卡特尔有16人格因素,汉斯·埃森克提供了三因素理论。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卡特尔的理论过于复杂,而艾森克的理论范围过于有限。因此,大五人格特质应运而生,并且被大多数人用来描述人格的基本特征。许多研究人员支持有五个核心人格特征的观点。多年来,心理学界对这一理论的证据不断增加,始于 D.W.Fiske(1949)的研究,后来又被其他人所扩展,包括Norman(1967)、Smith(1967),Goldberg(1981)和McCrae & Costa(1987)。 2、大五人格特质 需要注意的是,大五人格中的每一个人格特征都代表了两个极端之间的幅度范围。例如,外倾性代表了极端外倾性和极端内向之间的连续体。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人都处于两者之间。以下是这五个特征的通用描述。(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大量文献支持这些主要人格特征,但研究人员并不总是对每个维度的确切标签达成一致。) 开放性Opennes 开放性强调想象力和洞察力,这是所有五种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开放性高的人往往有广泛的兴趣。他们对世界和其他人充满好奇,渴望学习新事物,享受新体验。开放性人格特征高的人也往往更爱冒险,更有创造力。相反,这种性格特征较低的人往往更传统,可能难以进行抽象思考。

简述大五人格因素论

简述大五人格因素论 20世纪80年代,科斯塔和麦克雷提出,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十分相似的因素可在许多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找到。 他们提出了一个人格的大五或五因素模型,而且编制了一个测量五因素的工具,即NEO人格调查表。 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尽责性(C)。 神经质(N),也称情绪稳定性,是一个连续的变化。神经质水平高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常感到心烦意乱,较常体验到消极情绪,且情绪容易大幅波动。神经质得分低者,多表现为平静、适应性良好,不容易产生极端情绪。 外倾性E,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强度。外倾性得分高者表现善于交际、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果断。相反得分低者一般含蓄、自主、稳健。研究发现,与内向者相比,外向者有更多朋友,会花更多时间参加社交活动。 开放性O,也称求新性,是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的程度,包括对行为的积极探索和对经验的正确评价。开放性得分高者有活跃的想象力,自发的接受新观念,有较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好奇心,是不依习俗的、独立的思考者。得分低者则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胜过新事物。需要注意的是,开放性与智力并不等同。 宜人性A,是测量人际关系的维度,意指人际互动的特征,这种互动涉及个人的人际喜好由同情到憎恨的一个连续区。宜人性得分高

的人往往乐于助人、可信赖,富有同情心,为人亲和。得分低者多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和多疑,缺乏合作精神,喜好控制他人,报复心强并且残忍。高宜人性的人注重合作而不强调竞争,低宜人性的人往往只顾自身的利益和信念。 尽责性C,涉及控制自己、自律,用来评估组织能力、持久性、控制能力在目标指向的行为中的作用。尽责性得分高的人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并能持之以恒,对待工作有较高的责任感,办事牢靠。相反,得分低的人完成任务时缺乏计划和条理,容易分心,且缺乏很好的成就意志。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类人格理论 理论概括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拟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外倾性〔extraversion〕: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泼、冒险、乐观等特点。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平安感对平安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随和性(agreeableness):热心对无情,信赖对疑心,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对于第二个问题,被普遍认同的5个因素分别反映了人格的一般心理倾向 (内外倾向性),人际关系性向(社交性),对规那么认同与遵循倾向(责任感),情绪反响性(情绪稳定性)和智能性向(开放性或智能)。 神经质 神经质反映个体情感调节过程,反映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和情绪不稳定性。高神经质个体倾向于有心理压力,不现实的想法、过多的要求

