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范文一:生态学视域下的英汉翻译

一、引言:英汉翻译研究生态学视域的成立

生态学是研究物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其发轫之初很长时间里被用于自然科

学研究。而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和交叉、跨学科研究日趋成熟,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

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容性,认为人文社会领域和自然一样,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环

境间都发生着联系,没有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和现象,故而认为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方

法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生态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遂真正结合起来。20世纪50年

代以来,人们对文本的认识由仅仅关注认识文本内部自足性问题发展到研究文本内外部关

联问题,研究的视野也随之由微观文字向宏观文化转向,人们对文本的认识,已无法将文

本语言与该语言所蕴含或显现的某国或某民族的文化相割断。对于成功的翻译者来说,他

不仅要作为两种语言的专家,还要是两种语言各自代表的文化的熟知者。对于英汉翻译的

研究者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探寻着解释原文本与译文本之间形成文化差异的依据———这

些依据就是社会各层面因素影响文本文字的关系。生态学强调事物与其环境协调、互动、

互相促进。在英汉翻译领域,一个成功或优秀的译作应当是不仅内部自足和谐发展,而且

内部与外部互惠互利、共生共栖的文本。其动态性体现在这种交互作用是永无止息、不断

旋螺式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或者无意义的重复。用生态学视角看待英汉翻译,为的是建

立一种整体性思维。有学者为“整体性”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整体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整体性不是部分的简单累加,也不是由外力推动而形成的原子集合体,它有着超越部分之

和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属性。”对翻译及其研究工作来说,把握“整体性”是关键。翻译

活动涵盖原文本和译文本,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3方,包括语言和文化2个层面,同时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主流意识形态等的影响。梳理和廓清这些形成翻译活

动的要素的动态平衡发展,有助于建构英汉翻译研究的生态学视域。

二、原文本与译文本的交互解读

原文本一经生成,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各种读者解读下成为“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

哈姆雷特”的消费品。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则文本只是完成了生产过程,惟有读者的阅

读才能使文本的意义得以生成,使文本价值得以实现。译文本的产生就是原文本蕴涵得到

复活的一个过程,译文本的产生同时是对原文本的“消费”,促成原文本价值的重新生成

和意义再现。译文本对原文本的意义即在于此:扩大或者新生成原文本意义。译者与原文

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异,译者对原文本的意义进行

解读的过程中有译者的前结构参与,这种前结构大大影响了原文本意义的重现:原文作者

将生活的客观信息内化于文本,译者在翻译之前先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以自

己的前结构对原文本进行内化,但这次内化的主体是译者而非原文作者,由此不同主体所

作的“内化”经由不同文本载体产生出不同的文本接受。原文本意义和译者根据前结构而

解读出来的意义不同,所以可以说,译者通过内化能扩大原文本的意义,使原文本意义更

加多样。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两种理论都强调读者阅读对文本的意义,认为读者也是

促成文本意义产生的主体之一。译者作为原文本的一种特殊的读者,他的阅读并不是被动

地阅读,他是原文本意义产生的主体之一。生态学视域下的译者已经不是“戴着镣铐跳舞”的对原文本亦步亦趋的“传声筒”,而是担任协调者、统筹者的角色。多样化的意义被译

者融注于笔端,形成了译文本,多样化的意义由此再传递给译文读者。由上文所述可见,

译文本不是对原文本文字表达简单地“复述”,而是积极地参与了原文本的意义生成。但

原文本对译文本的决定意义又不言而喻,因为译者对原文本无论如何创新解读,都须坚持

一个原则———不能颠覆原文本的根本主旨。“生态观认为,生物圈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种要素之间进行着有序的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在翻译这项工作中,原文本和译文

本成为两个和谐共生、交互解读的文本圈。尤其经典的作品是如此,原文本、译文本共同

服务于这部作品的题旨、指向,使经典作品传世;原文本、译文本形成作品的两个共生共

存的表现载体,相互间发挥最佳协调效果,共同服务于作品价值的生成和阅读消费。

三、译者与译文本环境的互动

生态学认为,自然界具有适者生存的原理。只有符合该法则而存活下来的事物才称得

上有较强的生命力,在遇到各种生存困境时才能够延续生命,这个原理在人类的进化和发

展史上已成无可辩驳的规律。英汉翻译受到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人文因素等,适应这些因素的翻译活动才能较好适应译文本文化环境,成为广为接受的文本,进而吸引更多的大众读者,亦即拥有广大的受众。受众对译文

