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

第14课时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能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回顾梳理。

2.会总结、归纳和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学生独立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学生交流。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应用:

比比例意义

基本性质

各部分名称

上面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写一写。

—————————————————————————————————

二、重点训练

1.边做课本第65页,边整理和复习。

2.做课本第66页,和同学交流自己本单元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课堂达标

1.汽车保持行驶速度不变,则它所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下列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三角形的高不变,它的底和面积。

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和高。

C.圆的面积不变,它的半径和圆周率。

D.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与体重。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这幅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28cm,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km。

4.明明量得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他想把它画在平面图上,请你帮忙画一画。(比例尺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圆规的大小确定。)

5. 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4∶5,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加工120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整 理和复习,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复习内容:教材第65及练习十二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系统梳理组织学生交流整理知识,回忆知识点。 1.复习比例的意义。 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两者有什么区别?(课件展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2.复习正、反比例的 意义。 课件出示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3)正比例和反比例 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思考后回答。 3.比例的应用。 (1)什么是比例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 距离=比例尺)议一议,说一说:如何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 际距离?如何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2)图形的放大 与缩小。

通过学生回答,明确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不变。 (3)用比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①分析题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②找出两种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根据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列出比例。 ③解比例,检验并写出答语。 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第65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65页第3题。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3题。 4.完成教材第65页第4题。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四、拓展延伸1.妈妈用一些钱买面粉,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 买15袋。实际每袋增加了5元,实际可以买多少袋?设实际可以买 x袋。 (20+5)x=20×15x=122.妈妈用一些钱买面粉,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袋。实际每袋的价钱比原价多25%,实际可以买几袋?设实际可以买x袋。20×(1+25%)x=20×15x=12五、课堂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二第2、4题。 回答问题。两者表示的意义、表现形式都不同。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人补充。 1.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3.小组讨论完成。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 第14课时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能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回顾梳理。 2.会总结、归纳和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学生独立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学生交流。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应用: 比比例意义 基本性质 各部分名称 上面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写一写。 ————————————————————————————————— 二、重点训练 1.边做课本第65页,边整理和复习。 2.做课本第66页,和同学交流自己本单元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课堂达标 1.汽车保持行驶速度不变,则它所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下列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三角形的高不变,它的底和面积。 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和高。 C.圆的面积不变,它的半径和圆周率。 D.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与体重。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这幅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28cm,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km。 4.明明量得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他想把它画在平面图上,请你帮忙画一画。(比例尺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圆规的大小确定。) 5. 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4∶5,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加工120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与复习 比和比例》研讨课教案_6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比和比例复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96页的内容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九的第1、3、5、6、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小组整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 并在小组内复习交流相关知识的主要内容(如:概念·特 征·区别与联系·解答的方法等) 二、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教师:在学习比的意义时,我们已经知道有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那么,比的意义是什么呢?举例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其中3是前项,2是后项,“∶”是比号,并且后项不能等于零.) 教师:两个数的比能不能写成分数形式?(3∶2可以写成,仍读作3比2.)

教师:两个数的比能不能求出它们的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3∶2==1) 教师: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教师: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比值不变.) 教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师:什么是比例?并举例说明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5∶6=20∶24,其中5与24叫外项,6与20叫内项.) 教师: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例如:5∶6=20∶24,5×24=6×20.) 教师: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下表: ) 比比例 意义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部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比例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导学 案) 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学习重点1.了解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 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比例的基 本性质与解比例。教材第65页第2题第(3)小题 解比例的依据是 什么?解下面的比例。 1.2/ 2.5=3/x 分析:解比例时,可以根 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 化为方程,然后解方程。 答案:1.2x=3×2.5 x=3×2.5/1.2 1.解下面的比例。 ∶x=2∶ 答案: 解:2x=×

