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教案 【篇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___高教社____中职】【篇二:中职网络基础教案(网络基础)】 第一章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率和功能 对计算机网络组成,分类有充分认识 教学要点: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方式: 讲授与提问 教学内容: 第一讲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个课时)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机系统独自运行,如何使不同计算机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成 为一种客观需求,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这种需求有了实现的可 能。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互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 从最早的简单互连到现在无处不在的internet,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 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多主机互联的 计算机网络→标准计算机网络→全球化的internet。如今网络正不断 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必将改变我们的未来。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 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 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 算机网络。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办公网络、校园网络,以及我们访问 的internet,都属于计算机网络。网络的规模可大可小,最小的计算 机网络可以是两台计算机的互联,最大、最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是全 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

网络是计算机的一个群体,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这些计算机是通过一定的通信介质互联在一起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联是指它们彼此之间能够交换信息。互联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计算机间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电话线、光纤等有形通信介质连接;另一种是通过红外光、激光、微波、卫星通信信道等无形介质互联。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包括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1)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相互间需要共享资源、信息交换与传递。 2)两个以上能独立操作的计算机之间要拥有某种通信手段或方法进行互联。 3)两个以上的独立实体之间要做到互相通信,就必须制定各方都认可的通信规则,也就是所谓的通信协议。 4)需要有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或分散管理的软件系统,即所谓的网络操作系统。上述四个要素是充分必要的,缺一不可。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进一步引起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计算机越普及、应用范围越广,就越需要将计算机互联起来构成网络。 1.1.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1952年,美国就建立了一套sage系统,sage系统的诞生被誉为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计算机网络开始逐步形成并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终端 计算机终端网络又称为分时多用户 联机系统,其结构如图1-1所示。 终端终端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规模庞大、价格昂贵,设置在专用机房,并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多个终端设备。在通信软件的控制下,各个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终端上分时轮流地使用中央计算机系统的资源,这样既克服了到机房排队等待的现象,又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和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终端设备是用户访问中央计算机系统的窗口,它具有特殊的编辑和会话功能。一台计算机所能连接的终端的数量随其中央主计算机的性能而定,处理能力强且运行速度快的计算机连接的终端设备就多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优秀4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优秀4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网络的功能,它是21世界信息技术高速开展的象征。 2、通过电脑上网,明白青少年的必须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3、利用电脑网络,制作一张电子文本宣传卡,宣传文明使用网络的知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电脑网络的功能,它是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开展的象征。 2、通过电脑上网,明白青少年必须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难点: 能辩证地看待电脑网络,明白不正确上网的害处,懂得明辩是非、文明上网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指导电脑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制作虚拟网络,把本课所要学的内容置于网上。 2、搜集一些不正确上网的报道。 教学设计: 一、交流网络的作用 1、教师组织谈话内容: 〔1〕你们经常上网吗? 〔2〕说一说上网可以干什么。 2、教师出示课题:网络世界。 3、学生自学,说一说自己是否享受过上网带来的便捷和乐趣。 4、教师小结:有了电脑网络,我们的创作文字、图像和照片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发送到世界的其他角落。网络使世界变小,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

二、探究“智慧谷〞 1、学生自学,思考自己认同其中的哪些观点。 2、教师提问: 〔1〕网络内容良莠不分,如何自觉抵抗不健康的网站? 〔2〕什么是“资源共享〞? 〔3〕沉迷网络有何危害? 3、小组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 4、小组汇报,教师随机点评。 三、做个网络文明小公民 学生读读记记《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畅谈学习体会。 四、实践活动 学生制作一份电子宣传卡,宣传文明上网的知识,发送给朋友。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脑的外观。 2、了解Windows桌面和桌面背景。 技能目标 1、掌握开机的方法。 2、掌握鼠标的根本操作:单击和右击。 3、通过设置桌面背景,来熟练鼠标的操作。 4、会平安关机。 情感目标 通过始学教育,了解有关进入网络教室纪律和卫生的考前须知。让学生明白,网络机房是一个教学场所,与“网吧〞的性质不同。在网络教室里,必须知道哪些事对学习有益,是可做的;哪些事是对学习无益的,不可做的。 重点难点: 重点:鼠标的操作。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共6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共6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平遥职业中学 阮宇科 【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3、掌握如何组建基本的计算机局域网。【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如何组建基本的计算机局域网。【教学难点】 如何组建基本的计算机局域网。【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实践操作演示【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低位,而人们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日益重视,本节课我们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学习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软件和协议的管理下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

