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紫苏中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紫苏中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紫苏中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张琛武;郭佳琪;郭宝林

【摘要】紫苏水溶性成分主要是酚酸类成分,紫苏叶中主要含有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紫苏果中则为迷迭香酸和咖啡酸的苷类衍生物,迷迭香酸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含量研究文献中也以迷迭香酸研究最多,各部位的含量叶大于果实和茎,根含量最低,影响含量的因素中包括种质、产地和采收时间,但大多研究包括了种质和产地的不同,难以衡量主要的影响因素.紫苏中酚酸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保肝、降血糖和降血脂等药理作用.%The water soluble component of Perillafrutescens is mainly phenolic acids.Rosmarinic acid,caffeic acid and their ester derivatives chiefly exist in

leaves.Rosmarinic acid,caffeic acid and its glycoside derivatives exist in fruits.Among them rosmarinic acid is the most researched compound.The content of rosmarinic acid in perilla leave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parts of the plant,such as stems and fruits.And there is lowest content in roots.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tent include the germplasm,place origin and collecting time.Many papers involved germplasm and place origin with no major factors being elucidated.The phenolic acids in perilla have wid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antibacterial,anti-allergic,antioxidant,anti-tumor,anti-depression,protecting

liver,hypoglycemic and hypolipidemic effects.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17(019)011

【总页数】8页(P1651-1658)

【关键词】紫苏;酚酸;迷迭香酸;咖啡酸

【作者】张琛武;郭佳琪;郭宝林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

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

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6;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酚酸类化合物是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一类成分,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在药用植物中,如忍冬科金银花,菊科的蒲公英、灯盏花,唇形科的丹参,伞形科的当归、川芎等。自然界植物中发现的酚酸类化合物的主要骨架类型有以下两类:C6-C3型,如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e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和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等。其中,咖啡酸、阿魏酸和芥子酸是C6-C3

型单体,迷迭香酸是C6-C3型二聚物;C6-C1型基本骨架是苯甲酸,如原儿茶酸protoe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等[1]。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是唇形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紫苏叶、紫苏子(果实)和紫苏梗(茎)均为常用中药,酚酸类成分是紫苏的主要化学成分,三种药材

都含有丰富的酚酸。

紫苏中的酚酸类成分以迷迭香酸为主,迷迭香酸及其衍生物是C6-C3二聚体骨架

结构,此外还有咖啡酸及其衍生物、阿魏酸及其衍生物和香豆酒石酸等,是C6-

C3单体骨架结构;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原儿茶醛和香草酸等是C6-C1单体

骨架结构。

目前研究显示,紫苏叶中存在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迷迭香酸乙酯ethyl rosmarinate、咖啡酸caffeic acid、咖啡酸甲酯methyl caffeate、(Z,E)-2-(3,4-二羟苯基)乙烯咖啡酸酯(Z,E)-2-(3,4-dihydroxyphenyl)-ethenyl caffeate、(Z,E)-2-(3,5-二羟苯基)乙烯咖啡酸酯(Z,E)-2-(3,5-dihydroxyphenyl)-ethenyl caffeate、阿魏酸ferulic acid、阿魏酸

甲酯ferulic acid methyl ester、香豆酒石酸coumaroyl tartar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和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共计12种酚酸[4-25,38-45,48,50-52]。紫苏果实中

存在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迷迭香酸-3-O-β-D-葡萄糖苷rosmarinic acid-3-O-glucoside、3′-0-脱羟-迷迭香酸-3-O-β-D-葡萄糖苷3′-O-dehydroxyl-rosmarinic acid-3-O-β-D-glucoside、咖啡酸、咖啡酸-3-β-O-葡萄糖苷caffeic acid-3-β-O-glucoside、阿魏酸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共计8种酚酸[6-9,12,26-34,41,45-47,50,53]。紫苏茎和根中目前只检测到咖啡酸和迷迭香酸[10,12,21,31,35-37,50]。

比较发现,紫苏叶中发现的酚酸种类较其他部位最多,而且大部分酚酸酯类衍生物存在于叶中;紫苏果的酚酸种类次之,其中存在的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苷类未在叶中检测出。

迷迭香酸是紫苏中高含量的酚酸成分,姚慧通过酶提取法从紫苏叶获得提取物,经过树脂纯化后得到纯度为90%的迷迭香酸纯品[24]。Tang等利用聚酰胺树脂从紫苏子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度95%以上的迷迭香酸[49]。

2.1 不同部位的含量

目前研究显示,紫苏中含量最高的酚酸类成分是迷迭香酸,它广泛存在于紫苏各个部位,其中紫苏叶中迷迭香酸含量0.036%~5.476%,紫苏子中迷迭香酸含量

0.019%~1.03%,紫苏茎中迷迭香酸含量0.01%~0.72%,紫苏根中迷迭香酸含

量0.025%~0.045%,见表1。

比较发现,紫苏叶和紫苏果中报道的已测得含量的酚酸种类较多,但是只有迷迭香酸研究较多。从迷迭香酸在各个部位含量来看,大致呈现出叶>果>茎>根的趋势。紫苏叶中可以测得含量较多的为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而紫苏果中测得含量的较多为迷迭香酸和咖啡酸的苷类衍生物。

2.2 影响含量的因素

2.2.1 种下变异对含量的影响按照《中国植物志》,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种下

分为紫苏原变种P.frutescens var.frutescens(L.)Britt.、野生紫苏P.frutescens var.acuta(Thunb.)Kudo、回回苏P.frutescens var.crispa(Thunb.)Hand.-Mazz.和耳齿紫苏P.frutescens var.auriculato-dentata C.Y.Wu et Hsuan ex H.W.Li.,目前研究中按照这一分类要求进行的实验较少。在紫苏本草文献中,历来将叶片两面全绿的称为白苏,有一面或两面呈紫色的称为紫苏,实际上白苏包括了紫苏原变种和野生变种中叶背面为绿色的类型,紫苏包括了紫苏原变种和野生紫苏变种中有一面为紫色的类型,目前的紫苏资源以原变种为多。

代沙等[4]研究表明,白苏(2份)和紫苏(4份)栽培(均为紫苏原变种)在四川江油,所收获的紫苏叶中酚酸含量会普遍略大于白苏叶中的酚酸含量,见表2。

Guan等[46]从安徽亳州、黑龙江哈尔滨和吉林收集到不同变种的紫苏子(紫苏果实),对其迷迭香酸含量进行检测(见表3)。哈尔滨和吉林的结果显示,当地各自的迷迭香酸含量野生紫苏要略高于紫苏,但是从亳州的检测结果并不能看出这样的规律。

2.2.2产地对含量的影响不同产地的差异一般指以环境为主要因素。紫苏的栽培品系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分化,如果简单所述不同产地的情况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品种,只有同品种异地实验和异源同地栽培才能比较好反映哪些是环境带来的变化。大多

数研究者直接采收不同产地紫苏进行实验,未交待栽培品种或者野生类型,则影响因素不够明确。Guan等[46]将采自不同产地的野生紫苏中迷迭香酸含量进行对比,表明产地对迷迭香酸含量存在影响,见表4。

2.2.3采收时间对含量的影响不同生育期紫苏叶中的酚酸含量存在差异,Kang等[48]的研究显示,其所栽培的紫苏在花期之前的8月上旬叶中咖啡酸、迷迭香酸和迷迭香酸甲酯含量开始减少,在8月中下旬为低谷值,经过一个月后在9月中下

