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测试题含解析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测试题含解析

新会一中高三历史第1次周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8分)

1.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

【答案】B

考点:分封制。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说明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废分封,行郡县,因此材料中的“周制”是指分封制,故B项正确;项是秦朝的制度,C项是所有王朝推行的制度,与题意不符,D项是元朝的制度,故ACD项排除。

2. 隋唐时期,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分裂B.草市兴起C.海禁政策D.市坊分区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隋唐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国家统一,A错误;草市兴起是在南北朝时期,B 错误;明清时期实行了海禁政策,C错误。由于隋唐时期在城市里实行了严格的坊市制,对商业严格管理,成为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为D。

3. 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 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

A.政治非常开明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C.制瓷技术精湛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C

考点:明朝手工业的特点。笑话反映出外国元首和使节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喜爱的原因当然是瓷器精美,故事反映出制瓷技术的精湛。本题考查明朝手工业的情况。注意材料里的“官窑瓷器”,官府手工业的产品质量非常好,工艺精湛,对外国元首和使节有很强的吸引力,才会有如此之举动,故选C项,A B D三项尽管也是对当时外交的解释说明但与材料的核心思想不符。

4.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答案】A

考点:鸦片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而且时间是近代史的开端的提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便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目的,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符合材料的主旨。故选A.

5. 一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这位学者的行为最可能受到的影响是

A.鸦片战争前的程朱理学B.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说

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说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注意材料中的“思想革命”是指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与科学”口号。程朱理学是保守的思想,晚清的中体西用也是基于对传统的保守心态而生

成的解释,皆不符合“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文革时期虽然社会上流行革命思想,但是对传统文化如戏曲、歌谣、风俗材料是持反对态度,甚至加以破坏。从社会上浒思想革命,及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可判断为C项。

6. 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春联,反映了我国20 世纪50 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D.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答案】A

考点:题干提供的时代背景中20世纪50年代后期,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探索阶段,春联也当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符。故选A。

7.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写道:“如果说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 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括号里面的内容应是

A.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答案】C

考点:1871年的30年后,为2001年,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历史事件当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的时间。从材料中的1971年的“30年后”可判断是2001年,中国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答案为C。A、B也是在2001年,但不是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D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8. 公元前8~前6 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的原因。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由于山峦和海洋的层层阻隔,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这些城邦国家面积狭小,人口少,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故选C;城邦的地域狭小,缺少耕地,农业不发达,A 错误;城邦实行民主政治,B、D 错误。

9. 16~18 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大批美洲国家的独立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新兴工业城市的大量出现

【答案】B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这种“新”的命名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新掠夺的土地上命名的,是殖民扩张的结果。选项ACD不能从地名命名中体现。

10. 一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人论及自己的时代:不论是佃农、工人或水手,只要勤劳节俭,就有机会拥有农庄、工厂或商船,甚至可能成为银行家。这种说法反映了

A.封建制度面临解体B.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C.帝国主义不断扩张D.社会主义蔚然成风

【答案】B

考点:与题干“十九世界的法国”相符的历史背景是B 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本题考查19 世纪的法国社会。材料中的“有机会拥有农庄、工厂或商船,甚至可能成为银行家”即意成为

资产阶级,D 错误;19 世纪的法国已以逐渐进入工业国家的行列,资本主义随之盛行。此时的法国封建制度已经解体,A 错误;法国是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

C 错误。答案为B

11.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实现了自由贸易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答案】B

考点:战后世界体系。二战后世界货币金融体系、贸易体系(协调贸易纠纷机制)的建立改变了此前世界经济体系,不断走向制度化。

12.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答案】D

考点:本题有很大的迷惑性,“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很容易错选A。但题干还有把卷心菜剥光,表现为苏联解体。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注意材料的意思是把前苏联你剥卷心菜一样给剥光,即使苏联解体了。因此答案为D。

13. (28 分)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 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 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 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9 分)

(2)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10 分)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在建立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9分)

【答案】

(1)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分)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分,每点3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因素: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政治因素: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民族危机的加深。

思想因素: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不同: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三权分立制度。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9分,每点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三次重大革命。(1)从公元前221年可知是秦朝的建立,其影响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回答,中国的两千多年的政治统治的基础从此奠定;(2)从1911年可知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其到来因素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外,还要加上阶级因素,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应体现在民主政治;(3)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成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的基础。

14. (2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 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材料二: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以上材料皆据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 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问题:

(1)1500 年前后,西欧发生的哪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9 分)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9分,每点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英王的实际统治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提供了前提。

