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循证医学重点教学内容

循证医学重点教学内容

循证医学重点教学内容

循证医学重点

1循证医学:临床医生在获取患者疾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患者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通过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最佳证据,在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做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患者的配合下付诸实施并最后做出相关分析与效果评价。

2临床问题的类型(1)背景问题:关于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主要由询证医学初学实践者提出。提出问题涉及的知识除基础医学外,还有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方面。(2)前景问题:往往是医学的前沿问题,是关于疾病最新治疗学、实验诊断学和当前关于病因知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循证医学的核心问题。

3、*原始研究证据:是直接以人群,即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4、*二次研究证据:是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证据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标准,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

5、系统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经发布或尚未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统一的文献评价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进行合并分析,尽可能的减少偏倚,得到综合、可靠的结论。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6、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是对文献的量化综述,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7、病因学:研究病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

人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

8、危险因素:又称致病因素,是指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但尚未充分证据能阐明其致病效应。然而,当这些因素存在时或被消除后,其相关的疾病发生率会相应的增高或下降。

9、药物不良反应ADR:一般是指在正常用量和用法的情况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

10、相对危险度R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的比值,或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非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值。

11、比值比OR:病例组中暴露于该因素者与未暴露者之间的比值为对照组中该项比值的倍数。

12、致成危害需要的人数NNH:导致一例病例的发生所需要暴露在该可疑危险的因素中易感个体的人数。

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为了预防一例不良结果事件而需要治疗的病例数。

13、金标准:即标准方法,是指公认的诊断某病最可靠的标准方法,它能够正确地讲研究对象区分为“有病”和“无病”,是新的诊断性试验的参照标准。

14、灵敏度SE、真阳性率:是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断为患者的能力。

15、特异度SP、真阴性率:是指将实际未患某病的人真确的判断为非患者的能力。

16、假阴性率FNR、漏诊率:是指实际有病者而被判定为非病者的百分率。

17、假阳性率FPR、误诊率:是指实际无病者而被判定为有病者的百分率。

18、约登指数、正确诊断指数:是指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是综合评价真实性的指标。

19、似然比LR :(1)阳性似然比:经金标准确诊的患某病组中试

验阳性者所占的比率(真阳性率)与经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中试验阳性者所占的比率(假阳性率)的比值。(2)阴性似然比:经金标准确诊的患某病组中试验阴性者所占的比率(假阴性率)与经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中试验阴性者所占的比率(真阴性率)的比值。

20、预测值、诊断价值:表示试验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也表示试验结果的实际临床意义。(1)阳性预测值PPV:是指试验为阳性者真正患有该病的可能性。(2)阴性预测值NPV:是指试验为阴性者真正没有患该病的可能性。

21、ROC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用试验的灵敏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作图,所获得的不同曲线能较清晰的表示灵敏度与特异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为正常值的确定迅速提供直观的印象,这种曲线称~。

22、双盲法:研究者和患者都不知道患者接受的是治疗药还是对照药。

23、沾染:当对照组额外接受了实验组的治疗措施或其他有利的治疗,人为的夸大了对照组的疗效,称为~。

24、意向治疗分析ITT:是在最后资料分析中包括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患者,不管是否最终接受分配给患者的治疗方案。

25、完成治疗分析PPT:是确定进入最终资料分析的病例只限定于那些完全遵循医嘱的对象。

26、危险度:表示某一个给定结果的频数分布。危险度是概率,波动于0~1.0.

27、疾病预后:指疾病发生后,对疾病未来发展的病程和结局(痊愈、复发、恶化、致残、并发症和死亡等)的预测,预后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疾病的各种结局、影响因素及发生概率。

28零点:被观察疾病的起始时间,比如首次出现某种症状的时间、第一次确诊的时间

29:效用值:是一种表述疾病或健康结局相对优劣的数量化指标。

一、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条件 1、医生:执行主体。 2、患者:服务主体。

3、最佳证据:主要武器,是解决患者临床问题的手段

4、医疗环境:必要平

台。

二、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循证医学传统医学

证据来源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体外实验

搜集证据来源系统全面零散的临床研究和过时的教科书

疗效指标注重患者最终结局实验室指标的改变、仪器

(终点指标)或影像学结果(中间指标)临床决策依靠最新最佳临床研究的证据个人的临床经验

医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

三、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步骤:1确定应解决的临床重要问 2检索有关医学文献

3严格评价文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5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四、临床实践问题的来源1病史和体格检查:怎样恰当的采集和解释病史及体格检

查的发现。2查找病因:怎样识别疾病的原因(包括医源性)3分析临床表

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的频度和时间怎样?怎样应用这些知识对患者分类归纳。

4鉴别诊断:怎样鉴别出那些可能的、严重的并对治疗有反应的原因。

5诊断性试验:怎样基于精确性、准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及安全性等因素来选择和解释诊断性试验,以便确定和排斥某种诊断。6预后估计:怎样估计患者可能的病程、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或结局。7治疗效果:怎样为患者选择利大于害并且价有所值的治疗方法。8预防措施:怎样通过识别和纠正危险因素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及通过筛查来早期诊断疾病。

