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数学—比例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数学—比例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数学—比例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数学—比例导学案

小学数学导学案

——比例

班级:六年级班

学习小组:

学生:

课题:比例的意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2-3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什么是比。

2、回忆比各部分的名称。

3 : 2 或 3

2

( )

()()( )

3、回忆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 )的数,()除外,比值不变。 4、将比值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 )

( )

10 :12 2.5 :30 2

3 : 9

1 : 1

2 5 : 6 2 : 27

5、求比值:

0.9:3.6 34 : 1

5 9 :27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教科书32-33的内容。求出学校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 操场上国旗的比值: 2.4:1.6= 教室里国旗的比值: 60:40=

根据所求出的比值,可以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比用“=”连接,写成一个等式,即2.4:1.6=( ):40 或2.4

1.6 =

60

( )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 ( )。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3 :1

4 和 8:6 16:4和72:18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讨论:书上32页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并写出两组以上的比例。

3、1、2、3、6可组成多少个比例?

4、小结: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若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2、用

3、6、2、9四个数组成不同比例。

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4-3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什么是比例?

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7∶4和5∶3 80∶2和200∶5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教科书34-35的内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例如: 2.4 :1.6 = 60 :40 (标出内项和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 =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 =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2.41.6 = 60

40

2.4 × 40 ○ 1.6 × 60

我发现: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内项的积。(填大于或等于) 2、归纳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 )。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用2、4、8和16组成不同的比例。 (有多少写多少)

3、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两个外项的积是否( )两个内项的积,如果相等,则能组成( );如果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填空。

(1)12:9 比值是( ),13 :14 的比值是( ),把这两个

比写成比例为( )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2

3

,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

(3)根据1.2×4=0.6×8,可以写成比例 ( )( ) = ( )

( )

(4)13 a =1

4

b ,则b : a =( ) : ( )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0.9:1.2和8:6 (2)15 : 1

6 和6 : 5

※3、一个比例的各项都是整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6,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小10,第四项是第二项的1

5

,写出这个比例。

课题:解比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解下列方程.3

4

χ=

1

5

×

3

8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 5∶1和6∶2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

(二)自主学习。

1、自学第35页例2。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320 =1:10(2)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两内项320与1的积。(填等或不等):

(3)列式解答

解:设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

解比例1.5

2.5

=

6

x

*

2x

x+6

=

11

8

*3、将4、5、6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或()。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题。

(1)含有未知项的比例也是方程. ( )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3)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2、解比例

0.8 :x = 2

3

: 0.25

x

25

=

1.2

75

3 5:

7

12

=

9

10

: x

6.4

x

= 2 : 5

3、根据4 x 15 = 5 x 12 填一填。

(4) ( )=

( )

( )

( 5 )

( )

=

( )

( )

( 15) ( )=

( )

( )

(12)

( )

=

( )

( )

成正比例的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0-4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3、渗透函数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正比例的图像。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根据要求写出下面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4)已知圆周长和直径,怎样求圆周长?

小结:我知道像路程和时间、路程和时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等,这样两种有关系的量称作()。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1。

(1)观察主题图完成表格

(2)我发现:

50 2=

100

4

=

150

6

=……=25 ( 比值一定)

也就是体积与高度的()一定。

(3)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另一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成()关系。

正比例关系表示为圆柱体积

高度

=底面积(一定)

高度cm 24681012……体积cm3 50100150200250300……

底面积

cm2

……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

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为:( )

( )

=k ( )

(4)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成正比例的量?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例2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c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cm水有多高?

*思考: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

(1)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

(2)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3)如果3x=8y,那么y与x成正比例。()

(4)一个加数不变,和与另一个加数成正比例。()

2、想一想,填一填,并回答问题。

一种花布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m123456…总价/元81624324048…

(1)分别写出各组总价和相对应的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

(2)说出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3)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4)在下图中描出表示数量和对应总价的表格的点,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图像的特点。

总价/元

1234567数量/m

(5)利用图像回答,买2.5m花布要多少元?68元能卖多少米花布?