(3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

(6分,每点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体现:建立欧洲共同体。(3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1)根据问题一中的时间特征“1500年前后”,结合所知识找出推动西方近代化发展的重大历史运动即可,(2)该题考查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建立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以达到“克服专制王权”的目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开始提供了政治前提,从而进一步促进英国的现代化。(3)由题意可知“修补资本主义”实际是指对资本主

义制度的局部调整,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史实,加以概括就可以看出,与之前相比,二战后欧洲各国普遍采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并且都不同程度的建立起了社会福利制度,还有就是是实行人民资本主义等,这就是“修补”的内容。“修正民族国家”:就是指材料中的“发达国家间建立起国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欧洲国家的联合。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测试题含解析

新会一中高三历史第1次周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8分) 1.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 【答案】B 考点:分封制。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说明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废分封,行郡县,因此材料中的“周制”是指分封制,故B项正确;项是秦朝的制度,C项是所有王朝推行的制度,与题意不符,D项是元朝的制度,故ACD项排除。 2. 隋唐时期,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分裂B.草市兴起C.海禁政策D.市坊分区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隋唐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国家统一,A错误;草市兴起是在南北朝时期,B 错误;明清时期实行了海禁政策,C错误。由于隋唐时期在城市里实行了严格的坊市制,对商业严格管理,成为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为D。 3. 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 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 A.政治非常开明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C.制瓷技术精湛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C 考点:明朝手工业的特点。笑话反映出外国元首和使节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喜爱的原因当然是瓷器精美,故事反映出制瓷技术的精湛。本题考查明朝手工业的情况。注意材料里的“官窑瓷器”,官府手工业的产品质量非常好,工艺精湛,对外国元首和使节有很强的吸引力,才会有如此之举动,故选C项,A B D三项尽管也是对当时外交的解释说明但与材料的核心思想不符。 4.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答案】A 考点:鸦片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而且时间是近代史的开端的提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便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目的,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符合材料的主旨。故选A. 5. 一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这位学者的行为最可能受到的影响是 A.鸦片战争前的程朱理学B.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说 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说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注意材料中的“思想革命”是指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与科学”口号。程朱理学是保守的思想,晚清的中体西用也是基于对传统的保守心态而生

北京市大兴区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北京市大兴区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 历史试题 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第一部分 1.西周早期大盂鼎的内壁铸有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与商内、外之臣僚因沉湎于酒以致亡国的教训,告诫盂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周王册命盂”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B. 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 C. 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D. 确保嫡长子合法的继承权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告诫盂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可知这一做法明确了周王对盂的册封,强化了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故选A;西周时期周王尚未确立至高无上的地位,排除B;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不对地方实行直接统治,排除C;材料内容和嫡长子继承制无关,排除D。故选A。 2.如图关中地区是秦汉时期中国最富庶的地区,这一时期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因素有 ①政治中心,统治者重视农业②关中地区社会稳定,没有发生过战乱 ③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农业发展④《齐民要术》等先进农业书籍的传播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关中地区在秦汉时期曾长期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因此统治者重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①正确;该地区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战乱,②说法绝对,错误;关中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有利于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③正确;《齐民要术》出现与南北朝时期,④错误。综上所述,排除BCD,故选A。 3.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经专家鉴定、在该文物中发现了芋头的残留物,一些学者据此认为汉代已经可以蒸馏白酒。但一般认为中国最早有关蒸馏酒的蒸馏器的记载出现在元代文献,目前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元以前有蒸馏酒。上述对蒸馏白酒的不同认识说明 A. 出土文物是判断真相的决定因素 B. 历史研究需注意史料的互证 C. 不同史料导致历史史实的多样化 D. 历史事实年代久远难无法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有专家认为汉代出现了蒸馏白酒,但根据文献记载则认为不能证明元代以前有蒸馏白酒,这说明历史研究应该注意史料的互证,单一史料有可能得不出确切的记载,故选B;A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排除;史实的真相具有唯一性,不可能根据不同史料导致史实的多样化,排除C。故选B。 4.有学者说,唐诗擅长“丰神情韵”,而宋诗重在“筋骨思理”。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技术的发展 B. 工商市民阶层的兴起 C. 社会思潮的变动 D. 重文轻武的统治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诗擅长“丰神情韵”体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宋诗重在“筋骨思理”则体现了宋代理学影响下的特征,唐宋时期的这种不同变化主要在于宋代理学形成,社会思潮发生变动,故选C;唐宋诗歌特征的变化主要和社会思潮的变化有关,与印刷术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工商市民阶层的兴起推动的是宋词的兴起,排除B;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5.阅读如表内容,可以看出

江西省崇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册周测试卷(7)重点班(含答案)