由定义可知: (1)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物 (2)以数据交换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2、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使不同软硬件环境、不同网络协 议的网可以互连,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2)向高性能发展。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采用多媒 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性服务。 (3)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多方面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综合的多 功能服务,并更加合理地进行网络各种业务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 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算 机网络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的结合, 可以使众多的个人计算机不仅能够同时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声 音等信息,而且还可以使这些信息四通八达,及时地与全国乃至全世 界的信息进行交换。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一阶段(50年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征是主机计算机与 终端互连,实现远程访问。1.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 解决了多个用户共享主机资源的问题存在问题: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高 2、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解决了主机负担重、通信费 用昂贵的问题。主要问题:多个用户只能共享一台主机资源第二阶 段(60年代):计算机通信系统,特征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采用 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网络结构主 要问题:网络对用户不是透明的。 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现代计算机网络阶段,特征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和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2024《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2024《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2024《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课程类型:本科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组网技术、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网络相关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通过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指导书、PPT课件、视频教程等。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体系结构:包括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栈等。 2、协议:包括TCP、UDP、IP、HTTP等协议的原理和应用。 3、组网技术: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组网技术,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

护等。 4、网络安全:包括网络安全威胁、防护措施、防火墙等。 5、网络应用:包括网络应用开发、Web开发、数据库等。 教学效果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小组讨论等。通过这些评估方法,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总结: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网络相关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未来的网络相关工作做好准备。通过教学效果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路由和交换技术; 3. 熟悉网络协议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技术; 5. 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网络设置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 (3)网络层的工作原理、IPv4和IPv6协议; (4)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 (5)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知识; (6)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基础知识。 2. 教学方法 (1)理论课程:通过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知识。 (2)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自搭建和管理计算机网络,掌握网络设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 (3)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16个教学周,每周安排如下: 第1-2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第3-4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 第5-6周:网络层的工作原理、IPv4和IPv6协议; 第7-8周: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 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网络安全等。 - 掌握 OSI七层模型,复用/分用技术等。 - 理解网络编程,设计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 知道最新网络技术和发展趋势。 教学大纲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分类与重要性。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拓扑结构、通信方式和分类。

- OSI/RM和TCP/IP网络模型。 第二章物理层 - 物理层概述,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 传输介质,数字传输系统,模拟传输系统。 - 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 信道复用技术,传输介质的高级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概述,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 帧的概念,MAC协议,CSMA/CD协议和轮流协议。- 环路拓扑结构,ATM网络,令牌环网技术。 -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与错误控制。 第四章网络层 - 网络层概述,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 网络层的组网方法,IP协议,路由选择算法和协议。

- 网络地址层次结构,子网化,NAT技术。 -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第五章运输层 - 运输层概述,运输层提供的服务,运输层实体间的逻辑通信结构。 - TCP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可靠连接实现、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协议原理。 - UD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 运输层拥塞控制与质量服务(QoS)。 第六章应用层 - 应用层概述,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程序的体系结构。 - 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 - 分布式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 - 构建网络应用程序模型和实践。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教案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通信模型以及常见的网络协议。 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和共享的系统。其核心目标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硬件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和通信介质。计算机作为网络中的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和通信介质(如光纤、电缆等)进行连接和通信。 2. 软件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组成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协议和应用程序。网络操作系统是指管理和控制网络通信的软件,协议是指网络通信中的规则和标准,应用程序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运行的各类应用软件。

四、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模型 1.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模型,将计 算机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 TCP/IP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是互联网上广泛采用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模型,将计 算机网络通信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 和应用层。 五、常见的网络协议 1. IP协议 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层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 到目标主机。其主要功能是寻址和路由选择。 2. TCP协议 TC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层协议,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其主要功能是分割数据、建立连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3. HTTP协议 HTT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层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 之间传输超文本。其主要功能是支持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 通信。

