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新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整单元)

人教(新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整单元)

人教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

9《这些是大家的》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班级空间扩大到学生日常进出的真正公共场所,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文明修养”四个方面的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这些是大家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对后面三课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课是课程标准中“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的内容,是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初步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与要求”的内容。本课教材考虑到学生的生活范围、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及与中年级的衔接问题,将公共财物的范围基本上定位为以学校生活为主,主要涉及公物而不论及“公财”,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公共概念“这些是大家的”。教材是由“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爱护”四个话题组成,其中教材第35页的公物调查表将四个话题贯穿起来。

二、学情分析

课前我组织学生针对“你平时关注公物吗”和“你知道爱护公物的方法吗”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如下:

数据显示,二年级学生对身边公物的使用情况,关注度较低,一些学生还不太清楚爱护公物的方法,所以课前我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公物,依据教材中的调查表发现公物的现状。

三、教学目标

1、感受公物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破坏公物给我们带来的不便,从而产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2、了解公物现状,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公物现状,对公物损坏原因进行深层思考,并能够身体力行去保护公物。

难点: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课前的调查问卷。

并将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短片导入,回顾校园里的公物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老师带着大家参观了我们的校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板书课题)。我们先来找找短片里都有哪些公物?

2、教师播放校园短片

3、让学生大面积地进行回答

4、教师评价: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的公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短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运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用轻松的方式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调查汇报,分析公物现状原因

1、过渡:你们在观察身边的公物时有什么发现吗?

2、学生用观察表说自己观察到的公物的现状。(有保护好的,有损坏的)

预设: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桌子上有很多笔印,四周也有掉漆的情况。”

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墙壁上有的地方有小洞。”

还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灭火器没有灰尘,也没有损坏的地方,非常完好。”

3、当学生谈到有些公物非常完好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物为什么在使用时还能这么完好?学生在分析公物完好的原因时,教师出示相应的文字。

4、教师追问:刚才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破损的公物,它们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寻找出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特别是使用和日常护理相关的原因。

预设:

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想到这些公物是大家的,只想到了自己。

有时可能是学生不小心造成的无意识的行为。

还有公物在使用时的自然消耗等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发现,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去查找原因,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

5、在学生查找到公物破损的原因后,教师马上创设情景,让学生听听小课桌要对我们说些什么,这时教师播放动画“小课桌的自述”,让学生谈谈听了小课桌的话,你的心情,有什么想说的?

6、请学生谈谈自己和公物相处的美好瞬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和公物在一起时的内心感受。

7、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后,教师继续创设情境,在音乐的烘托下让学生想象,如果给我们带来凉爽的空凋出现破损,如果为我们照明的灯出现破损,如果灭火器出现破损,我们会怎样?这时你又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唤起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公物破损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公物,从而为后续要进行的“爱护公物”教学做好铺垫,突破教学难点。】

(三)出谋划策,寻求爱护公物方法

1、学生在分析公物完好的原因时,教师其实已经出示了一些方法,比如:不摇桌椅、有问题及时修等等。当学生在汇报爱护公物方法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到前面环节中的一些方法,这时教师出示带有公物完好原因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些方法之外,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也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通过幻灯片的再次出示,让学生明白其实我们分析出来的公物完好的原因就是爱护公物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它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然后小组讨论爱护易破损公物的方法。

教师出示一些校园中容易出现破损的公物,请每个小组任选两个,为它们想想办法。在汇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自试一试,比如:轻推桌椅、擦拭桌子上

的笔迹等等。

【设计意图: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体验,为今后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奠定扎实的基础。】

接着教师将学生的方法编成儿歌,让学生读一读,并把它作为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

不乱涂不乱画

桌不摇椅不晃

手不抠脚不踢

穿外衣勤清理

有问题及时修

动作轻要小心

常提醒共爱护

(四)榜样引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先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了解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小朋友的日常做法。

2、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五年5班学生放学时的小短片,让学生说一说你从短片中学到了什么?用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观看书本和短片的形式,明白我们不仅要想办法去爱护公物,还要把这些方法变为自己的行动,化成自己日常的行为,逐步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也是对本课教学重点的落实。】

3、最后教师出示《中小学生守则》第4条,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鼓励学生做一个爱护公物的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七、作业设计

课后,大家继续开展”我和公物交朋友“活动,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保护你的公物朋友。

八、板书设计

9这些是大家的

爱护公物

养成好习惯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析一析”、“想一想”等活动,了解公物现状及其原因。学生又在情景之下谈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参与活动、实践体验,学生明白了爱护公物更要落实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但在教学中,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我捕捉的还有些欠缺。

10《我们不乱扔》

一、教材分析

教材第三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本课与本单元其他三课为并列关系,主要是增强学生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分别是:我喜欢哪种情境、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教材首先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场景进行观察对比;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创设秋游的情境,并进行正确判断;接着教材又呈现了“有痰不吐难受”和“想扔垃圾没有垃圾桶”这两种情况,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真实写照,引出“我的观察记录”这个活动,观察并记录在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最后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后进行延伸,真正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这也是道德教育回归到学生生活的具体体现。

二、学情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采用三种方法进行了学情分析。

方法一: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1、看见地上的垃圾你能主动捡起吗?2、你有过乱扔垃圾的行为吗?3、你在哪里扔过垃圾?

方法二:和学生进行谈话。1、你看到过哪些乱扔垃圾的行为吗?2、在扔垃圾中你还存在哪些困惑?

方法三:与家长进行访谈。1、孩子在家有乱扔垃圾的行为吗?2、你和孩子在公共场所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吗

经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知道不能乱扔垃圾,但还存在乱扔垃圾的行为,这主要是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发现,学生在家中能做到不乱扔垃圾,是因为家长的督促,但到了公共场所没有了家长的督促就不能坚持,同时还有一些家长在公共场所也有过乱扔垃圾的现象,说明家长的行为间接影响了孩子。

三、教学目标

通过对图片的比较,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理解保持环境卫生的意义

调查生活中爱护公共卫生,和不爱护公共卫生的行为,能进行判断。增强爱护和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

制定班级公约,养成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爱护和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是。

教学难点:如何养成学生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准备

学生的准备:搜集整理相关图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前的调查问卷。

教师的准备:1、对学生的课前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感受良好环境使人愉悦

1、教师出示几张卫生环境不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看了这几张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吗?”

