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物理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详解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物理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详解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1.答案C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健康成年人的温度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在25℃左右;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故选C

2.答案D

解析:“-20°℃”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也可以读作“负20摄氏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故选A

4.答案为:

(1)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热胀冷缩;

(2)示数;停留;上表面

(3)35~42℃;38.5;38.5;39;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

解析:

(1)家庭和物理实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

(2)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三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停留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所以体温是37℃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8.5℃,体温是39℃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

5.答案: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

(1)量程不同:实验用温度计是从0℃~100℃,体温计是35℃~42℃

(2)分度值不同:实验用温度计是1℃,体温计是0.1℃

(3)体温计上有缩口,实验用温度计无缩口

(4)实验用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读数时可离开人体

(5)实验用温度计使用前不用甩,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

解析:

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细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细口上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细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细口的作用就是只允许水银上升,不允许水银下降,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指示人体的温度,这一点跟其它温度计不同。

请提问:

我们如何知道高空中飞机外面的温度?

解答:

一般是通过机身上的探头测量的.要是在客舱就要看机型了,有的大型客机像A380在座椅前面的显示屏上就能看到。

也可以简单算一下,一般来说,飞机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会下降6度,所以当地面温度为20度时,你在10000米高空时,那此时机舱外温度为-40度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1.解答:

积雪熔化要同时达到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据此解答。某些高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是因为高山上的气温一直低于积雪的熔点,积雪无法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无法熔化。

2.选C

分析:

1)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各种金属都属于晶体

锡是金属,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选C

3.选C

分析: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先把铜块变成铜水然后再把铜水变成铜像,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故选C.

4.答案为:晶体;80;吸热

分析: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所以熔点为80℃,并且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故答案为:晶体;80;吸热请提问:

如何解释民间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答案为:雪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所以下雪不冷;雪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所以化雪冷

解析:此题通过一个常见的谚语,考查了对雪的形成及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其特点。“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农家谚语。意思是在下雪时人们感觉不太冷,而在雪过天晴,积雪融化时反而寒冷起来。

雪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所以下雪不冷;雪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所以化雪冷。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1.答案为:液化;汽化。

解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液化形成的露珠在阳光下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2.选C

解析:人从游泳池中出来,身体上沾有水分,水分蒸发要从身体上吸收热量,所以会感到冷。故选C.

3.答案:B。

解析:对于选项A,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A方法不可行

对于选项B,降低容器內气压,水的沸点会降低,低于80℃,此方法是可行的

对于选项C,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C方法不可行

对于选项D,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高于80℃,D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4. 答案为:

解析:

蒸发和沸腾的主要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状态都是由液体变成气体,都吸热。

主要不同点:

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一种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插入图表

请提问:

为什么夏天装有冰水的杯外壁常能看见小水珠?

解答:

纸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

因为杯子的外壁温度较低,杯子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附在杯子的外壁上。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1.答案:(1)液化;(2)液化;(3)升华;(4)凝华;(5)凝华;(6)液化;(7)汽化。

解析:

(1)中冰棍冒“白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

(2)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飄散在空中形成的

(3)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块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4)寒冷的冬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冰花

(5)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固体小颗粒形成的

(6)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7)滴在玻璃表面的水消失不见,是水蒸发为水蒸气了,属于汽化现象。

2.答案为:升华;凝华

解析: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粒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3.答案:因为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请提问:

雾凇”与冰的形成各对应什么物态变化过程?

答案:雾淞"是在较低温度下由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而成,所以是凝华过程;而冰是由水凝固而成,所以是凝固过程。

分析:

物态变化的分析应该分清物质的初始状态和变化后的状态,再利用定义来判断物态变化的过程。

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1.

月用水量(m2) 4 4 4 4.5 5 6

人数(人) 5 5 5 5 5 5

2. 淡水资源

据初步估计,地球上水的总量大约有1.4×109km3。但这些水中有97.5%是海水,与我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有35×107km3,占总水量的2.5%。在全世界的淡水储量中占最大份额的是冰雪水,它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其次是地下水,地下水中又以深层地下水的份额为大。由于开发困难或技术经济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海水、深层地下淡水、冰雪固态淡水等很少被直接利用。比较容易开采利用的、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只有400多万立方千米,仅占淡水的11%、总水量的0.3%。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水量虽大,可供我们人类直接利用的水并不多。按照现行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1000m3为人类生存起码的需求,人均水资源量2000m3就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国目前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尚不足500m3,离全世界淡水储量码的生存需求相差甚远。此外,还有1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2000m3。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而与此同时,却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水利专家们的预测结果更让人震惊:到21世纪中叶,以我国16亿人口计,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现在还要减少。缺水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将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水,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以上情况,特提出以下节约用水的方案:

1)一水多用,如洗脸水沖厕所,养鱼,浇花;淘米水洗碗等

(2)使用各种节水的用具,如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马桶等;

(3)在工业生产中,采用能够节省用水的生产方法及设备,在可能范围内将水循环使用;

(4)农业生产中,在水资源缺乏地区采用滴灌等技术,减少水的蒸发等。

请提问:

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案为: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分析: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本章练习

1. 选B

分析: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由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吸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4)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使舞台的气温降低,然后舞台上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形成白雾。

A.冬天洗澡时房间里的“白气”是由热水蒸发产生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酒精擦在手背上,由于酒精蒸发吸热,因此手背感到很凉爽,故B正确;

C.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剧场上淡淡的薄雾是喷洒的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 错误。故选B。

2. 选C

解析:

A.冰雹是凝固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小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符合题意

D.霜冻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答案为:固;液;气

解析:液态氢的沸点是-253℃,说明低于这个温度的氢是液态,高于这个温度的氢是气态,-253℃是氢的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点;固态氢的熔点是-259℃,说明低于这个温度的氢是固态,高于这个温度的氢是液态,-259℃是氢的固态和液态的分界点。因为-260℃<-259℃,所以在这个温度的氢是固态的,-253℃<-255℃>-259℃,所以在这个温度的氢是液态的,-250°C>-253%C,所以在这个温度氢是气态的

故答案为:固;液;气;

4. 选C

解析: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吸收的热量全部都用来由液体变成气体的变化,所以温度是不变的,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吸热。

5. 选C

解析: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最低不低于它的凝固点最高不高于它的沸点;我国寒冷地区的

气温会达到-5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39℃,故AB错误,有的地区气温超过40%,故D错误;我们各地区气温最高不会超过78℃,最低也不会低于-117℃,故酒精在我国各个地区不会凝固成固态,也不会沸腾变成气态。故选C

6.答案:D

解析:将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水达到凝固温度0℃并逐渐凝固;当水全部凝固后,冰的温度再次降低;由于A和B中图象温度升高,所以A和B都不正确;由于C图中的凝固点不是0℃,所以C不正确。故选D。

7. 选C

解析:

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50℃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50℃,故A正确

B.分析图象可知,BC段处于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

C.在AB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故C错误

D.第8min后,物质全部熔化完毕,处于液态,故D正确

故选C.

