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升衔接内容

小学数学升衔接内容

小学数学升衔接内容
小学数学升衔接内容

小学数学升衔接内容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二升三数学知识引导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小升初数学衔接资料(最完整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1 正数和负数---------------1课时 §2.2 数轴-------------------------1课时 §2.3 相反数------------------------1课时 §2.4 绝对值----------------------1课时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2.6 有理数的加法--------------1课时 §2.7 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1课时 §2.9 有理数的乘法----------------1课时 §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 §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 § 复习-----------------------------------1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一、基础知识 1. 像3、2、0.8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也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 像-1、-4、-0.6这样在正数前面加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带有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同样带有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 本节重点:能正确识别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特别强调“0”的特殊身份,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知识题库 1. 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填写 5、0.5 6、- 7、0、29、-3 2、100、-0.00001 其中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的是( )。 2.如果水位上升1.2米,记作 1.2 米;那么水位下降0.8米,记作_______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 ,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 . 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围保存才合

小学数学4升5年级衔接测试综合试卷

小学数学4升5年级衔接测试综合试卷 一、填空:(20分) 1、4.5+4.5+4.5+4.5+4.5=()×() 2、11÷6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精确到百分位是 ( )。 3、五⑴班有学生a人,五⑵班的人数是五⑴班的1.2倍。五⑵班的人数是()。 4、在○里填上“>”、“<”或“=” 0.78÷0.99○0.787.8×1.3○7.89.027○9.027×0.99 5、不计算,说出各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2.45×0.3() 6.32×0.51 () 6、一个三角形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1.8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7、下表中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平均数是()。 172 146 140 142 140 139 138 14 3 8、把 8 . 7,7.88,7.8,7.78这四个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 9、4500米 =()千米 7.08千克 =()克 1.5时 = ()分 8.3平方米=()平方分米 10、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平方米,高是5分米,它的高是()。 二、判断:(5分) 1、9.80和9.8的大小相等,精确度也一样。() 2、三角形的高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 3、小于1的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一定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

4、如果两个图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那么它们一定完全一样。() 5、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积不 变。() 三、选择(5分) 1、大于2.1而小于3.1的两位数有( )个。 A、9 B、0 C、无数 D、99 2、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5.0,这个数最小是( )。 A、4.99 B、5.1 C、4.94 D、4.95 3、有6瓶饮料,其中有1瓶过了保质期,现从中任取一瓶,没过保质期的可能性是()。 A、 B、 C、 D、 4、对6.4×101-6.4进行简算,将会运用(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结合律 5、8.995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A、8.99 B、9.00 C、9.99 D、8.90 四、计算: 1 、直接写出得数(8分) 0.3+0.7= 0.54-0.23= 0.3×0.5= 1.8÷3= 0.9×50= 1.68÷0.3= 0.12×0.6= 3.7× 0.02= 2、竖式计算(12分) 95×7.6 70.3×0.25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数学题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数学题 1、暑假期间学校去体育商店购买篮球和足球,以便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原价买这两种球需要3400元,由于购买量大,现在打折出售,篮球八五折,足球八折,结果少花了600元,问按原价买篮球需多少元?足球需多少元? 2、甲乙两辆火车的长度分别是200米和250米,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同向而行时甲车半分钟追上乙车,相向而行时会车时间是4.5秒,问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3、(本题4分)把若干个苹果分给几个孩子,如果每人分3个,则余8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最后一个分得的苹果不足5个.问共有几个孩子?几个苹果? 4、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块矩形地面,地砖的拼放方式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求每块地砖的长与宽. 5、如图,点A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同时,点B也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点B的速度是点A的速度的4倍(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点A、点B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4分)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几秒时,原点恰好处在点A、点B的正中间?(4分) 6、某公司要将本公司100吨货物运往某地销售,经与春晨运输公司协商,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6辆,用这6辆汽车一次将货物全部运走,其中每辆甲型汽车最多能装该种货物16吨,每辆乙型汽车最多能装该种货物18吨.已知租用1辆甲型汽车和2辆乙型汽车共需费用2500元;租用2辆甲型汽车和1辆乙型汽车共需费用2450元,且同一种型号汽车每辆租车费用相同. (1)求租用一辆甲型汽车、一辆乙型汽车的费用分别是多少元?(2)若这个公司计划此次租车费用不超过5000元.通过计算求出该公司有几种租车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并求出最低的租车费用. 7、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一个暖瓶与一个水杯各是多少元? (2)甲、乙两家商场同时出售同样的暖瓶和水杯,为了迎接新年,两家商场都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场规定:这两种商品都打九折;乙商场规定: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5年级数学下册-衔接题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1.用一些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右面看都是,所搭成的这个立体图形至少需要几块?至多需要几块? 2.下面的立体图形中,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都是的立体图形是()。 3. 3.学校在小青家往东90米,请你画上○;游乐园在小青家往西120米,请你画上◎;动物园在小青家往南90米,请你画上□。(提示:先算出实际距离在图上用几个格表示,然后再标.) 4.填一填。你能描述出台风中心距离本市的位置吗?(提示: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可以用方向+距离的方式来描述) 台风中心距离某市东偏南()°方向上,距离是()千米。(提示:东偏南是先向东再指向南方向) 答案: 1.最少需要1+2=3(块)最多需要2+3=5(块) 2.B 3.(1)90÷30=3(个)(2)120÷30=4(个)(3)90÷30=3(个)

