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

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协议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网络的深入理解,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核心原理。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介绍,各层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章: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2.2 传输媒介

传输媒介的分类,有线传输媒介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与应用。

2.3 编码与调制

数字信号编码,调制方法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链路的定义,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3.2 介质访问控制

随机访问、令牌传递和轮流传递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介绍。

3.3 差错控制

差错的分类,差错检测与差错纠正技术。

第四章:网络层

4.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

网络层的定义和功能,IP协议及其特点。

4.2 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等常用的路由算法介绍。

4.3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IP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的方法及其作用。

第五章:传输层

5.1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

传输层的功能与服务,TCP与UDP协议的特点与应用。

5.2 可靠传输机制

可靠传输的原理,滑动窗口协议和停止等待协议的实现。

第六章:应用层

6.1 应用层基础

应用层协议的定义,HTTP和DNS等常见应用层协议的介绍。

6.2 网络安全与身份认证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数字证书与数字签名的原理与应用。

6.3 网络管理与性能调优

网络管理的基本原则,性能调优的方法与技巧。

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协议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为其深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将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实践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

生能够成为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为推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 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协议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网络的深入理解,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核心原理。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介绍,各层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章: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2.2 传输媒介

传输媒介的分类,有线传输媒介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与应用。 2.3 编码与调制 数字信号编码,调制方法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链路的定义,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3.2 介质访问控制 随机访问、令牌传递和轮流传递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介绍。 3.3 差错控制 差错的分类,差错检测与差错纠正技术。 第四章:网络层 4.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 网络层的定义和功能,IP协议及其特点。 4.2 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等常用的路由算法介绍。 4.3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IP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的方法及其作用。

第五章:传输层 5.1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 传输层的功能与服务,TCP与UDP协议的特点与应用。 5.2 可靠传输机制 可靠传输的原理,滑动窗口协议和停止等待协议的实现。 第六章:应用层 6.1 应用层基础 应用层协议的定义,HTTP和DNS等常见应用层协议的介绍。 6.2 网络安全与身份认证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数字证书与数字签名的原理与应用。 6.3 网络管理与性能调优 网络管理的基本原则,性能调优的方法与技巧。 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协议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为其深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将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实践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 2、了解INTERNET提供的服务 教学重难点: 理解网络的概念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网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网络的 确基本概念,也及Internet的由来,清楚网络所提供的服务,培养学习文明上网、合理上网的意识。 作业: 课后记: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学内容:第二节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Internet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 能力目标:会根据需要将计算机通过相关设备接入因特网教学重难点: 认识接入Internet的设备,并掌握其作用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Internet的常用接入方式,并能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接入方式并认识了接入Internet所用的设备,理解各种设备的作用及公优缺点。 作业: 课后记: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学内容:第三节、第四节 教学目标: 1、熟练使用浏览器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 2、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3、会申请电子邮箱; 4、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重难点: 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使用浏览器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会申请电子邮箱;能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作业: 课后记: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学内容:第五节、第六节 教学目标: 1、会使用常用即时通信软件; 2、会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与下载信息; 3、会申请和使用网站提供的网络空间,如网络日志、网络硬盘、网络相册等; 4、了解常见网络服务与应用,如网上学习、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求职等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使用网络提供的各种服务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5.1IP地址基础教案

章节或项目名称 5.1网络层主要功能/IP地址 本次授课类型?理论□实验□理实一体□实训□实习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授课进度 ?符合□超前□滞后 □符合□超前□滞后 □符合□超前□滞后 □符合□超前□滞后 教学目标1、明确网络层的主要解决问题 2、理解并掌握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3、理解并掌握IP地址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2、IP地址组成、分类 3、特殊IP地址应用 教学难点1、IP地址分类范围的计算方法 2、私有地址和全局地址概念的理解 3、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内容要点教学方法 与手段 时间 分配 1.知识巩固通过知识抢答,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 把握程度,及时给予表扬 提问、PPT 10m 2.自学内容检查通过设置直观简单问题,了解学生预习 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把握教学进度 提问、PPT 10m 3.学生知识讲解学生分组讲解网络层的主要功能、IP 地址的组成、分类、特殊IP地址应用 等,教师给予评价,并对知识进行梳理 提问、PPT、板书25m 4.教师难点讲解以典型案例,详细讲解私有地址、全局 地址、环回地址等概念 提问、PPT、板书35m 5.课程总结讲解内容提炼板书、提问5m 6.课后预习按照任务单要求完成子网划分讲解准 备 视频、PDF 5m 教学效果及改进思路