旬花期时间达到最高值,后在结实初期后又有所减少,3个成分的变化规律一致,见表5。

张鑫等[23]的研究显示,3份紫苏和白苏叶中迷迭香酸含量从5月到10月,呈现

先减少后增加又减少趋势,在7月为低谷值,在8月份达到最高值,见表6。一

般来说,在8、9月为紫苏的花期和结实初期,两份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紫苏为解表药,其叶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可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紫苏梗可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可用于胸隔痞闷、胃脘疼痛、暖气呕吐、胎动不安;紫苏子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用于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3]。现代研究表明,酚酸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保肝、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

3.1 抗过敏

黄丽等通过对小鼠的被动皮肤过敏实验、耳廓肿胀实验和对组织胺所致小鼠皮肤毛细管通透性影响实验,表明紫苏叶水提物中具有抗过敏活性的物质,并经分离纯化和薄层分析检测证明是酮类或苯丙素酚酸类化合物[2]。Makino等也发现紫苏的

类似抗过敏活性,并且该作用主要依赖于迷迭香酸和芹菜素-7-O-[β-葡萄糖基

(2→1)β-葡萄糖苷][55]。Makino等[75]通过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实验和耳廓肿胀实验,表明紫苏水煎液中迷迭香酸的抗过敏滴度比曲尼司特更有效。

3.2 抗氧化

Jun等[52]从紫苏叶中提取分离获得迷迭香酸,经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证实,抗氧化性效果略低于丁基化羟基甲苯(BHT)。周晓晶等[73]通过ABTS、DPPH 自由基清除实验和还原力实验表明,苏子油粕醇提物中迷迭香酸类的有机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Lee等[47]也通过ABTS、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证实,咖啡酸、咖啡酸-3-O-葡萄糖苷、迷迭香酸和迷迭香酸-3-O-葡萄糖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另外见报道,脱脂紫苏子的80%甲醇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主要活性成分

为迷迭香酸和木犀草,两者抗氧化活性效果均好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54]。

3.3 抗炎

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咖啡酸、迷迭香酸对肾小球膜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迷迭香酸具有抗炎作用[54-55],对关节炎[56]、肺损伤[57]和轻度季节性结膜炎[58]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表明,紫苏叶水煎剂能抑制由静脉注射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导的肾炎大鼠中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机制为通过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渗透到肾小球中,并抑制循环细胞因子或增长因子的产生[59]。

3.4 抗菌

紫苏抗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挥发油、黄酮、酚、有机酸、香豆素内酯等化合物[60]。从紫苏叶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分离出纯度为95%的迷迭香酸,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大肠杆菌和立枯丝合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1]。抗菌活性追踪分离实验发现,紫苏中3,3’-二乙氧基迷迭香酸、木犀草素、咖啡酸、迷迭香酸均能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2]。有研究表明,咖啡酸的杀菌机制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性有关[63],一般在pH 5~7时,咖啡酸能够很好地抑制微生物生长[64]。

3.5 抗肿瘤

Takano等[58]在对紫苏提取物抗癌作用的研究中发现,紫苏提取物可抑制由7,

12-二甲基苯蒽及12-氧-14-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诱导所致的小鼠皮肤肿瘤形成,其抗肿瘤活性与提取物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相关。

3.6 保肝

Kim等[76]通过观察紫苏叶水提取物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大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水提物可以显著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血清水平,降低肝脏氧化应激的指标,如谷胱甘肽二硫化物的含量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地增加肝中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活性。紫苏叶水提物能显著减轻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小鼠肝细胞毒性和脂质过氧化,减轻肝损伤的发生率[65]。Hoyoung等[66]通过活性追踪分离,发现咖啡酸为紫苏叶醇提物

中增加补谷氨酞半肌氨酸合成酶活浓度的重要活性成分。

Osakabe等[67]研究显示,紫苏正丁醇提取物(50、100、200 mg·kg-1)和迷迭香酸(135 mg·kg-1)能降低脂多糖诱导D-半乳糖胺致敏的肝损伤小鼠血浆中丙氨酸

转氨酶水平,作用机制为清除或减少过氧化物或过氧亚硝酸盐,而不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

Yang等[77-78]的研究发现,联合应用咖啡酸和蔗糖或联合应用咖啡酸和迷迭香

酸可以显著降低肝脏毒性,增加肝脏中内源性抗氧化酶谷胱甘肽(GSH)和减少过氧化脂质。

Lin等[51]使用细胞增殖测定法,流式细胞术和cDNA微阵列,从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水平评估了紫苏叶提取物对人类肝癌细胞HepG2细胞诱导凋亡的效果,发现紫苏提取物中迷迭香酸可以有效地诱导以时间为依赖的凋亡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紫苏叶水提物能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引导肝细胞凋亡,抑制肝癌HepG2细胞繁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但不会显著影响正常肝细胞系的生长[68]。

3.7 抗抑郁

研究认为,迷迭香酸是紫苏叶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证明,紫苏叶的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实验小鼠静止持续时间,产生抗抑郁作用,其中的活性成分为迷迭香酸及其代谢产物咖啡酸[69]。Takeda等[70]进一步验证迷迭香酸具

有抗抑郁活性,迷迭香酸可有效地减少小鼠的不动性。Ito等[71]发现,在发挥抗

抑郁作用的同时,迷迭香酸可时间、剂量依赖性地促进小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的增殖,由此推断迷迭香酸的促齿状回细胞增殖作用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3.8 降血压、降血脂

在高脂饲料中添加0.2%的阿魏酸饲喂大鼠4周,老鼠血清胆固醇含量比不加阿魏酸的低得多,说明阿魏酸能降低血脂水平。阿魏酸降脂的机理被认为是它能竞争性地抑制肝脏中羟戊酸-5-焦磷酸脱氢酶活性,即阿魏酸有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作

用[72]。

体内、体外研究表明,紫苏中的酚酸类成分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值得开发利用。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紫苏中的成分一般会分为挥发油部分和水溶性部分,后者中含有酚酸类和黄酮类,黄酮类成分主要有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因此对于紫苏水溶性部分的活性也常探讨其中黄酮类成分的活性,但紫苏叶中含量最高的黄酮是木犀草素0.003%~0.037 8%和芹菜素0.001%~0.017 6%[74],远低于酚酸类成分的含量。酚酸类成分是紫苏中存在的一类主要成分,其中又以迷迭香酸为含量最高成分。在紫苏的不同器官成分特点有所不同,如叶中以迷迭香酸及其酯类为特点,而果实中以迷迭香酸及苷类为特点。迷迭香酸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以叶最高,果实次之,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紫苏叶质量控制方面建立迷迭香酸含量标准。

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在紫苏种下变种及栽培品种间是有差异的,由于酚酸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抗氧化等多方面的活性,对于以此为目标的品种选育是有意义的,应该加大对现有栽培品系的研究和评价。

酚酸含量与产地的关系也因品系未指定,目前只有一些野生材料的数据。此外目前

的研究发现酚酸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是于花期或结实初期含量最高。

【相关文献】

[1] 张东明.酚酸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黄丽,卢家炯.紫苏叶抗过敏活性物质的研究 [D].南宁:广西大学,2005.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4] 代沙,吴卫,李钰.HPLC法测定不同品系紫苏酚类物质的含量[J].核农学报,2014,28(1):108-115.

[5] 胡军华,刘莉莉,张艳军,等.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紫苏叶和荆芥中咖啡酸和迷迭香酸[J].中草药,2015,46(14):2155-2159.

