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之二十五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之二十五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之二十五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之二十五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之二十五衬托和铺垫

淮滨县实验学校祁玲

教学目标:

1.了解衬托和铺垫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运用。

2.学习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衬托和铺垫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衬托和铺垫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或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衬托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写文章也是如此,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常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次要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叫衬托。衬托强调的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如前面举过的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二、了解衬托手法及其作用。

1.老师点津:

(1)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衬托,被衬托的主要事物叫本体,用作陪衬的次要事物叫衬体。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这是“正衬”。

反衬,即是用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记》)

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

(2)衬托在其体运用中,主要又有两种类型。

A.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

①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

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这里是以景衬情。

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孙犁《荷花淀》)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B.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

例如;我独自伫立在窗前,这小小的院子静极了,而一阵风吹过耳畔,仿佛童年时的乐曲回到了耳边,那是用风铃编的曲调,小河打的节拍,杨柳跳的伴舞,知了奏的和旋,我空灵的童年。(这叫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三、运用衬托手法的佳作赏析:

1.老师出示:

(一)“侦破”的故事

五彩斑斓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然而,它就像一泓清水时时在我心底泛起微波,尤其是他那神秘动人的微笑,我至今还留有深刻的印象。

他,就是我们的班长李明。我俩上学一块走,放学一起回;哪里有他的笑声,哪里就会有我的身影。老师和邻居都夸我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一天放学我问他:“李明,你发现没有,这几天咱们班里出现了好几件怪事。”“什么怪事?”李明好奇地问。“你看,垃圾被清理了,坏桌椅也修好了,连教室墙角的碎砖头也收拾走了,你说怪不怪?”“嗯,是有点怪。”李明说。我凑近他耳根说,“我想请你跟我合作侦破此案。”“当然可以。”李明满口答应,并拉起我的手说,“祝我们成功。”说完冲我微微地而又非常神秘地一笑就回家了。我发现他这一笑,眉宇间好像还露出一股对我的嘲讽,令人捉摸不透。

天赐良机,第二天一场暴风雨把教室玻璃打碎了。我高兴地对李明说:“今晚就可以破案了。”“那好哇。”他心不在焉地说。我心想今晚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并且把真相写下来,这下老师该不会说我这个宣传委员失职了吧。可是,事与愿违,晚上却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害得我俩在墙角白白地蹲了一个多小时。我越想越觉得奇怪。突然,我一拍脑袋,“噢,明白了。”

第二天放学,我对李明说:“我今天家里有事,‘破案’的事明天再说吧。”这时李明脸上微微一笑,却又很快消失了。同学们都走净了,只见李明从书包里掏出一块玻璃,迅速爬上窗台,没过5分钟

便把玻璃安好了。这时我从墙角走了出来,李明大吃一惊,随即朝我笑笑说:“你既然知道了,就不要对外人说了。”“当然可以,不过得让我也加入这个小组。”李明略微一愣,随即会意地笑了起来,我也高兴地笑了。这时仿佛整个校园都充满了笑声。

这微笑,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做爱集体、学雷锋。这普普通通的小事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这微笑将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 (佚名)

(二)豆角般的月牙儿

某考生

出了家门便是山,一眼望不到顶的大山;出了家门便是河,一眼望不到头的河。这就是我的故乡——养育了我15载的故乡。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母亲揽着我坐在家门口的河边上,静静的。

“儿啊,你要走出大山,你要做娘的眼睛去看山外的世界;儿啊,你不要离开大山,大山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母亲嘴里念叨着。抬头看母亲,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与矛盾。我不懂,真的不懂,因为那年我才5岁。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我和母亲并排坐在家门口的河边上,这一次仍是静静的,只是她的眼睛里多了丝喜悦与盼望。

“儿啊,你要走出大山了,你要出息,你得成才,你要做娘

的耳朵,去听山外的东西。儿啊,记住,你得回来,为了咱们的大山,学好知识,报答咱大山的养育之恩。儿啊……”母亲不停地念叨着。侧首看母亲,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只是少了些矛盾,多了份坚定。我懂了,真的懂了!那年我12岁,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大山,独自一人到大山外的世界去了。

