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四次周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四次周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历史周考试题(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上起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士人多言“天下”。《老子》一书中“天下”二字出现六十多次,《韩非子》中“天下”之辞达三百多处。这一时期的“天下”观念()

A.目的是维护分封与宗法制度 B.有利于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C.促进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发展 D.加剧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

2.西汉初期每遇重大灾异事件,皇帝多自责罪己;西汉末期,皇帝每遇灾异事件则罪及三公;到了东汉,因灾异事件被免职的三公人数大大增加。这一现象反映()

A.君主权力不断强化 B.行政追责制度成熟

C.儒学理论限制皇权 D.三公地位不断上升

3.魏晋玄学家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也主张“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最终认为只要顺应人的无知、无欲、无情感的潜意识便能实现仁义道德。据此可知嵇康思想的本质是()

A.反儒崇道 B.外道内儒 C.逍遥避世 D.三教合一4.唐中期以来边境战事频繁,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下诏改行募兵制,允许士兵携带家属。到达防区后授予工具、田地和房屋。士兵转向职业化,随军家属则就地展开屯田。这一政策()

A.促进了边疆开发 B.削弱了军事力量

C.打击了地方割据 D.加剧了土地兼并

5.北宋都城汴梁房价高、房租贵,朝廷多次下令限制官员购置房产,要求租户降低租金。并颁布法令规范房产交易,收取一定比例契税。这一现象反映北宋()

A.冗官现象导致了财政危机 B.重农抑商阻碍了经济发展

C.交易税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D.政府用多种手段管控经济

6.《聊斋志异》中爱花雅士马子才与花贩陶氏姊弟初相识,斥两人“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后来却与陶姊结成佳缘,但仍“耻以妻富”。这主要反映出()

A.儒家文化与市民文化冲突交融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C.逐利观念成为当时主流价值观 D.士人阶层摆脱封建礼教束缚7.1905年京师大学堂召开第一次学生运动会,并发文称“窃谓世界文明事业皆刚强体魄之所造成也。吾国文事彪炳,而武力渐趋于薄弱……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这反映()

A.体育强国成为主要社会思潮 B.家国情怀决定人才培养模式

C.新式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近代学堂开始纳入体育课程

8.武昌起义后,各地先后出现多种旗帜,最终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

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增强 B.辛亥革命实现国家统一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近代国家特征开始显现9.表1为1938年至1940年东部沿海地区厂矿内迁及复工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厂矿内迁及复工()

项目日期1938年

12月底

1939年6

月底

1939年12

月底

1940年6

月底

1940年12

月底

内迁厂矿(家)304 386 418 448 448

机料重量(吨)51182.5 67254.3 70037.3 70941.2 70941.2

复工厂矿(家)87 229 274 303 308

复式后产值(元)5512541 1607981 34268223 92904786 145859005

平均每厂产值(元)63363 70218 125067 306616 473568

A.满足了全民族抗战的基本物资需求 B.为民族工业的长期发展开辟了道路C.对我国工业格局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D.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正面战场的抗战10.陈旭麓提出,“传统思想,在其开始大都是合理的,一旦成为传统,它的惰性就越来越多。革命与改革在于对惰性的鞭打,鞭打的过了头,抛弃了其中的合理内容,传统又会振振有词、理直气壮起来”。下列事件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11.图2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一副宣传画,该作者重在强调()

A.朝鲜维护统一的正义性 B.中美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C.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 D.冷战的重心转移到亚洲

12

第一条

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

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

第八条

不许取去或要求把被偷窃的并用做建筑或培植葡萄园用的木材或木柱作为自

己所有,但同时允许按这些材料的价值之双倍价格对负责有使用之责者起诉。

第九条凡高度达15英尺的树木,为使其不到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

A.体系完备应用性强 B.注意物权保护

C.蕴含人人平等原则 D.体现贵族意志

13.路德认为:基督徒只要真心悔改就得到了上帝的赦免,与赎罪券无关。但他又认为:只有神拣选救赎的罪人……当中完全没有人参与的成分。路德的理论()

A.前后自相矛盾导致信仰混乱 B.本质上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C.改变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专断地位14.表2是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五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其中①是()

A.德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15.列宁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归结为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但近来的研究却指出俄国农民起义的比重其实不高,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沙皇的口号,不足以称之为是废除农奴制的决定性因素。这说明历史研究具有()

A.时代性 B.随意性 C.独特性 D.主观性

16.世博会的主题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对表4解读最准确的是()

