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

质9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

教学难点:应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2:5=80:200,5:200=2:80……)

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以下活动内容2: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完成练习一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2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

教学难点:灵活地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教具:投影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

2、求出下面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提示课题,引入新课。

1、引入:如果有两个比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相等的比以叫做什么?它有什么样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2、引入新课。

三、导演达标。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的表格后回答:

A、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什么?

B、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什么?

C、这两次比的比值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板书: 80:2=200:5 或 =

(2)引出比例的意义。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讨论:组成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组成比例的?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C、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D、做一做。(先练习,后讲评)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看书后回答:

A、什么叫做比例的项?

B、什么叫做比例的外项、内项?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先让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再计算两个内项的积,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3、练习:判断下面的哪组比可以组成比例。

6:9和9:12 1.4:2和7:10

四、巩固练习:第一、二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的方法。

六、作业:第二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

课题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叫比?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

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

(2)归纳比例的意义

(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4)完成第45页“做一做”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

(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

(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创意作业:

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

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

3.揭示意义:像

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和(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

4. 和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具体明确,重点突出,概念呈现程序合理,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已知到未知、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等认识规律,教学效果好。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理解。

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复习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

12:16 :1 4.5 :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出示目标:1.理解 2.判断)

2.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

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怎么样?”(这两个比相等。)

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80:2=200:5或 = )像这样(指着这个式子和复习题的式子4.5:2.7=10: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80:2=200:5,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1: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35:42=,所以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

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②做第10页的“做一做”。

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做练习四的第3题。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如下:

80 :2=:200 :5

└-内项-┘

└------外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这样的呢?”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如: =

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板书:80×5=2×200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3×8=24)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4×6=24)。因为3×8=4×6(板书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边说边板书:3:4=6:8)

2.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1题。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80:2=40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200:5=40

80:2=200:5 或 =

└内项┘

└---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 80×5=400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 质9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 教学难点:应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2:5=80:200,5:200=2:80……)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六下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根据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 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4 ∶ 18 = 4 ∶ 3 外项 内项 内项 外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外项×外项=内项×内项) 如果a :b = c :d 那么 ad = bc 或 例1、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52∶6 5 和12∶25 方法一:用求比值的方法 方法二:因为52×25= , 6 5 ×12= 52∶6 5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所以能组 12∶25= 成比例。 因为两个比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 组成的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例2、用3、6、9和18组成不同的比例。 点拨:根据3×18=6×9组成比例 3、解比例 方法:(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2)通过解方程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3)书写格式和解方程相同。 例3、解比例 (1) 10x =2.10 (2)43∶81=X ∶12 5 教学拓展 【易错题】 1、判断:5X=6y ,则 X ∶y=5∶6 ( ) 2、解比例:X 36 =9∶3 真题训练: 1.在比例里,两个( )的积和两个( )的积相等。 2.如果7ɑ=5b ,那么ɑ:b=( ):( ),ɑ:5=( ):( ) 3.10:( )=( ):8 = 5:1 = 4.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 A. 6:9和9:12 B.1.4:2和2:40 C.51:21 和 41 :85 D.9.5:13和5.9:3.1 5. 红星小学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人数在165到170之间,其中男女人数的比是 3:4。那么六年级学生的总人数是( )。 ( A )166 (B)167 (C)168 (D)169 6.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 ) 7.在一个比例中,如果内项积是1,那么两外项一定互为倒数。 ( ) 8.解比例。 x 5.0= 93 χ:59=31: 0.6 1 (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教案】

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三个部分。比例的知识是除法、分数、比、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与核心,是后续学习的有效支持。比例的意义是学习正比例、反比例知识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比例和进一步研究比例问题的基础,直接涉及解决问题的效率。正比例和反比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现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比例的应用,是在更高水平上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以及原来遇到过的数学问题运用代数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科书重视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抽象与建模过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抽象、表征、建模的过程,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建构。教科书还重视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或图象来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内涵。 学生在学习比例这一单元时,已经学习了比、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等,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知识。比例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后一单元学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内容情境不新,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模型,需要学生在较高水平层面上学习。