2、教师再次展示同样的场景,提问:“同样的场景,你喜欢哪一个?”

学生交流: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也是这么干净整洁的呢?

3、揭示课题:“我和大家一样都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展“我们不乱扔”这个活动。”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设计是通过直观对比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冲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情境感悟,增强爱护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

创设情境——讲故事:“秋游的小思考”

教师提问:“通过对图片的对比,我们感受到干净整洁的环境能给人们带来舒服清新的感受,产生愉悦的心情。在生活中每个同学做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听听这个小故事。”。

2、提出问题:“听了这个小故事,你们觉得哪个小朋友的行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哪个小朋友的行为不可取呢?课前让大家也进行了调查,你还发现哪些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吗?你有什么建议?”(小组交流)

3、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个小故事和同学们的发现,我们知道爱护环境卫生不能只靠一两个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再过几天我们学校要组织大家参加

社会实践活动,你应该怎样做,才是一名爱护环境卫生的小学生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4、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活动。

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了解垃圾也是不能随便乱扔的,合理地进行分类可以让一些可再利用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设计意图: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卫生的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他们懂得爱护环境卫生不仅仅是为了干净,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每个人的文明素养,也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探究方法,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行为习惯

1、教师提问:“刚才说了很多不爱护环境卫生的行为,也知道了今后应该怎样做,可是小红有些困惑,她想问问大家应该怎样做呢?”情境表演:“有痰不吐真难受”和“想扔垃圾没有垃圾桶怎么办”。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

3、教师进行总结:通过同学的表演我们出了很多好方法,那我们一起编个小歌谣好吗?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总结板书小歌谣:包中常备垃圾袋,纸巾手绢随身带,分类垃圾很重要,不乱吐不乱扔,爱护环境记心中。

4、拓展活动——小组合作制定班级公约。

教师:“爱护环境卫生是每个人的责任,制定一份班级公约,督促每名同学的行为,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成为一名爱护环境的小卫士。”教师指导小组同学,最后进行整理,张贴在班级墙上。

教师:今后我们每周进行评比,看看谁能获得“文明小标兵”的称号,同学们加油吧!

设计意图:第三个教学活动是本课的一个拓展,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就是对本课的一个总结,同时也能监督学生的行为,对于二年级学生的自控力也是很好的约束,为教学难点的突破打下了基础,也将课程延伸下去,让爱护环境卫生的行为落实到每个学生心中,真正帮助学生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和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文明习惯。

六、作业设计

课后请同学们遵守我们制定的班级公约,每周评出“文明小标兵”。

11《大家排好队》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本单元以“我们在公共场所”为主题,分为《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四课,通过爱护身边的公共财产、保护公共环境、遵守秩序和规则、公共场合不能喧哗等方面,了解公共场所中的文明礼仪,其中《大家排好队》侧重引导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安全、有序排队。

本课教材分析:

教材设四块内容:“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队好”。第一板块通过发本子的活动体验,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发本子场景,让学生亲身体会、比较,感受规则带来的良好秩序。然后呈现4个同学讨论不排队的场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明白排队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资料陈述的踩踏事件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印证排队的重要性。第二板块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校园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排队。第三板块是导行,通过几个场景告诉学生排队的基本规则:人人要排队、先来后到、保持距离、不随意插队。第一课时解决“为什么要排队”这个意识层面的问题,明白排队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课时讨论哪里要排队,怎么排队。这样划分,目标明确,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排队的意义和规则,参与活动和实践时间更充足,内容更丰富。

(二)学情分析:

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我们发现,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思维还处在前习俗阶段,他们多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来支配行为,而规则意识需要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因此养成规则意识较难。而且说教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通过体验和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内心认同规则,才能真正做到遵守规则与秩序。

二、目标与重难点课标对应的内容: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纬度中的第5条:培养学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树立规则意识,知道在任何时候、地点都要排队。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次拿礼物的体验活动、视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排队带来的秩序感、安全与公平。

3、情感与态度:从内心认同排队规则和意义,感受排队的美感与愉快心情,并做到心中有他人,形成安全排队的意识。

4、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自觉、安全、文明排队的习惯,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重点:

在多次活动体验中明白排队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

教学难点:

切身认同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白当规则和利益冲突时,仍要做到遵守秩序,自觉排队。

三、教学准备

PPT、视频、三次礼物、问卷调查

四、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初识排队,有秩序

一、游戏导入,感受混乱

1、孩子们,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见面礼,你瞧!是好吃的麦丽素!(出示一个)快来拿吧!

2、生自由拿礼物

预设:部分孩子因为哄抢没拿到礼物。

3、采访没拿到糖的同学:诶?你好像很不开心,你想说什么?为什么你会没拿到礼物?

4、回顾视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发生的事儿吧。(播放视频)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

预设:太乱了/有人拿了好几个

二、讨论办法,感受秩序

1、小组讨论

如果有第二次拿礼物的机会,你们觉得用什么方式好?预设一:排好队,一个

接一个拿(追问:为什么要排队?)预设二:我们坐在位置上,老师一个一个发。

2、感受秩序

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接下去我们就来试试排队的方法,再来拿一次礼物。请大家在我的前面站成一列队伍。

采访:和前一次比,这次拿礼物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感觉好一点,安静、有秩序。

小结:是啊,看来排好队能让我们变得更有秩序。(板贴:【有秩序】)

【设计意图:第一次拿礼物,在没有老师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自然出现不排队的现象,通过微信现场视频回放,直面问题,然后引导小组讨论得出排队的方法,让学生在两次拿礼物的强烈对比中,感受到排队有秩序。】

【第二板块】认同排队,更安全

一、排队吃亏,触发矛盾

1、为了奖励你们排队排得那么好,那么有秩序,老师现在给你们发第二个礼物了,是炫酷的手指陀螺。

2、游戏约定:音乐起,领礼物。回座位,尽情玩。音乐停,放抽屉。

3、领礼物(部分孩子排了队没领到)

4、玩游戏,交流分享

(1)请拿到礼物的学生上台展示

(2)采访没有拿到礼物的同学,说说心情。引出“吃亏”

排了这么久,也没拿到礼物,真是吃亏啊。谁也和他一样?

