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一、前言

医院感染是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预防和控制

是医院质量管理和疾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医院感染主要通过环境

因素传播,因此,对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尤为重要。本文就医院

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进行讨论。

二、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1、监测目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标是对医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

分布、量及其与医院环境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监测,以掌

握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证医院环境卫

生质量。

2、监测内容

(1)医院环境卫生状况的监测。监测医院每个病区和手术室的

环境卫生状况、设施设备状况、卫生保洁人员的管理和操作等情况。

(2)卫生操作区域微生物的监测。监测手术室、各种操作室、

实验室等环境的微生物浓度及种类,以及对手术室气氛质量、水质、手术器械洗、消毒、灭菌等操作过程实施监督。

(3)医疗废物残留情况的监测。监测医疗废物及废物处置过程

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等情况。

3、监测方法

(1)表面及空气采样法。用无菌绵球或蘑菇头,以及空气采样

器等工具,对手术室、病区和卫生间的表面和空气采样,获得微生

物学检测样本。

(2)生物监测法。对洗消消毒器、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

至多覆盖葡萄球菌检测等设备进行微生物检测监测。

(3)废物监测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医疗废物进行采样并进行

分析,以确定其中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潜在的致病微生物的危险

程度。

4、采样规范

在采样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大量采样法,并按现场采样面积

分别采集不同数量的样品,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在采样前

应对采样液、采样器和施工前一直使用的手套、口罩等进行质量评估。

5、监测计划

监测的时间应提前告知相关人员,以便他们作好配合工作。监

测应每月进行一次,对每种微生物样品进行生物学检测。检测结束后,应向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汇报监测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论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是保证医院环境卫生质量的重要手段,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有效的措施,从而控制医院感染,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增强公众

对医疗卫生系统的信任。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方法

三十一、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采样检查方法 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的监测,及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测定。科室每季度空气监测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感染高风险部门的物体表面、使用中灭菌消毒剂监测一次;每季对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监测一次。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一)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一般不超过2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 (二)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1、空气采样 (1)采样要求 选择室内消毒后或医疗活动之间进行空气标本的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使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采样。(注意: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2)采样高度(沉降法) 平板置距地面垂直高度0.8m~1.5m处。 (3)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设东、南、西、北、中5点采样,其中东、南、西、北点距离墙壁1m处。 (4)采样方法 放:由内外,将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置各采样点,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范时间(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Ⅱ类15 min;Ⅰ类30 min)后。 收:由外内,盖上平皿盖,立即送检。 2、空气样本的检测与报告 (1)检测培养 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鉴定。 (2)结果处理 计算所有平板菌落数,按公式换算结果。 (3)计算公式:每个房间所有平板菌落总数/采样点/(皿.暴露时间) (4)报告: 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例如:2cfu/(5min·直径9cm平皿) 。 3、空气样本的结果判定 (1)Ⅰ类环境: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3. (2)Ⅱ类环境:平均每皿的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范围: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 (3)Ⅲ、Ⅳ类环境:平均每皿的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范围: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一、前言 医院感染是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预防和控制 是医院质量管理和疾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医院感染主要通过环境 因素传播,因此,对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尤为重要。本文就医院 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进行讨论。 二、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1、监测目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标是对医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 分布、量及其与医院环境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监测,以掌 握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证医院环境卫 生质量。 2、监测内容 (1)医院环境卫生状况的监测。监测医院每个病区和手术室的 环境卫生状况、设施设备状况、卫生保洁人员的管理和操作等情况。 (2)卫生操作区域微生物的监测。监测手术室、各种操作室、 实验室等环境的微生物浓度及种类,以及对手术室气氛质量、水质、手术器械洗、消毒、灭菌等操作过程实施监督。 (3)医疗废物残留情况的监测。监测医疗废物及废物处置过程 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等情况。 3、监测方法

(1)表面及空气采样法。用无菌绵球或蘑菇头,以及空气采样 器等工具,对手术室、病区和卫生间的表面和空气采样,获得微生 物学检测样本。 (2)生物监测法。对洗消消毒器、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 至多覆盖葡萄球菌检测等设备进行微生物检测监测。 (3)废物监测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医疗废物进行采样并进行 分析,以确定其中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潜在的致病微生物的危险 程度。 4、采样规范 在采样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大量采样法,并按现场采样面积 分别采集不同数量的样品,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在采样前 应对采样液、采样器和施工前一直使用的手套、口罩等进行质量评估。 5、监测计划 监测的时间应提前告知相关人员,以便他们作好配合工作。监 测应每月进行一次,对每种微生物样品进行生物学检测。检测结束后,应向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汇报监测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论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是保证医院环境卫生质量的重要手段,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有效的措施,从而控制医院感染,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增强公众 对医疗卫生系统的信任。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 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 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检测时如采取标本不当,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采样时间 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如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 常规检测时被采面积<100平方厘米,取全部表面;>=100平方厘米,取100平方厘米。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 3、采样方法 棉拭子法 (1)对于平面的物体,用5cm*5cm大小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l磷酸盐酸冲液或%氯化钠采样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五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对于门把手、金属、玻璃等曲面的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采样。 2.压印法采用以直径为5.6cm(面积约为25平法厘米)的消毒平皿,