本的消费是译文本价值的体现。如果一个译文本无法赢得受众青睐,则译文本的价值就是

有限的。如今,进行英汉翻译前,译者选择要译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符合本国政治环境

的要求,否则译文本无法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也就无法顺利出版。在我国,随着改革开

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译者选择的作品可以更加多样化。比如,我国改革开放前,译者翻

译的多数是苏联的作品,而且多数是关于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作品,这符合当时“将一切

政治化”的社会环境,也是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所需;到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随着全球

化社会来临以及价值观多元化,翻译所选择的作品样式、作品主题呈多样化,翻译不再仅

限于从社会主义国家引进作品,而是面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优秀作品。因为,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行业也由政府部门主管、财政支持发展到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所以文化市场上读者的需求是译文本得以产生和畅销的一个因素———如果不

是因为读者喜爱,作品很难找到出版商。除此之外,经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各学科门类及

生活实用的大量文本的翻译,翻译人才的数量大大超过过去以文学作品翻译为主的翻译人

才数量。“现代生态学已不仅仅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而是已成为指导

人类行为准则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生物存在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及其规律的科学。”可见,政治、经济、文化、主流价值观等因素共同组成译文本“生态

环境”,这环境中的各种因子共同作用,促成翻译的顺利进行和历史发展。只有适应这些

因子,译文本才能最终实现价值。

四、名家译作对原文本和译文本环境适应举隅

译者在翻译之前,对原文本进行解读,进而通过译文本再现原文本风采,体现了对原

文本的适应及对译文本所在的由政治、经济、主流价值观等组成的生态环境的适应。然而,

这两种适应很多时候是互相矛盾的。生态学视域下的翻译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在生态

学视角运用于翻译之前,人们普遍对翻译的归化和异化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无法达成公论。生态学视域下翻译观可以很大程度地扩展翻译的视野,使得翻译不再拘泥于归化异化

之争,而是以适应性为基础,赋予译者以协调者、操纵者的角色,译者在原文本和译文本

两个文本圈间取得平衡,认为只要能达成平衡,则归化异化皆可行。这种主张是合理的,

因为根据心理学上的格式塔理论,读者阅读的时候虽然会欣赏作品的字词句,但又不是拘

泥于字词句,而是以整体感觉来欣赏作品,即不是从文字形式的叠加得出印象,而是在各

个部分间协调、纵横、兼顾、整体认知。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而是要优于各个部分的

简单相加。翻译过程中必须持有整体观念,而不能局限在字词句方面对原文本死译、硬译。死译、硬译后的作品,虽然字词句之间适应原文本,然整体效果要么无法适应译文本语言

环境,要么无法适应译文本文化环境。如,对英语长句硬译,其结果是汉语译文不堪卒读。这是翻译没有适应译文本语言环境的不协调翻译行为。如,英语文学对《圣经》典故的使

用相当普遍,而且经常不需要加以注释,因为原文本的读者对西方宗教文化相当熟悉,毋

需作者赘述,而在对《圣经》文化普遍陌生的中国读者看来,这些典故犹如天外来客,中

国读者不明就里。这就是翻译没有适应译文本文化环境的不协调的翻译行为。从格式塔心

理效应来看,译文本的读者需要的是对译文本整体价值观、信息等宏观了解,译者只要在

这些宏观方面能够保持与原文本一致,则不必拘泥于该如何忠实于原文本的遣词造句。即

是说,译者更大的责任在于将不熟悉原文本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译文本读者所需要的所

指信息显化,使之前景化,而不是仍将其作为隐含信息而让译文本读者解读困难。所以,

刘士聪先生说:“将译文作为一个独立文本加以审视,审视其整体的审美效果,看其内容

是否与原文相符,看其叙事语气与行文风格是否与原文一致,这一点很重要。”译者必须

权衡利弊,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和两个民族文化心理特点,了解原文本哪些语言、文化信

