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或者叫高等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三种:

1.英国的纽曼式大学,即强调通才教育,也就是普遍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知识面更广。

2.德国的洪堡式大学,即强调专才教育,也就是学生要在一门专业上学到精通。

3.美国的吉尔曼和艾略特式的研究性大学,就是本科强调通才教育,研究生强调专才教育。

既通又专貌似只能通过延长教育时间来解决,就是本科加研究生“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是教学的技术而已。”大学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必须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并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引导大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只有这样,大学才能进一步确定它的实践原则和方向,找到它存在的意义。符合历史潮流和教育规律的大学教育理念对大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直接推动着大学的前进发展。如蔡元培先生,为使学术兴盛,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认为大学之所以为“大”,是因为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他的教育理念及办学实践不仅使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一所生机勃勃的现代大学,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而且对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的教育振兴、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

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 来源:发布日期:2001-4-25 浏览次数:449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但现代大学除了增减高级专门人才这项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以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因此,办现代大学,不仅要有一个教育理念,还要有一个办学理念。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一个现代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 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以,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观。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增减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中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有以下几层意思: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和“人”都是需要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但教育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是通过增减社会所要求的“人”来实现的,因此,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增减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2.确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 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其实质是一种人文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核心是健全的人格;二是“学识”,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根本,主要指学问和见识,学问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见识则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三是“才能”,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它并不仅是一般的专门能力,其核心是一种综合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运用中文、外文和上网获取知识的能力)、选择能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博采众长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形象、继承与创新思维能力)、研究能力(探索未知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字、口头和上网表达能力);四是“体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的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品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体质”是基础。 3.坚持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大学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获取学科知识,还需 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我校的教育理念是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突出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首先,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 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 发展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应该是教育过程的关键,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通过学术探讨,开展讨论,鼓励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其次,我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社会责任 意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应该有责任感,服务社会,参与公益事业。为此,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协会等,帮助学生了 解社会、关心社会。同时,通过传授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敬畏。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在我校,我们注重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开展科研项目,组织参加各种比赛,如校内辩论赛、模 拟联合国等,鼓励学生提高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应对未来的需求。 最后,教育质量是我们的承诺。我校注重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进步。我们拥有 一批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他们热爱教学,满怀热情地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指导学 生学术研究和创新,以期为学生带来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和值得追求的高效成果。 综上所述,我校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社会责任意识、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同时我们坚持高质量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五大教育理念

大学五大教育理念 1.学术卓越 学术卓越是大学的核心理念之一。高等教育机构应致力于培养 具备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学生。为了实现学术卓越,大学应该招 聘和培养优秀的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同时,学生 也应被鼓励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发展自己的学术能力。 2.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 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大学应该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包括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成长。此外,大学还应关注学生的道德、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 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公民。 3.创新与创造 创新与创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大学应该鼓励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大学需要提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环境,鼓励学生参与

科研和创业活动。同时,大学还应该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 4.国际视野 国际视野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必备品。大学应该培养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人才,让学生具备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挑战的能力。为了实现 国际视野,大学应该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参 加国际项目和交换计划。此外,大学还应关注国际教育标准和国际 人才需求,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和培养体系。 5.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应该培养学生具备 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社会发展。为了 实现社会责任,大学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项目等方 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同时,大学还应倡导可持续发展、 道德规范和公共利益,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大学五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将能够在学术、综合素质、创新、国际竞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作出积极贡献。

“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是一切事业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我国以科教兴国为战略目标,加大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才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到高校,促进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学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全面自由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校校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自由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就失去其根本意义。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1]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体系中一以贯之的一条重要思想。“人”在顾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一直处于核心位置,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价值所系。[2]在“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线索下,顾先生还把人的个性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认为教育应当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而不是磨灭人的个性,把人变成统一规格的工具。他还用是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来作为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重要标准之一。他说:“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是用考试一种模式来铸造学生,而素质教育则是重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3]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首先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只有在自身作为主体的能动活动中,才可能真正获得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要认识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应当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要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必须重视个人的兴趣,尊重每个人的个性。[2] 特定的教育是为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当今全球化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经济实力和科技软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进步。纵观历史,文革期间以政治运动为本,以阶级斗争为纲,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忽视了教育问题,出现“上山下乡”状况,造成人才断

