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含解析)(2021年整理)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含解析)(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周练历史试卷(12)

一、单项选择题

1.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美国必须支持这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其中的“武装分子”指()

A.希腊和土耳其的金融资产阶级

B.社会主义苏联和其他各国共产党

C.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

D.欧洲的法西斯势力

2.1660年代到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下表是对这一时期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四区轮作制”得以推行的条件是()

年份小麦裸麦大麦燕麦

1660 12。8 14。1 13.9 13.1

1760 25。5 25.0 30.9 38。3

单位:蒲式耳/英亩.

A.圈地运动的开展B.新航路的开辟

C.农业技术的革命D.工业革命的推进

3.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

A.宣扬以德治国B.辩护政治法统C.推动经济交流D.加强民族融合

4.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5.联合国建立于()

A.1920年B.1917年C.1945年D.1949年

6.“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孙中山发表于1912年4月的这段言论,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实业救国

7.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贫富差距也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A.各国税制的改革B.土地买卖的加剧

C.铁犁牛耕的推广D.井田制度的瓦解

8.如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

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②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

④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0.“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A.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11.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1985年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2015年德国议会主席拉迈特对此加以重申。这一变化有助于德国( )

A.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

B.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

C.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

D.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12.《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1903年,《国民日报》有一篇文章说,自秦以来,虽然专制,“然而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权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藩镇无存矣……至明末而汉人之权尽忘.”材料表明了()

A.与后世相比秦朝还不够专制

B.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古代汉人的权力在不断弱化

D.中国古代并未真正实现君主全力集中

14.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政治的最大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C.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15.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结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理由很简单:英国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怎有实力冒犯天朝?何况中英贸易近两百年,茶叶生丝等贸易利益重大,断不可能为了一些鸦片走私商人而大动干戈。这从本质上说明林则徐()

A.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根本需求

B.主张向西方学习

C.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D.认识到英国侵略中国是偶然的

1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B.领事裁判权C.最惠国待遇D.内地传教权

17.端午节用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位诗人是( )

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

18.《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

A.中央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D.地方行政制度

19.元朝行省制度()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③④

20.“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赋人权B.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D.城邦利益至上

二、综合题

21.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适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中曾根内阁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发展变化的特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根据美日关系发展的轨迹谈谈你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的部分目录摘选。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分析出两点原则即可,依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周练历史试卷(1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美国必须支持这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其中的“武装分子”指( ) A.希腊和土耳其的金融资产阶级

B.社会主义苏联和其他各国共产党

C.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

D.欧洲的法西斯势力

【考点】U3:美苏冷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要求学生结合冷战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也就是杜鲁门主义的发表,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主要是,美国限制社会主义力量发展的政策,所以材料中的武装分子应该是指,社会主义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力量,而不是希腊的金融资产阶级,也不是跨国公司和法西斯势力.

故选B.

2.1660年代到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下表是对这一时期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四区轮作制”得以推行的条件是( )

年份小麦裸麦大麦燕麦

1660 12.8 14.1 13。9 13.1

1760 25。5 25。0 30.9 38。3

单位:蒲式耳/英亩。

A.圈地运动的开展B.新航路的开辟

C.农业技术的革命D.工业革命的推进

【考点】5G: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农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农业发展具体表现和特征分析材料.

【解答】A.圈地运动,主要是把地圈起来搞养殖业,而不是搞种植业.

B.新航路开辟没有对英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C.四区轮作制,说明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产量大大提高,说明农业耕作技术有巨大的进步.

D.材料反映的时间是工业革命之前.

故选C.

3.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A.宣扬以德治国B.辩护政治法统C.推动经济交流D.加强民族融合

【考点】16: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材料中秦始皇相信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并采用,说明以此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解答】材料反映了秦朝使用五德的顺序来进行统治,这象征着王朝的传承有着合法性,故本题选B;

五德不是以德治国,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故A错误;

C和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D.

故选B.

4.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考点】2C: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纺织业发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解答】题目中给出的是甲骨文中的文字信息,不能反映农业的发展,在商朝人们的主要衣料不会是丝绸,那是贵族的奢侈品,故②④错误.