五、构建临床循证问题的模式:PICO模式

P(Population)特定的患病人群 I(intervention)干预

C(comparator)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O(outcome)结局

六、循证医学证据资源类型:4S模型:证据系统(system)、证据摘要

(synopses)、系统评价(syntheses)、原始研究(studies)+总结

(summaries)=5S模型

七、选择或评估信息资源的标准:1循证方法的严谨性2内容的全面性和特异性

3易用性4可及性

八、*获取证据的基本步骤

确定临床问题及类型

按照PICO原则构建问题

选择合适数据库重新选择合适数据库

制定检索词和检索策略重新制定检索记号和检索策略评价总结研究证据检索不满意评价、总结研究证据

应用研究证据

九、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十、假设检验的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平2选择检验方法,

计算检验统计量3确定P值,做出统计推断

十一、阅读医学文献的方法(1)要明确阅读的目的(2)要具有较高的医学文献检索技巧(3)选择性阅读医学文献:1、阅读文章的题目,看是否与阅读目的相关2、快速浏览文献摘要部分,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精读3、精读文章正文,按照证据评价要求提取资料4、重视文章方法学部分5、慎重使用文献的结果

十二、*临床研究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1内在真实性:指研究结果能够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实的情况,是研究证据评价的核心。2临床重要

性:指研究结果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3外在实用性:指研究结果外推到其他人群的能力,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十三、临床研究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组间可比性、测量指标、结果表达、卫生经济、数据分析、研究环境、研究结论

十四、进行诊断性试验必须具备的内容包括(1)有明确的金标准(2)有正确选择的研究对象(3)进行试验结果与金标准的对比。

十五、系统评价与传统综述的区别

特征系统评价传统综述

目的解决某一特定临床问题全面了解某一问题

原始文献来源明确、全面不明确、不全面

检索方法有明确的检索的策略和检索词不明确

文献筛选有清晰的文献纳入标准无清晰的文献纳入标准

文献评价有严格的文献评价方法较少评价文献

结果合成多采用定量方法,多采用定性分析,

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果重复性较差

结果的更新定期更新未定期更新

所需时间需要的更多的时间、人力、财力,所需时间、人力、财力较少

制作过程复杂

十六、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1、提出评价问题,制定纳入研究标准 2、检索研究 3、筛选研究和收集数据 4、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 5、分析数据,进行Meta分析 6、解决报告偏倚 7、陈述结果,汇总研究发现 8、解释结果,推断结论

十七、Meta分析步骤1、确定研究目的,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2、制定检索策略,全面广泛地检索收集相关文献 3、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 4、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5、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并描述特征 6、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7、敏感性分析 8、结果报告和讨论

十八、*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

设计类型性质可行性论证强度

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差 ++++

队列研究前瞻性较好 +++

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好 ++

横断面研究断面好 +

描述性研究前瞻性/回顾性好 +/-

十九、病因学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原则

1、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研究设计方案(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因素、结局的测量方法是否一致(偏倚的控制)

3、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随访了全部纳入的研究对象(随访时间和失访率)

4、因果效应的先后顺序是否合理

(因果关系的时序性)5、危险因素(或诊治干预措施)和疾病(或不良反应)之间有无(剂量-效应关系)6、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流行病学的规律 7、所论证的因果关系是否有充分的生物学证据 8、所论证的因果关系在不同研究中是否有一致性

二十、病因学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适应性评价原则:1你的患者是否与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他人的研究结果不能应用2你的患者发生疾病或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有多大3你的患者最关注什么,希望从治疗中获得什么4是否终止接触危险因素或更改治疗措施

二十一、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 1、选择金标准 2确定试验指标 3、样本大小的估计

二十二、临床治疗性问题的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

1、明确具体的临床治疗问题

2、寻找证据

3、评价证据

4、应用证据解决临床问题

二十三、评价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科学性:1证据是否来源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机化是评价研究证据科学性的最重要标准2报道的研究结果是否全面

3评价文献资料的科学性 4证据是否来源于系统评价的研究结果 5证据是否来源于经济分析的结果 6证据是否来源于临床决策分析结果二十四、如何应用评价后的证据解决患者的问题

1、患者情况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情况相似 2治疗措施的可操作性

3治疗措施的利弊和成本4治疗决策时应考虑的其他问题5具体处理相关患者二十五、应用预后性研究证据的(1)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2)实施步骤:1根据具体病人存在的情况提出临床预后问题2根据所提出的临床预后问题收集相关资料3评价文献资料、确定预后证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4评价研究结果的适用性

二十六、影响疾病预后的常见因素1疾病的自然史2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3诊疗的时间和水平 4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5社会与环境因素二十七、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病死率、治愈率、缓解率、复发率、病残率、生存率

二十八、预后性研究中常见偏倚 1失访偏倚 2存活队列偏倚 3集合偏倚

4迁移偏倚5测量偏倚6零时不当偏倚二十九、预后性研究中偏倚的控制

1随机化 2限制 3配比 4分层 5标准化 6多因素分析方法 7 减少测量偏倚的

方法

三十、研究证据评价的原则和标准

1明确疾病预后研究的起止点2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3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随访是否完整4明确疾病预后研究的客观标准和观察预后的终点5对结果的评定标准是否客观而没有偏倚6排除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7所研究结果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是否精确8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及重要性