1.重视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本单元有许多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如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等。这些概念揭示了数学中的重要规律或关系,并且与解比例等技能或用比例解决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中不仅仅需要记住概念,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地加以应用,同时提升对概念掌握的水平。 2.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体会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能力。本单元中,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以及正比例、反比例解决问题,都是比例知识的有效应用。在教学中,应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分析的方法和解答的步骤,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条理性。 3.注重知识的沟通与梳理,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比例的学习内容,特点是应用性强、综合性强。教学时,需要对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如: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之间的比较与区别、比和比例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通过沟通与比较,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和方法系统。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学笔记教科书P38,完成教科书P41“练习八”中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在体验过程中发现组成比例 的规律,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 组成比例。 2.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2.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2.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 1.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2.黑板、粉笔、教具模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模型,介绍“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课堂讲授 1.介绍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或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即“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例”,以“:”表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有以下三个基本性质: a.任意一组比例,如果交换比的两个顺序,则仍然成立。 b.任意一组比例,如果每个比的成比例中都乘除同一个数,则仍然成立。

c.在已知一组比例中,如果有几个比、倍或分相等,则比例仍然成立。 3.给学生讲授比例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并配合例题进行讲解。 3.训练巩固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算或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课后作业 布置内容: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加深对比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针对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了讲解和训练巩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型展示结合讲解经典示例,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在比例基本性质的学习中,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和 掌握了比例的三个基本性质。在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中,重点强调了注意事项,并通过例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和训练。 同时,通过课堂训练,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中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应用,提高实践能力。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后续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增加课外探究任务,帮助学生深度探究比例的应用,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3、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学习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顾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怎样求比值?(指名口答) 2.出示求比值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发现其中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二、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在胜利小学度过了六年的美好时光,在即将毕业之际,老师想放大一张咱们同台表演的照片作为纪念,却出现了这三种情况(课件出示三张师生同台表演的照片,其中两张照片变形了,另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说说你的看法。 2.师:这张没有变形的照片是老师按比例放大的,(板书“比例”两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许多新的概念都和以前学

过的知识相联系,同学们猜猜,比例和什么知识有关联?(指名口答)究竟比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成为比例呢?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两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数据,说出长和宽的比,明确按比例缩放的照片场合宽的比相等。 2.多媒体出示三面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师:这些形状相同,大小各异的国旗,是不是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你能写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指名板演)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口答) 4.既然比值相等,那我们就可以把这几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同学们这就是比例,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 5.打开书找到比例的意义,并多几遍。 6.在这三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数据中,还有哪些数据能组成比例,自己试着写一写。(生写比例,师巡视)。指名汇报写出的比例。 四、课堂练习 1.判断哪些是比例? 指名判断,并说明理由,明确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教材40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明确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就是计算它们的比值,看看是否相等。 3.教材40页做一做第二题。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写出的比例。 4.教材43页练习八第一题。 明确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并写出能组成的比例。 5.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写出比值是0.2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小组比赛哪个小组写得多。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叫比?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 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 (2)归纳比例的意义 (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4)完成第45页“做一做”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 (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 (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创意作业: 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教材利用三角形的缩小做素材,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不同的比例,以其中一个比例为例教学比例各项的名称,在让学生说出其他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在观察各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的基础上,发展规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还介绍了分数形式的比例基本性质的表达方法。“试一试”教学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第1-4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设计思路: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由于教学大纲规定,许许多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 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 教法建议 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 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

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 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 教学设计示例1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 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 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设计 先学后做,启发引导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5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5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 2、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3:5 18:30 (2)0.4:0.2 1.8:0.9 (3)2:89:27 提问: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单位:厘米)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两个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吗?3:62:4 两个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吗?2:43:6 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吗?3:26:4 每个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吗?2:34:6 2、(1)学生自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就是比例的各个部分,那么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门自学课本第43页。 (2)学生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3:6=2:4 外项内项内项外项