大学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与实践

大学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与实践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大学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在其中扮演着引导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角色。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的终身学习理念以及如何将其付诸实践。 一、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理念强调个体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持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把学习局限于特定年龄段和特定场景的思维方式,强调学生应该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追求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不断积累。 大学教育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动力。学生不仅仅要通过课程学习获取专业知识,还应该培养对新知识的渴求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的终身学习理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就业市场。 二、大学教育中的终身学习实践 1. 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 大学可以通过建立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这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学习设施,以及开设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大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

2. 强调学习过程的能力培养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这涉及到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大学可以通过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 下坚实的基础。 3. 推广学术合作和交流 学术合作和交流是促进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 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机会,鼓励他们与其他学生、学者进行学术 交流和合作。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学术视野,还能够培养 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学术合作和交流,大学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术热情。 4. 引导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 大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指导。 大学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职业咨询服务等,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 场的需求,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此外,大学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 社会服务、实习实践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终身学习理念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应该以终 身学习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他们具备持续学 习的动力和能力。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注重学习过程的能力

大学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

大学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 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在这个不断发 展和变化的社会中,学习不仅仅是在校期间的任务,更是一种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得到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使学 生能够在任何环境下持续学习和成长。因此,大学教育应该致力于培 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 一、提倡全人教育 大学教育应当超越传统学科知识的传授,追求学生全面发展。课程 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并主导未来的 变革和挑战。 二、设立终身学习导航 大学应该提供终身学习导航,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学习路径和目标。这包括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方法,如何提高学习 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还应与社会和行业建立紧密联系,提供 就业和职业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三、营造持续学习环境 大学应该创造一个促进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为了让学生习惯于终身学习,大学可以提供学术研讨会、学习社 区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从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同行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同时,大学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电子资源等,方便学生进行个人和团体学习。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的核心是自主学习能力。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 识和习惯。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 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培养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困难的能力。通过引 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大学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 基础。 五、引导终身学习的行为 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学生应该重视 学习的重要性,并具备持续学习的内驱力。大学可以通过评估和反馈 机制,激励学生持续进步。同时,大学也可以通过导师制度和学生社 团等形式,提供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动力。 大学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是适应社会变革和未知挑战的关键。大学应该扮演引领者的角色,改 革教育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和服务,为学生 构建学习的路线图和知识网络,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只 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推 动终身学习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介绍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介绍人们常说,大学是一所自由的艺术学校,它的核心是创造产生 智慧和知识。然而,过去的大学教育被认为是老掉牙、僵化,不 再能满足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新的大学教育理念强调以 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掘他们的 潜力和激励他们的动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方式的转变。 它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内容为王”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导、 体验为王”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学 生作为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和发展对象,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扮演 主体的角色。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掌握者和 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知识。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大 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扮演 自己的主体角色。这种理念下的教育方式强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双方的互动与变化。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而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们不仅仅

需要精通一门或几门学科的知识,更需要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和素养。这种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华,并且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 第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教师在其中担任了重要的指导和引导角色。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模式,学生必须从课程要求、到学习计划、到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好自己的规划,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种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掌控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最后,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领域,并且从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和反响。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必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主动地掌控自己的未来。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思考、创新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通过体验为王、自主学习和全面发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 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这种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自身的 全面培养,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面、积极 的心态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这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不同的教 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其综合 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实践活动、开展创新性项目等方式来让学生全面地感受社会、拓宽思路、深化认识,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学术交流和自我提高。 二、倡导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素质教育注重的是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这意味着教育 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要让学生感受到自

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并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不断强调其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建立并培养起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三、特色化的实践教育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富有特色和锻炼人才的课程来丰富实践教育。例如校企合作、校外实习、进行社会服务等,这些特色化的实践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接触到社会,增强自身实力,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个性化的教育理念 给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空间,往往可以产生出更多的理解和信赖,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发展和学习。丰富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包括:创建各类团队和社团、举办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服务项目。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身,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等多种优秀品质。 五、提高广博知识的能力