和冲动,更容易体验到诸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他们对外界刺激反响比一般人强烈,对情绪的调节、应对能力比拟差,经常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并且这些人思维、决策、以及有效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比拟差。相反,神经质维度得分低的人较少烦恼,较少情绪化,比拟平静。神经质有六个子维度,对于每个子维度都有一些说明性的形容词。 N1 焦虑〔ANXIETY〕u 焦虑的个体忧虑、恐惧、容易担忧、紧张、神经过敏。得高分的人更可能有自由浮动的焦虑和恐惧。低分的人那么是平静的、放松的。他们不会总是担忧事情可能会出问题。 u 高分特点:焦虑,容易感觉到危险和威胁,容易紧张、恐惧、担忧、不安。 u 低分特点:心态平静,放松,不容易感到害怕,不会总是担忧事情可能会出问题,情绪平静、放松、稳定。 N2 愤怒和敌意〔ANGRY HOSTILITY〕u 反映的是体验愤怒以及有关状态〔如挫折、痛苦〕的倾向,测量个体体验愤怒的容易程度。 u 高分特点:容易发火,在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会充满怨恨,暴躁的、愤怒的和受挫的。 u 低分特点:不容易生气、发火,友好的、脾气随和,不易动怒。 N3 抑郁〔DEPRESSION〕u 测量正常个体在体验抑郁情感时的不同倾向。高分者容易感到内疚、悲伤、失望和孤独。他们容易受打击,经常情绪低落。低分者很少有这种情绪体验。 u 高分特点:绝望的、内疚的、郁闷的、沮丧的。容易感到悲伤、被遗弃、灰心丧气。容易感到内疚、悲伤、失望和孤独。他们容易受打击,经常情绪低落。 u 低分特点:不容易感到悲伤、很少被遗弃感。 N4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u 核心局部是害羞和为难情绪体验。这样的个体在人群中会感到不舒服、对嘲弄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感。自我意识类似于害羞和社交焦虑。低分者不一定有优雅良好的社会技能,他们只是较少被一些难堪的社会情景所扰乱。 u 高分特点:太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害怕别人嘲笑自己,在社交场合容易感到害羞、焦虑、、自卑、易为难。 u 低分特点:在社交场合镇定、自信,不容易感到紧张、害羞。 N5 冲动性〔IMPULSIVENESS〕u 指个体对冲动和渴望的控制。个体对欲望的觉察太强烈〔如对食物、香烟和财产〕以致不能抗拒,虽然事后他们也会为他们的行为懊悔。低分者更易抵挡这些诱惑,对挫折有更高的容忍力。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一个人格类型往往决定了他的职业生涯中的表现及成败。人们常常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性格特征,但在我看来,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使你从人群中分辨出一个人的性格类型。对于了解人们的性格并预测他们在职业上的成功与否,这种性格划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大五人格理论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精神病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所提出的,他根据自己和其他专家对数千名人物进行长达20年的观察研究后,归纳总结出的一套关于人类性格的概念。凯利在《人格的型态》一书中指出,一个人拥有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性格就是所谓的大五人格类型。 下面介绍五种性格特质,它们是:外向直觉情感好奇心尽责性内向直觉情感开放性安全感生命意识尽责性这五种性格特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性格,在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能找到或多或少的影子。例如,一个外向直觉情感型的人总是希望别人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欣赏他;而另一个外向直觉情感型的人则是依赖他人的帮助来达到这些目的。除此之外,一个外向直觉情感型的人还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会想他那样想。而一个内向直觉情感型的人却不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会想他那样去思考问题。另外,一个外向直觉情感型的人乐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喜欢使用权力与威望,愿意控制他人的思想。而一个内向直觉情感型的人却相反,喜欢沉思默想,善于揣摩别人的内心世界,能够随机应变地满足别人。但是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同时兼备这两种性格特质。而当事人的情绪反应就受到这些特