故选D.

5.联合国建立于()

A.1920年B.1917年C.1945年D.1949年

【考点】UE:联合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的创立,要求学生结合联合国创立的时间和基础知识来分析.【解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故选C.

6.“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孙中山发表于1912年4月的这段言论,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实业救国

【考点】IG: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解答】孙中山认为“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如铁道等这些规模大或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应该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关注国计民生,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

故选B.

7.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贫富差距也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

A.各国税制的改革B.土地买卖的加剧

C.铁犁牛耕的推广D.井田制度的瓦解

【考点】2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需要掌握铁犁牛耕的推广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注意限定信息“根源”,结合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根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农民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和农业生产得出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而铁犁牛耕的推广正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应排除.

故选C.

8.如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

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②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

④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点】3L:《诗经》和楚辞.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屈原的诗歌中代表的是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时体现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故①②③正确.

④中豪迈的精神气质与屈原不符.故排除.

综上所述,故A正确,排除BCD.

故选A.

9.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考点】B7: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特征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日本人认为汲取欧洲文明应该先辨人心,然后再辨证力,然后再变物质,而选项中只有新文化运动是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所以向西方学习中,这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是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是学技术,辛亥革命是学制度,五四运动主要是反帝爱国运动.

故选C.

10.“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A.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考点】GG:南方谈话.

【分析】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从根本上解除人们的思想束缚,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对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解答】A项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不符合题意;

B项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不符合题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触动姓“社"姓“资",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C项符合题意;

D项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设立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1985年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2015年德国议会主席拉迈特对此加以重申。这一变化有助于德国( )

A.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

B.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

C.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

D.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考点】D9: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德国对战争罪行的反思,要求学生结合二战后对德国法西斯的处置以及战后德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A.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战后德国一直在反思法西斯罪行防止德国重蹈覆辙,有利于德国快速的走出战争阴影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重塑大国形象.

B.直面那些罪行,承担历史责任,不是他的影响,而是德国战后的表现.

C.从材料可以看出德国战后没有淡化战争记忆,而是一直在反思战争,防止战争灾难的重演.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冷战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结束,而材料涉及的时间到了21世纪.

故选A.

12.《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2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铁器出现之前,私田现象就已经出现.故①排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③④均是铁制农具出现的影响.

综上所述,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13.1903年,《国民日报》有一篇文章说,自秦以来,虽然专制,“然而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权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藩镇无存矣……至明末而汉人之权尽忘。”材料表明了( )

A.与后世相比秦朝还不够专制

B.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古代汉人的权力在不断弱化

D.中国古代并未真正实现君主全力集中

【考点】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特征来分析材料.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时间越早制约皇权的力量越多,时间越往后,人民掌握的权力越少.体现了后世的专制程度超过秦朝.

B.材料可以看出,汉朝制约皇权的力量较多,而明朝,人民的权利已经基本丧失,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明朝末期的汉人只是人民的一种代称.本质上体现的是人民权利的削弱.

D.选项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

故选B.

14.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政治的最大特点是(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C.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考点】6H: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的政体,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结合选项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德意志帝国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德国的君主与英国不同.根据题意“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得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权利很大,类似于封建君主,拥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政治家和议员们地位低下.再者根据材料得知威廉一世是一位热衷于战争的君主,所以德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故选A.

15.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结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理由很简单:英国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怎有实力冒犯天朝?何况中英贸易近两百年,茶叶生丝等贸易利益重大,断不可能为了一些鸦片走私商人而大动干戈。这从本质上说明林则徐( )

A.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根本需求

B.主张向西方学习

C.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D.认识到英国侵略中国是偶然的

【考点】91: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当时中国的对外政策来分析材料.

【解答】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林则徐坚信英国不可能会为了鸦片而与天朝开战,这从本质上说明林则徐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根本需求是打开中国的大门,鸦片与战争都只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而已,故A项正确;BD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从题干信息来看,林则徐对英国还是有所了解的,故C项错误.

故选A.

