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成都等26个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之争

成都等26个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之争

成都等26个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之争
成都等26个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之争

成都等26个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之争

26个以上的中国城市都以建立金融中心为目标——尽管专家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有这

么多的金融中心,但“金融区”依然是中国城市最渴望诞下的金蛋,成为区域金融中心仍是中国城市最向往的未来之一。

“交易室有电影院那么大,800多名交易员坐在其中忙碌。我走进门,他们齐刷刷地回头看着我。”这是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丽丽关于1979年伦敦金融城的回忆——在当时的英国米兰银行交易室,中国人和女性都很稀罕。

伦敦金融城可能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城市金融区——这个英国人称之为“那一平方英里”

的地方,是真正的“城中之城”:它有自己的市长、法庭、警察,有金融、法律、媒体等足足百万专业人士;它外汇交易量是华尔街的两倍,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75%在金融城内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这个被世界金融界巨头奉为“全球的力量中心”,普通市民喜欢这样介绍它:“在欧洲,它是唯一一个为别人打工还能每年赚上100万英镑的地方。”

1979年,没有多少中国人会想到英国金融城这般规模的金融区将出现在中国城市的未来规划之中。但30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人们的思维——上海的目标是国际金融中心、杭州的目标是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长沙的目标是中部金融中心、乌鲁木齐的目标是中亚区域金融中心、武昌的目标是江南金融中心、沈阳的目标是东北金融中心、广州的目标是金融硅谷、深圳的目标是与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形成共同体……

“目前全国20多个城市都要建立金融中心,事实上一个国家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金融中心,哪怕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在中国也不会有二三十个,这里面就有一个彼此的竞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对《新周刊》说。

中国金融城的西安样本

英国的金融城是自然形成的聚集地——它最初只是商人们聚在一起喝咖啡、谈生意的地方,逐渐地运输业、保险业、银行业在这里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经济活动的中心。

中国的金融区更多是规划图上的未来——金融中心需要一个城市拥有活跃的市场与庞

大的经济体量,却并不是每个将金融中心列入未来规划的城市,都具有在其区域上的绝对优势。更多城市的期待是,用金融区来带动城市的经济活动的繁荣。

央行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强调防通胀

打造金融街成都欲成为“西部的上海”

楼市飙升背后的金融风险

金融巨擘蓉城论剑成都冲刺“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成为外资金融“第四城”

其中,西部三个城市成都、重庆、西安已经引发大量关注。它们争夺的是区域的金融中心——成都,这个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诞生地,号称金融机构数量西部第一,“当仁不让成为西部金融中心”;直辖市重庆,有10到15年的时间,成为“西部的金融中心”的野心;西安是西部第一个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向往的是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的金融中心”。

在一篇《三城角力渐趋激烈: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速》的报道中,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邱克指出了成都的具体对手:“西安启动建设浐灞金融商务区,也是瞄准西部金融中心的位置而来。”

按照记者从6月份2009浐灞金融高峰论坛上所得到的信息,西安的浐灞金融商务区计划用10年的时间建成陕西金融功能区,已上报到陕西省政府层面。这个金融商务区定位是“都市型生态区和生态化商务城,致力于打造西安第三代新城”。

“我开玩笑说娶媳妇准备了30年,结婚那一天照样是乱的。”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六齐这样形容他们密锣紧鼓地准备工作。就记者的观察而言,浐灞走向金融区的道路,很可能区别于一般城市附生于繁荣CBD的金融区模式——它原来是西安规划的“留白”,这块本该成为房地产热点的滨水之地,一度被当地人当成“垃圾场”。

尽管“垃圾场”正逐渐变成一个环境优美的新区,但目前公共交通的接驳还需要完善——在踏进管委会大门的时候,就有人向记者介绍:“工作人员目前人人配车,否则出入就不方便了。”

西安本身没有一个所谓老金融区的说法,自然聚集的金融区就在西安市区的南大街,显然制约了金融区的规模。规划达400万平方米的“垃圾场”并不是CBD的附庸,除了土地予取予求,又将如何变成金融区?