(2)学生交流: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是多少吗? (3)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并说一说各比例外项和内项在哪里? (4)比较: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3、(1)要求:观察黑板上的四个比例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要求: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3∶6=2∶4为例,指名来说明. 内项积是:6某2=12 外项积是:3某4=12 6某2=3某4 4、再写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 6、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7、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交叉相乘积相等 8、提问: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比和比例除了在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方面不同,你认为它们在什么方面还有什么区别? 3、完成练习十/1、2、3、4 4、判断: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两个内项一定互为为倒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学习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3.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什么叫做比? 2. 什么叫做比值? 3.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下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4.5∶2.710∶6 小结: 4.5∶2.7 和10∶6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课堂导学 (一)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1. 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40页图) 教师提问: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到,这些国旗的长和宽都相同吗?但不管大小,它 178

们的长与宽的比值分别是多少?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都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 式 2.4:1.6=1.560:40=1.5所以2.4:1.6=60:40 (3)揭示意义:像2.4:1.6=60:40;6:4=15:10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 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关键:两个比相 等(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和6∶4 (4)0.6∶0.2和4∶3 2.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60∶40=15∶10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师板书) (二)精讲指导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7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 2.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3.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 2.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幅两条线段相交的图形,通过引 导学生回忆“等分线段”的概念和性质,联系到本节课的主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概念解释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如“比例是 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关系”、“比例是一种等比例关系”等。 3. 性质探究 (1)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将黑板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用于书写“比例的基本 性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首先,教师将“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在左侧区域,然后介绍比例的三个基本性质:

•交叉相乘法则:a:b=c:d,则ad=bc; •同比例线段性质:对于比例a:b=c:d,若k eq0,则$\\dfrac{a}{b}=\\dfrac{kc}{kd}$; •倍数关系性质:若a:b=m:n,则a:m=b:n。 (2)实际问题的解决 接着,教师将“实际问题的解决”写在右侧区域,并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 •根据身高和体重确定一个人是否属于偏瘦、正常或偏胖; •商店打折时的计算; •几何图形的放缩问题; •物品的比较等。 4. 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如:某餐厅每盘牛肉面的售价是25元,现在该餐厅推出了一种新的套餐,包含一碗牛肉面、一杯饮料和一份小吃,售价为32元。请问,如果单独购买一杯饮料和一份小吃,需要多少钱? 通过以上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 1.设单独购买一杯饮料和一份小吃的价格分别为x元和 y元; 2.根据题目条件,列出比例式: $\\dfrac{32}{25}=\\dfrac{25+x+y}{25}$; 3.利用交叉相乘法则解方程得到 $x+y=\\dfrac{21}{25}$;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教案 学生姓名年级学科 授课老师上课时间教学课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 质、解比例总课时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概括教学重难点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写 出比例。 3、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运用比例的知 识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比例的意义 知识回顾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问题导入 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归纳总结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知识点二】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问题导入 归纳总结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叫做比例的项。 2.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知识点三】 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1 归纳总结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字母 表示:如果 ,那么 。 ad bc =::(0a b c d b d =、均不为)

【知识点四】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例1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归纳总结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再看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假设成立,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考点题库一 1、(重点题)填空。 (1)12∶9的比值是(),的比值是(),所以这两个比()组成比例(填“能”或“不能”)。 (2)在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3)12的因数有(),用其中的4个因数组成比例是():()=()∶()。 (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则另一个内项是()。(5)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6)根据1.2×4=0.6×8可以写出比例。 知识巧记 组成比例有条件,两比相等不能变。 外项内项积相等,性质应用最广泛。 11 34 : 9 4.5 = 105 4 9 2 3() () () () =

