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贝达喹啉结构

贝达喹啉结构

贝达喹啉结构

贝达喹啉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2H14N2O。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常用作药物中间体和农药原料。

作为药物中间体,贝达喹啉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领域。它可以通过合成或提取的方式获得,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贝达喹啉与其他化合物反应时,常常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加速反应速度并提高产率。同时,贝达喹啉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与多种溶剂混合使用,便于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贝达喹啉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作为抗生素、抗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的中间体。在抗生素的合成中,贝达喹啉常用于合成青霉素类药物,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反应生成青霉素酸。在抗癌药物的合成中,贝达喹啉可以作为核苷类药物的前体,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反应生成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在抗病毒药物的合成中,贝达喹啉可以作为核苷酸类药物的前体,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反应生成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除了药物合成领域,贝达喹啉还被广泛应用于农药领域。它可以作为农药的原料,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反应生成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的农药。贝达喹啉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贝达喹啉在农药中的使用量相对较小,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贝达喹啉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它的分子中含有苯环和吡啶环,这两个环对化合物的活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苯环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性,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形成稳定的π键,增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活性。吡啶环则具有较高的碱性,可以与酸性化合物形成盐类,增强化合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同时,贝达喹啉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形成氢键或共价键,进一步增强化合物的活性和稳定性。

贝达喹啉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在药物合成和农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药物中间体和农药原料,用于合成具有抗生、抗癌、抗病毒、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的化合物。同时,贝达喹啉的应用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贝达喹啉的应用领域,并优化其合成方法和性能,为药物和农药的研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9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基础知识)

2019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 结核分枝杆菌是1882年由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柯赫(Robert Koch)发现的。 A、对 B、错 标准答案:A 2. 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肺结核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居全球第二位。 A、对 B、错 标准答案:B 3.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肺结核治疗转归结果 A、对 B、错 标准答案:B 4. 结核杆菌细长、微弯、无鞭毛、无芽孢,有分枝生长的倾向,对酸性酒精的脱色有很强的抵抗力,显微镜下呈红色杆菌,故被命名为抗酸杆菌。 A、对 B、错 标准答案:A 5. 实验室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肯定是活动性结核病。 A、对 B、错 标准答案:B 6. 结核病免疫应答方式以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 A、对

B、错 标准答案:B 7. 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传染性强于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 A、对 B、错 标准答案:A 8. 液体培养法通常比固体培养法检测分枝杆菌的灵敏度更高。 A、对 B、错 标准答案:A 9. WHO建议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首选隔日给药方式,以减少服药次数,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A、对 B、错 标准答案:B 10. 血脑屏障通透性最好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是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 A、对 B、错 标准答案:B 11. 一线抗结核药物中仅有吡嗪酰胺(PZA)可以引起机体嘌呤代谢障碍,出现痛风样关节痛。 A、对 B、错 标准答案:B 12.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用于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与发病。 A、对 B、错

13. 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时,应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予以保肝治疗。 A、对 B、错 标准答案:B 14. 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患者应该使用利福布汀治疗 A、对 B、错 标准答案:B 15.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转归中的“完成治疗”是指患者完成疗程、无治疗失败证据,且在强化期结束后没有证据显示连续3次或以上痰培养阴性,每次培养间隔至少30天。 A、对 B、错 标准答案:A 16.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至少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的结核病。 A、对 B、错 标准答案:A 17.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影像学显示肺不张时,应考虑申请气管镜检查。 A、对 B、错 标准答案:A 18. 贝达喹啉通过与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相结合而发挥杀菌及灭菌活性。 A、对 B、错