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mm,凝固后置4摄氏度冰箱保存待用。检测时将平板上的培养基表面压贴在物体上10~20秒,送检。 4、结果判定 5、注意事项 1、.采取的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如手术台、桌、灯等)表面不少于2点。 2.、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3.、棉拭子采样时,培养皿在接种前于37摄氏度温箱中烤30分钟。

4.、层流洁净手术室的采样时间:消毒后10分钟之内(各类洁净用房作为静态实测数据),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和各类洁净用房的上午10时。 5、.层流洁净手术室地面、墙面与物体表面动、静态染菌密度应符合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的要求。 二、手卫生监测 大量文献表明,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医务人员每日坚持高质量的洗手消毒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减低25%~50%;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爆发的重要措施,是具有很高效益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1、采样时间 常规监测在采样手卫生后、接触病人或进行诊断操作前;特殊监测随时采样。 2、监测部门 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部门,包括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透室、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 3、监测频度 一般情况下每季度监测一次。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于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4、采样方法 手的采样有直接压印法、棉拭子涂抹法和洗脱法。 (1)、直接压印法培养接贮备同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采样时卑贱

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计划 篇一:20XX年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20XX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的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根据《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规范的要求,参照《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结合我院骨科疾病特点,特制定本方案。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采用手术室消毒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未采用洁净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2、监测方法: 未采用洁净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米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Ⅱ类环境暴露15min,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

标微生物的检测。 3、结果判定 非洁净手术部(室)、小针刀室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供应中心、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5、监测频次 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麻醉恢复室、针刀室等每季度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二、消毒液的监测 1、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库存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依照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测定可用上述方法,也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纸(卡)进行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办法