成反比例的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42-4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

3、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找出成反比例的两种量变化规律。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判断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3后完成下面的题

知识点一:反比例的意义

高度m 10 5 4 2 1

底面积m2 10 20 25 50 100 体积m3

(1)把相同体积的大米倒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体粮仓中,完成表格。

(2)观察上表,探究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

a、底面积是10平方米,大米的高度是10米;底面积是20平方米,大米的高度是5米;

…………;说明大米的高度随着圆柱底面积的变化而(),它们是()的量。

b、从左往右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底面积越大,米的高度越(),从右往左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底面积越小,米的高度越()。

C、大米的高度x底面积=米的体积()(填一定或不一定)

(3)、像上面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这两种量就叫做(),它们的关系叫做()用字母可以表示为()x( )= k( )。

(4)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成反比例的量?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在速度、路程、时间三种量中,一种量一定,判断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 )

(2)王芳做完10道题,做完的和没做完的题成反比例。()

(3)小美从学校走到家,走路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 )

(4)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2、填空。

(1)已知a和b成正比例。

a 1.5 3 7

25 6

b 1

2

1 4.5 0.15

(2)已知a 和b 成反比例

比例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48-4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会计算比例尺.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会计算比例尺.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填空.

30米 =( )厘米 300厘米 = ( )分米 15千米=( )厘米 5000毫米= ( )米

2、 解比例.

a

0.2

114

32

10

b 0.25 9 65

3.2

5x = 14 160 X = 120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比例尺的意义

1、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 )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 ),叫做这幅图的( )。

即: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 比例尺 或( )( )

= ( ) 2、主题图中 比例尺=1:100000000中,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 )厘米。也表示图上距离是( )的1

100000000

,实际距

离是( )的( )倍。

温馨提示:比例尺是一个比,它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因此不能带有计量单位。

知识点二:比例尺的分类

1)用数字形式表现的比例尺,叫做( )比例尺;

2)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样的比例尺叫做( )比例尺

3) 自学例1后,把下面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

0 80米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填空

(1)计算比例尺时,单位要()。(填统一或不统一)

(2)0 180 360 km是一个()比例尺,它表示图上()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km,把它转化成数值比例尺为()。

附加3、思考课本49页图中2:1表示什么?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

(1)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米。()

2、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10米的距离。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比例尺的应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5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00.

(2)比例尺80:1。

(3)比例尺02040km

2、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2后完成下题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

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可以列方程为( ),再把结

果的单位厘米化成()

解: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千米。

算术解: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观察主题图:地铁一号的实际线路长度为50千米,图上的比例尺为1:500000。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3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30厘米。如果在另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厘米,则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 解决问题导学案

第2单元百分数(二)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第5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打几折就是()是()的()。 五折就是(),也就是(),表示( )是()的()。 六成就是(),表示( )是()的 ()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1)“打五折销售”就是()。 “满100元送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2)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3.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按5%缴纳增值税1500元,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需纳税的是()元。 (2)晶晶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是4.68%,到期后可得利息()元,一共取回()元。 (3)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的稿费超过4000元的部分,要按照14%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指()的14%。 (4) 王叔叔在一次摸奖中获2000元奖励,但向工商部门交付了460元,这460元叫作();税率为()。 (5)一件毛衣打六折销售,比原价便宜了( ) % (6)一种商品八折出售,售价是原价的()%。 2.商店出售一种DVD,原价是400元,现在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李大爷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水稻,产量是1000千克,今年该种新品种后,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 4.赵叔叔购买“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赵叔叔实际可以获得奖金多少元? 四、拓展练习