教案《计算机网络》

教案程名称:《算机网》 授象: 授章:第三章 TCP/IP第一IP址方案 安排:290 分 授教: 一、教课目标与要求 1.掌握 IP 地点的观点、格式和分; 2.掌握子网掩的作用及区分子网的方法。二、 教课要点与点 1.教课要点: IP 地点的格式和分; 2.教课点: IP 地点的格式和分、通子网掩区分子网的方法。三、教课 方式 以理授主,通堂提、的方式展开互,加教课成效。四、教课程的和 第三章 TCP/IP 第一回前面章所的算机网系统构,引出网分的工用准—— TCP/IP 。 思虑并以下: 1.生活中我用身份来每一个公民,在复的网世界怎样每一台算机? 2.学校采纳学校 -> 学院 -> 系->-> 班的分系统管理学生,网世 界怎样管理算机呢? 3 分左右,学生手回答,可能有以下状况: 第一:一种状况是网中每台算机取一个名字;或许每一台算 机一个号⋯⋯ 第二:一种状况是我将网依据行政地区分管理;或许将算机网 依据似于学校分管理的方式管理⋯⋯ 中有可能出提:取名字怎样保一性;号怎样保独一性; 分怎样确立次性⋯⋯

教师依据上述问题及其议论状况展开评论,指出IP 地点就是用来表记网络上当算机的编址方案,不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网络计算机的层次 问题。 第一分节 IP 编址方案 1. IP 地点定义和作用 对照现实生活中身份证制度,不论某个人什么名字、什么民族、什么地域、 什么性别,但都有独一的18 位身份表记,参照身份证制度提出IP 地点观点。 IP 地点:就是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被分派的独一地点,也称为互联网地点, 用于全部与该主机的通讯中。 举例 IP 地点和我们的家庭地点的联系;IP 地点与电话号码的联系。 思虑:为何要使用IP 地点?( 2 分钟) 原由(在同学们回答基础上概括提出): 能够经过 IP 地点障蔽各样物理网络的地点差别; 每种网络都有各自的技术特色,其物理地点各不同样; 一致物理地点的表示方法不现实; 互联网对各样物理网络地点的“一致”能够经过IP 地点在网络层达成。 2. IP 地点的格式 发问:再次对照IP 地点和身份证编号,发问学生身份证编码的格式怎样, 能否对 IP 地点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身份证号编码的规则 1-2 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 3-4 位表示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 5-6 位表示区县代码; 7-14 位表示出生年代日; 15-17 位为次序号,18 位为校验码。依据上述剖析得出其编制规则,即地域编码 +出诞辰期 + 区分码。由此引出IP 地点的格式。 一个完好的 IP 的地点由一组 32 位(bit) 二进制构成,每 8 位为一个分段(Segment) ,共分为 4 段,段与段之间用小圆点 . 分开。如: 这类表示方式称为“点分二进制表示法”。 发问:点分二进制表示法有什么缺点? 依据学生回答,指出点分二进制表示法的缺点: 数字太长,记忆不方便,书写不方便, 并且非专业人士难以读懂。

《计算机网络》教案.docx

《计算机网络》教案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通过答案引出本节的内容: 大家对网络的分类可能没有什么概念,总感觉都是同一个网络在直接通信,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实是有差别的,比如说:在教育网中设定的一些资源,在教育网内部下载,速度是以MB作为单位;但是在自己家里上网的时候,下载的速度就变成了KB,甚至是B,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因为网络不同造成的,因此要理解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衡量的指标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带宽,这里要思考一下,带宽是什么?如果把数据比喻成在路上行驶的车,把网络比喻成马路,那么带宽变大了,用户感觉速度变快了,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因特网是由大大小小,不同结构的网络连接而成的,它们能相互通信,是因为它们遵循了相同的网络体系结构。这里就要深入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课程内容 第1章概述 1.4计算机网络分类 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将网络进行分类,其中较为常见的几种是: 1.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范围在几千公里以上 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范围在一公里以内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范围在介于上两者之间。 个人区域网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主要指代的是个人使用无线网络设备上网的范围。 2.不同使用者的网络 公用网(public network):主要是的是开放给全社会所有用户的网络,通常有一个统一的服务标准,一般用户缴纳一定费用,就能使用网络和相关服务。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主要是指代那些只开放给特定用户的网络,范围外用户即使缴纳费用也无法使用这类网络。 3.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 按照网络中节点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可以将网络划分为: 星型拓扑:各节点连接在中心设备上;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目前非常常见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主机都连接在公共的传输介质上;传统以太网使用了这种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类似总线型拓扑,只是首尾连接在一起。 1.5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指标 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