三十一、决策树:是一种按时间和逻辑顺序表示临床问题的方法,是临床决策分析的基本分析工具。它有一系列决策结(或称选择结)、机会结、结局结和它们之间的连接线组成,并标注必要的文字、数字加以描述。

步骤:1构建决策树2把概率标注到决策树上3确定最终临床结局的效用值 4求各结点的期望效用值 5返算、确定最佳策略 6敏感性分析

循证医学重点教学内容

循证医学重点

1循证医学:临床医生在获取患者疾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患者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通过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最佳证据,在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做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患者的配合下付诸实施并最后做出相关分析与效果评价。 2临床问题的类型(1)背景问题:关于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主要由询证医学初学实践者提出。提出问题涉及的知识除基础医学外,还有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方面。(2)前景问题:往往是医学的前沿问题,是关于疾病最新治疗学、实验诊断学和当前关于病因知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循证医学的核心问题。 3、*原始研究证据:是直接以人群,即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4、*二次研究证据:是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证据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标准,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 5、系统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经发布或尚未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统一的文献评价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进行合并分析,尽可能的减少偏倚,得到综合、可靠的结论。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6、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是对文献的量化综述,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7、病因学:研究病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 8、危险因素:又称致病因素,是指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但尚未充分证据能阐明其致病效应。然而,当这些因素存在时或被消除后,其相关的疾病发生率会相应的增高或下降。 9、药物不良反应ADR:一般是指在正常用量和用法的情况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 10、相对危险度R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的比值,或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非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值。 11、比值比OR:病例组中暴露于该因素者与未暴露者之间的比值为对照组中该项比值的倍数。 12、致成危害需要的人数NNH:导致一例病例的发生所需要暴露在该可疑危险的因素中易感个体的人数。

《循证医学》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循证医学 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5年制适用) “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教研组 2015.3

目录 课程介绍 (3) 循证医学总论 (5) 提出问题、证据的来源和检索方法 (7) 病因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3) 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5) 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7) 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9) 病人的价值和病人安全 (20)

“循证医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循证医学 英文名:Evidence Based Medicine 课程类别:专业与服务课程群必修课 学时:24(大课讲授24) 学分:2 二、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李幼平,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骨干教师:李静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杨茗干部科 吴红梅干部科 秦莉输血科 陈进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董碧蓉干部科 张鸣明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李峻干部科 三、课程教学目的 认知教学目标:掌握循证医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教学目标:在临床实践中,能运用所学的循证医学知识、原理和方法,通过循证医学实践,掌握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步骤和方法。 职业素养教学目标: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科学证据为依据,密切结合临床医生的实践经验,尊重病人价值观的循证理念,不断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能力,增强终身学习和自我学习意识。 四、教学计划表

五、教材 1、循证医学,李幼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六、主要参考资料 1.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4ed. 2011 七、成绩评定 成绩构成成绩比例考核方式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技能100% 循证病案

循证医学重点总结

临床09-4班 1、循证医学:是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有关检 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等),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循证医学对病人做出的诊治决策是建立在当前最新、最佳的证据基础之上,以追求最佳诊治效果,故称之为EBM(evidence based medicine)。 2、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基础: ⑴医生 ⑵病人 ⑶最佳证据 ⑷医疗环境 3、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五步曲): ⑴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疑难重要 ⑵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关键词期刊检索系统电子检索 ⑶严格的文献评价: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 ⑷应用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a.肯定最佳证据------个体化的临床应用 b.无效或有害------停止/废弃 c.难定的证据------提供进一步研究计划 ⑸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临床正/负效果 提高临床水平→前后比较、评价自身临床能力和水平 终身继续教育 4、找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 ⑴实施循证医学的第一步 ⑵医学发展的需要 ⑶循证医学所赋予的任务 5、找准临床问题应具备的条件: ⑴对患者的责任心 ⑵要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⑶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 ⑷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 ⑸临床综合分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6、临床问题的类型: ⑴一般性的问题(性别、年龄、何时发病、如何发病) ⑵特殊的临床问题:a.患者存在的特殊问题 b.干预 c.干预措施选择 d.干预的最后结局问题 ⑶患者所关心的问题 7、构建临床循证问题模式: 国际上常用PICO格式:P指特定的患病的人群 I指干预

循证医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循证医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1. 目的与背景 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最新科学研究证据的医疗实践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床医生的决策效率并实现更好的治疗结果。然而,在中国,循证医学的实践和普及程度较低,医生普遍不了解和不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因此,为了提高广大医生的循证医学素养和技能,我们设计了此次循证医学基础第二版课程,旨在授予医生最新的循证医学理念和实践方法,以便他们做出更好的临床医疗决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 课程大纲 本课程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探讨循证医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方法: 模块一:循证医学基础 1.循证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层次化研究证据的等级 3.体现证据等级的临床指南 模块二:研究设计 1.研究设计的分类 2.样本量的计算方法 3.安慰剂对照实验和随机对照实验的区别 模块三:实践指南 1.如何查找得到可靠的研究文献 2.读懂研究文献的方法 3.如何评价实践指南