x=6.25 x=×÷2 x= 16/4=x/18 解:4x=16×18 x=16×18÷4 x=72 知识点2: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1)、(2) 下面各题中的两 种量之间是否有比例 关系?如果有,成什么 比例关系? (1)比例尺一定, 两地的实际距离和图 上距离。 (2)积(0除外) 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 个因数。 分析:判断两种量是否成 比例关系,要看这两种量是否 相关联。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 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如果 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1)成正比例关系 (2)成反比例关系 2.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 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关系? (1)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面积 一定,耕地时间和所耕地面积。 (2)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实 际距离。 (3)圆柱的高一定,侧面积和底 面半径。 答案:(1)、(3)成正比例关系。 (2)成反比例关系。 知识点3:比例尺的应用。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二第3题 在一幅比例尺是 1∶2000000的地图 上,量得甲、乙两个城 市之间高速公路的距 离是5.5cm。在另一幅 比例尺是1∶ 5000000的地图上, 分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时,要分清是求哪个 量,可以用比例方法解决,也 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 答案:5.5÷ 1/2000000=11000000(cm ) 3.相距1350千米的甲、乙两地 画在图上的距离是4.5厘米,小明量得 这幅图上乙、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 乙、丙两地相隔多远? 答案:1350千米=135000000 厘米 4.5/135000000=1/30000000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与复习

整理和复习 凤翔中心小学王璇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师:我们平时见到的地图、平面图都是按一定的比画下来的,你知道这用到了什么知识吗?(比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比例》这个单元里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意义(两个比相等) 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正、反比例的意义(相关联、能变化 比值一定(正) 积一定(反) 比例的应用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大小改变,形状不变) 用比例解决问题 正比例(等比方程) 反比例(等积方程)

师:看来大家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非常清楚,老师很高兴。其实有一个人他更高兴,因为他家正在装修新房子,准备搬家了,这个人就是小明。小明邀请我们一起参观他家的新房子,想去吗?如果想去,就必须闯过问题关。 出示题目: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你能判断哪道题,你就选择那道题说一说) (1)比例尺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2)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3)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 (4)如果x y5 ,y和x。 二、复习巩固。 1、小明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爸爸按照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告诉他,老家与学校的距离是900m,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5cm ,老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求比例尺时就注意什么?) (2)新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这是求什么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 2、来到新家,一进门,就看到客厅正在铺地砖,装修工人告诉小明,客厅的长是6m,宽是5m,你能帮小明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客厅的平面图吗?画图前,谁来给大家提个醒,画平面图时就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画图。 师:谁来说一说你选择什么比例尺?接下来做什么?(计算图上距离)有不同的方法吗? 装修工人看到大家画出了这么漂亮的平面图,也想考考大家。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例》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设计理念: 《比例》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正反比例及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应用等。在本节复习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理念来设计,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需要,具体在以下两点中体现: 1、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布置学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在自主梳理的过程中刷新了知识、盘活了知识,课堂中在老师的启发中,完善、成熟了自己的知识网络图的模型。在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能力的同时,又清晰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与质的区别。 2、质疑问难细化知识 在本课的第二环节中,让学生针对知识网络图,提出自己对某一知识点的疑惑或不清晰,并请大家帮助解决,在生生互动中内化、落实知识。因为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所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很大。 鉴于以上的理解,所以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对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并能利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自主整理、交流质疑的方法复习知识,提高知识的系统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主动建构知识网络,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复习中让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 教学准备:答题纸。 说教法:曾在吴卫东博士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专题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数学课按教学内容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综合实践课,新授课就好比是掏珍珠,练习课就是擦珍珠,复习课就是把一颗颗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所以“串”在本节课就是主线。我采用的教法有,谈话引导法,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示讲授法,对于学生不太清晰的概念知识进行讲解。练习法,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 说学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本节课学生主要有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及练习法。自主学习法主要在第一环节复习、自主整理初步完成知识结构图和第四环节的小结中。合作交流体现在第二环节的质疑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同学。而练习则在第三环节,为了巩固已有知识经验并有所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小学数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6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比例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归纳整理有关比例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复习回顾】 1.教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组织学生看书,同桌讨论整理后回答,教师整理成表格。

2.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的过程与要求是什么? 接着完成教材第65页第2题(强调书写与格式)。 ①学生独立练习。 ②请4位学生上讲台板演。 ③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 3.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的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填写小黑板上的表。