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实践与总结

1.实践活动:

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人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图12-55)。请进行收集露水的活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露水多,在什么情况下露水少,并探究露水多少的原因。

答案一:凌晨时分露水多,中午到晚上以前露水少,凌晨时,由于前夜大气內的水蒸汽与空气中的尘埃集结而产生水雾,此时由于夜间温度低,所以形成的水珠不容易消失,相反,中午以后温度升高水珠会消失。

答案二:清晨收集的露水多,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时候会液化。中午几乎没有露水的,温度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又少。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能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1.答案:把饮料放进冰箱,饮料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饮料的内能。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热传递)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时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答案:D。

观察图形可知:女孩端着一杯热水,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男孩则在搓手,通过做功来改变內能

故选D。

3. 选B

解析:

A.用来描述热量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不正确。

B.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故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B 正确

C.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块,也具有内能。故C不正确。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故D不正确

故选B

4.答: 原理是相同。原始的人类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得火种,即通过钻木的方式,对木头做功,使得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头就会燃烧,即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现在人们用火柴点火,即火柴与火柴盒上的一部分摩擦,即火柴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火柴自身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达到着火点后,火柴就会燃烧,即也是做功改变物体內能的。故上述两种情况的原理是相同的。

请提问:

用体温计测体温,为什么要将体温计在腋下放一段时间才行?

体温表的应用原理是热涨冷缩,而放一段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热传递,放一段时间是为了保证体温计与身体充分传热使温度计与体温相同。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 选B

解析:沿海地区水多;內陆地区水少、沙石多;水的比热容较大,沙石的比热容小。所以,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岀相同的热量,海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故选B

2. 选D

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

D.在夏天,人们在地面上洒水时,水蒸发吸热,利用水蒸发可以降温;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 答案为:相同;铝;铜

解析:

(1)由于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度相等,所以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三个金属球的温度都与沸水温度相同

(2)根据热量公式Q=cm△t分析可知,三种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小的吸收的热量少,所以铝球吸收的热量最多,铜球吸收的热量最少。故答案为:相同;铝;铜。

4. 选B

解析:

因为物质的密度、比热容是煤油的特性。将一瓶煤油倒掉一半,质量减小了,但煤油的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比热容都不变。故选B

5.解答:

请提问:

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实验方案?

解答:

1、明确实验题目

2、分析实验原理:完成实验的依据

3、选择实验材料用具

4、设计实验步骤

5、预测实验结果、

6、观察收集实验数据

7、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第三节内燃机

1. 答案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压缩;做功

解析:首先要知道四个冲程.并要掌握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內能;做功沖程将內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內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压缩;做功

2. 选B

解析:内燃机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內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

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故选B

3.答案:D。

分析:

分析题意,回忆内燃机四个冲程的工作特点分另是什么?

解题方法提示: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依靠飞轮惯性迅速完成。

活塞向上运动的冲程是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这两个冲程都是靠飞轮惯性完成的。故选D。

4.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汽油机气缸顶端有个火花塞,此时火花塞喷出电火花,点燃汽油;这种点火方式称为点燃式。

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空气,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內能,空气的內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柴油的着火点,柴油机气缸顶端有个喷油嘴,此时喷油嘴喷岀雾状的柴油,柴油依靠压缩时內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柴油着火点而燃烧,点燃方式是压燃式。

1.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内燃机分为汽油机与柴油机

2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四个冲程相同,能的转化相同;

3.二者的不同点表现在:①吸入的物质不同;②结构不同;③压强不同,效率不同;④点火方式不同,据此自己尝试着完成表格吧

请提问:

柴油机为何不用火花塞点火?

答案:(1)柴油机是直接把空气和油的混合气体压缩到燃点,自动着火,称之为压燃式,不用外来的火花来点燃,所以不用火花塞。(2)柴油发动机.它的压缩比大于汽油机很多,最高可达到16或17.而空气压缩产生的温度高可达到750k-950k.已超过柴油的燃点[543-563k].所以不需要助燃。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1.答案:大。

解析:燃料的热值可表示为:q=Q/m;其中Q表示燃料全燃烧释放的热量,m表示燃料的质量,q表示燃料的热值。当质量相同时,燃料的热值与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即甲的热值大于乙的热值。故答案为:大。

2.答案:A。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是指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岀的热量,热值越大的燃料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放出的热量越多,掺假后煤的热值降低,所以可以用热值来区分,而从比热容、质量、温度无法区分。故选A。

3.选C

解析: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液态氢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会更多。故选C.

4.

5.答案:

热机工作时存在的各种能量损失:

热机排出的废气仍有很高的温度,因此要损失部分内能,另外还有燃烧不充分和克服摩擦要做功等

会造成的污染有:

①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

⑨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使大气变得十分混浊(粉尘)

③废渣污染(未烧尽的残渣)

④噪声污染。

请提问:

热机效率为什么不能达到100%?

答:热机在工作过程中,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尾气带走较多的热量,机器本身散热,克服机械间摩擦做功,剩余的能量才是有用的能量,在燃料完全燃烧提供的能量中只占很少一部分,所以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本章练习

1.答:

(1)对铁丝做功,利用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使铁丝温度升高:例如:在石头上饜一磨;来回弯折铁丝;用锤子砸几下等。

(2)利用热传递把内能转移到铁丝上,使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例如:把铁丝放进热水

里;把铁丝放在火上烧。

2.选B

A.热量、功、内能虽然单位相同,但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故A错误

B.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故B正确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克服摩擦做功可使物体的內能增加,不是热量增加,故C错误

D.在没有热传递的情况下,对物体做了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3. 选C

A.电炉是要消耗电能的,加热水转化为水的内能,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B.衣服在阳光下曝晒升温是将太阳光转化为内能

C.火箭升空是要消耗燃料的,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D.双手摩擦发热是克服双手间的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內能。

故选C

4.选B

5.解答:绳子与铜管摩擦生热,通过做功使管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管子与管內乙醚通过热传递使乙醚的温度升高至沸腾,沸腾的乙醚蒸气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将木塞冲起。

6.解答:用酒精灯对水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至水沸腾,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故软木塞向上冲起。

7.