二、链接生活,回顾吃亏

1、师分享经历

我特别理解你的心情,因为像你这样排了队还吃亏的事情我也经历过。一天早上我很有秩序地排队等公交车,好不容易车子来了,可轮到我上车时,却上不去了,因为车上已经挤满了人,这下遭了。上班迟到了,工资也被扣了,当时我就很后悔,要是我不排队,也许就不会吃这个亏了。

2、交流讨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排了队却没拿到礼物、买到东西或者没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排

了队还吃亏的事吗?(学生汇报,老师将关键词打在PPT中)3、引发思考

哎呀,看来排队是让我们变得有秩序,但很多时候会吃亏!那到底排还是不排呢?我都有点纠结了。

三、又发礼物,探寻心声

1、渲染礼物

接下来,我要来发第三个礼物了,这份神秘大礼是由我们的班主任提供的——免作业卡。这礼物也太诱人了吧!但是班主任到底给了我多少张这样的卡,我也不知道。想要的就快来拿吧。

2、采访心声

①采访排队的同学:刚才你喊着要排队的,你是怎么想的?哦,这是你的想法。

②采访没排队的同学:刚才你好像挺着急的,你是怎么想的呢?原来是生怕自己吃亏了,一听说还有礼物要发,就赶紧上去了。

四、思辨讨论,排队更安全

1、播放视频

(视频大致内容:男主听说今天午餐吃鸡腿,一下课就冲向餐盘,想抢第一,拿到大鸡腿,不料在全班哄抢的过程中受了伤。)

2、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太危险了,鸡腿没抢到,还让自己受伤了,太不应该了。追问:如果刚才我们也像这样冲上去抢礼物,可能会发生什么?预设:可能也会发生碰撞、受伤。

3、出示问卷调查结果

你很有预见性。这种可能性还很大呢!老师在学校里做了一个调查:有217个小朋友因为拥挤发生碰撞,有110个人摔倒,还有32个人曾经扭伤、流血。

4、播放校园新闻

(1)这些还都是小麻烦小伤,不排队发生拥挤还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险,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则校园新闻播报!

(大致内容:①2015年10月,某小学由于学生下楼参加活动时,没有排队,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1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同样的惨案数不胜数:

①一日,重庆某镇中心校,因下午放学时学生蜂拥而出,在楼梯口发生踩踏,造出5名学生受重伤;②深圳书香小学外出实践时发生踩踏事故,4人伤势严重,8人受伤。③河南第三实验小学,在上厕所时发生踩踏事件,造成1人死亡,5人重伤,16人受伤。④新疆五校发生踩踏事故,共有41人受伤......)

(2)听到这儿,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还是排队好,不排队会发生拥挤,可能会发生危险。

5、思辨讨论

(1)如果现在我要发免作业卡了,你会怎么做呢?

预设一:排队,我走快点排到前面就可以拿到礼物了。

追问:你的意思是要冲到前面咯?她这样说,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预设生:同意。/不可以,冲过去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生危险。

引导:在冲的过程中,你的脑海里还会出现“安全”两个字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很多很多的危险就是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发生的!

预设二:排。因为生命比这些东西更重要。

引导:你能把这句话再清楚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吗?在他心中,什么更重要?你意识到了排队的重要性,给你竖个大拇指。

预设三:(找之前不排队的孩子)刚才你是想冲上去不排队的,现在的想法呢?追问:那轮到你的时候,礼物可能就没有咯,你怎么想?预设:没拿到礼物也没关系。

引导:是啊,如果刚才因为拥挤不小心撞到桌子受伤了,就算你拿到了礼物,你会开心吗?

(2)再回过头看看之前觉得吃亏的事儿,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吃点小亏没关系,安全更重要。

引导:是啊,虽然公交车没上成,但我得到了安全。下一次,我早一点起床,也就不会

有这个问题了。

小结:看来,还是排队好,变得有秩序,还是排队好,生命更安全。

【设计意图:第二次排队拿礼物,部分孩子排了队却没拿到,这是生活中经常会

遇到的吃亏现象,通过回忆这些情况,从而引发矛盾和思考:当排队守秩序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到底该如何选择?然后老师用免作业卡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礼物进行诱惑,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主张排队,另一种不排队,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心声后,再通过视频、图片、问卷、广播等多个渠道呈现不排队带来的危害,给学生强烈的冲击,明白安全更重要的道理。】

【第三板块】不插队,更公平

1、师插队,引争议

(1)现在啊,我就是你们其中的一员了,我也是一个小朋友,特别想要这个礼物。

(2)(师插在第2个)后面怎么有这么多的声音啊?(多采访几个)我特别想要这个礼物,就插我一个不行吗?

预设:我们都很想礼物,但也要遵守秩序,乖乖排队。

(3)我插在你前面,你开心吗?你呢?你愿意吗?

(4)小结:哎呀,因为我一个人插队,让大家都不开心了。看来以后我们排队要多想一想别人,不仅要做到自己乖乖排队,也不能让别人乱插队,这样才会——【板贴:更公平】

【设计意图:设计老师插队的环节,引导学生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排队才会更公平。】

【第四板块】悦纳吃亏,生生对话

1、排队领第三个礼物(最后三个小朋友没领到)

2、采访:没有了,很难过吧。有什么话想说吗?

预设:没关系,虽然没拿到礼物,但我得到了安全。(难过)

3、生生对话

孩子们,他明知道排在最后一个,可能会拿不到礼物,却依旧遵守秩序,安安静静地排在队伍的最后面。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吗?

预设:别难过,我觉得你做得很对,我把我的礼物给你吧。预设:你很了不起,你是最棒的,我也把我的礼物给你。

4、肯定提升

同学都愿意把自己的礼物送给你,我觉得这是对你最好的肯定!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我很为你骄傲,排队时你不争不抢,吃亏后很难过却不抱怨。我们用掌声表扬他们!

