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并感受五彩池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起四川的九寨沟,那真是世界闻名!知道吗,在四川的藏龙山也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五彩池。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游览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观看五彩池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强调多音字藏和折,理解词语“腾云驾雾”和“一簇”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颜色、大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欣赏美丽的画卷。

4、默读课文第三段,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

四、协作学习,深入探究。

自读第四自然段。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五、欣赏品味,体悟情感。

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难怪作者会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齐读第五自然段。

小结;课文最后一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六、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师述:同学们,我们刚才细细游赏了五彩池,我相信那儿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请同学打开写一写。交流广告词。

七、布置作业:

1、以小导游的身份为游人介绍五彩池。

2、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理解“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研墨挥毫”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有个小问题:咱班的小朋友有属龙的吗?(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么多同学都属龙呀,那你们见过龙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喜欢龙吗?

2、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他叫张僧繇,他特别擅长画龙,也因为他画龙这件事有了这么一则成语——(板书:画龙点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生字新词。

1、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

读通课文,动笔圈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解决。

2、小老师上台教生字词,要求用文中的词语,文中的句子。

(生字词只要是学生认为陌生的就可以教,不一定是课后规定的)

3、教师出示生字词,巩固生字新词。

4、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质疑生词,共同理解生词。

(随文解决,一自然段一自然段的。)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

“画龙点睛”让学生说意思,估计孩子们表面意思都能理解,关键是引申的意思,可让学生查字典,然后造句。

“半信半疑”这个词可从“信”字和“疑”字理解,也让学生造句。

“张牙舞爪”可让学生看龙的图片理解。

“活灵活现”可参照图片理解。

“研墨挥毫”可从字义理解,并让学生做动作。

5、练习写字。

重点指导“疑”和“迹”字。

学生抄写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2、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张僧繇的画画得非常好,所以他画的龙一旦点上眼睛就能飞上天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龙点睛》。

二、品读课文

1、学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提问:从哪些词语看出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学2——6自然段。

都说张僧繇的画好,耳闻不如一见,让我们看看他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称赞?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

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可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寺庙墙上画鹰——吓飞小鸟(逼真)

影壁上画龙——铁链锁住(龙才安分)

寺庙画龙——活灵活现(点睛龙飞)

(2)重点学习3、5、6自然段。

A、张僧繇第一次画龙出现了什么样的奇迹呢?

学生找出相关自然段,品读。

指导读出新鲜,神奇,紧张的语气。

(插入雷雨视频帮助理解)

过渡:张僧繇画龙出现奇迹的事情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半信半疑,都想亲眼看看他是怎么画龙的,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B、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观看,张僧繇害怕了吗?他怎么作画的?

学生找出表示张僧繇动作的词语,体会从人物动作体现出人物的胸有成竹。

C、张僧繇的龙为什么没有眼睛?试想没有眼睛的龙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画家是怎么回答的?(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D、当画家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眼睛时,结果怎么样了?

(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答案。)

为什么两条龙会腾空而去呢?(因为点上了眼睛)

E、如果你们就是飞上天的那两条龙,你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题《画龙点睛》

三、体会寓意。

师:我们知道了画龙点睛的来历,想知道人们用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

小结:因此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写文章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语言或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四、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找寓言故事读一读,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和兔子的不同表现及各自的结局。

过程与方法: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朗读、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兔子的随机应变与自强努力,以及狼的痴心妄想与不作努力。

2、引导学生明白:自强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现

2、体会兔子随机应变,自强不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如果一只狼碰见一只兔子,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让一保狼和一只兔子天天面对面,但暂时狼又吃不着兔子,你说狼和兔子又会有什么表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狼和兔子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

2、出示本文生字词,指名认读。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讨论、交流: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5、齐读词语。

6、分段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现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完成自学表格,了解狼与兔子的不同表现。

3、指名逐行反馈表格中的内容,评议。

4、结合反馈,指导朗读。

5、引导学生体会:

(1)小兔子的随机应变,积极动脑。(抓住关键句子)

(2)小兔子的自强努力,坚持不懈。(抓关键词句)

6、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四、总结

1、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

2、总结:兔子时刻做好准备迎接狼的入侵,但结果如何,我们等下节课再来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文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说说:为了迎接狼的入侵,兔子做了哪些准备?