“从全国,包括全世界来看,纯金融区可以说不存在。它就是在城市发育比较高,繁华商业比较活跃的地区。”杨六齐说,“我们这里商业不活跃,所以我们在研究配套方面,专门请一家策划公司做了一个策划,怎么样吸引不同的人。”

“环境是我们的一个优势,越好吸引力越大。看前台,银行希望是繁华的、环境优美的;看后台,它对成本的要求反而考虑得多。环境牌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它不是产业的支撑点。产业的支撑点是政策。这个应该是陕西省超常规的做法,你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是一个起步区。如果说不是政府主导,或者是超常规发展,说金融商务区有点空中楼阁的味道。”

2009年6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发布了“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上海、北京、深圳3城市位居榜首,西安全国排名第11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中心可以分为三级:全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域金融中心、次级区域金融中心。西安被归类为“次级区域金融中心”。

杨六齐认为西安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带来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西北院校提供

的金融人才优势,但是,“西安的劣势,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和郑州、武汉、成都比,基本上经济总量是它们的一半”。

“西安的浐灞金融商务区作为西北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或者说金融商务聚集区,是比较有可行性的。”张承惠指出西安的机会,“西安作为一个后发达地区,作为西部的一个枢纽地区,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我相信对整个陕西省乃至西北五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好处。”

“有些事不用搞得太复杂化,咱们在任何城市、任何小区住着,都有一个小的中心商务区,总有一个集中买菜、买衣服的地方。一个城市可能就有几个点,那是高档区,那是中档区。我们在影响西安市,还是陕西省,还是整个西北?这有一个错位发展的问题。”杨六齐说。

中国式逻辑: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伦敦金融城市长陆毅安6月到重庆,为这个中国城市建立金融中心支招:“简单复制伦敦或纽约模式是不可行的。伦敦是一个人才聚集地。在伦敦你可以与世界任何地区建立贸易网络,这是一个全球共有、全球共同管理的城市,它聚集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

陆毅安给中国人提供参考指标:金融人才最关键,同时还要配套国际化的软环境,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附带国际学校、医院等设施,与城市本身要有成功的形象营销。

按照陆毅安的标准,20多个要建立金融中心的中国城市,条件仍有欠缺——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一般l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有数据显示这个数字在上海也只有1%;伦敦金融区有着伦敦历史上第一家咖啡店“牙买加咖啡店”,市长办公室“每一幅画、每一把椅子都是几百年的历史”,而中国不少城市的金融区,却择地重新开始。

“广州过去也有一个金融区,它是高新技术开发区,下面还有一个功能区。但是广东人和咱们不太一样——西北人你别看,办事不是效率高与低的问题,咱们办事是有一个谋定而后动,想好了再干。那边却是有一块作为功能区,但没有任何金融发展战略,无论咋样,先把这里的村子拆完、安置出去、征地,再做金融区的发展规划。所以,我去的时候,没看到有规划,有空间规划,大概这一块放金融的,这一块放住宅的,这一块放会展的,就这样有一个大致的功能分区,但是没有产业发展的规划指标。”杨六齐所说的例子,代表了中国金融区发展的一种逻辑。

这是中国城市的“追梦”——上海陆家嘴在建设时期,浦东新区陆家嘴功能区域工作委员会就做过一本《追梦》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可以在楼宇建设的时候,就知道它大概多少面积、怎么样的设计方案。他们把这个信息编成册子,希望在楼盘建设的时候就进行招商引资——中国式金融区的建设,往往正诞生于这种快速城市化的急行军之中。

浦东新区陆家嘴功能区域工作委员会顾晓鸣则向记者讲述了上海的经验:“1990年建设陆家嘴国际金融贸易区的时候是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当时差不多是一张白纸。发展初期,陆家嘴区域70%以上的土地都是农田,现在回头去看,也被认为是城市边缘化的,

就是城市形态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9年的过程中其实碰到很多的困惑。我们没有先例,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抄照搬。”

顾晓鸣回忆当年的上海浦东,不仅是在建楼,同时把产业和铺的产业进行对接,在那里获取信息,获取产业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甚至获取一些行政管理的信息,来加快发展:“金融区的发展也不尽如我们想象的抓农业、工业等这么快的发展。金融区的发展,要培育产业链、完善产业链、丰富产业链,等到金融和贸易制造业行业的总部和产业都丰富起来以后,金融自然就好了。我们自己提了26个环境建设,包括交通环境、市容环境、绿化环境、小区环境、人文环境、行政环境、司法环境、执法环境、投诉环境等等。我们的功夫不在金融之内,也可能不在经济之内,我们要考虑到怎么建环境。”

“口号上说金融中心可以,但真正操作起来要成为金融中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谓的金融中心事实上并不完全是一个金融机构,我们真正要建设的是一个包括金融产业在内的产业综合物。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金融中心不容易,但是要发挥某个特定领域比较有专长、比较有特色的服务区是有可能的。”这是专家张承惠对中国式“金融中心”的理解。

是先有金融业的极度繁荣,再有金融中心,还是先有金融中心,再推进一个城市金融业的发展?这类似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面对这条问题,顾晓鸣说:“我认为早期一定是外界对它支持。像陆家嘴,早期是全国各地对它进行支持,我们边开发、边建设、边管理、边发展,这个过程中已经向长江流域和全国提供服务。我认为鸡和蛋的关系,很难讲得清。企业人口集聚的地方,就是金融业发展的腹地。当中有一个孵化的过程。”

