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报告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报告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报告

第一篇: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报告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报告

教材编排的基本结构。

全册共24篇课文,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课例、古诗诵读、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每单元的课例又由三篇课文组成,其中课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有带“△”的思考题,供学生选做。每组课文后安排了一次古诗诵读,共八次。语文乐园由四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其中语文乐园

(二)(四)

(六)(八)中还有一个板块为综合性学习。

教材以话题形式组织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八个话题,它们依次是:爱和爱心、学习和生活、自然之美、文化、诚实守信、动物、坚忍顽强、季节。本册教材要求会认的字219个(其中多音字16个),学会的字235个,要求会的字排在方格里,一般安排在课文后,此外,教材在古诗诵读和语文乐园里还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教材编排特点,一、关于课例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的同时,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如,第五单元的三篇课文,通过三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诚信是做人基本的道德要求,只有诚信才会赢得信任;第七单元则以乐观的桑兰、顽强的伦多·派特利和坚忍的山茶花为榜样教会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坚强、勇敢,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第一单元“爱的教育”、第三单元“自然之美”、第四单元“文化”都是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美的熏陶,这些单元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使学生在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性的美、自然的美,从而使他们从内心里生发出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愿望。

2、围绕话题组织单元学习,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

本册教材继续围绕话题组织单元学习内容,八个话题均未出现主题词,而是隐含在单元内容之中。主要表现为联系单元话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从课例、古诗诵读到语文乐园,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话题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

如,第三单元的话题是“自然之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大地巨人》、《大自然的声音》、《五彩池》以不同的笔触,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读罢三篇课文,又让学生在古诗《敕勒歌》中,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风情,在小诗《树林里》“静静地观察叶子上的毛毛虫,枯枝上的小蜻蜓”,还让学生去读“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漠孤烟、古木参天、惊涛骇浪、海市蜃楼、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这些描绘自然景观的词语,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讨论“到哪去秋游”,在习作中让学生写“你常去的地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最美的地方,还可以写最想去的地方”。在这些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可以看出,整个单元围绕话题内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有学习、感受,后有拓展、交流,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3、选文题材、体裁丰富多样。科学内容与活泼形式结合,注重了教材生动通俗、情趣化。翻开本册课文,可以看到选文题材丰富多样,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反映祖国与世界文化的、有反映自然之美的、有反映人文亲情的、还有反映动物世界的。从体裁看,有小诗,如《信》、《大地巨人》,有童话,如《青蛙和蛇》、《雷鸟太太的时装》,有故事,如《守信》、《不瞒真情》,有散文,如《泉水》、《山茶花》等。这些课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使学生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去积累语言,激发阅读兴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教材无论哪个单元,哪篇课文,在内容上都是生动通俗,在形式是都是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如第八单元的

《雷鸟太太的时装》、第五单元的《青蛙和蛇》等课文,内容虽然都是科学知识,但都以童话的形式呈现;第二单元的《煮书》、《红马的故事》虽讲的是学习中的道理,但也是通过儿童身边的故事呈现,教材中的儿童诗《大地巨人》、韵文《泉水》、《在自然的声音》等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这些课文充满童趣,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也符合儿童语言习惯,完全改变了才教材板起面孔说理的模式,使教材更像学生的“学本”,而不是教师家长的“教本”。而且教材页页彩图相伴,有的课文甚至与图画溶为一体,这不仅发挥了图片在信息提供和激发兴趣方面的独特功能,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十分有益,使用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4、课后习题充分关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前的大纲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如今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如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体验”一词出现了17次,贯穿于目标、建议、评价三部分之中。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就非常关注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许多课文后都安排了一些主观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独特的感受。如《信》这篇课文中,“你想帮谁写信?”《这条小鱼在乎》中“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煮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请你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大自然的声音》中“走进大自然,感受美妙的声音,你有什么发现?”《罗马速写》中“罗马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等等,这些习题为孩子们自己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独特的体验提供了清晰的向导,为他们在阅读之后疏理个性化体验提供了清晰的线索。另外,部分课后练习中还安排了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关于语文乐园

1、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翻开本册教材的语文乐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内容并不是一

个单元内容的复习与总结,而是本单元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而且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我来试试”板块中,安排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学习内容,如乐园

(一)中的读一封信,乐园

(二)的多音字姓的读法、学写便条,乐园

(三)中的数字的大写,乐园

(五)中的介绍复姓、学写请假条,乐园

(六)中的动物的家的名字,等内容都是儿童身边或他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记得我在教了请假条的写法后不久,有个学生请假就托同学带了一张请假条给我,而且是一个平时在学习上还有些困难的学生,可见这些贴近儿童生活的学习内容容易使儿童与教材产生亲切感,有助于学生开展语文实践,当然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这个板块还有经典的成语故事,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继承性。

2、注重方法的引导。

乐园中“探究与发现”板块,都是从本单元有语言现象中归纳或生发出来的,在编排上,既注重情感的撩拨,又有方法的指导;口语交际则图文并茂创设情境,并呈现简短的案例,提出明确的要求,有了过程与方法的提示,又有可借鉴的例子,还有形象的画面激起兴趣,学生不仅会想说,敢说,而且会乐于说。

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的平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多渠道,多层面地进行语文实践。如语文乐园

(四)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身边的文化,不仅为学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还设计了一张详细的调查记录表,给学生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师生的可操作性。

教学建议

一、生字教学

学生进入三年级,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像一、二年级那样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但是我通过实践觉得,如果像许多公开课一样,把识字教学放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去完成,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