模块四:知识综合 1.患者及其家属在循证医学中的地位 2.多因素影响的临床评价模型 3.循证医学与其它医学方法的对比 模块五:循证医学案例 本模块将围绕以下疾病案例进行讲解: 1.海绵状肾脏病的治疗 2.心房颤动的治疗 3.心绞痛的治疗 3.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循证医 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每个模块的授课形式将包括讲解、PPT演示和小组讨论。 此外,我们会组织学生参加循证医学实践工作坊,以便学生亲身体验循证医学 的实践过程,更好地掌握循证医学的实践方法。 4. 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学习成果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考核: 1.期末笔试(占总成绩50%) 2.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占总成绩25%) 3.循证医学实践工作坊成果报告(占总成绩25%) 5. 教学资源 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证医学,我们特别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 1.循证医学学习教材:《循证医学基础》第二版。

循证医学重点内容总结

循证医学重点内容总 1、循证医学的定义: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 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经典循证医学、狭义的定义、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 2、经典循证医学 一个循证实践的医学过程 内涵: 强调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 当前可得的最好临床证据 结合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经验 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 结果: 医生和病人形成诊治联盟 病人获得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 3、(了解)广义循证观:一个管理理念上的飞跃 4、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异同 5、循证医学的特点

三要素(????) 医生技能、患者需要和最佳证据是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6、循证实践的四原则、五步法 四原则:基于问题的研究,遵循证据的决策,关注实践的结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五步法 7、(了解)未来循证医学的五个发展方向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教育医学领导人,为制订指南和提供导向的人提供循证指导 继续撰写为临床医师提供循证指导的优秀、易读、实用的医学“教材” 深刻理解行为改变策略,加强循证实践 研究临床决策与患者价值观一致的最佳方法 将循证原则包括SR和Meta分析用于全世界的卫生决策 8、循证医学实践 实践EBM的步骤(五步法): 发现新问题 (1)确定需解决的问题,

(2)系统全面地查找证据, (3)严格评价证据, (4)综合分析证据并用于决策 (5)后效评价决策效果,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生产证据,传播证据,查找证据,使用证据 9、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的困难(了解循证医学教科书第九页有叙述) 10、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 (1)政府的需要、支持和宏观指导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前提 (2)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生和病人的参与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 (3)必要的硬件设备 (4)明确目的,准确定位,学以致用,持之以恒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原动力 11、循证医学的临床问题的来源 1、临床发现 2、病因研究 3、临床表现 4、鉴别诊断 5、诊断试验 6、预后判断 7、治疗研究 8、疾病预防 9、病人的体验与意图10、自身提高 12、问题的种类和构建 (一)问题的种类 背景问题:对一种疾病的一般知识提出问题 前景问题:对处理病人的特殊知识提出问题 背景问题 包括两个基本成份: 一个问题词根(谁、什么、何处、何时、怎样、为何)加上一个动词 一种疾病或疾病的一个方面 eg:糖尿病是否出现大血管并发症 (二)好问题的标准 问题应直接与当前的临床实践相关 问题的措辞应便于指导准确答案寻找的过程 前景问题包括三或四个基本成份:Participants研究对象/人群 、Intervention干预措施、Comparison对照措施、Outcome结局指标 P、I、C、O个代表什么意义 P代表患者或问题,干预措施(I),对照措施(C),结局指标(O) 问题类型:与诊断有关的问题,与治疗有关的问题,与预后有关的问题,与病因有关的问题 13、(熟悉)理想的循证医学资源 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的文献来源、严格的质量评价、覆盖领域广 结构化的资源:临床问题、电子病例库 多层次结构:方案+推荐强度、证据总结+原始研究 具备自动匹配功能 电子版形式:操作简便、更新及时 14、(掌握)循证医学资源分类 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System),证据摘要(Synopses),系统评价(Syntheses),原始研究(Studies) 15、四类资源的优缺点 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System)

循证医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当前最好的所有相关证据,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患者需要、现有资源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所制订的医学实践的原则性的指导性建议。 2.系统评价:全面收集全世界所有有关研究,用统一的标准进行严格评价,筛选合格的文献进行综合,得出当前最可靠的结论。 3.发表偏移:由研究结果自身特性或其结果指向而对研究的发表状态产生影响的一类偏倚。阳性的研究结果发表的机会更多,发表的速度更快,所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更高。 4.临床医学决策:决策就是做出决定的意思,医学决策是针对医疗卫生实践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提出需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制定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比较备选方案并做出选择。 5.证据质量分级:明确区分和对待不同来源的证据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推荐——GRADE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四个等级,推荐强度分为强、弱两个等级。 证据质量分级的作用与意义: (1)研究质量的高低与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信性成正比,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成反比; (2)作为文献检索的指引,文献检索应依证据质量高低,由最好的研究开始,自上而下进行,直到检索到有关证据为止; (3)当不同质量的证据同时具备时,决策必须基于最好来源的证据. 二、简答题 1.证据演进的5S模式 ➢证据系统(System):提供决策需要的全部的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以及决策所需要的其他信息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是证据总结、整理、整合和提供过程的终端,也是证据提供系统的最高形式。 ——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 ➢综合证据(Summary):证据总结,关于某疾病各方面的证据。 优点:临床相关性高、易检索、易理解、证据质量好、较简明 ——Clinical evidence临床证据、临床实践指南 ➢证据概要(Synopses):对原始研究或系统评价进行严格筛选评价后重新撰写的大纲式摘要,篇幅简短,常用一页可刊载。 优点:临床相关性较高、更新速度较快、易理解、证据质量较好 缺点:涵盖范围小 ——ACP journal club ➢证据汇总(Syntheses):系统评价,从具体临床实践问题出发,对相关原始研究进行全面检索和系统评价,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进而得到综合而可靠的结论。 优点:证据质量较高,临床相关性较好,检索难度较小 缺点:涵盖范围较小,综合程度较低,理解难度较大 ——Cochrane图书馆 ➢原始研究(Studies):指直接在患者中进行的有关于病因、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单个研究。 优点:涵盖范围广;更新速度快 缺点:临床相关性小;检索难度大;理解难度高;综合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 ——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 2.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过程 (一)提出临床问题,转换成科学问题, 即PICO:①patient 患者和/或问题②intervention 干预措施:广义包括一种暴露因素、一种诊断试验、一种预后因素或一种治疗方法等③comparison 对比措施④outcome 临床结局。(二)系统全面的查找证据:按证据搜索策略查找当前最好的证据,包括二次文献、一次文献等。

