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1.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用于规定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 劳动合同应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关键条款。

- 劳动合同可以是口头的或书面的,但建议书面形式以便于维护双方权益。

2. 劳动时间和休假

- 劳动法规定了每周工作时间和工作日的最长工作时间。

- 长时间工作应当享受额外的加班补偿和休息时间。

- 雇主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带薪假期,包括年假、病假、节假日等。

3. 工资和福利

- 员工的工资应当符合最低工资标准,雇主需要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 劳动法还规定了加班工资和加班补偿的标准。

- 雇主应当为员工提供合适的福利,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4. 劳动保护和安全

- 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 员工有权享受劳动保护,包括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 雇主还需要遵守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要求,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5. 纠纷解决

- 如果发生劳动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 受害的一方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

- 雇主应当遵守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尊重员工的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的基础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劳动法法规。

劳动法知识点(第一、第二章)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1、劳动法上的劳动? 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义务的集体劳动。 2、我国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上指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上指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同时也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4、劳动关系的含义及特征、种类? 含义: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是指狭义的劳动关系,指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用人单位)社会劳动关系。 特征:(1)一方是劳动者(劳动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 (2)劳动关系是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有直接的关系 (3)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5)劳动关系以劳动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种类:(1)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标准可分为: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等; (2)以劳动关系确立方式为标准可分为:劳动合同关系、非劳动合同关系; (3)以劳动关系所在产业为标准可分为:工业劳动关系、商业劳动关系、农业劳动关系、服务业劳动关系等; (4)以劳动关系的特征为标准可分为:标准劳动关系、非标准劳动关系; (5)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可分为:国内劳动关系;国际劳动关系。5、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范围?(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 2)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 3)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 4)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 5)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它与行政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1)有自己的调整对象 (2)有自己特有的基本原则 (3)有自己完整的独立体系 (4)司法实践中早已确认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与行政法的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职能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 (2)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必定是国家行政机关;劳动关系主要发生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一方主体必定为劳动者。 (3)法律关系产生依据不同: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单向性,无须行政相对人同意;劳动法律关系根据劳动法律、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产生,需要劳动者同意。 与经济法的区别: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作为一名劳动者,了解劳动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中更好地维权。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劳动法律的各个知识点。 一、用工形式 用工形式是指雇佣关系的形成方式。在我国,用工形式通常包括劳动合同制、聘用制、委托代理制等。其中,劳动合同制是最常见的一种用工形式,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等内容。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均应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并按时支付。在计算劳动报酬时,应当考虑到加班、夜班等因素。 四、工作时间与休假