富马酸贝达喹啉片(斯耐瑞)中文说明书

富马酸贝达噬咻片(斯耐瑞)中文说明书 警示语:死亡率增加;QT 间期延长 死亡率增加 在一项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观察到本品治疗组的死亡风险(9/79,11.4%)较安 慰剂治疗组(2/81,2.5%)增加。仅在不能另外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时,才服用本 品。 QT 间期延长 服用本品可能出现OT 延长.同时服用可延长QT 间期的药物可能引起叠加的QT 延 长作用。监测心电图。出现明显的室性心律失常或者QTCF 间期>50OmS 时,应停用本 品。 富马酸贝达哇咻片 斯耐瑞• Bedaqui1ineFumarateTab1ets FumasuanBeidakui1inPian 【成份】主要成份:富马酸贝达畦咻 化学名称:(IR,2S )-1-(6-澳2甲氧基3噗咻基)4(二甲基氨基)-2・(1■蔡基) -1•苯基2丁醇化合物和富马酸(1:1)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 32H 3IBrN 2O 2∙C 4H 4O 4 分子量:671.58(555.50+116.07) 辅料:乳糖,玉米淀粉,羟丙甲纤维素,聚山梨酯20,微晶纤维素,交联竣甲纤维素钠,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片。 【适应症】本品是一种二芳基喳咻类抗分枝杆菌药物,作为联合治疗的一部分,适用于治疗成人(218岁)耐多药肺结核(MDR-TB )。只有当不能提供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案时,方可使用本品。本品应在直接面视督导下治疗(DOT )。 根据两项I1期临床试验,通过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TB )患者痰培养转阴时间而确定了本品的适应症。 用药的局限性: ・ 本品不可用于以下治疗: 。结核分枝杆菌所致潜伏感染 。药物敏感性结核病 。肺外结核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 )所致感染 ・ 本品对HIV 感染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临床资料有限。【规格】IOOmg (以C 32H 3IBrN 2O 2H ) 【用法用量】重要用药说明 ・ 本品应在直接面视督导下治疗(DOT )O ・ 本品仅在与其他抗分枝杆菌药物联合治疗时使用。 【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

2022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2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摘要 利奈唑胺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的核心药物。201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发布了《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随着利奈唑胺在临床广泛使用、临床医生对利奈唑胺认识的提高以及研究取得更多进展,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再次组织专家对此共识进行了更新,形成《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以期对临床工作发挥指导作用。共识中包含了利奈唑胺的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应用研究、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剂量、用法及化疗方案的制定、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几部分。这一版更新了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并根据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方法对医学证据评级和进行推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估算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为990万例,中国患者占8.5%,约84.2万例,排名第二;2020年全球经细菌学确诊的肺结核占总患者的59%,中国为55%;全球新发细菌学确定的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 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为15.8万例,中国约1.6万例,也位居世界第二[1]。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然是导致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近年来,利奈唑胺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利福平耐

药结核病中的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国际、国内专家的肯定。《2019 WHO综合指南:耐药结核病的治疗》[2]及《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3]中将其列为长疗程方案中A组首选药物。201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曾发布了《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4],该共识对指导利奈唑胺在结核病中的临床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利奈唑胺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临床医生对利奈唑胺认识的提高以及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需要对《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修改与完善。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更新,以供国内同道借鉴。本共识采用WHO推荐的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方法对医学证据评级和推荐,强烈推荐(1级)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有条件性推荐(2级)提示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证据级别的高低均显示利弊相当。证据质量及其定义如下。高质量(A):对估计的效应值非常确信,估计值接近真实值,进一步研究基本不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中等质量(B):对估计的效应值确信程度中等,估计值有可能接近真实值,但仍存在二者不相同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有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低质量(C):对估计的效应值确信程度有限,估计值与真实值可能不同,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极低质量(D):对估计的效应值不能确信,估计值与真实值很可能完全不同,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不确定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 一、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 利奈唑胺属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利奈唑胺化学名称:(S)-N[[3-[3-

罗氟司特新合成工艺的研究

罗氟司特新合成工艺的研究 曹一帆;刘昭文;郭小华;杨凯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6(028)003 【摘要】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synthetic procedure of Roflumilast.METHODS Roflumilast was synthesized from 3,4-dihydroxybenzaldehyde by the reactions of Boc anhydrides protection,etherification,deprotec-tion,monochlorodifluoromethane etherification,oxidation,amidation.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structure of roflumilast was confirmed by MS and 1H-NMR.The synthesized route was rewarded for virtue of easy access of ma- terials,kindness of reaction conditions,low dangerness,easy reprocessing,and good yield of 36.3%,which are the advantages for industry.%目的:优化罗氟司特的合成工艺。方法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起始 原料,经 Boc酸酐保护、醚化、脱保护、二氟一氯甲烷醚化、氧化、酰胺化反应 得到目标物罗氟司特。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MS、1 H-NMR等确证。该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危险性小,后处理简单,收率较高,有利于工业放大生产,总收率为36.3%。 【总页数】2页(P231-232) 【作者】曹一帆;刘昭文;郭小华;杨凯