大学教育的德育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的德育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关注。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外,大学教育还应 当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将探讨大 学教育的德育教育理念,并阐述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大学教育的德育教育理念应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未 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应当具备崇高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大学教育应紧密结合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程设置 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教育的德育教育理念还应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 是指学生所具备的人文知识和文化修养。通过人文教育,学生能够更 好地理解和尊重人类的智慧和文化。大学应该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如哲学、历史、文学等,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此外,大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心理素质,通过艺术教 育和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商,使他们更加关心他人, 愿意奉献和帮助他人。 三、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教育的德育教育理念还应该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 责任感是指学生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所负有的责任和担当。通过开 设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课程,大学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 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此外,大学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公益事业, 如组织慈善活动、参与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 作能力。 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教育的德育教育理念还应注重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 文化是指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和校风。大学应该积极塑造 和传承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 惯和道德规范。学校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文化节等,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术道德和社会伦理等问题。 五、加强师生互动和家校合作 大学教育的德育教育理念还应注重加强师生互动和家校合作。师生 互动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密切互动和沟通。大学应该通过改革教学 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 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家校合作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应 该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业和品德发展,共同培养 学生的德育素养和职业道德。 总结起来,大学教育的德育教育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大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当今社会,大学教育扮演着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进。本文 将探讨大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是指导教育过程和 教育实践的思想体系。在大学教育中,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教育理念: 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 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好 地实现个人发展。 2. 全人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 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 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3. 实践教育理念 实践教育理念认为实践是教育的核心,通过实践学习可以帮助学生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大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授课教学法 授课教学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方法适合于知识的传授和基础理论的学习,但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2. 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来促进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 案例研究教学法 案例研究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大学生的影响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 别敦荣张征 在一定意义上,大学发展史是一部大学教育理念的演进史。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过程看,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其重要的思想基础。就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而言,它往往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是教育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也是其之所以能够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为人类文化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文明繁荣做出重大贡献的精神支柱。我国正在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一批大学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毫无疑问,不论是西方古典大学还是后发的现代大学,其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汲取,尤其是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其教育理念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过程中所进行的不断调整、演变和创新。 一、“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才智以及具备成为良好公民和英明领导者的必备性格” 世界一流大学以培育杰出人才为使命,培育英才是贯穿其教育历史过程的主线。托斯顿.胡森认为,无论从社会地位上看还是从知识水平上看,大学都是一个教育英才的机构,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的人才培养职能与范围逐渐拓宽,大学承担着为现代社会培养多层次多类别高级专业人才的使命。世界一流大学固然无法置身专业化教育的浪潮之外,但英才教育的传统却在这些大学得到了很好地传承与弘扬,尤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世界一流大学更是将其核心价值定位于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 在19世纪专业化教育的浪潮兴起之前,世界各国大学都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场所。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通过文法、逻辑、修辞等课程训练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以理性的方式行使教会的、政府的和社会的权力。历史学家在对中世纪大学进行考察后发现,在15世纪,学位被当做一种学术证明,在某种程度上,是竞争教会和世俗职位的重要砝码。在增补重要的牧师和官员时,也会考虑学位的级别。这样,从没有学位到产生学位,大学教育成为从事拯救灵魂、法律实践、政府管理、医疗和教育等各类职业的精英们的显著标志。[1]一直到近代,大学都以培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自由人”为其目的,正如纽曼所言,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培养“社会公民”的场所,大学教授的艺术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适应世界。它既不把学生限定在特定的专业,也不创造或培养天才。大学就是要借助自由教育,通过知识传授来培育学生的理智,扩展其心智。大学的目的在于造就“良好的社会公民”,“训练他们更好地履行各自的生活职责,并把他们培养成更聪明、更能干、更活跃的社会成员的目的。”[2]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社会训练与“斯文”、“文明”或“文化”的规范相一致的“文人学士”或“绅士”。[3]这不仅是纽曼的大学理念,也是18~19世纪大多数大学竭力而为的教育目的。受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1810年建立的柏林大学,秉持“由科学而达致修养”的教育理念,对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见解,认为大学是修养的机构,修养意味着通识性、全面性修养,心智的训练,而与职业性、实用性教育相对立。这一观念从19世纪初起,成为德国大学的基本信念之一。[4]这既是对古典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继承,同时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即要通过科学来达致修养。对于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来说,经验的、专门的知识始终被看作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有一般科学的知识、对世界和宇宙价值的理解和个人的体悟,或者说有一种世界观,它使人超越物质和感性的世界,理解人类各种知识和活动的意义和价值。[5]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展开,社会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此外,以古典文学和哲学为核心的学术系统开始分化,自然科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极大地冲击了以哲学、人文科学为核心的知识体系,专门教育遂在大学中获得了合法地位。正如《1880年以后英国职业社会的兴起》的作者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