1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B.领事裁判权C.最惠国待遇D.内地传教权

【考点】91: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来分析材料.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省略部分的意思是让外国人管理外国人,并不是五口通商.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让外国人管理外国人应该是领事裁判权,而材料涉及的是鸦片战争以后,所以他应该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

C.片面最惠国待遇待遇,并不是让外国人管理外国人,而是对西方国家都给优厚的待遇.D.到内地传教,不涉及到让外国人管理外国人.

故选B.

17.端午节用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位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

【考点】3L:《诗经》和楚辞.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解答】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屈原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故C正确.ACD均与端午节没有联系,故排除.

故选C.

18.《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 )

A.中央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D.地方行政制度

【考点】1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关键信息是:“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

【解答】材料“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中央官制的继承与发展.故A正确.

BC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D项显然不符合秦朝的史实.故排除.

故选A.

19.元朝行省制度( )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③④

【考点】1E:元朝行省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对行省制度的正确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说法错误,行省制是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并不是郡县制继承和推广.行省制相较于郡县制能够更进一步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有利于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和交流,为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建立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20.“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赋人权B.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D.城邦利益至上

【考点】82:智者学派.

【分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并从这样的新方法(人文主义的方法)中得出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

【解答】“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强调了人的价值,城邦利益至上,而C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21.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适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中曾根内阁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日本史》

材料五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发展变化的特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根据美日关系发展的轨迹谈谈你的认识。

【考点】E2:美国霸权主义;D9: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FS: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因素.【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特征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2)本题主要考查当前美日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来分析材料.

(3)本题主要考查对美日关系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经历了由操控到扶持,再到激烈竞争的发展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有战后格局的影响,也有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日本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美国,所以要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互相尊重的伙伴关系,首先是由于日本在经济上与美国有一定的互相依赖性,同时在政治上美国需要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支持和帮助.

(3)从美日关系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外交政策都是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制定的根本原因,但外交政策能否得到贯彻和实施,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

故答案为:

(1)变化特征:由二战后美国控制日本;(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扶持日本;再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政治上日本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①二战后初期美国控制日本的原因:日本战败,美国独占日本.

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扶植日本原因: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和“冷战"的需要.

③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竞争的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2)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3)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言之有理即可)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的部分目录摘选。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分析出两点原则即可,依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观,要求学生结合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来分析材料.

【解答】我们所接触过的历史观有文明史观,现代史观也就是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等等,从材料可以看出,它体现了用文明史观的原则和全球史观的原则,来编写中国近代史,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文明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块,同时从形态上,现代中国文明应该属于工业文明,区别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如果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当代中国历史,应该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受到列强的侵略,被打开了大门,就开始融入,全球化,经过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我们终于实现了国家独立,改革开放我们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不但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加强了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中国深深的融入到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潮流之中,体现了中国是世界的有效组成部分.

故答案为:

原则1: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编写原则.依据: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把中国现代史归为现代文明阶段;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该目录中的“政治大国”“改革开放”体现了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这是纵向地以古代文明(农耕文明),近现代文(工业文明)来进行历史时期划分.