就需要我们另辟蹊径。我们可以以尝试走“课内情趣化,课外生活化”路子。在课堂之外,我们可以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来引导孩子们识字。但教师不能陪伴学生生活的时时处处,我们除了要做好经常性的引导和督促工作,还需要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识字、写字比赛,促进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二)关于阅读教学

1、新课程阅读教学课堂设计的基本思路。

确定处理组织预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案产生

2、新教材的处理。

⑴简约——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所谓简约就是要我们面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提高课堂有效性。新课标对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都提出了专门的要求:“教学内容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配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要简约,首先是浓缩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去认识本质的东西。其次,就是必须有取有舍,删除浅显易懂、非重点的内容,而突出重点和关键的内容,正如有的教师讲的,现在的课堂上,教师讲授有“五讲五不讲”的原则。“五不讲”是: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五讲”是:讲教师在研读课文时的心得体会、感悟发现;讲学生感兴趣、记得住的东西;讲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讲主题性的知识;讲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

其实现在很多老师都已经有了“简约”的意识。在很多学校听课学习时,评课的教师专家经常提到一点,就是在处理教材时要主抓一条线索来提纲挈领,以使课堂程序清晰明了。以第八单元的最后两篇课文为例。

《雷鸟太太的时装》这个故事,篇幅很长,占了两篇课文的篇长。如果逐段讲解,费时费力,讲了前面忘了后面。在处理这两篇课文时,

我们可以先把第一部分课文(第二十三课)分成四步。首先,理解“时装”这个词,然后请学生认真读课文,找出雷鸟太太在冬、春各穿什么样的时装,再分组讨论,雷鸟太太为什么会在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使学生明白,雷鸟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羽毛的颜色,从而形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保护色,使自己得以生存的道理。第四步,课堂以“在自然界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变幻衣服颜色”这个问题结束,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查找相关资料。在教学第二部分课文时,以学生自学为主。先学习课文内容,也就是雷鸟在秋、夏两季换上了什么衣服及其原因,然后交流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这样处理就改造了孤立零碎的费时费力的环节,使课堂变得经济高效。

⑵扩展——多向思维,开拓思路。扩展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补充和增加,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扩充内容作为课内教材的拓展、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类型及教学的不同,把它安排在不同的阶段。

课前扩展:课前扩展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如,在《齐白石的画》一课,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关于齐白石的资料,包括他生平、主要的作品、作品的风格及人们对他的评价等,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人物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进入文本。这就好像我们手拿电视遥控器时,如果看到哪个频道的节目中有自己熟悉的演员,就要停下来多看几眼一样。再如,学习《微笑着面对一切》一课,也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桑兰的资料,她的成长历史、她为国家取得的荣誉,有条件还可以把桑兰受伤前站在国际领奖台上的飒爽英姿通过多媒体放给学生看一看,这样会让学生对桑兰辉煌的过去有更深地了解,那么在学文时,就会对受伤给桑兰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感同身受,自然也会对这个小姑娘的乐观、坚强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课中扩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自学自悟。如,《卢沟桥的狮子》

一课,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因为学生对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并不像我们这一代人一样有深了解,所以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卢沟桥为什么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我们可以适时地向学生补充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让他们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感性地认识,明白它的历史意义,这样孩子们对卢沟桥意义的理解就顺理成章了。

课后扩展:前面我们提到,本册的教材课后思考练习中多了一些带“△”的选做题,如,《大自然的声音》中“走进大自然,感受美妙的声音,你有什么新发现?”《雷鸟太太的时装》中“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变幻‘衣服’颜色?”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到习题的弹性,我们同时也看到,实行课改,我们还要不断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我们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发他们更多的思考,并使这种思考延伸到大自然、延伸到社会、延伸到现实生活,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实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⑶活化——学科整合,化静为动。

处理教材另一种有效方法就是活化教材,设法让静止的、抽象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为什么相同内容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人们更喜欢看电影电视,而不是小说,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电影电视创造出来的形象是动态的,可感的。那么怎样去活化教材呢?首先,我们可从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入手。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可以将实物、照片、文字、表格、图形等各种形式结合起来,达到加深学生感受的效果。

如,第十七课《动物的远游》,我们就可以以对话的形式来呈现。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篇幅较长,介绍的动物也比较多。在上这一课时,我们不必把自己当作一本“百科全书”站在讲台上对孩子们进行知识的宣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把自己当做文中的动物以对话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远游的本领,并在小组之间开展竞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正确、流畅、生动,哪一组的同学又讲出了

课文中没有的内容。这样学生必然会认真研读文本,甚至会去多方查找资料,主动将知识进行内化。通过介绍,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通过竞赛,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积极性也会在无形中提高。

《山茶花》一课,我们可以溶入图片呈现的方式。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山茶花的美,句子写得非常美,但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生活经验不足,他们中的一些会对我们认为很美的句子感到有些不理解:墨茶怎么会如清潭?粉红的怎么会如轻纱?什么是单瓣?什么是重瓣?这些问题,孩子们在头脑中是难以想像的,如果能先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使用权他们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再来读句子,自然就会体会到这些比喻是多么的恰当,这些描写是多么的精妙!