1、知识巩固 (1)以太网帧包含哪些字段? 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长度数据FCS 五个字段(2)当数据类型字段取值为0X0500时,该帧的类型是什么?以太网帧。数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数据的长度是指整个帧的长度还是帧中数据的长度?帧的长度?长度是字节数还是比特数?字节数。最大长度是多少? 6+6+2+4+1500=1518B (3)如何区别单播、多播和组播MAC地址?第一位为0:单播,1为组播或多播 (4)VLAN帧结构是哪个协议定义的?802.1Q (5)VLAN帧和以太网帧有何异同点?多了4个字节。当为vlan帧时,TPID 标签协议标识字段取值是多少?0X8100 ;TCI字段:标签控制信息字段(6)vlan编号的最大值是多少?4096;有效取值是多少?4094 2、自学内容检查 (1)网上完成作业情况通报 (2)网络层主要功能是什么? 异构网连接、路由转发、拥塞控制、封装等 (3)IP地址由哪几部分组成? 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4)IP地址总共多少位?32 (5)IP地址总共分成几类?5 3、学生知识讲解 (1)学生讲解网络层主要功能和IP地址基础,师生互动 ①网络地址如何理解?网络从属于哪个大的范围,比如一个城市区号,一个国家的代码、一个军区的代码等等,小到我们一个班级代码。 ②主机地址如何理解?具体的编码,学生的学号,身份证号码 ③特殊IP地址有何作用?类似我们生活中的特殊电话110、119,都有特殊的用处。广播、组播、0.0.0.0,私网地址、环回地址 (2)教师归纳总结 ①网络层解决主要问题和主要功能 问题1:局域网中以太网、令牌环网等不同的网络,其帧的结构不同无法直接通信,如何解决尼?→搭建一公共平台,实现数据的转换,需要更高层次解决,网络层出现。功能1:实现异种网络的互连 问题2:网络层之间的数据是如何转发的? 功能2:路由转发

中职计算机网络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教案 【篇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___高教社____中职】【篇二:中职网络基础教案(网络基础)】 第一章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率和功能 对计算机网络组成,分类有充分认识 教学要点: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方式: 讲授与提问 教学内容: 第一讲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个课时)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机系统独自运行,如何使不同计算机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成 为一种客观需求,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这种需求有了实现的可 能。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互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 从最早的简单互连到现在无处不在的internet,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 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多主机互联的 计算机网络→标准计算机网络→全球化的internet。如今网络正不断 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必将改变我们的未来。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 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 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 算机网络。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办公网络、校园网络,以及我们访问 的internet,都属于计算机网络。网络的规模可大可小,最小的计算 机网络可以是两台计算机的互联,最大、最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是全 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

网络是计算机的一个群体,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这些计算机是通过一定的通信介质互联在一起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联是指它们彼此之间能够交换信息。互联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计算机间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电话线、光纤等有形通信介质连接;另一种是通过红外光、激光、微波、卫星通信信道等无形介质互联。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包括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1)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相互间需要共享资源、信息交换与传递。 2)两个以上能独立操作的计算机之间要拥有某种通信手段或方法进行互联。 3)两个以上的独立实体之间要做到互相通信,就必须制定各方都认可的通信规则,也就是所谓的通信协议。 4)需要有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或分散管理的软件系统,即所谓的网络操作系统。上述四个要素是充分必要的,缺一不可。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进一步引起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计算机越普及、应用范围越广,就越需要将计算机互联起来构成网络。 1.1.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1952年,美国就建立了一套sage系统,sage系统的诞生被誉为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计算机网络开始逐步形成并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终端 计算机终端网络又称为分时多用户 联机系统,其结构如图1-1所示。 终端终端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规模庞大、价格昂贵,设置在专用机房,并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多个终端设备。在通信软件的控制下,各个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终端上分时轮流地使用中央计算机系统的资源,这样既克服了到机房排队等待的现象,又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和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终端设备是用户访问中央计算机系统的窗口,它具有特殊的编辑和会话功能。一台计算机所能连接的终端的数量随其中央主计算机的性能而定,处理能力强且运行速度快的计算机连接的终端设备就多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路由和交换技术; 3. 熟悉网络协议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技术; 5. 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网络设置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 (3)网络层的工作原理、IPv4和IPv6协议; (4)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 (5)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知识; (6)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基础知识。 2. 教学方法 (1)理论课程:通过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知识。 (2)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自搭建和管理计算机网络,掌握网络设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 (3)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16个教学周,每周安排如下: 第1-2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第3-4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 第5-6周:网络层的工作原理、IPv4和IPv6协议; 第7-8周: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教案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和目标 1. 教学背景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 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教学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目标 -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 掌握常用的网络协议和技术 - 熟悉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 能够进行网络故障排查和维护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 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概述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第二课时: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常见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3. 第三课时:网络层和传输层 -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常见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 4. 第四课时:应用层和网络安全 -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 -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基本技术 5. 第五课时:局域网的搭建 - 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拓扑结构 - 局域网的设备和组网方法 - 局域网的配置和管理

