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设计与反思---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设计与反思---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设计与反思---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第一篇: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设计与反思---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教学难点】 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同学们,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不是)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而不应叫‘地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板书)

「活动一」:创设情境组织辩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1.提出问题:观点A: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观点B: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为准确? 2.学生辩论:把全班分两大组,双方展开辩论,并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双方的观点。

①出示地球仪:蓝色表示什么?(海洋)

②投影展示东西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

③展示:“南北半球”图观察是否蓝色面积大? 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设疑: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点?

读教材“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 学生总结:海洋占71%,陆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理解有关概念。1.了解有关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有关概念。2.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景观图,并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看谁找的又快又准)3.各组代表提问本组成员进行抢答:(1)说出大陆、岛屿、半岛和大洲区别。(2)说出大洋、海和海峡的区别。

4.各组选一名代表,将上课前剪好的大洲轮廓,在组内进行辨别加深学生对大洲轮廓的印象。『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比例:三分陆地(占29%),七分海洋(占71%)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有关概念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洋、海峡

2.主要洲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3.七大洲大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大印北”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空间分布【教学总结与反思】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第二篇:“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反思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反思

传统和常规的教学过程都注重课堂教学,而往往忽略了“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教学反思”是对一堂课的回顾和总结,它能及时地得出课堂教学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能及时地找出成败的原因所在,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累教学中的经验,为再上好这堂课提供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环节对不断地提高教学成绩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能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般情况而言,教学反思应从以下四方面思考:

一、教学效果

课堂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每位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必须做到课后及时“思效”,对本课做个自我评价,学生那些内容掌握得好,那些内容掌握得不够,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是否合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如何等。

如我在“世界的海陆分布”的教学中通过以下环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首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不同角度观看太空中的地球”.来营造情境;其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仪”和“阅读P22 1、2两自然段的课文内容和图2-17世界海陆面积比较”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然后,教师的及时点评;再者,教师让学生阅读P22-23课文内容、图2-8和教师补充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岛屿”“半岛”、“大陆”“大洲”和“海”、“海峡”、“海湾”?(2)分别在地球仪和图2—

19、2—18中找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过程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最后,要求每组学生:

1、按适当的比例用红纸剪出七大洲的几何图形(基本符合排球大小要求),

2、在单色排球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0度和180度经线、南北极点,

3、将几何图形粘贴在单色排球上,使之成为一个简易的地球模型。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和活动手法.使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演练等多种思维方式得到训练,实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展示一个教学闪光点(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地球仪上比较准确的体现出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况),这种教学方法简易、使用方便,既有传统的讲授法、试验法也有现代的多媒体手段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教学过程的师生活动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符合地

理新课标关于“在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地精神。课堂上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近九成的学生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二,教材的分析、处理和学生的学情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理得恰到好处,如,教学中增加了“海”、“海峡”、“海湾”等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很好地利用了单色排球和几何图形纸片制作地球仪,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其三,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顺畅,各环节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教师在世界空白图幻灯片以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空白图幻灯片中分别填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在完成这一环节后,教师说:“谁能又快又好地将它们的名称填到自制的地球仪上”,用这句简洁通俗的话语引出下个环节(引导学生用单色排球和几何图形纸片制作地球仪,并在其上面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二、教学心得

从本堂课的教学效果看:

1、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宜过大、过泛,要符合当地学生实际,要切施可行,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实现.

2、教师在备课时务必做到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要能根据教材体系和学生实际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教材处理。

3、对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挂图展示、解读,甚至用口述加板书这种简单的教学手段,这种简单的方式是不利于现代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地理知识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应着重以学生的读图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操作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的理解和掌握,利于学生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联的理解,利于学生对地理奥秘的探究和发现,能给予学生很强的成就感,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印象,活跃了课堂气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4、教师要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潜心设计、自制和寻找简易实用的教学用具,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能通过对实物和教具演示的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

5、教师要激发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理模型和演示地理过程。6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手段解决教学难点,利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手段解决教学难点时,不但能很好地突破难点,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7、课后教师及时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谈,向他(她)们了解其课题学习的得失,让他(她)们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8、认真听取听课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点评,尽量做到集思广义,除了要注重同专业教师的见解外,还应该注意其他专业教师的观点,这样有利于教师拓展知识面,对于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提供帮助,也利于学生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不足