最新正比例函数导学案

19.2.1.1 正比例函数(1)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简单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学习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比例函数的特征、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预学: 问题1:2011年开始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km ,设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0km/h ,考虑以下问题: (1)乘京沪高铁列车,从始发站北京南站到终点站上海虹桥站,约需多少小时?(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京沪高铁列车的行程y(单位:km )与运行时间t(单位:h)之间有何数量关系?(3)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2.5小时后,是否已经超过了始发站1100 的南京南站? 二、互学: 1. 问题2:写出下列各题中函数的解析式: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撂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 ℃)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2.合作交流:认真观察以上四个函数解析式,分别说出哪些是常数、自变量和函数: (1) 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 的_____________ 形式. (2)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_____ 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叫做________ 。 思考:为什么强调K ≠0 ? 3、练一练 (1)下列函数是否是正比例函数?若是正比例函数,比例系数是多少? ①y=2x ②y=x+2 ③y= 3x ④y= x 3 ⑤ y=-x 2+1 ⑥ y= -x 21 (2) 若 325-=m x y 是正比例函数,则 m =________ 。 (3) .若 3 2)2(--=m x m y 是正比例函数,则 m =_______ 。 (4) 若y=(m-2)x+m 2-4是正比例函数,则m=_______. 4. 例题精讲: 例1:若y 与x 成正比例关系,且当x=2时,y=5,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单元负数第1课时认识负数 环节学案 自主 学习 探究新知 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4 7 5 4 -0.3 -230 2.长沙春节那天的温度是五摄氏度,写作()℃;同一时间,哈尔滨的 温度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写作()℃。 3. 0是正数还是负数? 质疑 探究 知识点: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读下面的数,并将它们归类。 +4 -3.7 500 +9.8 - 10 1 7 20 25.9 -301 0 正数: 负数: 2.说说下面的数表示的意思。 (1)冰箱冷冻层的温度是-15℃。 (2)海口某日的气温是13 ℃。 3.下面是小军家某日的生活开支情况,读一读下面各数,并将表格补充完 整。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填空。

(1)1月北京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五摄氏度,记作()℃;夜晚的平均温度是零下四摄氏度,记作()℃。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2.读下面的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20 -31 0 -92 2 1 - 13 1 101 3.选择。 (1)有6个数:-5,0,2.13,-0.3,31,4,其中正数有()个。 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自然数都是正数 D.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二、拓展练习 学校对五年级男生进行仰卧起坐测试,规定每分钟做到28个及以上为达标,超过28个的用正数表示,不足28个的用负数表示。 上面的同学中,做得最多的做了()个,做得最少的做了(),没有达标的同学有()人。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 环节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数的认识(一)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倒数、百分数的意义。 2、我能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读和写这些数。 3、我能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熟练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学习重点】 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整数【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 【知识链接】 一、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看书中76页的插图,说说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二、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三、说说小数的分类?什么是循环小数? 【自主学习】 1、分数可以分为()分数和()分数,真分数 ()1,假分数()1.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2、2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25 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它减少(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为最小的质数。3、( )个0.1是1,( )个0.01是0.1。2.94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4、(1)读出下面各数。 52000803100读作: 73008004读作: 0.0034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六千三百四十二 四十又十二分之七 5、把84000000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6、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7○ -5 1.5○ 0○-1.5 -3.5○3.5 52 ○ 4919 ○ ○ 987○897 3.025 ******** ○3.25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

正比例导学案

导学案:(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43) 学习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导学过程: 一、 用“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故事导入新课 二、 自主探究 1、探究表格1 出示:王老师步行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发现表格中有哪些规律? 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1)建立“相关联的量”的概念 (2)理解“比值一定的含义”,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生再次描述“表格一”的规律,巩固强化 2、探究表格 2 购买粽子情况统计如下表: 根据规律完成表格。 抽生汇报,总结得出

