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云南古茶树古茶园保护技术规程

云南古茶树古茶园保护技术规程

云南古茶树古茶园保护技术规程

云南是中国重要的古茶树分布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古茶资源。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茶文化遗产,云南省制定了《云南古茶树古茶园保护技术规程》,旨在科学规范地开展古茶园的保护工作。本文将从茶树种植、土壤保护、病虫害防治以及传统制茶技艺等方面介绍该规程的内容。

一、茶树种植

云南的古茶树多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其生长环境十分特殊。根据规程,古茶树的种植应选择地势较高、气候湿润、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同时,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茶树的排列布局,保证茶树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便于光照和通风。

二、土壤保护

古茶树的生长离不开良好的土壤环境。规程要求,在古茶树栽植区域,要进行土壤调查和分析,了解其性质和肥力状况。并根据土壤的特点,合理施肥和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和肥沃。此外,还应定期进行土壤松土和覆盖保护,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三、病虫害防治

茶树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影响叶片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规程明确了古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定期巡查和监测,早期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使用农药,遵守使用规定,避免滥用和过量施药。

四、传统制茶技艺

古茶树所产茶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味,传统制茶技艺是保护古茶树文化的重要一环。规程中强调了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要求茶农严格按照传统的制茶工艺进行操作,包括采摘、萎凋、揉捻、烘焙等环节。同时,还要注重茶叶的质量控制和卫生安全,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在实施云南古茶树古茶园保护技术规程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茶农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古茶树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古茶树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此外,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大对古茶树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古茶树文化的认知和关注度。

云南古茶树古茶园保护技术规程的制定,为古茶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遵循规程的要求,科学种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和传承制茶技艺,将有助于保护和发展云南的古茶树资源,推动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云南古茶树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镇康县古茶树资源现状及保护性开发对策

镇康县古茶树资源现状及保护性开发对策 镇康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著名的古茶树资源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古 茶树资源和悠久的茶叶制作传统。古茶树资源是镇康县重要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支柱,然而 在现代化进程中,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古茶 树资源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镇康县古茶树资 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古茶树资源现状 镇康县地处云贵高原北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区,镇康 县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据统计,古茶树总面积达30余万亩,其中野生茶树面积10余 万亩,集中分布在县境内的山坡、溪谷和崖壁之间。这些古茶树树龄跨越数百年,甚至千 年以上,是传统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镇康县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古茶树资源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其品质和产量。镇康县的古茶树所产茶叶 质量优良,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古茶树茶叶产量丰富,年产茶叶超过3000吨,是当地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古茶树资源的存在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保护了丰富的生态系统,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资源维护做出 了贡献。 二、古茶树资源面临的问题 1. 古茶树资源保护不力 古茶树资源是镇康县的重要生态优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古茶树资源受到 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侵蚀。部分古茶树资源被非法砍伐和滥伐,导致古茶树数量锐减,面 积萎缩,生态系统恶化,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防护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 2. 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不当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地方对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过度采摘和过度开发 导致古茶树年龄结构失衡,资源更新速度缓慢,这不利于古茶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 发。 3. 古茶树资源管理缺位 古茶树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相关管理政策和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施力度,管理部 门在古茶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了资源管理上的一些混乱和问题。 三、古茶树资源保护性开发对策