6. 第六课时:广域网的搭建 - 广域网的基本原理和拓扑结构 - 广域网的连接和通信方式 - 广域网的配置和优化 7. 第七课时: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 常见的网络故障类型和排查方法- 网络维护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 故障排查和维护的案例分析 8. 第八课时:课程总结和实践应用- 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 学生实践应用项目展示 - 课程考核与评价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 - 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 教师引导和讨论交流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1 局域网(LAN) 1.3.2 城域网(MAN) 1.3.3 广域网(WAN) 1.3.4 互联网(Internet)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特点 1.4.1 功能 1.4.2 特点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1.5.1 互联网应用 1.5.2 企业内部网络

1.5.3 科研教育机构网络 1.5.4 军事通信网络 1.6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6.1 OSI参考模型 1.6.2 TCP/IP参考模型 第二章: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定义和作用 2.2 信道的基本概念 2.3 信号的表示和传输 2.3.1 数据信号的基本特征2.3.2 数字信号的表示和传输2.3.3 模拟信号的表示和传输2.4 编码技术 2.4.1 奇偶校验码 2.4.2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2.4.3 海明码 2.5 数据传输方式

2.5.1 单工传输 2.5.2 半双工传输 2.5.3 全双工传输 2.6 传输介质 2.6.1 有线介质 2.6.2 无线介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1 数据链路层的定义和作用3.2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3.3 HDLC协议 3.3.1 HDLC基本概念 3.4 PPP协议 3.4.1 PPP基本概念 3.5 以太网 3.5.1 以太网的基本概念 3.5.2 以太网的帧格式 3.6 虚拟局域网(VLAN)

3.6.1 VLAN的基本概念 3.6.2 VLAN的实现方式 3.7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7.1 总线型拓扑结构 3.7.2 星型拓扑结构 3.7.3 环型拓扑结构 第四章:网络层 4.1 网络层的定义和作用4.2 网络层的功能 4.3 IP协议 4.3.1 IP基本概念 4.3.2 IP地质分类 4.3.3 子网划分及划分规则4.4 路由协议 4.4.1 静态路由 4.4.2 动态路由 4.5 ARP协议

计算机网络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些问题: 问题1:到机房以后,大家最喜欢干什么? 问题2:空闲时间你最喜想干什么?(上网,玩游戏、看书、锻炼身体还是干其它事情) 问题3:你能例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网络应用方面的例子吗?(网上购票、网络银行、网络电话、网上购物、网络邮局(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QQ)、网上玩游戏(网络游戏)、网上做生意(叫电子商务)、网上下载东西、在网上学习、在网上娱乐、在网上写日记(博客)、在网上查找资料等等。 总结:综上所述,网络无不能,无处不在,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网络。人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网络。 提问:网络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魔力,具有如些大的吸引力,以致于很多年轻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世界,来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延伸到全球的每个角落。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处都可以看到网络的存在,随处都可以享受到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发展的一种重要产物。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计算机系统。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1、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包括计算机和通信线路,因此是计算机技术和 通信技术的结合。 2、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为目的。 3、计算机网络需要功能完备的软件支持,这里的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 及网络协议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四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面向终端(用户端不具有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联,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的网络(20世纪60年代)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网络体系标准化网络(即OSI标准,指在同一个网中可以存在不同厂商、不同品牌的计算机接入,不同厂商、不同品牌的计算机必须遵循同一个标准―――OSI标准)(20世纪70年代未)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综合化、高速化的现代计算机网络 综合化:是指多种业物综合在一个网络中完成,如将语音、数据、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以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形式综合在一个网络中来传送。 高速化:是指网络传输速度越来快,如使用光纤传输网络的速度已经达到每秒几十吉比特。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共6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共6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平遥职业中学 阮宇科 【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3、掌握如何组建基本的计算机局域网。【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如何组建基本的计算机局域网。【教学难点】 如何组建基本的计算机局域网。【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实践操作演示【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低位,而人们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日益重视,本节课我们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学习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软件和协议的管理下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