“政府的意思最终还是要服从市场需要。”张承惠说,“我相信过10年就能看出各地建设金融中心有力的方向,有些地方一定是建不成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有些地方可能会成为某一个领域比较专业的商务聚集区。所以,未来的20多家区域金融中心也有可能向商务中心发展,也有可能向基地发展。”

26个中国城市的金融中心任务

北京要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天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其重点是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并将建立内地首个离岸金融中心。

上海 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重庆 2020年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深圳深港地区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的五大中心: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宁波目标是区域性金融中心。

南宁目标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南京目标是华东地区重要区域金融中心。

长沙目标是区域性金融中心。

南昌提出打造“三个中心”,其中之一便是金融中心。

福建目标是海峡西岸区域金融中心。

合肥进一步创新银地合作方式,加快建设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步伐。

乌鲁木齐构建中亚区域金融中心。

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

西安以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为目标,建设浐灞金融商务区。

济南已经成为跨省域金融监管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石家庄力争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武汉“十一五”期间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工作已被武汉市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上议事日程。

郑州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沈阳目标是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长春目标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大连目标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成都要建设成为区域金融市场中心。到2012年,金融业的增加值将占到全市GDP的6%以上。

杭州从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角度出发,共同打造杭州区域金融中心,打造全国性的金融服务民营经济。

哈尔滨将用10至15年时间把哈尔滨市建设成为面向东北亚的区域金融中心。

昆明将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建成金融机构集聚、产业发展与金融资源配置高效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

央行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强调防通胀

打造金融街成都欲成为“西部的上海”

楼市飙升背后的金融风险

金融巨擘蓉城论剑成都冲刺“西部金融中心”成都成为外资金融“第四城”

成都等26个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之争

成都等26个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之争 26个以上的中国城市都以建立金融中心为目标——尽管专家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有这 么多的金融中心,但“金融区”依然是中国城市最渴望诞下的金蛋,成为区域金融中心仍是中国城市最向往的未来之一。 “交易室有电影院那么大,800多名交易员坐在其中忙碌。我走进门,他们齐刷刷地回头看着我。”这是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丽丽关于1979年伦敦金融城的回忆——在当时的英国米兰银行交易室,中国人和女性都很稀罕。 伦敦金融城可能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城市金融区——这个英国人称之为“那一平方英里” 的地方,是真正的“城中之城”:它有自己的市长、法庭、警察,有金融、法律、媒体等足足百万专业人士;它外汇交易量是华尔街的两倍,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75%在金融城内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这个被世界金融界巨头奉为“全球的力量中心”,普通市民喜欢这样介绍它:“在欧洲,它是唯一一个为别人打工还能每年赚上100万英镑的地方。” 1979年,没有多少中国人会想到英国金融城这般规模的金融区将出现在中国城市的未来规划之中。但30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人们的思维——上海的目标是国际金融中心、杭州的目标是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长沙的目标是中部金融中心、乌鲁木齐的目标是中亚区域金融中心、武昌的目标是江南金融中心、沈阳的目标是东北金融中心、广州的目标是金融硅谷、深圳的目标是与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形成共同体…… “目前全国20多个城市都要建立金融中心,事实上一个国家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金融中心,哪怕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在中国也不会有二三十个,这里面就有一个彼此的竞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对《新周刊》说。 中国金融城的西安样本 英国的金融城是自然形成的聚集地——它最初只是商人们聚在一起喝咖啡、谈生意的地方,逐渐地运输业、保险业、银行业在这里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经济活动的中心。 中国的金融区更多是规划图上的未来——金融中心需要一个城市拥有活跃的市场与庞 大的经济体量,却并不是每个将金融中心列入未来规划的城市,都具有在其区域上的绝对优势。更多城市的期待是,用金融区来带动城市的经济活动的繁荣。 央行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强调防通胀 打造金融街成都欲成为“西部的上海” 楼市飙升背后的金融风险 金融巨擘蓉城论剑成都冲刺“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成为外资金融“第四城”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092 武晓龙 学号:200930085226 上海,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个决定: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决定的战略眼光及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应该是中国本土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到国际化成熟阶段的一个自然结果。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经济和金融转型的成功是建成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本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又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崛起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前提条件。 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大国博弈战略。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货币金融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匹配。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而且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削弱了美元霸权的信用基础,给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适应的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它将通过为亚洲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以人民币为标的的投融资场所,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双轮驱动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崛起过程。 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体现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实现全球金融平衡稳定发展的大国责任。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过度依赖是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其系统性风险将随着美国相对经济实力的下降而不断上升。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内在稳定性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并实现全球金融的平衡发展。 从国家和全球来讲,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条件: 一、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在复苏中加快调整,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 四、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加快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动力 五、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风险防范面临新的要求 从上海自身发展角度来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产业落地进展!大成都重构产业经济地理格局