【设计意图:引导生生对话,面对最后一个同学明知道排队可能没有礼物,依然很有秩序地站在最后一个,这样的行为,要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和肯定。】

【第五板块】读排队歌,欣赏图片

1、聊收获

孩子们,课要结束了,对于排队这件事,你有什么收获吗?预设一:我明白了排队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

预设二: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排队,这样才会安全。也不可以乱插队,要心中有他人。

2、读排队歌

不知不觉,黑板上出现了一首排队歌,我们一起打着节拍来读读吧。

3、欣赏图片

你瞧,排队的感觉多美啊。(播放排队的图片)

4、结束语

当我遵守了规则,你遵守了规则,她也遵守了规则,那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美好。下课了,大家也排好队,有秩序安全地回教室吧。

【设计意图:在交流分享、读排队歌、欣赏图片中加强排队意识】

五、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排队小明星

【本课是解决为什么排队这个意识层面的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排队的意识,养成排队的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节课可以养成的,需要课后继续引导学生去强化排队的意识,因此布置寻找身边爱排队的榜样,树立正面形象。】

六、教学反思

一、从学情出发,巧设体验活动

二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虽然他们在幼儿园就已经从老师、家长的口中得知排队的重要性,但是完成从知到行的过程还是有很大难度,他们做事往往还是从自己直接的感受和功利心出发,这是因为没有真正从内心意识并认同排队的重要

性。因此我们试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在生活中最本真的状态,将生活场景搬到教室,将学生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激发出来,发现问题、直面问题,然后通过一次次的活动设计,挖掘内心一直被忽视的声音,让学生在经历一番“不排队、要排队、不想排、一定要排队”这样内心的挣扎和权衡利弊后,再告诉她们这是一种“秩序”,比老师直接告知、强加有触动得多。当照亮了意识层面的盲区,就像找到了生活的灯塔,不排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我们设计了3次拿礼物的环节,第一次拿巧克力,没有老师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自然出现不排队的现象,通过视频回放,然后小组讨论得出排队,在两次拿礼物的强烈对比中,感受到排队有秩序。

第二次排队拿礼物,部分孩子排了队却没拿到,这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吃亏现象,通过回忆这些情况,从而引发矛盾和思考:当排队守秩序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到底该如何选择?

第三次用免作业卡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礼物进行诱惑,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主张排队,另一种不排队,在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心声后,我通过视频、图片、问卷、广播等多个渠道呈现不排队带来的危害,给学生强烈的冲击,明白安全更重要的道理。之后,又设计了老师插队的环节,引导学生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排队才会更公平。

二、巧妙引导,生生对话

为了引导学生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仅要从活动形式和礼物上下功夫,

教师的引导语也很重要,首先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让学生感到老师一开始就对排队持肯定意见,或者对不排队持否定意见,比如:在第三次学生受到免作业卡的诱惑冲上来拿礼物的环节,老师采访学生时不可以直接肯定喊着排队的同学,也不能直接将不排队的帽子扣在另一些同学头上,而应以好奇中立的语言询问:刚才你好像挺着急的,直往前冲,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

其次课堂上也不应是老师一人做裁判官,而应将话语权充分交付给学生,多问问“你怎么看?你觉得呢”,引导生生对话,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同伴认可的渴望会超过老师和家长,因此要多给学生表达的空间和权利,尤其是第三次拿免作业卡,面对最后一个同学明知道排队可能没有礼物,依然很有秩序地站在最后一个,这样的行为,要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去肯定。比老师的赞扬更振奋

人心。

三、不足

由于这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堂,需要教师有较好的课堂把控和观察能力和课堂的应变能力,有时因不能及时捕捉典型学生拿礼物和排队时的表情或行为,而无法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心理活动。

12《我们小点儿声》

一、教材分析:

《我们小点儿声》一课,所在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旨在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本课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课程结构框架中属于“儿童与社会”的这条轴线,在课程内容中,则是属于“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栏目下的“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的范畴。本课教材由“教室里面有点儿吵”这个话题展开,呈现了四种学生日常忽略或认识不清的、经常出现的噪音现象,并结合小主持人的话,来说明自己班教室里吵闹的现象;在“做个小小调音师”的活动中,提出解决噪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将教材内容从班级教室延伸到社会中哪些地方要轻声不吵闹。二、学情分析:

课前教师组织本班学生,针对“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吗?在很吵的地方,你也会大声说话吗?大声的小组讨论是吵闹吗?以及你关注过公共场所的警示标志吗?这四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显示,认为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的占28.7%,在很吵的地方自己也会大声说话占73.2%,认为大声的小组讨论不是吵闹占41.1%,不关注公共场所的警示标志的学生占57.2%。由此看出,二年级学生他们对公共空间要讲文明已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是对于公共场合声音过大,无意制造出来的噪音,往往被孩子们忽略。他们知道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孩子们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不知不觉地大声讲话而打扰他人,而自己却毫无所知。尤其是在人多、热闹的地方,很多学生会用自己的更大声来解决。所以,本课首先让学生们寻找教室、学校、公共场所的吵闹声,引发学生关注,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

三、教学目标:

1.感受到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

2. 知道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别人;

3. 能做到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别人;

难点:能做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调查问卷;

教师准备:

1. 根据学生的课前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学情;

2. 制作教学课件;

3. 结合课堂教学制作教具——调声板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关声音的游戏———声音PK赛。仔细听,猜一猜下面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教师课件呈现几组不同的声音,请同学们辨析)

2:第一组:课件播放小鸟、流水的声音,学生猜声音。同时教师进一步追问:这个声音你喜欢吗?大自然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

第二组:课件播放学生读书,钢琴、合唱的声音。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美妙的声音令人心情愉悦。

第三组:课件播放学生课间休息时大声背诵课文、用力关门、教室里追跑、大吵大闹等声音混合在一起的声音。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发生在什么的地方的什么声音。学生猜声音,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声音给你什么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优美舒缓的声音,可以创作一个舒适的环境,舒适的环境给人带来愉悦,而大声吵闹的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不悦;)

3、教师揭示本课课题:我们小点儿声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选取辨别声音的游戏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主要的是想通过对比不同的声音,让孩子们关注声音,并能感受到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愉悦,嘈杂的环境令人不舒服,从而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一。】

