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法律常识劳动法基础知识

法律常识劳动法基础知识

法律常识劳动法基础知识

法律常识:劳动法基础知识

在当今社会,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扮演着至关

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了解基本的劳动法常识都是至关

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劳动法的基础知识,让读者对劳动法有更深入的

了解。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

劳动合同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在订立劳动

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资待遇、

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等。在合同履行期间,双方都应遵守合同的约定。

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可以包括双方协商一致、一方违约、经济性裁

员等。解除合同应按照法定程序,一般需要提前通知对方一定期限,

并支付相应的赔偿。

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1. 劳动者的工资:根据国家法律,劳动者应当按时获得劳动报酬,

并不能以任何理由扣留或克扣工资。对于超时工作或加班工作,雇主

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2.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合法的工作时间应符合国家的劳动法规定,

一般为每周不超过40小时,每天不超过8小时。对于加班工作,应当

提前与劳动者协商并支付加班费。

3. 劳动者的休假: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带薪休假,休

假的天数和付款标准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

4. 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劳动者有权享受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雇主应按照规定给予劳动者缴纳

保险费的义务。

三、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劳动者和雇主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如果协

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寻求帮助。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将协

助劳动者和雇主达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协议。如果调解仍未能解决争议,劳动者和雇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雇主的法律责任

作为雇主,要遵守国家的劳动法规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供安

全的工作环境。如果雇主违反劳动法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劳动者,不论其国籍。劳动法

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雇主的基本义务,保障劳动关系的平等、

公正和稳定。

六、备案和注册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定期向劳动部门登记备案或注册。这

将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结语

劳动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体系,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每个劳动者,在了解劳动法的基础知识之后,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我们应当加强对劳动法的学习和了解,充分利用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

常见的劳动法知识点

常见的劳动法知识点 1?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 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劳动法》是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要使其规定的各项基本原则得到很好的贯彻,还须制定与之配套的系列单项法律和法规,从而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在这系列单项法中,XX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XX年5月1日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发挥着重要作用。 (1)《劳动合同法》要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包含着有关劳动合同订立的法律规范,劳动合同的内容、形式,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的准则以及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等方面的规范,这些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2)《劳动合同法》施行以来,社会有关方面对该法的一些规定在理解上存在分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是“铁饭碗” 、“终身制” ; 二是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否会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经济补偿和赔偿金是否同时适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 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重点针对《劳动合同法》中比较原则的规定和一些社会上存在误解的条款,作出具体的规定和必要的衔接,增强了《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 ①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厘清。《实施条例》将分K12 学习教育

散在《劳动合同法》第36 条、第37 条、第38 条中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13 种情形作了归纳,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违背劳动者真实意思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以及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等情形下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同样,《实施条例》将分散在《劳动合同法》第36 条、第39 条、第40 条、第41 条中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14 种情形作了归纳,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以及企业转产等情形下可以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②关于劳务派遣的特别规定。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作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规定: 第一,为了避免用工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律义务,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施条例》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劳动合同法》第62 条规定的义务。这些义务包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连续用工的要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等。如果用工单位不履行这些义务,依照《实施条例》的规定用工单位就

50个劳动法常识

50个劳动法常识 1. 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职工的权益。 2.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如企业名称、地址、法 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 3. 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拖欠或者少发。 4.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 障费用。 5. 职工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并报 告有关部门。 6.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条件,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7. 职工在工作期间需要进行特殊劳动保护的,用人单位应当根 据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保护。 8. 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提供适当的生育保护。 9.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职工的婚姻自由。 10.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休假制度等。 11.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法定节假日休息,不得强制加班。 12. 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有权享受带薪年假。 13.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带薪病假和事假等休假权利。 14. 职工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风尚。 15.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职工缴纳各类税费。

16. 用人单位应当保护职工的个人隐私,不得泄露职工的个人信息。 17.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如住房、交通、通讯、餐饮、医疗保健等。 18. 用人单位不得歧视职工的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年龄、残疾等身份特征。 19. 女职工怀孕或哺乳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需要给予安排和调整工作。 20.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途径等职业发展 情况。 21. 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办公设施。 22.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应急预案等。 23.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设备等。 24.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规模、业务范围等基本信息。 25.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 26. 职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27. 用人单位应当认真对待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8. 职工在工作期间不得擅自离岗或旷工,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作为一名劳动者,了解劳动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中更好地维权。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劳动法律的各个知识点。 一、用工形式 用工形式是指雇佣关系的形成方式。在我国,用工形式通常包括劳动合同制、聘用制、委托代理制等。其中,劳动合同制是最常见的一种用工形式,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等内容。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均应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并按时支付。在计算劳动报酬时,应当考虑到加班、夜班等因素。 四、工作时间与休假