表4

A.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的焦点 B.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普遍接受

C.科技和进步是人类关注重点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牛、羊、猪三牲。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羊、猪二牲。大夫和士祭祀宗庙,有封地的用祭礼,没有封地的用荐礼。平民祭祀祖宗的荐礼:春天荐祭韭菜,夏天荐祭麦,秋天荐祭黍,冬天荐祭稻。韭菜配以鸡蛋,麦配以鱼,黍配以小猪,稻配以鹅。如果不是为了祭祀,诸侯不能杀牛作膳食,大夫不能杀羊作膳食,士不能杀狗或猪作膳食,平民不能吃时鲜美味。平常吃的菜肴不能比祭祀用的牲牢好;平常穿的衣服不能比祭祀的礼服好;平常居住的房屋不能比宗庙好。

——据《礼记·王制》编写(主要记录了周代礼制)

材料二

古时,谷物菜果不合时不吃,鸟兽鱼鳖,没有长成就不吃,不在池塘撒网,捕捞小鱼小虾。今富人捕杀幼兽小鸟,沉迷饭局,酒如河流,宰羊羔,杀小猪,春鹅秋雏,毛果虫貉,没有不吃的。今民间酒食,大鱼大肉满桌,还有鱼鳖、鹿胎、鹌鹑、肉酱等众物杂味。古时,百姓平常吃粗粮和野菜,今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屠户,无故烹杀,相聚野外,背着粮食去,提着肉就回。要知道,一头猪相当于一般年景一亩地的收入,十五斗粟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半月的伙食。古时,没有卖熟食的,也不在市场上买卖食物。现在,熟食遍列,市场上菜肴陈列。劳动懒散,吃喝却赶时髦。例如烤乳猪、韭菜鸡蛋、狗肉、马肉、煎鱼、切肝、腌羊肉、冷鸡、马奶、驴肉、炖小鸟、鹅汤等等。

——据桓宽《盐铁论》编写(汉武帝的继任者汉昭帝召开盐铁会议,朝臣对汉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进行了检讨和评估。此书记录了该会议的相关内容。)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周代饮食的特点。(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昭帝时期饮食方面发生的变化,并据此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8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的低。人口密度需要改良。以英国为例。

第二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也比较的低。人口密度与职业分派皆颇合式(适),可为模范。以美国为例。

第三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高。职业分派,需要改良。以俄国(苏联)为例。

第四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也比较高。人口密度与职业分派,都有改良的余地。以中国为例。

……所以专靠国外的商场,来维持国内的工业,乃是很危险的。

……由此看来,本国的农业,不能自给,想靠别种实业,来维持过剩的人口,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办法,虽然是一个为许多强国所采用的方法,却也是一个带有危险性的方法。

——据吴景超《第四种国家的出路》(1937年出版)编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英国农业人口比重较小的原因,并指出其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以及新中国解决各自问题的措施及结果。(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请根据以上材料,为该刊拟定一条办刊宗旨,并结合时代背景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宗旨鲜明,有理有据,史实准确)。(12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举制度是金朝用以选取所辖各族文化精英为其所用的选官方式。天德三年(1151),海陵王决定并南北选为一科,原辽宋区域内士人在统一标准下应试,专以词赋取士,罢经义、策士,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全部内容。金朝女真进士科创立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这是科举考试制度史上的重要事件。在面对如何使本民族优秀人才应对以汉文典籍为考试方式和内容的科举制度时,金朝采取与其替代的辽朝不同的政策。鼓励女真人学习汉族儒家经典,但是大力推行女真文字,开创以儒家学说为内容、以女真文字为载体的女真进士科,这是对科举制度的特殊贡献。金朝自太宗朝开始,直到亡国前夕,科举取士从未中断,就科举制度而言,有从初创至确立和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金朝科举包括定制前的历次考试共计36次,总体平均接近三年一科。

——据姚雯雯、吴传刚《论金朝政治制度建设及历史影响》编写(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金朝科举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朝实行科举制度的影响。(6分)

答案

BABAD ACADD CBDBA C

17.(14分)

(1)特点:等级森严(或与宗法制分封制结合紧密);饮食与祭礼相结合;平民饮食简单(或生活水平低,种类少;蛋白质摄入少);尊重自然规律。(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变化:食物种类增多,饮食水平提高;食品商品化发展;奢靡浪费之风盛行;出现违背自然的饮食现象;受少数民族饮食影响。(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社会状况:从食品丰富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从市场熟食遍列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从民间饮酒吃肉等反映出社会等级制度有所松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从饮食种类复杂反映出社会生活丰富,奢侈之风盛行;从饮马奶等反映出当时民族文化交融。(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14分)

