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共有61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2、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三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左右

2、平均数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秒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

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三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怕,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所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过程: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 篇〕 篇1:《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安徽省淮南市杨祠小学:王红梅 学习目的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费事”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构造,“灌”是左右构造,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内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局部。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内幕”局部(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内幕”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老师点拨的根底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a.理解原因。 b.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理解受害者。 d.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内幕”?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局部(第10~15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秒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三年级数学下 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 12×20=12×3=11×5=11×30=24×10=24×2= 你能说一说24×2=48的各部分名称吗? 1、谈话: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啊?(4月22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老师来告诉你们,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出示世界地球日图标)。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_¤_活动。说到环境保护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多种树、不乱扔垃圾……)

对,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每年这天我们平湖二小的红领巾小队都会到街头去清扫垃圾和卫生死角。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平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课件出示: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平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师:从这句话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一共捡到多少件垃圾? 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 2、引出新知: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大约捡了多少件?(学生各自汇报估算结果和方法) 估一估,23×12约是多少? 怎样才能知道谁估算的钱数最接近准确数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计算出23×12的得数, 1、自主探索算法: 同学们,你能想办法算出23×12的得数吗?想想看,看谁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想好了写在练习纸上。开始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共有61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一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另外,教材这样安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注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本单元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货比三家”,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策略的选择与合理优化的自我意识。 3.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 这不仅是因为计算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有效途径。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进行的,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学生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4.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买书”一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书”一课则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索,因为学生学过整数加减法,已经具有了处理进位退位问题的经验,又初步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所以“寄书”这一课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小数含义的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难点:小数含义的理解。 关键:联系现实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帮助理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优秀3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优秀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 3、鼓励学生根据主题情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大家尝试解决。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教学关键: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具: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货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铅笔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书包8.2元铅笔盒5.1元 豆豆文具店:书包8.5元橡皮2.65元水彩笔3.05元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4.9元﹤ 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2、试一试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2.68元○2.70元7.09元○7.03元 三、练一练 1、在里填上“﹥”“﹤”或“=”。 1.25元O 2.4元0.48元O1.3元0.05元O0.50元 2、35×8 81÷3 45×3 210÷3 3、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牙刷2.50元牙膏4.35元 小猫商店:毛巾4.00元牙刷2.62元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牙刷2.55元牙膏3.85元 你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4、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类商品的价格。 小结 作业:课后二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用扑克牌算“24点”的方法,能根据4张扑克牌上的点子数,选择计算。 算方法和过程,算出“24点”的结果。 使学生经历学习、计算得数“24点”的过程,了解通常可以用不同的牌算出24点,相同的牌可能算出“24点”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等品质,发展学生数感。 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交流算法,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计算游戏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用四张扑克牌算“24点”。 教学准备:A-10的扑克牌。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激趣引新 同学们,瞧,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什么?你对扑克牌有哪些了解?课前,就让我们跟着水木宝宝来了解一下扑克牌吧。 同学们扑克牌的搭配千变万化,可以玩很多种游戏,你们知道今天咱们要来玩什么吗?算“24”点。你知道24点是怎么玩的吗? 可以利用几张牌?其中的A看作1。 每张牌只能用1次。 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最后得数是24。 你能从这些牌中拿出几张牌,算出24点吗? 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拿出2张牌算出24点,有的同学拿出3张牌、有的拿出了4张。看来要算出24可难不倒大家。 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的。快,有的同学却算的慢呢?算24点有没有什么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计算24点的方法上。 复杂的问题,要从简单的研究起。 新手任务,对对碰 师:拿两张牌,刚才同学们拿了哪两张牌?你是怎样想的? 也就是说当同学们看到4的时候就想几?(板书:4×6=24) 是呀,4和6是算24的一组黄金搭档。 看到8的时候又想几呢?(板书:3×8=24) 3和8也是算24的一组黄金搭档。 师:现在你看到了几?只要想几? 小结:4和6,3和8是两组好搭档,算24点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它们。 升级任务,凑凑乐 (一)活动 刚才我们是随意拿牌算出24的。如果现在老师规定拿3张牌,你行吗?动手拿一拿。 生反馈。你拿了哪几张牌,是怎样算的? 小结:同学们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的办法算出24点。下面就请同学们把牌放到最前面,让我们静下心来观察,你能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啊?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培养想像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 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称是现实世界中 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且初步体会对称图 形的性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家 庭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机会也比较多。学生的知识背景良好,具有较为丰富 的生活经验。我校1年加入课改试验,三年级学生是我校第一批参与课改 实验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猜图游戏