工作时间与休假是劳动者享有的权益之一。根据《劳动法》,劳动 者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同时,劳动者还享有带 薪年休假、婚假、丧假等特殊休假权益。 五、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劳动者在工 作中遇到的职业病、工伤等问题,也应当受到相应的保护与权益。 六、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解决是指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的纠纷,需要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来解决。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双方应当依法行 使自己的权益,并在相关法律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协商或争议解决。 七、离职与辞退 离职与辞退是劳动关系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劳动者如果主动离职,应当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手续。而用人单位 要辞退劳动者,则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在给予相应的补偿的前提下进行。 八、劳动保险 劳动保险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一项制度。劳动者应当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劳 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以应对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对雇主和雇员的行为和 权益进行了规范。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避免违 法行为至关重要。以下是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合同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内容应包括双方的基本情况、劳 动条件、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试用期情况、工资及其支付方式、社 会保险等方面。 2.用人单位招用新员工前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 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员工被录用后,应当参加入职培训,用人单位应将有关劳动法规、安全生产等事项进行讲解和说明。 4.同时在入职协议中规定试用期的工作内容、期限和标准,并与 员工签订书面试用合同。 5.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实习生和见习生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6.试用期满后,应当与员工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新合同内容 应明确规定工作职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7.女性员工在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其合法权益, 给予必要的休假和保障措施。 8.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婚假、丧假、病 假等法定假期。 9.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约定少于法定年休假天数的带薪年休假, 也不得以工资形式代替年休假。 10.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不得 违反国家规定。 11.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 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12.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向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13.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4.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员工缴纳比例应在个人月工资收入的12%以内。 15.员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奖金等,但是最终工资总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6.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该提供工资明细,并与员工签订工资支付凭证。 17.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并在工资未按时支付或未按照约定支付时向劳动争议处理部门投诉。 18.当用人单位恶意欠薪或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时,员工可以选择终止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19.员工离职前应当向用人单位提交离职申请,并在服务满一年的情况下,享有一个月的通知期。 20.用人单位在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需提前30天向员工发出解除通知书。 21.用人单位违反有关规定,采取劝退、辞退等方式对无过错员工进行辞退的,应当支付赔偿金。 22.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员工在未获得安全生产操作资格的情况下进行危险作业。 23.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劳动保护用品,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 24.用人单位应当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开展安全教育。 25.用人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定期体检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26.用人单位不得强制员工进行体检、检查或医疗操作。 27.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不得因妇女员工怀孕、生育等原因将其解聘。 28.用人单位应该加强员工的心理卫生服务,对员工心理健康进行保护。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制度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劳动法的知识点重点: 一、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必须具备法定的条款和内容。 2、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4、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工资福利 1、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2、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得拖欠。 3、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4、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备,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三、劳动保护 1、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 2、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利。 3、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基本的人身权利和尊严,用人单位不得侵犯。 四、休假制度 1、劳动者享有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休假权利。 2、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排。

3、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法定休假期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总之,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的规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撰写: 1、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宪法为基本法,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具有浓厚的社会法色彩,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主要目标等。 2、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对哪些主体产生法律效力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雇主)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需要注意的是,非全日制用工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权利主要包括获得工资报酬权、

劳动法律常识

劳动法律常识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法律法规。掌握劳动法律常识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至关重要。以下将从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几个方面介绍劳动法律常识。 一、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于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以书面形式订立。除特殊情况外,劳动合同应在劳动关系形成前三十日内签订。 劳动合同的基本条款包括劳动者姓名、用人单位名称、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报酬等。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认真核实和填写相关信息,确保合同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二、工资支付 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所得,用人单位应按约定时间和金额支付工资。工资支付应以货币形式,不得以物品或服务等替代。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的支付周期和方式支付工资,不得拖欠或未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出具工资支付凭证,如工资条等,确保工资支付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三、劳动保护