分析:

(1)知道焦炭的质量和焦炭的热值,利用公式Q放=mq可计算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然后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根据Q放=Q吸=cm△t可计算水升高的温度,再计算水的末温

实践与总结:

1.实践活动,搜集图书或者网上的资料,了解本社区的情况,写一份关于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改善的措施。

成因及影响:

由于环境的破坏,各种污染物排放量急骤增多,使得全球气温普遍升高。而城区的年平均气温般要比周边农村高出0.5℃~3℃,这种现象在近地面气温分布图上表现为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一个封闭的高温区,犹如一个温暖而孤立的岛屿,气候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由于“热岛中心区域地面附近气温高,热空气因密度小而上升,与周边地区形成气压差,周边地区近地面的空气便向中心区聚合,形成一个以城区为中心的低压旋涡,使人们生活、生产、交通工具运转等产生的大量大气污染物,聚集在“热岛”中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有效减少热岛效应的方法:

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重要内容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1.答案为: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会带电,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答案为: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2.答案:不一定;一定。

解析: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小球会岀现相互吸引现象,靠近不带电的泡沫小球也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所以泡沫小球可能带电,可能不带电;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泡沫小球会岀现相互排斥现象,所以泡沫小球带负电。故答案为:不一定;一定。

3.选D

解析:当用带电体接触金属小球时,电荷通过金属杆跑到两个金属箔片上使其带上同种电荷,所以两个金属箔片相互排斥而张开,故选D

4.答案:D。

解析:A和B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B和C相互排斥,则C与B带同种电荷,所以A.B C带同种电荷;C和D相互吸引,则D可能带电,带的电荷与A.B.C相反,也可能为轻小物体,不带电。故选D。

5.解答:在冬天较干燥的条件下,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产生静电,身上的衣服之间摩擦静电在与人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产生电流,当你与金属接触时,电荷转移形成电流,使你有被电击的感觉。

请提问:

验电器能否检验物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由于两个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但无法检测带什么样的

电荷。当用带电体接触金属小球时,电荷通过金属杆跑到两个金属箔片上,使其带上同种电荷,所以两个金属箔片相互排斥而张开;但是验电器无法验证带电体带何种电荷。故答案为:不能。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1. 选D

解析:因为电流产生的原因是有电源,并且电路为通路,所以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二是闭合回路。故选D.

2. 答案为:正电荷;正;负

解析:物理学上,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源接入电路,电源外部,电流总是从电源正极流出,经导线、用电器等流人电源的负极。故答案为:正电荷;正;负。

3. 答案:通路;开路;短路。

解析:电路中存在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通路是指处处连通的电路;开路是指在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将电源两极用导线连通的电路。短路时,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和导线。故答案为通路;开路;短路。

4. 答案为:开路;通路;短路

解析: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电路处于开路状态;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灯泡,处于通路状态;

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两端,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故答案为:开路;通路;短路。

5.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査了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在电路连接图中理清各个元件在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与什么元件相连,其次就是要注意电源的正、负极。

对于这类比较简单的电路图,都是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开关、用电器,最后再回到电源负极。注意导线是不可以交叉的。

1.观察题目中的电路图,理清各个元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2从电路图中可以看出,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电风扇,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3.根据电路图的连接方式,在实物图上按顺序依次添加导线即可,自己动手试试吧!

请提问:

电路短路为何危险?

电路发生短路时,电流比较大,容易烧坏线路、电器及电源。严重时,可能导致火灾。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答案:串联;并联;串联;并联;2。

解析:在串联电路中,整个电路只有一条回路,在并联电路中,整个电路会有多条回路,并且

各个元件之间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2.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能力。

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即串联和并联。在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顺次连接在一起,然后再接入电路中;在并联电路中,器件并列地连在起,然后再接入电路中,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1.分析题意,思考串、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具体连接方式

2在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顺次连接在一起,然后再接入电路中

3.在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并列地连在一起,然后再接入电路中,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据此试着自己解答吧

3. 选D

解析:

(1)分析各个电路图中照明灯和换气扇工作情况

(2)照明灯和换气扇并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工作时才互不影响。

A图中,只闭合S1时,照明灯和换气扇都工作,开关S1、S2都闭合时,换气扇被短路,只有照明灯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只闭合S1时,照明灯工作,开关S1、S2都闭合时,照明灯和换气扇都工作,故B不符题意

C图中,开关S断开,照明灯和换气扇都不工作,开关闭合照明灯和换气扇都工作,故C不符合题

D图中,照明灯和换气扇并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工作时,互不影响,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冷;热。

(1)若只闭合开关S1,只有电动机与电源串联,电热丝不工作,电流只经过电动机,所以电吹风吹出的是冷风

(2)若将开关S1、S2都闭合,电动机与电热丝并联后连接在电源上,电流分两路分别经过电动机和电热丝,它们都工作,则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

故答案为冷;热

5. 答案:串联在一起后接入电路中

解析:每只小彩灯的工作电压很小,电路电压是220V,很大,所以只能将多个小彩灯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使用。

由于每个小彩灯的额定电压非常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即串联电路中各个部分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可以把小彩灯串联在一起后接入电路中。

请提问

请提问:

为什么有些电路需要串联?而有些电路则需要并联?