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科间的整合来实现。比如,有时,我们可以象音乐老师那样在课文中寻找跳跃的音符,发现美的旋律;象美术老师那样在字里行间发现美的色彩,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在纸上描绘绚丽的图画;象历史老师那样通过记载性的文字、图片领着孩子们去探寻历史的遗迹,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甚至还可以在课堂在溶入表演、舞蹈等。当然,谈到“整合”,并不是简单地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更不是简单相加,而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去丰富、去激活语文学科的知识。

其次,要想活化教学内容,另一个做法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第二十二课《夏天和冬天》,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描述了大自然夏天和冬天极富特色的景物,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也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积累的语言。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没有过多地讲,而是先领着学生美读,然后以组为单位,合作把夏天和冬天画成两幅想像画,可以画文中提到的景物,也可画文中没有出现的景物,可以一个画,也可以你画一笔我添一笔。画好以后进行展示,然后又是由组内成员根据画面来进行语言描述,可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并引导其它成员对同伴的发言进行评价。当时课堂氛很活跃,而且经过由文到图,再由图回到文这样

两个来回,当学生最后再来复述课文时,就没有了背诵的痕迹,好象说出来的都是从他们心底里发出来的声音。⑷ 预设——师者有意,宽容以对。

新课程面前,教师要“稚化”自己,把自己当做学生,用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装的想法和情感,更要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经验,并以此做为开了课程资源的根据,所谓“师者有意,生者无意。”《五彩池》一课先描写了五彩池美丽,又讲到了池水呈现不同色彩的原因,这就是成人们都很熟悉的光的折射原理,但在课前我到教科学的老师那里去了解,知道他们的科学课还没有涉及到这一物理常识,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我借了几只桶,在里面装了大半桶水,放在教室能晒到太阳的窗台上,又找了几面小镜子。上到这个内容时,我叫学生们分成四大组,亲自操作,把镜子沉到水里,观察镜子通过水后反射在教室墙壁上的光斑,当学生看到了彩色的光斑,并且看到了改变镜子对光的角度,光斑还会产生颜色深浅的变化,他们都露出惊诧的表情。有的学生还把这节课写到了日记里,他们在日记里问,水为什么会让阳光变样呢?我觉得这节课我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还引发了学生对光的兴趣。从学生的角度来为他们释疑,结果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疑问,这不正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做到吗?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我们还要考虑到一点:一个班的学生是有差异的。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当然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教法。所以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这一点,王崧舟老师的一个课例,给我很深的启示。在课堂上,王老师在导入时,安排了一次听写,当他走下讲台发现,有同学没写出来,于是他笑着说:“写不出来的同学可以偷偷地看看书。”这句话给我当时给我很大的震憾:因为平时我对待考试、听写,都是铁面无私的,但仔细想想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把这些生字记下来,并不是要在课堂上考倒学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宽容一些,给他们的这节课一个轻松愉快的开始呢?试想,学生在这样一个近乎游

戏的过程中记下这个词,难道不比我们事后去罚他抄十遍二十遍效果更好吗?这种宽容在处理教材时也可以体现出来。我们在设置课堂练习时,可以分层次来设计。如,《罗马速写》一课的练习,“你觉得哪个词语最能概括罗马的特点,把它写下来,可以是文中的词,也可以是你平时积累的词。”“学了课文,罗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能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吗?”“今天你是导游,带着大家去罗马游览,你该怎样向大家介绍美丽的罗马城?”三个层次,由学生自己来选做,这样就贴合了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提高。

三、关于作文教学

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内容是直观的,材料是现成的,布局谋篇有图片引导,而三年级的命题作文素材相对比较抽象,且在字数上有所增加,内容也由单纯的看图写话到有一定的描写,这对刚刚接触命题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第二学段习作课程目标,前三条,一是“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二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三是愿意“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见,三年级的作文课,最首要的问题是让学生不怕作文,爱作文。

所以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降低要求,不要一开始上来,就这条条那框框,吓得学生不敢动笔。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力来能强求,但人们完全可以制造出使之发挥积极作用的先决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主。师生融洽可以让学生心理安全,体验成功可以让学生心理自主,基于这两点,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先从模仿起步。如《信》中有这样的句子: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近黄昏;替花朵给蜜蜂写,请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可以让学生依照句式练习来拓展思路,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还可以做事变换句式的练习、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或学校生活中的事情进行特写镜头的练习等。在练习过程中不要提过多要求,要淡化习作技巧,不留痕迹地雷引导学生由口头语向书面表达过渡。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在习作课之外,可以多开展各种活动,用活

动的自主性、主体性、创造性,避免课堂教学中的僵化性、孤立性、浅薄性等局限性。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无论是课内的例文还是课外的读物,让在阅读中获取营养,丰富积累,提高思维的广阔性。

学生的习作不能“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竞争带压力,交流带来成长。同伴之间的交流有时会起到教师难以起到的作用。

作文,是智慧与语言表达的结晶,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学生眼里,就像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期待得到他人的肯定。随意挥舞的“狼牙棒”会让学生的心灵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痕,无情地浇灭创作的火花。批改作文时不可任意“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鲁迅语)但对习作的评价也需要适时地引导,剪去枯枝,去除野草。文评价体系更多的应考虑语文因素,构思、语言、章法、韵致乃至文字规范、标点运用等,立意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学生的价值观有时会发生偏差,看待问题存在片面性,正确的引导就必不可少,提醒式的评价语言会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那么评语也应让学生听到教师心声。鼓励式、赞美式评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议式评语为学生澄清模糊性认识,二者结合使评价语言成为甜口且利于病的良药。