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全年教案(完整版细分到每周每节课)

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全年教案(完整版细 分到每周每节课) XX大学高等教育教案 20XX年11月至20XX年4月,XXX制定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该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主讲教师是XXX。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授课对象:计算机网络专业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 总学时数:90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80学时、实践课10学时

教材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第5版) 作者:XXX、XXX、XXX 出版社:XXX、XXX 出版时间:20XX年 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网络工具及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原理,熟练掌握小型局域网的构建,对网络安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了解当前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本课程以《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教材,但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研究中以教材为蓝本,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同时,为后续研究打下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本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协议,Windows 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难点是网络安全技术基础和网络管理。

以下是教学计划表: 授课时间:第1周第1~4节 授课方式:理论课 课次:1 课时安排:4 授课题目:第1章计算机网络导论 1.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和前景 1.2网络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各阶段的特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了解数据通信的实现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了解数据传输是实现数据通信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些问题: 问题1:到机房以后,大家最喜欢干什么? 问题2:空闲时间你最喜想干什么?(上网,玩游戏、看书、锻炼身体还是干其它事情) 问题3:你能例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网络应用方面的例子吗?(网上购票、网络银行、网络电话、网上购物、网络邮局(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QQ)、网上玩游戏(网络游戏)、网上做生意(叫电子商务)、网上下载东西、在网上学习、在网上娱乐、在网上写日记(博客)、在网上查找资料等等。 总结:综上所述,网络无不能,无处不在,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网络。人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网络。 提问:网络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魔力,具有如些大的吸引力,以致于很多年轻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世界,来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延伸到全球的每个角落。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处都可以看到网络的存在,随处都可以享受到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发展的一种重要产物。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计算机系统。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1、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包括计算机和通信线路,因此是计算机技术和 通信技术的结合。 2、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为目的。 3、计算机网络需要功能完备的软件支持,这里的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 及网络协议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四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面向终端(用户端不具有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联,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的网络(20世纪60年代)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网络体系标准化网络(即OSI标准,指在同一个网中可以存在不同厂商、不同品牌的计算机接入,不同厂商、不同品牌的计算机必须遵循同一个标准―――OSI标准)(20世纪70年代未)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综合化、高速化的现代计算机网络 综合化:是指多种业物综合在一个网络中完成,如将语音、数据、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以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形式综合在一个网络中来传送。 高速化:是指网络传输速度越来快,如使用光纤传输网络的速度已经达到每秒几十吉比特。

计算机网络教案(中专)

专业:计算机应用 班级:2011级计算机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模块一网络技术基础 本模块教学提要(重、难点): 本模块教学重点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拓扑结构、数据编码技术、数据传输方式及交换技术、数据通信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TCP/IP参考模型。 本模块难点为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数据编码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课程内容: 本模块课程内容为:①计算机网络的定义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③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⑤数据编码技术⑥数据传输方式及交换技术⑦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⑧参考协议标准