二、游戏互动我是小小调音师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10.我们不乱扔》优质课获奖教案_3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 我们不乱扔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主题是公共卫生,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讲究公共卫生的原因,认识到讲究公共卫生是一种文明习惯,并帮助学生学会制定讲究公共卫生的目标,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第一课时包含两个板块,即《我喜欢哪种情景》和《不只是为了干净》。第一板块以对比的形式呈现了场景,侧重让学生感受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愉悦,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以及引发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第二板块是在前一个话题基础上的深化。用绘本的形式创设了正反两种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不乱扔并非是一时的行为,更是一种文明习惯,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的行为保护美好家园。经过调查谈话,了解到许多学生参与过环保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已有相关知识的储备,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生活性和活动性, 本课主要通过图像和影像两种方式来营造情境,引发学生共鸣,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乱扔垃圾带来的危害,认识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懂得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是文明的习惯,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3.通过“垃圾分类”游戏培养“资源可回收再利用”的意识,初步养成卫生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增强学生爱护和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养成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2.学习维护公共卫生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的正确做法。 【教学难点】 养成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行为习惯,懂得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观察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教师教学准备:收集相关图片、录音、故事、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垃圾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教学设计

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一课。教材以“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以及“大家一起来爱护”四个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了解公物是大家的同时,感受公物的来之不易,让学生自然的学会爱护公共财物。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校的课桌椅和各种设备都是公共财物,来之不易。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激学法、补学法等,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 【教学重点】 知道公物是大家的。 【教学难点】 学会自觉爱护公共财物。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语,揭课题 1、上课前,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好吗? 谜语:一块木板四条腿,累了可以靠着背。只要大家爱护它,相信一定能猜对。

答案:椅子。 每天我们都要坐在椅子上上课,累了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休息,椅子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班级里的椅子是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就是学校的公物。 2、你认为这些公物是谁的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些公物有关的一课——《这些是大家的》 二、新课 活动一:学校里的公物 1、学校的公物有很多,我们一起看一看书中34页的内容,了解哪些是学校的公物? 2、找一找你身边还有哪些是学校的公物。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教室里的电灯带给我们光亮;在学校的操场上游戏,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学校花园里的植物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活动二:身边的公物还好吗 1、观察学校的公物怎么样了,完成学校公物调查表。 (出示“学校公物调查表”。) 示例: 2、全班交流,公物怎么变成这样了?你有没有参与破坏他们? (继续填写“学校公物调查表”。)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11.大家排排队》公开课教案_3

《11 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排队有关的课文:11大家排好队(板书课题,师生读题)请同学们打开《道德与法治》P4 2.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还在哪里看到有人排队?(结合学生所说总结出厕所、小摊、超市等都属于公共场所,都要排队。) 二、深化排队意识 (一)思考:在公共场所不排队行不行? 1.觉?)结论:不排队就会发生混乱,没秩序,不方便。(不排队,;)(填空式板书) 2.片中谁做得不对,为什么?观察排队人的神态。他这种行为我们一般叫什么?)结论:插队对先来排队的人显得很不文明,对认真排队的人也不公平。不然的话你也插队、他也插队,大家都不排队了,轻的会引发混乱,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惨剧。请同学们看看这一组数据…… 3.看课件,读数据;校园踩踏事件造成的重大伤亡怵目惊心。结论:不排队还会发生危险,不安全!(板书方式同上) 师生看着板书一起总结:大家看看,在公共场所不排队会显得没有秩序、不公平、不文明和甚至不安全,可见排队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以后在公共场所一定要记得自觉得排队。……可能有些同学就会说了,排队不就是往那里站着或者坐着等吗?多简单呀,谁不会!你们还别说,还就是有些人不会排队的。有一个人就因为不会排队闹得心情不愉快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怎么回事?(介绍案例:小明挤到队伍中间去排,被别人批评了。 小明觉得好委屈,想不明白。请同学们帮小明评评理?请五个同学上来,老师扮小明来个情景再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明错误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表达出来,教育小明。“人家先来的,让人家先,自己后来的,要排在后。”)结论:这种排队同样属于插队的一种,对后面的人同样是不公平。……从小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 9.这些是大家的》教学设计_15

统编版《道德与法制》二年级上册 一、课标解读 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板块中“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的第12条“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板块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第5条“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等要求而编写。本课在“公共财物”这个方面实行引导,旨在协助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教材分析 《这些是大家的》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1课,它对本单元其他几课起着铺垫、引导的作用。本课通过对“公共财物”的重点引导,以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养成主人翁意识为核心,引导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爱护公物,旨在协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学校里的公物”和“身边的公物还好吗”两个内容。结合学校的教学场地明确什么是公物,并且在交流中明白公物带给我们的便捷和服务,由此引发学生对公物的喜爱和认同。通过校园公物小调查,了解公物的生存状况,从而产生要想办法救助公物朋友,为第二课时的“如何爱护,如何保护公物”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不缺乏使用公物的经历,并且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公物提供的种种方便,但对于什么是公物还没有明确的、深刻的理解。所以,校园里,学生不爱护公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二年级学生对身边公物的使用情况,普遍注重度较低,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醒要爱护公物,但很多同学并不清楚如何爱护。所以要通过观察身边实际、讲故事、调查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公物状况,反思自我和他人行为,在思考和探究中探索爱护公物的方式,形成责任意识。 四、教学内容:课本34-35页的内容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了解什么是公物,准确判断公物,明白公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片、讲故事、做调查等方法,了解学校公物的破坏水准,分析原因,理解公物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保护公物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都理应爱护,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公物,理解公物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保护公物的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二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我们在公共场所我们小点儿声教案