[6] Aritomi M,Kumori T,Kawasaki T.Cyanogenic glycosides in leaves of Perilla frutescens,var.acuta,[J].Phytochemistry,1985,24(10):2438-2439.

[7] Fujita T,Terato K,Nakayama M.Two Jasmonoid Glucosides and a Phenylvaleric Acid Glucoside fromPerilla frutescens [J].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 Biochemistry,1996,

60(4):732-735.

[8] Masahiro T,Risa M,Harutaka Y,et al.Novel Antioxidants Isolated from Perilla frutescens Britton var.crispa(Thunb.)[J].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 Biochemistry,1996,60(7):1093-1095.

[9] 郭群群.紫苏抗菌活性成分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2.

[10] 王根女.紫苏中酚类物质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11] Nakanishi T,Nishi M,Inada A,et al.Two new potent inhibitors of xanthine oxidase from leaves of Perilla frutescens Britton var.acuta Kudo[J].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1990,38(6):1772-1774.

[12] 赵茜,邹素兰.HPLC法测定紫苏不同来源不同部位中迷迭香酸的含量[J].广西植物,2014,

34(6):865-868.

[13] 黄亮辉,苏琪,张新新,等.不同采收期的紫苏叶和白苏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J].药物分析

杂志,2012,32(10):1753-1755.

[14] 王春燕,刘爱文,陈忻,等.超声波法提取紫苏中迷迭香酸条件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0,

37(11):41-55.

[15] 杜桂彩,王素君,杨宏.分光光度法测定苏叶中的迷迭香酸含量[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18(4):67-69.

[16] 黄亮辉,赵英永,王李丽,等.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紫苏叶中迷迭香酸[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11):2087-2090.

[17] 吕晓玲,姚慧,张琳琳,等.酶法辅助提取紫苏中迷迭香酸条件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98(1):122-127.

[18] 董彦莉,刘祺凤,赵超,等.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紫苏中迷迭香酸工艺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2888-2890.

[19] 徐春明,李丹.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紫苏中迷迭香酸[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1):26-29+35.

[20] 陈燕舞,肖坤,尹笃林.正交试验优化紫苏中迷迭香酸的超声波提取法[J].食品科技,2007(6):122-124.

[21] 孙晶磊.紫苏高产迷迭香酸悬浮细胞的培养条件优化[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0.

[22] 孙子文.紫苏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23] 张鑫,张志军,李会珍,等.紫苏叶中迷迭香酸的提取及测定[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11):235-236.

[24] 姚慧.紫苏中迷迭香酸的提取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0.

[25] 朱惠丽.紫苏中迷迭香酸的提取及紫苏提取物抗氧化性的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04.

[26] Gu L H,Wu T,Wang Z T.TLC bioautography-guided isolation of antioxidants from fruit of Perilla frutescens var.acuta.[J].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42(1):131-136.

[27] 安杉杉,陈燕忠,林世源,等.HPLC测定脱脂紫苏子中迷迭香酸和木犀草素的含量[J].中国实

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2):66-68.

[28] 杜靓,杨夏,孙晓丽.HPLC法测定中药材紫苏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J].中国处方药,2015,

13(10):31-32.

[29] 黄亮辉,苏琪,赵婷婷,等.白苏子和紫苏子生品及其炮制品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2010,33(12):1856-1858.

[30] 邹盛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苏子和白苏子油中迷迭香酸的含量[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4):173-176.

[31] 温春秀,刘灵娣,胡彦,等.紫苏属植物药用成分含量比较[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9):64-67.

[32] 唐伟卓,赵余庆.紫苏、亚麻籽油粕中迷迭香酸的闪式提取(STE)与HPLC测定[C].//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中国药学会、天津市人民政府,2010.

[33] Ha T J,Lee J H,Lee M H,et al.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the seeds of Perilla frutescens(L.)and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伪-glucosidase and aldose reductase[J].Food Chemistry,2012,135(3):1397-1403.

[34] 谷丽华,林晨,吴弢,等.紫苏子药材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6):2087-2090.

[35] 温献业,刘光明,林善远.HPLC法测定紫苏梗药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4,

25(27):2565-2566.

[36] 黄丹,严芳,钟世荣,等.超声波辅助水提紫苏活性成分工艺优化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101(4):161-164.

[37] 谷丽华,郝希民,赵森淼,等.紫苏梗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7):1308-

1312.

[38] Fujita T,Funayoshi A,Nakayama M.A phenylpropanoid glucoside from Perilla frutescens[J].Phytochemistry,1994,37(2):543-546.

[39] Fujita T,Nakayama M.Monoterpene glucoside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Perilla frutescens[J].Phytochemistry,1993,34(6):1545-1548.

[40] 丁友芳,闫林林,王彩云,等.不同产地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6):181-185.

[41] 唐雪阳,安琪,孙道涵,等.基于药物体系的紫苏子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研究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4):241-246+290.

[42] 史月姣,王瑛,朱惠照,等.LC-MS快速分析紫苏水煎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J].药物分析杂志,2015,35(8):1417-1423.

[43] 黄亮辉.紫苏化学成分药材质量分析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44] Meng L,Lozano Y,Bombarda I,et al.Polyphenol extraction from eight Perilla frutescens cultivars[J].Comptes Rendus Chimie,2009,12(12):602-611.

[45] Youyuan Peng,Jiannong Ye A,Jilie Kong.Determin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Perilla frutescens L.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2007,53(21):8141-7.

[46] Guan Z,Li S,Lin Z,et al.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the seed and pomace of Perilla frutescens using HPLC/PDA and HPLC-

ESI/QTOF/MS/MS.[J].Phytochemical Analysis,2014,25(6):508-513.

[47] Lee J H,Park K H,Lee M H,et al.Identification,characterisation,and quantific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containing fraction from the seeds of Korean perilla(Perilla frutescens)cultivars[J].Food Chemistry,2013,136(2):843-852.

[48] Kang N S,Lee J H.Characterisation of phenolic phytochemicals and quality changes related to the harvest times from the leaves of Korean purple perilla(Perilla frutescens)[J].Food Chemistry,2011,124(2):556-562.

[49] Tang W,Sun B,Zhao Y.Preparativ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osmarinic acid from perilla seed meal via combined column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in the Biomedical & Life Sciences,2014,947-948(2):41-48.

[50] Liu J,Wan Y,Zhao Z,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rosmarinic acid by HPLC and analytical comparison of volatile constituents by GC-MS in different parts of Perilla frutescens(L.)Britt[J].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2013,7(1):61-71.

[51] Lin C S,Kuo C L,Wang J P,et al.Growth inhibitory and apoptosis inducing effect of Perilla frutescens extract on human hepatoma HepG2 cells[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7,112(3):557-567.

[52] Jun H I,Kim B T,Song G S,et al.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phenolic antioxidants from purple perilla(Perilla frutescens var.acuta)leaves[J].Food Chemistry,2014,148(4):367-372.

[53] Zhou X J,Yan L L,Yin P P,et al.Structural characteris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evalu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cold-pressed Perilla frutescens var.arguta seed flour[J].Food Chemistry,2014,164(3):150-157.

[54] Gu L H,Wu T,Wang Z T.TLC bioautography-guided isolation of antioxidants from fruit of Perilla frutescens var.acuta.[J].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42(1):131-136.

[55] Makino T,Ito M,Kiuchiu F,et al.Inhibitory Effect of Decoction of Perilla frutescens on Cultured Murine Mesang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ts Active Constituents[J].Planta medica,2001,67(1):24.

[56] Youn J,Lee K H,Won J,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rosmarinic acid on suppression of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J].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03,30(6):1203.

