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三年级数学下

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

12×20=12×3=11×5=11×30=24×10=24×2=

你能说一说24×2=48的各部分名称吗?

1、谈话: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啊?(4月22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老师来告诉你们,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出示世界地球日图标)。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_¤_活动。说到环境保护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多种树、不乱扔垃圾……)

对,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每年这天我们平湖二小的红领巾小队都会到街头去清扫垃圾和卫生死角。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平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课件出示: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平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师:从这句话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一共捡到多少件垃圾?

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

2、引出新知: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大约捡了多少件?(学生各自汇报估算结果和方法)

估一估,23×12约是多少?

怎样才能知道谁估算的钱数最接近准确数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计算出23×12的得数,

1、自主探索算法:

同学们,你能想办法算出23×12的得数吗?想想看,看谁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想好了写在练习纸上。开始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

你刚才是怎样算的?能不能让你小组的同学也明白你的算法?请互相说一说。

3、全班汇报:(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连加:23+23+…+23=276(12个24相加)

(2)分步:23×2=46(件)23×10=230(件)230+46=276(件)(板书)

引导: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竖式大致选择以下四种:

黑板上展示了几位同学的写法,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这几位同学一定是在哪儿出现了小错误,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一找。鼓励学生找出:①对位错误,十位上的1和23相乘,得到的是23个十,3应该写在十位上,②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乘,漏乘了一位。

我们再来看这两种(③④)方法,他们有什么不同?由于十位上的1与23相乘,得到的是23个十,3在十位上,已经明确了3代表的是30,所以个位上的0我们可以写成虚0,或者不写,这样书写起来会更简便。

下面谁能带着大家回忆一下笔算的计算过程。学生说,教师用彩色标注。

关注口算与笔算的相同点,进一步理解算理。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画箭头,并结合说明46是23与2的乘积,23个十是10与23的乘积,个位上的0不写。

正因为横式和竖式有着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小学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列竖式计算。

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红领巾小队一共捡了276件垃圾,同学们估算的大致范围与实际计算结果相符,笔算结束后我们要记得填好横式结果。[完成板书:23×12=276(件)]。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希望我们都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出一份力。

改错:请写对了的同学,自己再说一说计算过程,有错的同学一边说运算顺序一边把错误的地方改回来。

4、初步优化

对比一下这几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5、变式练习:

下面就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道题。出示:23×13=

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竖式,与以前认识的两位数乘两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你觉得计算时,哪一步是关键啊?

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1、填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2、完成竖式

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们的同学也做了几道题目,可是遇到了困难,你能接着完成吗?

问:两个48一样吗?

我们班的一些同学在做题时出现了一些错误你能帮他指出来吗?

3、我来判一判

师: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接下来我们用笔算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好吗?

4、游戏: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12×44 32×13 42×11 34×12 23×22 21×34 41×21 33×3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红领巾小队一共捡了多少件垃圾?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是在学习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自主探究法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

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23×13=,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题意观察、比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对错。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多了,能够理解1个十乘3得到3个十,故3应照齐十位,其它依此类推。效果良好。

第三个层次,联系实际,强化练习

这是一堂计算课,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由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所

以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既练习了所学知识,又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有时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出现了一些重复教学的情况。还可以对重难点内容再进行深入巩固。在教学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几个学生进行了乘法竖式的复述就完了,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我可以再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过程,出现错题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原因和正确的过程,但是我过于仓促的结束了教学,可能导致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还有些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孩子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计算不熟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训练。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卡片学具、课件。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

4千克

(等于4个砝码),

1千克

(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

1千克

(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

4千克

(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

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三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在我们的航天事业上更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都知道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神五的起飞降落,及降落地点都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了,我们还没有办法参与这些精密的计算,不过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进行的,同学们有兴趣尝试一下吗?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真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真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幕。

生尝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

四、练一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每个电视台呢都有自己的一个节目单,我们来看一看中央七台的节目单吧。

师:这个跟我们刚才接触到的。不太一样,它只有开始的时间,没有结束的时间,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经过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真聪明,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大风车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生自己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且完成。可以吗?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结果。

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引导学生读懂列车时刻表。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进行计算,很快列出具体作息时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数手指计算。

2、画时间轴,在轴上数出经过时间。

3、画出模拟钟面,标上睡起时刻再数出经过时间。

4、少部分学生笔算。

1.T1次列车是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刻是下午5点。

2.T2次列车是从长和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刻是下午4点36分。3.向上箭头表示进京,下向箭头表示离京。