原则2:体现了全球史观的编写原则.材料体现了区域的联系性与整体性;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该目录中亚洲太平洋时代,体现了区域联系的加强,这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的体现.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含解析)(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周练历史试卷(12) 一、单项选择题 1.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美国必须支持这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其中的“武装分子”指() A.希腊和土耳其的金融资产阶级 B.社会主义苏联和其他各国共产党 C.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 D.欧洲的法西斯势力 2.1660年代到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下表是对这一时期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四区轮作制”得以推行的条件是() 年份小麦裸麦大麦燕麦 1660 12。8 14。1 13.9 13.1 1760 25。5 25.0 30.9 38。3 单位:蒲式耳/英亩. A.圈地运动的开展B.新航路的开辟 C.农业技术的革命D.工业革命的推进 3.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 A.宣扬以德治国B.辩护政治法统C.推动经济交流D.加强民族融合 4.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5.联合国建立于() A.1920年B.1917年C.1945年D.1949年 6.“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孙中山发表于1912年4月的这段言论,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实业救国 7.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贫富差距也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2021年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 中华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浓烈的“孝亲”情感,下列各项与之有关联的是() A. 分封制度的影响 B. 宗法制度的影响 C. 礼乐制度的影响 D. 佛教信仰的影响 2.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私田开始出现②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由此推断,该思想家主张() A. 清净无为 B. 以法治国 C. 仁政治国 D. 以德治民 4. 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 A.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B.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 A. 有买及买(卖)也,各婴(悬挂之意)其贾(价) B.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 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7. 据史料记载,17世纪晚期,池州某地出现了“地多烟草、棉花,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现象。这说明了该地() ①农产品加工业兴起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农业经济衰退④商品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8.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限制君权 C. 民主共和 D. 民为邦本 9. 中国古代某机构的职责是“见面”(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过朱”(将御笔增改的诏书过录至他本),该机构是() A. 汉朝的中朝 B. 唐朝的中书省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10. 下图是某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的目录,三个“□”处缺失的文字按顺序应该是() ①丰满厚重②豪放与婉约并重 ③以形写神④极摹人情世态 A. ①③② B. ①②④ C. ②①④ D. ④①③ 11.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 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禁止私人经商,商业只能由政府经营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联考考前)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八省联考适应性考试考前历史训练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旧要求的。 1.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两条著名河流,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 A.不同地域文化呼吁思想文化的大一统 B.中华文化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齐鲁文化圈是当时全国思想的核心区 D.文化地域性导致这一时期政治分裂 2.汉武帝继位后,曾多次下诏求贤。主父偃等人被诏见,武帝说:“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汉武帝时期,贤臣名将济济,班固在《汉书》中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这一现象说明 A.选贤任能有助于统治的巩固 B.官方正史极力美化专制皇权

C.独尊儒术促使学者得到重用 D.强干弱枝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3.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 B.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 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 D.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 4.宋初,朝廷向一定级别的官员或官衙支赐专门钱物以供宴饮招待,这些钱物主要是公使钱、公使酒。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由原来的中央拨付改为中央和地方杂收应付。这一变化有利于 A.整饬官场的贪腐之风 B.减轻中央财政压力 C.缩小地方财赋自主权 D.强化公使钱的管理 5.明末思想家李贽指出,那些谈论程朱理学的人,其实是一群“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的伪君子,是一群“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的虚伪之徒。李贽意在强调 A.空谈导致社会日益衰落 B.理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 C.回归儒家经典的紧迫性 D.学问应贵实践而轻空谈 6.1759年清政府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 买卖货物,必须由行商经手方可交易。这一规定表明 A.中国天朝上国观念改变 B.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完整 C.中国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D.行商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 7.甲午战争前,受商人主导生产的传统影响,人们习惯用“商”来统称工商等业。甲午战争后,“实业”的观念出现,人们在强调实际生产重要性的同时,也更为重视企业当中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这一变化 A.表明实业救国理念已经深人人心 B.揭开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序幕 C.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彻底实现了生产技术独立自主 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规定县及县以下各级组织均为自治单位。1932年,鄂豫皖《清剿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改自治为保甲,晚清以来扩大地方政治参与的潮流随之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A.中国社会经济基础始终没有改变 B.国民党缺乏改造地方政治的经验 C.中共农村革命政权不断发展壮大 D.日本侵华冲击了中国内政的发展9.1957—1960年中国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有答案)

定州中学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D.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3.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万物的本原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D.发明本心 4.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5.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6.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l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曾在1961-1968年间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材料中的“危机”() A.涉及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三方当事国 B.源于美苏两国在南亚地区的争夺和对抗 C.说明了大国控制世界可能使世界局势瞬息万变 D.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走向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 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 C.统一货币的制度D.西汉郡国并行制 3.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4.观察下图中法国政治发展进程的特征,从中可知这期间的法国() A.大资产阶级力图借助强权人物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 B.工业革命进展缓慢,传统势力与民主力量基本相当 C.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启蒙运动对民众影响深刻 D.受英美代议制改革影响,人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增强 5.《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6.“经济规模日渐增大,其内容日趋复杂,这就使中央指挥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日益无效”。这种现象存在于() A.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B.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 D.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 7.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A.达尔文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 D.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8.“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9.约翰•洛克在《政府论》说:“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