(完整)循证医学每章重点

循证医学 第一章概论 EBM--—概念: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见。EBM实践就是通过系统研究,将个人的经验与能获得最佳外部证据融为一体。EBM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最佳证据,即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专家确定治疗指南、政府制定卫生政策都应根据现有的最佳证据来进行。 EBM--—医学实践的步骤(五步曲) 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 检索有关医学文献 严格评价文献 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 EBM证据的分级 级别I:研究结论来自对所有设计良好的RCT的Meta分析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 级别Ⅱ:研究结论至少来自一个设计良好的RCT。 级别Ⅲ: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临床试验,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前后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 级别Ⅳ: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比较和相关描述及病例研究。 级别Ⅴ: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第二章统计方法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可信区间主要用于估计总体参数,从获取的样本数据资料估计某个指标的总体值(参数)。

EER即试验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experimental event rate,EER)如对某病采用某些防治措施后该疾病的发生率. CER即对照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control event rate,CER)如对某病不采取防治措施的发生率。危险差(rate difference,risk difference,RD)两个发生率的差,其大小可反映试验效应的大小。 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RR)是前瞻性研究中较常用的指标,它是试验组某事件发生率p1与对照组(或低暴露)的发生率p0之比,用于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常用来表示试验因素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小。其计算方法为:RR=P1/P0=EER/CER 当RR=1时,可认为试验因素与疾病无关; 当RR>1时,可认为试验组发生率大于对照组; 当RR<1时,可认为试验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RRR为相对危险度减少率(relative risk reduction):RRR=|CER-EER|/CER = 1-RR。RRR 反映了某试验因素使某结果的发生率增加或减少的相对量,但是,该指标无法衡量发生率增减的绝对量. RRI,相对危险度增加率(relative risk increase,RRI)试验组中某不利结果的发生率为EERb,对照组某不利结果的发生率为CERb,RRI可按下式计算: RRI = |EERb-CERb |/ CERb RBI,相对获益增加率(relative benefit increase,RBI),试验组中某有益结果的发生率为EERg,对照组某有益结果的发生率为CERg,RBI可按下式计算: RBI=|EERg-CERg |/ CERg 绝对危险度减少率(absolute risk reduction,ARR),其计算公式为:ARR=|CER—EER| 绝对危险度增加率(absolute risk increase,ARI),即试验组中某不利结果发生率EERb与对照组某不利结果发生率CERb的差值,不利结果(bad outcomes)如:死亡、复发、无效等,其计算公式为 :ARI =|EERb-CERb| 绝对受益增加率(absolute benefit increase,ABI),即试验组中某有益结果发生率EERg与对照组某有益结果发生率CERg的差值,有益结果(good outcomes)如:治愈、显效、有效等,

《循证医学》重点大全

《循证医学》重点大全 循证医学的产生1疾病谱的改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疗效判断指标和实践模式2医疗模式转变,供需矛盾突出,要求更加合理的决策与管理3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实用化使循证医学的产生成为可能 循证医学区别于传统医疗实践1系统收集的证据优于非系统的临床观察2以患者终点结局为判效指标的试验优于仅根据生理学原理制定指标的试验3解释医学文献对医生是一项重要技能,有必要正规学习一些证据的相关通则,以达到熟练解释的程度4医生对于患者基于证据的个体化治疗优于仅靠专家意见作出的决策 循证医学定义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法。循证医学是最佳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经验和病人的期望、价值观三者之间完美的结合。 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1证据必需分级以指导临床决策2仅有证据不足以作出临床决策 循证医学的特点1“证据”及其质量是时间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 二次研究证据1系统评价/Meta分析2临床实践指南3临床决策分析4临床证据手册5卫生技术评估6实践参数 GRADE标准特点(优势)1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制定小组制定2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3清楚评价了不同质料反感的重要结局4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5从证据到推荐全过程透明6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7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作了明确使用的诠释8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南 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1可能降低证据指南的因素①研究的局限性②研究结果不一致③间接证据④精确度不够⑤发表偏倚2可能增加证据质量的因素①效应值很大②可能的混杂因素会降低疗效③剂量-效应关系 强推荐的含义对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只有少数不会;此时若未予推荐,则应说明。对临床医生——多数患者应该接受该推荐方案。对政策制定者——该推荐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被采纳作为政策 弱推荐的含义对患者——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但仍有不少患者不采用。对临床医生——应该认识到不同患者有各自适合的方案,帮助每个患者作出体现他 (她)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对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需要实质性讨论,并需要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4S模型:即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证据整合系统

