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大全

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大全

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大全

劳动法是指国家对职工从事劳动活动的法律规定,是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基础。劳动法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定义

劳动法是由国家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关于劳动者及其雇用单位的权利、义务和规范的一种法律体系。它是国家调整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规,是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中的基础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该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事项。其中,劳动合同的签订是整个劳动关系建立的基础。

三、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劳动合同是企业与职工之间达成的书面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1. 双方的基本信息:如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基本信息。

2. 工作内容:如职位、工作职责、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

3. 工作地点:一般以用人单位的办公场所为主,如有需要也可注明单位外工作地点。

4. 薪酬待遇:劳动者享受的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等。

5. 工作条件和保护措施:如劳动保护、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劳动安全等。

6. 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分为无固定期限和有固定期限两种,可按照劳动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约定。

7.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一般包括双方协商解除、经济性裁员、劳动者辞职等情况下的解除程序和补偿原则等。

四、劳动者的权利

1. 工作内容的选择权:劳动者可以选择自己较擅长的工作,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给

予其更多的机会参与不同类型的工作。

2. 监督权: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对其工作进行监督,以确保自己的工作质量和

合法权益受到保障。

3. 提高权:劳动者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等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以得到更高的岗位、薪酬和社会地位。

4. 休息权:劳动者有权享有休息时间和休假的安排。

5. 福利待遇:劳动者有权享受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如保险、医疗等。

五、用人单位的义务

1. 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劳动制度和管

理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2. 保证工作条件:用人单位应提供完备的工作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

的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

3. 提供培训机会:用人单位应提供各种培训、进修机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

能和能力,以发挥他们的潜力。

4. 保证薪酬待遇: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性质和能力,给予相应的工资、津贴、奖金等待遇,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5. 管理和保密劳动者信息: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得将

劳动者个人信息泄露给其他第三方。

6. 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约定,不允许以任何方式违法、欺诈或恶意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福利等待遇。

六、劳动争议的处理

劳动争议包括劳动合同履行纠纷、工资、福利待遇、劳动条件、休息休假、社会保险

等方面的纠纷。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包括劳动争议协商、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和

诉讼等。

最近更新于2021年10月14日。

50个劳动法常识

50个劳动法常识 1. 根据劳动法,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权利。 2. 雇主应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确保劳动者的生命和身体安全。 3.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双方应遵守合同的约定。 4. 劳动者有权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和加班工资等。 5. 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限,通常为40小时。 6. 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包括法定节假日和年假等。 7. 劳动者应获得合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岗位,不得受到歧视或虐待。 8. 雇主不得非法辞退劳动者,必须遵循法定的解雇程序。 9. 劳动者有权参加工会组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 孕妇、产妇和哺乳期女性享有特殊保护,不得在这些期间进行辞退或降薪等。 11. 未成年人劳动者有特殊的劳动保护规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有限制。 12. 劳动者有权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13. 劳动者有权获得合理的劳动条件,包括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等。 14. 劳动者有权进行工资和工时的查询,以确保自己的权益。 15. 雇主应当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时得到相应的赔偿。 16. 雇主不得限制劳动者的人身自由,不得进行身体惩罚或虐待。 17. 劳动者有权获得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18. 劳动者有权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9. 劳动者有权保护个人隐私,雇主不得非法搜查或监视劳动者。 20. 劳动者有权拒绝进行违法或危险的工作任务。 21. 雇主应当提供合理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22. 劳动者有权获得工作证明和劳动关系证明,用于申请其他相关权益。 23. 劳动者有权享受法定的婚育、病假、丧假等特殊假期。 24. 雇主不得违法扣押劳动者的工资,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25. 劳动者有权参与劳动合同的订立和修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6. 劳动者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如养老金、医疗补助等。 27. 劳动者有权获得合理的劳动时间安排和休息时间。 28. 雇主应当提供职业病防护和职业危害防控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9. 劳动者有权获得工作评价和晋升机会,公平竞争职位和待遇。 30. 劳动者有权参与劳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1. 雇主应当按照劳动法规定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保障其合法权益。 32. 劳动者有权获得工作岗位调整的通知和解释,不得随意变动工作岗位。 33. 劳动者有权享受带薪年假,按照工作年限和劳动法规定获得相应的休假天数。 34. 雇主应当提供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和轮班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5. 劳动者有权获得工作地点的安全保障,防止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36. 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37. 雇主应当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竞争力。 38. 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合同的解释和履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9. 劳动者有权获得加班工资和节假日加班工资,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 40. 雇主应当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41. 劳动者有权获得工作岗位调整的机会,按照能力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50个劳动法常识