息是译文本读者可以无障碍地接受并且不会误读的,保留这些信息的风貌,而原文本当中

对译文本读者产生障碍的信息,则需要进行明晰化处理,恰当采用释义、套用、注释等手法,这样从整体去达到忠实原文本的效果。只有这样的整体协调,才是对两种语言的“生

态系统”的最佳适应,与原文本取得真正的平衡。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采

用了变译的策略,许多人并不认同。然而,如果借生态学的视角来加以解释,则可发现,

严复的翻译策略选择是相当理性的,其译文本体现出生态学意义的平衡观和协调观。严复

的翻译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开启民智,号召人民群众反抗不公平的社会

制度,于是遵循原文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思路,在原文本基础上添加了大量

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关于中国国情及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信息,使得译文本语篇更加

恢弘、气势磅礴。严复的翻译,将原文本的信息型文本转化为译文本的呼吁型文本,将原

文本内涵的对自然的生态选择转化为译文本内涵的对社会的生态选择。可见,严复对《天

演论》的翻译,没有违背原文本的基本思想与内涵,甚至提升了原文本的内涵与意义,而

且又适应译文本所在的政治环境,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因为,当时在译文本所在的环境———中国土地上,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国家独立、政局稳定,在时局动荡、民族存亡之际,普及原文本的科学知识实在意义不大,而经过严复的翻译及译文本传播,原文本的价值得

到超越性实现。严复的译文本不仅适应了原文本,而且适应了译语的环境的各种因子,译

文本即是在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之间取得最佳协调关系的成果。有学者因此评论,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范文一:生态学视域下的英汉翻译 一、引言:英汉翻译研究生态学视域的成立 生态学是研究物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其发轫之初很长时间里被用于自然科 学研究。而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和交叉、跨学科研究日趋成熟,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 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容性,认为人文社会领域和自然一样,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环 境间都发生着联系,没有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和现象,故而认为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方 法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生态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遂真正结合起来。20世纪50年 代以来,人们对文本的认识由仅仅关注认识文本内部自足性问题发展到研究文本内外部关 联问题,研究的视野也随之由微观文字向宏观文化转向,人们对文本的认识,已无法将文 本语言与该语言所蕴含或显现的某国或某民族的文化相割断。对于成功的翻译者来说,他 不仅要作为两种语言的专家,还要是两种语言各自代表的文化的熟知者。对于英汉翻译的 研究者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探寻着解释原文本与译文本之间形成文化差异的依据———这 些依据就是社会各层面因素影响文本文字的关系。生态学强调事物与其环境协调、互动、 互相促进。在英汉翻译领域,一个成功或优秀的译作应当是不仅内部自足和谐发展,而且 内部与外部互惠互利、共生共栖的文本。其动态性体现在这种交互作用是永无止息、不断 旋螺式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或者无意义的重复。用生态学视角看待英汉翻译,为的是建 立一种整体性思维。有学者为“整体性”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整体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整体性不是部分的简单累加,也不是由外力推动而形成的原子集合体,它有着超越部分之 和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属性。”对翻译及其研究工作来说,把握“整体性”是关键。翻译 活动涵盖原文本和译文本,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3方,包括语言和文化2个层面,同时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主流意识形态等的影响。梳理和廓清这些形成翻译活 动的要素的动态平衡发展,有助于建构英汉翻译研究的生态学视域。 二、原文本与译文本的交互解读 原文本一经生成,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各种读者解读下成为“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 哈姆雷特”的消费品。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则文本只是完成了生产过程,惟有读者的阅 读才能使文本的意义得以生成,使文本价值得以实现。译文本的产生就是原文本蕴涵得到 复活的一个过程,译文本的产生同时是对原文本的“消费”,促成原文本价值的重新生成 和意义再现。译文本对原文本的意义即在于此:扩大或者新生成原文本意义。译者与原文 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异,译者对原文本的意义进行 解读的过程中有译者的前结构参与,这种前结构大大影响了原文本意义的重现:原文作者 将生活的客观信息内化于文本,译者在翻译之前先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以自 己的前结构对原文本进行内化,但这次内化的主体是译者而非原文作者,由此不同主体所 作的“内化”经由不同文本载体产生出不同的文本接受。原文本意义和译者根据前结构而 解读出来的意义不同,所以可以说,译者通过内化能扩大原文本的意义,使原文本意义更 加多样。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两种理论都强调读者阅读对文本的意义,认为读者也是