循证重点整理

第一章—问答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 决策的三要素:证据、资源和终端用户的价值观 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 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遵循四个原则: 1.基于问题的研究 从实际问题出发,将问题具体化为可以回答的科学问题,按照PICOS 原则将问题拆分为: P(population):关注什么样的人群/患者; I(intervention):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措施; C(compare):对照措施是什么; O(outcomes):结局指标有哪些; S(study):纳入哪些研究设计. 2.遵循证据的决策 3.关注实践的结果 4.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循证医学的产生: (一)疾病谱改变、需要新疗效判定指标和实践模式 (二)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要求更加科学合理的管 理 (三)医疗模式转变,要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四)临流方法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实用化使EBM的产生成为可能 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1)政府的需要、支持和宏观指导是实践EBM的前提 (2)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师和患者的参与是实 践循证医学的关健 (3)必要的硬件设备 (4)明确目的,准确定位,学心致用,持之以恒是实践 EBM的源动力 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 (2)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 (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 (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 第二章-问答 临床问题的特殊性:1、数量繁多 2、复杂性 3、重要性 4、多样性 5、多变性 正确构建问题:1、背景问题 2、前景问题:P:患者(patient) I:干预措施(Intervention) C:对比措施(Comparison)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1、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的技能、经验和和患者期望、价值观三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实验科学。 2、决策的三要素——证据、资源和终端用户价值意愿 (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 (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3)充分考虑患者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3、实践循证医学的5各基本步骤(5AS):(p7) (1)提出问题: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 (2)获取证据: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 (3)评价证据: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 (4)应用证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5)评估循证医学实践过程: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效评价循证实践的结果 4、临床问题的常见来源:(p11) 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诊断性实验、预后、治疗、预防。 5、问题的种类和构建 种类:背景问题、前景问题(PICO) 前景问题通常包括3或4个基本成分,可按PICO原则确定:(p12) (1)患者或问题(patient or problem,P):应包括患者的诊断及分类 (2)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包括暴露因素、诊断实验、预后因素、治疗方法等(3)对比措施(comparison,C):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措施,必要时用(4)结局指标(outcome,O):不同的研究选用不同的指标 6、证据的分类:(p17) (一)按证据的来源分类:(1)研究证据:原始研究、二次研究; (2)非研究证据:主要包括专家意见、个人经验以及当地的“智 慧”“诀窍”“常识”等。 (二)按使用情况分类: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卫生保健提供者和普通用户。 7、证据的分级:牛津证据分级、GRADE标准、证据金字塔 8、牛津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p22)(见课本) 9、牛津证据分级的共同特点:针对临床,用于指南,传播广泛,影响权威,推荐意见的强度与证据级别对应。最大的不足:主要从设计质量评价,不利于终端用户使用,且标准各异、内容复杂、应用局限。(p23) 10、GRADE标准:(p23)

循证医学重点总结

Chapter 1 1.循证医学的概念: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 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2.循证医学的实践方法: ○1找准患者存在的且就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 ○2检索有关医学文献。 ○3严格评价文献。 ○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5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Chaper 2 1.构建临床循证问题的模式:PICO P指特定的患病人群population;I指干预intervention; 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 于比较的干预措施comparator;O指结局outcome.。 Chapter 3 1证据资源分类: ○1 4S模型:即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和证据整合系统。 ○2 5S模型:即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证据整合系统和系统总结summaries 2.证据资源的标准: ○1循证座谈会的严谨性。 ○2内容的全面性和特异性。 ○3易用性。 ○4可及性。 Chapter 4 1证据的分类与分级: ○1分类:⑴按研究设计方案分类:原始研究证据和二次研究证据。⑵按研究问题分类:可分为诊断、治疗、预后等。○2分级: 第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多个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 第二级;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第三级:有对照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如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 第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 第五级:专家意见。 3.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1研究目的;○2研究设计;○3研究对象;○4观察或测量;○5结果分析;○6质量控制;○7结果 表达;○8卫生经济学;○9研究结论。 chapter 5 1.多个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

循证医学基础知识

循证医学基础知识

循证医学基础知识 一、循证医学定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国际临床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这是David Sackett 教授对于循证医学的定义。这句话定义了临床医学的新模式,强调最佳证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患者需求三者的结合,并且指出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循证思维的主体。医学的循证化要求临床医生从更多方面来把握疾病,把握医患关系。其结果是医生和患者形成诊治联盟,使患者获得最好的临床结果和生命质量。 二、循证医学基本思想 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最佳证据,即无论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和专家确定治疗指南,都应依据现有的最佳证据进