1、由于是一堂公开课教学,教师担心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出现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的纰漏,甚至怕时间安排不合理,所以课堂上有时还过于照案操程,缺乏一定的灵活度。

2、教学设计的模式化比较明显,创新的环节不多。

3、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还持怀疑态度,因此,每个知识点都由教师点评,不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

4、本课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比较耗时复杂,对于平时的日常教学参考价值不是很大。

四、教改意见

1、本人还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养成良好的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逐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假如重新设计这堂课,除了保持以上提到的优点外,要在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方面下功夫。

3、在今后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比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在注意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凸显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4、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优生概括总结,教师给予知识和能力难点方面以及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方面的点评,这样能不断地提高参与概括总结问题的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了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

第三篇:《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 副本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十中学:张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点。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会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

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读图。

五、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播放旋转的地球,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

师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那为什么我们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生答:

一、海陆分布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3、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4、在东西半球图上,南北半球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5、找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交流展示、归纳小结)

1、教师出示课本P22图2-17,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得出陆地占29%,海洋占71%。

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可以得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但不管那个半球,还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4、出示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看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看图识记,然后出示空白图,让学生指着空白图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然后再出示南北半球空白图,让学生看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看图识记,然后出示空白图,让学生指着空白图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5、看课本P24的图,说出洲的分界线。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三、四大洋

多媒体出示四大洋在地球的分布位置及相关图片,把学生以座位分为四大组分别代表四大洋探讨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及特征,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每个大洋.总结: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帮助学生编个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接下来,课堂巩固。1,2,出示一头牛,让学生在牛身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让学生在地里填充图册上用几何简笔画世界。最后我会根据多媒体的展示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课堂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题训练。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陆分布不均二、七大洲三、四大洋

第四篇:《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本节教材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和四大洋等三部分教学内容。这里是第一课时,按照“课标”的设计思路,教材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和“宇航员从太空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呈蔚蓝色”两个案例简介地说明了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强调了“我们生活的陆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和地球是“水的行星”。教材利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两幅地图,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第一,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第二,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西半球比东半球多;第三,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状况,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地理观察技能和描述能力。

为使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大洲,教材首页用正文简单介绍了陆地的相关概念——大陆、岛屿、大洲,引出几块相对集中分布的陆地——七大洲。教材虽然用正文介绍了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但是目的不是想要学生死记概念,而是只要在地图上能够区分这些地理事物即可,可帮助理解七大洲的范围。

教材安排“图2-28 七大洲面积比较”引导学生识别七大洲。图中七大洲的轮廓形态明显,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各洲的轮廓基本特征;教材通过P.29活动第1题并结合图2-26和图2-27引导学生能够说出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东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南美洲、大洋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教材通过活动第2题引导学生了解七大洲中相邻洲的分界线,从而了解七大洲分布的相对位置。还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分界线的一般特征,为以后区域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对地理课程有了初步了解,具备初步学习地理课程的方法。对本课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又有畏惧感,因为他们的读图、分析、表达仍然很欠缺,因此需要老师引导与培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辨别大陆、岛屿、大洲。能力目标

3、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并准确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

4、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难点:七大洲的轮廓特征、空间分布,大洲的分界线。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以学案为载体,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地球有多大? 我们知道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是地球,但是有人却说是水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呢?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展示目标,学生认定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辨别大陆、岛屿、大洲。

3、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并准确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

重难点:七大洲的轮廓特征、空间分布,大洲的分界线。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

(一)1、自主学习:学生读P28“海洋与陆地”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①世界上海洋面积占全球的______℅,陆地占全球总面积的_________℅?(展示海陆比例饼状统计图加深印象)

②读图2-26,看一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③读图2-27,分析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④对比分析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半球和_________半球。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展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图来集体验证自学成果)。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如果让你重新为地球命名,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还是“地球”?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精讲点拨】两种叫法都可以,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由于人们最先认识陆地,所以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习惯。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水球。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注: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探究结论】由于人们最先认识陆地,所以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习惯。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水球。两种叫法都可以。学习任务