河北省定州中学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8.7历史试题 含解析

河北定州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处村庄,农家必须自带工具、耕畜,每周无偿在地主土地上劳作3-4天,以此换取自己土地的使用权。村庄另有许多共同的设施,如马厩、作坊、烤坊、牧场、林地及宗教场所。这种生活方式最可能出现在( ) A.前3100年的埃及B.前5世纪的希腊 C.1世纪的东汉ﻩD.11世纪的西欧 2.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是() A.法律至上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C.主权在民民主共和ﻩD.法律至上社会契约 3.】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4.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出该段

历史属于() A.抗日战争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ﻩD.解放战争时期 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 6.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成立于民国十三年二月,办公地点在今南昌路180号,至民国十五年一月停止活动。该部由胡汉民、汪精卫、叶楚伧为常务委员,毛泽东、恽代英等分任秘书。下列活动与该组织无关的是( ) A.负责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党务 B.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C.组织工农群众迎接北伐军进上海 D.举行追悼列宁、孙中山逝世活动 7.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ﻩB.维新变革思潮 C.全盘西化思潮ﻩD.民主主义思潮 8.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

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有云∶“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这讲的是公元前537年晋厉公去世后,晋国诸大夫在周子有兄长健在的情况下,以此为由拥立他继承君位。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崩溃 B.西亚粮食品种的传人 C.农本思想的影响 D.原始民主遗风的传承 2.唐代盛行“公荐”“廷誉”,即考生在科考前可凭借人脉将自己的习作呈给主考官或朝中大员,并通过他们的公开赞扬获得“加分”,甚至提前锁定科考名次宋代科举考试要求主考官与朝中名臣必须避嫌,考生试卷由他人香录,以避免考生因笔迹而暴露身份。这一变化有助于 A.提高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B.削弱富商大贾的影响力 C.增强实用性人才竞争力 D.推动程朱理学的世俗化 3.秦朝颁布“挟书律”,将民间藏书视为罪孽虽然历代封建王朝鼓励民间“献书”,但所献文献大多深藏于宫中,仅皇帝和极少数官员能查阅;伴随着清代“文字狱”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私人藏书“秘不外传”的观念也随之传播开来。这说明 A.书籍制作存在技术瓶颈 B.专制统治束缚文化传播 C.私人藏书影响教育发展 D.国家立法限制进步思想 4.1964年,美国维吉亚市竖起一块纪念碑,碑文上书;"华人先驱,功彰伟绩;开矿筑路,青史名垂。”该碑文可用于印证 A.现代中美民间学术交流的发展 B.二战期间中美劳工的密切合作 C.美国返还庚子赔款的积极作用 D.近代华工对美国工业化的贡献 5.胡适、陈独秀等在发动文学革命之初即以白话文为工具,呼吁建立“活的文学”“人的文学”,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从1920年年初开始,"改造国民性""主体性和唤醒"成为文学革命的新口号。这些口号集中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A.博爱精神 B.平等精神 C.科学精神 D.民主精神 6.台儿庄战役后,《大公报》在1938年4月25日和26日分别发表社评称,徐州会战属于“准决战”,认为“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正在进行的徐州会战 A.打乱了侵华日军的战争规划 B.有效阻碍了日军的侵略步伐 C.助长了正面战场的盲目自信 D.改变了中日双方的攻守态势 7.图1所示为1949年10月和1952年年底新中国三大产80 业占比变化趋势(单位∶%)。这可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河北省行唐县第一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行唐县第一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诗句记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是 A.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B.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C.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2.如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 据如图可知,中国古代 A.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B.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 C.重农政策的渊源流长D.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 3.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4.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副刊文章《大豆与中美科学交流》,介绍说大豆的故乡在中国,在美国获得巨大的发展。文章配发装饰画《中美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如图)这表明