江西省崇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七)(重点班)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候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2.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3.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D.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4.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5.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正德九年(1509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船,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材料反映了 A.明朝改变了重农抑商B.政府己废除了海禁政策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6.历史探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亦有别。下列探究步骤及论证方法相对严谨的是 选项第一步第二步

高三5月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1.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这个事件可以说明 A.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B.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 C.诸侯纷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D.周公畏惧商纣王的势力 2.汉唐制定的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缓解 C.自耕农逐渐衰退D.土地兼并得以缓和 3.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矣。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老子B.荀子C.朱熹D.王阳明 4.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5.古代中国历史撰写传统,有以“狩猎”来指代君王出逃。据此推断,与近代著作《庚子西狩丛谈》记载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辛亥革命 6.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组织大批东南沿海厂矿迁移至西南大后方。这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 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7.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含解析)1.《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 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B. 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 C. 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 D. 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都由天子任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代的“命卿”制度,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周天子控制地方诸侯,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专制”;C项说法错误,错在“有效限制”;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D项排除。 【点睛】“都由天子任命”是关键信息。 2.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 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B. 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C. 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 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统一今文经义,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A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 【点睛】“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是解题的关键。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来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 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D.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2.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市民生活变得富有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 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D.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 3.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中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句子,其中的“祭”解释为“祭祀”,这一传统源于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4.有西方学者把美、英两国1979—1982年的经济转变称为“从社会主义者向资本主义者的转变”。对其经济举措表述正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支出B.提高企业所得税率 C.削减社会福利开支D.扩张货币刺激通胀 5.19世纪70--90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绅商阶层的诞生 A.表明近代社会结构变化B.得益于传统经济的解体 C.阻碍了洋务企业的发展D.颠覆了晚清的政治格局 6.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提出: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这一思想 A.促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嘉兴高三一模卷历史参考答案

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2017.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A C C D D B A C B C C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C A C A D C D A D D A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4分) (2)古代中国的法是统治者的命令,西方的法是上帝或自然秩序的人间体现;古代中国的法仅指行政法规和刑罚,西方的包含了民法等内容。(4分)举措:1999年,召开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2分) 32.(1)关贸总协定(2分);二战后初期,国际经济萎缩,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美国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积极推动建立国际贸易组织。(2分;任意两点得2分)(2)特点: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成员国覆盖面广、类型多样;对成员国有较强的约束性(3分) 历程:1995年,中国“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入世的谈判;2001年,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批准加入该组织。(3分) 33.(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4分) (2)倾向第一种。孙中山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并相信袁世凯忠于共和的承诺而宣布辞职,让位于袁世凯,使共和制度名存实亡。(6分) 倾向第二种。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为争取袁世凯,加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让位,体现了他为了民主共和不恋权位的优秀品质。(6分)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浙江省柯桥中学2023学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柯桥中学2023学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宗主赵盾在晚年将宗主之位让给异母弟赵括,后来爆发了赵氏宗主之争的“下官之难”(赵氏孤儿事件),赵盾之孙赵武重新夺回了宗主之位。这反映出当时 A.大宗小宗常被人为改变B.社会剧烈变化礼崩乐坏 C.赵武是宗法制的捍卫者D.血缘关系退出政治舞台 2.《司徒雷登回忆录》中写到:“由西方人创办和资助的许多文化事业都给取消了。燕京大学最近也给关闭了,燕大的外国教员全部被迫离开了。”这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信。”这表明陈独秀 A.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B.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C.倡导文化平民化D.认识到思想革命的必要性 4.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5.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的悲惨生活B.工业发展的落后 C.农奴制度的落后D.内河航运的落后 6.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

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商、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都已经相对纯熟,装饰风格鲜明独特,纹饰图案庄严、厚重,还有一种难以琢磨的神秘和惊悚,具有骇异、狞厉、苍劲的美学特征。这体现了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互为表里 B.青铜工艺与等级秩序的发展 C.神权思想与王权政治的统 D.冶铸技术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答案】D 2.《史记》为少数民族立传,记载了环绕华夏的四邻各少数民族如匈奴、百越、西南夷等的历史。这些少数民族列传与其它列传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不存在主次之分。这种民族史撰述体例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反映了华尊夷卑的思想 C.蕴含了民族共同体意识 D.说明了民族交流的悠久 【答案】C 3.赎刑制度,是指犯人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的一种制度。创设于夏朝,东汉时成为定制,唐朝趋于完备。唐玄宗天宝六年,敕令:“应征正赃及赎物,无财以备,官役折庸,其物虽多,限聚三年。”这一敕令有利于 A.维护特权阶层的利益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保障统治机构的稳定 D.缓和阶级矛盾的冲突 【答案】D 4.《宋史》有云:“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徂来石先生文集》论述道:“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佛谏,废忠慢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这些说明了宋代台谏 A.位卑权重,以内制外 B.纠察百官,端正风气 C.具言事权,制约皇权 D.分割相权,集权于上 【答案】C 5.尽管在一些文字中,黄宗羲激烈地批评过李贽,但如果从明清思想史发展的内在脉络来看,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其实是继承了李贽的新工商观并在理论上有所深化。他们的经济思想 A.符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 C.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腐朽 D.否定孔孟思想为绝对权威 【答案】A 6.下图为轮船招商局1872年发行的中国第一支股票。李鸿章委任买办商人唐廷