《氯法齐明治疗结核病的临床指南》(2020)要点汇总

123.《氯法齐明治疗结核病的临床指南》(2020)要 点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后引发的慢性疾病。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显示,2018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例,约145万例死于结核病,是全球十大死亡疾病之一;2018年约有50万核病(MDR-TB)M$和耐利福平结核病(RR-TB)的新发病例。尽管有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等新药,2020年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和《中国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都将氯法齐明(Cfz)作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核心药物之一。 一、概述 1.氯法齐明介绍: 近年来,随着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广泛流行,以及氯法齐明区别于其他药物的靶标和分子作用机制,人们对其抗结核作用重新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在孟加拉国开展的含氯法齐明方案治疗MDR-TB的系列研究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后,现已成为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推荐意见评估: 二、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 氯法齐明是一种红色的亚胺基苯嗪类药物。氯法齐明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推荐意见-1】氯法齐明有多种抗MTB作用机制,最可能的作用机

制是通过干扰MTB的核酸代谢,与其DNA结合,抑制依赖DNA的RNA聚合酶,阻止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发挥其抗菌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相比,更不易产生耐药性(1B)。 三、药效学研究 【推荐意见-2】氯法齐明为杀菌药,与多种抗结核药物有协同作用,对缓慢生长的MTB活性最高,但缺乏EBA,早期应用可缩短治疗疗程(1B)。 四、药代动力学研究 【推荐意见-3】氯法齐明口服吸收存在个体差异,高脂食物有助于其吸收,生物利用度为45%-62%,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半衰期长,存在持续的抗生素后效应(1B)。主要经肝脏代谢,肾功能异常患者无需调整剂量(1A),与经CYP3A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可能需要减少后者的剂量(2B)。 五、耐药机制 【推荐意见-4】氯法齐明的耐药率较低,其耐药机制尚未完全确定,与贝达喹啉可能存在交叉耐药,所有接受氯法齐明或贝达喹啉治疗的患者都应行贝达喹啉或氯法齐明的表型药敏试验(1C);同时若检测到rv540678基因的突变,则也应调整治疗方案(1C)。 六、临床应用研究 (一)MDR-TB/XDR-TB的治疗 【推荐意见-5】应用含氯法齐明的化疗方案治疗MDR-TB/XDR-TB患者,可使空洞愈合更快、痰菌阴转时间更短、复发率更(1A)。同时,全程应用的疗效好于单纯强化期应用(1A),应用周期越长,疗效越好(1B)。

《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更新版)》主要内容

《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更新版)》主要内容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是导致死亡的十大病因之一。2018年,全球估计有1000万例新发结核病患者,其中约48.4万例为新发耐利福平结核病(RRTB)患者,而其中78%的患者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6.2%的MDR-TB患者为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抗结核的药物重新分组,贝达喹啉(bedaquiline)被列为治疗MDR-TB 或RR-TB长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 一、贝达喹啉的分子结构和抗结核分枝杆菌(MTB)的作用机制 贝达喹啉是二芳基喹啉类的代表药物,通过抑制MTB的ATP合成酶而发挥抗MTB的作用。贝达喹啉能够与ATP合成酶低聚物亚基C相结合,影响ATP合成酶质子泵的活性,导致ATP合成受阻,从而阻止MTB中的ATP能量供应,发挥抗菌及杀菌作用。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贝达喹啉与传统的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并对敏感菌株、多药耐药菌株以及休眠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二、贝达喹啉的药效学研究 三、贝达喹啉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四、贝达喹啉的临床研究 五、贝达喹啉临床应用推荐 (一)适应证 目前的适应证是在贝达喹啉2项b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制定的,针对的是肺结核患者。 1. MDRTB:不能组成有效的化疗方案时,如对A、B 和C 组二线抗结核药物中的某种药物或吡嗪酰胺体外耐药或出现药物不良事件、耐受性差或禁忌证。 2. RRTB(包括利福平单耐药和利福平多耐药结核病):不能组成有效的化疗方案时,如对A、B和C 组二线抗结核药物中的某种药物或吡嗪酰胺体外耐药或出现药物不良事件、耐受性差或禁忌证。 3. XDRTB:在加入贝达喹啉后能组成有效方案时,方可使用。 (二)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

2020常见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病的治疗(完整版)