在求学的道路上,我没有华丽的语言与人交谈,也没有艳丽的衣服向人炫耀,我只有一颗进取的心,一份母亲与大山的期待。母亲的话我从不曾忘记:我是大山的孩子,我要回到大山中,报答大山!凭着这份信念与力量,我在学业上孜孜不倦,不曾浪费点滴时间,不曾虚度半寸光阴。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我站在山外的豆角般的月儿下,许下心愿:娘,我不曾忘记我是大山的儿子,我会好好学习,我会有出息,我会回去报答大山!娘,明天我就要参加中考,作出我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娘,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和大山失望的。

求学路还很长,但我不会寂寞,不会退缩,因为我满怀着母亲与大山的期望,因为我的心中有一轮永不会落山的太阳——母亲,大山!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

2.学生认真阅读,仔细思考从衬托的角度进行赏析。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以人物衬托人物的作文。文中写“我”要“破案”,弄清谁为班级偷偷做好事,以便宣传好人好事,免得老师说自己这个宣传委员失职;而班长李明却默默地做好事并设法不让人知道。最后,“我”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懂得了什么叫做爱集体、学雷锋,表示要参加做好事的行列。

文中的“我”显然也是个积极好强、要求进步的干部,但比起班长则略逊一筹,而在班长的影响带动下,认识提高了一步。文中的“我”对表现班长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班长在“我”的衬托下,形象更显得高大了。

(2)自古以来,月亮是人类情感变化的一种象征,月圆寓意团圆,一般象征美好的希望与祝愿;月缺寓意别离,一般象征希望落空或失利。本文反其道而行之,多次描写“月亮缺了”,以月缺寓意美好的希望,反衬出人物的不同心理。如“我”5岁那年,作者描写“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既正衬出娘的矛盾心理,也反衬出娘对“我”走出大山的期待:“我”12岁那年,作者描写“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反衬出娘对“我”即将走出大山的喜悦心情与希望“我”要“出息一定得成才”的盼望之情;中考前夜,作者描写“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反衬出“我”回报大山的决心与对娘的感激。

四、写作训练:

1.老师布置作文:文题:不该发生的事

要求:运用衬托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600 字左右。

2.学生认真构思,独立写作。

五、习作评改,精彩展示

(一)习作评改

1.自评自改

要求学生作文完成后轻声通读全文并自评自改,提示评改重点。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提示对习作自评自改。

2.互评互改

教师要求学生自评自改后,组内交换习作,互评互并提示评改方法和评改重点。

(2)评改重点: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提示进行互评互改。

(二)精彩展示

1.交流推选

学生习作评改完成后,组内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最具创意、最精彩的习作。

2.精彩展示

(1)由作者本人朗读精彩美文,评改者读评语。

(2)师生共同点评。

六、优秀习作展览。

第二课时铺垫

一、导入新课:

在记叙文里,为了显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之间关系发展的

合理性,增强高潮的必然性和真实感,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显得自然,作者常常安排一系列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作为作品的主要情节发生、发展的准备,这就是铺垫。

二、教师点津:了解铺垫手法及其作用

1.记叙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特别是高潮的爆发,实际上是因与果的交替连合。它们环环紧扣,紧密联接。如果缺少其中某一环节,情节的发展往往会令人感到突兀,影响作品的真实感和完整性。文章主要矛盾冲突必定得一个准备过程,这准备过程实质上就是原因与结果、根据与存在、铺垫与高潮爆发的关系。只有在高潮到来之前,把原因和根据充分提示出来,高潮的爆发才显得合情合理,就象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

述铺陈、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全部奥妙都在“垫”和“衬”上,是对行将来临的人物或事物的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文字是“显性”的。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做铺垫的多为一些场景或环境描写,也有人物描写和情节交代。铺垫既然是为主要情节服务的,为主要情节的发生、发展、转折、突变提供条件和因素,因而必须在主要情节中得到照应。正如契诃夫所说:“如果在第一幕里你在墙上挂了一支枪,那末在最后一幕里就

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把它挂在那儿。”

2.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铺垫可以分为以下两类:正铺、反铺。正铺是铺垫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做顺向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逆向铺垫。

顺向铺垫预示的方向和情节发展的趋向相一致。这种铺垫手法运用较为普遍,中学课文里的一些小说如《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守财奴》、《项链》等篇都属于这一类型。《项链》的结局看似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项链是假的直到最后才由路瓦栽夫人道破,这不仅使玛蒂尔德大吃一惊,也会使读者大吃一惊。实际上作者已多次用铺垫手法作了巧妙的暗示。当玛蒂尔德去借项链时,她的女友表现得十分大度,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玛尔蒂德去还项链时,对方竟没有打开盒子看。如果原来借出的是一条价值昂贵的真品的话,这一举动就难以置信了。再说玛尔蒂德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薄以后说:“我只卖出过这个盒子”,可见借来的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这里,作者用简练的笔墨,恰当好处地作了暗示,使最后的结局丝毫不显突兀。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开头几段先交代生活的环境、职务的无聊,然后用“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引出。这样写,层层铺垫,布局精巧,行文自然,衔接紧密。