A.中国外交的政策有所调整B.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开展合作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国摆脱了长期以来外交困局 5.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该主张 A.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B.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C.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重视D.反对极权,推崇民主政治 6.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得知他派出去寻访长生不死药的术士(韩众、徐巿、侯生、卢生等人)逃跑,命令抓捕这些术士,术士们互相揭发,又牵引出460多人。秦始皇盛怒之下将他们处死,史称“坑儒”。上述材料旨在说明A.“焚书”直接导致了“坑儒”事件的发生 B.“坑儒”可能与历史史实之间存在差异 C.秦朝中央政府内部斗争激烈 D.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7.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虏骑”当指 A.辽 B.西夏 C.金 D.元 8.《齐民要术》强调,种葵应“近州郡都邑有市之处,负郭良田三十亩”,种芜菁要“近市良田一顷”,种胡荽要“近市负郭良田一亩”,种红蓝花也要“负郭良田一顷”。这一农学认识主要源于 A.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C.精耕细作农业的探索D.农业商品化生产实践 9.1960年,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国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由于联盟的实力不

河北省定州中学2021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 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B.中国革命目标很多程度上适应了民众需求 C. 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 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2.14、15世纪欧洲的某一文学家呼喊“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泉源那里去……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其中蕴含了 A. 因信称义B. 天赋人权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确保司法独立 B.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 C.提高法官的地位 D. 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 4.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 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C. 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 D. 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5.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这表明当时的北京 A. 粮食供应紧张 B. 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 农业发展缓慢 D. 居民工资低无钱购买粮食 6.1929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小农经济的大部分不仅不能实现逐年扩大再生产,相反地,连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的”。该观点 A. 客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状况 B.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 C. 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D. 准确揭示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根源 7.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 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这反映了() 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 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 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2、《金史·舆服志》规定:“倡优遇迎接、公筵承应,许暂服绘画之服。”材料体现了() A、在旧时戏子一向被统治阶级视为“贱”民,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B、等级制度反映在人们服饰上的禁忌尤其突出 C、君主专制的集权思想压抑了绘画服饰业的发展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影响 3、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 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经济手段成为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制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 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B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 卷(B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据西周后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一个名叫矩伯的人向裘卫换取觐见天子的 东西,矩伯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亩土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这可以用来说明()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土地国有制受到冲击 C. 礼崩乐坏局面形成 D.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汉武帝时期,设置五经博士,重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 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B. 社会政治局面长期稳定 C. 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 选官用人制度趋于成熟 3.如表为中国古代寺院的相关记载。表格所述现象() A. 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治理 B. 缓和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C. 妨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 体现了儒释道三者合流 4.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 向,其诗辞藻华丽,但思想内容贫乏空虚。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要求文学反映现实,担当历史使命,进行“诗文革命”。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阶层的壮大 C. 科举制度的形成 D. 主流思想的嬗变 5.明清时期,四川潼川、顺庆等府“墙下种桑,宅内养蚕以为常业”。成都平原的新 津“邑人业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隆昌、荣昌一带“比户皆绩”所产夏布“富商大贾购贩京华,远逮各省”。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肖村乡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肖村乡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 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清稗类钞》中说:“男女并耕之俗,广东、广西、福建最多……盖其地之妇女皆天足也,常日徒跣(赤足步行),无异男子。世或视女子为废物,谓其徒手坐食者,实讆言(不实之言)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清代妇女已没有缠足的习俗 B.清代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传统男耕女织模式彻底瓦解 D.对男尊女卑思想有一定冲击 参考答案: D 2. 伴随着国家疆域的渐次扩张,罗马法也经历了历史的演进。下图所示疆域的历史时期,罗马实施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习惯法 参考答案: B 3. 1840年后,江浙一带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此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A.中国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C.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参考答案: C 自然经济的解体。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蚕丝等原料,“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项“开始”错误;B、D材料无法体现。 4. 中新网台北2008年11月4日电: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今日上午九时许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这将成为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海峡两岸由敌对隔绝向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③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对两岸“三通”的限制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A 5. 基辛格说:“在世界外交史上,《上海公报》的独特之处在于明确列出双方的分歧……与此同时,《上海公报》又具体列出双方的共同立场……”。与这种做法体现的外交方针一致的外交事件是() A.废除《中美商约》 B.中苏建交 C. 1954年中缅联合声明 D.亚非万隆会议 参考答案:

2021年2021届高三全国卷III高考压轴考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2021年2021届高三全国卷III高考压轴考试卷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一、选择题 24.《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这一做法() A.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延续 B.有利于巩固新兴的西周政权 C.实现了周朝的集权统治 D.说明了周人的政权基础薄弱 25.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中原迁徙。尤其西晋统治时期“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中原百万余口,“戎狄居半”。这一现象() A.完成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有利于北方民族的相互交融 C.有利于南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D.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安定 26.下表为吐鲁番出土的武周时期的堰别青苗簿的相关记载。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该地() 耕地种类耕地亩数自耕租佃租田占耕地亩数 官田101 8 93 93% 寺观田55 10.5 44.5 81% 百姓田315 130 170 54% A.个体农耕方式的盛行 B.寺院经济的急速扩张 C.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7.马克斯·韦伯指出:官僚体系的特点是理性的共同体行动,它所造成的“非人格性”一

旦定型,就能够形成一种凌驾性权力,“专制君主在面对官僚之优越专门知识时,也有同样的无力感。”这说明() A.制衡机制得到逐步完善 B.专制君主不乏理性成份 C.官僚政治削弱君主专制 D.君权受到儒家道德约束 28.John E.Schrecker曾对《清季外交史料》(1875—1911年)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他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到l902年至l910年间,每百页出现次数高达22次之多。这反映出() A.甲午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B.甲午战争后清朝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C.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层面 D.甲午战争后清王朝在外交中注意维护主权 29.194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大量培养选拔产业工人干部的指示》中指出:“从产业工人和职员中细心挑选大批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忠实可靠、懂得技术,并有组织才能和办事才能的优秀分子,给他们短期政治培训,依照情况并在自愿条件下,征调他们到新解放区去工作。”此举() A.壮大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干部队伍 B.有助于产业工人运动的顺利开展 C.促进了战略反攻向国统区的推进 D.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 30.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专业,招收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建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养() A.是对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 B.适应国家基本建设的需要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D.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31.下图为《人民日报》关于一段时间中国对外援助与外国援华的报道数量比重变化图。其中20世纪80、90年代的报道数据整体上反映出()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七)

河北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周练(七)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对下图所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2.西塞罗在《论法律》中讲道:“最高的法律,适用于所有时代,产生于任何成文法之前,或者更确切地说,产生于任何国家形成之前,”它“不是由人的才能想出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民的决议,而是某种凭借允行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恒之物”。文中“最高的法律”应该是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3.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 4.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5.有同学按时序整理了19世纪下半叶部分国家的重要文献(见下图)。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法国民法典》 B.《钦定宪法大纲》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土耳其共和国宪法》 6.公元府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惟天时求民主”,人主只有能“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A. 已孕育了近代民主思想 B. 民本思想成为统治合法性依据 C. 天命权威转为君主专制 D. 儒家希望假借天命制约统治者 2. 有学者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对于卿大夫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反映出 A.“家国”同治的观念 B. 宗法制的实施 C. 社会转型的完成 D.“国”与“家”的对立 3. 秦汉时期,郡守每年秋冬要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和郡各对其下属机构进行考核;与考核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可弹劾有罪赃的郡守、县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 官员的选拔方式和流程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备 B. 考核和监察制度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C. 科举制度加强了被选拔官吏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D. 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 4.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实行削藩,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法令强行分国为手段;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儒家、纵横家、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标榜“仁孝”之道为主要分国手段。据此可知,汉武帝时 A. 仁孝思想广泛传播 B. 确立了思想大一统 C. 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 治国注重传承创新 5.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秦朝的太尉 B. 汉朝的刺史 C. 唐朝的中书省 D. 唐朝的门下省 6. 清朝入关后,继承了明朝对各省份地方官员例行考核的“大计”机制。但这一机制的运转长期流于形式,还经常被中央借机停罢。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月,清政府才正式公布了首个全国性“大计”结果,并宣布此后,每隔三年必定举行一次“大计”。这反映出清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