师:我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想要作为礼物送,待会儿我们玩一个猜图游戏。我出示图片的一半,谁先猜出完整的图片是什么,我们就把图片送给他,好吗? (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剪花瓶图 1.出其不意 最后一次猜图游戏,出示教材第12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 师:这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师:是不是花瓶呢?我们一一看。(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维,学生很诧异。) 2.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把这个完整的花瓶剪出来吗? 3.探索发现 (1)师: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 (每人一份学具:半个花瓶图。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 (2)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3)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篇一: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7、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提高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80÷4?40÷2?6000÷2?90÷3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2)学生独立列式,提示:120÷3等于多少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 (3)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三种算法: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过摆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教师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 (2)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60÷3=20,6÷3=2,20+2=22。

②通过摆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和6根,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来就是22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看能够发现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计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熟练口算技巧。 3、完成练习三第4题。 4、完成练习三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方法二:12÷3=4 120÷3=40?120÷3=4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1 一、旋转与平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4题。 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 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交流。

2023年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悉地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单位名称的填写。 2、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八第1题 1、出示题目,齐读要求,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吗?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馈交流。 二、做练习八第2题 1、出示题目: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课桌长106()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14() 2、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判断。 三、做练习八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强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边长。 四、做练习八第4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同桌讨论:这题该怎样计算? 2、全班交流。 3、提问:单位之间是怎样换算的? 五、做练习八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和题目。 2、让学生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六、全课。 作业:完成练习册。 202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数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表格,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他们都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也很高兴,所以想带你们去数学广角玩一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出示课件“数学广角”) 二、新授 1、师:想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密码问题出示课件) 提示: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其中的一个两位数 生:12 21(教师板书) 门锁打开进入下一关 2、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写一写)? 提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1)12 23 13 32 31 21 (2)12 21 23 32 13 31 提问哪组方法比较好,怎样才能即不丢不漏也不重复的写出所有两位数? 生:先拿出数字1和2,组成12和21……观察6个数字找出规律 师小结:组成的两位数和数字的顺序有关 3.我们一起进入北城南城(出示课件)用红绿蓝3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1)先讨论交流再涂一涂 (2)展示学生作品 (3)教师小结:用颜色涂出的城区与颜色的顺序有关 4.进入数字乐园(课件展示) 5 7 9 三个数字,选任意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小组讨论 (2)填写答题卡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求两个数的和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5.师:刚刚我们一起闯过了很多关,数学广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见我们,朋友见面要握握手,我们3个人为一组,互相握握手,讨论一下一共可以握几次手。(出示握手图) (1)小组讨论,亲自实践握手 (2)个别学生演示握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9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师板书 37×8265×3159×6439×43 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让学生在书中完成第51页第6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果。 3、让学生看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钱?所以“每套12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3篇(人教版小学3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3篇(人教版小学3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下面是我整理的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3篇,供大家品鉴。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1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运用观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复习两位数的分成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 33×21= 24×12= 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

最新202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202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202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

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优秀6篇)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5及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识,谁来和大家说说?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也会用到。 二、进入情境,运用新知 1.出示第9页例5彩图。 这幅图画了些什么? 2.通过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说说各场馆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问答。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结: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先辨别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场馆和设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问路,要把行走路线说清楚。 三、巩固运用 1.第9页“做一做”。 2.小游戏:问路(第11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2页第5、6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篇2 设计说明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已有的经验和要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因此,本设计在学习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问路,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二是能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资源;三是创设一个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情境,在不经意间为引发学生的疑惑作铺垫。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新课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本设计通过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和发现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的年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预设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说一说记忆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生自由汇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范文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 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参看课本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0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0篇】 202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0篇】 教案是一个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我们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2 一、谈教材分析 《分一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