4.T1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23点29分。

5.T1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5点01分。

6.T1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7点12分。

7.T2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17点56分。

8.T2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20点04分。

9.T2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1点39分

1.每个节目的结束时间其实就是它后边的节目开始的时间。

2.可是这里边还有广告时间,因此如果我们把每个节目看结束时间看成后边的节目开始时间的话,里边是加了广告的时间。所以算出来的节目时间只是大约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四

《分一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

例和一些图形,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教学能为以后深入学习分数系统知识和小数系统知识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运用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

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学的热情。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学生自学,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等形式,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意识而且能起到传递感情,增进友谊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推导的全过程,通过亲身经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导入新课时创设一个分苹果游戏,三个同学一组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个?接着分4个苹果,分2个苹果。教师把学生回答的3、2、1分别板演,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生分多少?游戏

1、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突出平均分这一关键。

2、通过把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得不到一个苹果(半个)该用哪个数表示呢?给学生留下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镜,也使教学从整数很自然的过渡到分数,由整数不够而用分数表示是符合数的扩展规律的。

(二)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习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有时遇到不够一个的,就不能用整数表示,那用什么数表示呢?有知道的吗?有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也有的同学学奥数就知道用1/2表示,让他在师板书的3、2、1下面试写,学生看到整数不够可以用分数表示,从整数过渡到分数学生一点也不感到陌生,很自然便于接受。写对后教师加以表扬,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感到很自豪,课上表现的会更积极。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卡片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自己喜欢的图形,分别涂出它们的1/2.涂后展示给同学们。教师放慢速度,提高音量讲解

1/2的读写法,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读。突出教学重点。在这里教师重组了教材把教材后面的内容先学了。让学生把正方形纸折成它的二分之一并涂色,让生把涂好色的正方形粘到黑板上,师鼓励生用多种折法折,如有困难同学间合作,研究折。(对于偏离对角线的折法教师给予表扬)让生说一说为什么图色的`形状不同都能用1/2表示呢?这一设计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注重发散思维培养发挥学生聪明才智。让学生想在日常生活中在哪还见到过可以用1/2表示的事物。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在重点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的基础上大胆放手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学生从学具口袋中拿出学具,动手操作把不同形状的纸平均分成几分把其中一分或几份涂色并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开展小组夺红旗游戏活动,看哪组折法多,折法特别,小组合作,研究折法,在探索,合作中获取多种折法,多个分数,激发创新意识,在评选活动中,对于折法特别涂法特别的与重不同的让他们说出表示

的意义。突出了难点。活动后评出红旗组,组中每个成员得一朵小红旗,装在自己成长记录袋中又一次体会成功的快乐。设计游戏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三)愉快教学,创设宽松环境。

如让学生标出绳子的1/10,再让学生标出不同的方法,教师在表示出其中的两部分,这又怎么表示呢?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出示五角星图,点子图说一说图的3/5,5/6等表示的意义。突破难点,让生灵活运用知识。由于有“折一折”做铺垫,“说一说”部分,教师不是以讲授方式传授那样势必局限学生思维活跃性,影响他们思维发展这样开放式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可以在分享彼此思考见解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师有意识把学科进行整和,竞赛时男女孩头像下用英文girl,boy书写在学生进行折纸活动时放舒缓的音乐,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课堂上不再是枯燥无味,鸦雀无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活泼的游戏,优美的音乐,教师丰富的表情,鼓励性的语言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整堂课都能兴趣昂然。

(四)竞赛练习,激发竞争意识。

设计了“勇夺小红花”节目老师当主持人,学生是竞赛选手,分男女两组进行竞赛,让同组的做在一起,获胜组每生一朵小红花,粘到班级红花栏中,共设计三关题,第一关必答题,男女生互选题,答对得苹果卡。第二关抢答题,答对得卡,答错扣卡。第三关能力测试题,此题目的是为了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给学生一个思维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身水平和能力得以展现。练习活化了题形,新包装,新口味题

形必将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得到空前高涨。

(五)及时评价,体验成功快乐

评价目的在于激励,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同学、自己的及时评价更加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体会成功感。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五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三年级数学下 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 12×20=12×3=11×5=11×30=24×10=24×2= 你能说一说24×2=48的各部分名称吗? 1、谈话: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啊?(4月22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老师来告诉你们,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出示世界地球日图标)。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_¤_活动。说到环境保护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多种树、不乱扔垃圾……)