质共同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表现。外向直觉情感型的人更容易冲动,富于竞争性,并且非常敏感。这种人的优势在于有很强的交际技巧,善于和别人合作完成任务,通常领导能力较强,而且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而内向直觉情感型的人在智力、耐力、创造力和对人的体贴程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外向直觉情感型的人。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他们的优点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便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这种性格差异正好与管理的核心职能相吻合,因此管理者应该把内向直觉情感型的人视为“完美的”管理者。内向直觉情感型的人最适合担任与他们的性格特质相匹配的工作。而外向直觉情感型的人则适合做那些需要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工作。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是一种关于人格特征的心理学模型,也被称为大五人格模型。它将人格划分为五个主要维度,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根据个体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来描述和解释其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这种模型对于了解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外向性是指个体在社交交往中的态度和倾向,包括活动水平、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高外向性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交际、热情活跃;而低外向性的人通常比较内向、喜欢独处、不容易表达情感。 其次,神经质是指个体情绪上的稳定性和易感性。高神经质的人容易焦虑、担忧和易怒,情绪起伏较大;而低神经质的人通常情绪较稳定、较为冷静。 第三,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鲜事物和新的观念的接受程度。高开放性的人对新事物持有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喜欢探索和创新;而低开放性的人比较传统和保守,对变化持有较强的抵触心理。 第四,宜人性是指个体对他人情感的关注和友好程度。高宜人性的人善良、合作、喜欢帮助他人;而低宜人性的人较为自我中心,不太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最后,尽责性是指个体的自控和自律程度。高尽责性的人自律性强,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而低尽责性的人更容易拖延、缺乏计划性。 这五个维度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个体的人格特征。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的得分,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格类型。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对于心理学研究和实践具有广泛的应用。首先,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可以用于描述和解释不同人群个体差异。通过测量个体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可以将人群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而了解个体在行为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 其次,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对于心理评估和个体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通过测量个体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可以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倾向,为个体发展提供指导。比如,对于一个担心过多、焦虑情绪较高的个体,可以通过培养其自信心和情绪调节能力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还可以用于组织管理和职业发展。个体在外向性和宜人性上得分较高的人通常适合从事需要与他人合作和社交的工作,而得分较高的开放性和尽责性的人则适合从事需要创新和自我管理的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人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无法完全由五个维度来完整描述。同时,人格特征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也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为理解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通过测量个体在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上的得分,可以揭示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倾向,为个体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心理评估提供指导。然而,人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大五人格模型量表原理

大五人格模型量表原理 引言: 大五人格模型是一种用于测量个体个性特征的心理学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雷(David McCrae)和保罗·科斯塔(Paul Costa)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该模型基于五个核心维度,即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通过量表的形式对这些维度进行评估。本文将介绍大五人格模型量表的原理及其背后的心理学理论。 一、大五人格模型的维度 大五人格模型将人的个性特质划分为五个维度,每个维度都代表一个人格特征。这五个维度分别是: 1.外向性(Extraversion):表征个体的社交活跃程度、外向性和冒险精神。高分者通常喜欢社交活动,喜欢与他人互动,富有活力和自信; 2.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反应。高分者通常情绪起伏较大,易受到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3.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衡量个体对新事物、新观念和新体验的接受度。高分者通常具有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 4.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个体与他人相处的友好程度和合作性。高分者通常善良、慷慨、乐于助人; 5.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衡量个体的自律性、责任心和组

织能力。高分者通常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注重细节和计划性。二、大五人格模型量表的原理 大五人格模型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人格特征的工具,通过一系列问题来衡量个体在每个人格维度上的得分。这些问题通常采用陈述或描述的形式,个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选项。量表的得分范围通常是1到5或1到7,个体根据自己的倾向选择相应的分数。 量表的编制通常通过多个步骤完成。首先,研究者会根据大五人格模型的理论框架确定每个人格维度的核心特征,并编写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准确地衡量个体的人格特征。然后,通过预测试和统计分析,对量表进行修订和优化,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量表的应用通常需要被测者回答一定数量的问题,回答的选项通常是多项选择题或是使用程度刻度。被测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选项,而不是根据社会期望或理想化的形象来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被测者应尽量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个性特征,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三、大五人格模型量表的应用 大五人格模型量表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它可以用于研究个体人格特征的差异和变化。通过对大样本的调查

人格的大五模式

人格的大五模式 大五人格理论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中文名:人格五因素模型 ·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显示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

: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发现和历史 从奥尔波特的开拓性工作,到卡特尔提出16种根源特质,再到大五人格的发现,一个基本的假设一直贯穿始终,即词汇学假设: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会被赋予描述的词汇,不仅如此,如果某个事物真的重要而且普遍存在,在所有的语言中它都会被赋予更多的词汇来描述。于是从词汇中去发现人格特质成为了人格研究的重要途径。奥尔波特率先开始了这项艰苦卓绝的工作,他让助手精确地数出了在英语辞典中有多少个描述人格差异的词汇,结果是17953个。之后他又从中挑选出4500个,但这显然还是太多。后来卡特尔从这4500个词中选出了他认为特别重要的35个词,并对他们进行了因素分析。1949年,菲斯克从卡特尔的词汇表中选出了22个用于分析,他对比了在这些特质上自我评定和同伴评定、心理咨询师的评定之间的关系。他的分析发现有五个因素总是最先出现在列表上,这就是后来的大五人格因素。十几年后,由两位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检验了包括大学生和空军职员在的8个样本的数据,也发现了同样的5个因素。随后多年,在更大围样本研究中,大五人格因素一直被不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