英汉翻译学期论文

英汉翻译学期论文 国际商务中信用证翻译特点及策略学期论文题目: __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外国语学院(部)英语专业2012 届 2012年4月16日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Letters of Credi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y Submitted t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Term Paper For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t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Letters of Credi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BSTRACT Paymen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s crucial for both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etters of Credit payment gradually came into being as bank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ere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ettlement. With the help of this method of payment, the payme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importer is transferred to bank to ensure the safety, as a result, the rapid payment is received by the seller, and meanwhile, the regular shipping documents are given to the buyer conveniently. Therefore, with the benefit of Letters of Credit, the distrust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 is solved to a certain extent. Nowadays, payment by Letters of Credit has become the widely adopted method. Letters of Credit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has its own unique vocabulary featur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characteristics of its translation from the credit classification, use of the process, and starting letter words in English, and explor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y.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Letter of Credit, its classification and its use proces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second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on errors of the credit translation; The last one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discussing Letters of Credit transl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se two chap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heory, Skopos Theory, Functional Equivalence etc. Keywords: Letters of Credit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strategies; Functional Theory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英汉互译论文2

英语2班方佩112214101232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现象及对策 [摘要]中西方语言差异和习俗文化、思维方式差异造成了公示语言翻译中Chinglish的现象, 克服或减少这种现象, 必须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素质, 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使译文更准确、更地道。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Chinglish;对策 公示语指的是街头路牌、商店招牌、宣传语、警示语、旅游简介等,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增多,全国各地公共场所的汉英双语标识及提示语也越来越多,但Chinglish现象也层出不穷,比比皆是。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不但影响到国外友人在中国的吃、穿、住、用、行等,甚至还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近年来在众多语言学、翻译学专家的呼吁声中,公示语翻译研究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 一、公示语翻译中Chinglish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重复和累赘 汉语和英语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不同, 所以, 对重复强调的用法也不一样。汉语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地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 2.片面强调忠实 现行的翻译标准包括忠实与通顺,有些译者片面理解忠实的含义, 以为忠实就是形式上的相似, 因此,在词语与句法结构的选择上没有摆脱中国味。例如:在我们的周围, 随处可以看到小心碰头、小心地滑等公示语, 有人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Take care of your head, Take care of your foot。这种翻译必然会使外国人来中国有一些紧张感。其实, 此公示语可以翻译为Be careful,则更符合译语读者的表达习惯。 3.语言习惯的差异 在汉译英过程中,译者往往忽略汉英两种语言中词语的固定搭配和习惯表述,从而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例如:小心地滑,翻译成Don’t Fall Down。本来想体现人际间的关心,但翻译后却带有命令的语气, 没有达到交际目的。正确的用法是Watch Your Step或Slippery!。 4.没有吃透原文 经验不够丰富的译者比较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在没有透彻理解原文的情况下过于机械地、字对字地翻译, 这样死译的后果只会是误译。试看以下5个误译的例子:1.小心碰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英文翻译(论文摘要)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英文翻译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毕业设计缩写大摘要及英文翻译 设计题目: 学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06月11 日

毕业设计缩写大摘要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和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体系与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的,而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是其他企业最难以复制、模仿的。因此,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创造竞争优势就成为企业竞争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机械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机械制造企业成功的有力保证。如何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来帮助机械制造企业适应竞争和提高竞争力,不断提高制造水平,是每个机械制造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相关资料以及在实习中了解到的相关信息,针对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产生一些现实的指导意义,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能够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制造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工业获得持续高速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虽然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整体来说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还是比较落后,高质量的、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计本上全部是国外企业提供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总体的人力资源状况不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落后。中国机械制造业企业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技术人才、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师、技师等熟练技术人才。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人力资源资源使用率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缺乏科学性等六个方面。

英文翻译(小论文)