3、学生齐读课文1—5自然段。

4、导言:狼在对面山头上,年头兔子做好准备对付它,狼子野心的心情如何,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果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说说:一段时间之后,狼和兔子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

(1)学生自由发言,评议。

(2)教师引导体会狼的气急败坏却不作别的努力,而兔子却坚持不懈,做好对付狼的准备。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六自然段。

4、狼是多么想到南山吃兔子啊,终于有一天,它实现了这个愿望,但它却再也吃不了兔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生自由读第七、八自然段。

6、说说:狼是怎么来到南山的?

7、想想:如果狼摔下来没有死,还是好端端的,兔子会怕狼吗?为什么?

体会:兔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锻炼出强壮的体魄,狼不再是它的对手了,另外,兔子还因为自己粗壮的身体躲过了老鹰的袭击。

三、总结全文,想象感情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当兔子看到狼死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感悟: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5

设计意图:

1、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诗句语言的美,在读中想象诗意的美,在读中体会葡萄叶的奉献情怀和葡萄成长的快乐,并通过朗读把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2、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具体到本课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扮演葡萄叶和葡萄的情境对话中,在由仿写葡萄叶上升到仿写梦想的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

3、巧用暗示,让学生自悟。比如,播放《小松树》的歌曲,暗示成长的快乐;教师范读第二小节并描述图画,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引用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升华认识等,都能让学生听有所得,读有所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品味诗句的美,体会诗意的美。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诗句的美,感受成长的快乐。

课前预习:

1、读读课文,初步掌握生字字音。

2、查查词典,了解“酿造”在词典中的意思。

启动课堂:

播放歌曲《小松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

由小松树快乐成长引出葡萄叶的梦。→读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先读读词语,再读读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葡萄叶的梦是什么?

2、交流: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叶的梦是什么?②作者用哪句话表示这个意思?

3、品读诗句:葡萄叶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理解“酿造”一词。→读读诗句。

四、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思考:诗人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

2、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价点拨→引读。

3、交流:你为什么喜欢作者笔下的葡萄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4、拓展:你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能像作者这样用一句有诗意的话来表达吗?的叶片,是。

五、学习第二小节:

1、配乐范读:激发学生想象、朗读的兴趣。

2、自由读。透过诗句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闻到什么?

3、交流、创设情境对话,感受葡萄在叶子的帮助下快乐成长。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男、女生比赛朗读→指名读。

5、创设情境:葡萄和葡萄叶会说些什么?

六、学习第三、四小节:

1、引读第三小节,摘一颗葡萄给你尝尝,你觉得怎么样?

2、在学生的赞美中,引出第四小节。

3、质疑:为什么葡萄叶悄悄地笑了,流出开心的泪了?

4、在组织学生解疑中,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情怀。→再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七、巩固、发散:

1、背诵喜欢的小节。

2、写写自然界中小鸟、小蜜蜂、小青蛙、小草、大树、鲜花……的梦想,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梦想。