解答:电路的串联和并联因不同的原因需要串联并联,

1.由用电器之间的关系决定

比如说,一个开关和一个灯泡,我们需要开关控制灯泡,那么就需要将他们串联起来;又比如说两个相互独立的灯泡,那么需要把他们并联起来;那么由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当N 个用电器相互独立工作时,需要并联;在使用上有一定联系而且不能独立开单独使用的就需要串联。

2由某些功能决定

比如说电压表和电流表就必须是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而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3由电阻决定

我们知道,2个用电器,当其中一个电阻远远大与另一个时,串联在一起绝大部分电压就加在电阻大的那一个上,这时串联的作用可能是为了保护电狙小的用电器,或者两个用电器电阻相当,而在工作电压下串联起来则不能达到工作电压,只有并联才能达到工作电压。

总的来说电路串联并联都是按实际情况来定的。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1.答案:D。

解析:当使用“-”和“0.6″两接线柱时,电流表量程为0~0.6A;刻度盘共分三大格,每一大格又分为10小格,则每一小格表示0.02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2A+4×0.02A=0.28A 若使用“- ”和“3″两接线柱时,电流表量程为0~3A;刻度盘共分三大格,每一大格又分为10小格,则每一小格表示0.1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1A+4×0.1A=1.4A。

综上可知,电流表的示数有可能是0.28A,也有可能是1.4A。故选D。

2.

解析:使用“-“和“0.6″两接线柱时,电流表量程为0~0.6A;刻度盘共分三大格,每一大格又分为10小格,则每一小格表示0.02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02A×25=0.5A。

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和d处测量的是干路中的总电流,b和c处测量的是两支路的电流,故

I a=I d=I b+I c所以I a>I b,I a=l d,l d>l c。故选B。

4. 答案为:b;0.34;0.14A

解析:

(1)电流表使用时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2)电流表读数时先看清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再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3)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提醒:

1)电流表测干路的总电流,应该串联在干路中,按照电流的路径从电源的正极岀发→电流表→灯泡→负极的顺序,可以发现导线b是多余的

2)乙图中电流表选择的是0~0.6A量程,对应的分度值是0.02A,指针指在0.2A后面第7个小格上,因此电流表的读数是0.2A+0.02A×7= 34A

3)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I2=I-I1=0.34A-0.2A=0.14A

故答案为:b;0.34;0.14A。

请提问:

若要楼上楼下都能控制楼下的灯,应如何设计这个电路呢?

第五节测量电压

1.答案为:220;1.5

解析: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故答案为:220;1.5;

2. 答案为:11.5;2.3

解析:

(1)电压表使用的0~15V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1V,每一个小格代表0.5V,电压为11.5V

2)如果电压表使用的0~3V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1V,每一个小格代表0.1V,电压为2.3V 故答案为:11.5;2.3

3. 选B

解析:

A.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故A错误

B.电压表与灯L并联,且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故B正确

C.电压表与灯L串联了,故C错误

D.电压表与灯L串联,且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故D错

故选B

4. 选D

解析:

A.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符合电压表使用规则;故A不符题意

B.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符合电压表使用规则;故B不符题意

C.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负接线柱流出,符合电压表使用规则;故C不符题意

D.可以把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这是为了测量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 答案为:不正确;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解析:

用电压表正确地测量了灯泡L1两端的电压。说明A和电压表的负接线柱相连,B和电压表的正接线柱相连。为了测量灯泡L2两端的电压,他想将电压表接A点的那一段导线改接到电路中的C点,而保持电压表接B点的导线不动。这样电流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所以这种做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不正确;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请提问:

用电压表能否测电流?

解答:

用电压表绝对不能测电流,一般的动圈式表头,在设计上是按线圈满量程偏转电流在45-50毫安设计的,在没有分流分压电阻电路的条件下很危险。

本章练习

1.选C

解析:

A.家用洗衣机的工作电流约1A;故A错误

B.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0.5A;故B错误;

C.家用空调器的工作电流约5A;故C正确

D.半导体收音机的电流约0.05A;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 并联

解析:根据并联的概念知,图中灯泡L与电动机M是并联关系,这样连接的特点是电灯和压缩机相互不影响工作。灯泡L和电动机M都可以独立工作,开关S1控制灯泡L,开关S2控制电动机的工作。故灯泡L与电动机M是并联关系。

3.解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能力。

对于此类题目的解答关键是要能根据电路图得到电路中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导线不能相互交叉的原则进行连接。如在此题中,根据电路图得到两个灯泡在电路中是并联的,且开关S2控制灯泡L2,开关S1和电流表都在干路上是关键。

1.分析题意,首先观察题目中给出的电路图,理解各个元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2根据电路图可知两个灯泡在电路中是并联的且开关S2控制灯泡L2,开关S1和电流表都在干路上

3结合电路图的连接方式,自己试着连接实物图

4.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电路的设计。设计电路是电学部分较难的一个知识点,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要能够根据题意,判断岀电路的连接方式。解答此题的突破口就是理解“只有当两间厕所的门都关上时,车厢指示灯才会发光”这句话的含义。

1.想一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结合只有当两个厕所的门都关闭时,指示灯才会发光可得两个门同时控制电路,只有都闭合才能形成闭合回路

3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两灯泡的连接方式,据此试着自己连接电路图吧

5. 选D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串联后共同控制灯泡,即用导线将各元件依次连接起来。故选D

提醒: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当“光控开关”、“声控开关”都闭合了灯才能亮,否则灯泡不亮;这说明两开关共同控制电路,即为串联

6. 答案为: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解析:由电路图知,两灯泡并联,实验测量的是各支路电流与干路电流,由此可知,该实验探究的是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故答案为: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7.答案:A。

解析:观察电路图可知两个灯泡是串联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两盏灯都不亮,故电路的故障可能是灯L1或灯L2断路。当用一根导线连接A、B两点后,灯L1不亮,灯L2亮,则AB处相当于一根导线,灯L2是完好的。故原因是灯L1断路故选A。

实践与总结

1.实践活动

制作验电器

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参照图14-4,用一些常见材料可制作一个简易的验电器,请你用它检验物体的带电情况,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是否带电。

制作铝箔验电器

制作材料:打点滴所用250ml玻璃瓶一个带有绝缘皮的铜导线1段(250pX左右)铝箔(香烟盒内取)1片,生石灰少许

制作步骤

1.有老虎钳拧下瓶盖,用钉子在橡胶盖中心钻一个小孔使铜导线穿过即可。用剥线钳将铜导线两端外皮分别剥去约75pX

一端拧成环状后穿入瓶盖小孔,如图1所示。

2.剪两片长约150px,宽为0.125px的铝箔,每片对折,在对折后的箔片上端钻小孔。将打好孔的两片箔片穿入瓶盖下端的铜线內,再将下端铜线拧成环状,如图2所示。