产业落地进展!大成都重构产业经济地理格局 2017年9月11日,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部署。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将成都定位于第六个国家中心城市。这意味着,成都作为中国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肩负战略使命、代表国家形象、引领区域发展。加之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成渝城市群、建设内陆自贸区、建设天府国际机场,这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使成都从国家对外开放的末端转向前哨。连续几届成都决策层清醒地意识到: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而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城市强盛的根基,而成都的根基还不牢固。于是,在2017年两本至关重要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成都制造2025规划》相继出炉,同步地《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即成都“产业新政50条”正式出台,成都开始向制造业强市转型。 ? 审视:“全而不大”、“多而不强” 长期以来,工业经济始终是成都经济增长的主体贡献者。“十二五”期间,成都工业年均增速约14.4%,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首位,工业经济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将近一半,

有力支撑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了“万亿级”台阶。但重新审视工业经济现状,会发现成都的工业存在“全而不大”、“多而不强”的问题,产业门类齐全但结构不尽合理,聚集态势初显但集群集约程度不高,区位优势突出但市场能力不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成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工业发展为成都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提供强大产业支撑,为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创造产业需求,为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提升层次内涵,为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提高能级,为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重要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轴和动能轴,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成都由此确立了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定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 2017年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在发展目标上,该白皮书提出,通过五年努力,成都基本构建起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产业生态圈、生活服务圈、创新业态圈、企业协作圈,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形成城市功能、城市空间与产业体系协调互哺的发展新格局。 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明显提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西安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产生的背景 在中国近年来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股日趋高涨的“金融中心热”。由于各个主要城市都意识到金融中心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争当金融中心便成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中追求的重要目标。据统计,国内提出建设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城市已有20多个,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更发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强烈呼声。在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中,又以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城市更为引人注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早已成为国家战略;北京市委市政府2008 年4月30日发布的《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也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广东省和深圳市官方的口径,深圳将要建设的金融中心被定位为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即华南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2003年以后天津则明确提出要“推进北方重要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在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给予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特权后,天津追求成为北方金融中心的热情更为高涨。 中国金融中心热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兴起一股有关金融中心的热潮,尽管具体原因很多,各个城市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考虑,但总体上考察,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建设金融中心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对于该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一个城市要想在国内外获得较高的地位和知名度,不仅需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需要拥有发达的金融业、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新加坡、香港等城市之所以世界闻名,之所以在世界金融市场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城市都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财政支持政策

促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财政政策选择 江羽翔 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仅需要改革创新,而且需要财政发挥其基本职能,在筹集发展资金、加强收支管理、争取和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等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为建设国家中心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撑。 一、壮大财政收入规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筹集所需财政资金 近几年来,我市财政收入虽然快速增长,但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五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财政收入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 2009—2011年武汉与五个国家中心城市财政收入对照表 单位:亿元 收入 年份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 2009 地方财政收入2678.77 3365 1210 1165.7 1107.7 535.54 一般预算收入2026.81 2540.3 821.4 681.8 702.7 316.07 2010 地方财政收入3810.9 5129.2 1977.6 1990.6 1399.1 814.04 一般预算收入2353.9 2873.6 1068.8 1018.3 872.6 390.19 2011 地方财政收入4359.1 5238 2384 2908.8 1535.7 1194.3 一般预算收入3006.3 3429.8 1454.9 1488.2 960 673.26 从近三年地方财政收入看,2009年,武汉市地方财政收 入仅为上海的1/6、北京的1/5,不到天津、重庆、广州的

1/2,2010年,与差距较小的广州市相比,相差585亿元; 2011年,仍较广州少341亿元。 从近三年各城市的一般预算收入看,2009—2010年,武汉仅为上海的1/8、北京的1/6、不到天津、重庆、广州的1/2;按省财政体制调整后的新口径计算,2011年,武汉市一般预算收入为上海的1/5、北京的1/4、天津和重庆的1/2,较广州较少287亿元①。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家创新中心,改善城市发展软硬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要想方设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抓住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契机,打破常规,改善环境,完善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引进具有发展前景、财税贡献率大的项目,培养壮大新兴财源。二是要进一步提速工业倍增计划。要扩大工业有效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抓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承载工业大发展的战略平台;着力推进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钢铁、家电、食品等9大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完善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财政担保、贴息和奖励,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设计咨询等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商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创业和引进具有竞争的电子商务企业;要 ①以上数据来自2009—2011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六城市预算报告