第二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三、四年级属于小学中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低段学字词句过渡到学习自然段的知识,再由段的学习作铺垫过渡到五六年级篇章的学习。要求把低了,课就上得像低年级的课,拔高了又成了上高年级的课。所以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进行。虽然四年级和三年级同属于第二学段,在课标中目标是一样的,但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要求。四年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的拔高。三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以自然段为训练单元,而四年级可以以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为训练单元,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然段内容上的联系,明确有时不同的自然段讲的是不同的内容,有时几个自然段是围绕一个自然段或一个意思来写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训练可为整体上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奠定基础,即为五年级的篇的学习作铺垫。我们

要明确课标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目标,理清三个学段目标之间的联系,重点掌握第二学段的各项目标。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打混战。

一、明确中年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要求:(略)读的方式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读中培养的能力——学习质疑、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中量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

在学习课标时教师要考虑这些目标我如何落实到每一节课中。一学期结束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反思这一学期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落实的情况如何,不能使学生留下学习的债务。

二、教材分析

鄂教课标版四上语文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按照“整体建构,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的理念编写而成。

(一)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照单元主题组编。有8个话题——语言的魅力、人人平等、爱的世界、动物天地、勤学善思、良朋益友、锦山秀水、英雄品质编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阅读、古诗诵读、乐园三大部分组成。话题是单元的中心,课文是单元的主体,古诗是话题的延伸,乐园是单元的实践。

(二)教材特点:

1、选文特色:充满童真童趣:《书本里的蚂蚁》《太阳,你好!》《阳光洒下来》《童年读水浒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充满人文关怀:《语言的魅力》《检阅》《父爱深深》;语言生动优美:《山和海的书信》《观潮》《听泉》《三潭印月》;题材广泛:《诗人》《儿童和平条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娲补天》《木兰从军》(伟人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大部分课文感情

细腻,需要潜心研读,越读越有味道。

2、诗词诵读的编排特色: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本册教科书选择了8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初秋行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等,单元古诗与学习时节特点相联系,第三单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元日》;单元古诗与单元话题密切,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与单元中《观潮》《听泉》《三潭印月》写景内容密切联系。

3、语文乐园设立了“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五个栏目。“我来试试”为进行体现年段特点的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设计的,词训练以积累成语为主。句子训练主要是积累中外名人名言。“乐园”体现语言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奥秘,体现快乐学习。“探究与发现”有以下内容:乐园一

认识反问句

乐园二

了解表达和平的方式

乐园三

感受关键字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乐园四

探究表示顺序的词在句中的作用

乐园五

学习修改句子简单的错误

乐园六

认识排比句

乐园七

学习通过排比比喻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乐园八

学做读书卡,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探索语言的规律。

4、本册有8次口语交际

乐园一

请读一读这本书

乐园二

小鸟是我们的朋友

乐园三

美丽的校园

乐园四

游戏

乐园五

是怎么一回事

乐园六

真舍不得他

乐园七

赞美的话

乐园八

我不向困难低头

特点:

1、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方式多样。

2、文字表述和情境图像结合的呈现方式给训练提供了方便。

3、根据单元话题设置交际内容,利于发挥单元教学的整体效益。

5、本册有8次习作训练

乐园一

我喜欢的歌

乐园二

我自己

乐园三

秋天的节日

乐园四

落叶

乐园五

乐园六

我的好朋友

乐园七

我爱我的家乡

乐园八

我尊敬的人,所有的习作训练都只提示内容,确定范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命题。所有提示语提示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考内容,相当于写作提纲。环绕单元话题设置写作内容。写实作文与想象作文紧密结合,以写实作文为主。综合性学习有四次:乐园二语文真有趣乐园四书本中的动物(学写研究报告)

乐园六人民币上的风景名胜

乐园八调查社会用字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强调动手。其活动过程包含了听说读写各项实践活动,学生必须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完成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合作,学会收集整理信息。

三、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时应注意: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促进者

不管是哪层次对话都要遵循

语文教学的规律:整体-部分-整体。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1)由听课的感受谈起

平时听课中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肤浅,没有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不能做出评价;教师解读教材不准确,抓不住课文的主旨;在教学中目标模糊,内容上兜圈圈,自己讲的头昏昏,学生听得雾茫茫。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能突破,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深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师在课前是否深入

地与文本对话是很重要的,教师解读要文本时要静下心来,要钻进去,深下去。语文课堂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语文课堂,我们对教材理解得多深,把握的多远,我们在课堂上就能带领学生走的多远,领悟得多深。于永正: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法。

(2)教师解读教材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教师自己读懂教材

教师首先要与教材的编者对话,了解教材的编写思想、编排体系、选文的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意图等。接着要钻研每一篇课文。首先通读课文,对全文有整体印象,再细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师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抛开所有教辅资料,独立深入解读文本。支玉恒说过:“我备课,在读文设计方案之前,决不翻阅任何参考资料,就是自己认真阅读教材。先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回想文章的整体内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再细读,看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铺设了什么样的细节,用什么方法描述等”。支玉恒老师四十岁从一名体育教师转成为语文教师,成为语文教学专家,这与他每次教学时都能独立解读文本是分不开的。教师要能独立解读文本,不断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只有深入独立阅读才会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自己都不能读懂文本,那就谈不上做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了。

独立解读文本,不是完全摈弃教辅资料,只是要求教师必须先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思考,再参考其他资料,使阅读更全面。如果一拿到文本就翻阅各种资料,往往是别人的阅读代替自己的阅读,久而久之,自己的阅读能力就会减退。在自己独立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广泛参考别人的理解,吸取有益的成分,完善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全面深刻。教师只有全面深刻的解读文本,才能把握文本的基本解读,才能合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因为个性化解读是基本解读的升华,个性化解读前提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举例说明