云南古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云南古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介绍云南古茶资源的重要价值,分析云南古茶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云南古茶园(树)保护与利用的良好形势,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古茶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关键词古茶资源;保护;利用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境内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州市分布着大面积的古茶资源,这些古茶资源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茶叶的消费也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近几年来,古茶因其生境的优异和独特的品质风格逐渐成为广大茶叶爱好者追捧的新宠,如何兼顾好古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茶叶科研和生产的现实问题。该文就目前云南古茶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及做好云南古茶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 1 古茶资源的重要价值 据调查、鉴定,云南古茶资源有野生型、野生近缘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以及由古茶树与其他物种和环境形成的古茶园和野生茶树群落,这些丰富的古茶资源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利用价值。 (1)文化价值。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云南丰富的古茶资源是茶树原产地的鲜活见证,是中华灿烂的文化遗产,是中华茶文化的根,是茶树起源的实物依据。 (2)科学价值。首先,云南丰富的古茶资源是研究茶树起源、栽培历史、茶文化等的重要物质材料[1]。其次,云南丰富的古茶资源为研究大叶种茶遗传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第三,云南丰富的古茶树蕴含丰富的基因源,为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特异品种筛选提供了丰富、天然的基因宝库[2]。 (3)经济利用价值。现已调查摸清的古茶园除部分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居群之外,大部分为茶农的生产性古茶园。众所周知,用这些古茶鲜叶为原料制作的茶叶产品因其品质独特优异,深受广大茶叶爱好者的喜爱,同时其价格也较高,如布朗山老班章村的古茶毛茶价格最高时超过2 000元/kg。目前,如南糯山、贺开、景迈等古茶山的古茶产品价格比当地台地茶单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是这些少数民族茶农的“摇钱树”,是区域茶农的经济支柱,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2 云南古茶发展存在的问题 (1)管理粗放,衰退严重。古茶一般都分布在少数民族山区,茶农对古茶的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古茶管理技术常识,加上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茶农对茶园投入不足,一般都是只采不管,导致部分古茶树因肥力不足而衰老,产量、品质降低,有的因其他生物的危害而死亡。 (2)不合理采摘。由于古茶的品质优异,近几年人们对古茶的追捧,业内对古茶普洱茶的非理性炒作,导致古茶价格一路攀升。一些茶农、茶商受当前利益的驱使,对古茶实行掠夺式采摘,圈地围树、砍伐古茶树等毁灭性采摘古茶树鲜叶的事件时有发生[3]。 (3)原生境遭到破坏。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古茶普洱茶趋之若鹜,大量人群涌向古茶山,开展参观古茶园、购买古茶等活动,对古茶园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还有一些所谓的认养保护行为,在古茶树旁或古茶园内建亭立碑,致

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

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普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2.12.01 •【字号】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届〕第8号 •【施行日期】2023.01.01 •【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五届〕第八号) 《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已于2022年11月10日经普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2年11月30日由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年12月1日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

(2022年11月10日普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22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促进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以下简称文化景观)保护区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有关行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文化景观,是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芒景村、芒云村芒云老寨和糯福乡勐宋村等生态环境范围内的古茶树、古树名木、植被、水体、地貌等自然物质与传统民居建筑、历史文物建筑等人类文化长期融合共同形成的有机和谐的景观体。 第四条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景观保护工作的领导,决定文化景观保护的重大事项,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市人民政府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并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澜沧县人民政府在事权范围内组织实施文化景观保护和管理的有关工作。 惠民镇人民政府、糯福乡人民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有关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务、文化和旅游、应急、市场监管、林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有关工作。

沧源佤族自治县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沧源佤族自治县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存 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摘要:结合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和工作开 展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下一步古茶树资源保护治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古茶树资源,保护措施,存在问题,治理对策。 一.古茶树资源现状 1.1野生型古茶树资源的分布情况。沧源县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 丰富,分布范围较广,县内中西部单甲、糯良、勐董、勐来、勐角、 班洪、班老、芒卡8个乡(镇)均生长有野生古茶树,其中面积较大 的是单甲、糯良、勐来、勐角、勐董5个乡(镇)相连的范俄山、芒 告大山、窝坎大山、大黑山一带的野生古茶园群落。我县的野生古茶 树大部分分布在海拨1700—2489米范围内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经 调查和考证,已初步确定我县野生古茶树面积约达到83443亩。 1.2栽培型古茶树分布情况。沧源驯化栽培古茶树有300多年历史,在境内有树龄千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古茶树群落,其分布范围也比 较广,主要分布在勐董、单甲、糯良、勐来、勐角、班老、岩帅等7 个乡(镇),其中面积较大的是糯良乡的怕拍村,经云南省农科院茶 叶研究所考证,初步确定茶龄在80年至200年左右的有19000多棵,200年以上的有3000多棵,1000年以上的有两棵,如:怕拍1号古 茶树,茶龄在1000年左右,种名暂定为ctaliensis,其分布范围为:东经99°12′10″—99°12′19″,北纬23°18′52″—