[57] Sanbongi C,Takano H N,Sasa N,et al.Rosmarinic acid inhibits lung injury induced by diesel exhaust particles[J].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2003,34(8):1060. [58] Takano H,Osakabe N,Sanbongi C,et al.Extract of Perilla frutescens enriched for rosmarinic acid,a polyphenolic phytochemical,inhibits seasonal 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is in humans[J].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04,229(3):247.

[59] Makino T,Nakamura T,Ono T,et al.Suppressive effects of Perilla frutescens on 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in rats[J].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1,24(24):172-175.

[60] 黄丹,刘达玉.紫苏提取物抑菌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2007,150(3):11.

[61] 李荣贵,滕大为,杜桂彩,等.紫苏愈伤组织迷迭香酸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24-32

[62] 郭群群,杜桂彩,李荣贵,等.紫苏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7):1292-1294.

[63] Wood M.Nuts‘-new aflatoxin fighter:caffeic acid[J].Agricultural Research,2006,

54(10):247-263.

[64] Almajano M P,Carbó R,Delgado M E,et al.Effect of pH on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oxidative stability of oil-in-water emulsions containing caffeic acid[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7,72(5):258-263.

[65] Makino T,Furuta A,Fujii H,et al.Effect of oral treatment of Perilla frutescens and

its constituents on type-I allergy in mice[J].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1,

24(10):1206-120.

[66] Hoyoung P,Mihyun N,Hyunsun L,et al.Isolation of caffeic acid from Perilla frutescens and its role in enhancing Y-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 activity and

glutathione level[J].Food Chemistry,2010,119(2):724-730.

[67] Osakabe N,Yasuda A,Natsume M,et al.Rosmarinic acid,a major polyphenolic component of Perilla frutescens,reduces lipopolysaccharide(LPS)-induced liver injury in D-galactosamine(D-GalN)-sensitized mice[J].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2002,

33(6):798-806.

[68] Lin C S,Kuo C L,Wang J P,et al.Growth inhibitory and apoptosis inducing effect of Perilla frutescens extract on human hepatoma HepG2 cells[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7,112(3):557-67.

[69] Takeda H,Tsuji M,Inazu M,et al.Rosmarinic acid and caffeic acid produce antidepressive-like effect in the forced swimming test in mice[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2,449(3):261-267.

[70] Takeda H,Tsuji M,Matsumiya T,et al.Identification of rosmarinic acid as a novel antidepressive substance in the leaves of Perilla frutescens Britton var.acuta Kudo(Perillae Herba)[J].Nihon shinkei seishin yakurigaku zasshi = Japanese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2002,22(1):15.

[71] Ito N,Yabe T,Gamo Y,et al.Rosmarinic acid from Perillae Herba produces an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 in mice through cell proliferation in the

hippocampus[J].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8,31(7):1376 -1380.

[72] 张明发.阿魏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0,21(1):41.

[73] 周晓晶.紫苏种子脂肪酸、醇提物成分含量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74] Youyuan Peng,Jiannong Ye A,Jilie Kong.Determin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Perilla frutescens L.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2007,53(21):8141-8147.

[75] Makino T,Furuta Y,Wakushima H,et al.Anti-allergic effect of Perilla frutescens and its active constituents[J].Phytotherapy Research,2003,17(3):240-243.

[76] Kim M K,Lee H S,Kim E J,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 of Perilla frutescens on tert-butyl hydroperoxide-induced oxidative hepatotoxicity in rats[J].Food & Chemical Toxicology,2007,45(9):1738-1744.

[77] Yang S Y,Hong C O,Lee H,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extracts of Perilla frutescens treated with sucrose on tert-butyl hydroperoxide-induced oxidative hepatotoxicity in vitro and in vivo[J].Food Chemistry,2012,133(2):337-43.

[78] Yang S Y,Hong C O,Lee G P,et al.The hepatoprotection of caffeic acid and rosmarinic acid,major compounds of Perilla frutescens,against t-BHP-induced oxidative liver damage[J].Food & Chemical Toxic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fo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13,55(3):92-99.

[79] 艾鑫卫,胡思平,龚姮姮,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生长期紫苏中酚类物质的含量

[J].食品科学,2016,37(18):126-132.

[80] 胡惠军,谷丽华,侴桂新.HPLC法测定紫苏叶中咖啡酸、野黄芩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80-84.

3种脂溶性酚类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3种脂溶性酚类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姚正颖;赵银纤;侯北伟;张丹;张卫明;孙力军 【摘要】The antioxidation effects of three liposoluble phenols and synthetic antioxidants on perilla seed oil were researched by Schaal oven-storage test with peroxide value (POV) and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 as index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oxidant effects of carvacrol was the strongest,followed by thymol and eugenol,BHT and BHA based on POV when the dosage of antioxidants were 100 mg/kg,and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s of all groups with low dosage of antioxidants (1-100 mg/k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antioxidant.The optimal dosages of carvacrol and BHT were 5 mg/kg and 50 mg/kg with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s of 6.399 mg/g and 6.987 mg/g,respectively.The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 in carvacrol adding group was similar to the content in the group conserved at 4 ℃ while the BHT adding group was higher.When 100 mg/kg of antioxidants was added,the α-linolenic acid content of carvacrol adding group was close to that of BHT adding group,which indicated comparable antioxidant effect of the two antioxidants.The study confirmed that the antioxidation effects of carvacrol,thymol and eugenol on perilla seed oil were good,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on screening of safe and efficient natural phenolic antioxidants and the relevant application in fatty foods.%采用Sch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和α-亚麻酸含量为指标,比较了3种脂溶性酚类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抗氧化剂添加量为100 mg/kg时,基于过氧化值的抗氧化效果为香芹酚>百里香酚、丁香酚>BHT、