(4)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小组讨论: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断”。 一找: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想: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三判断:联系关联式,看是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4.自主构建,形成网络 教师:请各小组将本单元比例的应用这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知识又详细又清楚。 (1)组织各小组归纳整理。 (2)组织各小组汇报归纳整理的内容。 ①汇报时要求各小组将自己归纳整理的内容展示出来。教师根据各小组汇报的情况,适当补充。 ②教师组织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例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孩子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下你对比例的哪个知识点印象最深刻? 生答:……。师:把话说完整。师:声音真响亮。师:很好! 其实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往往需要对它们进行整理!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整理?() 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学习,正如大家所说的,整理的方法有:大括号形式的,画知识树形式的、填表格形式的、用语言直接描述的框架式整理、摘抄式整理……多种形式,接下来我们就要用这些方法对比例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二、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在进行整理时要注意大屏幕上的要求:(1)小组合作,共同回忆比例的知识,(2)尽可能地有条理地分类进行整理(3)把整理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4)时间5分钟。 指名读。要求明白吗?比一比,看哪组能做到3个字:快、全、美。速度快、知识全、整体美。找一个小组在黑板上整理!可以开始了! 三、个性展示,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很多,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爱学习的学生感到骄傲!接下来请各小组派个代表,在全班汇报一下,好不好?先请在黑板上整理的小组,你们是用什么形式整理的?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组1:我们组是用大括号形式整理的,它能清楚地说明比例这单元有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和用比例解决问题三部分内容。 你们整理的知识结构清晰,一目了然。能具体说说第一块的内容吗?其它同学认真听,要知道认真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你认为她说的不完整,可以起来补充。 (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它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可

(小学教育)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关于比例的知识,通过你自己的整理和复习,谁愿意来说说, 比例单元有哪些知识? 2、哪些是你学得很精彩的?哪些知识你还有遗憾? 二、比和比例的意义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解比例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 3、解比例。 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2题。 过程要求: (1) 学生独立练习活动。 (2) 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 (3) 请学生上台板书。 (4) 师生共同评价,并强调书写格式。 四、正(反)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4、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学生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 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 听课随想

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三判断:联系关系式,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5、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题。 过程要求: 按复习中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断”三步骤进行练习。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3)这里哪一种量一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变化的量成不成比例?若成比例,成 什么比例? (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 (3)因数×因数=积(4)因数×因数=积 2、完成课文练习十第1~3题。 六、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与体会: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张鸿森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4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听课随想【教学预设】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 成什么比例?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

《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住比例的意义以及基本性质 2、熟练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3、建构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课程重点: 正确熟练地运用解比例解决问题 课程难点: 正确的判断正、反比 评价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汇报进行适时评价。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山东,有一位全国闻名的古代大文学家,他住在曲阜,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孔子(课件展示孔子的图像) 师:他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语句,被弟子们收录到《论语》,有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就是说,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同时也要注意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比例》 (教师板书:比例)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师:看到这两个字《比例》你想到了哪些知识点? (教师点名学生4人,到黑板前板演) 师适时地进行评价 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一起学过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正、反比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试着画一画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请小组内推选一个人向大家展示一下他们的交流成果 (教师让小组推选出的学生上台板演知识结构) 师:还有没有其他不一样的答案? (如有就让学生继续进行板演)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这样的来分知识结构的原因。 学生进行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结构,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评价。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课件展示: 1、比与比例 1)什么叫比?(指名学生回答) 2)什么叫做比例?(指名学生回答) 3)比与比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件展示图表比与比例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意义以及基本性质进行分析) 师:同学们学的非常好,那么,我们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那些问题?