50个劳动法常识 1. 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职工的权益。 2.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如企业名称、地址、法 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 3. 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拖欠或者少发。 4.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 障费用。 5. 职工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并报 告有关部门。 6.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条件,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7. 职工在工作期间需要进行特殊劳动保护的,用人单位应当根 据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保护。 8. 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提供适当的生育保护。 9.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职工的婚姻自由。 10.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休假制度等。 11.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法定节假日休息,不得强制加班。 12. 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有权享受带薪年假。 13.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带薪病假和事假等休假权利。 14. 职工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风尚。 15.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职工缴纳各类税费。

16. 用人单位应当保护职工的个人隐私,不得泄露职工的个人信息。 17.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如住房、交通、通讯、餐饮、医疗保健等。 18. 用人单位不得歧视职工的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年龄、残疾等身份特征。 19. 女职工怀孕或哺乳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需要给予安排和调整工作。 20.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途径等职业发展 情况。 21. 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办公设施。 22.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应急预案等。 23.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设备等。 24.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规模、业务范围等基本信息。 25.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 26. 职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27. 用人单位应当认真对待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8. 职工在工作期间不得擅自离岗或旷工,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作为一名劳动者,了解劳动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中更好地维权。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劳动法律的各个知识点。 一、用工形式 用工形式是指雇佣关系的形成方式。在我国,用工形式通常包括劳动合同制、聘用制、委托代理制等。其中,劳动合同制是最常见的一种用工形式,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等内容。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均应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并按时支付。在计算劳动报酬时,应当考虑到加班、夜班等因素。 四、工作时间与休假

工作时间与休假是劳动者享有的权益之一。根据《劳动法》,劳动 者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同时,劳动者还享有带 薪年休假、婚假、丧假等特殊休假权益。 五、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劳动者在工 作中遇到的职业病、工伤等问题,也应当受到相应的保护与权益。 六、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解决是指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的纠纷,需要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来解决。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双方应当依法行 使自己的权益,并在相关法律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协商或争议解决。 七、离职与辞退 离职与辞退是劳动关系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劳动者如果主动离职,应当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手续。而用人单位 要辞退劳动者,则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在给予相应的补偿的前提下进行。 八、劳动保险 劳动保险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一项制度。劳动者应当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劳 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以应对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对雇主和雇员的行为和 权益进行了规范。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避免违 法行为至关重要。以下是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合同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内容应包括双方的基本情况、劳 动条件、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试用期情况、工资及其支付方式、社 会保险等方面。 2.用人单位招用新员工前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 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员工被录用后,应当参加入职培训,用人单位应将有关劳动法规、安全生产等事项进行讲解和说明。 4.同时在入职协议中规定试用期的工作内容、期限和标准,并与 员工签订书面试用合同。 5.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实习生和见习生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6.试用期满后,应当与员工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新合同内容 应明确规定工作职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7.女性员工在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其合法权益, 给予必要的休假和保障措施。 8.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婚假、丧假、病 假等法定假期。 9.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约定少于法定年休假天数的带薪年休假, 也不得以工资形式代替年休假。 10.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不得 违反国家规定。 11.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 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12.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向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13.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4.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员工缴纳比例应在个人月工资收入的12%以内。 15.员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奖金等,但是最终工资总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6.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该提供工资明细,并与员工签订工资支付凭证。 17.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并在工资未按时支付或未按照约定支付时向劳动争议处理部门投诉。 18.当用人单位恶意欠薪或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时,员工可以选择终止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19.员工离职前应当向用人单位提交离职申请,并在服务满一年的情况下,享有一个月的通知期。 20.用人单位在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需提前30天向员工发出解除通知书。 21.用人单位违反有关规定,采取劝退、辞退等方式对无过错员工进行辞退的,应当支付赔偿金。 22.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员工在未获得安全生产操作资格的情况下进行危险作业。 23.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劳动保护用品,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 24.用人单位应当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开展安全教育。 25.用人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定期体检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26.用人单位不得强制员工进行体检、检查或医疗操作。 27.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不得因妇女员工怀孕、生育等原因将其解聘。 28.用人单位应该加强员工的心理卫生服务,对员工心理健康进行保护。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制度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劳动法的知识点重点: 一、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必须具备法定的条款和内容。 2、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4、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工资福利 1、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2、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得拖欠。 3、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4、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备,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三、劳动保护 1、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 2、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利。 3、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基本的人身权利和尊严,用人单位不得侵犯。 四、休假制度 1、劳动者享有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休假权利。 2、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排。