(1)原因: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英国较早出现工业革命,城镇化程度较高;英国本土耕地面积较小等。(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经济风险:粮食危机的风险加大;可能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依赖外国(或粮食依赖进口,威胁国家安全);可能导致工农业比重失调等。(每点2分,任答1点得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苏联措施:建立斯大林体制;农业全盘集体化;大力推进工业化;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等。(每点1分,任答2

点得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结果: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每点1分,任答1点得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斯大林体制日益僵化;导致农业发展严重滞后(或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每点1分,任答1点得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新中国措施:进行农村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或实行农业集体化);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每点1分,任答2

点得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结果:工农业持续发展;改善了工业落后的局面;国民经济比例有所改善,城市人口比例增多;综合国力增长等。(每点2分,任答1点得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说明:有关新中国的措施及结果,如果考生答到实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等,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城市化率提高、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城乡人口比例趋于合理等,可以同等给分。)

示例1:本刊致力于介绍西方科技

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士大夫专于四书五经,以至于闭目塞听,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林则徐等人始开眼看世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与科技。西方制铁、火车、轮船、采油等近代工业技术成为当时的急需学习的内容。因此,创办介绍西方科技的刊物有利于开阔国民视野,推动洋务运动发展。

示例2:本刊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

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西交流增多。洋务派致力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急需了解西方科技文化。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也需要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该刊既介绍西方科技、地理、政治,也同时介绍中国阴阳五行说等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说明:考生还可以从介绍西方民主制度(公举君主)、关注国际事务、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救亡图存、推动清朝政治变革(日本经验)等角度答题。)

20.(12 分)

(1)特点:各族文化精英都纳入科举选官范围;统一标准,消除南北地域差别;将儒家经典与女真文字相结合;既继承了宋、辽科举制,又根据实际有所创新;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不断调整、完善。(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提高了金朝官员的文化素质;缓和了民族矛盾;推动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创新;对元明清选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寿县一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2*25=50分) 1.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下诏:“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封侯)焉。”此举的意图是 A 施恩与诸侯子弟 B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D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2. 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A 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 宋太祖重视教育 C 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 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3.两位出身贵胄的文人回忆了各自的时代和家族出路。甲文人虽然看到战乱使其家族的前途未卜,但他相信如果他的子弟想要出仕为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乙文人对家族的前途同样感到渺茫,但他所处的时代,理论上讲官员们几乎不可能为其后代子孙的仕途提供庇护。请问甲乙两文人最可能分属于哪一朝代 A 元朝 明朝 B 元朝 清朝 C 魏晋 宋朝 D 汉朝 唐朝 4.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 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6.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表1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7.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 “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宣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传统 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 8.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 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9.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 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1-2022学年连城一中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周人常用“文”、“淑”、“皇”、“丕显”、“景”、“穆穆翼翼”、“严在上”、“烈”等词汇来描述“有德行,又有威仪,可谓无限完美”的先祖形象。这一做法 A.证明取代殷商的合理 B.建构了周人的礼乐制度 C.巩固贵族的世袭统治 D.凝聚了宗族的价值认同 2.西汉初年,“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了汉文帝时期则出现“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募民能输及粟于边者拜(授)爵,爵得至大庶长”。这一变化说明汉文帝时期 A.工商业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经济手段成为集权的重要方式 C.民间工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D.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经济政策 3.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在一行字中有时会刻意使其中部分字倾斜,使其似出非出又与主体形离神连。这一点,在王羲之、王献之的“再拜”二字中体现得较为典型。这反映出魏晋书法A.自觉适应动荡无序的社会状况 B.追求儒释道融合的艺术境界 C.整体性中蕴含变化的审美特征 D.突出门阀士族优越的政治地位 4.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可知唐代科举 A.促进了阶级流动 B.加强了君主集权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 5. 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以苏汉臣为代表的宫廷画师们创作了大量象征多子多福、人寿年丰的婴戏题材作品。但据学者考证,这与当时民间社会普遍流行“计产育子”等自觉控制人口数量的习俗又有所矛盾。据此可知,宋代宫廷婴戏题材画 A.反映出宋代经济的繁盛 B.推动了风俗画的发展 C.表达了民众的心理需求 D.蕴含一定的教化作用 6.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小二》,塑造了一位善于经营的女性商人——小二。小二为人灵巧,对工人管理很严格也很有条理,干活卖力的工人得到奖励,偷懒的工人被罚跪。工作之余,她还会品茶、下棋、看书,在休假日摆起酒席唱“俚曲”。这折射出当时A.社会发展推动文学体裁创新 B.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新式雇佣劳动得到基本普及 D.女性商人更具竞争意识 7. 1857年2月20日,一位英国军官在其日记中写到:“在一个(中国)村庄,当我们走过去时,许多人破打铜锣,我们不知其用意何在。但是,有一个人走出来.邀请我们喝茶。所以我们认为他们的用意是和平的,没有别的意思”。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民众 A.具有天朝上国的乐观风貌 B.深受儒学的熏陶,和平友好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连城一中2022—2023学年下期高二年级月考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诸如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度辽将军等专职军镇职官,这些职官开始为临时命设的使者,后发展为稳定的真官,不仅领护少数民族地区军事,也处理当地的一些行政事务,并直辖一定数量的军队,执行戍边卫国任务。汉朝专职军镇职官的出现() A.缓和了各民族的矛盾B.导致边境地区冲突加剧 C.强化了边疆军事管理D.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治理 2.195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中指出,处理关涉到少数民族工作问题时,必须和少数民族的委员充分协商。同年进行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时间推迟或暂不进行。这些举措() A.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B.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 C.彰显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D.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950年,新中国政务院制定的海关税则规定“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强调“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并适时予以调整。该税则() A.体现了“另起炉灶”的方针B.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C.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初步基础 4.观察下图,图中“主要国家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反映了()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②固定汇率制逐渐崩溃