行;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其主要来源是医学期刊的研究报告,特别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研究的Meta分析;运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最关键的内容是根据临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以获得最佳证据。 四、循证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希波克拉底著述中将观察性研究首次引入医学领域;中国宋代的《本草图经》提出通过人体试验验证人参效果;中国清朝《考证》中第一次提出循证思维;1747年苏格兰航海外科医生Lind 进行首次治疗坏血病的对照试验,试验橘子、柠檬及其他干预的疗效,与其同时,其他研究人员将观察性试验和定量试验研究,创造性的陆续引入内科学和外科学;1816年Alexander Hamilton 首次报道爱丁堡的一项大型对照试验,评价放血疗法的效果,这是采用交替法产生对照组的最早记载之一;1898年丹麦医生Fibiger通过半随机对照试验,验证血清治疗白喉的效果;1904年Pearson接种肠热病疫苗与生存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开创了将多个研究资料合并进行

循证医学重点

1循证医学:临床医生在获取患者疾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患者主要临床问题病因、 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通过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最佳证据,在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做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患者的配合下付 诸实施并最后做出相关分析与效果评价. 2临床问题的类型1背景问题: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主要由询证医学初学实践者提出.提出问题涉及的知识除基础医学外,还有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方面.2前景问题:往往是医学的前沿问题,是疾病最新治疗学、实验诊断学和当前病因知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循证医学的核心问题. 3、原始研究证据:是直接以人群,即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病因、诊断、 预防、治疗和预后等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 研究报告. 4、二次研究证据:是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证据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标准,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 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 5、系统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经发布或尚未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统一的文献评价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进行合并分析,尽可能的减少偏倚,得到综合、可靠的结论.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6、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是对文献的量化综述,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 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7、病因学:研究病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 科学. 8、危险因素:又称致病因素,是指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但尚 未充分证据能阐明其致病效应.然而,当这些因素存在时或被消除后,其相关的疾病发生率 会相应的增高或下降. 9、药物不良反应ADR:一般是指在正常用量和用法的情况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 10、相对危险度R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的比值,或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非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值. 11、比值比OR:病例组中暴露于该因素者与未暴露者之间的比值为对照组中该项比值的倍数. 12、致成危害需要的人数NNH:导致一例病例的发生所需要暴露在该可疑危险的因素中易感个体的人数.

循证医学生命学教学法

循证医学生命学教学法 1教学的支撑点——从临床实际剖析循证医学的内涵ﻭﻭﻭ1.1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ﻭ ﻭ循证医学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客观地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主动维护病人的医疗选择权和决定权.这种仁爱之心和同理态度是医务从业者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医术进步 1.2体现平等和公正原则 所必需的精神动力。ﻭﻭﻭ ﻭ循证医学的信息交流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平等和公正原则,有利于缩小现行医疗下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水平从业者的差距。 ﻭ 1.3以试验数据为依据ﻭ ﻭ循证医学强调以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数据为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临床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实现追求卓越的医德意愿。 ﻭ1.4核心是为病人服务 ﻭ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为病人选择当前最新、最可靠、最合理的诊疗证据。减少医疗干预的失误,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以求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ﻭﻭﻭ1.5可使从业者自觉转变为追求终身教育ﻭﻭﻭ循证医学可使从业者由阶段性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为追寻终身教育,发挥出求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职业行为的最优化。“这也是当代医学道德进步即实现当代医学的道德

本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2] ﻭ 2教学形式-—提高了规格,有利于教学相长 ﻭ循证医学从简单解决医疗问题上升为探讨问题,或为了解决问题而争论如何处理医疗问题.这种辅车相依的复杂现象在临床随处可见,也正是临床实习医师的困惑之一。多学科交叉尤其是循证依据和依据的综合评述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需要临床教师有较高专业和医学哲学的素养,同样也要求学生迅速脱离单一的书本教育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嘉言懿行与学生的感悟会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增强彼此的互信和对各自职责的. ﻭ3教学内容——扩大了视野,贯通了与医疗之桥ﻭ 实习医生需要学会用“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3]。密切联系实习场景所处的医患关系、医患心理及等,但在淡忘或轻视的情况下,即使一如既往进行了入院前医德医风教育,大多数实习医生也不会将所学学知识与临床结合起来.将循证医学与学并重地进行探讨,使现实中的价值和因果剖析更加丰富直观,笔者并不摒弃曾经的教材,相反,是让实习医师重温这些教材的重要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结合临床现实,在循证医学中领悟其蕴意,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ﻭ 4教学方式—-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 ﻭﻭ近年的本科实习医生基础知识扎实而联系实际不足,求知

循证医学教案

循证医学教案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临床领域是以经验医学为主,80年代以后,出现了经验医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医学模式代替的趋势。现代医学模式是在经验医学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以科学证据为依据的医学,即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倡导的学科发展方向之一。循证医学在我国也开始起步,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正在我国临床界广泛传播。 一、循证医学思维的特点 1996年,世界著名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 教授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BM)的基本概念为“谨慎地(conscientious)、明确地(explicit)、明智地(judicious)应用当前最佳证据就如何对患者进行医疗做出决策[ 1]。”这一定义目前作为循证医学的较公认的定义而被广为引用。这一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强调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外部临床证据来做出医疗决策,外部临床证据可能会否定以往采用的某些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可能提供一些更为安全、有效的新的替代方法;二是仅仅依靠外部证据而没有临床专业技能和经验,也会给临床实践带来风险,因为即使是最好的证据也不一定适于每一位患者。因而,这一概念的整体含义是:医生在处理病人时,应当将个人临床实践中得来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与来自系统研究的科学证据相结合。 临床证据的涵盖范围很广,从个别病例报道到大规模、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随机对照试验,尤其是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已成为判断一个疗法好坏的“金标准”,但循证医学的证据不是仅仅限于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的结果,而是包括所有能够解答临床问题的最好的外部证据。比如,要查找有关诊断检验的准确性的证据,就需找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ies)的证据,而不是随机对照试验;对于病因学的问题,则要对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评价;对于预后的问题,则要对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评价。甚至有时有些证据是取自基础科学如免疫学的。 另外,还有许多组织和学者也提出了循证医学的定义,例如,美国循证医学工作组将循证医学定义为:循证医学是一种医学实践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临床医生清楚地了解支持临床实践的证据并能把握证据的强度[ 2]。这一定义则主要强调证据级别不同,有强弱之分,临床医生需要对证据强度有较好的把握。 根据所采纳的证据水平,循证证据可以分为五级(表1) 表1循证医学证据分级水平及依据①②