23°18′53″,海拔为1946.30—2009.80米。树高3.2—12.25米不等,基围约63—201公分之间,据行业部门普查,怕拍古茶树分布面积1355亩,相对连片的有235亩,是全县迄今为止连片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古茶树群落。 1.3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普查情况。在原先普查的基础上,2017年以来对辖区7个乡(镇)19个村的栽培型古茶树资源进行普查,共完成普查6个古茶园3638亩,采集19个点412棵古茶树(基部干径达到20公分以上);完成生化样制作16份8000克、20个区域的腊样标本制作392份。通过多点调查,认为沧源县境内存在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其分布较广泛,科研价值较高,分布在海拔约1660—2498米范围内的村庄周边和次生林中,植被属于阔叶林和杂木林,主要生长土壤为红壤、黄壤,资源类别属于栽培型或过渡型,生长方式属于自然生长,茶种初步确定大理种和普洱茶种,大部分树龄在200—800年间,也会存在少部分茶树有上千年的历史。2017年以来,临沧市人民政府已把我县划入临沧市古茶园、古茶树资源保护范围。第一批、第二批古茶园和古茶树的立牌和挂牌保护工作于2021年8月底全面完成,涉及6个古茶园40棵古茶树单株。第三批古茶树的普查保护工作正在推进,涉及372棵古茶树单株,计划于今年10月30日前全部完成挂牌保护工作[1]。 二.存在的问题 2.1古茶树衰败严重复壮困难。古茶树具有较高的树龄,其自身生理机能下降,根部吸收水份、养份的能力和再生能力弱,越来越不能满足枝、杆、茎、叶的需要,导致内部生理失去平衡、部分树枝逐渐枯萎和败落。有的古茶树树杆已经空心,而且大部分古茶树生长在

全州加快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全州加快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 见 为加快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充分发挥古茶树资源优势,以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推动茶叶产业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要求,现结合我州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和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古茶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茶树,包括野生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野生古茶树已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之一。古茶树是茶树原产地和茶树驯化种植发祥地的有力佐证,是茶树演变的“活化石”,是茶产业发展的珍稀种质资源库。中国是茶的故乡,X是茶树的原产地。专家学者认定,X州是茶树的重要起源中心地带,物种多,种质资源丰富,极具保护和研究开发利用价值,其古茶树种质资源是全省古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普查发现,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分布在全州8县(市)32个乡(镇)56个村委会71个自然村,地域范围在北纬22º46′~24º35′,东经103º09′~105º45′之间,主要代表居群有坝心、古林箐、香坪山、下金厂、九龙山、鸟王山、秃杉箐、营盘山等共计24个居群,分布总面积约12000 公顷,约46万株。我州野生型茶树大部分分

布于自然保护区或自然林内,权属主要为国有和集体所有林。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在X、X、X、X、X5县24个乡(镇)42个村委会62个自然村。地域范围在北纬22º57′~24º12′之间,东经104º26′~105º28′之间,主要代表居群有坝子、坪寨、者兔、龙修、板榔等共计29个居群,分布总面积约2500 公顷,约57万株。我州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于群众房前屋后和承包地、林地中,权属为承包地农户所有。但是,长期以来,保护和开发利用古茶树种质资源没有形成共识。从保护看,古茶树区群众对古茶树种质资源的珍稀性认识不足,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出售古茶树、乱砍滥伐、过度采摘、毁灭性采摘等现象较为突出。从开发利用看,总体较粗放,群众多为采摘鲜叶出售和自行加工出售,企业加工水平和产品品质普遍也不高,产品相对初级,品牌弱小,没有形成综合开发、立体开发利用的思维和理念,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变成经济优势。从舆论宣传看,X州古茶树的珍稀性和不可再生性社会认知不多,尚未形成保护和开发利用古茶树种质资源的舆论氛围。因此,保护古茶树种质资源刻不容缓,开发利用古茶树种质资源势在必行,加强对古茶树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不仅是对人类古茶树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而且对发展我州茶产业,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云南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云南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区有少量分布。 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18000公顷以上,多半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有的成片分布,有的单株散生。现将云南省主要地、州、市的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介绍如下: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古茶园分布海拔从760米到2060米,最低在勐腊县曼腊乡曼乃新寨,最高在勐海县勐遮镇、巴达乡、打洛镇交界处的大黑山,主要集中在1400-1800米的山区地带,历史上著名的“古六大茶山”就分布在该地。如今古茶 园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和勐宋乡,勐腊县象明乡和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据2004年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分布在该区的野生茶树和古茶园面积约5300多公顷,以人工栽培的古茶园居多,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具有代表性的南糯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境内,面积近800公顷,是云南现存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树高一般在2-5米,主干直径在0.2米以上,其中有名的栽培型“古茶树王”南糯山大茶树就生长在这里。从树型来看,古茶树多为小乔木大叶类型,也有部分乔木型高大古茶树,如勐腊县曼腊乡曼洒村委会杨家寨森林中生长着一株高为23.5米的大茶树,可堪称为至今世界所发现的栽培型非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中最高的大茶树。 初步鉴定全州茶组植物有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人工栽培的古茶园以普 洱茶种(C.assamica)分布最广,其次在勐腊县分布有约100公顷的茶种 (C.sinensis)(当地称倚邦小叶茶),景洪勐宋和勐海曼糯分布有苦茶变种