劳动者享有合法权益的保护,用人单位有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劳动者有权拒绝危害生命健康的工作,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用人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劳动保护制度,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为劳动者提供安全无害的劳动环境。对于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用人单位应负主要责任,并进行相应的赔偿和补偿。 四、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矛盾和纠纷,应通过和谐协商、合法斗争等方式解决。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解决劳动争议的申诉和建议。 对于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投诉或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解决时应遵守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 结语 劳动法律常识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劳动法律常识,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和避免劳动纠纷。同时,用人单位要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和共赢的目标。

劳动法知识点重点

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劳动法基本理论 ( 1 )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 劳动法是指由国家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 7 月 5 号通过并于 199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狭义) ( 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即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实现其经济利益的社会关系。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基于劳动关系,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介入其中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主要为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关系。此外,这些关系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互助而形成的社会保障关系。 劳动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并按照其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入的权利。其核心内容包括自主择业权、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和职业保障权 6 个方面。 劳动权即生存权,公民需要通过劳动建立社会关系和获取 报酬;劳动权即就业权,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公民具有得到职业培训和工作岗位的权利;劳动权即保障权,公民需要持续收入和健康的基本保障。 第四章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用人单位提前通知或者额外支付解除、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1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 2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3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的。 ( 4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 5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 15 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 (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法律知识大全

收藏版 | 一文搞定劳动法律知识大全(含计算公式和法规清单)常用公式篇 一、常用劳动争议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2.职工月平均工: 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本人年工资总额÷实际发放工资月数 工资总额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统制字〔1990〕1号)计算,具体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同时还包括按月、按季、按年发放的属于工资总额范围的奖励性工资。为公务活动发放的车补不计算在工资总额范围内。 3.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4.二倍工资差额: 二倍工资差额计算方式:当月已支付工资(含加班、津贴)÷31天×当月上班天数。 很多劳动者会在起算时间弄错,二倍工资的起算从入职之日起第二个月的次日开始计算,最多支持11个月。计算标准不一,一般来说,以劳动者当月正常的工作报酬为准,包括加班费、奖金、津贴等(有些地方的法院不包括加班费、年终奖、补贴等,需要特别注意)。另外需要特别提醒一下加班费的计算:有约定从约定(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没有约定的,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大全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大全 一、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它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行为为核心目标的法 律体系。劳动法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劳动者 的基本权益,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法合规的劳动行为准则。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形式,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明确权 利义务的书面协议。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合同主体:明确雇主与劳动者的身份信息; 2. 工作内容与条件:详细描述劳动者的岗位职责、工作时间、工资、福利、休假等; 3. 劳动报酬:明确工资构成,工资支付方式以及支付周期; 4. 劳动保护与安全: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措施; 5. 违约责任:规定一方违约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 1. 劳动合同的签订:雇主与劳动者应当通过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关系开始前15日内予以办理。

2. 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以采取协商一致、提前通知、补偿等方式解除合同。 a. 协商一致:雇主与劳动者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协商解除合同。 b. 提前通知:一方解除合同时,应提前30日通知对方,如未提前通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c. 异议解除:当劳动者或雇主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重大违约行为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 四、工时与休假 1. 工时:根据国家法律,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加班工作应当按照法定的工资比例支付加班费。 2. 休假: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具体休假天数和付款比例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来确定。 五、劳动关系纠纷解决 1. 调解与仲裁:劳动争议一般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法调解的可申请劳动仲裁。 2. 诉讼:当劳动合同纠纷无法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时,双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六、劳动安全与职业危害防护

劳动法律应知应会9个知识

劳动法律应知应会知识 1.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包括哪些条款? 答:(1)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 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约责任等条款。 (2)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还可以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协商约 定双方共同关心的其他内容,比如福利待遇、违约金和赔偿金条款等。 (3)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任何单位 都必须参加。因此,即使在劳动合同中未加约定,劳动者依法仍享有这些 劳动保障权利。 2.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答: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者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责举证。 证明劳动关系的其他辅助证据。 (1)单位开具证明时保留的证据。如出入证、停车证、食堂饭票等; (2)针对负责人或者法人代表的录音录像; (3)向单位报销用的单据等; 3.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何补偿? 答: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 合同的,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 动者不予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 止劳动关系。