紫苏精油的研究新趋势.pdf

紫苏精油的研究新趋势 薛山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紫苏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食药两用植物。紫苏精油多是从紫苏的叶子和籽中提取的一种挥发性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保护血管、抗菌消炎、保护肝脏和抗癌,以及改善抑郁及镇静等。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紫苏精油的提取方法得到了优化和改进,除了沿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和更为优化的同时蒸馏萃取、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萃取、液一液萃取、以及超临界 CO2萃取,很多新型且高效的方法也得到了应用。紫苏精油现已成为国内外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无论是食品的增香,防腐,抗菌,增色;还是特效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治疗的推广;以及化妆品、清漆等工业原料的供应,其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本文着重介绍了紫苏精油的组成成分、提取方法、生物学功效及其在食品、医疗、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状况,同时也对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紫苏精油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依据。 关键词:紫苏精油;提取方法;生物学功效;趋势中图分类号:Ts2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2513(加11)01—0199—06 New trends of research on wssentialoilfrOm perila frutescens XUE Shan (ColegeofFoodScienc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 Abstract:Perilafrutescensisanedibleandclinicalfunctionplantwhichhashigherexploitationvalue.Theperila加一tescensessentialoilmostly extracted from the leaf and seed has various b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antioxidant, pro— tectingblood vessels,anti —bacterialand antiphlogosis,protecting the liver, na tican cer,depression improving and se· d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ofscientifc research. perilaoilextraction method hasbeen optimize. Besidest}letradi—tionalmethodssuchassteam distilation(SD)andsolventextraction(SE),morenewextractionshavebeenapplied,suchassimultaneousdistilationextraction(SDE),ultrasonic—assistedsolventextraction(UASE),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ndasupercritical luidfextractionCO2(SFE—CO2).Nowadays,thestudyofperillafrutescenses—sential oilis becoming a hotspotin scientific research both athome and abroad. The essential oilCan notonly be used asthe lavoringf, preservative,antimicrobial, and hyperchromic agent, butalso isthe industrial raw m~efials, such ascosmetics,varnishesandSOon.Thus,ithasbroughtconsiderableeconomicbenefitsndaofgreatscientificvalue.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chemical components,extractionmethods,biologicalfunctionsofessential oilfrompe—rilaiutescensf.Inaddition,theapplicationsinthereasaoffoodindustry,medicaltreatment,andchemical industry andSOOilarealsodiscussed.Thenew trendsofresearchontheessential oilfromperilafrutescensaredepictedtopro—vide theoreticalbasis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the essential oil. Keywords:essentialoilromf perillafrutescents;extraction;biological function;newrendst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紫苏中迷迭香酸工艺优化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紫苏中迷迭香酸工艺优化 摘要:为了拓宽迷迭香酸的提取方法,对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中迷迭香酸的工艺进行了相关研究。优化了纤维素酶添加量、提取液的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NaCl浓度等提取条件。最终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在不加NaCl的条件下,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0%、提取液的pH 4.0、提取温度为50 ℃、提取时间为15 min。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产物的提取率高、安全无毒害等优点。 关键词:迷迭香酸;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Optimization of Cellulase-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Rosmarinic Acid from Perilla Abstract:In order to broaden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rosmarinic acid,study on cellulase-assisted extraction of rosmarinic acid from perilla(Perilla frutescens)was carried out. The conditions including dose of cellulase,pH of the extractant,extraction temperature,extraction time,ionic strength,etc. were optimize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ultimately determined as follows,the dose of cellulase at 2%,extractant pH 4.0,extraction temperature at 50 ℃,extraction time for 15 min. This method had the advantages of mild conditions,high extraction yield of the product,safety and no toxicity. Key words:rosmarinic acid;cellulase-assisted extraction;perilla(Perilla frutescens) 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简称RosA)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功能酚酸类化合物[1],广泛分布于唇形科、紫草科、葫芦科、椴树科和伞形科等植物中[2]。研究表明,迷迭香酸具有抗氧化[3]、消炎[4]、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凝集[5]、抗电离辐射[6]和保护神经元细胞[7]等作用。作为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性强于咖啡酸、绿原酸、叶酸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8,9]等方面。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等,属桃金娘科蒲桃属[10]。在中医药学中紫苏常被用来治疗抑郁症、哮喘、感冒、焦虑、肿瘤、咳嗽、细菌感染和肠胃不适等症[11]。目前从紫苏中已分离出黄酮、迷迭香酸、紫苏酮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迷迭香酸、黄酮是紫苏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12]。传统的迷迭香酸提取方法有热水浸提法和乙醇热回流提取法,常常在加热过程中导致某些药理活性成分发生结构改变而失活[13]。纤维素酶是一类复合酶,它能将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骨架逐级降解成葡萄糖,进而破坏细胞壁骨架结构,增加细胞内活性成分的溶出[14]。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借助纤维素酶对植物细胞壁的分解作用,促进迷迭香酸从植物细胞内快速释放,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得率高、安全无毒害等优势,目前已经在中药药效成分提取中广为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17]。试验采

紫苏中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紫苏中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张琛武;郭佳琪;郭宝林 【摘要】紫苏水溶性成分主要是酚酸类成分,紫苏叶中主要含有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紫苏果中则为迷迭香酸和咖啡酸的苷类衍生物,迷迭香酸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含量研究文献中也以迷迭香酸研究最多,各部位的含量叶大于果实和茎,根含量最低,影响含量的因素中包括种质、产地和采收时间,但大多研究包括了种质和产地的不同,难以衡量主要的影响因素.紫苏中酚酸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保肝、降血糖和降血脂等药理作用.%The water soluble component of Perillafrutescens is mainly phenolic acids.Rosmarinic acid,caffeic acid and their ester derivatives chiefly exist in leaves.Rosmarinic acid,caffeic acid and its glycoside derivatives exist in fruits.Among them rosmarinic acid is the most researched compound.The content of rosmarinic acid in perilla leave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parts of the plant,such as stems and fruits.And there is lowest content in roots.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tent include the germplasm,place origin and collecting time.Many papers involved germplasm and place origin with no major factors being elucidated.The phenolic acids in perilla have wid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antibacterial,anti-allergic,antioxidant,anti-tumor,anti-depression,protecting liver,hypoglycemic and hypolipidemic effects.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17(019)011

中药紫苏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中药紫苏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3.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在中国,紫苏子(Perilla Frutescens Seed)是一味治疗咳喘、便秘的中药,其味辛、性温,无毒,以降气消痰、平喘、润肠功效见长,中医长期用于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和肠燥便秘等疾病。紫苏子来源于唇形科紫苏(Perilla frutesc ens(L.)Brill.)的干燥成熟果实[1],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需脂肪酸,是目前最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资源,具有巨大的医疗价值与开发潜力。为使此药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实践,笔者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紫苏子的相关文献,将紫苏子的本草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综述如下: 1.本草沿革 紫苏子原称“苏”之“子”,入药始载于魏晋《名医别录·卷第二》:“苏”,“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2]” “紫苏子”作为本草正名,始见于唐初《药性论》,《本草衍义》谓“苏,此紫苏也,背面皆紫色佳子治肺气喘急”,至明代,对紫苏子的描述更为详尽,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 九月半枯时收子,子细如芥子而色黄赤,亦可取油如荏油”。并载:“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下气宜用子也”。明代《韩氏医通》中所载三子养亲汤,具有顺气降逆,止咳平喘之功效。方中,紫苏子降气化痰为君药,取“子以养亲”之意。综观历代本草,其中所记载的紫苏子主要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且古今均是运用其降气消痰,平喘,润肠之功效。 2.化学成分 紫苏子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采用GC2MS法对脂肪酸的组成进行鉴定表明紫苏子油主要含4种脂肪酸:α-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软脂酸[3]。紫苏子总氨基酸的量为18.9%,其中,必需氨酸的含量占8.039 %。紫苏子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Fe、Mn、Cu、Zn等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此外,从紫苏子中还检测到芹菜素、木犀草素等黄酮类成分。 3.药理研究进展及应用 3.1止咳、祛痰、平喘 研究发现,紫苏子提取的脂肪油有明显的止咳和平喘作用。王永奇等[4]研究表明紫苏子水提物、醇提物和醚提物和水提取物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炒紫苏子水提物的大剂量组和炒紫苏子醚提物的小剂量组均有明显的平喘效果,其平喘效果与氨茶碱的平喘效果相当。据此推测紫苏子可与其他药物協同治疗慢支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紫苏中迷迭香酸的研究现状