(二)1、自主学习:读课本29页的内容,①完成下列要求。

②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主要的大陆、岛屿、大洲。思考大陆和岛

屿有什么区别。③读图2-28,认识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并按面积大小顺序记住七大洲。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①读图2-26,说出南北半球的大洲名称。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

②读图2-27,分别说出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和非洲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那几个大洲的大陆?【教师精讲点拨】1.①题要学会看南北半球图,北半球图的中心位置是北极,南半球的中心位置是南极,两图中的大圆是赤道。

2.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图上,橙色的表示陆地,蓝色的表示海洋。

3.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探究结论】

①南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南极洲。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②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南美大陆、非洲大陆。(展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世界海陆分布图)学习任务

(三):

1、自主学习:认真观察图2-29至2-34完成下列要求:①找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②完成填表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①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②你能找出以海峡作为分界线的大洲吗?【教师精讲点拨】

①回顾山脉、流运、洲界的图例,学会从地图上读取作为大洲分界线的地理事物。②学会运用比较法比较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

位置(从沟通的海洋、两侧的大洲两方面入手),培养读图能力。【探究结论】

①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河流、运河、海峡作为分界线②略

③亚洲与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分界线,欧洲与非洲以直布罗陀海峡为分界线等。

四、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1、辨认轮廓:展示七大洲的轮廓图,快速说出大洲的名称。

2、指图比赛:迅速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找到七大洲,看看哪组找得最快、最准。

3、拼图游戏:用纸片剪出的七大洲的轮廓图,在纸上拼成世界地图(同桌人为一组),并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展示做得最好小组。

五、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其中七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会运用地图建立起大洲的空间方位,这将为我们后面世界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巩固训练填充图册

七、附板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

一、海陆分布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七大洲

1、基本概念:大陆、岛屿、大洲

2、名称与分布

3、轮廓特征

4、大洲分界线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海陆分布》课件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地理《海陆分布》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

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

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

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生:读图F、G、H、I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

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I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

教学设计与反思---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设计与反思---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第一篇: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设计与反思---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教学难点】 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同学们,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不是)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而不应叫‘地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 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 -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和地图表示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思考。-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海洋和陆地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 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可以指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洋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球表面。 -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和海洋的分布。 2. 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包括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陆地的分布特点等。 -教师可以介绍地球的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0%,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 -教师可以指出陆地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陆地较多,有的地区则相对较少。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地图册或互联网

初中地理_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①、我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 ②、我能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其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找出并记住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③、我能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养成正确的地理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七大洲 难点:识记、观察七大洲四大洋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动画片段。师:通过动画同学们发现了哪些地理问题?生:通过松鼠踩动地核,地球表面海陆发生了变化,师:海陆的在动,那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究竟有多少海洋有多少陆地?我们现今的海陆又是如何分布的?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师: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齐读。(生读目标) 师:目标明确后请同学们打开导学案看到自主练习,预习课本28-30页的内容,完成活动一、活动二。 (生预习) 活动一:(生答)

师:展示不同半球视角下的海陆,学生观察。 (生回答,生总结:不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更具优势) 活动二:(生答) 师:展示七大洲、四大洋轮廓,生识记。 抢答环节 师归纳: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合作探究:找一找】 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合作探究二:同桌之间交流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合作探究三:学生自己做,教师展示。学生识记。 拓展:学生自己找、学生交流、师订正。 生回顾本节课知识,学生展示本节所学,完成当堂检测。生答,师答疑。 小组统计得分,教师点评,学生自评。 板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陆占比(海洋更有优势) 2.七大洲、四大洋轮廓、位置、名称、特点

七年级地理世界海陆分布教学反思教案

七年级地理世界海陆分布教学反思教案 七年级地理世界海陆分布教学反思 一:教学心得 从本堂课的教学效果看:1、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宜过大、过泛,要符合当地学生实际,要切施可行,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实现.2、教师在备课时务必做到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要能根据教材体系和学生实际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教材处理。3、对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挂图展示、解读,甚至用口述加板书这种简单的教学手段,这种简单的方式是不利于现代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地理知识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应着重以学生的读图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操作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的理解和掌握,利于学生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联的理解,利于学生对地理奥秘的探究和发现,能给予学生很强的成就感,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印象,活跃了课堂气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4、教师要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潜心设计、自制和寻找简易实用的教学用具,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能通过对实物和教具演示的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5、教师要激发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理模型和演示地理过程。6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手段解决教学难点,利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手段解决教学难点时,不但能很好地突破难点,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7、课后教师及时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谈,