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调查及活动对比体验,感受在公共场所中保持合适的音量对营造舒适公共环境的意义,是基本的公共文明礼仪的表现。 2 .在情境活动参与、思辨中学会做到在公共场所心中有他人,学会根据场合调节自己的音量, 并能相互提醒,保持公共场合舒适环境。 教学准备: 课件、分贝表、活动场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妙动听的声音,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猜声音的游戏,你们想玩吗?第一关,仔细听,猜一猜你听到哪两种声音?准备好了吗?开始。我们来看看大家猜对了吗? 2、这个声音你喜欢吗?大自然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悦耳动听。看看猜对了吗?祝贺大家第一关顺利通关。 第二关加大难度,有三种声音,它们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大家的认真听。 这个声音给你什么感觉?看来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 下面揭晓谜底,我们大家带着两个问题观看视频:哪三种声音,它们都发生在什么地方? 3、原来真的是发生在教室里的吵闹声。我刚才看大家在听第1段声音时大家面带微笑,我想采访一下为什么听第二段声音时要捂住耳朵? 4、噪音的危害 看来优美舒缓的声音让人身心愉悦,而大声吵闹刺耳的声音让我们不舒服,为什么他会让我们不舒服呢?黄老师带来了一张分贝表。绿色部分是安全区黄色部分是警示区,红色部分是危险区。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二、我是小小调音师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观察员,收集教室里的吵闹声,并记录下来,现在请拿出你的记录单, 说一说你找到的教室里的吵闹声,听到这个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你真会观察!大声说话会产生噪音,会影响别人的休息,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用力奔跑、使劲关门,用力推桌椅。发出“咚咚、哮喙”的声音就是噪音。这就是动作过大产生的噪音。 2.大家找到了这么多吵闹声。我把他们都贴在黑板上,分贝表刻度就会往上升(便利贴粘在黑板上,调声板音量变大。) 3.如果把这些吵闹声都充斥在教室里会是什么样子呢?(利用课件) 4、很多同学都捂住了耳朵。这么吵,怎么办呢?教师揭示本课课题 现在请你们来当小小调音师,想方法让教室里的吵闹声减少,让这个刻度往下降一下,调到我们安静舒适的刻度。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 讨论声音大,刚才大家讨论声音太大已经影响到同学们的思考了。讨论时由什么好办法降低音量呢?凑近交流,控制音量、组长提醒、轮流发言。 (相机板书动作提醒降低音量轻拿轻放动作轻轻)写一个将调声板音量键降一个格。你真会想办法。 预设:关门时轻轻关:示范一下 推拉椅子时,轻轻推,全班来试一试,比比谁的声音小。 5们大声说话,我要大声告诉他们不许说了,这样对吗? 同学吵闹声音太大,没有听到你的提醒怎么办?除了用语言,还可以怎么做?(无声的语言可能更有效) 提醒同学小声点。 5 .教师小结:你们都是称职的小小调音师,找到这么多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按照调声板上的小方法认真去做,我们的教室就会有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指着刻度表)。这有一首儿歌送给大家。 6 .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教室,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我们小点儿声,我们应该怎么做?(图书馆、楼道里) 三、情景剧场辨析 1、聪聪的烦恼 在校园里楼道里、图书馆我们也要小声点,我们声音小了,别人能感受到尊重和关爱。那声音是不是越小越好呢?最近聪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烦恼,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人教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1大家排排队》教学设计7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情境下需要排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2、在情境中体会排队的重要性。了解不讲秩序的后果,增强辨别意识; 3、利用身边的榜样,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体会排队的重要性。了解不讲秩序的后果,增强辨别意识;教学难点: 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情境下需要排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准备: 课件、踩踏视频、平时班级生活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集体通过门 规则:设定遇到紧急事故,需要马上撤离的情境,学生在限定的时间 内通过门,哪组最快获胜(保证安全);(设计意图:在危机时刻,考验学生是否会有秩序意识) 2、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本次游戏实行分析和总结

二、探究新知,感受危险 刚刚我们仅仅设定了一个危险的情境,就有很多同学出现了拥挤的现象,甚至推倒别人。在我们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危险,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吧。 1、出示近几年中小学发生的踩踏事故及伤亡情况的资料(文字和图片) (1)2015 年10 月,某小学因为学生下楼参加活动时,没有排队,(2)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1 名学生死亡,12 名学生受伤;2014 年9 月26 日14 时30 分左右,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 人死亡、26 人受伤,其中两人重伤。 2、师:我们的小学生如果不讲秩序,就会发生以上的事情。给我们的家庭、学校带来多大的灾难呐!不但如此,踩踏事件不但仅发生在学校,在我们的社会中,也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出示“ 12 31上海市外滩踩踏事件”的视频和文字) 2014 年12 月31 日23 时35 分,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造成36 人死亡,49 人受伤。 (设计意图:更加直观的了解踩踏事故的危害) 3、归纳总结不讲秩序的后果 (1)小组谈论:根据刚刚了解到的信息,我们一起归纳一下,问题1:如果不讲秩序,会有什么后果?问题2 :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件?问题3 :如何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大家排好队(部编道法小学2上)教学设计