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财富、信息、要素的集散地,对于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指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效率最高、交易量最大的金融资本、金融机构和金融信息的集聚地,要有自由的交易环境、良好的金融传统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制度来予以保障,金融机构或企业在这里不应受到任何不正当的限制和歧视。是对我市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清晰定位,也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必然要求。 我市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金融业在我市经济发展布局中的位置显著提升,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 功能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我市拥有分行以上金融机构71家,其中银行机构37家,保险机构23家,证券机构2家,期货机构7家,金融资产总计约5519亿元,从业人员4万余人,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机构种类最全、密度最大、开放度最高的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各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XX年,我市银行机构本

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75亿元,增长15%。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64.9亿元,增长13.3%,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达到2.5 %和1148元/人。期货成交量24070万手,成交额5.22万亿元,分别增长21%和10%,分别占全国的53.6%和24.8%,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货交易市场。大连石油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证券交易额1989亿元,增长171%。 国际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我市是入世后首批金融对外开放城市,目前已有外资金融机构21家,其中外资银行7家,代表处7家;外资保险公司2家,代表处5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全球第4个、国内唯一的培训基地在我市建成。荷兰银行入股银河期货,成为全国首家合资期货公司。我市与伦敦金融城就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等六方面达成共识。 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我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强化了金融监管;银行业、保险业、证券期货业分别成立行业协会,加强了行业自律。组建了大连融达投资公司,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至34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3%,不良贷款率下降到4.5%,整体经营实力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市农信社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大通证券成功重整。华信信托公司增资扩股至10.01亿元,受托管理信托财产余额52.5亿元,各项指标名列全国信托投资公司前茅。 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开展治理金融“三乱”、

2020国家中心城市出炉名单

2020国家中心城市出炉名单 有媒体披露说,这一消息公开后,很多城市都表示要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之列。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沈阳、南京、 武汉、长沙、成都、郑州、杭州、西安、青岛、宁波、厦门等都加 入了这场竞赛。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中心城市是部分省市代表热议的一个话题。 对此,回应说,“陕西是过去西北局的所在地,大秦帝国也是从关中起来的。你们研究一下,可以考虑,如果衔接好,给国务院专 门写报告,尽可能给予支持。把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扬起来。” 热议国家中心城市的,还有河南、湖北、四川、湖南等有城市入围或有望入围省市的代表。 “郑州是中国的中心,既是河南的省会,也是天地之中。”全国人大代表、着名作家二月河(凌解放)在发言中说,在郑州建设国家 中心城市,可以对周边城市起到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可以带动河南省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 对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挥出更为强大的区位优势和吸引力。 地区 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特征:一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二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三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四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国家城市体系 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8] 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9]中心城市 的培育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

政治 经济 中心城市作为等级位次高、能量强的经济中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地,具有生产集中、分工细密、行业和部门比较齐全的特点,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分工体系。其经济结构是区域经济结构的反映,其经济结构变化的方向、目标、重点、速度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结构,是区域产业升级的先锋。 文化 文化力量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不仅是全球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资本、商品、技术、信息的集散地,同时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是世界各国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传播、扩散的网络终端。文化交流不仅能给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会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起飞的重要发动机和助推器。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年度建设情况报告范文

金融中心年度建设情况报告范文党的xx全会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市委X届X次全会也提出,要加快XX金融中心建设步伐,提升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创新、开放、生态等金融要素集聚和辐射能级。这为我市做强金融产业,推动金融产业服务于实体经济规划了未来、指明了方向。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XX要夯实金融业基础,补齐短板,加大创新,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全方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 大力培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夯实XX金融机构门类在中XX最为齐全的优势地位。金融机构是金融中心建设的载体,XX加快建设XX金融中心必须要有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一是要做实做强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支持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或功能性总部,争取更多的银行总行来X设立XX中心、XX 中心、XX中心、XX中心。做大法人金融机构资本规模。进一步推动在渝内外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提档升级,争取新设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国内法人总部。二是要大力扩展新兴金融机构门类。大力发展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私募