向他(她)们了解其课题学习的得失,让他(她)们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方面。8、认真听取听课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点评,尽量做到集思广义,除了要注重同专业教师的见解外,还应该注意其他专业教师的观点,这样有利于教师拓展知识面,对于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提供帮助,也利于学生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不足 1、由于是一堂公开课教学,教师担心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出现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的纰漏,甚至怕时间安排不合理,所以课堂上有时还过于照案操程,缺乏一定的灵活度。 2、教学设计的模式化比较明显,创新的环节不多。 3、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还持怀疑态度,因此,每个知识点都由教师点评,不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 4、本课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比较耗时复杂,对于平时的日常教学参考价值不是很大。 三、教改意见 1、本人还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养成良好的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逐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假如重新设计这堂课,除了保持以上提到的优点外,要在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方面下功夫。 3、在今后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比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在注意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凸显学生自主性、探

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重点局部。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好地理的根底。本节教材包含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局部内容,其中第—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包含海陆分布特点和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教材首先从文字和图像两方面说明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把地球称为“水球〞的依据;然后从大陆、岛屿、大洲等根本概念入手,具体引出全球六块大陆以及七个大洲的名称、位置、面积大小。教材通过东西半球并采纳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位置及相对关系;通过简单的地理统计图,使学生了解七大洲的面积大小及排序;最后,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根本轮廓,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初步学会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的根本方法,为学习“认识大洲〞一节打下根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局部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缺乏。所以要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和电脑游戏的趣味性来设计学生活动,通过亲自拼图激发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并指导学生归纳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的方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侧重于让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运用〞。教师呈现导向性信息,学生则在教师导向性信息指引下,亲身体验、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分清大陆、岛屿和大洲,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的概括和地理分布。

〔3〕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根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构建七大洲的根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运用不同方法识别七大洲。 〔5〕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渐体会学习中必须具有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方法。 五、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拟,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建立地理空间观念 六、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游戏活动 七、教学打算: X多媒体课件; 用色彩硬纸板X各大洲轮廓图、磁铁7块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加加林、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图片。〕 同学们想和他们一样从太空中眺望地球吗?让我们从长沙市一中出发,放飞梦想。〔播放google earth地球观测器,从长沙市一中的上空升入太空,眺望地球自转,观察地表特点〕 学生全神贯注地体验“模拟太空之旅〞。 当我从太空中眺望这颗漂亮的星球,心中就会感到温暖,这是人类漂亮的

(名师整理)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优秀教案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分布特点,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世界的海陆分布,形成地理表现。 2、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初步树立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对地理科学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中必须具有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1

所以,要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和电脑游戏的趣味性来设计学生活动,通过抢答识图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并指导学生归纳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的方法。 重点难点 学习重难点:七大洲的轮廓特征、空间分布,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启迪思维 展示图片并讲解,导入新课。 【讲授】展示目标、提出问题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师提出相关问题。 【活动】自主学习、巡视答疑 1、读“海洋与陆地”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世界上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②读图2-26,看一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③读图2-27,分析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2读课本2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叫大陆?什么叫岛屿?什么叫大洲?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说出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操作能力和填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填图、拼图和绘图,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辨认七大洲的轮廓,辨别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热爱世界的情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有一个,而且我们生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海陆分布情况。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 1.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苏联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叹说人类把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实际情况。 (讲授新课) 板书一、海洋与陆地 创设情境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卫星图片,之后让学生分析、讨论。 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阅读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总结海陆分布特点。 板书1.海陆分布特点:七分海洋(71%)、三分陆地(29%)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本节教材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和四大洋等三部分教学内容。这里是第一课时,按照“课标”的设计思路,教材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和“宇航员从太空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呈蔚蓝色”两个案例简介地说明了地球表 面海、陆所占比例,强调了“我们生活的陆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和地球是“水的行星”。教材利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两幅地图,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第一,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第二,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西半球比东半球多;第三,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状况,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地理观察技能和描述能力。 为使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大洲,教材首页用正文简单介绍了陆地的相关概念——大陆、岛屿、大洲,引出几块相对集中分布的陆地——七大洲。教材虽然用正文介绍了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但是目的不是想要学生死记概念,而是只要在地图上能够区分这些地理事物即可,可帮助理解七大洲的范围。 教材安排“图2-28 七大洲面积比较”引导学生识别七大洲。图中七大洲的轮廓形态明显,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各洲的轮廓基本特征;教材通过P.29活动第1题并结合图2-26和图2-27引导学生能够说出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东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南美洲、大洋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教材通过活动第2题引导学生了解七大洲中相邻洲的分界线,从而了解七大洲分布的相对位置。还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分界线的一般特征,为以后区域的学习打下基础。