国家文物局关于景迈古茶园保护规划意见的函

国家文物局关于景迈古茶园保护规划意见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7.05.11 •【文号】文物保函〔2017〕802号 •【施行日期】2017.05.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关于景迈古茶园保护规划意见的函 文物保函〔2017〕802号云南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景迈古茶园文物保护规划的请示》(云文物〔2016〕201号)收悉。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一、原则同意所报规划。 二、对该规划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一)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迈古茶园的简介,进一步梳理明确文物本体构成。 (二)加强对古茶林的研究,深化茶树保存现状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古茶林应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统筹保护。 (三)补充对已开展的传统村落中文物建筑修缮情况的评估。 (四)细化建设控制地带的管理规定,补充新建建筑的控制高度、体量及形制等要求。 (五)深化展示利用专项规划,展示利用应突出特色,加强使用功能研究,科

学确定展示主题、方式及展示服务设施布置等。 (六)鉴于古茶树属于私人所有,在管理规划中应明确村民自有茶树的管理措施。 (七)进一步精简规划文本,补充完善规划图纸。 三、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编制单位,按照上述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后,于15个工作日内将经你局核准的规划文本图纸及相关电子档案等材料报我局备案。 四、请你局将经我局备案的景迈古茶园保护规划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并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总体规划,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 五、规划中涉及的文物保护与展示、环境整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实施前应制定具体方案并按程序报批。 国家文物局 2017年5月11日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养护技术规程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养护技术规程 古树名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古树名木的数量和分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后续资源养护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制定本规程,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养护技术进行规范和管理,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古树名木的概念和分类】 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大、形态美、历史悠久、文化价值高、生态价值大、科学价值突出的树木。根据其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可分为自然生长古树名木和人工培育古树名木两类。 【二、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 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应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采取分类管理、等级评定和分区保护的方式,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制定古树名木保护计划和管理规定,加强监测和维护,严格管理和保护。 【三、古树后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古树后续资源是指古树名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其开发和利用应遵循保护优先、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科学的管理和利用措施,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生态效益。 【四、古树后续资源养护技术】 古树后续资源养护技术包括古树修剪、古树保姆和古树保护等技

术。其目的是保证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和形态美观,确保古树后续资源的产生和利用。其中,古树修剪是指对古树进行枝剪、修整和整形等工作,保姆是指对古树进行施肥、浇水、松土等养护工作,古树保护是指对古树进行病虫害防治、环境治理等工作。 【五、古树后续资源养护的注意事项】 古树后续资源养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应根据古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制定科学的管理和养护措施; 2.应定期对古树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应采用天然、环保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养护作业; 4.应加强对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5.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保证古树名木的合法保护和利用。 【六、结语】 古树名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和利用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本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和管理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养护工作,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相信,在广大古树名木保护和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古树名木将继续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