浙江省桐乡市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桐乡市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两宋时期,随着文化的发展,在绘画领域出现了不少的新变化,画家们在绘画中更加注重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在艺术上更加倡导写实,在技法上更加体现出精密严谨认真的风格。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社会危机的加深B.科学技术的发展 C.深受理学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倡导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对下列“变迁”的重要节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②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建成 ③制作完成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④中国第一家电视台试播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3.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些著名大商人的业绩如蜀郡卓氏、关中任氏等。他将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视为人民生活的基础,认为基础壮大了,才能富国富家。司马迁的认识 A.是基于社会现实的记载B.巩固了小农经济的地位 C.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与当时的统治思想相悖 4.2012年7月7日,成都人民公园“川军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前,幸存川军老兵及川军后人在纪念某事件75周年,这一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B.皖南事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5.1890年,福建省设立福州织布局。“招集织徒,市购织具,量给伙食,限以三个月学成,领机归织。数月之后,每徒每月率能织布20余匹……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福州 A.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纺织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C.雇佣劳动关系已普遍存在D.列强入侵瓦解了传统经济 6.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 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 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 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2.1940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采取派遣留学生、免费赠送书籍等方式介绍美国历史和文化。同时美国哥伦比亚等广播公司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时代》、《生活》等美国杂志也开始出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版。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 A.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B.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C.消除法西斯势力的影响D.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 3.据统计,1600年欧洲人均拥有白银1.45克,1700年为1.82克,1800年为2.25克。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海外殖民掠夺B.白银开采技术提升 C.商品生产发展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下表是某一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 历史是一门需要不断重复记忆学习的课程,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 (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共10页,其中问卷6页,答卷4页。答案务必写或涂在指定位置上。 2.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卷上的密封区内。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锯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 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B.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 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 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滴 3.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山东省德州市、烟台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诊断性测试 一、选择题 1. 墨子要求人们顺应天意,认为“顺天意得赏”,“反天意得罚”;主张“万事莫贵于义”,“有义则治,无义则乱”: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提出选贤任能。这些主张() A.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色彩 B. 强调了重义轻利的理念 C. 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D. 呼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墨子要求人们顺应天意,……主张‘万事莫贵于义’,……‘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提出选贤任能。”可知,墨子主张选拔任用贤能,这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否定,顺应了时代变革的需要,D项正确;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重义轻利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墨子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排除C项。故选D项。 2. 如表为汉高祖到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可知,在此期间 A. 军功制被察举制所取代 B. 统治者治国理念发生转变 C. 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 D. 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降低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数据可知,汉高祖到武帝初期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骄兵悍将”对中央集权的威胁程度不断降低,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察举制取代军功制的结论,排除A 项;文景时期治国理念上依然是“黄老之术”,并未转变,而军功集团比例却下降了,说明治国理念与军功集团比例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A. 赋役制度有待调整 B. 中央政府权力减弱 C. 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 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唐朝中期受田户数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唐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出现无地可分的局面,导致均田制走向解体,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赋役制度有待调整,A 项正确;中央政府权力减弱表现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 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但材料并未反映“国家严控土地交易”,排除C 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小农经济大量破产,排除 D 项。故选A 项。 4. 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现象( ) A. 反映了清朝初年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 C. 源于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 D. 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实施 【答案】B 【解析】 材料金银比价反映出明朝银价较高,受利益的驱使,日本、欧洲白银可能被大量运往中国,刺激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B 项正确;16世纪中国处于明朝时期,A 项不符史实,排除A 项;依据材料无法推断金银比价的不同是新航路开辟导致的,排除C 项;题干涉及时间16世纪,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而且材料中的信息无法推断国际市场金银比价不同对中国海禁政策的影响,排除D 项。故选B 项。 5. 下表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 A. 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 B. 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历史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历史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含答 案 一、选择题 1.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2.关于唐、元两朝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唐朝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草拟法令 ②唐朝中书省长官参议国政,执宰相之职③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是中央政府的统治机构 ④从唐三省六部制到元一省制体现了分割相权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余梓东在《康熙皇帝:不修长城修“关系”》中指出:“这种用人而不是用砖石固边御敌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在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念方面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清朝……实现了‘固国不以山川之险’。”下面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A.设立主管边疆事务的地方机构——理藩院 B.实行“区别对待,因俗而制”的政策 C.设置辽阳行省管理东北 D.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4.对下面漫画所反映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 B.该事件是英、日在远东地区争夺的体现 C.在俄、英、法的干涉下中国成功赎回了“鱼” D.该事件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5.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份革命纲领的节录:“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一纲领 A.模糊了中国革命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B.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目标 C.提出了实现革命目标的具体步骤 D.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6.西周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实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目的,将同姓诸侯 A.分插到各地方国之间 B.布置在边疆要塞之地 C.集中于王都之地附近 D.安置在殷商遗民周围 7.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 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 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8.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 A.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