3.在玻璃瓶中放入少量生石灰(作为干燥剂),将第二步制作好的部分裝入玻璃瓶中如图3,整个仪器制作完毕。

使用方法

分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瓶塞上的圆形铜环接触可以看到瓶内钩上的箔片张开或合上

第十五章研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1.答案:变大;变大。

解析:若将A.D两接线柱接入电路,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片远离下端A接线柱,因此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故答案为:变大;变大

2.答案: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要使灯泡暗些,导线夹应向B端移动。闭合开关要使灯泡变亮些,导线夹应向A端移动。原因:电路中灯泡和滑动变阻器是串联的,两者电流相同,要使灯泡变暗,只需将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即可;要使灯泡变亮,则电阻应该变小。

3.答案:材料;G;A和D

解析:

(1)题目中已选择C和F,长度均为1.5mm横截面积均为1.2mm2,两者不同的只有材料故研究对象为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是否有关

2)为了研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则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应该相同,只有长度不同即可题目中已选择C,可得G符合题意

(3)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找的材料要符合控制变量的思想,即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符合题意的只有A和D。

故答案为:材料;G;A和D。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题意连接实物电路图的能力,根据题意得出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是关键。

解答此题需要理解以下几点:①两个灯泡并联;②滑动变阻器要同时控制两只灯泡的亮度即两灯泡并联之后需要与滑动变阻串联;③开关接在干路上,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先走开

关然后再分为两个支路分别过灯泡L1和L2,最后经过滑动变阻器回到电源负极。

1.分析题意,首先思考灯泡并联在电路中,应该如何进行连接呢?

2滑动变阻器要控制两只灯泡的亮度,则两只灯泡并联之后需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3根据各个元件所在的位置以及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尝试着完成实物图的连接

请提问:

在电路中,可变电阻有什么用处呢?

答:可变电阻通常用在需要经常调节的电路中,起调整电压、调整电流或信号控制等作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1.答案:正比;反比;I=U/R

解析:欧姆定律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答案为:正比;反比;I=U/R

2. 选D

解析:因为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ABC 的说不正确,由欧姆定律的内容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中电流就越大,故D正确。故选D

3.解答:

4.解答: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带答案) 温度与温度计 I:温度的概念 教学情境 寒冷的冬天,在户外放两把椅子,一把木头制成,一把铁制成的 现在都在外面放一夜,第二天早上分别用手感受一下两把椅子的冷热情况思考?1.你感觉哪一把椅子更凉。 2.它们的温度是否一样。 3.它们的冷热程度是否相同。 物理学上为了更加准确的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 温度的物理意义是。 温度用字母表示,越热的物体温度,越冷的物体温度。 温度的单位。读作。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在这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常见物体的温度 人体的正常体温37℃。让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23℃。 人洗澡时的水温40℃。 II:温度计 有时我们需要精确的测量出某个物体的温度,需要的测量工具叫做温度计。 1.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常见温度计有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体温计 3. 寒暑表。 3.温度计的构造

4.不同温度计的区别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20℃-110℃。分度值1℃。玻璃泡内填充的液体一般为煤油。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0.1℃。玻璃泡内填充的液体一般为水银。 体温计的分度值小,所以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III: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先观察。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面,同时,玻璃泡不 能碰到烧杯底部和烧杯壁。 3.待温度计液面稳定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待测液面

体温计的使用 1.体温计在使用之前要。 2.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思考?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它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不同点在哪?如果使用前没有甩,会出现什么现象? 物态变化 教学情境 生活中我们接触做多的一种物质就是水,请思考,水可以有几种状态存在?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物理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详解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1.答案C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健康成年人的温度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在25℃左右;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故选C 2.答案D 解析:“-20°℃”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也可以读作“负20摄氏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故选A 4.答案为: (1)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热胀冷缩; (2)示数;停留;上表面 (3)35~42℃;38.5;38.5;39;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 解析: (1)家庭和物理实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 (2)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三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停留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所以体温是37℃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8.5℃,体温是39℃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 5.答案: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 (1)量程不同:实验用温度计是从0℃~100℃,体温计是35℃~42℃ (2)分度值不同:实验用温度计是1℃,体温计是0.1℃ (3)体温计上有缩口,实验用温度计无缩口 (4)实验用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读数时可离开人体 (5)实验用温度计使用前不用甩,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 解析: 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细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细口上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细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细口的作用就是只允许水银上升,不允许水银下降,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指示人体的温度,这一点跟其它温度计不同。 请提问: 我们如何知道高空中飞机外面的温度? 解答:

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个物体的内能是指() A.单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B.少数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C.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D.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等的1 kg水和100 g水的内能相同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会增加 3.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B.用热水袋焐手,手会变暖和 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D.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4.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热量也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5.热水和冷水混合时,不计热量损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B.热水初温度高,它降低的温度一定多 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D.冷水初温度低,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0℃的冰没有内能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7.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B.C.D. 8.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9.下列各种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 ) A.热水和冷水混合在一起变成温度相同的水 B.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C.柴油机气缸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温度会升高 D.用炉火把水壶内的水加热 10.关天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11.热传递和做功均可改变物体的内能。如图所示的几种生活现象,其中哪个情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另外三个是不同的( ) A.B.C.D. 二、填空题 1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________。同一物体的内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物体具有的内能越________。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填空题专题汇总复习 练习题(有答案)

填空题专题汇总复习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 1.某种昆虫靠翅的__________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 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__________Hz ,人类____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2.汽车在转弯时,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但偶尔也有车在转弯时只亮前灯或后灯。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__。要打开转向灯,司机需拨动一下方向盘的一根杆子,这根杆子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____。 3.教室里的电风扇与日光灯是_______________联,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压为________V 。 4.如图1所示,轻质木杆AB 可以绕O 点转动,OA 的长度是OB 的三倍,A 端细线下所挂280N 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B 点用600N 的动力竖直向下 拉动,木杆静止不动,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N ,此 木杆为__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5.如图2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匀速提升质量相等的物 体,且物体质量大于滑轮质量,不计绳重和摩擦。比较甲、乙两种方式 可知__________更省力,__________机械效率更高(均填“甲”或“乙”)。 1.如图3所示,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木梳的齿,能听到卡片由于_________而发出的声音,用相同的力显著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或“音调”) 2.以0.5m/s 的速度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进,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进过2S 像向平面镜走近__________m 。 3.物理课中使用幻灯机投影,投影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__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 一、经典例题 二、针对训练 完成情况 图1 图2 图3