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2.11.30 •【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77号 •【施行日期】2023.03.01 •【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尚未生效 •【主题分类】森林资源 正文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三届〕第七十七号 《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22年11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年11月30日 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 (2022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有效保护古茶树,规范古茶树的管理和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古茶树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保护的古茶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和栽培型茶树。 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内古茶树的保护,同时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第三条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利用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管理、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对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利用,应当维护古茶树所有权人和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行政区域内有古茶树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古茶树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资金用于古茶树的保护、管理、研究。 第五条行政区域内有古茶树的县级以上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古茶树保护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古茶树保护相关具体工作,鼓励和引导村(居)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保护古茶树。 第六条行政区域内有古茶树的县级以上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财政等主管部门编制古茶树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古茶树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古茶树

白龙古茶树保护开发实施方案

普安县白龙古茶树保护开发 实 施 方 案 普安县泰安白龙古茶专业合作社 二○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白龙古茶树保护开发实施方案 分布在普安县青山镇哈马村托家地的大量野生或种植的白龙古茶,于2011年5月25日“普安古茶树鉴定会”上鉴定为“四球古茶”(Camellia tetracocca Zhang),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茶树新品种之一,是一种名贵的茶树。为了能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分布在普安县青山镇哈马村托家地的这种茶树,青山镇三街四组村民张应青、青山镇哈马村村民马太刚、马太红、马太科、马太原、张进礼、马菠、马安权等在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王忠帮主任的引导下特成立了“普安县泰安白龙古茶专业合作社”,并受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的委托担负起保护哈马村古茶树的责任。 为了加强对本地区白龙古茶的保护与开发,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贵州省普安县古茶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保护为主,稳中发展。 随着2011年5月25日“普安古茶树鉴定会”的召开,本地区的古茶树已被鉴定为“四球古茶”,其树型为乔木型,嫩枝、顶芽、叶背、叶缘、花梗、苞片等均无毛,是一种名贵而独特的茶种,因此,我社提倡对本地区的古茶树“以保护为主,稳中发展”,所有古茶活动都在此原则下进行开展。

1、兴修水利,保证本地区古茶树及其它物种的需水量。 随着普安县矿产业的发展,楼下镇水箐地区煤炭产业的发展迅猛,已经开采过普白林场,造成普白林场大批量树木死亡,一些罕见的物种也就此灭亡,这一现象也慢慢地向本地区蔓延。所以,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我社将带领村民一起兴修水利,以保本地区古茶树及其它生物的需水量。 2、加强维护,保证生长营养。 为了能让古茶树的健壮成长,我社理事长马太科及技术员马菠、马安权等多次向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寻求技术援助,得到了县茶办王忠帮主任的多次帮助,结合多年种茶的经验,悟出了一套独特的生态种茶技术,这既保证了古茶的优良品质,又能让古茶树健壮地成长。 我社将把此种植技术传授给广大茶民,让所有茶民都加强对自己茶树的维护,并保证茶树健壮快速地成长,为广大茶民增收。 3、挂牌保护,义不容辞。 这社根据《贵州省普安县古茶树保护条例》,结合本地实情,义不容辞地对本地区几十株巨大古茶树进行了挂牌保护,这一举措让人们更了解了古茶树的珍贵,并自行地对古茶树进行了保护,也得到了县茶办的肯定。