4. 30 400 二、感受“数”的美妙 5.选择。 (1)在四位数21□0的方框里填入一个数字,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有()种填法。 A.2 B.3 C.4 D.5 (2)古希腊数学家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的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数中是“完全数”的是()。 A.12 B.15 C.28 D.36 6. 你知道菲菲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 菲菲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数,记为:ABCDEFGH。已知:A是最小的质数,B是最小的合数,C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D是比最小的质数小2的数,E是10以内最大的合数,F只有因数1和5,G是8的最大因数,H是6的最小倍数。 7.小丽写了这样的一个算式让小军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1+2+3+ (993) 小军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作出了正确的判断,那么,你认为结果应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8. 找规律,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27×101=2727 47×101=() 39×101=3939 68×101=() 45×101=4545 55×101=() 88×101=8888 90×101=() 9.仔细观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按5、8、11、14、…这样的顺序排下去,第n个数是多少?(提示: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多3,所以第n个数就比第1个数多(n-1)个3)(2)按2、6、10、14、…这样的顺序排下去,第n个数是多少?(提示: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多4,所以第n个数比第1个数多(n-1)个4.) 答案: 5.(1))C(2)C 6. A是2,B是4,C是1,D是0,E是9,F是5,G是8,H是6,所以电话号码为:24109586 7. 解:993÷2=496…1,则在1~993的自然数中,有496个偶数,有497个奇

(word完整版)小学数学与初中衔接

如何做好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和过渡 常听初一的一些学生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这类的话,而且原本在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纷纷“马失前蹄”不幸落于马下,而且一落就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似乎减了几分,对数学几乎是躲之不及,更别提什么兴趣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过渡,许多同学没有抓住这一点,结果就导致了对知识不理解、成绩下滑、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频频出现。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着许多大的差别。简单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 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而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新学的抽象的概念,完全靠理解性的知识,而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想必会让同学们吃尽了苦头,而接踵而至的就是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 例如:从小学的“自然数、分数”直接到初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对于刚进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来说无异于一条深深的鸿沟。因此,同学们需要认真理解概念、多做习题,才能将这条鸿沟一点点填满,因为这可以说是初中代数的基础,基础不打好的话,学习后面的内容完全是一头雾水,到了那时再回过头来学习就太晚了。 二、从“数”到“式” 小学生在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展开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关于“函数”的学习。 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初中里学习的内容多是小学内容的扩展。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实际上是有很多关联的。只要从小六到初一的过度在老师的引导下,

小升初数学衔接资料(最完整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1 正数和负数---------------1课时§2.2 数轴-------------------------1课时 §2.3相反数------------------------1课时§2.4绝对值----------------------1课时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2.6 有理数的加法--------------1课时 §2.7 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1课时 §2.9 有理数的乘法----------------1课时§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复习-----------------------------------1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一、基础知识 1. 像3、2、0.8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也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 像-1、-4、-0.6这样在正数前面加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带有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同样带有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 本节重点:能正确识别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特别强调“0”的特殊身份,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知识题库 1. 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填写 5、0.5 6、- 7、0、29、-3 2、100、-0.00001 其中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的是( )。 2.如果水位上升1.2米,记作 1.2 米;那么水位下降0.8米,记作_______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 ,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 . 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围保存才合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学教学的要求和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刚入初中的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有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不像小学那么优秀,久而久之,在数学上掉下队来,尤其到了八年级情况更是严重.有些家长和小学老师都反应说:有些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到初中怎么下滑那么快呀?初中老师更是迷茫: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基础怎这么弱?进入初中以后根本就不会学习呀!另一种现象是: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的衔接问题普遍受到了学者、老师、家长的关注,有的高中在新生录取报到时,就发放了许多初、高中衔接的教材,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度过学习的困难期.而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衔接问题就没有那么令人关注了: 1、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拉四,无从下手.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初中,除了数的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还有了式的运算.从小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到中学进一步研究数字与字母的运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代数式的运算及其关系(相等与不等),由此逐步推进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个阶段变化较大,由具体到抽象,学生比较难适应.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阶段,要积累一些“半形式化的运算”的经验,以便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在注重中小学衔接方面也是作了一定努力的,如解方程的处理,原来完全按四则运算的关系来解,现在改为按等式性质来解,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有利的. 2、思维方式的差异