3、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伴随着梦想快乐成长。

八、推荐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3、从课外书中,读一首喜欢的诗歌。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19课《山茶花》优质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19课《山茶花》优 质教案 教材分析: 《山茶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该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该文用浓重的抒情笔法描绘了山茶花的美,并使人感悟到它的神韵,即“山茶花骨朵有股特别的劲儿”。进而使读者联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引发出人们更多更深的思考。另外,该文语言生动形象,描写逼真,令人留连忘返,美不胜收。 设计理念: 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味来。体会语言的美来。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能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能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和言外之意。对于习作起步阶段,在课堂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动手写的习惯,并能学习和运用一些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以独立探究为主,教师创设情景,适时予以指导,辅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比喻的手法体会山茶花色彩、形态的美和坚忍、顽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通过朗读和初步理解课文,整体感知山茶花的美和特别。 3、了解反问句和设问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感受山茶花的美。 2、了解反问句和设问句。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检查预习。 同学们你们见过山茶花吗?(出示课件)你有什么感受? 有一位叫李华岚的作家也非常喜欢山茶花,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板书课题。检查预习。(课件) 一株、绝色、飞瀑、溅出、清潭、朝霞、潇洒、重瓣、疏密、排列有致、骨朵、功夫、劲儿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师生共同正音、纠错。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湖北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教案 1、信 教学目标: 1、会认“替”、“雏”、“姹”、“嫣”,会写“笔”、“纸”、“昏”、“紫”、“航”、“贴”、“紧”这七个字,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两个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接到过别人写给你们的信吗?你们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写过信吗?能给大家说说你接到信或写信时的感受吗? 2、当大家写出或接到表达内心真诚情感的来信后,总会感到格外欣喜,这就是信的魅力。一位作家金波老爷爷专门写了一首有关信的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它,来领悟写信的真谛吧!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读音,进行扩词练习。 3、同桌再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找一找:在这段诗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话。 2、理解第1句。 “用笔和纸”、“用手和心”,对这两部分如何理解呢? (重点理解“心”,无论是写什么信,将信写给谁,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https://www.sodocs.net/doc/3819200864.html, 3、理解第2句。“我多么想写啊”,体会“多么”、“啊”,表现出内心对写信的渴望。 4、指导朗读。读出真诚和渴盼的情感。(指名读——评价朗读——自由读——齐读。) 四、小结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作者的渴望溢于言表,他究竟想写些什么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非常想用手中的笔和纸,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写许许多多的信。他想帮谁写信?写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2——5节。 二、学习课文2——5节。 1、自由读2——5节,你最喜欢哪封信,就将写这封信的小节多读几遍。 2、全班交流。 A、第二节。理解“雏鸟”,体会出雏鸟对妈妈的期盼之情,并通过朗读把这种期盼表现出来。(猜一猜:雏鸟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B、第三节。理解“姹紫嫣红”,体会出花朵对蜜蜂的焦急、期盼之情。指导朗读。 C、第四节。理解“风平浪静”,体会出风平浪静时航海的快乐。(如果你是大海,你会对小船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 D、第五节。理解“绵绵细雨”、“无边”,用手势进行表演读。 3、你还想帮谁写信?学习学习金波爷爷,把你的心声表达出来。 4、在信中表达真实的想法,表达真诚的情感,这封信就成为了心和情的使者。用你们的朗读将这份心和情表达出来吧! 5、你喜欢哪一段,就将这一段试着背一背吧! 三、学习第6节。 1、指名读第6节。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不瞒真相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不瞒真相 一、教学背景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分布着不同版本的教材,其中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 材是湖北省教育厅授权的正式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了解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便能够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案。本文将针对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进行详细解读,以便给教师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特色的理解和感受,增强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 课文阅读 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所呈现的情感和 思想。 1.1 阅读技巧培养 •学会使用字音字形解读生字; •学会使用上下文推断词义; •学会使用标点符号理解句子意思。 1.2 课文学习 •学习诵读课文; •学习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学习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2. 语言知识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1 字音字形 •学习识读生字及其读音; •学习理解常见字的构造规律。 2.2 词语理解 •学习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学习掌握常见词语的用法要点。 2.3 句子理解 •学习分析句子结构; •学习掌握句子的基本成分。 3. 作文训练 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1 基础写作训练 •学习书写规范; •学习构思和组织文章结构。 3.2 创意写作训练 •学习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有效地实施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点;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 •幻灯片和多媒体:通过使用幻灯片和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和作业: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教学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阅读能力:通过测试学生的课文阅读理解和阅读技巧运用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通过评分学生的作文内容和语言表达情况,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舟夜书所见》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舟夜书所见》教案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想象美景。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査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解读诗题 3、齐读课题 4、师配乐范读 二、读准读顺,过好语言关 1、师述:想去看看这美景吗?走,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吧!打开书,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2、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3、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4、全班齐读 三、营造氛围,体验情感美 1、师:诗人此时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好吗? 2、师范读学生听读想象[配乐] 3、同位互说诗意 四、以画为媒,感悟语言美 1、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带劲!有位小朋友看到书上为这首诗画了一幅画,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我把画带来了,你们来看看! 2、CAI:出示画面 3、师:看!这就是她的画。她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4、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指导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一)理解“月黑” 1、指名说 2、指导理解诗意 3、生谈体会,指出画出月亮的错误 4、师描述:你真会读书。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5、师相机板书:月黑 [CAI:师操作(隐去月亮)]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蜂》教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蜂》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在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古诗。 三、学生质疑,初步感悟 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