工作时间与休假是劳动者享有的权益之一。根据《劳动法》,劳动 者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同时,劳动者还享有带 薪年休假、婚假、丧假等特殊休假权益。 五、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劳动者在工 作中遇到的职业病、工伤等问题,也应当受到相应的保护与权益。 六、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解决是指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的纠纷,需要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来解决。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双方应当依法行 使自己的权益,并在相关法律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协商或争议解决。 七、离职与辞退 离职与辞退是劳动关系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劳动者如果主动离职,应当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手续。而用人单位 要辞退劳动者,则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在给予相应的补偿的前提下进行。 八、劳动保险 劳动保险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一项制度。劳动者应当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劳 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以应对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对雇主和雇员的行为和 权益进行了规范。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避免违 法行为至关重要。以下是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合同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内容应包括双方的基本情况、劳 动条件、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试用期情况、工资及其支付方式、社 会保险等方面。 2.用人单位招用新员工前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 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员工被录用后,应当参加入职培训,用人单位应将有关劳动法规、安全生产等事项进行讲解和说明。 4.同时在入职协议中规定试用期的工作内容、期限和标准,并与 员工签订书面试用合同。 5.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实习生和见习生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6.试用期满后,应当与员工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新合同内容 应明确规定工作职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7.女性员工在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其合法权益, 给予必要的休假和保障措施。 8.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婚假、丧假、病 假等法定假期。 9.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约定少于法定年休假天数的带薪年休假, 也不得以工资形式代替年休假。 10.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不得 违反国家规定。 11.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 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12.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向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13.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4.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员工缴纳比例应在个人月工资收入的12%以内。 15.员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奖金等,但是最终工资总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6.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该提供工资明细,并与员工签订工资支付凭证。 17.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并在工资未按时支付或未按照约定支付时向劳动争议处理部门投诉。 18.当用人单位恶意欠薪或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时,员工可以选择终止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19.员工离职前应当向用人单位提交离职申请,并在服务满一年的情况下,享有一个月的通知期。 20.用人单位在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需提前30天向员工发出解除通知书。 21.用人单位违反有关规定,采取劝退、辞退等方式对无过错员工进行辞退的,应当支付赔偿金。 22.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员工在未获得安全生产操作资格的情况下进行危险作业。 23.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劳动保护用品,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 24.用人单位应当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开展安全教育。 25.用人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定期体检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26.用人单位不得强制员工进行体检、检查或医疗操作。 27.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不得因妇女员工怀孕、生育等原因将其解聘。 28.用人单位应该加强员工的心理卫生服务,对员工心理健康进行保护。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制度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劳动法的知识点重点: 一、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必须具备法定的条款和内容。 2、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4、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工资福利 1、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2、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得拖欠。 3、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4、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备,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三、劳动保护 1、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 2、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利。 3、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基本的人身权利和尊严,用人单位不得侵犯。 四、休假制度 1、劳动者享有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休假权利。 2、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排。

3、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法定休假期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总之,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的规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撰写: 1、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宪法为基本法,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具有浓厚的社会法色彩,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主要目标等。 2、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对哪些主体产生法律效力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雇主)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需要注意的是,非全日制用工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权利主要包括获得工资报酬权、

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大全

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大全 劳动法是指国家对职工从事劳动活动的法律规定,是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基础。劳动法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定义 劳动法是由国家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关于劳动者及其雇用单位的权利、义务和规范的一种法律体系。它是国家调整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规,是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中的基础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该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事项。其中,劳动合同的签订是整个劳动关系建立的基础。 三、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劳动合同是企业与职工之间达成的书面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1. 双方的基本信息:如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基本信息。 2. 工作内容:如职位、工作职责、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 3. 工作地点:一般以用人单位的办公场所为主,如有需要也可注明单位外工作地点。 4. 薪酬待遇:劳动者享受的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等。 5. 工作条件和保护措施:如劳动保护、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劳动安全等。 6. 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分为无固定期限和有固定期限两种,可按照劳动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约定。 7.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一般包括双方协商解除、经济性裁员、劳动者辞职等情况下的解除程序和补偿原则等。 四、劳动者的权利

1. 工作内容的选择权:劳动者可以选择自己较擅长的工作,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给 予其更多的机会参与不同类型的工作。 2. 监督权: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对其工作进行监督,以确保自己的工作质量和 合法权益受到保障。 3. 提高权:劳动者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等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以得到更高的岗位、薪酬和社会地位。 4. 休息权:劳动者有权享有休息时间和休假的安排。 5. 福利待遇:劳动者有权享受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如保险、医疗等。 五、用人单位的义务 1. 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劳动制度和管 理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2. 保证工作条件:用人单位应提供完备的工作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 的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 3. 提供培训机会:用人单位应提供各种培训、进修机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 能和能力,以发挥他们的潜力。 4. 保证薪酬待遇: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性质和能力,给予相应的工资、津贴、奖金等待遇,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5. 管理和保密劳动者信息: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得将 劳动者个人信息泄露给其他第三方。 6. 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约定,不允许以任何方式违法、欺诈或恶意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福利等待遇。 六、劳动争议的处理 劳动争议包括劳动合同履行纠纷、工资、福利待遇、劳动条件、休息休假、社会保险 等方面的纠纷。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包括劳动争议协商、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和 诉讼等。 最近更新于2021年10月14日。