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衔接试卷(附答案)

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测试题(一) 姓名成绩 一、填空。(36分,每空2分) 1、把371+29×4÷2的运算顺序改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式改为________。 2、有4根小棒的长分别是20cm、10cm、10cm、8cm,选择 其中的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围成的是()三角形,它的周长是()厘米。 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既是()三角形, 又是()三角形。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5°,它的另一个锐角 是(),这个直角三角形还是()三角形。 5、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它的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 角是(°);如果它的顶角是100°,它的一个底角是(°)。 6、已知A÷B=88,如果把A扩大10倍,B也扩大10倍。 它们的商是( );如果把A扩大10倍,B不变,那么它们的商是( )。 7、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8、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把6.8 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是0.0068。 9、挂钟6时敲响了6下,10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 需要()秒。 10、圆形溜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 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 )盏灯。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10分,每题2分) 1、把0.9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 数是 ( )。 A、0.09 B、0.90 C、0900 2、比较大小:2.06 ( ) 2.60 A、> B、< C、= 3、27520≈( )万(保留一位小数) A、3 B、2.7 C、2.8 4、一个直角三角形有( )条高。 A、3 B、2 C、1 5、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 A、等于90° B、大于90° C、小于90° 三、计算。(24分,每题3分) (1)脱式计算。 30÷15+30×15 (564-18×24)÷12 576÷(33+15) 909-[36×(350÷14)] (2)用简解方法计算。 256×7-56×7 125×(8+4) 22×35 99×99+99 四、解决问题。(30分,每题10分) 1、同学们栽树,四年级栽了32棵,五年级栽的棵数比四 年级的3倍多7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栽多少棵? 2、丁老师买了9枝钢笔和9枝圆珠笔,钢笔共用去270元,圆珠笔共用去45元。每枝钢笔比每枝圆珠笔贵多少元? 3、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3行,苹果树每行12棵,梨 树每行8棵。两种树一共多少棵?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数学小升初衔接教材

七年级数学(上)学案 1.1 正数与负数 一、学习目标: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 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负数的引入。 三、疑点:负数概念的建立。 四、学习过程:小学知识回顾: 1. 整数包括奇数和偶数,奇数(举例……);偶数(……) 2. 分数包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3. 小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如;无限小数如。 课前准备: 1.数的产生:由记数、排序产生数如;由表示“没有”“空位”产生数; 由分物、测量产生数如。北京冬季里某一天的气温为“-3℃-3℃”表示什么意义?“-3”的含义是什么?这天温差是多少? 2.归纳总结:①正数的概念:______________ 负数的概念:______________ 数 0___________。现在学习的数可以分为三类、和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的意义。②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 1m 记作 +1m ,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m 的意义是 ,如何描述这时物体的位置?。 3. 我的疑惑是: 合作探究: (一)1.探究点①. 怎样区分正数和负数? 读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2,3,0,+3,1.5,-3.14,100,-1.732. 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点②. 如何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1)收入3500元,______6500元; (2)_______800米,下降240米;(3)向北前进200米,_______300米。 3.深化知识运用点①.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某球队一个赛季胜12场,记作+12场,那么该队这个赛季负6场,可记作_______。 如果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不存不支应记作, -4万元表示。 .