人教版六年下数学第4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下数学第4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P63“整理和复习”,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一”中第10、11题,P64“练习十二”中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和整理,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区别及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解比例。 2.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并能够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整理和复习中积累整理知识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会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1.自主整理本单元知识。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对“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请同学们先回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然后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学情预设】六年级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整理知识的经验,学生可能会用文字叙述、树状图、表格等形式整理,只要是对的都给予认可。 (2)小组展示、讨论、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一边教学一边出示课件)

2.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师:你认为哪些内容较难,易混易出错?你还有什么问题?和你的同桌相互交流。 【学情预设】通过交流,让学生自我补充知识点和完善结构图,在交流易错、易混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的过程,在交流中吸纳和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寻找自己的知识缺陷或困惑,针对个性问题,在同桌交流中得到初步的解决。 二、理练结合,加深理解 1.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小组内讨论、交流教科书P63第1题。 小组内同学一起填写下表,课件展示。(表格中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展示) (2)师:判断每组里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6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和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运算,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对象,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比较熟悉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的方法;能用数对,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认识,能够画出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物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查漏补缺。 【教学指导】 1.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虽说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有整理和复习,但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单元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对照。这样原来分散学习时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就有机会得以沟通,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因此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的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的首要任务。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如前所述,本单元教材所采取的精简篇幅,是突出重点、要点的做法,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创造了条件。复习时,应充分的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时,学生的整理不够准确,不够全面,这都是真实的、自然的现象,教师在学生开动脑筋深有体会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往往效果更好,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记得牢,还有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6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比例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和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通过整理和复习,对比例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好复习。(PPT出示单元知识框架) 二、互动整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组织学生看书,同桌讨论整理后回答。(PPT 出示表格)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是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比例是一个等式。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1)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完成教材第65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订正。(强调书写与格式)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每个比例式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 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字母式? 正比例:k x =y (一定) 反比例:k =xy (一定)(PPT 出示表格) (2)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小组讨论: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断”。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比和比例第二课时比例

比例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比例尺及有关计算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 复习过程: 一、比、比例的意义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名口答,出示表格填空。 二、解比例 1.什么叫解比例?(出示课件) 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出示课件) 3.解比例。 出示例题X : 320 = 1 : 10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练习活动。 (2)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 (3)请学生上台板书。 (4)师生共同评价,并强调书写格式。 三、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叫比例尺?(出示课件) 2.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有哪些?(出示课件) 四、比例尺的有关计算: (一)课件出示 右图中,荷花村到杏花村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1、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如何列式? 3、单位如何转化? (二)课件出示:把图中的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订正。 1、根据线段比例尺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 2、单位如何转化? (三)课件出示巩固练习 1、右图中,荷花村到杏花村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出两个村的实际距离 是多少? 2、量得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是3cm,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3、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云南地图上,量得大理到楚雄的距离是3.2厘米。计算一下,大理到楚雄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4、在一张1:500的设计图纸上,量得一正方形建筑的边长是20cm,这个建筑物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修建一个长80m、宽60m的长方形操场,用1:1000的比例尺画在图纸上,长和宽各画多少cm? (四)解答比例尺的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课件出示: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能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一般要把较小的项化简成“1”; (3)无论是计算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还是计算图上距离,都要先把参加计算的数量统一成较小的长度单位,然后再计算。这样方便一些。 (4)计算实际距离和计算图上距离时,数值比例尺最好写成分数形式,这样可以把比例尺当作一个分数来参加计算。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1)在a:7=9:b中,()是内项,( )是 外项,a×b=( )。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 积是(),两个外项可能是()和()。 (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 项的积是(),如果一个外项是,另一个 外项是()。 (4)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其中一个外 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5)如果5a=3b,那么, = , = (6)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P65课堂导学案设计

数学六下《比例的整理和复习P65》导学案 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检测评价学法指导【学习目标】 1.梳理比例有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理清比、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等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梳理比例相关的知识, 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学习流程】 一、整理(独学,课前完成) 1.回忆一下第四单元比例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2.填表 比比例 举例 写出 各部 分名 称 意义比表示表示两个 叫做比例。 性质 联系 正比例反比例 举 例 意义两种的量,一种量,另一 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 的两个数的一定,这种量就叫 做,它们的关系叫 做。 两种的量,一种量,另一 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 的两个数的一定,这种量就叫 做,它们的关系叫 做。 联 系 二、当堂检测 1.解下面的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请你仔细阅读学习目标。 方法提示:看书回顾梳理,是整理和复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比例