第二个层面:充分预设

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后体验阅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学生在读书

过程中的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接着要充分预设学生的解读。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可问自己:学生会如何理解课文,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促进学生的理解?文章的重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如何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中落实教学目标?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教材,然后再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素质的角度,设计出能够促使学生认真探究的核心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灵活地使用教材这一潜在的文本,提高对教学的认知水平,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听说读写的活动。这样教学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只有全面深入解读教材,才能有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举例说明

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1)充分自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促进者。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充分,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刚把课文看一遍,教师就开始提问、讲解,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和所提的问表现出茫然的神色。这种教学肯定是脱离文本,架空分析的一种形式。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预习的方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学生能够读独立阅读。预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逐步培养和提高。开始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留下的痕迹都是浅层的,阅读目的很模糊。教师在引导时要把握年段阅读要求,将阅读方法和所需培养的能力有机的结合来。四年级学生阅读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读中提出自己的疑问、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如果学生在三年级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的能力,到四年级指导学生预习时可做以下提示:a、把课文大声读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b、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写。

c、默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做记号,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借助字词典理解词句意思。

d、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边读课文边思考。

e、学习课文中你有哪些想提的问题。

f、划出本课你欣赏的词句。

这五步提示是对学生自学方法和过程的指导,是紧扣第二学段学生阅读所要达到的能力提出的。每次预习也可根据课文特点作一定调整。如果学生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项任务引导,逐步提升预习能力。

(2)课堂交流

在教师和学生分别都充分解读了教材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课堂交流了,包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生本交流等。

交流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预习状况。学生课前做了预习,教师要认真督促检查: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了解学生识字的情况,了解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和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感受程度;要求学生质疑,质疑与思考有密切的联系,不会思考的人难以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还可采用学生汇报的方式。要求学生汇报自己如何自学的,自学中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哪些问题,遇到了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彼此之间能互相学习交流自学的方法和自学的内容。

交流的第二步: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要适时指导。

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应该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哪些内容已掌握,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再把教学目标和学生预习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还有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该采取哪些措施。教师的指导应该对学生的自学起到梳理和调整的作用。在学生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解决。要求学生提问时,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问题还很多,教师要能从纷乱的提问中捕捉那些对理解课文起到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同时还要训练学生提问的能力,开始学生的提问可能是浅层的,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防止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加思考就提出问题。举例说明略课堂交流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时,还要考虑如何把课标中

要达到的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a、“读”的能力

四年级学生应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的能力,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课程标准》指出:“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默读的训练。带着问题默读,在读中思考,边读边提出自己的问题,找出答案。在默读中要求学生动动笔,圈圈、点点、划划、写写,使学生读思写结合,动手动脑相结合,通过“圈点批注”,在“静思默想”中“潜心会文”。

实际教学中,略读是容易被忽视的。如何指导略读?略读和默读总是连在一起的。略读的训练时机应放在初次接触文本时,要求学生一目一行地默看,然后说出文章的大意。开始训练时,可要求学生略读某段,说出大意,然后略读几段,最后略读全文,并都能说出文章大意。略读能力在循序渐进中提高。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学生都能做到,但如何达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还需教师不断的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充分解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不管是初读还是精读或者是整体回归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都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欲望。

b、理解词句的能力

词是句子的基础。理解词语的方法一般有3种:借助工具书,根据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借助工具书和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最终落脚在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词句常常只是停留在对词语的字面理解上。如:第七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借德国街头临街窗上摆满花这一小视点赞扬了德国人创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文中有“应接不暇”一词学生以前没学过,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到的解释是:原指景物很多,顾不上欣赏。后形容太忙,应付不过来。这样只是理解词语的表层意思,是不行的,要回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可提问:“应接不暇”在课文中怎么理解?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理解:在德国临街窗上的花太多了,让人看都看不完。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从“应接不暇”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学生从文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从这个

词可看出德国人爱花的真切,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从这个词还可体会到:德国人创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这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同时也在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在理解课文内容中更深入地体会到了词语的含义。两者相辅相成。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一定还要回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所以平时教学中要重点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c、概括复述的能力

四年级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的能力。要训练学生复述的能力,首先得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说出文章的大意,在学完课文后再要求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举例说明(略)复述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课文主要内容,再想主要内容分哪几部分,每一部分又讲了哪些内容,这样在学生脑中搭起课文内容的框架,复述就容易了。

d、积累的习惯

中年段是语文积累阶段,在课内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语,精彩语段,还要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也积累下来。平时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积累本,将优美句段集中本上,经常阅读,有时还可以建议学生背熟。每周检查交流,可引导学生将积累本趣味化,根据内容描花添彩,贴卡通画,增强学生趣味性,积累贵在坚持,只要坚持了一定会有效果。