11.《我们排好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大家排好队》。教学目标:1.知道要守规,做有爱心,懂礼貌,守秩序,要加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 2.意识到人排队、车排队的重要性,不排队可能会发生危险。 3.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了解不同的排队方式,了解如何排好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4.体会排队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排队意识,并付诸于行动,有主动排队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习活动体验中明白排队有秩序文明安全、礼貌公平,养成人人自觉排队的习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应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课后不断地去强化规则意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1个去底的塑料瓶,4个V型系绳短折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课题文字排队 1.出示顺序乱的“排、队、大、好、家”。 2.出示心型、直线型“大家排好队”。 3.齐读课题。 (二)通道穿过演示 1.思考:生活中总有些地方要排队。这是为什么呢? 2.老师用1个去底的塑料瓶,4个V型系绳短折纸假设人穿过通道,分别在“你拥我挤”和“一 个一个来,,的情况下演示。 3.学生在用力拉和轻轻提的情况下,感受排队的好处,体会排队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还是排队好 (一)发作业本 1.出示发作业本排队和不排队的现场画图。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表情和作业本情况。 2.学生发言。你喜欢哪种发作业本的方式呢?为什么?说说理由。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得 出“还是排队好”的结论。 3.小结:排队能让人心情愉快,提高办事效率。 (二)人多防止踩踏.播放安全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多拥挤,大家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避免踩踏的发生?让学生比较,感受规则带来的良好秩序。 1.学生发言。从教训中吸取教训,排队不是小事。 (三)安全文明乘车.播放安全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公共乘车,大家应该怎样做才能文明安全地乘车?了解排队和我们健康有序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小结:排队在公共场所生活中无处不在,不排队,就不文明,有危险,造成事故。还是排 队好!这样我们就生活才会有秩序,有公平,安全文明,和谐美丽。 随机板书:文明、秩序、安全、公平 三、哪些地方要排队 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校园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排队。 2.学生说一说。 四、怎样排队好 1.引导学生阅读观察“跳绳、打饭、买票、乘车” 4幅情景图,思考•:怎样排队好? 2.同桌讨论交流。 3.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 (1)人人要排队,排轮次,一个一个来。 (2)先来后到,不能插队,要公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一米线,保隐私,护安全。补充:新冠疫情防控要求这样,还能保健康。 (4)以心换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礼让急需。 4.出示总结,学生齐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二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我们小点儿声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我们小点儿声》这一活动主题来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之主题四,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我们小点儿声》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四个主题。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小声点儿就是一种公共文明习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修养,帮助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对公共空间要保持安静已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公共空间意识尚未完全养成。在集体中易受周边影响,自控能力不是很好,造成行为的落实不到位,不知不觉大声讲话,影响他人,而自己却毫无所知。所以,需要继续帮助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践行。 四、教学目标 1.感受安静环境、美好声音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吵闹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 2.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声,小点声不只是声音小,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3.能做到自觉在公共场所说话小声,不影响其他人。 五、教学重点 1.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的行为,做到不打扰他人;

2.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不打扰他人的文明行为; 六、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不打扰他人的文明行为,逐步养成说话、做事小点声的好习惯。 七、课前准备:教学课件(PPT)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 12.我们小点儿声

文 明 动作轻 说话轻 不影响他人 尊重他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二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些是大家的

这些是大家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公物是什么,公物有什么作用。 2、调查身边的公物是否完好,知道公物是为大家的,人人都要爱护公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身边的公物及其作用。 2、调查身边的公物是否完好,知道公物是为大家的,养成爱护公物的文明 习惯。 难点:调查身边的公物是否完好,知道公物是为大家的养成爱护公物的文明习惯。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身边公物的情况,拍照片或录视频,完成调查表。 老师准备:课件,设计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认识公物 (一)什么是公共场所 1、PPT出示一些场所: (电影院、商场、图书馆、候车室、公园、饭店、车厢等) 同学们,你们能看出图中是什么地方吗? 2、指名学生说。 这些地方虽然有不同的名字和用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是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 3、老师小结:这些能够让大家共同使用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就叫做 ——公共场所。(PPT出示“公共场所”)

(二)认识学校的公物及其作用 1、学校里的公物 师:咱们的学校也是一个公共场所,在学校里,有很多东西是给我们大家使用的,你能找到吗? 2、学生寻找并说出学校里面的一些公物。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找到了学校里这么多的公物。 学校、教室的公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呢? 学生讨论,交流。 (三)认识其他公共场所的公物和作用 师:不仅学校里有很多公物,走出校园,公共场所里也有很多的公物,咱们 的发现小分队要带大家去认识认识。。 1、学生汇报自己在社会上的公共场所看到的公物,用照片、视频向大家展 示。 2、同学们真棒,用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公物, 还知道了它们的用处。 二、身边的公物还好吗 1、找一找 出示《小学生行为规范》,找一找里面是怎么要求我们对待公物的。 学生找到,指名读,出示条款。 2、看一看 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学校的公物的呢? 咱们的发现小分队进行了调查,请他们来告诉大家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表,并进行解说.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教案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 9.这些是大家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 教学目标 1.知道学校都有哪些公物,有什么作用,保护得怎么样。 2.通过实地观察了解有哪些公物没被保护好。 3.初步培养爱护公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哪些是公物,都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学校公物调查表课前发下去让学生实地去看一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校里的公物 1.什么叫公物 2.学校里都有哪些公物?分别有什么作用?先课件出示34页图,再让学生畅所欲言。小结。 活动二身边公物还好吗?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全班交流展示学校公物调查表。 3.小结。有部分保护得好,有部分保护得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和公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损坏公物是违反《中小学生守则》规定的事,是不道德的行为。 2.通过讨论知道爱护各类公物的方法。 3.初步培养爱护公物光荣,损坏公物可耻的道德情感。 教学重难点知道怎样爱护公物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和公物的故事 1.绘本故事“教室里的悄悄话”,教材36页。 2.七嘴八舌:我也说说我和公物的故事。 小结过渡:……学习《中小学守则》里关于爱护公物的规定。 活动二大家一起来爱护 1.出示教材37页,用过这些东西应该怎么保护好? 2.你一言我一语:说说还有哪些公物应该怎样保护。 3.总结全文,提出要求