654=x 4:32 21:=x x 35.22.1= 4:25.3:5.6=x 2.填空。 (1)一幅地图中某两地的图上距离3cm 表示实际距离15km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甲乙两地相距1400km ,在这幅地图上要画( )cm 。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6cm 、另一条直角边4cm ,把它按4:1放大,得到的 图形的面积是( )。 (3)甲数的5 3等于乙数的3 2,那么甲数:乙数=( ),如果甲数是1.5,乙数是( )。 3.用解决问题。 (1)杭州到天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2厘米, 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一种零件的长是6毫米,宽是4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长 应画多少厘米?宽应画多少厘米? (3)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2小时行了100km.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 地一共要用3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远?(用比例解) (4)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3小时,每小时行50千米。原路返回每小 时行60km,返回时用了多长时间?(用比例解) (5)有A 和B 两箱苹果的质量比是3 :4 ,如果B 箱给A 箱5千克,那么两箱的 质量相等,求A,B 两箱原有苹果多少千克? 三、回顾与反思 我的收获

小学数学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84页和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弄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进一步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及掌握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班男生有多少个?女生有多少个呢?(生答)谁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女同学人数的关系?(生答师板书)谁能说一个和它相等的比?(生答师板书)如果把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叫什么?(比例)那么现在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整理复习什么内容了吗?(比和比例)(板书课题: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关于比和比例,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二、合作交流,整理知识: 1、回忆知识,小组活动,梳理知识。 要求:a、4人小组合作,共同回忆比和比例的知识;b、尽可能地有条理地分类进行整理; c、把整理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d、时间为5分钟。学生分小组合作整理。 2、汇报交流。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方法都不错,整理得很认真,那么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再来一起整理一下好吗? 师生共同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比例 意义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各部分名称0.9 :0.6 = 1.5

前项后项比值内项 2 : 3 = 6 :9 外项 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教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比和比例的区别。我们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师: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结合课开始的男女的人数比来让学生说说。a:b=a÷b= a/b (b不等于0) 3、区别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除法,化简比则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而化简比是一个比,它的前后项是最大公约数为1的两个整数,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如:求比值:4:8=4÷8=0.5(1/2) 化简比:4:8=1:2或(1/2)0.15:0.75 7/6:2/3 4、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你知道了什么?(先让学生说出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便于比较、区别。 师板书:x/y =k(一定) xy=k(一定)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并说出为什么? 2、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审题并写出答案,然后交流。 例4 李阿姨是个剪纸艺人。平时李阿姨每天工作6小时,剪出72张剪纸;节日期间,李阿姨每天工作8小时,能剪出96张剪纸。 (1)你能写出李阿姨平时和节日期间剪纸张数及相应工作时间的比吗?(说说比值表示什么?) (2)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如果李阿姨要剪120张剪纸,需要多少小时? 试一试: 小红看一本书,每天看6页,20天可看完。如果限定15天看完,平均每天需要看多少页? 2、心中有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比和比例》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2、会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在复习活动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并能自主地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大家有信心吗?(板书课题:比和比例) 二、出示目标 要想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要有信心,还要有明确的方向,我们这节课的复习目标是: 1、熟练掌握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2、会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复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自主探索 1、先学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84面,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完成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请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出示,生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84页例1--例4,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完成例1和例2的表格。

1、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各是什么? 2、怎样用字母表示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4、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5分钟后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小组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汇报。 (2)讨论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3)思考回答:除法中的被除数就是分数中的分子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3、自学效果检测: 接下来,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大家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学检测题,指定同学上台板演。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一)填空。 1、()÷2==0.75=3:()=()%=()折 2、a×=b×(a、b不等于0),那么a:b=():() 3、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乙=():()。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5、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它的比值是()。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公顷的施肥量一定,公顷数和施肥总量。() 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3、车轮的直径一定,行驶的路程和转动的圈数。() 4、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四、合作提升 (一)更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学期最后的一节新课,我们知道最后

一节课上的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 (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不成比例) (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成反比例) 2.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一定)) 3.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x×y=k(一定)) 4.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