教学要求: 本模块作为引导篇章,应先从概念上认识一下网络,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在学习中要充分理解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搞清网络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然后再了解数据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及数据通信中使用的编码技术,在此基础上学习数据传输方式和交换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标准,这些知识是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特别强调要学好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实训指导: 实训一 (1)题目:绘制校园网络拓朴结构图(2)目的:根据校园网的实际情况,熟悉各连接节点的物理位置与逻辑连接方式,掌握校园网络拓朴图绘制方法。(3)内容与要求:首先了解网络的规模、结构和任务需求;确定节点的位置与连接方式;确定连接设备名称和连接线型(双绞线和光纤);绘制网络拓朴结构图。 实训二 (1)题目:绘制OSI、TCP/IP参考模型图(2)目的:根据教材所介绍的内容,理解各参考模型的意义和作用,掌握OSI、TCP/IP参考模型图的绘制方法。(3)内容与要求:首先理解OSI、TCP/IP参考模型的分层方式,找出相同与不同点;确定各层的名称与作用;绘制OSI和TCP/IP参考模型图;比较两种参考模型的相同与异同之处。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熟悉网络拓朴结构含义与画法。 ◆了解数据编码技术、数据传输方式及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通信中数据、信号、传输及传输速率的基本概念。 ◆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掌握OSI、TCP/IP参考模型分层方法,理解IEEE 802局域网参考标准。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网络分类方法,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能够根据OSI、TCP/IP参考模型画出分层图。 课时安排:16课时(14+2) 授课时间:第一、二、三、四周 教学材料:教材、教案、多媒体教室、机房 教学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网络操作技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体现。 1、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上分散的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在软件支持下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资源包括硬件、软件等)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

第一章:网络概述 第一讲:网络定义、功能、发展 2课时 教学目的:1、理解网络的定义 2、掌握网络的发展及各阶段特点 3、掌握网络的功能 教学重点:网络的功能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广义: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狭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互联 必须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数据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等功能。 二、网络的发展: 1、面向终端计算机系统 2 1969年,美国的arpanet网络建立,四台计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标志计算机网络正式形成 3、网络的成熟阶段 (1)局域网的发展:

lan操作系统的形成如:novell,nuix,windowsn nt 2000/2003及IEEE802体系形成 (2)osi体系形成: Iso组织规定了网络规范,提出了osi模形 4、网络的互联(internet) 90年代,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联在一起够成了internet. 5、信息高速公路 21世纪,光纤作为一种传输介质,使用波分多路复用技术,使网络速度进入到了下全新时代,标志着进入信息社会。 三、网络的发展方向: 1、三网合一 三网合一就是电话网(也叫电信网)数字网(也叫计算机网)和电视网可以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案例就是中国电信的 ADSL了,可以接电话电脑和数字电视“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 2、“三金”工程形成 1993年,朱镕基主持国务院会议时提出了建设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卡”“金关”工程。 金桥:属于信息的基础建设,是要建设中国的社会信息平台,建设国家的公共经济信息网。是三金工程中的基础。 “金卡”是指电子贷币工程。就是银行信用卡支付系统工程。是以电子信息转帐的方式实现一种贷币的流通形式。是金融电子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关”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信息网工程,推动海并报关业务的电子化,从而节省数据传输的成本和时间。 3、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第一阶段:1986-1993年,我国与国际互联网是间接连接。手段是国际长途拔号。这时没有实现真正的互联网,仅用于internet中的mail(电子邮件) (2)1993-1994,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开通了一条64Kb的卫星专线。标志在中国真正实现了互联网的连接

计算机网络(王协瑞)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版) 教案 主讲人:刘喜慧

教学类型:理论课 教学课题: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提问; 教学工具: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由现在的网络通讯、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归纳网络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进入教学课题。 讲授新课:(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地理上分散的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计算机集合,这些计算机遵守共同的协议,依据协议的规定进行相互通信,实现网络各种资源的共享。 网络资源:所谓的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如大容量磁盘、打印机等)、软件资源(如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和数据资源(如数据库文件和数据库等)。 计算机网络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互连的、自主的计算机集合。所谓互连是指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谓自主是指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相对独立的,可以独立工作。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课后小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网络资源的分类. 课后作业:预习P2-P8.

教学类型:理论课 教学课题:1.2~1.3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网络的系统组成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提问; 教学工具: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 (2)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 (3)提高可靠性 (4)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 (5)集中管理 (6)综合信息服务 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已成为现代信息业的重要支柱,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有: (1)办公自动化 (2)管理信息系统 (3)过程控制 (4)互联网应用(如电子邮件、信息发布、电子商务、远程音频与视频应用) 1.3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1.3.1 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就是由若干网络节点和连接这些网络节点的通信链路构成的。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又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卫星、微波等。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 1.3.2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