如果劳动者在单位工作了一个月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后继续在单位 工作的话,可以向单位主张每月支付双倍工资,但最长支付11个月。 4.试用期应该有多长? 答:根据我国现行《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 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地方法规对试用期做出更加严格限定条件的,按地方法规执行。 5.如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收取或变相收取保证金或扣留居民身份证怎么办? 答: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 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 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 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6.劳动者何种情况下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答:(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2)有下列情况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 动的;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3)劳动者也可以单方解除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无需征得用人单位同意,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7. 劳动纠纷维权顺序是什么? 答:首先,发生劳动争议,当事可以协商或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调申请调解;

法律常识劳动法基础知识

法律常识劳动法基础知识 法律常识:劳动法基础知识 在当今社会,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扮演着至关 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了解基本的劳动法常识都是至关 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劳动法的基础知识,让读者对劳动法有更深入的 了解。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 劳动合同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在订立劳动 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资待遇、 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等。在合同履行期间,双方都应遵守合同的约定。 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可以包括双方协商一致、一方违约、经济性裁 员等。解除合同应按照法定程序,一般需要提前通知对方一定期限, 并支付相应的赔偿。 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1. 劳动者的工资:根据国家法律,劳动者应当按时获得劳动报酬, 并不能以任何理由扣留或克扣工资。对于超时工作或加班工作,雇主 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2.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合法的工作时间应符合国家的劳动法规定, 一般为每周不超过40小时,每天不超过8小时。对于加班工作,应当 提前与劳动者协商并支付加班费。

3. 劳动者的休假: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带薪休假,休 假的天数和付款标准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 4. 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劳动者有权享受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雇主应按照规定给予劳动者缴纳 保险费的义务。 三、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劳动者和雇主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如果协 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寻求帮助。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将协 助劳动者和雇主达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协议。如果调解仍未能解决争议,劳动者和雇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雇主的法律责任 作为雇主,要遵守国家的劳动法规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供安 全的工作环境。如果雇主违反劳动法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劳动者,不论其国籍。劳动法 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雇主的基本义务,保障劳动关系的平等、 公正和稳定。 六、备案和注册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定期向劳动部门登记备案或注册。这 将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完整版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

完整版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 1. 劳动合同法 - 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应书面化,并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时、薪酬等关键条款。 -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被解除的情况包括双方协商解除、达到合同期限、经济补偿等。 - 合同违约责任:当一方违反劳动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赔偿金、承担法律责任等。 2. 劳动保护法 - 工作时间和休息: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且应享受正常的休息和休假。 - 劳动安全: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工作环境,防止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并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设备。 - 工资待遇:雇主应按时足额支付员工的工资,不得任意扣除或拖欠。

3. 用工制度 - 用工形式:员工可以以全职、兼职、临时工等不同形式被雇佣。 - 试用期:雇主可以与员工达成试用期协议,以在一定时间内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 劳动关系调解:劳动者与劳动雇主之间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4. 劳动保险和社会保障 - 劳动保险:劳动者和雇主应共同参加劳动保险并缴纳相应的保险费用,以获得一定的风险保障。 - 社会保障:员工应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获得相应的福利待遇。 - 生育保险:女性员工应参加生育保险制度,享受产假和其他相关福利。 5. 劳动纠纷处理

- 调解:双方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平台进行调解,寻求争议解决的方案。 - 仲裁:如调解无效,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 诉讼:如仲裁裁决不能满足一方的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由法院作出判决。 以上只是劳动法律法规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的适用范围和细则请参阅相关法律文件。在劳动关系中,雇主和员工应共同遵守法律法规,维护雇佣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1.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就业关系。劳动关 系的形成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者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两个方面。 2.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休假假期等。 3. 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到期终止、解除协议、 解雇和辞职等。 - 若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没有续签或续签协议,则劳动合同到 期终止。 - 若双方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解雇劳动者,如劳动者严重违反 劳动纪律、丧失工作能力等。

- 劳动者有权辞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劳动报酬的形式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5. 劳动时间和休假假期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假假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6. 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劳动保护包括工作条件保护、劳动安全保护、劳动卫生保护等。 7. 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劳动法还有许多复杂的具体规定和条款,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和指导。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以下是劳动法的重点知识总结。 一、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书面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合同的名称、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住所; 2.劳动合同的期限或者工作任务的期限; 3.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 4.劳动报酬和支付方式; 5.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6.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7.劳动纪律和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变更等事项; 8.劳动合同的签订日期和生效日期。 二、工资 工资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应当获得的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并及时足额支付工资。用人单位还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三、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劳动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强制劳动者加班,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支付。 劳动者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带薪病假、婚假、丧假等休假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限制或者剥夺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 四、劳动保护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安全的劳动条 件和劳动环境。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 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变更 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变更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解除、终止和变更劳动合同的程序和义务,保 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劳动争 议应当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用人单位应当依 法履行仲裁或者诉讼裁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的重点知识总结。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常识】劳动法知识普及,了解你的权益与义务