(1)总价/数量=单价(一定)。(板书) (2)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互动探究 1、比较归纳,揭示正比例概念 学生分小组讨论:两组数量关系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汇报 师归纳总结正比例概念。(板书:正比例) 出示PPT,全班齐读正比例的概念。 2、让生用语言描述刚学的2组数量关系中谁和谁是成正比例的量?谁和谁成正比例关系? 3、揭示正比例关系式。 y/ x=k(一定) 小结:判断两种量的是否成正比例,就用这个关系式,看这两种量是否有相除关系,看他们的比值也就是(商)是否一定。 四、学以致用 1、完成表格,并思考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完成表格,再思考表中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五、巩固深化,适度拓展 3、火眼金睛,并口述理由。 4、以前学的数量关系,很多是成正比例的量,请举例。 五.生尝辨别王冠真假,用正比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六、励志名言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 题 1、甲、乙两人每天共做56个机器零件,如果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5,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石灰水是用石灰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4545千克的石灰水,需石灰多少千克? 3、体育室有60根跳绳,按人数分配给甲乙两班,甲班有42人,乙班有48人,两个班各分得跳绳多少根? 4、一个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80,分子和分母的比是3:7,求这个分数? 5、一块长方形地,周长400米,长和宽的比是3:2,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36人,如果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5:7,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7、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8、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9、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已知女生有2 4人,这个班级有学生多少人? 10、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11、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12、六(1)班原有学生52人,后来又调进女生4人,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六(1)班原来有女生多少人?13、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周长是120米,已知长与宽的比是2:1,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4、用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5、纸箱里有红绿黄三色球,红色球的个数是绿色球的4 3 ,绿色球的个数与黄色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绿色球与黄色球共81个,问三色球各有多少个? 16、甲箱有桔子100个,乙箱有桔子80个,从甲箱取出多少个桔子放到乙箱后,甲、乙两箱桔子的比是7:11? 17、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5:3,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12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已知此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3:2,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7)在比例尺是15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6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8)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9)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0)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11)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改用1∶500000的比例尺,甲、乙两地的距离应画多少厘米? (1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导学案

第四单元比例 第5课时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学会分析问题,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能根据正比例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根据据下列中的两种量,怎样求第三种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2)已知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3)已知总价和数量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第45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用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的关系: 3.填一填: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5.自学课本第46页正比例图像,并思考课本上的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回答下列问题。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小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3)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4)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3. 一堆西瓜,西瓜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西瓜的数量与总价成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 综合算式18+12×3 =18+36 =54(分)=5角4分 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 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得出小冬有钱90分。这样的解答层次,也就是说先算加法,后算乘法是符合题意的,是合情合理的。使我们看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先算乘法的与需要先算加法的事例都不少。如果永远用分步式计算的话就不必规定运算顺序了。只因为列出综合式,就得规定出前后的顺序。 (2)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而后加减呢?应该从法则的定义说起,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也可以看作是相同数的连减。就以加法和乘法来说吧:每盒乒乓球6个,王小通买了1盒,张大力买了4盒,他们俩人共买乒乓球多少个?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 6+6×4. 由于乘法的定义是相同数的连加,如果我们把乘法再返回加法的话,那么上面的式子应改写为: 6+6+6+6+6 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按照6+6+6+6+6来计算,一个一个地加,得出30个乒乓球。 再引申一步说明,乘方是相同数的连乘,它的定义是:n个a相乘的积,叫做a的n次乘方。我们也规定了在一个算式里,有第二级运算也有第三级运算的时候,应该先算第三级运算,后算第二级运算。总之,运算顺序是由于法则本身的形成及法则之间的关系而规定的,正因为由第一级运算发展到第二级运算,由第二级运算发展到第三级运算,所以运算顺序规定为:先三级,再二级,后一级。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学案及答案