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公司等股权类金融机构,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担保公司等准银行类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消费类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众筹融资等互联网类金融机构。三是要推动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有效发挥传统金融业资金优势和新兴金融业风险识别优势,推动传统金融业与新兴金融业在业务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互补。 大力引进专业化特色化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XX 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XX加快建设XX金融中心,必须要在金融业对外服务中展现特色。一是要引进更多专业化特色化外资金融机构。要紧跟国家扩大金融业开放的步伐,鼓励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专业能力的外资机构,与境内金融机构在渝积极开展股权、业务、产品、经营、技术等多领域合作。支持鼓励在信用评级、财富管理、消费金融、货币经纪、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渝设立功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结算中心、业务管理中心。二是要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业特色专营机构。要围绕在XX具有优势的产业或群体,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定制化信贷产品,为其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具有产业特色、群体特色的专业化、专营化、专属化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 城市规划原理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20) 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 小帕刘谨赫樊琪 指导老师:张贞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城市路网系统的建设,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促进城市新区的发展。要重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电网改造建设和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建立包括防洪、抗震、人防、消防等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7、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文殊院、大慈寺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要按规划控制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保持其传统风貌和格局。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城市设计,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8、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综合治理污染源,特别要搞好河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当下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主要竞争目的。湖北省也是其中之一,现如今湖北省省委和省政府对于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时它也是湖北省的经济金融中心,它既有历史优势,又有交通优势,同时还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如今这个重要发展战略的机遇期,正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绝佳地点。但是现如今武汉市还存在着金融集聚力和辐射力不足、优质企业群体优势不足以及经济依托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有鉴于此,对阻碍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标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阻碍因素;解决对策 在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这一政策之中明确指出了加快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措施。此外,因为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因此对于我国华中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在武汉市建设出一个区域金融中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區域金融中心的概念以及特征 根据金融中心的影响范围可以将之划分为多种类别,其中区域金融中心一般指的是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的金融中心,它主要是在某个地区范围之内的金融机构集聚在一起、金融市场较为繁华、金融交易活动频率较高以及融通集散资金的功能较强,并且能够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产生计划和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只在其所在地区才能够得以发挥出来,同时作为这个特定区域的金融交易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就是从该特定地区内将资金集中,然后再将这些资金之中的绝大部分应用到该地区建设工作之中。 区域金融中心的特点主要有三点。首先第一点就是它一定具备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其次第二点就是区域金融中心可以有效促进金融交易以及资本流通,同时区域金融中心之中还拥有便利自由的交易市场;最后第三点就是在区域金融中心内金融行业发展密度高,首先区域金融中心所在的城市必须是工商业发达的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同时该城市还要在一个地区的范围之内要拥有较高的地位,对于该城市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金融行业发展都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力。 2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 2.1 历史优势 武汉市对于我国来说一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地方,武汉市的汉口镇曾经也拥有一个在国内有着较大影响力的金融业聚集区,当时汉口镇也是一个金融重镇。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汉口镇就已经开始出现现代银行业和传统票号以及钱

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情况报告

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情况报告 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情况报告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情况报告党的____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市委x届x次全会也提出,要加快xx金融中心建设步伐,提升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创新.开放.生态等金融要素集聚和辐射能级。这为我市做强金融产业,推动金融产业服务于实体经济规划了未来.指明了方向。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xx要夯实金融业基础,补齐短板,加大创新,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全方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夯实xx金融机构门类在中xx最为齐全的优势地位。金融机构是金融中心建设的载体,xx加快建设xx 金融中心必须要有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 一是要做实做强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支持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或功能性总部,争取更多的银行总行来x设立xx中心.xx中心.xx中心.xx中心。做大法人金融机构资本规模。进一步推动在渝内外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提档升级,争取新设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国内法人总部。 二是要大力扩展新兴金融机构门类。大力发展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公司等股权类金融机构,

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担保公司等准银行类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消费类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众筹融资等互联网类金融机构。 三是要推动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有效发挥传统金 融业资金优势和新兴金融业风险识别优势,推动传统金融业与新 兴金融业在业务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互补。大力引进专业化特色化 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xx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xx加快建设xx金融中心,必须要在金融业对外服务中展现特色。 一是要引进更多专业化特色化外资金融机构。要紧跟国家扩 大金融业开放的步伐,鼓励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专业能力的外资机构,与境内金融机构在渝积极开展股权.业务.产品.经营.技术等 多领域合作。支持鼓励在信用评级.财富管理.消费金融.货币经纪.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渝设立功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结算中心.业务管理中心。 二是要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业特色专营机构。要 围绕在xx具有优势的产业或群体,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定制化信贷产品,为其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 方案,提供具有产业特色.群体特色的专业化.专营化.专属化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大力完善金融要 素市场特色功能,进一步增强要素市场集聚辐射效应。金融中心 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集聚地,也是要素资源的集聚地,要素交易 市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用地和建筑分册(2017版)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用地和建筑分册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2017年