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奔忙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古诗。 四、小结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样写比直接接效果会更好。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运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 板书设计: 蜂 为谁辛苦为谁甜 贡献了一生 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 篇二 活动目标: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具有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歌曲《蜜蜂做工》、幼儿人手一杯蜂蜜、蜂皇浆、蜂窝,蜜蜂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蜜蜂的外形特征。 1.猜谜引出课题:“一只小小虫,飞到花丛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乐园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乐园二 概述 本文档是针对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具体涵盖了语文乐园二的教学内容。通过本教案的指导,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 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上,学生将学习以下内容: 1. 掌握课文《小草和小树》的基本内容。 2. 能够理解并运用词语:才子、溜冰。 3. 了解词语的造句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理解并运用词语:才子、溜冰。 2.了解词语的造句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课文《小草和小树》 2.课件或黑板、粉笔 3.学生参考书 4.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复习巩固学生对于《小草和小 树》的理解。例如: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小草和小树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 2.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描述一个场景,引发学生对溜冰的兴趣,激发学 生思考和讨论。例如:你们喜欢冬天吗?冬天有什么好玩的活动?你们会溜冰吗? 学习展示 1.让学生阅读课文《小草和小树》,分组讨论课文的内容,并回答老师 提出的问题。例如:小草和小树在课文中都有哪些特点?小草和小树都想成为何种人物?

2.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才子和溜冰。使用课件或黑 板,给出词语的解释和造句示例,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例如:才子指的是有很多才华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溜冰指的是穿着冰鞋在冰上滑行。 3.引导学生运用才子和溜冰这两个词语,编写小短文。鼓励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和关键词,帮助学生展开思路。例如:你可以描述一个喜欢溜冰的才子,也可以讲述一个小草实现了自己的溜冰梦想。 拓展延伸 1.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小短文,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 造力。 2.让学生自由交流,帮助学生互相评论和提出建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结合教材中的其他课文或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围绕“梦想” 展开思考和讨论。例如:你有什么自己的梦想?你如何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课文《小草和小树》的内容,能够理解并运用 词语“才子”和“溜冰”。同时,通过编写小短文,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努力去实现。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红马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红马的故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 1、学会l0字,会认9个字(其中1个为多音宇)。结合上下文或使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准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是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13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2—13自然段,想想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能够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 找的理由是否准确。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 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 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展开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 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 的第2、3自然段中读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老师画得妙 (2)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 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 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 片叶辫在桌面上。” 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 (4)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

202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02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02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202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7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高低不平、崎岖、昼夜不息、勇往直前、奋斗”等词语。 2、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唱歌的小河》。 3、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日记的格式,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以及从好书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重点: 理解《唱歌的小河》,体会作者读诗的感受。 教学难点: 了解日记的格式,学写读书笔记。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小黑板。 2、名好读书的孩子潭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一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案# 导语 书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好老师和好朋友。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一篇*?(指名学生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它让我们获得知识,受到启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小朋友在日记中写下了他读书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原文及教案

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原文及教案 1.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原文篇一 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 写许多许多的信—— 替雏鸟给妈妈写, 让妈妈快回巢, 天已近黄昏。 替花朵给蜜蜂写, 请快来采蜜, 花已姹紫嫣红。 替大海给小船写, 快去航海吧, 海上风平浪静。 替云给云写, 愿变成绵绵春雨; 替树给树写, 愿连成无边的森林。 给自己, 我也要