紫苏中迷迭香酸的研究现状 摘要:紫苏是广泛分布于各地的唇形科植物,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迷迭香酸 表现出了众多的药理活性。本文主要从紫苏中迷迭香酸的提取、纯化工艺和抗菌 活性等方面展开介绍,以期为紫苏及迷迭香酸的开发利用做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紫苏迷迭香酸提取抗菌 1.引言 紫苏为原产中国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多皱缩卷曲,具有特异的芳香气味。它生长适应性很强,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在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国进行了 大量的商业性栽种。紫苏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次级代谢产物多样,具有广泛 的应用。查阅相关记载得知紫苏除了药用、油用以外,也作香料、食物等用。例 如在湛江吴川地区,紫苏叶是广泛使用的调味品,而在韩国、越南等地区人们常 常直接食用。 2.紫苏中迷迭香酸简介 紫苏含有多种有效物质,使用价值颇高,其中的迷迭香酸更是不容小觑。迷 迭香酸是天然的酚酸类物质,由一分子咖啡酸和一分子3,4-二羟基苯基乳酸缩 合而成,在双子叶植物中广泛存在,如紫草科、唇形科植物。迷迭香酸在体内外 试验中表现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菌、抑制菌体生物膜生长、抗肿 瘤[1]等,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接下来笔者主要从迷 迭香酸的生产工艺和抑菌两方面展开介绍。 3.迷迭香酸的提取生产工艺 迷迭香酸的生产主要有三个方面:植物合成、化学合成以及生物合成。对于 提取方面,迷迭香酸主要从唇形科植物迷迭香中获得,但随着紫苏的开发利用程 度加大,也常从紫苏的叶、茎及种子中提取纯化。目前除溶剂提取、热水浸提等 传统方法以外,超声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迷迭香

酸的溶出率。如朱惠丽[2]利用热水浸提法在紫苏叶中得到0. 82%迷迭香酸;刘根 才[3]利用紫苏叶在料液比(g/mL)1∶9,39%乙醇超声提取63 min的条件下,提 取到0.61%迷迭香酸。从紫苏中提取到的迷迭香酸粗提液还需经过纯化精制,常 用的提纯方法有结晶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4]。经纯化后的迷迭 香酸提取物纯度更高,药理功效更强。 除此之外,迷迭香酸生物合成时的前体是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其途径包括苯 丙氨酸和酪氨酸2条平行分支途径。酶法合成方法早在1990年就已发明,并逐 步完善,经完善后的合成路线相对较长,总收率较低,部分试剂价格昂贵,特别 是最后一步脱羟基保护反应效率不高。因此,袁虎[5]等人本文以甲基作为羟基保 护基,藜芦醛为起始原料,对甲醚化迷迭香酸脱甲基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完成 了迷迭香酸的全合成并使总收率提高至30%。 4.迷迭香酸的抑菌作用 迷迭香酸的药理活性多种多样,在抗菌和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方面显著有效。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的抗药性也逐渐增强。研究表明,这种抗药性的 增强很大部分是源于细菌在其菌体周围分泌了一些多糖、核酸类物质,形成了网 状似的胞外聚合物,从而降低了细菌对外界药物的敏感程度,增强了耐药性。而 迷迭香酸对细菌则表现出双管齐下的作用,既对抑制细菌本身的生长,同时破坏 细菌形成的生物膜,极大地增强了杀菌作用。孙峋[6]等人研究证实迷迭香酸通过 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膜内蛋白质、脂类流出,干扰细菌生理代谢,进 而抑制细菌对宿主细胞的侵害。周伟[7]等人研究了紫苏叶提取物对鲣鱼鱼柳冷藏 过程中的抑菌和抗脂质氧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经含迷迭香酸、紫苏醇提取物和 紫苏水提物的蒸煮液蒸煮处理的鲣鱼鱼柳在4℃条件下有效抑制鱼柳中微生物生长、降低脂质氧化速率,起到抑菌效果。宋剑武[8]等人利用多种实验方法研究表 明迷迭香酸对含fosA3基因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和杀菌活性,其与部分抗 菌药联合应用后,抗菌药体外抗菌活性显著增强。任志清[1]等人发现迷迭香酸含 量与紫苏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且对多种常见致病细菌的生长均 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近年来关于迷 迭香酸对细菌生物膜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国外学者做了关于从植物中提取到的迷

紫苏的化学研究报告

紫苏的化学研究报告 紫苏别名荏子、赤苏、红苏等。唇形科,一年生直立草木植物。紫苏性温、味辛,以叶、梗、果实三部分分别入药。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紫苏梗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功效;紫苏子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功效。 化学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紫苏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百余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归属于挥发油类、萜类、甾醇类、酚酸和桂皮酸类、苷类、黄酮类、色素类和脂肪酸类等。 1、挥发油类科学家对紫苏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通过化学,GC,GC-MS,GC-FT/IR等方法从紫苏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百余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紫苏醛、柠檬烯、芳樟醇、呋喃酮类衍生物、丁香烯、肉豆蔻醚以及蒎烯,薄荷醇,苯甲醛,丁香油酚等成分。 2、萜类和甾醇除挥发性萜类外,紫苏还含有非挥发性萜类和甾醇类化合物。如齐墩果、熊果酸、委陵菜酸、β-谷甾醇、豆甾醇、油菜甾醇等物质。 3、苷类紫苏中的苷类包括萜苷、苯丙素苷、氰苷、茉莉苷和苯戊酸苷等成分。

4、酚酸类和桂皮酸衍生物紫苏类含有较丰富的酚酸类和桂皮酸类衍生物,如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咖啡酸甲酯、咖啡酸乙烯酯、二羟基苯甲醛、二羟基苯甲酸甲酯等化学物质。 5、和苯丙素酚类紫苏类含有苯丙素酚类和黄酮及其苷类成分,如芹菜素、木犀草素、高黄芩素、七叶内酯等化学成分。 6、色素类紫苏富含色素类,紫苏花色素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广用于食品,饮料工业中。 另外,紫苏中含叶黄质类植物色素,如花色素苷、矢车菊苷元、叶黄素、β-胡萝卜烯、新黄素、董菜黄素、花药黄素等化学成分。 7、脂肪酸类紫苏子含有丰富的油脂,含油率约35%~50%。脂肪油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其中a-亚麻酸含量较高,可达84.5%。

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鉴定紫苏叶中的化学成分

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鉴定紫苏叶中的化学成分陈永康;赵志刚;孙丽娟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快速鉴定中药紫苏叶中化学成分,为紫苏叶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紫苏叶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紫外检测器采集的紫外数据,结合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数据对化合物准分子离子峰与特征碎片离子的分析,推测紫苏叶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结果在35 min的色谱分离时间内,在负离子模式下初步推测出紫苏叶中20种化学成分,其中9种酚酸类成分,8种黄酮类成分,2种茉莉酸类成分和1种柠檬酸.其中对羟基肉桂酰葡萄糖苷、3-咖啡酰奎宁酸、5-咖啡酰奎宁酸与4-咖啡酰奎宁酸等成分为采用质谱技术首次在紫苏叶中鉴定出的已知化合物.对黄酮二葡萄糖醛酸苷类化合物质谱特征进行了总结,发现该类化合物在负离子模式易检测到二葡萄糖醛酸碎片离子的特征.结论建立紫苏叶中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方法可为紫苏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3(032)003 【总页数】4页(P371-374) 【关键词】紫苏;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作者】陈永康;赵志刚;孙丽娟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生物技术与生物实验室,武汉43006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R927.1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系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1]。传统中医药实践中,紫苏种子作紫苏子使用,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效;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化痰、行气和中的功效;紫苏梗具有理气宽中、安胎和血的功效[2]。因其疗效确切,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其收载。药理研究表明,紫苏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镇静、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等药理活性。紫苏除作为药用外,因其富含的挥发油具有特异香味,可作为蔬菜食用,是我国卫生部首批颁布的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3-4]。 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其多种药理活性已被人们认识,相应的化学成分研究有较多开展[5-16]。但不同产地[17]以及收获季节与储存运输中也有可能发生化学成分变化,从而导致药理作用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对紫苏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别。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苏叶提取物 进行了较系统的快速分析,为紫苏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系统中高效液相色谱仪为Agilent 1200系统,由在线脱气单元、四元泵、自动进样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等部件组成;飞行时间质谱仪为Bruker Daltonic公司micrOTOF-Q质谱仪,配备Apollo 电喷雾离子源。经色谱分离的样品洗脱液经三通分流95%洗脱液进入高效液相色 谱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采集紫外可见光谱分析,5%洗脱液经BNMI泵进入质谱离子源进行质谱检测。 乙腈为 HPLC 级(J.T.Baker公司),水为 millipore纯水仪制备。甲酸为分析纯(国 药集团上海试剂集团)。紫苏样品经鉴定为正品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1.2 色谱条件色谱柱:ACE®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梯度洗脱溶剂 由 A 相(0.1% 甲酸水溶液)与B相(乙腈)组成,0→70 min;B:5%→85%。流速为1