由定义可知: (1)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物 (2)以数据交换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2、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使不同软硬件环境、不同网络协 议的网可以互连,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2)向高性能发展。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采用多媒 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性服务。 (3)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多方面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综合的多 功能服务,并更加合理地进行网络各种业务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 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算 机网络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的结合, 可以使众多的个人计算机不仅能够同时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声 音等信息,而且还可以使这些信息四通八达,及时地与全国乃至全世 界的信息进行交换。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一阶段(50年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征是主机计算机与 终端互连,实现远程访问。1.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 解决了多个用户共享主机资源的问题存在问题: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高 2、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解决了主机负担重、通信费 用昂贵的问题。主要问题:多个用户只能共享一台主机资源第二阶 段(60年代):计算机通信系统,特征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采用 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网络结构主 要问题:网络对用户不是透明的。 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现代计算机网络阶段,特征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和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必修课、限选课□、公选□、其它□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开始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和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它就是现在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和内存。如图1 图1图2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

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转接后互联的。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见图3)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开放性的标准化实用网络环境,这样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即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和通信基础; 3. 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功能; 4. 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查。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特点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 2.1 网络边缘 2.1.1 主机和终端设备 2.1.2 客户-服务器模式 2.2 网络核心 2.2.1 网络节点 2.2.2 网络互联方式

3. 网络通信基础 3.1 数据的传输方式 3.1.1 电路交换 3.1.2 报文交换 3.1.3 分组交换 3.2 网络传输介质 3.2.1 有线传输介质 3.2.2 无线传输介质 4. 网络协议 4.1 协议的定义和特点 4.2 常用网络协议 4.2.1 TCP/IP协议 4.2.2 HTTP协议 4.2.3 DNS协议 4.3 协议分层及其功能 5.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查 5.1 网络配置工具

5.1.1 IP地址分配 5.1.2 子网划分 5.2 网络故障排查工具 5.2.1 ping命令 5.2.2 tracert命令 5.2.3 nslookup命令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来加深学生的 理解; 2.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查部分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借助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图文并茂地展示网络连接和通信的过程;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增强学习参与度。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对该课程 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依次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组成结构和通信 基础等内容,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加强学生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

第一章:网络概述 第一讲:网络定义、功能、发展 2课时 教学目的:1、理解网络的定义 2、掌握网络的发展及各阶段特点 3、掌握网络的功能 教学重点:网络的功能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广义: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狭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互联 必须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数据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等功能。 二、网络的发展: 1、面向终端计算机系统 2 1969年,美国的arpanet网络建立,四台计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标志计算机网络正式形成 3、网络的成熟阶段 (1)局域网的发展:

lan操作系统的形成如:novell,nuix,windowsn nt 2000/2003及IEEE802体系形成 (2)osi体系形成: Iso组织规定了网络规范,提出了osi模形 4、网络的互联(internet) 90年代,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联在一起够成了internet. 5、信息高速公路 21世纪,光纤作为一种传输介质,使用波分多路复用技术,使网络速度进入到了下全新时代,标志着进入信息社会。 三、网络的发展方向: 1、三网合一 三网合一就是电话网(也叫电信网)数字网(也叫计算机网)和电视网可以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案例就是中国电信的 ADSL了,可以接电话电脑和数字电视“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 2、“三金”工程形成 1993年,朱镕基主持国务院会议时提出了建设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卡”“金关”工程。 金桥:属于信息的基础建设,是要建设中国的社会信息平台,建设国家的公共经济信息网。是三金工程中的基础。 “金卡”是指电子贷币工程。就是银行信用卡支付系统工程。是以电子信息转帐的方式实现一种贷币的流通形式。是金融电子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关”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信息网工程,推动海并报关业务的电子化,从而节省数据传输的成本和时间。 3、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第一阶段:1986-1993年,我国与国际互联网是间接连接。手段是国际长途拔号。这时没有实现真正的互联网,仅用于internet中的mail(电子邮件) (2)1993-1994,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开通了一条64Kb的卫星专线。标志在中国真正实现了互联网的连接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教案 第3课 计算机网络概述(三)计算机网络发展新技术