医院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办法 在医院环境中,病原体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很多细菌具有高度耐药性,可以通过各种环境媒介物侵入病人体内,引起感染。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细菌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判断是否符合卫生学标准。特别是发生感染流行时,通过环境监测,可发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医院日常需开展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使用中的消毒剂、内窥镜、透析水及反渗水等。各科室采样频次根据细菌室环境卫生监测安排拟定,原则上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每月一次,普通科室每季度安排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1.1 监测方法 1.1.1 物理监测法:压力蒸汽灭菌监测(预真空)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0C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1.1.2 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入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1.1.3 生物监测法: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1.2 灭菌方式监测频次 1.2.1 每锅每次必做:物理监测(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监测);化学监测(随锅放置化学测试包-内放有指示卡(通常为辅料包)或爬行卡(通常器械包)。 1.2.2 每锅每周:生物监测(随锅放置综合挑战包一内有爬行卡和生物试剂(小长试管))。 1.2.3 植入物:每锅每次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及放置5类爬行卡。 1.2.4 预真空(含口腔科小型预真空):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可选择) 1.3 依据标准 参考《WS310-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部分》、GB/T30690-2014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四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必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____%,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监测时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三、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灭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其他低温灭菌方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六、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____%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____%。 七、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力、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八、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包括对透析液和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的监测。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标准值为:透析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1. 采样时间:常规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采样面积≥100cm 2 ,连续采样 4 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 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 5 次, 并随之转动棉 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 洗脱液试管内, 即将送检。 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 擦采样。 3.结果判定: 1.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或者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 样。采样前关好门、 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静止 10min 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根据室内的面积决定。 (1)室内面积≤30 ㎡,设内、中、外对角线 3 点,内外点布点 部位距墙壁 1m 处; 室内面积>30 ㎡,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的布点 部位距墙壁 1m 处。 范围 洁净手术室;其他洁净场所 非洁净手术室; 产房;导管室;重 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母婴同室; 血液透析室; 消毒供应 中心的无菌物品存放区; 其他普通 住院病区等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换 药等) 室;感染性疾病门诊和病区 菌落总数(CFU/cm 2 ) ≤5 ≤5 ≤10 ≤10 环境类别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 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 ,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 于平板旁,暴露 5min ,盖好后即将送检。 3. 结果判定: Ⅱ类区域:空气平均菌落数≤4 CFU/(15 min ·平皿); Ⅲ、Ⅳ类区域:空气平均菌落数≤4 CFU/(5 min ·平皿)。 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包括静态 (空态) 空气采样和动 态空气采样。 1. 静态(空态)空气采样 (1)采样时间:新房验收、净化设备检修或者更换后,在洁净系 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 1)静态(空态)空气采样宜在其他检测完毕,对全室表面进行 常规清洁消毒之后进行。 2)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 风口分扩散置时, 全室统一检测。 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者不高于地 面 0.8 m 的任意高度上。空气采样布点原则见下表。 至少测点数 5 点(双对角线布点) 8 点(每边内 2 点) 3 点(单对角线布点) 6 点(长边内 2 点,短边内 1 点) 4 点(每边内一点) Ⅳ级手术室及送风口分散的洁净室 4 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2 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区 域 Ⅰ级手术区和辅助用房局部 100 级区 Ⅰ级周边区 Ⅱ~Ⅲ级手术区 Ⅱ级周边区 Ⅲ级周边区 面积>30 m 2 面积≤30 m 2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方法 采样和检查原则 1 、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0℃~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2 、不推荐医院常规开展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查,当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医院感染事件与灭菌物品有关时,进行相应物品的无菌检查。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 、可使用经验证的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进行环境、物体表面等微生物污染情况和医疗器材清洁度的监督筛查;也可用于医院清洗效果检查和清洗程序的评价和验证。 一、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 1、采样时间 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 、检测方法 Ⅰ类环境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空气采样器法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检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0.8m~1.5m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房间大于10m2者,每增加10m2增设一个采样点。 Ⅱ、Ⅲ、Ⅳ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 角及中央 5 点,4角的布点部位应距墙壁1m 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Ф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Ⅱ类环境暴露15min,Ⅲ、Ⅳ类环境暴露 5min)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3 、结果计算 1 平板暴露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空气采样器法计算公式:空气中菌落总数(cfu/m3)= 1000 L/min min 采样时间()⨯采样速率()⨯ 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 ......... (A.1)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麻布岗中心卫生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定期对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气灭菌等进行现场采样监测。具体监测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小组:组长:黄林青副组长:刘锋 成员:杨幸秀、万辉连、乐丽芬、李碧珍、黄育红、王四莲、杨丽春、刘志惠、钟瑞芬。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供应室应按照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做好各项监测并记录备查,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1)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进行每锅物理监测,每包内、外化学监测,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监测一次,每月需送市或区CDC监测一次。 (2)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2、使用科室对使用中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一次,戊二醛每周监测二次(胃镜室每天使用前监测一次),使用中灭菌剂、消毒剂细菌污染监测每月一次。 3、紫外线消毒进行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做好记录和签名)紫外线灯管每周擦拭一次,每半年监测照射强度一次。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 1、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监测。 2、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母婴室、口腔科、内窥镜室、治疗室、换药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四、二级监测 1、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应协助检验科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对不合格项目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后复查,监测资料记录完整备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兼职检验人员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进行监测,并将结果反馈到科室。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总结,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查改进。 2、每年委托市/县疾控中心来我院进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至少2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按监督意见进行整改。 扩展阅读: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流程与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流程与规范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监测医院环境的卫生状况至关重要。医院 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旨在对医院内各个环境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并控 制潜在的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环境 卫生学监测的工作流程与规范。 一、工作流程 1.确定监测目标和内容:根据医院类型和规模,确定监测工作的目标 和内容。一般包括监测病房、手术室、ICU、门诊等主要区域的环境卫生 状况,以及水源、空气质量等因素。 2.确定监测频率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可以是每日、每周、每月或其他适当的时间间隔。同时确定监测的方式,可以是定 点采样、定时监测或突发事件监测等。 3.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监测计划 和方案。确定监测点位和具体监测项目,如空气微生物、表面菌落总数、 水源菌群等。同时制定监测样品采集、处理、送检等流程。 4.开展监测工作: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案,进行具体的监测工作。根据 监测点位和项目要求,采集样品,如空气样品、表面样品、水样等。样品 采集应持续一段时间,以充分反映监测区域的真实情况。 5.样品分析和评价: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如培养菌落计数、菌种鉴定等。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和判断,确定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和 卫生问题。