写一封封信, 让自己的心, 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 2.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导学过程: 一、导课:任何一封信中都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看看这首诗歌中的信中都写了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诗歌,看看作者都给谁写信了?指名板书。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2、你对哪封信最感兴趣?用心读,说说信都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指名回答,谈感受。重点体会“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个别读、比赛读、分组读、齐读。 3、每封信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说写信时要用心去写,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2、完成语文天地。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背诵诗歌。 二、你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给亲戚、朋友写。 (2)结合语文天地笔下生花,看看这些小朋友给谁写?你还想给谁写?写些什么?学生仿照课文编写诗。(展示学生作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乐园五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乐园五 教学要求: 1.读复姓,了解姓氏文化。 2.积累含有“言”字的词语6个,理解它们的意思,认识“吉、祥、宣、誓、允、诺”6个字。 3.描写、抄写、背诵3句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信”字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抄写,背诵3句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2、积累含有“言”字的词语,理解他们的意思。 教学准备: CAI、实物投影仪、生字生词卡片、板书、磁铁、书签。 教学过程: 一、学习伙伴,调动快乐的情绪。 1、同学们,瞧!咱们的老朋友乐乐来啦! 2、乐乐:HI!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在语文乐园里见面了。 3、今天乐乐要和我们一起去语文乐园里学习,你们高兴吗? 二、自主学习,体验尝试的快乐。 1、首先就让我们和乐乐一起走进“我来试试”。(板书:

我来试试)你们听! 2、乐乐:同学们,咱们中国的姓氏很有意思。你们想了解吗? 3、咦,“姓”谁不知道?我姓喻,你姓什么?你呢? 指5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姓。 4、我们每个人都有姓,这有什么特别的? 乐乐:姓氏的学问可大呢?你们能试着说说他们的姓吗?(CAI出示:欧阳修司马光) 指名说。 5、像这样两个字的就是复姓!乐乐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复姓呢? 6、各种形式读复姓. (CAI出示所有复姓。) (1)自由读、指名读。 (师注意纠正“令狐”、“皇甫”两个复姓的读音。)(2)小组内练读。 反馈:请三小组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轮读、抢读、齐读) 7、老师配乐示范读。 8、你们想读吗?咱们男女生比赛来读读吧! 男女生赛读。 配乐全班齐读。 9、拓展:你们知道哪些复姓人物呢?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乐园鄂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乐园鄂教版

语文乐园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含关于动物的家的词语; 2.描学四季风的词语; 3.背名言、谚语; 4.读一读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5.学会口语表达:《假如风有颜色》 6.展开想象,写一写《假如风有颜色》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 在读一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一认,读一读描写四季的词语,了解四季风不同的特点。教学难点 读一读描成语故事《狐假虎威》,体会其中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一认,读一读。

出示:鸟巢狗窝蛇洞兔窟马厩虎穴鸡笼蜂房【此处为课件2】 1、学生自己读一读,认识4个生字。 2、说说各种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 3、游戏:“动物找家”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家的名字? 5、齐读。 二、认一认描写四季的词。 出示:【此处为课件3、课件4、课件5、课件6】 春风拂面和风细雨清风徐来暴风骤雨 秋风送爽凉风习习寒风刺骨狂风呼啸 1.自由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读词语。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四季风的感受,理解词语。 3.多种形式读词语,注意读出四季“风”的不同特点。 4.比一比,谁先记住这些词语? 三、积累名言谚语。 出示:【此处为课件7、课件8】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人要有三个头脑:与生俱来的头脑,从书籍中得来的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头脑。 1.自由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2.小组交流,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3.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4.写一写,鼓励同学们选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课时 一、阅读短文。出示短文《狐假虎威》。【此处为课件9】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勾画写的美的词句。 2.同桌合作读,结合生活体验交流自己读短文后的感受。 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出感情。 4.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拓展延伸,再去找一找描写动物寓言故事的文章,进一步体验寓言的魅力。 二、探究与发现。 出示图画:【此处为课件10、课件11 】 1.自由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2.联系小伙伴的提示语,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与季节有关的词语。看谁说的多?说的好。 5.出示四幅“春、夏、秋、冬”的画,【此处为课件12、课件13 】把刚才的这些词语写到恰当的话下面。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案及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案及 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声音,能够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理解文中描述的声音,并用简单词语表达出来。 3.能够正确使用“咕咕、叽叽喳喳、哞哞……”等声音的拟声词。 4.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准备 1.《大自然的声音》课文。 2.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笔、纸等教学用具。 4.互动式教学软件等教辅资料。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 1.让学生观看有关自然生态的图片或视频。 2.询问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自然声音?这些声音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3.2. 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并解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让学生感受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将课文分小组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组内分享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3. 拟声练习 1.分为小组,组内分角色模拟自然声音进行拟声练习,进行拟声词的认识训练。