对,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每年这天我们平湖二小的红领巾小队都会到街头去清扫垃圾和卫生死角。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平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课件出示: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平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师:从这句话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一共捡到多少件垃圾? 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 2、引出新知: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大约捡了多少件?(学生各自汇报估算结果和方法) 估一估,23×12约是多少? 怎样才能知道谁估算的钱数最接近准确数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计算出23×12的得数, 1、自主探索算法: 同学们,你能想办法算出23×12的得数吗?想想看,看谁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想好了写在练习纸上。开始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用扑克牌算“24点”的方法,能根据4张扑克牌上的点子数,选择计算。 算方法和过程,算出“24点”的结果。 使学生经历学习、计算得数“24点”的过程,了解通常可以用不同的牌算出24点,相同的牌可能算出“24点”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等品质,发展学生数感。 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交流算法,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计算游戏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用四张扑克牌算“24点”。 教学准备:A-10的扑克牌。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激趣引新 同学们,瞧,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什么?你对扑克牌有哪些了解?课前,就让我们跟着水木宝宝来了解一下扑克牌吧。 同学们扑克牌的搭配千变万化,可以玩很多种游戏,你们知道今天咱们要来玩什么吗?算“24”点。你知道24点是怎么玩的吗? 可以利用几张牌?其中的A看作1。 每张牌只能用1次。 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最后得数是24。 你能从这些牌中拿出几张牌,算出24点吗? 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拿出2张牌算出24点,有的同学拿出3张牌、有的拿出了4张。看来要算出24可难不倒大家。 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的。快,有的同学却算的慢呢?算24点有没有什么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计算24点的方法上。 复杂的问题,要从简单的研究起。 新手任务,对对碰 师:拿两张牌,刚才同学们拿了哪两张牌?你是怎样想的? 也就是说当同学们看到4的时候就想几?(板书:4×6=24) 是呀,4和6是算24的一组黄金搭档。 看到8的时候又想几呢?(板书:3×8=24) 3和8也是算24的一组黄金搭档。 师:现在你看到了几?只要想几? 小结:4和6,3和8是两组好搭档,算24点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它们。 升级任务,凑凑乐 (一)活动 刚才我们是随意拿牌算出24的。如果现在老师规定拿3张牌,你行吗?动手拿一拿。 生反馈。你拿了哪几张牌,是怎样算的? 小结:同学们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的办法算出24点。下面就请同学们把牌放到最前面,让我们静下心来观察,你能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啊?

2022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

2022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 2021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 解法二:3×6=18(元) 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培养想像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 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称是现实世界中 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且初步体会对称图 形的性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家 庭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机会也比较多。学生的知识背景良好,具有较为丰富 的生活经验。我校1年加入课改试验,三年级学生是我校第一批参与课改 实验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猜图游戏

师:我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想要作为礼物送,待会儿我们玩一个猜图游戏。我出示图片的一半,谁先猜出完整的图片是什么,我们就把图片送给他,好吗? (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剪花瓶图 1.出其不意 最后一次猜图游戏,出示教材第12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 师:这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师:是不是花瓶呢?我们一一看。(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维,学生很诧异。) 2.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把这个完整的花瓶剪出来吗? 3.探索发现 (1)师: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 (每人一份学具:半个花瓶图。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 (2)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3)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 (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验证: (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 ……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

2023最新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篇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使学生经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口算的方法 难点: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铺垫,引入课题。 1、见课件 (学生抢答,直接说出得数。)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出示情境图一: (学生观察图,说清图意,然后提问题) 1、出示:1套书有15本,问: (1)3套书有一共有多少本? (生:思考: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2)引导学生列式; 2、讨论算理 (1)方法一;连加计算(学生说算的过程) (2)用竖式计算(笔试) (3)用数的组成计算: ①(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口算的思维过程) ②(小组用数的组成的方法描述算法)。 11×5= 14×4= 15×6= 23×4= (4)学生交流,老师观察,并让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 (二)出示情境图二: 1、买1套书需要120元,问:买3套书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观察图,说清图意,然后依问题列式) (1)学生思考并正确列式 2:讨论算理: (1)方法一:用数的组成口算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见投影片) 2、学生分组用数的组成描述下题的算理 110×5= 140×4= 270×3= (2)方法二:将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添0法”的简算方法)(见板书)。