3、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法定休假期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总之,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的规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撰写: 1、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宪法为基本法,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具有浓厚的社会法色彩,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主要目标等。 2、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对哪些主体产生法律效力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雇主)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需要注意的是,非全日制用工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权利主要包括获得工资报酬权、

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大全

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大全 劳动法是指国家对职工从事劳动活动的法律规定,是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基础。劳动法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定义 劳动法是由国家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关于劳动者及其雇用单位的权利、义务和规范的一种法律体系。它是国家调整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规,是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中的基础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该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事项。其中,劳动合同的签订是整个劳动关系建立的基础。 三、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劳动合同是企业与职工之间达成的书面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1. 双方的基本信息:如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基本信息。 2. 工作内容:如职位、工作职责、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 3. 工作地点:一般以用人单位的办公场所为主,如有需要也可注明单位外工作地点。 4. 薪酬待遇:劳动者享受的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等。 5. 工作条件和保护措施:如劳动保护、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劳动安全等。 6. 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分为无固定期限和有固定期限两种,可按照劳动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约定。 7.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一般包括双方协商解除、经济性裁员、劳动者辞职等情况下的解除程序和补偿原则等。 四、劳动者的权利

1. 工作内容的选择权:劳动者可以选择自己较擅长的工作,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给 予其更多的机会参与不同类型的工作。 2. 监督权: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对其工作进行监督,以确保自己的工作质量和 合法权益受到保障。 3. 提高权:劳动者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等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以得到更高的岗位、薪酬和社会地位。 4. 休息权:劳动者有权享有休息时间和休假的安排。 5. 福利待遇:劳动者有权享受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如保险、医疗等。 五、用人单位的义务 1. 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劳动制度和管 理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2. 保证工作条件:用人单位应提供完备的工作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 的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 3. 提供培训机会:用人单位应提供各种培训、进修机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 能和能力,以发挥他们的潜力。 4. 保证薪酬待遇: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性质和能力,给予相应的工资、津贴、奖金等待遇,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5. 管理和保密劳动者信息: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得将 劳动者个人信息泄露给其他第三方。 6. 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约定,不允许以任何方式违法、欺诈或恶意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福利等待遇。 六、劳动争议的处理 劳动争议包括劳动合同履行纠纷、工资、福利待遇、劳动条件、休息休假、社会保险 等方面的纠纷。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包括劳动争议协商、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和 诉讼等。 最近更新于2021年10月14日。

劳动法知识点重点

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劳动法基本理论 ( 1 )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 劳动法是指由国家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 7 月 5 号通过并于 199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狭义) ( 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即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实现其经济利益的社会关系。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基于劳动关系,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介入其中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主要为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关系。此外,这些关系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互助而形成的社会保障关系。 劳动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并按照其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入的权利。其核心内容包括自主择业权、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和职业保障权 6 个方面。 劳动权即生存权,公民需要通过劳动建立社会关系和获取 报酬;劳动权即就业权,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公民具有得到职业培训和工作岗位的权利;劳动权即保障权,公民需要持续收入和健康的基本保障。 第四章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用人单位提前通知或者额外支付解除、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1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 2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3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的。 ( 4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 5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 15 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 (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是一门涉及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关系的法律科目,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具备了解劳动法的重点知识,不仅有助于劳动者维权,也有助于雇主合法经营。本文将深入探讨劳动法的几个重要方面,并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一、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管理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和义务。以下是一些关于劳动合同的重点知识: 1.1 合同订立 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合同应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条款。劳动合同应当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自愿订立,不存在强制性要求。 1.2 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的期限通常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两种。固定期限合同是指约定了劳动合同有效期限的合同,而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指没有设定特定期限的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订立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任何一方均可以提前终止合同。

1.3 合同解除 劳动合同通常会在以下情况下解除: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通知、达到合同约定的目标或期限、劳动违纪、劳动者严重不适应岗位等。 解除劳动合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解除手续,并支付相应的经济 补偿。 二、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劳动所得的回报,合理的劳动报酬既能够满足劳动 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又能够维持劳动关系的平衡。以下是与劳动报 酬相关的重点知识: 2.1 工资支付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工资应 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并不得以商品或劳务形式支付。工资支付应当符 合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并遵守劳动法规定的支付周期。 2.2 加班费 加班是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 动法律法规规定,为加班劳动者支付加班费。加班费的支付标准一般 为工资的一定比例,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加班费,劳动者有权要求 支付。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大全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大全 一、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它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行为为核心目标的法 律体系。劳动法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劳动者 的基本权益,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法合规的劳动行为准则。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形式,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明确权 利义务的书面协议。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合同主体:明确雇主与劳动者的身份信息; 2. 工作内容与条件:详细描述劳动者的岗位职责、工作时间、工资、福利、休假等; 3. 劳动报酬:明确工资构成,工资支付方式以及支付周期; 4. 劳动保护与安全: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措施; 5. 违约责任:规定一方违约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 1. 劳动合同的签订:雇主与劳动者应当通过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关系开始前15日内予以办理。