③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建立④新的国际货币格局正在形成中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5.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中,收回关税自主权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下列选项属于南京国民政府为“收回关税主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宣布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B.宣告关税自主,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 C.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D.颁布第一部独立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全国关税制度 6.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人多隐冒,五十、三十方为一户”的现象。逮到隋初,这种局面依然存在,“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为解决上述难题,隋朝建立后() A.“为户籍相伍”,以五家为伍B.“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 C.“诸色户计”,按职业定籍D.制定“黄册”,推行户帖制度 7.论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力量,有学者认为存在着两种,一种是国家力量,另一种是民间力量。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后者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下列选项能体现后者力量的是() A.常平仓、社仓B.养病坊、鸠杖C.义学、义田D.养济院、善堂 8.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 A.基层治理的效率越来越高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政府对基层管理日益加强D.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9.有学者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的态度,认为政府没有义务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对于美国政府“介入社会福利事业”的结果或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欧洲各国以此为蓝本建立了济贫制度B.德国因此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C.使美国最终确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D.使西方社会实现了社会公平和公正10.学者威尔·杜兰特在评述某一古代文明区域时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人力之外,主要是靠河流的定期泛滥。”下列选项中,与该学者所评述的文明区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四周调研训练历史试题含详解

2021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四周调研训练历史试题含详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家庭纺织业发达的浙江鄞县“百里不闻机声”,大量洋纱占据了市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能力②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具有明显优势③家庭纺织业受到政府抑制④浙江增加杭州、绍兴为通商口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③④叙述有误。 【答案】A 2.苏、锡、常、镇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1865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同等)”。这反映了当时的上述地区() ①部分农产品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题中的“种桑养蚕”“日渐加多”反映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和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民族资本主义当时还处于产生阶段,故不可能迅速发展,且材料中也没有相关信息。 【答案】B 3.(浙江宁波市效实中学xx届高三一模)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性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C 4.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距今约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以粟等为主要作物,并使用彩绘陶瓷;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大致同一时期,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交相辉映,都出现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A.地理环境的优越 B.木石工具的使用 C.国家雏形的出现 D.中华文明的多元 2.表1 东汉光武帝度田(丈量土地)的相关记载 据表1推知,光武帝的度田措施旨在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 B.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C.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D.重构封建经济基础 3.《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图1中的女子们正对镜梳妆,仪态宛然,细节描绘精微。榜题“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该作品 A.反映儒学仍占统治地位 B.体现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C.表现魏晋女性爱美风尚 D.彰显审美与教化相结合 4.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关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举制度的施行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市民文化的兴盛 5.明代推行招商中茶制、利用茶商的力量将川陕茶叶运往西北茶马司易马,并以变卖茶叶 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作为酬劳。这 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增加了茶叶贸易成本 C.提高了茶商社会地位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 6.清廷原以礼部和理藩院为主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的贡使,1861年改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揽外交事务。但君臣朝野视之为不祥之物,终晚清之世,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任事于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这说明 A.官僚等级秩序仍然森严 B.近代中国外交开始转型 C.宗藩外交体系土崩瓦解 D.思想解放运动亟需推进 7.康有为奏请“诏定国是”时重点强调了变法的必要性,主张“采万国之良规,行宪法之 公议”;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时却强调:“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这表明光绪帝 A.致力发展资本主义 B.立志进行制度革新 C.立足维护封建统治 D.热衷学习西方技术 8.1916年,段祺瑞指出"日本人既已加入(一战),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据此判断,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是 A.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B.反抗日本对华侵略 C.扩大皖系军阀势力 D.改变中国弱国地位 9.1938年11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国抗战开始后,人民军队"必须把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成为游击军和游击战,才能同敌情和任务相符合"。这一作战原则、 A.促进国共两党合作 B.推动三三制政策实施 C.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D.与持久战方针相适应 10. 据图2判断,这--变化 A.确保新民主主义的发展方向 B.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征 C.体现改造与建设并举的路线 D.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 11.图3二神驾车图像饰板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材质为今阿富汗特产青金石。图像中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高悬空中,手持长棍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目然女神西布莉,巨轮高扶手战车则具有波斯风格。对此艺术作品的出现,合理的解释是