新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第三节 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一、选择题 1.下面几种关于导体与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没有电子所以不能导电 B.导体内的电荷都会发生移动,所以导体能够导电 C.导体能导电,都是靠自由电子的移动 D.绝缘体不能导电,因为它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的,新材料的使用对推动社会进步正在发挥着越来越 大的作用,下列关于“新材料”描述不正确的是() A.“超导材料”属于新材料 B.“超导材料”可以应用于电饭锅并使其效率提高 C.“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会受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D.“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机、电脑的元件及芯片 3.超导是指电阻为零的现象,目前发现某些物质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会出现超导现象。如 果研制出常温下的超导材料,你认为它最适合用来制作() A.输电导线 B.电炉丝 C.白炽灯丝 D.保险丝 4.LED灯带在装饰材料中被广泛应用。芳芳同学在研究其内部结构时发现,灯带中的LED 灯串联后经电流适配器接入照明电路,如图所示.她取下一只LED灯接在电池两端,灯不亮,对调电池正负极后灯亮了,但用手触摸几乎不发热。以下推断符合上述事实的是() A.一只LED正常工作的电压是220V B.灯带中一只LED灯断路后其它灯还亮 C.LED灯工作时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D.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

5.当温度降低到很低时,某些金属的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假如所有 导体都没有了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炽灯仍能发光 B.电动机仍能转动 C.电饭锅仍能煮饭 D.电熨斗仍能熨衣服 6.若常温下的超导体研制成功,则它将适合于做() A.保险丝 B.输电线 C.电炉丝 D.滑动变阻器的线圈 7.超导是科学世界中最奇妙的现象之一,超导态中材料电阻为零。当超导体处于超导态 时,下列科学原理、定律、应用对超导体仍适用的是() A.电磁铁 B.短路时保险丝熔断 C.欧姆定律 D.焦耳定律 8.①铅笔芯、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尺、④大头针、⑤橡皮,其中属于导体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9.目前,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些“高温”的超导材料,在100K(﹣173.15℃)左右电阻 就能降为零.利用超导材料可以制成() A.加热器的发热体 B.具有单向导电性的二极管 C.输送电能的输电线 D.能放大电信号的三极管 10.超市使用的条形码识别仪的光敏二极管主要材料() A.导体 B.半导体 C.绝缘体 D.超导体 二、填空题 11.超导体的应用有十分诱人的前景。假如有一天,科学家研制出室温下的超导材料,那 么下面哪一个用电器的效率可大大提高?________ A.白炽灯 B 电风扇 C 电水壶 D 电饭锅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当水银的温度下降到﹣269℃时,其电阻就会完 全消失,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人们把具有这种现象的物体叫做超导体。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R=________Ω,如果利用超导线进行远距离输电,导线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热。2009年10月10日,美国科学家合成物(Tl4Ba)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一课一练13.1物体的内能(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1物体的内能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下列属于热量单位的是 A. 牛顿() B. 帕斯卡() C. 瓦特() D. 焦耳() 2. 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放在炉子上加热的水,温度升高 B. 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晒热 C. 天冷时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热 D.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3.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C. 物体的温度为,物体的内能也为零 D. 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4. 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C.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 质量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增大 5. 下列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空气瓶中,说明二氧化氮分子是运动的,空气分子是静止的 B. 乙图中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

C. 丙图把活塞迅速压下,玻璃筒中的硝化棉燃烧,说明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减少 D. 丁图为四冲程汽油机的吸气冲程 6. 把一滴温度较高的蓝墨水滴入冷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蓝墨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 蓝墨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C. 蓝墨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D. 杯中的冷水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 7. 关于温度、热量、比热容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冰块,内能可能为零 B.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吸了热 C. 一碗水倒掉一半后,内能減小 D.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8. 如图所示,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用煤气炉烧水 B. 搓手使手温暖

(完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测试(附答案),推荐文档

九年级物理全册测试(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 1.在2009 年出现的“HlN1"流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各级政府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到了体温计,图1 是一种常见的体温计,它的量程是℃,它的分度值为℃,体温计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有其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2 所示,a 为向外凸起的孤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应沿_方向观 察(填“A"、“B"或“C”). 2.如图3 是柴油机的构造图,工作时,柴油是在内燃烧,推动 向下运动,柴油燃烧释放的热能转化为能.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 2×103 J/ (kg·℃),lkg 20℃的水吸收了2. 1 ×105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 4.电磁波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基本特征可以用波速、波长、频率三个物理量来描述.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 s. 5.发电机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能的装置.在目前使用的电力能源中, 请举出一个对环境污染的能源 6.图4 中(a)图是原理图,(b)图是原理图,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 7.如图5 所示的电路中,R1与R2的阻值分别是5Ω和10Ω,当开关S 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源电压为V.电 路中的总电阻为Ω。 8.如图6 是一台电冰箱的铭牌.按照额定功 率70W 工作24h 计算,则消耗的电能是 kW·h 扩这个计算结果与铭牌上的参数 0.7kW·h 相差较大,原因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9.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往往会出“汗”或结“冰花”.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B:“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10.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冬天,人们坐在火炉边烤火,感到暖和 B. 加热试管中的水,水蒸气膨胀将塞子冲出C. 放入冰箱中的食物被冻成块 D.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1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 任何两物体间都会发生热传递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半导体三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B.根据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材料只能分为导体、绝缘体两大类 C.超导材料是指电阻超过导体的材料 D.纳米材料是指合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1--100 nm 范围的材料 13.关于核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发电的 B.核电站中的核裂变是无法控制的 C.核电站主要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热能 D.利用核发电,可以创造出巨大能量 14.如图7 中四个描述磁场的磁感线错误的是.() 15.图8 中是有关电和磁实验的装置图,其中用来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是()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让电灯发光节节练及答案