劳动法知识点重点

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劳动法基本理论 ( 1 )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 劳动法是指由国家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 7 月 5 号通过并于 199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狭义) ( 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即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实现其经济利益的社会关系。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基于劳动关系,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介入其中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主要为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关系。此外,这些关系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互助而形成的社会保障关系。 劳动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并按照其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入的权利。其核心内容包括自主择业权、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和职业保障权 6 个方面。 劳动权即生存权,公民需要通过劳动建立社会关系和获取 报酬;劳动权即就业权,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公民具有得到职业培训和工作岗位的权利;劳动权即保障权,公民需要持续收入和健康的基本保障。 第四章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用人单位提前通知或者额外支付解除、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1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 2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3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的。 ( 4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 5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 15 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 (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是一门涉及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关系的法律科目,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具备了解劳动法的重点知识,不仅有助于劳动者维权,也有助于雇主合法经营。本文将深入探讨劳动法的几个重要方面,并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一、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管理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和义务。以下是一些关于劳动合同的重点知识: 1.1 合同订立 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合同应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条款。劳动合同应当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自愿订立,不存在强制性要求。 1.2 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的期限通常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两种。固定期限合同是指约定了劳动合同有效期限的合同,而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指没有设定特定期限的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订立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任何一方均可以提前终止合同。

1.3 合同解除 劳动合同通常会在以下情况下解除: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通知、达到合同约定的目标或期限、劳动违纪、劳动者严重不适应岗位等。 解除劳动合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解除手续,并支付相应的经济 补偿。 二、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劳动所得的回报,合理的劳动报酬既能够满足劳动 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又能够维持劳动关系的平衡。以下是与劳动报 酬相关的重点知识: 2.1 工资支付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工资应 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并不得以商品或劳务形式支付。工资支付应当符 合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并遵守劳动法规定的支付周期。 2.2 加班费 加班是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 动法律法规规定,为加班劳动者支付加班费。加班费的支付标准一般 为工资的一定比例,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加班费,劳动者有权要求 支付。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大全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大全 一、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它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行为为核心目标的法 律体系。劳动法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劳动者 的基本权益,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法合规的劳动行为准则。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形式,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明确权 利义务的书面协议。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合同主体:明确雇主与劳动者的身份信息; 2. 工作内容与条件:详细描述劳动者的岗位职责、工作时间、工资、福利、休假等; 3. 劳动报酬:明确工资构成,工资支付方式以及支付周期; 4. 劳动保护与安全: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措施; 5. 违约责任:规定一方违约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 1. 劳动合同的签订:雇主与劳动者应当通过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关系开始前15日内予以办理。

2. 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以采取协商一致、提前通知、补偿等方式解除合同。 a. 协商一致:雇主与劳动者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协商解除合同。 b. 提前通知:一方解除合同时,应提前30日通知对方,如未提前通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c. 异议解除:当劳动者或雇主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重大违约行为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 四、工时与休假 1. 工时:根据国家法律,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加班工作应当按照法定的工资比例支付加班费。 2. 休假: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具体休假天数和付款比例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来确定。 五、劳动关系纠纷解决 1. 调解与仲裁:劳动争议一般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法调解的可申请劳动仲裁。 2. 诉讼:当劳动合同纠纷无法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时,双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六、劳动安全与职业危害防护

法律常识劳动法基础知识

法律常识劳动法基础知识 法律常识:劳动法基础知识 在当今社会,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扮演着至关 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了解基本的劳动法常识都是至关 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劳动法的基础知识,让读者对劳动法有更深入的 了解。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 劳动合同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在订立劳动 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资待遇、 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等。在合同履行期间,双方都应遵守合同的约定。 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可以包括双方协商一致、一方违约、经济性裁 员等。解除合同应按照法定程序,一般需要提前通知对方一定期限, 并支付相应的赔偿。 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1. 劳动者的工资:根据国家法律,劳动者应当按时获得劳动报酬, 并不能以任何理由扣留或克扣工资。对于超时工作或加班工作,雇主 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2.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合法的工作时间应符合国家的劳动法规定, 一般为每周不超过40小时,每天不超过8小时。对于加班工作,应当 提前与劳动者协商并支付加班费。