今天,我们学了第9课,知道了学校里的公务来之不易,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我们要爱护它们。我们长大后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从小就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每一张桌子,每一把椅子,像爱护家里的东西那样爱护公物,你们说对吗?板书设计: 这些是大家的 《中小学生守则》 ----爱护公共财物 10.我们不乱扔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 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3、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 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大屏幕出示课文《家》) 学生:记得。 教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 课件出示: 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是()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小学吧!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学校的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结合38页图片,请你把喜欢的踢偏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师生共同说出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我们小点儿声教案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课程标准中“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部分的内容。课标要求“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在整个学科教学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我们小点儿声》是《我们在公共场所》单元里的第四课,本课由“教室里有点吵”、“做个小小调音师”、“这里也要小点声”三部分组成,从教室到校园,再到社会公共场所,教材重在使学生养成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本单元其他三课之间是并列关系。本课教材在编写时侧重:轻声说话,认真聆听,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空间文明的应具备素养,本课侧重让孩子认识到安静是一种文明行为,是一种修养,安静的环境是需要每个人的维护。【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校集体生活,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观念。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尚不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人多、热闹的地方,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放大说话的音量,所以,需要继续帮助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好习惯,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逐渐明白,公共场所关顾他人的责任意识。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孩子建立在学校特定场合说话动作小点儿声的责任意识,而难点也正困于此,声音是个极其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真切地体验大声音的不舒服,如何让孩子明白控制音量的必要以及方法,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教,道理堆积,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很难真正达成了,因此,创设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课件、教室录像、校园图片 【学习目标】 1.对比各种吵闹声,逐步形成说话做事小点儿声的意识。 2.知道有“保持安静”标志的地方能做到安静不说话。 3.在没有“保持安静”标志的公共场所同样能做到“小点儿”声,不打扰别人。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在公众场所小点儿声。 【教学流程】 一、辨别噪音,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两段声音:轻音乐和教室噪音,请学生回答自己最不喜欢哪种声音,并说明原因。 2、师:噪音让人不舒服,所以我们应该小点儿声。(引入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分贝表的变化 1、什么是分贝表? 2、分贝表上的数值 1、教师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找一找噪音是从哪里来的。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教案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 9.这是大家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学校的课桌椅和各种设备都是公共财物,来之不易。 2、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在家游戏要注意安全,能够过健康的余暇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制作简单的游戏玩具,发展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上课前,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好吗? 谜语:一块木板四条腿,累了可以靠着背。 只要大家爱护它,相信一定能猜对。 答案:椅子。 每天我们都要坐在椅子上上课,累了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休息,椅子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班级里的椅子是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就是学校的公物。 2.学校的公物有很多,我们一起看一看书中34 页的内容了解哪些是学校的公务? 3.找一找你身边还有哪些是学校的公物。 4.你认为这些公物是谁的呢?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些公物有关的一课,《这些是大家的》。 二、新课 1.观察学校的公物怎么样了,完成学校公物调查表。 2.全班交流,公物怎么变成这样了?你有没有参与破坏他们?说说你个公物的故事。

3.听听桌子的心声,学生们角色扮演说说桌子的心声,体会桌子的期盼。 4.中小学生守则:爱护公共财务。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在我们班级中,也有爱护公物的好孩子,你们认为是谁,、 2、大家一起来爱护 想一想要怎样做才是爱护公物? 四、总结全文,提出要求 今天,我们学了第 9 课,知道了学校里的公务来之不易,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我们要爱护它们。我们长大后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从小就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每一张桌子,每一把椅子,像爱护家里的东西那样爱护公物,你们说对吗? 板书设计: 这些是大家的 《中小学生守则》 ----爱护公共财物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说课稿4篇

9《这些是大家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这些是大家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执教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话题,即教材中的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养成主人翁意识为核心,引导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爱护公物。 这一课教材中包含了4个小话题,分别是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爱护,一节课显然是完不成教学目标的,需要2个课时。我将4个话题中第四个话题“爱护公物我能行”放在了第二课时,本节课遵循的是:学生先从初步认识校园公物,再观察身边公物的现状并分析原因来引导学生明白爱护公物迫在眉睫这样的事情逻辑顺序。 二、说学情分析 对校内公物的保护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养成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二年级学生不缺乏使用公物的经历,并且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公物提供的种种方便,但对于什么是公物还没有明确的、深刻的认识,为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公物”的概念,教学时我利用了学校内部的资源,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爱护公物、喜爱学校、热爱集体的情感,使他们在思想上提升对公物的认识,并能主动爱护公物。

三、说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学校的公物,区分出“公物”与“个人物品”。 2.通过课前调查身边的公物是否完好,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都要爱护。 3.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明了校园公物给大家带来的便利,自然地产生爱护校园公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学校的课桌椅等公共财物,知道公物的作用。 2.调查身边的公物是否完好,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都要爱护。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公物调查表 四、教学过程: 1、玩游戏,找物品导入。 师:孩子们,在上课之前,顾老师想和你们玩个小游戏,看谁拥有火眼金睛,能帮老师找出图中所有物品。 提问:图中图中哪些物品我们可以带回家?哪些不能?为什么? 师:你说的真对,这类物品它是我们自己买的,属于自己的就叫私物。 师:对了,老师从你的话中找到了几个关键词,大家的和共有的,对了,像这类物品呢,就叫公共物品,也叫公物。 (出示公物概念,引出课题)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板书课题) 2、循环教材和道法教材导入区分公私物。 师:同学们,你们看,顾老师手上有一本特别的书,这本书你们每个人都有

人教(新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整单元)

人教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

9《这些是大家的》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班级空间扩大到学生日常进出的真正公共场所,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文明修养”四个方面的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这些是大家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对后面三课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课是课程标准中“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的内容,是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初步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与要求”的内容。本课教材考虑到学生的生活范围、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及与中年级的衔接问题,将公共财物的范围基本上定位为以学校生活为主,主要涉及公物而不论及“公财”,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公共概念“这些是大家的”。教材是由“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爱护”四个话题组成,其中教材第35页的公物调查表将四个话题贯穿起来。 二、学情分析 课前我组织学生针对“你平时关注公物吗”和“你知道爱护公物的方法吗”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如下: 数据显示,二年级学生对身边公物的使用情况,关注度较低,一些学生还不太清楚爱护公物的方法,所以课前我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公物,依据教材中的调查表发现公物的现状。 三、教学目标 1、感受公物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破坏公物给我们带来的不便,从而产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2、了解公物现状,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公物现状,对公物损坏原因进行深层思考,并能够身体力行去保护公物。 难点: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课前的调查问卷。 并将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短片导入,回顾校园里的公物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老师带着大家参观了我们的校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板书课题)。我们先来找找短片里都有哪些公物? 2、教师播放校园短片 3、让学生大面积地进行回答 4、教师评价: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的公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短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运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用轻松的方式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调查汇报,分析公物现状原因 1、过渡:你们在观察身边的公物时有什么发现吗? 2、学生用观察表说自己观察到的公物的现状。(有保护好的,有损坏的) 预设: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桌子上有很多笔印,四周也有掉漆的情况。” 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墙壁上有的地方有小洞。” 还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灭火器没有灰尘,也没有损坏的地方,非常完好。” 3、当学生谈到有些公物非常完好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物为什么在使用时还能这么完好?学生在分析公物完好的原因时,教师出示相应的文字。 4、教师追问:刚才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破损的公物,它们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寻找出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特别是使用和日常护理相关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