2023年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悉地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单位名称的填写。 2、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八第1题 1、出示题目,齐读要求,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吗?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馈交流。 二、做练习八第2题 1、出示题目: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课桌长106()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14() 2、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判断。 三、做练习八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强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边长。 四、做练习八第4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同桌讨论:这题该怎样计算? 2、全班交流。 3、提问:单位之间是怎样换算的? 五、做练习八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和题目。 2、让学生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六、全课。 作业:完成练习册。 202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数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表格,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他们都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也很高兴,所以想带你们去数学广角玩一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出示课件“数学广角”) 二、新授 1、师:想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密码问题出示课件) 提示: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其中的一个两位数 生:12 21(教师板书) 门锁打开进入下一关 2、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写一写)? 提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1)12 23 13 32 31 21 (2)12 21 23 32 13 31 提问哪组方法比较好,怎样才能即不丢不漏也不重复的写出所有两位数? 生:先拿出数字1和2,组成12和21……观察6个数字找出规律 师小结:组成的两位数和数字的顺序有关 3.我们一起进入北城南城(出示课件)用红绿蓝3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1)先讨论交流再涂一涂 (2)展示学生作品 (3)教师小结:用颜色涂出的城区与颜色的顺序有关 4.进入数字乐园(课件展示) 5 7 9 三个数字,选任意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小组讨论 (2)填写答题卡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求两个数的和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5.师:刚刚我们一起闯过了很多关,数学广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见我们,朋友见面要握握手,我们3个人为一组,互相握握手,讨论一下一共可以握几次手。(出示握手图) (1)小组讨论,亲自实践握手 (2)个别学生演示握手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目录 一、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 (2)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14) 笔算除法(20) 整理和复习 (35) 三、统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39) 平均数(43) 四、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 (48) 24时计时法 (50) 制作年历(53)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55)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57) 笔算乘法(59) 整理和复习 (63) 六、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65)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6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69)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71) 公顷、平方千米………………73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 (75) 小数的大小比较 (77) 认识小数的练习 (79)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80) 小数加减法练习 (82) 八、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一) (84) 解决问题(二)(86) 解决问题的练习 (88) 设计校园 (89) 九、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一) (91) 数学广角(二)(93) 十、总复习 总复习(一) (96) 总复习(二) (98) 总复习(三) (100) 总复习(四) (102)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二、发展性目标 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根据学生原有认识,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表达和交流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安排的知识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学习重点是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几个方向;学习难点是用语言正确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和行走路线。 【教学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科书2、3页及练习一1、2题。【教学目标】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能正确运用词语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复习,引出问题 1.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他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2.问:太阳在哪个方向升起? 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位词(“前”、“后”、“左”、“右”或“东"等)来表述。引出认识东西南北的问题. 二、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操场上,找一找太阳在哪个方向升起,在哪个方向落下,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学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 3.到教室,请各小组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教科书第4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绘制校园示意图。 2.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问题 1.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左下东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 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学校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学校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培育同学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力量、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同学探究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同学自己探求学问的欲望,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同学抽象思维的进展、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同学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同学娴熟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640=20210=8050= 128=3220=1504=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

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数学例1:熟悉: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同学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其次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买多少叫(),一共用多少钱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②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熟悉: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

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进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摸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换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_4_6=288 小组三:12_3_8=288 小组四:12_20+12_4=288 小组五:用竖式运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控了本节课知识点 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2 设计说明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进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几何图形知道算理和

学生已有的认知体会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利用几何图形去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相干运算算理,并能正确地处理运算进程中的进位问题、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进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爱好,并渗透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重点: 1、能够简单利用几何图形运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掌控运算中为何进位。 难点: 让学生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进程: 学生课前准备:练习本和文具 教师准备: PPT课件、题卡、动物卡片、水果卡片。 教学进程 一、课前和学生互动,游戏水果蹲 学生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并选一类水果、最后,选出一组水果获胜、 二、复习 利用课前水果蹲获胜水果小组,引出复习习题,并找一位学生到前面板演、(一边运算一边想你是怎么运算的)23×13= (一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通过复习出示(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板书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 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方向的相对性,进一步发展其空 间观念。 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三、教学难点 能够区分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 四、教学具准备 “东、南、西、北”四个字贴、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图片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周围的著名建筑物? 听完他们的描述,你有什么感想?如果我们要组织一次“天安门广场一 日游”的活动,约定在广场的右侧集合,你知道具体的集合地点在哪里吗?(学生有的说是天安门城楼,有的说是人民大会堂,有的说是门,还有的 说是博物馆……)为什么大家理解的“右侧”位置各不同?怎样才能不出现这种误会?