3. 劳动者的休假: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带薪休假,休 假的天数和付款标准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 4. 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劳动者有权享受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雇主应按照规定给予劳动者缴纳 保险费的义务。 三、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劳动者和雇主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如果协 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寻求帮助。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将协 助劳动者和雇主达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协议。如果调解仍未能解决争议,劳动者和雇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雇主的法律责任 作为雇主,要遵守国家的劳动法规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供安 全的工作环境。如果雇主违反劳动法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劳动者,不论其国籍。劳动法 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雇主的基本义务,保障劳动关系的平等、 公正和稳定。 六、备案和注册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定期向劳动部门登记备案或注册。这 将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1.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就业关系。劳动关 系的形成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者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两个方面。 2.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休假假期等。 3. 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到期终止、解除协议、 解雇和辞职等。 - 若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没有续签或续签协议,则劳动合同到 期终止。 - 若双方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解雇劳动者,如劳动者严重违反 劳动纪律、丧失工作能力等。

- 劳动者有权辞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劳动报酬的形式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5. 劳动时间和休假假期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假假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6. 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劳动保护包括工作条件保护、劳动安全保护、劳动卫生保护等。 7. 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劳动法还有许多复杂的具体规定和条款,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和指导。

劳动法的基本知识

劳动法的基本知识 劳动法是国家用法律来调整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了解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对于雇主和雇员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劳动法规定。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制定与执行都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创造一个公平的劳动环境。以下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 平等原则:劳动法确保劳动者在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方面与雇主享有平等地位。 2. 自愿原则:劳动关系应基于自愿原则建立,不存在强迫和压迫的情况。 3. 保护原则: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防止雇主对劳动者进行歧视、辱骂、虐待等侵害。 4. 合同原则:劳动关系应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上,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5. 公平原则:劳动法确保雇员在工资、福利、工作时间等方面享有公平待遇。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书。它明确了双 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工作地点 等关键信息。劳动合同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1. 合同主体:明确雇主和雇员的身份、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 2. 工作内容:明确雇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范围和工作条件。 3. 工资待遇:规定工资水平、支付方式、绩效奖金和福利待遇等。 4. 工作时间:规定工作时间、加班安排、休假制度等相关事项。 5. 保密条款:对于涉及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的工作,需明确保密责任。 6. 终止合同:规定合同终止的条件、方式和通知期限等。 三、劳动关系的解除与争议解决 劳动关系的解除需要遵守法律程序和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劳动 关系的解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合同到期:劳动合同期满,根据合同约定可以自动解除。 2. 解雇:雇主有合理的解雇理由,经过相应程序可以解雇雇员。 3. 辞职:雇员根据法定程序提前通知雇主,主动解除劳动关系。 当劳动关系存在争议时,双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争议: 1. 协商解决: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解决争议,寻求共识和妥协。

劳动法知识点整理

精心整理 劳动法 一、题型 (一)辨析题(单选)2*10 (二)名词解释5*4 (三)论述题10*1+20*1 (四)案例分析15*2 第一章: 一、我国 (1 法律。 (2 二、 (一) 1 2 (二) 1 2 3 4 (三) 1 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 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 4、法律的适用不同 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 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 第三章: 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简单来说: 1、劳动权:(首要地位) 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5、生活保障权 6、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 7 第四章: 一、 三、 (一) 1 2 (二) 1 2 3 4 5 四、 (1 亡结束) (2 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协助。 (3)一个劳动者只能存在一个劳动法律关系,一般不允许两个以上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受限制。 第六章:(重中之重!!!这章最好把书大致看一下>.<) 一、劳动合同的相关概念和特征 (一)劳动合同概念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于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二)劳动合同的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 2、诺成、有偿、双务性; 3、劳动合同的内容规定具有特殊性;