湖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和解析)

湖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于天邑商,予惟率肆矜尔。非予罪,时惟天命”。这反映出 A.商朝的政治有宗法德政色彩 B.商王多次派遣兵灭亡了夏朝 C.王权与神权结合的政治特色 D.儒家为政以德思想源远流长 2.孟子主张国家应该“制于民有恒产”,认为仁政的施行应该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就开始分配井田。荀子主张国家应该以按照耕地面积标明经界的方式授田给农民,以此来避免纷争。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强调国家要履行经济职能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恢复西周的井田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3.东汉初年,光武帝下诏,令自己的家族发源地南阳撰写地,方风俗历史,主要记载“耆旧节士”“名德先贤”。不久,沛、三辅地区和光武帝家族的早期活动区域鲁、庐江也兴起修撰郡国书的风气。据此可知,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B.尊重地方历史传承 C.安抚地方豪强势力 D.彰显皇帝统治权威 4.东晋时,粤东北有位著名胡南来中原人,日程旻。他生于晋,好读书,“值五胡乱华,晋室亡,乃结庐江滨隐居不仕,故称程处士……程旻所作所为,深得邦人称羡。这些邦人当是与程旻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中原人。此又不失为东晋已有客家先民在粤东的佐证。这反映出 A.中原文明及士庶大规模南迁 B.上层统治方针的趋同 C.中原地域特点影响较大 D.实现国家统一的必然 5.唐代在京经商的商人,可以将大量现钱交给节度使的进奏院,然后拿着进奏院开出的票据,到相应的藩镇取款办事。宋代初年中央政府在开封开设便钱务,规定商人可以将现钱交给国库,然后由便钱务发给票据,商人凭票到各州府取款。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促进长途贸易发展 B.剥夺藩镇的财政权 C.方便商人进行交易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2023学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冲击B.商业革命的影响 C.政治分裂的阻碍D.罗马教廷的束缚 2.1919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宣称:“…我们在此集会有两个目的:一是就解决此次战争引起的问题,提出若干当前必要解决的措施;另一是通过当前的这些措施…,以保证持久和平。我认为,成立国际联盟对于上述两个目的都是必需的。”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集会”是指巴黎和会B.“我”代表美国政府 C.“此次战争”是指“一战”D.“措施”包含加入“国联” 3.鲁班以竹木为材料,制作了一只能在天上飞翔三天三夜的木鸟,特地向墨子炫耀。未料墨子不以为然,且道:“普通匠人取一块三寸的木头,片刻之内就能削出能负五十石重的车销。会飞的木鸟华而不实,在社会功用上甚至比不得简单的车轴销子。”墨子这种对技艺的路径取舍 A.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B.体现了古人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 C.促进古代科技在世界确立优势地位D.限制了古代科技成就的应用与推广 4.1932年1月21日,倾向于政府且颇有实力的报纸《天津大公报》在社论中提出:“政府应该开辟和平解决红军之路”,“在不暴动、不割据、不违法扰乱秩序的条件下,撤销禁止异党活动的禁令”。这一社论反映了当时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B.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C.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有所调整 5.下图的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正处于

度潮州市金山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度潮州市金山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关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下列关于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开创了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先例 B.俄国割占中国大片东北土地激化了与日本矛盾 C.允许各国在华设厂制造,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 D.准许外国在北京驻兵,导致中国国防门户洞开 2.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写道“他们清明的理性,为人类社会提出许多至今仍有待实现的理想。科学的探讨与实证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从此以后,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国家。”文中的“他们” A.开启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先河B.打破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C.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D.开辟了启蒙运动的新时代 3.《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4.近代曾主持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在《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的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5.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 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6.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下图)最为有名,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