课题计算机网络概述(三)——计算机网络发展新技术课时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3)了解物联网的特点 (4)掌握物联网的分类 (5)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6)了解云计算的概念 (7)了解云计算的特点 (8)了解5G技术的研发历程 (9)掌握5G技术的关键技术 (10)了解5G技术的优点 思政育人目标: 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价值,体会计算机网络为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并且能够为促进计算机网络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看待计算机网络发展新技术 教学难点:体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对于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 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3 min)→问题导入(7 min)→传授新知(25 min)→课堂互动(8 min)→评价修正(2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30min)→课堂互动(5 min)→课堂小结(3 min)→任务布置(2 min)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3 min)⏹【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 织纪律性,掌握学 生的出勤情况 问题导入 (7 min)⏹【教师】引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购买各种商品。尤其是每年的双11 购买量更是惊人。2018“双十一”全球狂欢购物节天猫最终成交额达2135亿大关,京东累计下单金额1598 亿,再次创造新的纪录。那么多的商品是怎么实现快速分拣呢?请看视频《无人之路》。 ⏹【教师】播放视频《无人之路》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讨论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如此智能的技术正是在物联网的支持下才得以实现。让我们一起学习物联网的相关知识。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25 min) ⏹【教师】要求学生通过APP扫描二维码播放“物联网”视 频,并讲解物联网 一、物联网 ✈【教师】提出问题,课堂互动 请同学仔细阅读课本,思考什么是物联网。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带领学生认识 物联网 1.物联网的概念 内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 连的互联网。目前,物联网的精确定义并未统一。关于物联网(IoT) 比较准确的定义是: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传感 器、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条码与二维码、 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连 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 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 分析:物联网的定义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物联网的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 和扩展的网络; 二是其用户终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之间,使任何物体之 通过教师的讲 解和演示,帮助学 生了解物联网 2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2.掌握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 作用和应用。 3.了解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常见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4.掌握网络传输中数据的三种传输方式和网络拓扑结构。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2.TCP/IP协议族的概念和应用。 3.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结构和特点。 4.数据的三种传输方式和网络拓扑结构。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主要是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 类和发展历程,掌握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理 解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结构和特点,掌握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式和网络拓扑结构。

2.讨论法:在讲解中,可以适当与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更 好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3.案例分析法:可以通过案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 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可以通过搭建网络实验环境,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 本操作。 四、教学过程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简单地说就是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网络的主要作用是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分类:按照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等五种基本结构。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从点对点通信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发展历程包括自主网络、孤岛网络、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阶段。 2.TCP/IP协议族的概念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教案 第1课 计算机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与功能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案 课时分配表 章序课程内容课时备注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6 2 数据通信基础 6 3 网络体系结构8 4 TCP/IP协议集 6 5 局域网技术10 6 网络互连技术 6 7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2 8 网络安全 4 合计48 上机实训16 合计64

课题计算机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与功能课时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思政育人目标: 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价值,体会计算机网络为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并且能够为促进计算机网络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阶段计算机网络的特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 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 min)→新课预热(10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1 min)→课堂互动(5 min)→评价修正(2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5min)→课堂互动(10 min)→课堂小结(3 min)→任务布置(2 min)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2 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培养学生的组 织纪律性,掌握学 生的出勤情况 新课预热(10 min) ⏹【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内容、考核 标准等 ⏹【学生】聆听、互动 ⏹【教师】简单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 学习本门课程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纵观计算 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 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计 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产生了 计算机网络。 通过老师自我 介绍,与学生相互 熟悉,并让学生了 解这门课的大致 要求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对网络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作为信息类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将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网络知识的研究,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的重要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管理的功能、网络管理协议、系统角度对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的阐述。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网络故障等问题,既为研

究其他网络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为将来从事网络技术工作提供知识支撑。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网络技术基本知识理论、重要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和网络安全技术。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网络的基本理论解决生活中的网络故障、能够运用网络技术对个案进行分析、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的问题。 三)素质目标 本课程的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较强的网络实践能力、网络安全意识和向高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根据网络技术行业发展需要和从事网络技术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1、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本部分综合OSI体系和TCP/IP体系的特点,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分别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进行介绍。从贴近实际的网络应用着手,结合网络通信的过程对各层的主要特点、原理及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本部分重点介绍计算机网络受到的安全威胁和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病毒和木马及其防范技术、防火墙故障的一般方法,并简单描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连接、数据备份和恢复备份。 本课程的实践部分包括计算机实训和教学见。计算机实训包括双绞线的制作、常见的网络调试命令的功能与应用、公司Web服务的配置、FTP服务器的配置及FlashFXP服务器的配置、交换机的配置与VLAN的使用、DNS服务器的配置、

计算机网络基础公开课教案高中

计算机网络基础公开课教案高中 一、教案导言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发展与应用已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接触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时期,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本教案设计了一套针对高中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公开课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 2. 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通信协议和网络设备;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网络故障和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 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常见的通信协议和网络设备。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工作原理、通信协议与网络设备、网络故障排除与应用问题解决。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通过 举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互联网、局域网等。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计算机网络中的主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之间的连 接方式和工作原理。 3. 通信协议与网络设备 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通信协议和网络设备。通过具体 案例,讲解TCP/IP协议、HTTP协议、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的基本 原理和应用。 4. 网络故障排除与应用问题解决 本节主要介绍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常见网络应用问题的解决 思路。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网络故障和应用问题 的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示例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 生动的实例和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