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01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分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进一步熟悉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3、阅读地图习惯的培养。 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初中地理海陆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海陆分布教案 【篇一:湘教版地理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 澧阳镇中学 年级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篇二: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海陆分布》(第一 课时)教案】 《海陆分布》(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阅读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地图及各大洲轮廓记忆图,来识记海 陆分布及大洲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2)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我们叫地球已经叫习惯了,顺理成章,但偏偏有人认为,叫“水球”更合理,这是为什么呢?展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图片,引 导学生看图,学生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 很容易地发现,地球是以蓝色调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 底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二、新课学习 探究: 展示夜晚中的月球和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到的地球图片 1.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看到的月球是什么颜色? 2.宇航员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颜色? 3.地球和月球颜色的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夜晚中看到的月球是银灰色的;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是蓝色的;月球和地球颜色的差异说明了月球表面是厚厚的尘土和岩石,而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所覆盖。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展示托勒密于公元2世纪绘制的地图、现代绘制的地图 提问:两幅图有何不同?(学生回答) 明确:托勒密绘制的地图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现代绘制的地图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提问:目前,地球和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如何?(学生回答) 明确: 目前,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小结:世界海陆分布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提问:从南、北半球来看,海陆分布有何特点?(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 提问:从东西半球来看,海陆分布有何特点? 明确: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陆地集中在东半球 水半球和陆半球比较 提问:水半球和陆半球的海陆的比例如何?(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水半球陆地面积占10%,海洋面积占90%;陆半球陆地面积占43%,海洋面积占57%。小结:即使在陆地所占面积最大的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 介绍: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如: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如: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 半岛——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如:印度半岛 提问: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什么?(学生回答)

七年级地理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湘教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海洋与陆地】 教学导入: 方案①:人们很早就发明了较为快速的马车,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没有利用马车做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球状的呢?这是因为陆地被海洋分隔成不相连的几块。全球的陆地和海洋是怎样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情况。 方案②:苏联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叹说人类把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实际情况。 方案③: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宽阔的胸怀,可你知道天空有多大?海洋有多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从统计图、世界地图、地球仪上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归纳特征,发表看法。 1.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大致分布状况: 方案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 方案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旋转的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 方案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卫星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主要颜色,然后回答:“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 归纳: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大得多。 过渡: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占多少比例呢? 2.了解海洋与陆地的比例 引导学生读“图2-25 世界海陆面积比较”,了解海洋和陆地面积大致比重。