沪科版《13.2让电灯发光》节节练及答案 例:给你两只电灯、一只单刀双掷开关和电源,请设计并连接一个电路,要求使用一只开关点亮一只灯或两只灯同时壳,自由地控制电灯, 1·图为一种手电筒的结构图·它有两种接通方式·短时间使用时按下按钮·长时间使用时向前推动滑键, 请对照实物剖面图画出这种手电筒的电路图 2·小丽在实验室中连接了图所示的电路,请你画出这个电路的电路图·图中的灯泡在通电时,灯泡能被点亮·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当开关S1、S2处于以下状态时,灯泡A、B 的亮熄情况: (1) S1断开S2闭合时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2) S1闭合S2断开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3) S1和S2都闭合时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每年电池消费量达140亿只,有一些城市已设立了废电池收购站,其主要目的是( )· A·重新加工成新电池以节约成本 B·防止电池中的某些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C·提炼出有用物质 D·进行电池性能调查以改进新产品 4·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爱迪生和白炽电灯 白炽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他最先制成了实用、经济的白炽电灯· 研制白炽电灯必须解决灯丝材料的问题·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可以用钨做灯丝且钨进行加工比较困难·在爱迪生之前,由许多人用各种材料作了大量的实验,但都是通电后亮不了几分钟灯丝就烧断了· 爱迪生最初选用碳做灯丝材料,后来他又试用了铂、铱、铝、饿……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直到1879年制成了由碳化棉做灯丝的高真空白炽灯泡,寿命达13.5h·后来,他又改用碳化的竹子纤维做灯丝,寿命延长到上千小时· 在研制白炽电灯的过程中,爱迪生和它的助手们常常连续几天日夜不停地试验;吃住都在实验室里·这位只上过三个月小学,全靠自学成才的大发明家,除了亲自动手试验,还日以继夜地阅读科学书刊和学术论文·有一次他的朋友当面称赞他是天才,他笑了笑说:"天才,不过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通过阅读,你从爱迪生身上学到了怎样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举例说明你打算在今后怎样运用这些方法? 5·有一种新式楼梯灯,当有人走近时,它就会变亮,当人离开时它就会熄灭·请你猜想一下新式楼梯灯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1.略 2·(1)亮熄灭 (2)熄灭熄灭 (3)亮亮 3·B 4·(1)略 (2)略五灯的开关由红外线控制或声音控制

新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课时1 电流的磁效应 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课时1 电流的磁效应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上如图所示的电流,请你想 一想会发生的现象是() A.通电螺线管仍保持静止不动 B.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 C.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A端指向南,B端指向北 D.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B端指向南,A端指向北 2.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S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场方向向右 B.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 C.小磁针一直保持静止 D.小磁针N极向左转动 3.如图所示是教材中关于电磁联系的四幅图片,关于这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若将小磁针移开,导线周围的磁场也随之消失 B.乙图中,若同时改变电源正负极的接线和磁体的N、S极同时对调,导体棒ab将向相反 方向运动

C.丙图的实验可以说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D.丁图中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中除了因接入电源而产生的电流外,还会产生感应 电流 4.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S,且将滑动变速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 A.a端是N极,磁性增强 B.a端是S极,磁性增强 C.b端是N极,磁性减弱 D.b端是S极,磁性减弱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物品 B.通电导丝周围和磁铁周围一样存在磁场 C.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D.通电螺线管内部不存在磁场 6.如图所示,小磁针甲、乙处于静止状态。根据标出的磁感线方向,可以判断出() A.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 B.电源的左端为负极 C.小磁针甲的右端为N极 D.小磁针乙的左端为N极 7.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B.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C.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 D.小磁针在没有磁场时也会转动 二、填空题

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同步练 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②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2.某同学在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使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有关。

(3)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4)分析第1、4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加热时间相同,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5)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__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的吸热能力较强。 (6)该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单选题 3.两个相同的烧杯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吸收的热量多B.水上升的温度较高 C.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它们上升的温度相同 4.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5.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6.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水温从80℃上升到90℃B.把铁圆柱体拉成细铁丝 C.砖块的体积减少一半D.水结成冰 7.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6.4科学探究 电流的热效应 同步练习(含解析)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洗衣机B.电冰箱C.电风扇D.电暖器 2.甲乙两个电阻之比为2:1,串联在同一电源上,闭合开关一段时间,电流通过甲电阻产生的热量600J,则电流通过乙电阻产生的热量为() A.300J B.600J C.1200J D.2400J 3.小军用玩具电动车的小电动机做趣味实验。他将一个电压恒定不变的3V直流电源按图所示的电路接在电动机两端,闭合开关后,电动机稳定匀速转动了10s,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关于本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在匀速转动过程中的电阻为5Ω B.电动机在匀速转动过程中的功率为1.8W C.电动机在匀速转动的10s内产生18J的热量 D.电动机在匀速转动过程中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4.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既可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也可以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的现象,则在这两个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一定要控制液体的初温相同 B.都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C.都要控制所选烧瓶中液体的质量相等 D.都要控制所选烧瓶中电阻丝的阻值相等 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容器里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每个容器放入同种材料绕成的导电线圈,其电阻R1=R3,R2=R4,R2=1.5R1,若同时通电,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四个容器中的水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D.甲、乙、丁、丙 6.有两根电热丝,R1=nR2,若单独用R1对一壶水加热,则所需时间为t,则将这两根电热丝同时连入电路,烧开同一壶水所需的最短时间为(不计热损失)() A.t B.t C.t D.t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一课一练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丙物体质量为,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吸收 热量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 B. 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 甲的温度升高,需吸收的热量 D. 甲、乙的温度都降低,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2. 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烛泪的形成

B. 雪花的形成 C. 露珠的形成 D. 雾的形成 3.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杯水,甲的温度是,乙的温度是,现在使它们的温 度都升高,那么比较这两杯水吸收的热量是 A. B. C. D. 无法比较 4. 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 特性的是 A.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 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 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 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5. 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 法多余的是 A. 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 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热的酒精量相同 C. 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 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6.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 水的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 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7. 关于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变成冰后,比热容不变 B. 一桶水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C.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新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全册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第一(Yi)节温度与温度计 一、选(Xuan)择题 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2.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 A.放入沸水中煮 B.放入温水中泡 C.用酒精棉花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 3.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 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 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较大 C.内径粗(Cu)的升得高、示数较大