古诗教学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中国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本册中8首古诗,古诗诵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入情入境,诵读中积累。对诗意的理解,可让学生配合情景图和文字自己领会。诵读过程中,可让他们简要说说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及对作者感情的体会。要引导学生从旧知向新知过渡,从课内向课科外拓展,以提高诵读效果。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报告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报告 第一篇: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报告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报告 教材编排的基本结构。 全册共24篇课文,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课例、古诗诵读、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每单元的课例又由三篇课文组成,其中课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有带“△”的思考题,供学生选做。每组课文后安排了一次古诗诵读,共八次。语文乐园由四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其中语文乐园 (二)(四) (六)(八)中还有一个板块为综合性学习。 教材以话题形式组织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八个话题,它们依次是:爱和爱心、学习和生活、自然之美、文化、诚实守信、动物、坚忍顽强、季节。本册教材要求会认的字219个(其中多音字16个),学会的字235个,要求会的字排在方格里,一般安排在课文后,此外,教材在古诗诵读和语文乐园里还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教材编排特点,一、关于课例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的同时,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如,第五单元的三篇课文,通过三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诚信是做人基本的道德要求,只有诚信才会赢得信任;第七单元则以乐观的桑兰、顽强的伦多·派特利和坚忍的山茶花为榜样教会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坚强、勇敢,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第一单元“爱的教育”、第三单元“自然之美”、第四单元“文化”都是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美的熏陶,这些单元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使学生在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性的美、自然的美,从而使他们从内心里生发出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愿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的海南海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

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3.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 教学过程:

202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02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02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202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7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高低不平、崎岖、昼夜不息、勇往直前、奋斗”等词语。 2、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唱歌的小河》。 3、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日记的格式,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以及从好书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重点: 理解《唱歌的小河》,体会作者读诗的感受。 教学难点: 了解日记的格式,学写读书笔记。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小黑板。 2、名好读书的孩子潭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一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案# 导语 书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好老师和好朋友。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一篇*?(指名学生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它让我们获得知识,受到启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小朋友在日记中写下了他读书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人教版】2020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这条小鱼在乎教案 鄂教版

3 这条小鱼在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品质,感受生命的珍贵,进一步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让学生明白只有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才能得到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内涵,感受小男孩美好善良的心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男孩明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难点: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准备】 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4个字,理解“咫尺、注视、拯救、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 相关的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此处为课件2】课件演示:鱼在海里生活的情景)你看,它们是多么快活。 那么生活在困境中的小鱼又怎么样呢?【此处为课件3】(课件展示:沙滩上的浅水洼里,鱼儿正奋力挣扎的

情景。)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这条小鱼在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出示生字课件【此处为课件4】 (1)指名读生字。提示读音读法。 浅咫蒸拯 “咫”不要读成二声,“浅”前鼻音,“蒸、拯”是后鼻音。 (2)全班齐读。 3.老师范写生字,指导学生书写。【此处为课件5】 晨昨尺忽男停捡扔哦谁 书写注意事项: “昨”是日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 “扔”的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 “停”“捡”“扔”“昨”“哦”“谁”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 4.指名读课文,其他认真听,并能提出诚恳的建议。 5.让学生画出本课的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和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此处为课件6】 咫尺:本课指这片浅水洼距离大海很近。 注视:注意地看。 拯救:本课指小男孩就是在鱼儿危难的时候给与它们帮助,让他脱离苦难的意思。 在乎:介意;放在心上。 6.通过读课文,你们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呢?(板书:小男孩救小鱼) 归纳疑问:小男孩明知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一场暴风雨过后,“我”在海边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演示画面) 课件展示句子:【此处为课件8】 “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是它们回不去了。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1) 学生齐读。

【鄂教版】2018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6书本里的蚂蚁教案及作业题含答案

6 书本里的蚂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墙趴”等3个字,会写“孤、零”等8个字,会写“孤零零睡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小蚂蚁住进书里之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复述课文,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书本里的蚂蚁》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从而培养热爱语言文字与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难点:复述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蚂蚁图片【此处为课件2】。 2.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蚂蚁的知识。(教师小结补充) 3.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关于生活在书本中的小蚂蚁的童话,怎么样?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此处为课件3】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1. 同桌合作,读通课文。主要把生字和生僻字读准 2. 指名读生字,集体正音。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孤零睡随荚碎挺编墙趴蕊 (1)读准字音 注意:“随碎”是平舌音,“睡蕊”是翘舌音,“编”是前鼻音,“零挺墙”是后鼻音。 (2)指导写法:【课件出示5】 出示会写字:孤零睡随夹碎挺编 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如何把字写正确、美观?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孤”左窄右宽,注意左边“子”字旁中间一提的写法,右边是“瓜”不是“爪”; “夹”字注意笔顺:横点撇横撇捺; “睡”左窄右宽,右边的“垂”,共四横,写时注意间距均等,但长短不同,最后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两个短竖插在地二个横上面。 “挺”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是个“廷”,“编”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扁”里面是一横两竖。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记住字形,当场听写。 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展示交流如下: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睡碎挺编 熟字加偏旁(熟字):子+瓜=孤雨+令=零有+辶+阝=随 形近字比较:来一夹狐一孤偏一编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6】