教师强调:本节教材中首次出现了“饼状统计图”,这类图以饼块的大小表示数量,饼状结构体现了有关地理事物数量的比例,既形象又直观。除饼状统计图外,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接触到柱状统计图、曲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归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课堂活动: 教材P.28活动第①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从语言上进行适当引导和鼓励。 过渡: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特点呢? 3.海陆分布的特点——不均衡性 课堂活动: 方案1:利用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南半球(南极点面对学生)和北半球(北极点面对学生)、东半球(东半球面对学生)和西半球(西半球面对学生)的海陆分布,并进行对比:哪一个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洋和陆地是否彼此相连?。 方案2:引导学生读教材图2-26、2-27,思考回答教材“活动”第②题。 归纳: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东半球的陆地面积比西半球大。 思考:读图回答,北半球和东半球是以陆地为主吗?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引导。 结论:海洋彼此相连,面积在各半球均占优势。 如果可能,老师可考虑展示介绍陆半球和水半球。内容可在参考资料中选择。 【七大洲】 教学导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地球上以海洋为主,陆地面积小,分布不均衡。我们又把陆地分成七个部分,称为七大洲,我们一起来学习七大洲相关的知识。 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_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辨别大陆、岛屿、大洲。 3、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并准确填写七大洲 4、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填图技能。 学习重难点:七大洲的轮廓特征、空间分布,大洲的分界线。 学习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是地球,但是有人却说是水球,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呢?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解 决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海洋与陆地 1、自主学习:读“海洋与陆地”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世界上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②读图2-18,看一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③读图2-19,分析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如果让你重新为地球命名,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还是“地球”?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精讲点拨 两种叫法都可以,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由于人们居住在陆地上最先认识陆地,所以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习惯。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水球。(注: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 1、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叫大陆?什么叫岛屿?什么叫大洲?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主要的大陆、岛屿、大洲。思考大陆和岛屿有什么区别。 ③读图2-20,认识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并按面积大小顺序记住七大洲。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①读图2-18,说出南北半球的大洲。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 ②读图2-19,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和非洲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那几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精讲点拨 ①题要学会看南北半球图,北半球图的中心位置是北极,南半球的中心位置是南极,两图中的大圆是赤道。 ②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图上,绿色的表示陆地,蓝色的表示海洋。

初中地理_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图示得出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知道其分布并准确填注其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拼图归纳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一段音乐,大屏幕上展示转动的地球,一幅世界海陆分布图作为背景。上课开始播放视频:播放杨利伟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看到的地球景观,把地球的神秘展现在眼前,引发学生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欲望,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创设良好的兴趣氛围,为下面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二)疑问探究 【教师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引发问题:宇宙中看地球美吗?地球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该叫做“水球”?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利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牵引学生的思想,

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 【教师活动】结合地球仪和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果我们能将地球任意切割成两半,海洋和陆地谁的面积大?可以指导学生用细线尝试分割地球仪。 【学生活动】用细线,任意切割地球仪成两半球,并归纳总结:无论怎样切割,任何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提问,将学生推向思维的顶峰,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探究,然后结合演示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教师活动】提供地球海陆面积比例图思考:几分陆地,几分海洋?【学生活动】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展示饼形图,将探究上升到理论,回归到生活。 (三)走近地球 【教师活动】动态展示地球平铺地图,尝试让学生找一找大陆、岛屿、大洲等,并分析地球上到底有几个大洲。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教师讲述的基本概念,自主寻找判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细微处入手,将概念讲解清楚,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活动】利用课件播放多媒体动画“七大洲的自白”,首先听完亚洲和欧洲的自白,并提问亚洲和欧洲的形状像什么,有多大,它们的分界线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边听边观察边记忆,并在学案指定位置填写亚洲、欧洲以及亚欧的分界线。 【教师活动】继续播放动画介绍,了解剩下几个大洲的形态特征,各

初中地理_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表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基本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认识地理事物分布,归纳地理特征,并思考一些问题。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他们也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展示。大部分学生对于海洋、陆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所以,对于本节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应该会比较高。故此,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但由于我校多数学生是住校生,他们搜集信息的途径有限,对于海陆分布整体情况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

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并补充一定的资料,训练学生提取加工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事物间的联系。 效果分析 科目地理课题与课型:世界的海陆分布 地点授课人时间: 2020 年 11 月 5 日

学习状态(1)每个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自始至终的以多种感 官参与到教学之中。 5 4 (2)能积极主动的探索,求知欲强 5 4 (3)能倾听、接受、修正他人的意见 5 5 (4)能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5 4 教学效果(1)达到教学目标 5 10 5 (2)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师生满意 5 5 评课人:刘守宝 总分: 90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内容。海陆分布一节教材从文字和图片两方面说明了它。使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把地球说成“水球”的依据。教材还通过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使学生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七大洲一节教材介绍了大陆、岛屿、大洲的相关概念,并用图示说明了各大洲面积的大小。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七大洲在地图上的位置,可借助多种地图来介绍各大洲的位置、分布、轮廓和分界线等,加深学生记忆。 四大洋一部分教材首先说明大洋彼此相同,连为一体。之后介绍四大洋的位置和概况,同时通过图表说明四大洋的面积。 评测练习 一、读世界四大洲的轮廓图,完成1、2题。

初中地理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

初中地理《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和教 后反思 新课程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