D.内径(Jing)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二、填空题 6.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7.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 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____图是晚上的气 温,其示数是________℃。 8.我国一般用摄氏度(℃)来描述温度,在欧美一些国家则用 华氏度(℉)来描述温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1)当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68℉时,相当于______℃。 (2)当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a℃时,相当于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9.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零刻度线位置。 (3)请指出如图甲所示的操作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小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应记为 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练习(含解析)(打包40套)(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电是什么 精选练习 考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2017•湖北中考)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灰尘的自然堆积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答案】D 【解析】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故选D。 2.(2018•合肥)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 D 【解析】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可以相互吸引,会出现吸引现象;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则因物体为轻小物体,也能出现吸引现象;所以该轻小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3.(2018•青海)化纤衣服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它() A.容易积累静电荷B.具有一定的粘性C.具有大量微孔D.质地柔软 【答案】 A 【解析】化纤衣服与人体摩擦,摩擦起电,使衣服带有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带电的衣服会将细小的物体灰尘吸附在它上面。 4.(2017·北京)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答案】 D

【解析】已知A带负电,C和A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所以C带负电;又因为A和B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吸引,所以B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也可能不带电。所以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考点二、验电器 5.(2017•济南)验电器是根据电荷相互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同种;排斥 【解析】题目考查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2017•泰安)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所带的电量相等,将它们的金属球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变化() A.两验电器一定都带正电 B.两验电器一定都带负电 C.两验电器都带同种电荷 D.两验电器带异种电荷 【答案】C 【解析】(1)两个验电器带等量的同种电荷相互接触时,两个都多或都少相同数量的电子,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两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变化; (2)两个验电器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时,多余电子和缺少电子的数量相同,多余电子转移到缺少电子的物体上,两验电器的金属箔片都变小到闭合,达到不带电的状态。 考点三、摩擦起电 7.(2018•河北)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电跟核外总共带的电荷数量相等,整个原子是的,对外不显电性。 【答案】正;电子;负;中性 【解析】题目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和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8.(2019•北京)丝绸与玻璃棒相摩擦后,玻璃棒带(填“正”或“负”)电,将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填“排斥”或“吸引”)。 【答案】正;排斥 9.(2018•保定)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刷动时,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物吸入刷内,这是因为。 【答案】摩擦起电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毛刷和衣物摩擦带了电,带电体又能吸引轻小物体,故毛刷可以吸引灰尘和微小赃物,这是摩擦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课时练习(附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时训练(附答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12.1 温度与温度计 1.冬天,长时间放在户外的铁块、木头、砖块,关于它们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块的温度低B.木头的温度低 C.砖块的温度低D.三者的温度相同 2.如图所示,温度计显示液体的温度是30℃,则温度计玻璃泡里测温液体的温度是( ) A.28℃B.29℃C.30℃D.31℃ 3.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以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 ) A.-173℃B.-100℃ C.273℃D.100℃ 4.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实际气温是( ) A.27℃B.30℃C.32℃D.37℃ 5.写出图中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温度为____℃。 6.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三次测得液体的温度分别是32℃、30℃和33℃,则该液体的温度值较准确的是____℃。 7.(1)如图所示分别是用来测量体温和气温的温度计的局部,根据温度计的分度特点可知,体温计是____(填写图号),理由是______。 (2)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该温度计玻璃泡里测温液体的温度是____℃。

8.如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1)____; (2)___; (3)____。 9.如图所示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正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10.某同学测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____;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____(选填“高”或“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______。 11.如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图。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A、B两点是将该温度计插入32℃的温水中及水温冷却

Get清风沪科版全册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习题含答案

沪科版(全册)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习题(含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达标训练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在不考虑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它的大小〔〕A.只跟导体的材料有关B.只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C.只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D.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均有关2.由欧姆定律公式可知〔〕 A.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因为没有电流通过,所以导体电阻为零 C.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D.导体电阻的大小,可以用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 3.由欧姆定律I=变形可得R=.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导体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 D.导体电阻跟通过的电流和它两端电压无关 4.如下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2R2,闭合S、S1,断开S2时,电压表示数为5V,闭合S、S2,断开S1时,电压表示数为7V,那么R:R2为〔〕A.3:2 B.3:3 C.7:5 D.5:7 5.如下图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R=10Ω,当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2V.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通过电阻R的电流是0.6A B.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2V C.通过灯泡L的电流是0.2A D.灯泡L两端的电压是 2V

6.如图,电阻R1=20Ω、R2=30Ω,当开关闭合后,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R1与R2的电压之比为2:3 B.R1与R2的总电阻为50Ω C.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2:3 D.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3:2 7.如图是一个环境温度监控电路原理图.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R 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其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闭合开关S,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环境温度升高,R的阻值变大B.假设环境温度升高,电压表示数变大 C.假设环境温度降低,通过R电流变大D.假设环境温度降低,通过R0电流变大 8.如下图的电路中,S1闭合S2断开时,甲、乙是电流表,I甲:I乙=1:3,此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1;当S1、S2都闭合时,甲、乙是电压表,此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2,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电阻大小之比R1:R2=2:1 B.当S1闭合S2断开时,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I1:I2=1:2 C.S1、S2闭合时,甲乙电压表示数之比U甲:U乙=3:1 D.总功率之比P1:P2=9:2 9.某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情况下想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其中电源电压未知,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均,以下电路中,可以测出R x阻值的是〔〕 10.如下图电源电压额定且U=12V,R1=12Ω.R2=6Ω,R3=4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 A.3A 1A B.3A 3A C.5A 1A D.5A 3A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2 熔化和凝固-学案(有答案)

熔化与凝固 班级: 姓名: 组号: (一)情景体验 活动1:从冰箱里取一块冰,放在手上,冰会立即熔化吗?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熔化成水?冰熔化时,手有什么感觉?冰在熔化时状态有什么变化? 活动2: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结成冰?水结成冰时状态有什么变化? (二)教材助读 1.熔化 (1)请你尝试回答冰在什么情 况下开始熔化? (2)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如 何变化? 2.熔点 (1)举例说明什么是晶体,并分析晶体有什么特点? 预习导航:1.请先认真阅读教材9~14页,将基本知识用蓝色笔勾画出来并熟记,对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根据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再研读教材、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学习中,要注意将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规律进行比较。2.利用15分钟的时间,高效完成。 完成情况 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2)举例说明什么是非晶体,并分析非晶体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熔点? 3.凝固 (1)什么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吗?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___,反过来,液体在凝固过程中要______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也要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自测 1.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春暖花开,河面上的冰块消失,水面升高:________________。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________________。 2.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__℃。冰是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却_________________。 4.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窑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窑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_________热,而使菜窑里的气温不至太低。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