2.整合小组交流,分享学生们所模拟的声音。 3.4. 作文练习 写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场景,并在其中描述所听到的声音。让学生们从写作中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5. 布置作业 让孩子们在校园或者家庭里面发现和记录自然发出的声音。 4. 教学反思 1.合理利用丰富的助教资料,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源,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加深印象。 2.课堂中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之间互动,让学生们分享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3.在写作训练中,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实践于生活中,可以让学生们更好掌握所学知识。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鹿柴》教案及赏析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鹿柴》教案及赏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鹿柴》的背景、作者及意义; 2.分析课文中的生动细节、描绘方法及语言表现特点; 3.掌握相关词汇、句法及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及审美能力; 5.以此为契机,引发学生对文学创作及审美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鹿柴》的主要情节、思想以及艺术特点; 2.学习《鹿柴》中的关键词句、语言表现及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鹿柴》中的生动细节、描绘方法及语言表现特点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1. 教学准备 1.精心准备《鹿柴》的全文及相关注释材料; 2.制作教学PPT或者手写课件; 3.具备诵读《鹿柴》及相关解读的能力。 2. 导入 回顾上一节的内容,询问学生有谁能够分析课文的主题及意义。 3. 分析课文 1.讲解作者及背景:唐代诗人王之涣,唐朝诗词代表人物之一;

2.分析主要情节:描述一个康庄大道两侧的老人砍柴,王之涣通过描绘景色、人物描写等手法,表现出了严寒环境下艰苦的生产;突出了贫困而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抒发了诗人对于淳朴生活的向往; 3.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现:王之涣用“牛衣破旧”、“卧冰求鲤”等艺 术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古代山民的艰辛工作; 4.探究修辞手法: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写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或者拟人句子。 4. 总结回顾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鹿柴》,可以让学生去寒冷的天空下,体验披荆斩棘的挑柴砍柴之路,感受作者笔下那种手持铁斧砍柴的刻骨寒冷感觉。 五、课堂练习及作业 1.阅读《鹿柴》全诗,整理《鹿柴》的主题、情节、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等; 2.完成课后作业:仿照《鹿柴》中的语言形式,仿写一篇以生产、生活为主题的小作文; 3.学生交流汇报并互相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探究《鹿柴》中的生动细节、描绘方法及语言表现特点。课程设计要素齐全,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在课程实践中,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和意义。 七、学期计划安排 1.第一周:学生熟悉《鹿柴》,介绍唐代诗词特色; 2.第二周:学生分析《鹿柴》全诗,理解主题和情节; 3.第三周:学生学习《鹿柴》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现; 4.第四周:学生探究修辞手法并举例子举例; 5.第五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鹿柴》的内容和意义;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红马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红马的故事》教案及反 思 一、教案 1. 整体目标 通过《红马的故事》这篇小说的阅读,让学生理解“交换”的道理,能够感受到做好事后的内心愉悦,并且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交换”的道理;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教学方法 1.问答法教学; 2.观板报,讨论和提问。 5.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介绍故事的背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步:阅读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 •学生跟读故事。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 •学生理解故事的含义。