目录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2) 2.2 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 2.3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0) 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13) 3.1 建筑间距 (13) 3.2 建筑退界 (18) 3.3 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2) 3.4 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5) 3.5 建筑形态及其他管理要求 (26) 第四章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 (30) 第五章附则 (34) 附录一名词解释 (35) 附录二计算规则 (39) 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41) 附录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42) 附录五成都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44) 附录六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46) 附图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形态分区图 (50) 附图二:成都市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春熙路片区及天府广场范围示意图 (51) 附图三:成都市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范围示意图 (52) 附图四:成都市中心城区“四边”控制要素示意图 (50)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成都市(以下简称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 1.0.2 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本分册为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部分。 第 1.0.3 条根据中心城区不同区域特点划定不同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时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 1.0.4 条城市建设应以城市设计为重要手段,提升城市品质,强化精细化管理。在城市重点地区强调以城市设计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 1.0.5 条已编制片区城市设计且已将容积率指标落实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片区(环城生态区除外),应按照本规定要求,结合片区实际优化完善片区城市设计,并将主要规划指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管理。环城生态区按原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 1.0.6 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控制指标及要求与本规定不一致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区域金融 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委发[2014]12号 【发布部门】中共苏州市委员会苏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2.28 【实施日期】2014.0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苏委发〔2014〕12号)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苏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十二五”规划前三年建设情况评估 《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对接上海、服务苏州、延伸辐射”的区域金融中心。三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以既运用好金融工具,又发展好金融产业的基本思路,以五个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金融贡献度不断加大。2013年末全市金融增加值达960亿元,年均增长22%;

占GDP比重达7.2%,占服务业比重达16%,比“十一五”提高2.5个百分点,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二)金融机构不断集聚。2013年末金融机构总数超610家。银行业机构60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机构全部入驻,外资银行机构数量全国第五;全国70%的保险公司、50%的证券公司在苏设立分支机构;备案创投、上市公司、小贷、担保、典当等机构分别占全省55%、30%、20%、20%、18%;中介服务机构约300家,金融服务后台约90家。 (三)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末,全市金融资产总量超3万亿,金融从业人员近6万人;银行业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贷款余额近1.7万亿,保费收入近270亿,均列全省第一、全国大中城市第九位;境内上市公司65家,位列全国第五,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总数全国第三。 (四)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苏州银行改制、东吴证券上市、东吴人寿展业,苏州法人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加快,共设立或参股异地机构93个,业务渗透力显著提升。 (五)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12年,苏州金融环境指数在全国31个重点金融城市中排名第8位,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和杭州。其中金融商业环境在全国排第5位,金融安全环境在全国排名第7位,在长三角地区均仅次于上海。 苏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有基础、有条件、有机遇,产业基础雄厚,经济繁荣开放,创新动力充沛,金融生态优良,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以及“一行三会”出台的具体举措,为苏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当前我市金融业仍存在四个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分支机构多、总部法人机构与中介服务机构少,机构趋同性强;二是资产总量多、单一法人资产少,贡献能力有限;三是业务种类多、特色服务少,业务同质化倾向明显;四是从业人员多、高端专技人才少,人才瓶颈问题凸显,与区域金融中心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最新区域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

大树底下好乘凉: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落子如飞 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凌厉姿态,长三角诸多城市按捺不住了。 近日,江苏省金融办与南京市政府签署一份“共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合作协议”,这场由江苏及南京主要领导主持的仪式上,达成了一个共同目标,即是在2020年,将南京初步建设成具有较强吸纳、辐射和拉动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城市。 根据共建协议,江苏省与南京市双方将在规划、人才、体系等11个方面展开合作。 记者获悉,在苏南,除南京外,制造业密集的无锡、苏州,也在紧锣密鼓地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浙江也不甘寂寞。最近,宁波在上海专门举办一场融入上海“双中心”建设的推进会。39个金融与海洋项目达成,总金额430亿。在金融合作上,宁波亦从上海引入了光大证券、上期期货、东来股权投资等一批上海知名金融机构进驻。 与此同时,宁波东部新城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正式开业,宁波杭州湾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动工建设。 不仅如此,记着获悉,浙江同时规划了杭州、温州三大金融中心,寄望推动当地金融发展。 苏南角力 日益繁荣的南京河西,枕戈待旦的45号地块9月将启动这座城市新的金融猜想。