紫苏籽化学成分提取工艺条件及应用研究进展

紫苏籽化学成分提取工艺条件及应用研究进展 时艺霖;顾宪红;毛薇;王占彬 【摘要】紫苏籽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类中药材之一,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α-亚麻酸、黄酮、迷迭香酸、萜烯类、多糖等,具有抗衰老、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 来国内外对紫苏籽化学成分分析、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以及紫苏籽在饲料、保健、食品和化工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为紫苏籽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基础.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年(卷),期】2015(036)008 【总页数】7页(P79-85) 【关键词】紫苏籽;化学成分;提取工艺条件;应用 【作者】时艺霖;顾宪红;毛薇;王占彬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省饲草饲料资源开发与畜禽健康养 殖院士工作站,河南洛阳47100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科技 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省饲草饲料资源开发与畜禽健康养殖院士工作站,河南洛阳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1.6

紫苏籽又称苏子(Perilla frutescens seed),为唇形科紫苏属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inn.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常见的有紫苏和白苏两种。紫苏籽原产于中国,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主要应用 于饲料添加剂、医药、香料、食品、粮油加工等方面[2]。紫苏籽呈椭圆形或类球型,灰棕色或灰褐色,表面有花纹,有油性,压碎有香味,其性辛、温,归肺经,主要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症状[3]。紫苏籽中主要化学成分为α-亚麻酸552.4 mg/g、黄酮12.19 mg/g、熊果酸0.47 mg/g、齐墩果酸0.22 mg/g和迷迭香酸10.184 mg/g等[4-7]。其药理作用有降血糖血脂、抑菌抗炎、抗过敏、止血、解热镇静、抗氧化、抗微生物、止呕、提高记忆力等[8]。目前国 内外研究者已在紫苏籽的化学成分分析、提取制备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鉴于紫苏籽药食同源等中药价值,为促进其更为深入的研究开发,本文主要对目前紫苏籽中化学成分分析、提取以及在畜牧业、医疗保健和食品化学工业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植物化学研究证实,紫苏籽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可分为挥发性成分、半挥发性成分以及非挥发性成分。以甘肃白紫苏为例,其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水芹烯(相对质量分 数为5.72%,下同)、紫苏酮10.51%、桉油精6.58%、丁香酚6.13%、2-甲氧基 苯酚4.55%、n-十六酸5.81%、蒎烯3.07%等;半挥发性成分包括α-亚麻酸 16.21%、2-甲氧基苯酚6.65%、α-亚油酸4.44%、n-十六酸4.11%、金合欢醇2.81%等[9];非挥发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蛋白质、氨基酸、萜类、甾醇类、有机酸、多糖、β-胡萝卜素等[10]。 目前对紫苏籽中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多集中在油脂、蛋白质、黄酮类及酚酸类等物质。 2.1 油脂提取 紫苏籽油脂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尿

紫苏的化学成分研究

紫苏的化学成分研究 叶宇;梁克利 【摘要】对紫苏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75%乙醇提取紫苏,提取物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进行分离,进一步应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并参照相关文献对得到化学成分进行结构确定.共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5-methoxyisolariciresinol、sy-ringaresinol mono-β-D-glucoside、lyoniresinol、patrinalloside、patrinoside-aglucone.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erilla frutescens ( L.) Britt.75%EtOH ex-tract of Perilla frutescens ( L.) Britt.was separated by macroporous resin , 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 , ODS and RP-HPLC to isolate natural compound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NMR spectral analysis and the references .Fi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 , and all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5-methoxyisolariciresinol , syringa-resinol mono -β-D-glucoside, lyoniresinol, patrinalloside, patrinoside -aglucone.All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 【期刊名称】《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7(033)005 【总页数】3页(P523-525) 【关键词】紫苏;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作者】叶宇;梁克利

紫苏梗中主要营养及药用成分评价

紫苏梗中主要营养及药用成分评价 沈奇; 徐静; 商志伟; 王仙萍; 陈士林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19(021)007 【总页数】5页(P920-924) 【关键词】紫苏梗; 营养成分; 药用成分; 矿物质元素 【作者】沈奇; 徐静; 商志伟; 王仙萍; 陈士林 【作者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8;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R284.1 紫苏梗为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型紫苏属植物干燥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紫苏梗性温,味辛,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疗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1-2]。紫苏梗中含有酚酸类、黄酮及其 苷类、挥发油类、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3-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紫苏 梗中以迷迭香酸为药用标志成分,其含量不少于0.10%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标准[1]。 作为多用途、综合开发价值较高的植物,目前市场上紫苏多是以籽及叶应用于医药,食品及保健领域。紫苏籽除少量入药,多用于收籽榨油及功能食品加工。其籽粒中

油脂a-亚麻酸含量超过60%,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紫苏叶一部分在解表类中成药上使用,更多是作为蔬菜及香料食用[6-8]。目前紫苏栽培及育种材料选择也主要以这两个为目标,油用类紫苏来自紫苏原变种,以获得籽粒产量高、含油高为收获目标。药用及食叶类紫苏多来自回回苏变种,以叶丰产、挥发油含量高、香味口感适宜为收获目标[9]。而紫苏梗作为油用类或药用类的副产物,在收获叶籽时可同时采收。由于紫苏梗产量较大,作为药用市场容纳量有限,目前大部分紫苏梗直接当做秸秆被处理,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10]。据报道,紫苏梗中有丰富的蛋白及纤维素成分,可作为饲用添加物,或用于功能性成分的提取[3-5,10-13]。但目前对紫苏梗的报道多集中在药用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化学成分分离,对其系统的营养价值评价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油用及药用紫苏两类主要应用紫苏的梗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主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成分,为紫苏梗的应用及紫苏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方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紫苏材料为贵州省农科院油菜研究所收集资源材料。油用紫苏为紫苏原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frutescens 材料M84。药用紫苏为回回苏变种 P.frutescens var.crispa材料M424。材料于2017年种植于贵州省农科院长顺实验基地,4月中旬播种,5月中旬定植,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正常水肥管理。盛花期收获紫苏梗进行成分检测。 1.2 方法 总蛋白质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依照GB/T 5009.5—2010进行。氨基酸组分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依据GB/T 16631—2008进行。粗脂肪含量的测定采用索式抽提法,依照GB/T5009.6—2003进行。纤维素含量的测定采用浓酸水解定糖法,根据熊素敏等[14]的研究方法进行测定。总糖含量测定采用硫酸蒽酮法,根