A virtual instrument bas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platform for vibration analysis of motor LI Wen1, LI Li2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stablishing process of motor vibration analyzing system based on virtual instrument.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vibration spectrum analysis module, and control module. Real-time collection of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can be operated during motor running process. Power spectrum, harmonic analysis and STFT intensity spectrum can be done with vibration spectrum analysis modul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motor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laws can be easily studied by call control algorithms with control modul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tform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motor vibration; virtual instrument; spectrum analysis module; control module 2.1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Place DAQ Assistant Express VI and Write to Measurement File .vi into While Circulation in program block diagram while set the cycle time as 60s, then set the channel, sensitivity, sample rate and other parameters in DAQ Assistant . Run the program can collect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data can be stored by the designated route in the folder. Fig.4 shoes its program Fig.4. program of DAQ Data acquisition

英语翻译技巧论文-推荐下载

2005 SHANGHAI JOURNALISM Septem ber 新闻记者 在 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 比重。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 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编辑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为此,翻译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一、直译或基本直译新闻标题 直译和意译孰是孰非在我国译界争论不休,迄今 未有定论。笔者以为,两种译法各有长短,翻译中需视实际情况而定,扬长避短。但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首位。就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笔者以为,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译成汉语以 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可考虑采用直 译或基本直译。比如: Putin facesharsh presscriticism overterror 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O lym picsBegin in Style;Sw im m erTakes1stG old 奥运盛妆开幕泳将喜夺首金 U K!soldestperson diesat115 英国第一寿星谢世,享天年百岁又十五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没有洋 腔洋调,显得很自然流畅。又如: U gly D uckling N-Ship atLastG etsH appy H om e 丑小鸭核动力船终于找到安乐窝 这则新闻讲述的是某国一艘核动力船,因许多国 家担心核污染而拒绝让其靠岸,所以只得在海上到处 漂泊,历经周折之后最终被获准在一港口停泊。原标题中以调侃的语气将这艘核动力船比喻成安徒生笔下的“an uglyduckling”(丑小鸭),这也是广大中国读者早已熟悉的典故,故译文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直译手法,读者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二、翻译中添加注释性词语 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 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论文完整版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如何处理英翻汉中的省略 How to Deal with Ellipsi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班级:20095 学号:2009051431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年5月6日

Contents I. Introduction (1) II. Literature Review (2) III. The Principles of Ellipsis (4) A. Omitted words must be useless and unnecessary in the translated works. (5) B. The meaning of the omitted words is implied in the test. (5) C. Omitted words are self-evident. (5) IV. The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ellipsis (6) A. The Coherence of the Meaning of Expression (6) B. The Coincidence of the Manner of Expression (6) 1. Ellipsis of Articles (6) 2. Ellipsis of Prepositions (7) 3. Ellipsis of Pronouns (8) a. Ellipsis of Personal Pronouns (8) b. Ellipsis of Impersonal Indefinite Pronouns (8) c. Ellipsis of Relative Pronouns (8) 4. Ellipsis of Conjunctions (9) a. Ellipsis of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s (9) b. Ellipsis of Subordinate Conjunctions (9) 5. Ellipsis of Rhetorics (10) V. Conclusion (10) Works Cited (11)

英汉翻译论文

英汉翻译论文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摘要】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 【关键词】隐喻理解;翻译 一、引言 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 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性交往行为。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 二、隐喻的解读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词典中找不到隐喻”。从现代隐喻学观点来看,隐喻 现象应在形式上搭配异常,在语义上类属不同,逻辑错位,从而产生了语义冲突,而当听 者对冲突产生回应时,便生成了隐喻的意义,即理解了某一隐喻式言语。对于隐喻的运作 机制,有人曾作过这样描述:“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 个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 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 隐喻意义。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这无疑表明 对隐喻的理解需要双重划分。 隐喻的理解过程应由两部分组成: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事实上这就是一个 由一级理解进人二级理解的过程。举一个人们常提到的例子“The tongue is a fire”来说,从表述层理解一级理解,"tongue”被美国传统词典这样定义:"the fleshy,movable, muscular organ, attached in most vertebrates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at is principal organ of taste,important organ of speech"。我们可以认 为舌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首先具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的味觉和辅助咀嚼及 吞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是具有言说能力的人的重要语言器官。以这个基本意义为中心,tongue一词背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意义集合:它可以指形状像舌头的东西,例如tongue of flame火舌,guiding tongue铁路导向尖轨,switch tong开关铜片,而hold one’s tongue keep si lent, lose one’s tongue lose the capacity to speak, as from shock中指人的言说行为和言说能力。这一言语行为中的另一个关键词fire,在美国传统 词典里可以义;" a rapid, persistent chemical change that releases heat and light and is accompanied与flame”。同样,在它背后的意义集合中可以找到诸如,cooking fire炊火,forest fire森林火灾,wild fire野火等火的具体形态。也可以发 现其它意义,如The boy is full of fire这男孩非常热情兴奋,He was under fire for mismanagement因管理不善而受到责难。