山东省百所名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联考(第三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百所名校2021 届高三下学期4 月份联考第三次质量监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建立后,充斥着神话幻想色彩的商代兽面纹已不再是青铜器纹饰的主题,纹饰艺术以朴实无华、简洁明快为趋势,其形状所表现的神话式宗教力量也在明显递减。这种变化A. 反映出商周文化的断层B. 推动了器物功能的完善 C.适应了政治变革的需要 D. 体现了宗教力量的衰退 2.商鞅从"利禄官爵专出于兵,无有异施"这一原则出发,坚持"国以功授官予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的这一措施 A.促成了尚武风气的形成 B. 确立了官僚政治体制 C.消除了宗室贵族的影响 D.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 3.唐律规定∶官员必须做到"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否则触犯刑法。官员不得援引皇帝的权宜处分断案,一切定刑量罪只能依据法典律条。这些规定表明唐代 A.司法公正观念备受重视 B. 官吏的政治特权被废除 C.君权神授理论受到冲击 D.官吏违法审判现象严重 4.宋代以前,儒家"以情欲论性",而宋代理学家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理气论性"的新思路,将人性定义为"仁义礼智信",创立"循性"修养方法论。宋代理学这一思想 A. 颠覆了传统儒学理论 B. 完善了儒学的哲学体系 C. 否定了性善论的学说 D. 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 5.清初,一度出现福建棉商不至,苏州棉区农民生活无着的现象,"门里妻孥相向啼";康熙五年(1666 年),闽中棉商又挟重资到苏州太仓,举州叹为祥瑞。这表明当时 A. 福建经济发展程度高于苏州 B. 福建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C. 福建大批棉布销往苏州地区D. 福建与苏州地区经济联系紧密 6.1903 年,知识分子汉驹在《新政府之建设》中提出"荣矣哉建设新政府,耻矣哉不建新政府""急矣哉建设新政府,危矣哉不建新政府";同时,留日人士江天铎在其《政体进化论》中大胆预测"二十世纪中,必现出一完全无缺之民族的共和国耳"。可见,他们主张 A.大力引进日本代议制度 B. 变革政体以促进国家进步 C. 以革命的方式结束旧制度 D.将民族主义作为政治目标 7.图1 所示是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发表于 1911 年11 月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的寓意是 A. 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B. 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C. 反帝统一战线形成 D. 资产阶级力量重组 8.据资料统计,从1918 年至1927 年,外国输华商品总值以 关平银计算,由5.55 亿两上升为10.13 亿两,输入的洋货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输出则以棉纺织品居多。1920 年中国棉花、烟叶、蚕丝等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6.4%,1930 年递增到45.1%。这些现象表明该时期的中国 A.经济半殖民地化加深 B. 由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8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 性月考卷(八)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 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尚书》记载,商王小乙在位的时候,曾让儿子武丁到民间去锻炼,武丁“有所劳苦于外,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也”,甚至在位的时候,就将王位传给了武丁。由此可知商朝 A.对官员有一定的培养机制 B.重视培养继承者的执政能力 C.朴素的民本思想已经出现 D.王位的继承方式发生了变化 25.范晔的《后汉书》中载有:“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当时 A.土地兼并严重 B.统治存在隐患 C.社会动荡不安 D.豪强控制地方 26.据考古发现,唐朝壁画的内容一般都是仪仗、侍女、宴乐、内官;宋辽金时期的壁画则多描绘日常生活与娱乐场景。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绘画风格的转变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7.利玛窦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时说:“中国人中也有德高望重之士著书立说,但多为伦理方面的,并非科学的著述,而是根据《四书》中的名言发挥申述。此书尤受懦者重视,其书体积较西塞罗的《书信集》还小,但注释它的书籍却汗牛充栋。”该言论意在 A.否定中国文化的实用价值 B.介绍中国古代的选官标准 C.说明孔子言论的巨大影响 D.陈述中国古代的治学特点 28.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相继离世,外媒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内容多落在描述宫中势力相互争斗的矛盾以及别国与中国的外交矛盾,尽量免去或弱化自己国家对中国的行为,强调自己客观的身份。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列强 A.日益关注中国政局 B.占据新闻报道优势 C.在华利益错综复杂 D.对华控制逐渐削弱 29.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代表人物纷纷组党结社。北京城里“会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星期之日,湖广会馆、织云公所等处无不开会,有身兼数职者匆匆画到即去,谓吾尚数会须赴也。”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革命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政党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D.中华民国政府成分复杂 30.据统计,1938年日军在华北的兵力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37人。1940年后,日本华北方面军“强烈要求增加兵力”;日军在汇报中国战场形势时提出:考虑1941年“从华中调约两个师团到华北”。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敌后战场发挥重要怍用 B.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C.国民党反共倾向的增长 D.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1.根据1979- 1982年全国自销机构及零售额的统计情况可知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考试题2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考试题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48分。) 1.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这一变化() 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 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 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 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 2.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 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 3.唐中期以来,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祗。各座城市的行政首脑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城隍的仪式。城隍已被民众奉为专门守护城池的神祗,而且其神格及影响超过土地神。当时,大众的城隍信仰浓烈是源于() A.官府推崇神灵崇拜 B.儒学正统面临挑战 C.土地财富作用削弱 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 4.下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印刷技术发展 B.城市经济繁荣 C.科举制度完善 D.市民文艺兴起 5.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 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 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2023届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1历史试题(Word版)