紫苏叶的研究进展

紫苏叶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225500 江苏省姜堰市中医院 通讯作者:刘浏 目的近年来紫苏属植物的研究与利用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课题,本文综述紫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供研究和临床参考,为进一步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帮助。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紫苏叶在抗菌和抗病毒、止血、镇静和镇痛、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结论紫苏叶蕴藏巨大的药用价值,很可能被开发作为调脂药、中药 抗生素或具有多种用途的保健品,具有较大潜在的市场。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 毒。现将国内外近年来对紫苏叶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药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 紫苏叶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且紫苏叶中的挥发油是一种有药理活性的成分。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紫苏叶挥发油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紫苏醛,还有少量的 柠檬烯及A-蒎烯等。 2004年,孟青等[1]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苏挥发油成分 进行分析,结果从紫苏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9种化合物。秦晓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用GC-MS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总离子图,结果鉴定出紫苏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紫苏醛(92.13%)、柠檬烯(2.86%)、1,6,10-十二碳三烯、7,11-二甲基-3-亚甲基(2.24%)、1,6-辛二醇-3-醇、3,7-二甲基(0.79%) 等10种化合物。 马松涛等[2]用水蒸汽蒸馏香紫苏花序及叶得精油0.7%~ 1.5%,

经GC/MS分析,鉴定出46种香气成分,约占出峰面积的97%,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及β- 荜澄茄油烯。 日本学者Morinaka等[3]对36个紫苏鲜叶样品进行研究,共产生 120个峰,平均为45个峰,分离鉴定出29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紫苏醛、莳萝芹菜脑、香薷酮、紫苏酮。紫苏茎叶含挥发油0.1%~0.2%,油中含左旋紫苏醛40%~55%(紫苏香气主要成分),左旋紫苏烯20%~30%,苏烯酮0.5%以及A-蒎烯、B-蒎烯、枯酸、矢车菊素、莰烯、薄荷醇、薄荷酮、芳香醇、紫苏醇、二氢紫苏醇、丁香油酚、榄香素、B-呋喃酮、异紫苏酮等[4]。 程司堃等[5]建立紫苏提取液中紫苏醇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结果紫苏醇的浓度为0.008~ 1.300 mg/ml,与测得的色谱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崔向青等[6]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苏挥发油进行了定量分析。赵晖[7]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蒸馏的紫苏精油的主要化学类型进行分析。邹耀洪等[8]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紫苏叶的挥发性成分,用GC-MS联用法分离鉴定出44种化合物。刘月秀等[9]对紫苏植物叶片及种子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叶片 中粗蛋白含量较高,为28%,β-胡萝卜素含量为24.7 mg/kg,全株挥发油含量为0.22%~2.70%,紫苏种子油脂肪酸中α-亚麻酸含量为62.9%。南京大学药学重 点实验室用气相色谱分析了紫苏叶提取物[10]。Nitta等[11]对种植和野生的紫苏挥发油分别进行了分析,发现种植紫苏的挥发油有合成柠檬酸的酶,并且它们的组成成分并不完全相同。Habegger等[12]研究了3个产地红苏叶挥发油的成分,发现不同产地红苏叶的挥发油组成不同,相同组分的含量也不同。 2 药理学研究 2.1 抗菌、抗病毒郭群群等[13]发现紫苏叶挥发油对革兰阳性菌 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另有研究表明,紫苏中的紫苏醛、柠檬醛具有抑菌作用,当两者质量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梗,又称紫苏籽梗、苏籽、紫苏的果实梗,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紫苏梗具有独特的气味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和食品领域。它有多种功效与作用,涉及到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过敏、调节免疫等各个领域。 首先,紫苏梗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研究发现,紫苏梗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这种抗菌活性主要与紫苏梗中的活性成分有关,如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等。这些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对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其次,紫苏梗还具有出色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紫苏梗提取物具有很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显著降低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这主要归功于紫苏梗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类化合物等。这些物质能够与自由基发生 反应,从而中和自由基的活性,减少其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此外,紫苏梗中的抗氧化物质还具有调节体内氧化还原平衡的作用,维护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紫苏梗还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过度炎症反应则会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紫苏梗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这主要是由于紫苏梗中的一些活性物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同时,紫苏梗中的活性物质还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组织

损伤,减轻炎症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此外,紫苏梗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紫苏梗提取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是由于紫苏梗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能力,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调节细胞周 期等。此外,紫苏梗还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紫苏梗还有其他一些作用和功效,如抗过敏、调节免疫等。研究发现,紫苏梗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阻断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减轻过敏症状。此外,紫苏梗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总的来说,紫苏梗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涉及到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过敏、调节免疫等多个领域。这些功效与作用主要归功于紫苏梗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等。因此,在中药制剂和食品领域中,紫苏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开发。为了更好地发挥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香紫苏醇的微生物法生产研究进展

香紫苏醇的微生物法生产研究进展 李锋;陶飞 【摘要】香紫苏醇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可从天然香紫苏醇等植物中提取,主要用于香紫苏内酯及降龙涎醚等天然龙涎香代用品的合成及香精的调配,还具有抗菌、杀菌活性等.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法合成香紫苏醇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香紫苏醇及其衍生物的经济价值,并详细概述了微生物生产香紫苏醇的流程及研究状况.最后,本文还展望了微物生产法在香紫苏醇生产工业中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尽管对微生物生产香紫苏醇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香紫苏醇合成的产率仍相对较低,因此,将分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学手段融入到香紫苏醇合成及产业化应用的探索将是以后的研究重点.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5(043)024 【总页数】4页(P5-7,18) 【关键词】生物合成;香紫苏醇;异戊二烯焦磷酸(IPP);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GPP);降龙涎香醚 【作者】李锋;陶飞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2002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5

香紫苏醇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一般代谢必不可少的化学物质,可应用于医药,化妆品,保健品,香精香料及农药领域。香紫苏醇主要用于合成香紫苏内酯及降龙涎香醚等天然龙涎香代用品,也可用于香精的调配,在医药上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香紫苏醇的化学分子式是C20H36O2,其化学结构式已被测定,如图1。 图1 化学结构Fig.1 Chemical structure 香紫苏醇是一种二萜类物质,是植物的次级代谢物质,在工业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农业上,香紫苏醇可以用于抗击病虫害侵袭,同样可以诱导乙烯苯丙烷的表达,有利于木质素的积累,进而抑制根结线虫病害[1]。作为次级代谢物,二萜类物质一般都具有医用价值,研究人员通过动物与人体试验,研究了香紫苏醇的毒理学性质及其对皮肤的影响[2],并以此作为化妆品行业的参考数据;关于香紫苏醇在医药工业的应用,学者们也做出了一些研究,Hatziantoniou 等[3]通过研究指出融合了脂质的香紫苏醇具有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癌症细胞移植瘤。Dimas 等[4]还研究了香紫苏醇对人类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周期的影响,并指出香紫苏醇在浓度为20 μg/mL,培养4 h 的条件下,可以最大程度地促使白血病肿瘤细胞凋亡。香紫苏醇除了是昂贵化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运用于医药工业,同时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添加剂。在香紫苏醇产业链中,香紫苏醇香紫苏醇主要用于合成降龙涎香醚——以香紫苏醇为原料,经碱性氧化和弱酸性氧化,皂化,脱水,内酯化得到降龙涎香内酯,再还原为降龙涎二醇,再经环化脱水制得[5-6]。降龙涎香醚可以部分替代龙涎香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香紫苏醇生产有两种方法:植物提取法及微生物生产法。其中微生物生产法是可持 续发展的核心技术,生产条件温和,具有高效,高特异性,绿色安全等特点,成为化妆品行业与医药工业比较注重的生产方法,并有逐渐取代植物提取法的趋势。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