著名机构四升五数学讲义简便计算(一)

简便计算(一) 学生姓名年级学科 授课教师日期时段 核心内容运算定律、简便计算课型一对一/一对N 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重、难点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结合律、分配律的运用。 课首沟通 1.了解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情况。 2.了解学生对哪些简便计算的题目会觉得难。 知识导图 课首小测 1. 简算下面各题。 (1)125×12×8(2) 34×25×4 (3)(40+1)×25(4)36×34+36×66

导学一:简便计算 知识点讲解 1:用结合律简便计算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 用字母表示是: 例 1. 计算下列各题,怎么简便怎么算。 (1)125×72(2)25×44 我爱展示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32×125(2)88×125 知识点讲解 2: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是: 例 1. 计算下列各题,怎么简便怎么算。 (1)25×(4+10+100)(2)28×18-6×28-2×28 我爱展示 1. 计算下列各题,怎么简便怎么算。 (1)125×(80-8-4)(2)63×35-21×63+6×63

例 1. 简算下面各题。 (1)78×102(2)46×98 我爱展示 1. 简算下面各题。 (1)125×81(2)23×99(3)52×101 例 1. 简算下面各题。 (1)83+83×99(2)75×101-75 我爱展示 1. 简算下面各题。 (1)99×99+99 (2)125×81-125 (3)138×24-37×24-24 例 1. 用简便方法计算。 82×158+82×518+676×18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数学课程标准》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分为4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与小学相比,初中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有些孩子读小学时数学成绩突出,到初中后成绩下降或者感觉学数学吃力。市第二实验中学数学教师张明宏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共性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初一数学主要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个领域的知识。 其中涉及的知识有: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实数。 初一上学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为:有理数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及相关概念和运算;整式的加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一元一次方程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图形认识初步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的点、线、角等。 初一下学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为:相交线与平行线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平 面直角坐标系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平移;三角形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分析与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集合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数的主要内容是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

小学4升5数学

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专题练习 一·求平均数。 1. 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60千米,20小时到达乙城,又顺原路返回甲城,返回时每小时行50千米,求这辆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2. 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聪上山每分钟走40米,到达山顶后立即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按原路下山,小聪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 超市将两种糖果混合成什锦糖,其中甲种糖果每千克14元,共30千克,乙种糖每千克10元,共50千克,问混合成的什锦糖价格应怎样定? 4·四(1)班同学在公园合影留念,48位同学分四组照相。已知照6寸照片洗3张价格是7元5角,另外加印每张收费5角。如果每人各得照片一张,平均每位同学需交多少钱?全班应付公园照相处多少钱? 5. 甲、乙、丙三位同学去麦当劳用现钱买了8个汉堡平均分着吃,甲拿出了5个汉堡的钱,丙付了3个汉堡的钱,乙没带钱。吃完后一算,乙应该拿出4元8角,那么甲、丙各应收回多少钱? 6. 小雨等五位同学在公园合租一只小船在湖中划船玩,船中只有4只浆,所以必须有1人坐在船上轮流休息。小船共行了3600米,问每人平均划行多少米? 7. 一次数学测验,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87、83、82分,丁的数学成绩比甲、乙、丙、丁四人的平均成绩高9分。问丁的数学成绩考了多少分?四人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8. 小旭在前6次测验平均成绩是89分,为了使平均分达到93分,他需要连续考几次99分? 9. 某校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4分,其中参赛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同学平均分是70分,那么参赛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0. 有5个数,它们的平均值是98,如果另外加一个数,那么这6个数的平均值就增加3,如果再加一个数,那么这7个数的平均数的值又增加了3。问第7个数是多少? 11. 某校四至六年级少先队员参加植树活动,四、五年级共植树194棵,五、六年级共植树198棵,四、六年级共植树196棵,平均每个年级植树多少棵?12. 有五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23,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9,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5,第三个数是多少? 二·和倍与差倍问题 1. 书架上有书378本,其中故事书比科技书的2倍多3本,那么书架上的故事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2. 甲仓有大米483吨,乙仓有大米127吨,将乙仓大米运往甲仓多少吨后,甲仓的大米比乙仓多3倍? 3. 三堆苹果共279千克,第二堆苹果重量是第一堆的2倍,第三堆苹果重量是第二堆的3倍,问三堆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4. 在一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三个数的和是611,已知商是8,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5. 张军和王明两人都喜欢集邮。已知张军现在的邮票数比王明多200张,而且张军的邮票数是王明的5倍少20张,问:张军和王明现各有多少张邮票?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重在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发表:2009-01-07 11:14 来源:隆安教育论坛作者:微笑评论【获奖论文】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重在教法与学法的沟通作者:杨娇荣单位: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古潭乡中心小学我要 内容摘要:初中与小学的数学教材相比较,明显体现出“深、难、多”等特点,特别是经历了从算术到代数、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因此大部分的学生不能一下子适应初中的学习。为了能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从教法和学法的沟通两个方面去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衔接教法学法沟通适时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基础教育被提到了一个人人关注的高度。教育部制定的各学科、各阶段的《课程标准》,为这一轮新课改的实施提供了规范。从教学内容上看,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材都是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展开,但是从具体内容来看,小学的知识内容是具体形象的,而初中的知识内容是抽象的。因此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小学阶段的教学往往让学生用较多的时间进行新知的探究,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练习机会多,检查面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而初中因教材内 容多,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没有多少复习时间,有些知识就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加以掌握与巩固。这一年来,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初中师生教学沟通的衔接》课题研究,我们试着从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入手,努力削缓小学与初中两学段的“陡坡”,从小学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问题。如何在小学、初中教学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过渡呢?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这样的几点做法。 一、适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一般要借助实物、图形或者头脑中的表象来进行。应当肯定,形象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可以终生受用。但是,仅有具体形象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以提高思维能力。而且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小学教学内容,多是用具体形象、直观描述的方法来阐述知识。如三角形、圆的知识,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出现图形,而在五、六年级才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其意义叙述这“像红领巾、三角旗、房架的外形这样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我们周围的很多物体,像硬币、钟面、车轮都是圆形的”。而初中数学教学对想象、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有较高的要求,因而要使学生较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我们小学老师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对学生已具备的、可接受的知识内容,可