2. 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以采取协商一致、提前通知、补偿等方式解除合同。 a. 协商一致:雇主与劳动者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协商解除合同。 b. 提前通知:一方解除合同时,应提前30日通知对方,如未提前通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c. 异议解除:当劳动者或雇主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重大违约行为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 四、工时与休假 1. 工时:根据国家法律,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加班工作应当按照法定的工资比例支付加班费。 2. 休假: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具体休假天数和付款比例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来确定。 五、劳动关系纠纷解决 1. 调解与仲裁:劳动争议一般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法调解的可申请劳动仲裁。 2. 诉讼:当劳动合同纠纷无法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时,双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六、劳动安全与职业危害防护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以下是劳动法的重点知识总结。 一、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书面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合同的名称、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住所; 2.劳动合同的期限或者工作任务的期限; 3.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 4.劳动报酬和支付方式; 5.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6.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7.劳动纪律和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变更等事项; 8.劳动合同的签订日期和生效日期。 二、工资 工资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应当获得的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并及时足额支付工资。用人单位还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三、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劳动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强制劳动者加班,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支付。 劳动者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带薪病假、婚假、丧假等休假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限制或者剥夺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 四、劳动保护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安全的劳动条 件和劳动环境。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 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变更 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变更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解除、终止和变更劳动合同的程序和义务,保 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劳动争 议应当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用人单位应当依 法履行仲裁或者诉讼裁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的重点知识总结。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知识点

劳动法 一、题型 (一)辨析题单选 210 (二)名词解释 54 (三)论述题 101+201 (四)案例分析 152 二、重点按章节整理 第一章: 一、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狭义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2广义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关系

一定义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广义: 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 2、狭义劳动法: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二)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与劳动过程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产生了隶属关系; 4、职业性、有偿性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主体不同 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 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 4、法律的适用不同 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

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 第三章: 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简单来说: 1、劳动权:首要地位 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1.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就业关系。劳动关 系的形成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者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两个方面。 2.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休假假期等。 3. 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到期终止、解除协议、 解雇和辞职等。 - 若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没有续签或续签协议,则劳动合同到 期终止。 - 若双方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解雇劳动者,如劳动者严重违反 劳动纪律、丧失工作能力等。

- 劳动者有权辞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劳动报酬的形式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5. 劳动时间和休假假期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假假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6. 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劳动保护包括工作条件保护、劳动安全保护、劳动卫生保护等。 7. 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劳动法还有许多复杂的具体规定和条款,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和指导。

劳动法基础知识

劳动法基础知识 劳动法是保护和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它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维护用人单位的 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以下是关于劳动法的一些基础 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和确认双方权利与义务的 一种法律文件。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内容。签订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 基础,双方应当平等自愿、公平合理地达成协议。 二、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安排下,需要履行劳动职责的时间。根据劳动法,普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 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超过工作时间应当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休息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获取劳动所得的回报。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报酬应当合理,并按照约定时间发放。用人单位不得拖欠或者少发劳动者的工资。 四、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健康、安全和权益的重要举措。用人单位 应当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和安全设施,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用人单位应当购买工伤保险,对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 进行赔偿和丧失赡养费的支付。 五、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解决是指解决劳动关系中产生的争议或者纠纷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如果无 法达成协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 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 法律。劳动者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积极维护,用人单位也要依法履行 自己的义务,双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稳 定和可持续发展。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劳动法保护下的员工权益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劳动法保护下的员工权益劳动法是保护员工权益的一项法律法规,旨在确保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享有合法权益,并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本文将汇总一些劳动法的基础知识,以帮助员工了解自身权益的保护。 一、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雇佣双方之间达成的书面协议,明确约定了雇佣关系的各项要素。按照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双方基本信息:劳动合同应注明劳动双方的姓名(或名称)、联系方式、住所地等基本信息。 2. 工作内容与地点: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岗位以及工作地点等。 3. 合同期限:劳动合同可以有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两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4. 工资与福利: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员工的工资标准、支付方式,以及享受的各项福利待遇。 5. 工作时间与休假: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员工的工作时间安排,及休假制度。 6. 违约与解除: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与解除条款。 二、工资支付