英汉互译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英汉互译系统是基于J2EE开发的,在J2SDK和Eclipse平台上使用java与Microsoft Access开发的,主要是解决个人及广大的朋友们实现英译汉、汉译英的功能,本系统实现对生词、错词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之所以选择J2EE来开发本系统有诸多的优越性,下面分别介绍:J2EE的优越性: J2EE是一套全然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包含许多组件,主要可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提高可移植性、安全与再用价值。 Java语言的优越性和前景: java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即JavaSE, JavaEE, JavaME)的总称。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作品的选材: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的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也伴随这进步,我们处在一个形形色色的语言大家庭中,会其他国家的语言变得尤为重要,而英语在这些语言中又显得突出了,之所以选择做一个英汉互译的翻译软件是为了帮助自己和他人能学习更多的英语词汇,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系统用程序的方式解决了那些非常复杂的操作,比如翻越词典,所有的步骤只需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安装即可查询。只需要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完成,非常简单实用。 【关键词】 java技术;英汉互译;查询;删除;修改;添加 Abstract Transl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J2EE development, developed using java the J2SDK and Eclipse platform and Microsoft Access, mainly to solve personal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friends realized English to Chinese and Chinese to English functionality of the system to achieve the new words,wrong word to add, delete, and modify. Chose J2EE to develop the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the following were introduced:

英译汉论文翻译

英 译 汉 论 文 翻 译 专业班级:机制0804 姓名:孟祥宇 学号:03 指导老师:郭宝良

粘滑振动的振动模式 Jaeyoung Kang, Charles M.Krousgrill, FarshidSadeghi A:美国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机械工程学院,普渡大学585购物中心,编号47907 – 2088 B:机械和汽车工程,大学工程,国立公州大学,Cheonan-Si 韩国 文章信息 历史条: 2008年8月10收到文件。 2009年5月1日收到修订后的形式。 2009年5月14日文件被公认。 关键词: 粘滑 摩擦耦合量子谐振子 耦合模式 振荡模式 文摘 本文通过摩擦的非线性的平滑的曲线研究了粘滑振荡离散系统的能量来源。通过数值的时间,整合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粘滑的一个单自由度的模型的极限环振荡。相同的方法也可应用到模型的摩擦振

荡器耦合中。特别是,我们不难发现的稳态响应的耦合。根据两种模式的频率间隔,振荡器可分为两种不同形式的(合并振荡模式和分离振荡模式)振荡。稳态响应的振荡模式取决于系统参数,如谐因素,能源的速度,正常的接触载荷。 1、介绍 摩擦产生的振动将对各种应用系统产生严重的问题,如从事摩擦的刹车、离合器、机床等。由于摩擦而经常进行自我维持的不稳定的振动。这样的自激振荡在文献[1]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那里的研究中使用了摩擦所致的振动的离散模型。 一个弹簧-块单自由度模型解释了粘滑振荡[2-5]的行为。在该模型中,不稳定摩擦振动导致了极限环的形成。[2]采用了指数和多项式函数,并使用摩擦速度曲线研究了导致极限环振荡的条件。类似的,粘滑振荡所提供的不连续摩擦模型控制方程,在设定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的摩擦机理[3]、[4]中,使用了不同的摩擦模型如平滑和交换的方法。平稳的摩擦曲线平滑方法取代连续系统,并允许一个解决一个单一的光滑微分方程。相比之下,交换方法评估了不同组方程的防滑和过渡模式。考虑到定性方式,Denny [5],使用了一个光滑摩擦曲线的平滑法很好地使系统行为从不连续阶段过渡到连续的滑动阶段。然而,单自由度只有在摩擦所致的适当振荡中不与其耦合。