小学数学3升4暑假拔高衔接

第一部分三年级课本知识复习与提高 第1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 掌握了“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在运用这些基本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条件和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点拨】 【例1】把两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例2】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18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它重新围一个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例3】把一个边长是16分米的正方形纸裁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这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大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

【例4】在一长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5】右图是一个养鸡专业户用一段16米的篱色围成的一个长方形养鸡场。求这个养鸡场的占地面积有多大? 【例6】你能求出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吗?(单位:厘米) 【培优高手】 1.一个长方形是由两个边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重围一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3.把一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纸裁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这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大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 4.把一个长50厘米,宽38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5.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圃,一面靠墙(如图),在它的周围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18米,这个花圃占地多少平方米?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邵美琴(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215600) 1.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 最近在网上浏览到部分小学毕业生家长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好孩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得到的交流性回答有:(1)暑假时在家里自学就可以了,初中数学很简单.(2)看看初中课本吧,初中数学教材由浅到深,不用担心.(3)初中数学会概括地讲一些小学数学的知识,开学后认真学习就可以了.按老师说的去做,关键要有兴趣和信心.(4)数学与语文不同,短时间内强化训练是可以快速提高的,家长可以辅导孩子,或报个好点的补习班. 现实状况又如何呢?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学教学的要求和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不像小学那么优秀,久而久之,在数学上掉下队来,尤其到了八年级情况更是严重.有些家长和小学老师都反应说:有些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到初中怎么下滑那么快呀?初中老师更是迷茫: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基础怎这么弱?进入初中以后根本就不会学习呀!另一种现象是: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的衔接问题普遍受到了学者、老师、家长的关注,有的高中在新生录取报到时,就发放了许多初、高中衔接的教材,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度过学习的困难期.而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衔接问题就没有那么令人关注了. 2.产生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 2.1 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拉四,无从下手.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初中,除了数的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还有了式的运算.从小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到中学进一步研究数字与字母的运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代数式的运

小学数学4升5暑假巩固衔接

小学数学4升5暑假巩固衔接 第一讲巧算与速算 第二讲周期问题 第三讲简便计算 第四讲和倍问题 第五讲倍数关系应用题 第六讲简单推理 第七讲平均数问题 第八讲一般应用题 数学竞赛一 第九讲行程问题 第十讲最优化问题 第十一讲数数图形 第十二讲重叠问题 第十三讲还原法解题 第十四讲植树问题 第十五讲方阵 数学竞赛二 第一讲巧算与速算 预备练习: 23×11= 45×11= 46×11= 78×11= 98×11= 22×28= 34×36= 43×47= 51×59= 68×62= 例题1 计算9+99+999+9999

疯狂操练1 (1)计算99999+9999+999+99+9 (2)计算9+98+996+9997 例题2 计算489+487+483+485+484+486+486+488 疯狂操练2 (1)50+52+53+54+51 (2)262+266+270+268+264 例题3 计算下面各题 (1)632-156-232 (2)128+186+72-86 疯狂操练3 (1)1208-569-208 (2)283+69-183 例题4 计算下面各题 (1)248+(152-127)(2)324-(124-97) (3)286+879-679 (4)812-593+193 疯狂操练4 (1)348+(252-166)(2)629+(320-129)(3)462-(262-129)(4)368+1859-859 (5)582+393-293 (6)632-385+285 课后练习: (1)198+297+396+485 (2)1998+2997+4995+599(3)342-78-22