劳动法基础知识

劳动法基础知识 一、引言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稳定。本文将介绍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和工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是雇佣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关键要素。劳动合同可以口头或书面订立,但书面形式更有法律效力。劳动合同一般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两种形式。双方都有权利解除劳动合同,但解除应当依法进行。 三、工资和工时 工资是劳动者按照劳动成果获得的报酬,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应当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不能拖欠或者减少。工时是劳动者每日、每周的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法定工时。加班工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调休。 四、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权益而建立的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劳动者

和用人单位根据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用人单位必须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五、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和条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预防和减少劳动事故的发生。劳动者有权拒绝危及生命和身体健康的工作,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六、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解决是处理劳动关系纠纷的程序。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应当先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七、劳动法的违法行为和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包括拖欠工资、超时工作、不缴纳社会保险等行为,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调查、处罚违法行为,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八、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

劳动法基本知识

劳动法基本知识 劳动法是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平等、促进劳动和谐的重要法律基础。本文将介绍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时间、劳动报酬以及劳动保护等内容。 一、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中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1. 双方的基本信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姓名(名称)、住所(住址)、联系方式等; 2.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者的工作职责、岗位职位、工作时间和地点等; 3. 工资和福利待遇:劳动者的工资、加班费、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的支付方式和标准; 4. 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安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5. 试用期和终止条件: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安排及双方约定的解除和终止条件; 6. 其他约定: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约定的其他相关内容。

二、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的安排从事劳动的时间段。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时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标准工时:一般情况下,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 2. 加班工时: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要求劳动者超过标准工时进行加班工作; 3. 法定休假:劳动者享受法定节假日、年休假和其他特殊休假的权利; 4. 工资计算和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按照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果进行计算和支付。 三、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应当获得的报酬。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报酬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 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迟延或克扣; 2. 工资计算方法:工资计算可以按照劳动时间、劳动量和劳动质量等指标进行,但工资计算方法应当公平合理;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劳动法核心要点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劳动法核心要点劳动法是保障雇员权益的重要法律体系,它涉及到劳动关系的各个 方面。了解劳动法的核心要点,对于雇员和雇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一些劳动法的核心要点,帮助大家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一、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雇佣关系的基础,给予雇员和雇主相互权利和义务。劳 动合同应明确规定雇佣期限、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假、解 雇程序等内容。劳动合同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双 方都有责任履行合同内容,并遵守法律法规。 二、用工形式 劳动法明确了雇主与雇员的用工形式,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和劳 务派遣。不同用工形式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程度有所不同。雇主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工形式,并与雇员达成一致。 三、工资支付 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向雇员支付工资,并按时支付工资。工资应 当根据工作内容、工作量和质量来确定,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同时,劳动法还规定了雇主要提供工资结算明细表和个人所得税扣减 证明。 四、工作时间和休假

劳动法规定了工作时间和休假的制度。工作时间一般不能超过每周 四十四小时,超过部分应予加班费。休假方面,劳动者享有带薪年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等不同种类的休假。雇主应当保障雇员享受合法 的休息和休假权利。 五、劳动保护 劳动法强调雇员的劳动保护权利,包括安全、职业健康、劳动条件等。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劳动 法还规定了女职工和未成年劳动者的特殊保护措施。 六、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解决是劳动法的重要部分。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 途径和程序,包括与雇主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当遇到劳动争议时,应当依法选择适合的解决方式。 总结: 劳动法是保障雇员权益的重要法律,其核心要点包括劳动合同、用 工形式、工资支付、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保护以及劳动争议解决等 方面。雇员和雇主需要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以便维护自身 权益并遵守法律法规。劳动法的实施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 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法知识点

劳动法 一、题型 (一)辨析题(单选) 2*10 (二)名词解释 5*4 (三)论述题 10*1+20*1 (四)案例分析 15*2 二、重点(按章节整理) 第一章: 一、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狭义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2)广义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关系

(一)定义(《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广义: 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 2、狭义(劳动法):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二)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与劳动(过程)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产生了隶属关系。 4、职业性、有偿性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主体不同 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 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 4、法律的适用不同 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

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 第三章: 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简单来说: 1、劳动权:(首要地位) 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