连城一中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三年级月考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小题 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尸佼是一位“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具有广博的知识,他曾说:“天子忘民则灭,诸侯忘民则亡。”他还指出,为君之理,犹如鱼与水的关系,“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秦国的变法者商鞅深受尸佼思想的影响,在变法中实行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等一系列措施。据此可知,两人思想的共通之处在于() A.尚法存礼B.敬天法祖C.外儒内法D.崇德尚法 3.据统计,在湖南武陵山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 A.赋税负担沉重B.法律制度严酷C.基层管理严密D.行政效率提高 4.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由此可见他主张的教育() A.以道德完善为培养宗旨B.依托于国家政权践行实施 C.是针对全民的因材施教D.禁绝其他学术的生存空间 5.南朝时,扬州地区人口较东汉中期增长4倍以上,而赣江、湘江流域人地关系与东汉中期差别不大;成群的野生动物更主要出现在湘赣流域,而扬州区域相对较少。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C.南方各地区发展不平衡D.北方经济超越南方 6.《哥舒歌》在唐玄宗天宝末年的西北边境地区十分流行,其歌词为“北斗七星高,哥舒(即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哥舒歌》可以印证军镇的设置() A.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务B.引发安史之乱 C.造成内重外轻的局面D.导致藩镇割据 7.下图为唐朝三省位置图,该图文说明唐朝三省()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 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显,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2. 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外来文明,源于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技术,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都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之中。材料所体现中华文明的发展特点是() A.多元一体B.长期生长绵延不断 C.兼容并蓄D.始终处于世界核心 3. 据文献记载,商汤灭夏时,诸侯(方国)有三千之多;周武王时,(原臣服于商的)侯伯尚有千余。为此,西周初年的君王() A.积极开疆扩土B.宣扬“家国一体” C.强化中央集权D.重申“华夷之辨” 4.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产生了金属货币,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发展,出现了逐渐取代贝币等实物货币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大发展B.分裂割据的变局 C.铸造技术日渐成熟D.统一进程的加速 5. 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奖励耕织