按照劳动法的要求,雇主应按时支付员工的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 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相关要点如下: 1. 工资结构:工资结构应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津贴 或补贴等各项组成部分。 2. 工资支付周期:工资的支付周期可以是每月、每两周或每周一次,但不得超过一个月。 3. 工资支付方式:工资可以以现金、银行转账或其他合法的方式支 付给员工。 4. 工资单和发票:雇主应向员工提供工资单,确保工资计算的透明度。同时,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发放的工资应提供相应的发票。 三、工时和休假 劳动法规定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以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下面是工时和休假的基本要点: 1. 工作时间:员工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超过工作时间部分的加班应支付加班费或休假补偿。 2. 加班和休假:员工参加加班工作时,应按照规定支付加班费或提 供相应的休假补偿。 3. 年假和带薪假期: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参加工作满一年后, 享有带薪年假的权益。 四、社会保险和福利

劳动法基础知识

劳动法基础知识 一、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及要素 劳动关系是指雇佣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定关系。劳动关系的要素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劳动条件四个方面。 1.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法定约束关系。劳动合同应当写明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条件等核心内容,以确保双方权益的平等和合法。 2.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对劳动者劳动所得的经济回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并且合理提高劳动报酬,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包括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法定假日。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不得超过法定工时,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 劳动条件

劳动条件是指劳动者从事劳动所需要的工作环境和劳动设施条件, 包括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劳动保护等。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良好的劳 动条件,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 1. 劳动合同的签订 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且应当在劳动关系成立前合同生效。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 作时间、劳动条件等核心条款。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自愿、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 2. 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可以由双方协商一致解除,也可以根据法定情形解除。法 定情形包括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提前30日书面申请解除、劳动 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等。用人单位解除 劳动合同时,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或经济补偿。 三、劳动者权益保障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有明确规定,包括劳动报酬保障、工时 管理、休假制度、劳动安全与健康等方面。 1. 劳动报酬保障

劳动法基础知识

劳动法基础知识 一、引言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稳定。本文将介绍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和工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是雇佣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关键要素。劳动合同可以口头或书面订立,但书面形式更有法律效力。劳动合同一般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两种形式。双方都有权利解除劳动合同,但解除应当依法进行。 三、工资和工时 工资是劳动者按照劳动成果获得的报酬,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应当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不能拖欠或者减少。工时是劳动者每日、每周的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法定工时。加班工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调休。 四、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权益而建立的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劳动者

和用人单位根据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用人单位必须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五、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和条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预防和减少劳动事故的发生。劳动者有权拒绝危及生命和身体健康的工作,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六、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解决是处理劳动关系纠纷的程序。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应当先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七、劳动法的违法行为和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包括拖欠工资、超时工作、不缴纳社会保险等行为,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调查、处罚违法行为,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八、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

劳动法体系知识

劳动法体系知识 一、劳动法的概念 法或法律是一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以权利义务的设定为调整机制,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法由于其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而被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不同的法律部门的总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劳动法就是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的含义可以有多种理解。20世纪30年代我国法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对劳动法的定义是∶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世界上作为成文法代表之一的德国法对世界很多国家和欧盟的法律制度有深刻的影响,德国法学界对劳动法的界定是∶"劳动法是关于劳动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者(雇员)的雇佣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劳动法的定义是∶适用于雇佣、报酬、工作条件、工会及劳资关系的法律总称。 当前,我国法学界关于劳动法的定义虽有不同的表述,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其一,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这一规范性文件。其二,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三,劳动法是指法律学科中的一个亚学科,是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即所谓的劳动法学。法律体系中存在劳动法,也就必然产生以劳动法为研究对象的

劳动法学,专门研究劳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本书所运用的劳动法的概念是指第二种含义。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点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性质,是劳动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国家对劳动关系的本质的认识,体现了统治阶级对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矛盾、差异甚或利益冲突的基本态度。基本原则的内容与性质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内容与性质。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第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而不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特定事项或劳动关系当事人某一特定行为的具体规定。基本原则一般并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亦不需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实现的方式。因而,基本原则的内容在明确性程度上显然低于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但是基本原则所覆盖的事实状态远远大于具体规定。劳动法的某一具体规定只能对一类行为加以调整,而一条基本原则却可以调整整个劳动关系运行领域。第二,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第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只要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未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