比例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2、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 1、什么叫做比?比的书写形式有哪些? 2、什么叫做比值?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什么活动?我们一起说吧。 (生齐声说:升旗仪式) 课件出示:升旗仪式的情景 你们对这个情景已经非常熟悉了,你们对这面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了解吗? 不了解是吧?那老师告诉大家: 课件出示并介绍:我们这面国旗的长是2.4米、宽是1.6米。 提问:你除了在升旗仪式上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加到过国旗呢? 指名回答(学校周一升旗时操场上的国旗、会议桌上的国旗、教室后面的国旗、) 在很多的场合像我们的教室、还有大型的庆典活动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庄严的国旗。 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国旗的尺寸大小吗?追问:知道不知道? 那么下面呢我们看一下老师收集到的一些信息。 课件出示不同场合下的国旗 课件出示:不同场合下的国旗 提问: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四面国旗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并读出它的长和宽(1)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长5米,宽10/3米。 (2)学校的国旗长2.4米,宽1.6米。 (3)教室里面的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 (4)会议桌上的国旗长壹五厘米,宽10厘米。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国旗的大小都一样吗? 师小结:在不同的场合的国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追问:它们的形状相同吗?(相同) 尽管它们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相同。我们看上去每面国旗在我们的眼中还是那么的庄严和美丽,那么的和谐和统一是吗?那么到底按照怎么样的标准才能制作出这种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国旗呢?其实每面国旗的里面是否也蕴含着我们的数学知识呢—比例!(板书课题:比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听清要求: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学校六班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案三篇 ?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和用比例学问解应用题的根底。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六班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案三篇,期望能关怀到大家! 学校六班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并把握比例的意义,生疏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推断力量。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好玩的学问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究和觉察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念承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看,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兴奋、兴奋、傲慢、骄傲)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观看明丽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格外兴奋,国旗是我们宏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辩有关比例的学问。(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同学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依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看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觉察?(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周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同学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推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局部名称是怎样的,各局部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翻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局部,比例各局部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9篇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 :0.2 和5:2 1/2:1/3 和6 : 4 0.2: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 = 60:40 内项:1.6 6o 外项:2.4 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 :1.6 = 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 :0.5=1.2: 1 两个外项的积是 0.6×1 =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 = 60/40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 =1/4:1/10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能用不同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获得积极探索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比例的意义 1.出示小红、小明在超市购买练习本的一组信息。 (1)根据表中信息,你能选出其中两个量写出有意义的比吗? (学生思考片刻,说出了1.2∶3、2∶5、1.2∶2、3∶5等多个比,并说出每个比表示的意义。教师适时板书。)(2)算算这些比的比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用“=”连接比值相等的两个比。) (3)说说什么叫比例。 (学生各抒己见,师生共同归纳后板书:比例的意义)评析:比的意义、求比值是这节课所学新知的“生长点”。对此,教师将教材例题后(相当于练习)的一组信息“前置”,

这样设计与处理,一是使题材鲜活,导入更为自然;二是把“一组信息”作为学生思考的对象,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激活旧知”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比较、发现、归纳,最终实现了对新知的主动建构。 2.即时训练。 A.判断下面每个式子是不是比例,依据是什么? (1)10∶11(2)15∶3=10∶2 a.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说说是怎样判断的,进而说明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b.剩下的(1)(2)(4)三个比中有没有能组成比例的? c.上面几个比有没有能和5∶4组成比例的,你能不能帮它找一个“朋友”并组成比例?它的朋友有多少个?这些朋友有什么相同点? 评析: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要经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上例中教师设计了“即时训练”这一环节。即时训练既有运用新知的直接判断,又有变式和一题多用,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它对促进学生牢固掌握新知,灵活运用新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引导学生读教材(相关内容),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2)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什么叫做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第一天第二天 运输次数 2 4

运输量(吨) 16 32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 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或写于黑板) 2 :16; 4 :32; 16 :2; 32 :4; 16 :32; 2 :4; 32 :16; 4 :2。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 :2;32 :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 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