2020常见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病的治疗(完整版) 摘要 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所致疾病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中所占比例较大,且较其他类型的NTM病更为难治。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病治疗前应评估治疗的必需性,确定治疗时机,进行菌种及亚种的鉴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外科治疗对于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病具有重要地位。应加大NTM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推进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所致疾病的相关研究。 正文 快生长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a,RGM)是指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间≤7 d肉眼可见菌落生长的一类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RGM是按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区分的快生长型NTM,属于Runyon分类法中Ⅳ组的分枝杆菌。RGM导致的肺部感染约占NTM肺病的14%~56%[1, 2],也是医源性分枝杆菌感染的主要类型。常见的RGM对抗生素高度耐药,导致治疗困难,病程迁延,治愈率低。如何有效提高RGM的治愈率,是呼吸科和结核科等专业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RGM肺病的治疗时机

NTM肺病的诊治参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3]中的标准以及国内外指南[4]的建议:确诊NTM肺病后,并非需要立即开展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因为:(1)大多数致病性NTM对包括传统抗MTB药物在内的各种抗生素高度耐药;(2)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有时和治疗结果并非完全一致;(3)由于患者原有肺结构破坏,NTM不易被清除,故疗效较差,同时药物价格昂贵、治疗时间长且不良反应较多,即使痊愈复发率也较高;(4)部分NTM肺病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且胸部影像学病灶局限或无明显进展,病情相对平稳。 多数NTM肺病患者伴有肺部基础疾病[3],如支气管扩张症是NTM 肺病的常见易患因素,RGM肺病也是如此,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以广泛的支气管扩张及薄壁空洞为主[5]。检出RGM并不能诊断为RGM 病,如脓肿分枝杆菌可能是定植菌;部分RGM阳性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以广泛支气管扩张为主,肺组织内的炎症浸润阴影少见。如出现浸润性病变稳定或时多时少时应考虑为RGM定植菌,此时只需加强对症等治疗,而无需立即开始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对RGM肺病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应充分评价治疗的风险(包括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疗程及治疗费用、患者的依从性、复发或再感染的可能性等,并与患者充分沟通。我国制定的共识[3]中建议,对于症状较轻、胸部影像学病灶较局限或影像学变化不明显、药敏试验结果为广泛高度耐药、仅依靠目前的药物难以取得理想疗效或耐受性较差的高龄NTM肺病患者可不进行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对于暂时难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新型疗法及其研究进展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新型疗法及其研究进展 新型抗生素治疗 阿米卡星脂质体吸入混悬液(ALIS) 阿米卡星治疗NTM-PD具有一定疗效,但其静脉注射(IV)剂型的使用受到潜在肾和耳毒性的限制。2018年ALIS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目前推荐ALIS用于接受至少6个月基于指南治疗(GBT)失败后的鸟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MAC-PD)患者。III期CONVERT试验比较了接受ALIS 590 mg每日一次联合GBT和单用GBT治疗难治性MAC-PD成人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ALIS组的培养转化率更好 (29%vs.9%)。目前,一种新型阿卡米星口服剂正在研究中。 氯法齐明 氯法齐明是一种抗微生物的亚氨基苯嗪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麻风病(麻风分枝杆菌),具有高度亲脂性,作用时间长。氯法齐明可用于治疗大环内酯耐药的MAC-PD和脓肿分枝杆菌(MAB)感染患者,后者为NTM-PD 指南推荐的治疗适应人群。在口服氯法齐明联合其他抗菌药持续平均12个月治疗伴或不伴囊性纤维化的难治性NTM-PD患者的研究中,接受氯法齐明治疗的55%MAB感染患者和33%MAC感染患者实现了培养转化。大多数患者治疗至少6个月能够耐受,但88%的患者出现至少1起不良反应,皮肤变色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另外,氯法齐明吸入混悬液(CIS)值得关注,在急性和慢性MAC和MAB 感染的小鼠模型中,CIS显示肺组织浓度增加4倍以上,表明其在降低细菌负荷量方面比口服氯法齐明更有效。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大多数MAB菌株含有内源性和强效A类广谱β内酰胺酶BlaMab,其不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还对已知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具有耐药性,包括克拉维酸、他唑巴坦和舒巴坦。但三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Relebactam、Vaborbactam)显示出治疗NTM-PD(尤其是MAB)的前景。 研究发现,阿维巴坦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时,阿维巴坦可显著增强抗生素活性谱。在MAB感染的离体(人巨噬细胞)和体内(斑马鱼)模型中证明了阿维巴坦联合阿莫西林对BlaMab的直接抑制作用。当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联合使用时,其对MAC感染的体外和体内模型也有抑菌活性。 研究还证实了Relebactam 对MAB的体外和离体抑菌活性,目前它与西司他丁和亚胺培南联合使用,已显示通过直接抑制BlaMab可增加亚胺培南的效力,针对MAB,细菌杀伤率高达88%。此外,当Vaborbactam与各种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联合使用时,其对MAB 具有相似的体外抑菌活性。