2018新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备课 一、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全册共24篇课文,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课例、古诗诵读、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每单元的课例又由三篇课文组成,其中课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有带“△”的思考题,供学生选做。每组课文后安排了一次古诗诵读,共八次。语文乐园由四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其中语文乐园(二)(四)(六)(八)中还有一个板块为综合性学习。 2、总体分析 教材以话题形式组织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八个话题,它们依次是:爱和爱心、学习和生活、自然之美、文化、诚实守信、动物、坚忍顽强、季节。教材选文题材、体裁和语言风格丰富多样,且内容新颖、语言平实,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时代气息。“古诗诵读”在教材中自成体系,采用诗配画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册教材中的每首古诗还安排了少而精的注释。“语文乐园”的学习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而且为学生提供主动尝试、探究发现与自我展示的平台。习作一共有八次,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而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有的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词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①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②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③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④培养正确有书写习惯。 2、识字写字 ①会认241个字,学会249个字,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和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②开始学习使用钢笔,通过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能较熟练地书写钢笔正楷字,做到期规范、端正、整洁。 3、阅读 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在事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体会词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③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新课标第一网 ④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4、习作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案讲解》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技巧,可以独立阅读一定难度的文章。此时,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一、教材选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少儿读物和简单的小说。如《小蝌蚪找妈妈》、《老虎的故事》、《神雕侠侣》(改编版)等。 二、教学方法 1.多种形式宣读故事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宣读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录音、PPT呈现、剧场表演等形式宣读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此外,学生还可以群体表演、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理解单个字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理解单个字词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对故事中出现的生僻字,进行拼音、解释和造句练习。学生通过对生僻字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还可以丰富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 3.理解整个段落 教师可以通过理解整个段落的方式,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段落主要内容,了解其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结构。通过理解整个段落,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提高阅读能力。 4.答题和讲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可以就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问题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对答案进行评析,对不同的答案给予不同的评价和讲解。通过问答和讲解,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三、课堂实施 1.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PPT呈现或故事告诉的形式,介绍本节课的故事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宣读环节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宣读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3.理解单个字词环节 教师可以设置拼音、解释和造句等练习,培养学生对生僻字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4.理解整个段落环节 教师可以分组进行阅读,鼓励学生抓住段落主要内容,了解其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结构。 5.答题和讲解环节 教师通过问答形式,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问题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对答案进行评析,对不同的答案给予不同的评价和讲解。 6.小结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回顾故事情节、评价学生表现等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四、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对故事的理解、口头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评价,并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小学三年级,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并通过评价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19山茶花教案1 鄂教版

山茶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山茶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该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该文用浓重的抒情笔法描绘了它的美、娇、艳,并使人感悟到山茶花的神韵,即“山茶花骨朵有股特别的劲儿”。进而使读者联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引发出人们更多更深的思考。另外,该文语言生动形象,描写逼真,将人能置身于茶花烂漫,芬芳四溢的花海之中,令人留连忘返,美不胜收。 设计理念: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能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能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和言外之意。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2、通过朗读感受山茶花的美和“一股特别的劲儿”。 课前准备: 1、山茶花的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查找山茶花的资料并在课前感知写山茶花的古诗。 教学流程: 一、欣赏山茶花,整体感知文本。 1、欣赏陆游的《山茶》。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花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欣赏山茶:请你们边欣赏边听老师朗读,欣赏完了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二、品读文本,感受山茶花的美。 过渡:欣赏了山茶花,你能用一个字来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随交流板书:美) 1、学生默读课文:山茶花真是美极了,请你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山茶花美的句子,然后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随机引导学生学习句子: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随交流随机板书:花色美) 句子1: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 ①指名交流句子,随交流出示句子。 ②你从哪里感觉到山茶花很美? ③你见过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④指导学生朗读:这么美的山茶花,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 ⑤多种形式练读(指名读、点评读、齐读) 句子2: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报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 分析报告 本报告旨在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进行全面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教授该教材。以下是对该单元的分析: 1. 教材内容概述: 本单元的教材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课文阅读:内容涵盖了一些简单但有趣的故事和文章,旨在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 课文研究:通过研究课文,学生可以学到一些基本的语文知 识和技能,如字词的认读、句子的理解等。 - 口语表达:通过一些口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 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 - 基础训练:通过一些基础的练题,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2.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 掌握一些基本的字词、句子的认读和理解技能。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 - 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水平。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的阅读来加 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 掌握一些基本的字词、句子的认读和理解技能,通过课文中 的字词和句子进行研究和练。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口语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 达能力。 - 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基础练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4. 教学方法: 在教授该教材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阅读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和阅读理解能力。 - 亲身体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一些活动中,提高他们 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团队意识。 5. 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并进行反 思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的分析报告,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4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 反思(14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 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工作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他们开始从阅读逐步成为学习重点,经常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对阅读“度”很难把握,不能及时的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坐姿歪歪扭扭、有的学生上课玩玩具。面对这些问题,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面对这种乱课堂的情况,我们教师要引用好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上,把学生转换成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会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会乱。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跃而不乱,教师应该在学生思维形式与学习方式上拟定好课堂秩序的新规范,才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明确要求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郑重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在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 三、要发挥示范作用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作提示,但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发言时要让学生养成举手的好习惯,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到别人说完再说,不要在课堂上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教师的评价中也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学生会在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我相信在这样秩序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无其间慢慢流淌。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很多,我这里所举的一些方法也仅是“抛砖引玉”。但我相信,教师只要时时反思,工作是不是比过去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学生学习兴趣是不是更为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更为高涨。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索就会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2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就应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十分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应对这些问题,应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柯城区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19 山茶花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19山茶花 教材简析: 本文以设问句“你见过山茶花吗?”开头,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然后介绍了“山茶花”的颜色、形状,又以“我"与“老花农”的对话作为过渡,写出因为花骨朵有一股“特别的劲儿”,所以花才会这么美,最后以感叹句结尾,赞扬了花骨朵坚忍顽强的品格.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会认8个字、会写9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和方法: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学会部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你们见过山茶花吗? 2、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山茶花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和双横线中的字,读准字音。 3、检查、正音。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5、查读课文,指导难读准、读顺的句子。 6、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什么?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讨论该如何记住它们。 2、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注意字的结构。 3、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学会剩下的生字,学习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生字。 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二、学习课文。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看出山茶花很美? 2)指名答,重点指导读好“一株树上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让学生先自己拿彩笔试着画一画,然后再读。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山茶花的颜色很美的? 4)指名答,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结合文中出现的比喻句,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朗读句子;与同学讨论,想象山茶花的样子;仿说句子。) 5)指名读、范读、齐读。 3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呢?自己读读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吧. 2)指名答,重点指导读好“果真特别!"“下了那么大工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使学生明白成功之花如此艳丽,是因为追求成功过程中付出的无数艰苦的努力。 3)学生齐读最后1个自然段. 三.背诵。 1学生自由背。 2指名背。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讨论该如何记住它们。 2、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注意字的结构。 3、师范写,学生练习。 五.课堂练习。 1多音字组词。 2我会写。 3组词。 板书设计: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精选8篇)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 结(精选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1 随着期末的接近,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整册语文书三十二课的课文教学,八个综合学习。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学问,又体验到了欢乐。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也时刻本着一名老师特有的工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动听课,仔细备课,擅长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微环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变更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关于仔细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细心地分析、打算,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肯定要全力以赴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学问,是作