英语论文翻译的各种技巧

1.增译法1)抽象名词后加词使其具体化2)增加一个适当的名词。3)增加数量词。4)增加形容词5)不及物动词后增加宾语。6)增加连词。7)增加表示时态的词。8)增加一个适当的动词。9)增加英语中省略的词。10)增加一些适当修饰词语。 2.减译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段上的不同,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在英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若搬到译文去,就会影响译文的简洁和通顺。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简练,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需要省略一些可有可无或翻译后反嫌累赘的词语。但必须注意,减译不是删掉原文中的某些内容,在不易减译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减。1) 省略代词。2) 省略冠词。3) 省略连词。4) 省略介词。5) 省略名词。6) 省略动词。 4.分译法: 英语长句子比较多,汉语句子相对而言比较短。在翻译时可以改变原文结构,把原文的某个成分从原来的结构中分离出来,译成一个独立成分、从句或并列分句。 5.合译法:和分译法不同,合译法是将不同的句子成分组合在一起,使其更符合汉语的表达方法。 6.反译法: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说明。有些句子英语是从正面说的,汉语可以从反面来解释。1) 否定译成肯定。2)肯定译成否定。

7.顺序调整法:一般来说,翻译时应该按照句子原来的顺序进行,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定语、状语和一些其他成分的位置不完全相同,翻译时需要做一定的调整(例如采用倒译法),使其符合汉语的习惯。9.被动语态翻译法1) 变为汉语的主动形式。2) 被动结构的表化,将其翻译成"是……的"、"由……的"等3) 译成具有被动意义的汉语结构。4) 增添"人们"、"大家等适当的词做汉语译文的主 语。

论文英文翻译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Si-Based Thin-Film Solar Cells Fabricated on Amorphous to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Transition Phase Kobsak SRIPRAPHA Ihsanul Afdi YUNAZ Seung Yeop MYONG Akira YAMADA and Makoto KONAGA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lectronics,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12-1-S9-9, O-okayama, Meguro-ku, Tokyo 152-8552, Japan Quantum Nano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12-1-S9-9, O-okayama, Meguro-ku, Tokyo 152-8552, Japan (Received June 5, 2007; accepted August 20, 200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6, 2007)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silicon (Si)-based thin-film single-junction solar cells, whose intrinsic absorbers were fabricated on the transition phase between 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licon (a-Si:H) to hydrogenated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mc-Si:H), was investigated. By varying the hydrogen dilution ratio, wide-band-gap protocrystalline silicon (pc-Si:H) and mc-Si:H absorber layers were obtained. Photo-current density –voltage (Photo-J–V)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under AM1.5 illumina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of 25 –75 C. We found that the solar cells with pc-Si:H, which exists just below the a-Si:H to mc-Si:H transition boundary, showed the lowest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C) for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open-circuit voltage (Voc), while the solar cells fabricated at the onset of the a-Si:H to mc-Si:H phase transition exhibited a relatively high TC for and Voc.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c-Si:H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the absorber layer of the single junction or the top cell of tandem solar cells that operate in high temperature regions. KEYWORDS: temperature dependence, amorphous silicon, protocrystalline silicon, Si thin-film solar cell, solar cells 1.Introduction In general, the solar cell performance is measured under the standard test conditions (STC) of a cell temperature of 25 摄氏度and an irradiance of 100mWcm 2 with AM 1.5 spectral distributions. However, in an outdoor installatio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solar cells considerably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 i.e., the climate in the installed area.In a tropical regio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ten reaches more than 70 摄氏度. The increase i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leads to a decline in conversion efficiency mainly due to the drop in open-circuit voltage(Voc) Among Si-based solar cells, bulk crystalline Si solar cells which include single-crystalline-Si (c-Si) and polycrystalline-Si (poly-Si) solar cells show higher than thin-film solar cells at room temperature. However, ηof c-Siand poly-Si solar cells seriously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while 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 (a-Si:H)-based thin-film solar cells exhibit relatively small variation in.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er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C) of a-Si:H-based solar cells is their wide-band-gap intrinsic absorber or high Voc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ulk crystalline Si-solar cells. Taking the real output power affected by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and production cost into account, a-Si:H-based thin-film solar cells have advantages over bulk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