古建筑保养维护操作规程

古建筑保养维护 巡视检查与记录 巡视检查 (一)日常巡视检查 1. 周期 可根据古建筑保护级别、地区差异、保存情况、单体建筑数量、管理人员力量等,自行合理安排日常巡视检查路线、周期,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 2. 内容 ⑴地面、散水 与前次巡视检查记录相比较,地面砖、散水砖、条石等是否缺失、碎裂、酥碱;地面、散水是否凹凸不平、明显变形;院落内植物根系是否有拱起地面现象等。 ⑵屋面 屋面是否积存落叶,长草长树;附近树木枝叶是否影响屋面;瓦件是否破损、松动、脱落、缺失;脊饰是否破损、残缺;屋面是否漏雨等。 ⑶椽头、椽望 椽头、椽望等构件是否糟朽、残缺、洇水、渗漏等。 ⑷大木构架 柱、梁、枋等构件是否歪闪、弯折变形、移位、糟朽、缺失、虫蚁蛀蚀,以及出现水渍等。 ⑸斗栱 斗栱是否歪闪、变形、移位、糟朽、缺失等。 ⑹木装修 室内外木装修是否扭闪变形、构件饰件残缺等。 ⑺油饰彩画 地仗是否起甲、龟裂、脱落等。彩画是否有裂缝、龟裂、空鼓、脱落等。 ⑻墙体 墙体是否酥碱风化、裂缝、歪闪、构件缺失和移位、基础下沉及沉降变化等;抹灰、粉刷是否空鼓、粉化、脱色脱落、霉变等。 ⑼月台、台明 阶条石、垂带、踏跺、下碱等是否歪闪、移位、下沉、破损、碎裂、酥碱等。

⑽排水 天沟及明暗排水沟是否通畅,泄水口是否有淤泥杂物堵塞等。 ⑾保护性设施 室外檐幪网是否发生破损,有无鸟窝、蜂巢;锚 杆、铁箍等支顶加固设施是否移位、变形损坏;玻璃罩、护栏等防护设施是否损坏、残缺;窟檐、碑廊等保护性设施是否使用正常等。 ⑿其它 安防、消防、避雷等设施设备、用电设备、电气线路等是否使用正常;是否存在火灾隐患等。 3. 应针对结构性病害进行连续检查,注意方法、位置的科学性、连贯性,以及检查数据的完整性。 (二)定期巡视检查 1. 周期 ⑴可根据古建筑地区差异、气候条件、保存情况、单体建筑数量,自行合理安排定期巡视检查路线、周期,每年应至少进行两次。 ⑵病害严重、保存环境恶劣(如受风受雨面、无 阳光、易积水等)、易产生结构变形(如牌楼等)的古建筑,应适当增加定期巡视检查次数,保障古建筑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2. 内容 应在日常巡视检查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⑴古建筑基础、梁架是否发生移位或沉降变化。 ⑵已经完成的病害保养维护及修缮工程情况。 ⑶古建筑周边环境是否遭到破坏,景观风貌是否和谐。 ⑷保护范围内是否存在影响古建筑安全的生产活动或建设行为。 (三)专项巡视检查 1. 周期 因自然或人为因素,明显影响古建筑安全时,应在 24 小时内启动专项巡视检查。可根据灾害影响程度,科学安排检查周期。 2. 内容

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普洱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2.06 •【字号】普洱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 •【施行日期】2022.01.01 •【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2021年12月6日普洱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根据《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条例》所称的古茶树资源保护是指对生长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野生型茶树、过渡型茶树和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以及由古茶树和其他物种、环境形成的古茶园、古茶林、野生茶树群落等采取的保护行动和措施。 古茶树、古茶园、古茶林、野生茶树群落由市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进行认定。 第四条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负责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执行古茶树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二)编制古茶树资源保护专项规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制定古茶树资源普查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古茶树资源认定; (五)古茶树资源保护标识牌制作和挂立; (六)古茶树树龄认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茶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古茶树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对经审批同意开展建设建(构)筑物、旅游开发、科学研究等活动,对古茶树资源造成损失的,由项目实施单位进行补偿。 因对古茶树采取保护措施造成其他权利人损失的,由县(区)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偿。 第六条古茶树资源保护范围按照古茶树保护管理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划定。集中分布的野生型茶树、过渡型茶树保护区域范围为边缘树及其树冠外延伸50米的区域内,集中分布的树龄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保护区域范围为边缘树及其树冠外延伸20米的区域内,零星分布的古茶树保护区域范围为该茶树及其树冠外延伸10米的区域内;古茶园的保护区域范围为该茶园周边20米的区域内,古茶林、野生茶树群落的保护区域范围为该茶林、群落周边50米的区域内。 古茶园、古茶林、野生茶树群落的保护范围由县(区)人民政府划定。古茶树的保护范围由县(区)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划定。 古茶树资源保护范围划定后,因古茶树保护管理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发生变化或者根据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的需要,可以对古茶树资源保护范围进行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