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欢乐与成就。例如惊奇的大石头风筝富裕的西沙群岛等等,这些课的教学,我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地为孩子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更加形象生动的学问,因为一节生动形象的课堂,也会让孩子们牢记一辈子。 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刚好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觉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会仔细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会紧紧抓住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仔细做好反思。 二、深化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深化扎实地上好。就拿识字和写字教学环节来说,三年级仍旧还是重点,每节课我都严格要求孩子们做好生词卡片,并在家里做好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检查每个学生都必需要过关,同时在指导认读的过程中,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让孩子们牢记每一个生字。在写字教学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尽管我知道自己的粉笔字基本功不是很好,但我却很极力地在小黑板上指导孩子们进行书写好生字,经过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味词语,加深理解。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3.创设情境,强化情感。教学快要结束时,我大胆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一只蝴蝶、一只小猴、一只小鸟、一朵花,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兴趣,保持了学生注意力,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转换角色,入情入境。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时,我提问:“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三、不足之处 1.拓展阅读《走月亮》《爱我中华》《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了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2.个别字音需要重点指导如“傣族”中“傣”应读“dǎi”。同时对于“坪坝”的意思需要用图片直观显示。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1.教学中对于年级教学特点不够熟悉,导致备课时设计的个别问题过深,需要多多研读课文,加强集体备课。 2.学生分角色表演时对于猴子、小鸟等角色的特点定位不准确,语言上没有个性,千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各单元解读与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设计) ★一个思维导图看清第一单元全貌 ★怎样进行单元解读和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路径: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把握单元内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梳理不同板块内容,关注重点读写目标,理清板块之间在目标落实上的联系→大体掌握每一项具体学习内容及承载的学习目标,创造性梳理内容学习先后的逻辑顺序(参看思维导图)→按照重新组织的学习顺序,细致解读每项学习内容】 ●关于“双线组织”:双线指的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严格来讲,人文主题没办法成为一条“线”,只能是一个一个的点,是“立德树人”的一个个成长点,它们没有先后序列关系,很难从人文主题上梳理出逻辑关联性和层次性。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人文就自自然然存在于母语学习当中,不必特别为其安排学习内容和活动。语文要素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策略、习惯等多个方面,教材已经在每个单元的导读(导学)中明确列出,主要突出了读和写这两条轨道。读写能力的形成,由易到难,由散点到综合,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所以解读一个单元时,要明确它在整本书、整个学期(学年段)中的位置,也就是要“思前想后”。

●解读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怎样理解在三年级一开始就安排校园主题单元?三年级的学生与一二年级相比,对校园的理解有什么区别?2、这个单元里的三篇文章除了落实语文学习的常规目标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外,还有哪些发展性学习价值?如有没有必要向学生推介吴然的作品,要不要读一读泰戈尔的《新月集》。3、这个单元的学习可以并应该为师生带来一段怎样的教室课程生活?4、这段课程生活的评价量规是怎样的?需要哪些学习证据作为学习评价的依据? ●教学设计理念:以学为中心;运用系统思维;建构有联系的课程生活(不是简单的读与写的联系,而是多维度的联系,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做到母语教育“为儿童全生活着想”。)。 ●教学设计愿景:清晰的学习目标达成路线图;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室课程生活。 ★单元整组解读 一、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单元 首先,这是新学段(第二学段)的起点。看新学段的第一个单元有什么特点,最好与二年级下册的教材做一下比较。通过比较,有这样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单元开篇多了一页单元导读,这导读是给老师看的,更是给学生看的,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要学什么,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二是习作单独作为一个板块呈现,不再如二年级那样将“写话”放在语文园地当中。三是课文分为了两类: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四是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被“交流平台”取代,不再安排“我爱阅读”。作为教师,这些变化都要看得见,而且要在第一个单元——新的语文课程生活开启的时候,对这些变化进行思考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母语学习发展价值在哪里? 第一个变化,我觉得它契合了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自我建构的需要。学生走过了低年级的浪漫,开始向比较理性的自我认知过渡,在学习上,应该逐渐学会根据具体的目标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老师把目标藏着掖着的学习,即使有趣,对于学习主体而言,始终是盲目的,是不会有自我管理活动生发和参与的。这一变化是我个人最欣赏的。我在自己的教室课程探索和实践中,就已经在这方面尝试了好几年——每周会为学生提供一份“母语学习周计划”,让学生清楚接下来的一周要学什么和达到哪些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鞥明明白白地展开学习活动,就能有目标地管理自己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