6. 春秋时期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 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诉求 C.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合D.集中体现了平民的内在要求 7. 云梦秦简《效律》规定:“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 到八两,赀一盾……黄金衡赢(累)不正,半朱(铢)以上,赀各一盾。”这反映 了秦朝() A.严格推行度量衡统一B.颁行的法律条文繁杂 C.民众赋税负担沉重D.将铸币权收归于中央 8. 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宗 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 A.为政者残忍昏庸B.农民起义频发C.统治者不行仁政D.社会矛盾激化9. 有学者指出,皇帝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主轴的政治制度,皇帝可 以集中国家的一切权力,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这体现出 A.皇帝制度利于维护国家统一B.皇帝独尊的特点 C.“家天下”政治观念逐渐形成D.中央权威的渗透力 10. 汉初“私铸钱盛行,钱法很乱。”,针对此情况,“自前193年至前113年,钱法 变了九次,也就是在铸钱问题上,朝廷和豪强做了九次斗争。”这反映了汉初()A.商品经济遭受重挫B.豪强把控地方政权 C.阶级矛盾极为尖锐D.中央集权面临挑战 11.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太学,学习内容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太学每年进行一次考试,熟练掌握一部以上经典的博士弟子,即可被授予官职。这说明当时() A.选官方式多样化B.儒学内容神圣化 C.儒学教育官方化D.私学教育世俗化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连城一中2023—2024学年上期高三暑期上课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48分) 1.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这一变化 A.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 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说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广泛 D.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 2.有学者认为,汉武帝亲政后,边疆治理由“消极无为”转向“王者无外”,强调“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而不是区分夷夏,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逐渐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这一转变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标志着郡国并行体制的彻底终结 C.摒弃了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 D.符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3.中国古代石窟寺院盛行于5—8世纪的北魏至隋唐时期,寺院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的建筑,窟内雕刻或泥塑造像(如图1敦煌莫高窟泥塑造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当时石窟寺院盛行主要由于 图1 A.佛教兴盛和传播 B.外来文化占主流 C.艺术审美力提高 D.雕塑技术的突破 4.在记录古代中外贸易交流的历史文献中,宋代以前最为多见的是“胡商”,而宋代及其之后则是以“蕃商”为主,甚至“蕃商”成为了专有名词。这反映出宋代A.城市商业发展十分迅速 B.对外贸易通道地位的变动 C.藩镇割据问题依然严重 D.抑商政策发生重大的调整 5.1601年,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一度自喻为“西僧”,之后又改称为“西儒”,并研习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利玛窦此举说明 A.佛教在中国影响力不断减小 B.文明间交流应遵循适应原则 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联系 D.明代儒学教化功能逐渐异化 6. 鸦片战争后,浙江南浔“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而上海松江地区却因“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些现象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B. 西方对华倾销工艺品 C. 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创新 D.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连城一中2021—202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命题人:罗淑华审题人:谢家龙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总分值60分。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 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兴旺D.从部落到国家的开展趋势 2.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作者意在说明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 C.中华文明起源争论剧烈D.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 3.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制造方面能够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管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5.春秋时期,周襄王被其弟太叔带赶跑,晋文公约会诸侯用武力平定了太叔带的叛乱,恢复了周襄王的地位,博得了“尊王〞的美名。城淮大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其霸主地位得以认可。这说明 6.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开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7.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把“朋友有信〞纳入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9周晚练历史试题(艺术班)Word版含答案