第三步:讨论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第四步: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答法和讨论故事的方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在学生表达自己看法和感受这个环节,学生表现平平,可能是缺乏表达能力或者缺乏经验。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具体反思: 1. 问题 1.学生表达自己看法和感受的能力需要提高,教师可以开展更多的语文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 2.在讨论故事的时候,老师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且要多给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涵。 2. 改进措施 1.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学会写读后感; 2.给学生分享常见的阅读技巧,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3.老师应该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讨论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三、结语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故事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在表达自己看法和感受这个环节,学生显得比较薄弱。这也给我带来了启示,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应该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表达能力。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希望自己可以不断学习和提高,做更好的教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动物的远游》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动物的远游》教案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动物的远游》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_课。本课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动物具有一种超越人类的本领分辨方向,认路回家。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_个字,认识_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可以分辨方向,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甚至还超过了人类呢!想去看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指名读。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3、《动物的远游》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根据回答贴出动物图片) 4、现在请打开书,快速读课文,看看对于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三、复习巩固 去掉拼音的生字词 四、指导书写 1、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最难写的字是哪几个?应该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师辅导,强调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请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远游的本领。 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把文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介绍动物远游本领的词句画下来。 2、再读课文,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师出示表格,学生答后填表,了解不同动物的本领。 4、同学们说的很好,请在小组内表演,展示不同动物的本领。 5、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表演,进行比赛,看看哪组介绍的动物多? 6、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动物远游有了很多了解,那能读读吗? 7、表演读:谁能戴上头饰来读? 三、拓展延伸 1、小小的蜜蜂,鸟类,三文鱼等这些动物认路的本领确实令人惊诧,你还知道哪些? 2、上网查询有关动物的知识,办一个关于动物的小报。 板书设计: 动物的远游 蜜蜂回家从不迷路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案及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 的声音》教课设计及教学反省教课设计 1.学会10个字及有关词语,认识 5 各 1 字。 2.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认识课文描绘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觉大自然的美。 4.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课要点: 1.词语教课中重视象声词的教课,认识象声词的不一样 构造,指引学生经过朗诵领会不一样声音所表示的不一样事物。 2.课文要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指引学生经过朗 诵,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觉大自然的美。 教课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认识句子 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认识课文描绘地方法,领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课安排: 2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巧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座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状况,要点指导读好”柔,诉,敲”, 差别”呢,量”是多音字。 4.小组念书竞赛。 5.轻声朗诵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讲堂练习 1.察看字形,谈谈你的发现? 2.师提示要点字的要点笔划,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首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谈谈课文描述了大自然哪些美好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爱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何? 2、四人小组议论,沟通念书感觉。

3、全班沟通。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同样,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 个段落要点指导,教师经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诵,帮助学生领会声音的特色,初步认识这类总分的构段方式。 其他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述的境界。) 4、朗诵全文,试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指引下背诵有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觉大自然美好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 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 能够重生 不行重生的; 生活的必要 ①自然环境的组成 ②自然资源的分类 ③生物的多样性 教课反省 1 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详细地 写了大自然的的声音?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微笑着面对一切》教案三篇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微笑着面对一切》 教案三篇 篇一 本文是“坚忍、顽强”话题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桑兰在赛前意外受伤,从接受治疗到出院迎接新的生活的过程,表现了桑兰勇敢地面对困难,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超人的勇气。文本语言类似新闻报道,没有详细的细节描写,但有许多典型的句子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足以刻画桑兰坚强的形象。这为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句,主要段落感受人物形象提供了凭借。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不认识桑兰,对其遭受的“不幸”更是不甚了解。课文篇幅较长,生字表和查字表*有27个需要学生认识的字,加之学生不能预习课文,因此在课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准、读通、读顺,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明了文章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夯实这一训练过程极为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剧痛、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等词语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及课外补充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感悟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悟桑兰面对“一切”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乐观。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桑兰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ppt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初识桑兰。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桑兰 1、提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和句子的朗读。 3、再读课文,思考,桑兰除了是名“优秀的运动员”,她还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交流,感受不幸 1、学生交流桑兰是怎样受伤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