教学大纲__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A0201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总学时数:24 开课部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上海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 授课对象:硕士生、博士生 考核方式:撰写论文 预修课程: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 主讲教师:李洁,史美育,段艳霞,朱音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刘建平.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资料: 刘建平主编.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 刘平、童瑶主编. 中医药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吉耀主编.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家良主编. 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和目的: 循证医学是一门方法学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基础理论,掌握证据的收集,中医药文献检索,及与循证医学相关的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熟悉系统评价的方法、原则、应用,循证医学在中医药临床研究应用的意义等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证据进行评价,解决临床问题。 第一章循证医学概论 1.主要内容 循证医学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基础和意义;循证医学实践;循证医学对未来临床医学的影响。 2.教学要求 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循证医学的基础;熟悉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掌握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了解循证医学对未来临床医学的巨大影响。 第二章与循证医学相关的统计学知识 1.主要内容 生物统计学设计;常用的相对数指标;疗效评价指标;数据类型及统计方法选择;可信区间;统计分析集。 2.教学要求 掌握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样本含量设计,常用的相对数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及意义;了解可信区间的意义,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的区别;熟悉数据类型及统计方法的选择;了解优效性、非劣效性、等效性假设检验;了解统计分析集的分类,意向性分析原则。 第三章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概述 1.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基本概念,特点。 2.教学要求

循证医学教案

循证医学教案 第一节循证医学概述(P.175)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M e d i c i n e(E B M),其意为临床决策需建立在当前最佳科学证据基础上,现已成为全世界兴起的一种临床实践新模式。循证医学 ➢一场以人为本的医学革命 ➢一个让全人类共享最新医学成果的壮举 ➢正如RCT的提出可以与显微镜的发明相媲美一样,循证医学的出现可以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 循证医学——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遵循现有最好的证据实施医疗卫生决策,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1)循证临床实践(个体) (2)循证医疗卫生决策(群体) 二、发展简史 《疗效与效益:健康服务中的随机反映》 系统评价的里程碑: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早产倾向的孕妇疗效的RCT的系统评价—Cochrane 1987 1980S:Sackett为其产生奠定了重要的方法学和人才基础 1992年:成立英国Cochrane中心 1992-1997: 收集和整理研究证据,建立Cochrane Library 1993:国际Cochrane Collaboration(CC,科克伦,考科蓝)教材P.177 Cochrane协作网图标 1994年:第一个循证医学中心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BM) 1995年: Evidence-Based Medicine创刊https://www.sodocs.net/doc/da19200808.html, 三、循证医学意义(P.183) 提高医疗质量 增强临床诊疗实践的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 有利于合理高效利用卫生资源 促使科学研究规范化 第二节循证医学证据 一、循证医学证据类型 1. 原始研究证据(教材P.175)(一级来源证据) 2. 二次研究证据(二级来源证据)(教材P.176) (1)系统评价(教材P.176):以某具体临床问题为基础,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全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2)Meta-分析(广义)教材P.176 汇总多个研究的结果并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一系列过程。 关系:系统评价的一种类型 (3)实践指南(教材P.177) 以系统评价等为依据,由各级政府、医药卫生管理部门、专业学会、学术团体或专家组

《循证医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循证医学A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课程代码: 学分:1.5 学时:27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7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医学统计学、必要的医学知识和流行病学知识等。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 教材:《循证医学》,康德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2015年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遵循最佳证据的医学。科学研究作为一种探索未知的认识活动,必然要求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医学研究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方法的要求则更高。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是医务工作者一种自觉的活动,其研究对象是人,要能动地去探索医学领域中的未知,创造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认识活动,必须它同时考虑最佳的证据、医生个人的技能以及患者的意愿等特点,它从宏观的角度全面观察健康与疾病,周密地进行科研设计,严格地测量和观察研究结果,严谨地评价研究结果,使研究的结论真实可靠,从而规范临床医学研究方法,提高临床医学科研质量和水平,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促进医学事业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的临床研究(研究对象是病人)基本方法。 2.正确的临床研究方法离不开严密的设计、科学的测量以及真实的评价。 3.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4.临床医生晋升职称的需要。现有关部门规定临床医师晋升的论文必须是临床研究。 5.提高临床医生科研素养。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支撑教学目标……) (1)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背景 (2)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 (3)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 (4)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