6.结果汇报和控制措施: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报,向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清洁消毒、通风换气、水质处理等。 7.监测结果总结和改进:对每次监测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估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监测计划和方案,完善监测工作流程和规范。 二、规范要求 1.监测人员资质要求: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和环境学知识,熟悉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技能和经验。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设备和耗材要求:使用的监测设备和耗材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监测过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设备和耗材的质量应得到监测人员的维护和保养,及时进行校准和更换。 3.监测样品采集质量控制:对于监测样品的采集过程,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环境洁净程度的控制、样品采集器具的消毒处理、样品采集人员的操作规范等。确保样品的采集与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符。 4.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培养基质量控制、菌落计数的准确性控制、菌种鉴定的可靠性控制等。同时,实验室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5.监测结果及时性和准确性:监测结果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控制感染风险至关重要。监测人员应及时进行样品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监测结果的汇报和评价应及时提供给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 案》 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定期对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气灭菌等进行现场采样监测。具体监测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小组:组长:黄林青副组长:刘锋 成员。杨幸秀、万辉连、乐丽芬、李碧珍、黄育红、王四莲、杨丽春、xx惠、钟瑞芬。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供应室应按照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做好各项监测并记录备查,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1)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进行每锅物理监测,每包内、外化学监测,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监测一次,每月需送市或区cdc监测一次。 (2)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2、使用科室对使用中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一次,戊二醛每周监测二次(胃镜室每天使用前监测一次),使用中灭菌剂、消毒剂细菌污染监测每月一次。 3、紫外线消毒进行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做好记录和签名)紫外线灯管每周擦拭一次,每半年监测照射强度一次。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 1、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监测。 2、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母婴室、口腔科、内窥镜室、治疗室、换药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四、二级监测 1、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应协助检验科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对不合格项目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后复查,监测资料记录完整备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兼职检验人员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进行监测,并将结果反馈到科室。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总结,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查改进。 2、每年委托市/县疾控中心来我院进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至少2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按监督意见进行整改。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一:背景和目的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以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卫生,减少感染风险,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监测内容和范围 1. 医院内部环境的监测 a. 空气质量监测 b. 水质监测 c. 医疗废物处理监测 d. 医疗器械清洁与消毒监测 e. 医院表面和设备的清洁度监测 2.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a. 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记录与分析 b. 病原体流行趋势分析 3. 医院员工的卫生监测 a.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监测

b. 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监测 4. 感染控制环节监测 a. 医院消毒风险评估及监测 b. 环境消毒剂使用监测 c. 无菌操作环境质量监测 三:监测方法和指标 1. 空气质量监测方法 a. 空气微生物监测方法 b. 空气质量化学指标监测方法 2. 水质监测方法 a. 医院自来水水质监测方法 b. 医院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方法 c. 医院医疗水水质监测方法 3. 医疗废物处理监测方法 a. 医疗废物分类监测方法 b. 医疗废物处理设备运行监测方法 4. 医疗器械清洁与消毒监测方法

a. 医疗器械清洁监测方法 b.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方法 5. 医院表面和设备的清洁度监测方法 a. 表面和设备微生物监测方法 b. 清洁效果监测方法 6. 感染病例监测方法 a. 感染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b. 感染病例的报告与记录要求 c. 病原体分离和鉴定方法 7.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方法 a. 手卫生频率监测方法 b. 手卫生方法正确性监测方法 8. 医务人员个人卫生监测方法 a. 个人卫生常规监测方法 b. 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监测方法 9. 医院消毒风险评估及监测方法 a. 消毒风险评估方法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 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2、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 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3、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的检测频次 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一次,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一次。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4、消毒内镜、灭菌内镜监测频次 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频次 (1)洁净手术室及洁净部门: 每月监测一次,不同级别手术间每月至少监测一间,每年每个房间至少监测一次。 (2)非洁净手术室(眼科、美容科)、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腔镜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每季度监测一次,加床超过2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每季度监测的外科系列(3、6、9、12月)内科系列(2、5、8、11月)门诊、医技、社区、后勤(1、4、7、10月)。 (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传染科:每半年监测一次,加床超过3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每半年监测的外科系列(3、9月)内科系列(5、8 月)门诊、医技、社区、后勤(4、10月)。 五、监测标准 1、紫外线灯管强度 新领紫外线灯管强度≥90μw/cm2,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70μw/cm2。 2、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3、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检测的结果判定