板书课题:认识方向2.初步感知东南西北 (1)寻找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位置,我们通常会用到“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 词。怎样找到这四个方向呢?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生:太阳东升西落。……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但又有所区别。坐在教室中,我们能说“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吗?为什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指一般地图上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利用 一些生活常识来辨认方向。就像第二位同学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我们可以通 过太阳来辨认方向。 出示图片《方向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东南西北分清方向,分清方向! (2)明确教室中的四个方向。 有谁注意观察了,每天早上太阳是在教室的什么方向升起来的?你知道 这是什么方向吗? 面向东,背对着是西,伸开双臂左手指北,右手指南(教师随着学生说出方向,贴上东、西、南、北四个字。) (3)观察学校的平面图,说一说: 出示图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导入新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新知识点: 1、口算除法 (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 (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

形成估算的*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惯,从而自主

2023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第3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2、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五、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旧知 谈话导入:同学们,会口算吗?来试试!看来大家做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已经很熟练了。 10X3=12X10=22X4=31X20= (设计意图: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每套书有14本,买12套)问题是什么?(一共买了多少本?)怎样列示呢?(14×12)为什么要用乘法解决呢?(因为求的`是12个14是多少。)师解释:我们把一套书看作一个14,用点子图表示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两套书就是2个14,12套书就是12个14,所以用乘法)那这个算式你估计等于多少呢?怎样估的呢?(120,140,因为可以把12看作10,也可以把14看作10)那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4×12。 小组合作:请大家借助点子图分一分,你想分成几套和几套来算?分好后再转换成以前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和算的。(设计意图: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感受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三)、汇报展示,弄清算理 1.学生会展示各种分法。师:孩子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分法都成功的算出了14×12的得数是168。其实在这些分法当中,有一种分法不仅计算简便,还能写成竖式的形式呢?想知道是哪种吗?那就是把12套书分成10套和2套。板书:10套书就是10×14=140,2套书就是2×14=28,12套书就是140+28=168)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笔算)(设计意图:在算法多样化时进行优化,理清内在的算理。) 2.师:要笔算14×12,就要先写出竖式,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说起乘法笔算,我们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优秀6篇) 202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 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

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一年来我一直担任三年级班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1、尊重学生是以学生为主的关键。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要以学生为主个人工作总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探究精神个人工作总结,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到这些,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探究。 2、分层合作,是实现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必由之路。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于思考,懒于探索个人工作总结,依赖别人的思想。教学中如果让好中差混成一个小组,这样好的学生永远成为领头人,成为代言人,而差生永远就在小组中得不到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分层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

三年级教案数学人教版下册

三年级教案数学人教版下册 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教案数学人教版下册,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教案数学人教版下册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视察分析,掌控寻觅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视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摸索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爱好。 【重点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进程: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行的跳棋比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张,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红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摸索) 此时,很多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摸索: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换,教师巡查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进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能够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想刚才的搭配方法,摸索:上衣的数量和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摸索回答)2×3=6(种)。(板书) 6.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视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7.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 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觉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刚才同学们为小红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爱好,老师代表小红谢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红该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张了,你能再帮她一次吗?(生答)(课件出示) 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生答) 如果饮料和点心各挑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换,教师巡查指导。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五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面积计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 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四、课堂活动 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 请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和笔算。最后将测量并计算的结果与估算进行比较,看看误差多少。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8、9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柏道路小学王晓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三的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 2、借助习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0×3 6×7 4×61 5×4 60×4 20÷4 36÷6 84÷4 600÷3 306÷3 2、计算 20×3+6 88-15×3 72×2-100 20-45÷3 60÷3+50 99÷3-25 4×8+3X6 2×9+5×4 要求:①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②计算结果,鼓励学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导人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 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 (1)出示题目:看图观察,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 (2)提示问题。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信息:①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②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圆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 4×7+4×6==52(人) ② 4×(7+6)或(7+6)×4=52(人) 每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5)及时训练:课本第103页的第9题。 ①说一说,题目描述的情景。②整理题目的信息,所求问题。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教师要进行简要总结。 3、除法和精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4页的第11题) (l)出示题目:学生观察,结合题目情境对学生避行环保敏育,说明益鸟益虫的好处。 (2)提出问题:小鸟比青量导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3)收集信息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诀问题脚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