常见耐药菌感染及应对方案

常见耐药菌感染及应对方案 世界范围内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了全球卫生保健领域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抗生素耐药感染可能会发生,在更糟糕的情况下,可能已经没有对感染有效的抗生素了。在严重感染中,这种情况可能危及生命。 ➤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抗生素通常不适当地用于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生素不能杀死病毒,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 ●咽炎:大部分的嗓子疼 ●鼻炎:咳嗽、感冒和流鼻涕 ●流感 大多数病毒性疾病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属于自限性疾病,即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可以抵抗这种疾病。遭受病毒感染的患者一般是休息、大量饮水,并对症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以减轻发烧或身体疼痛。 有时,在复杂或长期的病毒感染中,细菌也可能入侵,并引起“继发感染”,这时需要医生根据情况开具抗生素治疗。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发布了对美国的前18 种耐药性威胁清单。危险级别分为紧急,严重和令人关注。对人类健康的紧急威胁包括:艰难梭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和耐药奈瑟氏球菌。 ➤应始终根据抗菌药敏试验结果和医疗专业人员的知识,为患者量身定制针对耐药菌的最终治疗方案。治疗选择取决于: ●感染的类型和严重性 ●当地的药物敏感性 ●患者特定的因素,例如年龄,肾脏和肝功能 ●药物过敏 ●既往治疗 ●成本问题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到泌尿道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肺炎和脑膜炎。 ●可能需要切开 / 引流或清创术。 ●MRSA 已对常见的抗生素如甲氧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纳夫西林,奥沙西林和头孢菌素产生抗药性。 ●MRSA 通过接触传播。 ●MRSA 通常会影响皮肤,如手术部位。MRSA 也可能导致肺部或血液感染。 ●感染可以在社区或医疗机构中爆发,如疗养院,透析中心或医院 ➤局部软组织感染可能包括 7-10 天的口服抗生素疗程:复方磺胺甲恶唑,克林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利奈唑胺,特地唑胺,地氟沙星,奥马环素。 ➤感染较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院静脉注射抗生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感染范围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肺炎和脑膜炎。 ●VRSA 对万古霉素具有抗药性,万古霉素是一种用于治疗包括MRSA 在内的严重感染的抗生素。 ➤VRSA 治疗的最佳方案尚不确定。选项可能包括:达托霉素(加上头孢洛林或复方磺胺甲恶唑),特拉万星,头孢洛林,利奈唑胺,特地唑胺,奥利万星。 耐药性肺炎链球菌 ●感染类型包括耳和鼻窦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脑膜炎和血液感染。 ●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取决于居住的地区。 ●当这些细菌对青霉素具有抗性时,它们通常对许多其他抗生素类也具有抗性。 ➤治疗方案: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洛林,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大剂量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克

《环丝氨酸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用药指南》(2020)要点

《环丝氨酸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用药指南》(2020)要点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结核病疫情仍然比较严重,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Global tuberculousis report 2018指出,全球有48.4万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或者耐利福平结核病(RR-TB)患者。相比于敏感结核病较高的治疗成功率,耐药结核病治疗成功率较低。尽管有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等新药,仍然需要其他核心药品组成有效的治疗方案。2019年WHO发布的《耐药结核病治疗综合指南》和中国防痨协会发布的《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中将环丝氨酸作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核心药品。 一、概述 1. 推荐意见评估: 2. 环丝氨酸简介:环丝氨酸(Cs)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早在利福平问世以前,即成为复治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中的主要药品。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上市,但不良反应逐渐显现,且新型抗结核药品如利福平等的研制成功,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组成的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在全球进行推广,该方案治愈率达到90%以上,不良反应较少,因此,环丝氨酸逐渐淡出结核病治疗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证明环丝氨酸治疗耐药结核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WHO推荐将环丝氨酸用于治疗MDR-TB。 二、环丝氨酸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 环丝氨酸为D-丙氨酸的类似物,能够干扰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