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计划

医院xx年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为了保证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制定xx年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计划。 一、监测内容与项目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 1.医院感染病例发现、登记报告的监控管理。 2.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培训和督查执行。 3.病历监测院感科专职人员和临床医生利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每天对预警出的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确认”或“排除”,完成感染病例的诊断。 (二)现患率调查:在本年度根据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利用院感实时监控系统,及时检测某一天全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及时上报市院感质控中心。从而掌握全院及不同科室医院感染基本状况和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高发部位,对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查找危险因素,制定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使用中消毒液(临床科室等);监测项目:染菌量及有效浓度。 2.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 3.紫外线灯:紫外线强度监测。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 1.空气监测(手术室、产房、产科治疗室、妇产科门诊人流室、五官科、口腔科、换药室、治疗室、急诊、胃镜室。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 2.物体表面,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 3.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 (五)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利用目标监测系统,对ICU 所有病人进行监测。

二、监测频次和时间 1.对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讨论等工作不定时监督检查。 2.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抽查一次。 3.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监测每月抽查一次;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有效浓度监测每月一次和不定时监测。 4.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监测每季度一次。 5.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每周监测,有植入物随时监测。 对以上监测结果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措施。

医院空气、物表与医务人员手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空气、物表与医务人员手卫生学监测方案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特制定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与结果判断标准。 一、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1.监测科室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层流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母婴同室、供应室等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2.监测频率 (1)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 (2)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3)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检测。 3.采样时间 (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非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3)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4.监测方法 (1)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法或浮游菌法,参

照GB50333要求进行监测。浮游菌法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监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0.8m~1.5m 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房间面积>10m2者,每增加10m2增设一个采样点; (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3)平皿暴露时间: ①层流洁净手术室或场所暴露30min; ②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血液病病区、烧伤病房等感染高风险部门暴露15min; ③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暴露5min。 (4)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5.结果计算 (1)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2)浮游菌法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计划1 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作为一诊疗病人和人群聚集场所,预防性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消毒质量监测为检测预防性消毒的消毒效果提供了有效手段,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托幼机构内的感染,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保障医疗机构、托幼机构的卫生安全,我科为做好全区的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确保全区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托幼机构的消毒效果监测规范开展,现制定__区医院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工作方案,如下: 一、监测目的: 规范我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工作,进一步提高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 2.1传防科负责消毒质量监测方案的指定与实施,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按时报表。 2.2监测频次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省、市指派任务的医疗机构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并且覆盖所有监测项目,托幼机构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每年监测不少于4家,且覆盖所有监测项目。 三、监测依据: 根据度南昌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标准中的医疗、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以及南昌市医疗、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对本我区医疗机构、幼托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具体监测评价标准如下:3.1《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3.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 3.3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版) 3.4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 3.5口腔诊疗器械《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版本 3.6:内镜《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版) 3.7《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 3.8《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5月第2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托幼机构) 3.9《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GB/T1820 4.4-、GB/T18204.5-(托幼机构) 4.0《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 四、监测范围及内容 4.1范围:辖区内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省市级医疗机构(指令性)100%,区级直接管理的托幼机构100%,合计监测医疗机构40家、托幼机构4家,其中大型医疗机构1年2次,疾控机构一月1次,累计监测69家次。 4.2监测内容:空气:主要包括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手及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器械: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物指示菌片: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紫外线灯:功率;使用中的消毒剂:菌落总数;医院污水:粪大肠菌群、余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餐饮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毛巾床上卧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4.3监测样品

2023年医院内感染监测计划模板

2023年医院内感染监测计划模板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 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 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 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7.1压力蒸汽灭菌 1、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消毒员等。 2、化学监测: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3m指示胶带。 3、b-d试验:每日一次。 4、生物监测:每月一次。 7.2紫外线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7.3消毒剂 1、生物监测:碘、酒精、过氧乙酸、氯每季一次,戊二醛每月一次。 2、化学监测:氯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滴定法测浓度。 7.4消毒或灭菌物品、手、物表、空气,每月生物监测一次。 7.5内窥镜 1、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监测。 2、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 检钳:必须每月监测。

7.6污水、污物 1、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2、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3、每月进行一次致病菌监测。 20xx年院感办将按照医院工作目标,认真履行管理督导职能,努力做好医院感染 管理工作。 一、加强质量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1、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 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会议一次,讨论 解决我院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布置工作。督导临床科室定期召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1、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 如产房、手术室、消毒供应室、重症医学科等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消毒剂以及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进行常规监测。 2、持续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 路感染等监测及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 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院感办专职人员每周深入临床科室收集资料,监测、统计 医院感染发病率,每年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1次,完成医院感染资料的统计、汇总、分析和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4、持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通过加强督导,强化各科室病原学监测意识,提高送 检率;及时记录微生物实验室阳性结果,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进行全 院病原菌的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三、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 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2、制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全年举办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4次。针对培训 内容,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进行测试2次。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掌握医院 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四、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