一、动脑思考,认真填写(共22分,每空2分) 1. 五百八十亿三千零六万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记作( )。 2. 桌子上有一个不透明的盒子,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6个,白球4个, 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30次,摸出( )球的可能性大。 3. “比德文”电动车属于家电下乡补贴品牌,每购买一辆“比德文”电动车,国家补 贴电动车售价的13%,李淼要购买一辆售价为2500元的“比德文”电动车可节省 ( )元。 4. 一个圆柱削去6dm 3,正好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 )。 5. 手工课上,王强把一个长方体木块恰好截成两个正方体木块,这样表面积增加了 6.4 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6. 10个人合租一艘船,如果租船的人再加5个,平均每人所花的租金就减少1元,则 租一艘船的租金为( )元。 7. 商场里现有奶糖、酥糖和水果糖各50千克,按1 :2 :5的比例混合成什锦糖。最 多能混合成什锦糖( )千克。 8. 已知1÷A =0.0909……; 2÷A =0.1818……; 3÷A =0.2727……; 4÷ A =0.3636……; 那么9÷A 的商是( )。 9. 右图表示的是教育专线公交车从A 站到B 站到终点C 站以及返回时路 与 时间的关系。去时在B 站停车,而返回时B 站不停,去时的行驶速度 为 每分钟600米。那么此公交车往返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 米 二、仔细审题,正确判断(共5分) 1.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高缩小为原来的12 ,圆锥的体积不变。……………………( ) 2. 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所有的都相等。………………………………………………………………( ) 3. 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1~6六个数字,掷一次骰子一定能得到数字“6”。………………( ) 4. 一种商品先降价20%,过了段时间又涨价20%。这两个20%的单位“1”相同。…………………… ( ) 5. 小玲用20分钟的时间做计算题,她平均做一道题的时间和做题的数量成正比 例。………………… ( ) 三、精心比较,对号入座(共10分) 1. 把5件相同的礼物全部分给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礼物,分礼物的不同方法一共有( )种。 A 、3 B 、4 C 、5 D 、6 2. 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如右图挖掉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 )。 A 、比原来大 B 、比原来小 C 、不变 D 、在能确定 3. 大圆的半径正好是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最新《正比例》导学案汇编

《正比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学习重点: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学习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举例说明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情况。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19-P2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P20页)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情境三:第21页第3题 合作探究、 1.正比例关系: (1)(P20页第2题)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P20页第3题)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3)、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4)、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P21页)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与同桌交流完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时认识负数

第2课时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编写人贾经蓉

(2)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探究二: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1 、-2 、2.5、 -0.5 、1.5 【合作互助学】 1、小组讨论: (1)数轴上数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进行比较:-4与-2的大小。 (2)比较负数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结论:负数都比0 ,正数都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评价提升学】 1、我会填空。 (1)在一条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 到 的顺序。 (2)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3)比大小。 -8( )0.8 -6( )6 0( )-3 -81( )-9 1 2、我会判断。(对划“”√,错划“×”) (1)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 ) (2)-9>-10。 ( ) (3)-6.5在-5和-6之间。 ( ) 3、我会连线。(将字母与对应的数字连线) 5、应用拓展 (1)动手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 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某商店1 月份营业额为100 万元,2 月份营业额为130 万元,比1 月份增长( )%。3月份营业额为90万元,比1月份减少( )%,称为负增长,也可以记为增长-10%。4 月份营业额为95 万元,比 、 和 ,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 轴。 笔记二: 利用数轴比较 数的大小 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 到 的顺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6.1.1 负数的认识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二、自主探究 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表示,3℃表示;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表示什么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 自评师评

6.1.2 直线上的负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线上的数。 ⑴出示例3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我的发现:。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我的想法:以为起点,向为正,向为负。原点处表示的位置,方向表示向东,一个单位表示1m。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正比例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第5课时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学会分析问题,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能根据正比例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根据下列中的两种量,怎样求第三种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2)已知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3)已知总价和数量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第45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用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的关系: 3.填一填: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5.自学课本第46页正比例图像,并思考课本上的问题。 三、课堂达标 1. 回答下列问题。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小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 (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3)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4)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3. 一堆西瓜,西瓜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西瓜的数量与总价成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摘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019年春季学期XX小学 导 学 案 科目:数学 年级:六年级 授课教师: XXX 日期:二0一九年三月