中小学数学衔接

中小学数学衔接 很荣幸参加这次以“中小学数学衔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可以和中学老师坐下来,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教学中的困惑,对我们每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就在九月份,我们学校组织全校数学老师,进行了一次大教研活动。期间,龚校长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数学教学活动,就是要先在学生的思维中去建模,由这一模型,再去领悟和完善”。由此,让我想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幅优美的图画作品。小学阶段,是为这幅画勾勒清晰准确的线条;而中学阶段,就是为它着色,让它焕发价值的过程。 所以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中学学习有受益匪浅的作用。 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它不仅包括书写整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听课时注意力集中,脑,手,口,眼并用,参与课堂;还包括强烈的数感,扎实的计算能力和清晰的概念知识。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有效地教学活动,随领老师的分析思路,一同进行思维上的逻辑分析,理解辨析。 我们平时的教学,是建立在简单,直观,可塑的形象思维上,通过老师的直观引导,让学生产生对比分析,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感性上的学习和理解。而中教学则是一个有感性向理想过渡的过程,不已经是单纯的依赖记忆和模仿,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

性提问,教师作为引领者,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会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当他有了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时,也是学生学会思考的过程。 其次,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是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小学阶段也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学数学很吃力,甚至就是不喜欢,最终的结果也可想而知。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他们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没有兴趣,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更没有信心愿意把它解决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如果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能给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切,严谨的教学环境,与他们共同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那么,“我喜欢数学”就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一张张笑脸。 除此之外,我觉得能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渗透一点初中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他们的视野,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比如,五年级下册我们在教学“解方程”内容时,在学生掌握了天平原理“同加、同减、同乘、同除”以及小学阶段的数量关系,能够熟练的解方程后,又告诉他们中学的解法是利用“移项”,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也就适时的,把中学“移项”解方程的方法给学生做了简单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学的知识并不遥远,并不深奥。 以上是我对“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在此,我代表我们全体老师,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建议。谢谢大家!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如何衔接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如何衔接 序:很多初中的家长向我询问,为什么小学数学成绩很好,可一上初中孩子就感到非常不适合初中数学了,下面是老师自己对“初”--“小”衔接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谨以此文献给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 初一《代数》教材,涉及数、式、方程和不等式,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相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应有的学习习惯也不尽一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一、内容上的衔接 1.算术数与有理数 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而中学数学一开始就有有理数,所以,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为此,须抓住以下几点: (1)讲清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 这里,能够通过多举些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例如,如何区别零上度和零下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又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等,在教学中能够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为了区别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数——负数. (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理解 首先,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到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运算的掌握就简便多了. 其次,让学生清楚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的算术数相比仅仅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 (3)有理数的运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小学学习过的运算加上中学学习过的“符号”确定,只要特别注意符号的确定,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就不成为难点了.如:(-2)+(-4)先确定符号为“-”再把数字部分相加即可, 即(-2)+(-4)=-(2+4)=-6 2.数与代数式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 钢花中学 我接触到的初一的学生,常听一些学生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一类的话,而且原本在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纷纷“马失前蹄”不幸落于马下,而且一落就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似乎减了几分,对数学几乎是躲之不及,更别提什么兴趣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过渡,许多同学没有抓住这一点,结果就导致了对知识不理解、成绩下滑、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频频出现。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着许多大的差别。我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一、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 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而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新学的抽象的概念,完全靠理解性的知识,而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想必会让同学们吃尽了苦头,而接踵而至的就是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

例如:从小学的“自然数、分数”直接到初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对于刚进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来说无异于一条深深的鸿沟。因此,同学们需要认真理解概念、多做习题,才能将这条鸿沟一点点填满,因为这可以说是初中代数的基础,基础不打好的话,学习后面的内容完全是一头雾水,到了那时再回过头来学习就太晚了。 二、从“数”到“式” 小学生在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展开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关于“函数”的学习。 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初中里学习的内容多是小学内容的扩展。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实际上是有很多关联的。只要从小六到初一的过度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也为后面的更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众多的考试面前不乱阵脚,游刃有余。 三、从“算术法”到“方程” 小学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所谓“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因为计算简便,成了小学六年来学生们解题的“主菜”,即使小学里学习了方程,但也只能算是“配菜”而已。可进入初中后就不同了:自从初一上学期详细的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渐渐的,凡是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对原先的“算术法”没什么印象了。这是因为,用算术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