成。 三、环丝氨酸的药效学 环丝氨酸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除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抗菌作用外,对多数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立克次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四、环丝氨酸的药代动力学 环丝氨酸几乎完全从胃肠道吸收。口服后吸收完全、迅速,生物利用度为70%~90%。环丝氨酸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 【推荐意见-1】环丝氨酸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为70%~90%,脂肪餐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广泛分布于人体体液和组织,组织穿透性强,80%~90%可透过血脑屏障。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可用于肝功能不良的患者(1A)。推荐血药浓度范围20~35μg/ml(1B)。 五、环丝氨酸与其他药品的相互作用 【推荐意见-2】环丝氨酸可增加其他药品对精神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与丙硫异烟胺、异烟肼或氟喹诺酮类药品联合应用时需加强监测(1B)。六、环丝氨酸的耐药机制 MTB对环丝氨酸耐药的发生率较低,一般为7.4%左右。基因突变可以解释部分结核分枝杆菌对环丝氨酸的耐药性。 七、环丝氨酸的有效性评估 1. 对药物敏感肺结核的治疗效果: 2. 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3. 对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治疗效果: 4. 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要点汇总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要点 第一章总论 一、耐药结核病的定义 1. 单耐药结核病(M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MTB)经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DST)证实仅对1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2. 多耐药结核病(P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经体外DST证实对1种以上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但不包括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3. 耐多药结核病(M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经体外DST证实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4. 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经体外DST证实在耐多药的基础上对1种氟喹诺酮类或1种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 5. 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经体外DST证实在耐多药的基础上至少同时对1种氟喹诺酮类和1种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 6. 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经体外DST证实对利福平耐药, 二、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 三、我国CEF的耐药疫情特征 (一)我国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二)交叉耐药 交叉耐药病原体对某种药品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品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根据程度的不同,又有完全交叉耐药和部分交叉耐药之分(表1)。

1. 单向交叉耐药: MTB对A药品耐药时,对B药品并不耐药;但对B药品耐药时,对A药品也同时耐药。 2. 双向交叉耐药: MTB对A药品耐药的同时对B药品也耐药,而对B药品耐药的同时也对A药品耐药。 (三)耐药的稳定性 MTB产生耐药后其耐药的稳定性并非一成不变,随着MTB菌株的传代,耐药性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不同药品、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稳定性或易变性。 1. 耐药稳定性强类:(1)链霉素。MTB对链霉素产生的耐药性比较稳定。(2)氨硫脲,其耐药稳定性很好,少见有复敏现象。(3)环丝氨酸和乙(丙)硫异烟胺,一旦耐药则不易恢复,稳定性强,停药后亦是如此。(4)氟喹诺酮类药品。耐药后不易恢复,较难复敏。 2. 耐药稳定性中等类:主要的代表性药品为利福平。 3. 耐药稳定性差类:(1)异烟肼。MTB对异烟肼耐药的稳定性是所有已知抗结核药物中最差的,耐药性很容易减弱。 四、MTB的耐药机制 (一)细胞壁结构与组成(天然屏障) (二)编码基因突变 (三)药物外排泵系统 (四)常用抗结核药物及其耐药机制 1. 异烟肼(INH): 2. 利福平(RFP): 3. 链霉素(Sm): 4. 乙胺丁醇(EMB): 5. 吡嗪酰胺(PZA): 6. 氟喹诺酮类药品:

《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 版)》要点 《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 版)》要点 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仍然是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也是MDR-TB和RR-TB高负担国家之一,MDR-TB和RR-TB的疫情非常严重。 一、背景 WHO于2018年12月出版发行了“MDR-TB和RR-TB治疗指南(2018更新版)”,2019年3月又发布了“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9整合版)”,WHO同时指出,这2个指南是在评估大量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的,将取代之前所有的WHO关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指南。为更好地推广和使用WHO“MDR-TB和RR-TB治疗指南(2018更新版)”和“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9整合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MDR-TB 和RR-TB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该共识在制定过程中,既考虑与WHO指南接轨,又体现了我国的特色,因此,从化疗药物、化疗基本原则、化疗方案、其他治疗以及治疗管理与监测等方面力求反映这一原则。 二、定义 1. MDR-TB:是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证实 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 2. XDR-TB:是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证实除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外,还对任何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以及3 种二线注射类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中的至少1种耐药的结核病。 3. RR-TB:是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 以上分类与定义适合于所有的初治和复治结核病患者,包括肺结