目录 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 (8) 第二单元:1、百分数(二)折扣与成数 (9) 2、百分数(二)税率与利率 (12) 第三单元:1、《圆柱的认识》 (15) 2、圆柱的表面积 (17) 3、圆柱的体积 (19) 4、圆锥的体积 (22) 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5) 2、解比例 (27) 3、正反比例的量 (29) 4、比例尺 (33) 5、用比例解决问题 (38)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42)

xx小学导学案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 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 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 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 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 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4)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设计意图】在具体生活实例中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正 数、负数,初步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同时在出示的负数中有-7、-5.2, 让学生感知负数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读法。 四、达标检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 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 均温度相差多少度? 2.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

新苏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2.正比例的意义 主备人:审查人: 第一课时 教学容:教材56-57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 正比例。 2、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掌握判断两种相 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体会函数思想。 3、培养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 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掌握正比例图像的特点。 教学方法: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指导:观察计算法,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检测导入。请填写等量关系式。 (1)已知路程和时间,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时间,工作效率=()○()一起做填后概括。板书课题---- 正比例 2、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体会函数思想。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学前的指导 出示自主学习单,全体学生阅读自学容、学习目标、自学方法。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纲1的要求认真的自主学习。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交流时重点讨论提纲中1的(2)提纲中2的(2)。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各组中的学困生,可以针对自学提纲中的一些问题个别提问、个别指导。 (一)自学例1正比例的意义 (1)观察例1的表格,表中有()和()两种量。行驶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行驶的时间越长,对应的路程就越(),反之,行驶的时间越少,对应的路程就()。时间和路程是相关联的量。相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分别是:80:1=80, 160:2=(),():( )=( ),……比值都是(),比值表示(),表示这辆汽车的()。用式子表示上面三种两之间的关系:():()=()() (2)通过以上学习,()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和()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 )和( )是成正比例的量。(3)小结:结合上面的学习能用一段话说说正比例的意义吗? (教师归纳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的关系。 4、过渡:通过自己的探究,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大家学得不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容,看谁做的精彩。接下来按自学提纲2的提示进行自学。 (二)自学“试一试”利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1) 填写表格。因总价和数量的比值都是(),根据总价=()×( ) 完成表格。总价是随着()的变化而(),()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表中两个量的关系表示为:():()= ()一定,也就是()和()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关系。(2)结合例1和试一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A()B() (3)正比例关系式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三:巩固训练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认真关注各组展示结果(约2分钟)(师: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在这里。) (1)看正比例的意义的展示。(叙述是否清晰有条理?) 引导学生说出正比例意义中相关联的量的含义。如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怎么变化? 2 引导学生质疑、争论、辩解、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课件|视频|试卷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 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 (2)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义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 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3.列式计算 (1)6个718 相加的和是多少? (2)3 7 的5倍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6 5 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用12个边长分别是3 4 dm 的正方形卡片可以拼成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 多少? 整理学案:

六年级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练习

一、填空题。 1、故事书和科技书本数比是5 :8,故事书本数是科技书的( );科技书本数比故事书多( ),故事书本数是两种书总本数的( )。 2、甲组人数是乙组人数的 3 2 ,甲组人数和乙组人数的比是( ),甲组人数和两组总人数比是( )。 二、解答下面应用题。 1、有840本书,按4 :3分给育才小学和为民小学,两个学校各分到多少本 2、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8 :7,如果乙筐重63千克,甲筐重多少千克 3、把一种农药,药液和水按1:12500配成药水,现有2.5千克的药液,应配多少千克水 4、实验小学四、五、六年级为希望工程共捐款4050元,三个年级捐款的比是2 :3 :4,三个年级各捐款多少元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8厘米,长与宽的比为 5 :4 ,这个长方形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6、六(1)班有54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如果按2 :3 :4分成三组,人数最多的一组有多少人 7、甲、乙、丙三个少先队员共植树100棵,甲植了总数的 5 2 ,乙与丙植树的棵数的比是2 :3,三个人各植树多少棵 8、一个长方形棱长之和是144厘米,长、宽、高之比是4 :3 :2,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9、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而成的,45千克水中含氢和氧各多少千克 10、小明班有56位同学,其中男、女人数比是4 :3,小明班有男、女学生各多少人 11、中国农历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这一天,北京的白昼时间与黑夜时间的比是5 :3。白昼和黑夜分别是多少小时 1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2 :3 :4,用18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这样的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长多少厘米 13、一种药液,用水和药粉按100 :1配制而成。现有500千克的水,可配制这种药粉多少千克 14、用480cm 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3 :1 : 2。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15、菜店运来的西红柿与茄子数量比是18 :7,已知运来的茄子比西红柿少121千克,运来西红柿和茄子各多少千克 16、一块长方形钢板,周长是210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 :2,这块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7、农药“乐果”乳剂加水可治棉花的虫害,已知药液和水的重量比1 :1000。 (1)5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千克 (2)如果用1500千克水,需用多少千克药液 (3)如果要配制2002千克药水,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 18、一批图书按2 :3分配给五、六年级,五年级分得400本,若按3 :5分配,六年级可以分到多少本 19、甲乙两队修路,两队修路长度比是6 :7,甲队比乙队少修50米,甲乙两队各修多少米 20、某车间要把加工一批零件任务的85%,按2 :3 :5分配给甲、乙、丙三个组,已知甲组应该加工零件170个,一批零件有多少个 21、某工厂有三个车间,共有工人250人,第一车间人数占全厂人数的48%,第二车间和第三车间人数的比是7:6,第二车间和第三车间各有多少个工人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练习二 1、甲、乙两人每天共做56个机器零件,如果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5,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石灰水是用石灰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4545千克的石灰水,需石灰多少 千克 3、体育室有60根跳绳,按人数分配给甲乙两班,甲班有42人,乙班有48人,两个班各分得跳绳多少根 4、一个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80,分子和分母的比是3:7,求这个分数 5、一块长方形地,周长400米,长和 宽的比是3:2,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36人,如果 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5:7,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2019年正比例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正比例 教材分析: 正比例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教材提供了三个情境,其中一个是图像,两个是表格,让学生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 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已经知道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几倍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正比例的一个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对这个内容是有个初步的接触。在这个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根据表格中的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根据文字叙述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特别是学生对学过的数量关系不熟悉时就更难了。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 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情境二: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三)情境三: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这两个表格中的变化情况与上两题的变化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练习二 1、甲、乙两人每天共做56个机器零件,如果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5,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石灰水是用石灰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4545千克的石灰水,需石灰多少千克? 3、体育室有60根跳绳,按人数分配给甲乙两班,甲班有42人,乙班有48人,两个班各分得跳绳多少根? 4、一个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80,分子和分母的比是3:7,求这个分数? 5、一块长方形地,周长400米,长和宽的比是3:2,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36人,如果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5:7,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7、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8、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9、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已知女生有2 4人,这个班级有学生多少人? 10、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11、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12、六(1)班原有学生52人,后来又调进女生4人,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六(1)班原来有女生多少人? 13、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周长是120米,已知长与宽的比是2:1,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4、用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5、纸箱里有红绿黄三色球,红色球的个数是绿色球的 4 3 ,绿色球的个数与黄色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绿色球与黄色球共81个,问三色球各有多少个? 16、甲箱有桔子100个,乙箱有桔子80个,从甲箱取出多少个桔子放到乙箱后,甲、乙两箱桔子的比是7:11? 17、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5:3,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12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已知此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3:2,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7)在比例尺是15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6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8)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9)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0)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11)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改用1∶500000的比例尺,甲、乙两地的距离应画多少厘米? (1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4)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可以修完。如果要提前5天修完,每天要修多少米?(用比例解)(15)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可以提前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16)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17)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多修3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18)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138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用比例解答) (19)工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2.4吨,42天可以烧完。实际每天节约1/8,实际可以烧多少天?(用比例方法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