法律常识:劳动法知识普及,了解你的权益与义务引言 你是否曾经因为对劳动法不了解而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你是否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你在工作中的权益和义务?劳动法作为维护劳动者利益和平衡劳动关系的基石,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很多人对于劳动法并不了解,甚至对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一无所知。本文将向你普及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权益和义务,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什么是劳动法? 1.1 劳动法的定义 劳动法是一门研究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则的法律学科。它旨在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获得公平的待遇,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平衡。 1.2 劳动法的重要性 劳动法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如工资、工时、休假等,并规定了雇主对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如提供安全工作环境、支付合理工资等。劳动法的普及能够提升劳动者的知情权和维权能力,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利益。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1 平等原则 劳动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在雇佣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雇主不能因为劳动者的种族、性别、宗教等原因进行歧视或不公平对待劳动者。 2.2 自由原则 自由原则是指劳动者是否选择工作的自由,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应该基于自愿和平等的原则。劳动者有权自主选择工作,并有权终止与雇主的劳动合同。 2.3 尊重原则 劳动法的尊重原则,重在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和个人权益。雇主应该尊重劳动者的隐私权和个人自由,不得侵犯劳动者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2.4 合理原则 合理原则是指劳动法对于劳动关系中劳动条件的合理要求,包括合理的工资、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合理的休假等。雇主应当给予劳动者合理的劳动条件,确保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 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合同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了解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

【法律常识】了解劳动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必备知识

【法律常识】了解劳动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必备知识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劳动法。作为工人或雇员,了解劳动法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备知识。不了解劳动法,我们可能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权益纠纷,而无法得到合理的保护。因此,掌握一些劳动法常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劳动法的定义 劳动法是一门研究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它包括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市场的运行。 2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形式。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责义务、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酬待遇、劳动条件等。合同中还应明确双方在解除合同时的权益处理方式。 2.1 劳动合同的种类 根据用工形式的不同,劳动合同可以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1.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约定在确保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享有较稳定的待遇和权益的基础上,不确定劳动关系终止时间的合同。

2.1.2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劳动关系终止的合同。 2.2 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主动或被动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解除 劳动合同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通知对方一定的解除期限。 3 工资和工时 工资和工时是劳动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劳动法知识。 3.1 工资支付 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有关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支付方式便利,支付时间明确,计算方法合理, 薪酬透明公平。 3.2 加班工资 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担负工作任务,即为加班工作。加班工作一般应当支付加 班工资,或者按照国家法定的调休制度给予补休。 3.3 工时管理 工时是指劳动者每天、每周、每月所工作的时间长度。根据劳动法规定,每天 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

法律常识:了解劳动法基本规定

法律常识:了解劳动法基本规定 作为一个工作者,了解劳动法的基本规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体系,旨在确保公平、合理和稳定的劳动关系。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法的基本规定,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和工时、休假和假期、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 1.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劳动者与雇主(或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合同,约定劳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雇佣双方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等; •工作的时间、地点和性质; •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工作内容; •工作时间和工作日的安排; •薪酬及支付方式; •劳动者的权益和权利,如工龄工资、大病假、婚假等; •合同的期限和解除条件。 劳动合同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但无论合同类型如何,双方都应遵守合同约定。同时,劳动合同中还要明确约定双方的解除条件和解除程序。

2. 工资和工时 工资和工时是劳动法规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劳动法,雇主应当向劳动者 支付工资,并且应当按照规定的工时安排工作。 2.1 工资支付 根据劳动法,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按照以下标准支付: •工资应当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 •加班工资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标准不低于正常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工资应当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等。 雇主不能拖欠或随意扣除劳动者的工资,也不能降低工资标准。劳动者有权要 求雇主按时支付工资,并有权了解工资的具体情况。 2.2 工时安排 劳动法规定了工时的上限和休息安排,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具体 规定如下: •正常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每日八小时,每周四十小时; •加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同时,根据劳动法,劳动者每周应享受连续休息不少于二十四小时的休息时间,并且每年应享受带薪休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