据悉,根据规划,这里将如上海的陆家嘴一样,成为南京金融业的物理承载空间,这座高标准的金融城寄望建成华东最大之一,2013年年底全部建成,2014年投入使用。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谈到南京金融中心时曾表示:“打造一个错位上海、辐射中西部的泛长三角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重大战略举措。” 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合作协议共建措施有11条,包括支持南京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南京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支持整合南京产权市场、技术市场资源,组建南京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展区域性柜台交易等等。 江苏省社科院人士表示,苏州制造业及经济底子雄厚,这两座城市此前就在暗中较劲。 南京市金融办人士透露,根据南京的规划,其也力争到2015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达到20%,在GDP中占比重达到10%左右。 据悉,随着2010年浙江的泰隆银行在苏州设立江苏省的第一家分行,目前苏州银行存贷款已突破万亿,并聚集了近450家金融机构,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47家,保险公司56家,证券营业部60家,列入行业管理的担保公司104家,小额贷款公司50家。 按苏州政府的规划,希望到2015年将金融资产翻一番,金融增加值由2010年的482亿元提高到12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的16.5%,占GDP比重的7.5%左右。 浙江发力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11期2011年第1期Serial No.111 No.1,2011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一线”和 “西南一片”的衔接点,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H ”形发展战略构架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全国一级综合交通枢纽[1]。重庆周围集聚了诸如成都、西安等具备较强实力的城市群。重 庆入选 “国家中心城市”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既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也是中央对重庆直辖十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不过,由于重庆直辖之后的发展起步较晚,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仍相对弱小,它作为西部开发“领头羊”和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尚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城市西进”的大趋势下,重庆作为成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快速崛起的“引擎”,既需要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需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辐射及带动作用。这对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成渝经济一体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城市化正在迅速向前推进,已然成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趋势,而城市的发展尤以中心城市为重。中心城市指的是一定区域内居于社 会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是自然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 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的统一体。国家中心城市则是指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 些城市能够在全国具备引领、 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 2010年2月份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说明重庆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重庆的发展提振了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重庆应该把国家中心城市当做一种责任,通过未来 的发展使自身与这种定位完全相称。这就需要重庆确立自己 的核心,提升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2010年初,重庆同时拥有了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两大开放平台———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也意味着以“内陆开放高地”为目 标的重庆,将从此迈入 “双核”驱动时代:东边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依托水港、空港,侧重保税物流,辐射重庆市本地及周边省市;西边的西永综合保税区,依托西永微电园高科技项目集群,侧重保税加工,为全球电子信息类企业在渝落户、发展,提供全面的平台服务。两个保税区完全可以错位发展、相互呼应,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这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以及西部重要增长极的重庆,抓住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机遇以及发挥出辐射西部、服务西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符合西部大开发及成渝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及价值取向。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有了明显的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战略方针表述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 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 。把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 凝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结构有序、 优势互补、功能配合、共生共进、和谐高效的城市化体系。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也是适应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包括成渝经济区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区域经济尚处于早期单纯的集聚发展阶段,城市的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较小,且相互作用较弱,尤其是缺乏具有较大带动作用、较强功能的中心城市。在这样的区域条件下,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为充分拓展中心城市功能,培育中心城市成为经济增长极,成为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地,发达国家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以及外资投资增长的密集地,从而带动成渝经济区乃至西部地区整体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为在西部实现率先小康奠定了坚 收稿日期:2010-10-18 作者简介:陈国富(1971-),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 陈国富,王伯承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重庆401220) 摘要:在“城市西进”的大趋势下,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作为西部大开发“领头羊”及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够增强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裂变力。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但可以提升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凝聚成渝经济区在中西部的向心力,而且还可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区域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1)01-0159-02 159——

金融中心建设发展

金融中心建设发展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概述;上海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上海新跨越,着力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上海从北宋起,已拥有相当繁盛的海上贸易,后又逐步成为沿海贸易主要中心、金融机构密集和社会货币资本的集中、灵活的金融周转促进了上海的兴旺 巨额的国际贸易是上海金融发展与兴盛的基础、银行信贷在支持民族工业中的杠杆作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发、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具体材料请详见: [论文关键词]金融中心形成发展 [论文摘要]上海从北宋起,已拥有相当繁盛的海上贸易,后又逐步成为沿海贸易主要中心。开放口岸以后,外贸中心迅速北移,上海逐步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和手工业中心,并随之而形成全国的金融中心。本文通过对上海经济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对于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的若干看法。并就上海今后的发展给出了个人的理解。 一、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概述 上海从北宋起,已拥有相当繁盛的海上贸易,后又逐步成为沿海贸易主要中心。开放口岸以后,外贸中心迅速北移,上海逐步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和手工业中心,并随之而形成全国的金融中心。 近代上海主要的金融机构有典当、钱庄、银号、票号、外资银行、华资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运用各种不同的业务方式,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要,成为人们生活中体现价值形态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经济部门。 现在,上海正在向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方向努力,在这期间,除了对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横向研究外,纵向地对旧上海金融中心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进行研究,也是一项极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二、上海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众所周知解放前上海是旧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中心当时主要特征是:(1)金融首脑机关集中在上海;(2)社会货币资本的大量集中;(3)金银、外汇的总汇,货币发行的枢纽;(4)全国利率和金、银、外汇行市以上海为转移;(5)银行经营各种金融业务,运用多种信息工具;(6)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总的来说,过去上海金融业务活动经验丰富,金融知识和技术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只要撇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产关系,是有许多地方可以借鉴的。 (一)金融机构密集和社会货币资本的集中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诞生,为我国开办新式银行做了先导,随即,一大批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