高三艺术班第二周历史晚练 1.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 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贵族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 C.分封市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 2.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四季时序是神灵意志的体现,应该顺时而动,春苗冬狩。而《春秋》一书中记载了鲁桓公四年春正月在郎地狩措的事情。这反映出 A.古代统治者尊重自然规律 B.《春秋》作者对历史有价值观评判 C.古代先民缺乏自然科学知识 D.《春秋》作者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 3.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剧了皇权的衰落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4.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5.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 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连城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连城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记载,“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春秋末期,《左传》强调“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认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表明,春秋时期() A.王权传承方式更动B.仁政思想得到践行 C.农民社会地位提升D.民本意识已经出现 2.自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至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不仅主宰内朝,还挟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这期间的丞相,或老迈平庸,或谨小慎微。由于昭帝年幼,宣帝乍立,都不省事问政,“政事一决于光”。霍光对朝政的主宰() A.完善了中枢决策程序B.弥补了官员素养的不足 C.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D.加剧了汉朝的统治危机 3.唐德宗贞元初年,中书舍人缺五员,仅剩高参一人也以病免,德宗不给补员,如有诏敕需要拟定,命翰林学士和其他官员代拟,出现了“中书省案牍不行”的局面。贞元四年二月,用翰林学士吴通微等五人并知制诰,致使中书省“六员舍人皆缺”。这说明() A.朋党之争加剧了政治混乱B.君主加强对朝政的控制 C.决策权与行政权出现分离D.三省六部权力相互制约 4.宋代,“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宋时遂宁(今属四川)所产之糖闻名全国,很多地方“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户十之三”。两浙路的严州是重要桑蚕产区,农民“惟蚕桑是务”。据此可知,宋代()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C.政府税收形式多样D.粮食危机日益加剧 5.明宣德(1426~1435年)后,各省直乡试按定额录取,会试分南、北、中卷按比例录取。根据南、北、中卷地区录取比例为55%、35%和10%的规定可知,北卷、中卷地区比洪武、永乐间的实际录取比例提高近一

2023届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月考历史试题

连城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暑期月考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 确答案。 1..考古学家在位于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发掘了一批墓葬,年代约在前1世纪至1世纪之间,很多学者倾 向于这是月氏人首领墓。其中出土的公羊金饰有着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的典型特征,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女神维纳斯等古希腊神灵金饰品,一些扣饰上的动物图案则有中国元素。该墓葬群可见证() ①赫梯人入侵两河流域②古巴比伦王国的鼎盛 ③“凿空”西域后的互动④多元文明的交融互鉴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证明() A.张骞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 B.大夏国和身毒国贸易关系密切 C.“西南丝绸之路”早已开通 D.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 3.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推动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 B.促使全球一体化体系正式形成 C.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融合. D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 4..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逐渐盛行。如英国用中国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高雅的品茶方式——“下午茶”,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享誉世界;在美国高压的生活环境中,品茶成为美国人寻求心理平静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主要体现出() A.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 D.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5.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B.沿袭北非地区传统文明

2021-2022学年-有答案-连城县某校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

2021-2022学年连城县某校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1. 小明看到一部反映中国远古人类生活的纪录片里有这样一段话:“一场大雨意外浇 灭了这些远古人类辛苦保存的火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只好生吃狩猎到的野 兽了。”这些远古人类最可能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 要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自() A.文献记载 B.口头传说 C.考古发掘 D.主观猜测 3. 在我国一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和最早的木 构水井。这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位于我国的() A.闽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5. 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了尧、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舜和 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都是通过() A.世袭制 B.竞选制 C.禅让制 D.部落战争 6. 下列人物中继承父位开始“家天下”的是( ) A.黄帝 B.尧 C.启 D.禹 7. 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 B.发展经济 C.勤政爱民 D.增强军事力量 8.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 9. 《中国青铜器辞典》全面展现了中国青铜器的现存状况和研究成果,是目前收录最 为完备的一部大型青铜器的工具书,填补了中国青铜器辞典领域的空白。下列文物最 有可能入选该书的是()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D.人面鱼纹彩陶盆 10.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下列对甲骨文的描述,正确的是()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测试历史试题

连城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测试 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勿伐”“不为”“不言”“无欲”“无兵”“无味”“我有三宝,持有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2.下表是汉代南北方有代表性的州的相关情况统计。由此可知 C.政府强化对南方地区控制 D.荆扬地区的经济优势较强 3.如图是秦汉九卿的职责和隋唐六部的职责对比图。二者职责的差异表明

A.家国同构色彩淡化 B.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C.中央职权趋向集中 D.君相矛盾尖锐突出 4.两宋时期,词的接受者大多是在公私宴集、茶楼酒馆等娱乐场所中,由群体共同视听欣赏,演唱者与听众之间、听众与听众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感染并激发的情绪氛围,具有特别强烈的“现场感”。由此可知,两宋时期() A.词的接受者决定了词的风格 B.商品经济发展是宋词创作的根源 C.演唱为宋词创作提供了素材 D.娱乐场所成为宋词的传播窗口 5.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下列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显著增加 B.雇工素质较低制约着经济发展 C.流动人口的增加促进手工业发展 D.中国开始步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6.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据此可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 A.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度的精髓 B.为后来民主共和思想奠定了基础 C.体现了当时民众的斗争需求 D.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