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是导致死亡的十大病因之一。2018年,全球估计有1 000万例新发结核病患者,其中约48.4万例为新发耐利福平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患者,而其中78%的患者为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6.2%的MDR-TB患者为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抗结核的药物重新分组,贝达喹啉(bedaquiline)被列为治疗MDR-TB 或RR-TB长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201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贝达喹啉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指导。2018年在“抗结核新药引入和保护项目”的支持下,我国符合条件的患者获得了贝达喹啉的赠药,这不仅让患者受益,也为广大医生提供了临床应用的经验。2020年贝达喹啉被纳入了我国医保目录,令更多的MDR-TB 或RR-TB患者获益。近2年来,国内外贝达喹啉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使用该药,根据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及指南,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一、贝达喹啉的分子结构 和抗结核分枝杆菌(MTB)的

作用机制 贝达喹啉的通用名为富马酸贝达喹啉,曾称为TMC-207和R207910,化学名称:(1R,2S)-1-(6-溴-2-甲氧基-3-喹啉基)-4-(二甲基氨基)-2-(1-萘基)-1-苯基-2-丁醇化合物和富马酸(1∶1),分子式:C32H31BrN2O2·C4H4O4,相对分子质量为671 580(555 500+116 070)。 贝达喹啉是二芳基喹啉类的代表药物,通过抑制MTB的ATP合成酶而发挥抗MTB的作用。贝达喹啉能够与ATP合成酶低聚物亚基C相结合,影响ATP合成酶质子泵的活性,导致ATP合成受阻,从而阻止MTB中的ATP能量供应,发挥抗菌及杀菌作用。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贝达喹啉与传统的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并对敏感菌株、多药耐药菌株以及休眠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即使贝达喹啉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也未能逃脱对MTB产生耐药,我国90株XDR-TB 菌株中,贝达喹啉的耐药率为3.3%。目前已知的贝达喹啉耐药的机制(靶点突变和非靶点突变)是:(1)贝达喹啉靶点atpE基因的突变:该基因编码ATP合成酶的跨膜蛋白,突变将导致贝达喹啉与亚基C的结合力减弱,使贝达喹啉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增加了8~133倍。(2)Rv0678基因突变: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外排泵MmpS5/MmpL5的转录抑制因子,Rv0678基因突变将导致外排泵系统MmpS5/MmpL5表达上调,细

2020版: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版)

2020版: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版) 贝达喹啉(bedaquiline)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耐利福平结核病(RR-TB)和耐多药结核病(MDRTB)长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201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贝达喹啉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近2年来,国内外贝达喹啉临床与基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为进一步合理有效使用该药,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根据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及指南,对“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本共识内容包括贝达喹啉的分子结构和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贝达喹啉的药效学研究、贝达喹啉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贝达喹啉的临床研究、贝达喹啉临床应用推荐等5个方面,以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是导致死亡的十大病因之一。2018年,全球估计有1 000万例新发结核病患者,其中约48.4万例为新发耐利福平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患者,而其中78%的患者为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6.2%的MDR-TB患者为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1]。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2]将抗结核的药物重新分组,贝达喹啉(bedaquiline)被列为治疗MDR-TB 或RR-TB长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2018年,中华医

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3],为贝达喹啉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指导。2018年在“抗结核新药引入和保护项目”的支持下,我国符合条件的患者获得了贝达喹啉的赠药,这不仅让患者受益,也为广大医生提供了临床应用的经验。2020年贝达喹啉被纳入了我国医保目录,令更多的MDR-TB 或RR-TB患者获益。近2年来,国内外贝达喹啉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使用该药,根据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及指南,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一、贝达喹啉的分子结构和抗结核分枝杆菌(MTB)的作用机制 贝达喹啉的通用名为富马酸贝达喹啉,曾称为TMC-207和R207910,化学名称:(1R,2S)-1-(6-溴-2-甲氧基-3-喹啉基)-4-(二甲基氨基)-2-(1-萘基)-1-苯基-2-丁醇化合物和富马酸(1∶1),分子式:C32H31BrN2O2·C4H4O4,相对分子质量为671 580(555 500+116 070)[4]。 贝达喹啉是二芳基喹啉类的代表药物,通过抑制MTB的ATP合成酶而发挥抗MTB的作用[5]。贝达喹啉能够与ATP合成酶低聚物亚基C相结合,影响ATP合成酶质子泵的活性,导致ATP合成受阻,从而阻止MTB中的ATP能量供应,发挥抗菌及杀菌作用[6, 7]。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贝达喹啉与传统的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并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