逆向铺垫的方向则与情节发展的潜在趋向完全相反,最后的结局与铺垫的方向形成巨大的反差,往往大出读者的意料,但更加耐

人寻味。这一类作品,情节跌宕,意味深长,意蕴丰富而深刻,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采用的就是这种逆向铺垫的手法。作品一开头就交代“我”的家庭经济如何拮据,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母亲为此感到十分痛苦。一天,接到了我的叔叔于勒的来信,说发了财,就会回家,又传来了于勒已在海外发了财的消息。这喜讯无异是沙漠中的绿洲,唤起了全家人无限希望,于勒的信成了全家人的福音书。他们日夜盼望于勒回来,“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因为看了于勒的信,一位诚实可靠的公务员下决心向二十多岁而老找不着对象的“我”的大姐求婚。在文章做足以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一个不名一文、穷途潦倒、靠卖牡蛎为生的老水手,情绪顿落千丈,读者也不免为之惊然。这种逆向铺垫,铺得愈多愈远,离结局的距离越大,情节跌宕的幅度也越大。这巨大的艺术落差,使读者在心理情绪上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对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欧?亨利是运用这种手法的高手,他的名篇《最后的藤叶》、《麦琪的礼物》等,都运用了逆向铺垫的手法,成为不朽的名篇。这种独具一格的艺术技巧,被称之为“欧?亨利手法”。

3.铺垫通常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铺垫能构成前后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通过铺垫,可以制造悬念、渲染气氛,促使读者产生期待、

盼望的急迫心情,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3)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通过动作和情态细节来展现故事,为高潮到来做铺垫,可以透视人物隐微心理变化,能层层深入地递进情节内涵。

(4)铺垫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对人物命运有暗示作用。

三、运用铺垫手法的佳作赏析:

1.老师出示佳作:

2005年高考江苏省满分作文

不肯死去的心

或许,在血脉亲情之上,爱永远都是倾斜的。也正是有了倾斜才看到了不死的希望,才有了不破的梦,才有了爱的延续。在我的一生之中,青年时是精彩亮丽的,中年时是充实丰富的,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老年时的响亮有力呢?

朋友告诉我:他的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共同走过了50年的老伴只好叹着气睡到了客厅里。然后有这么一天,外婆走出家门就不见了踪影,好在有派出所的帮助才将老人家找回。原来,她一心一意地想着童年时的家,不肯承认与现在的家有什么联系。家人哄着骗着,才终于将外婆留了下来,但她又忘了她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以为他们是群野孩子,要来抢她的饭。她用手护住饭碗,一边用拐杖打他们:“走开,走开,不许抢我的饭。”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

幸亏外婆还认识一个人——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外婆

脸上都会露出异样的笑容,叫她“欣欣,欣欣”。傍晚的时候,外婆就会拿个凳子坐到楼下,唠叨着:“欣欣怎么还没有放学呢?”其实欣欣的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家里人看准了这一点,每当外婆闹着要回自己家的时候,就恫吓她:“再闹,再闹欣欣就不要你了。”外婆便会立刻安静下来。

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母亲亲自下厨。这时外婆的动作十分怪异:她朝四周看了又看,就像一个正要准备偷糖的孩子。当她确定没有人注意她的时候,大大方方地夹了一大筷子菜放在口袋里,主客见了顿时大惊失色,却又装着没看见。只有外婆一个人兴高采烈,似乎自己的手法十分高明。那顿饭吃得很艰苦。

当上完最后一道菜,母亲(外婆之女)也坐了下来,一边同客人客套,一边顺手从盘中捡菜吃。这时,外婆忽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一把抓住母亲的手往外拉。母亲莫名其妙,只好顺从地起身……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地,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着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

我想,外婆的“结尾”是响亮有力的。虽然,她的灵魂已在疾病折磨中慢慢死去;但永远强健的,是那颗不肯死去的母亲的心。

2..学生认真阅读,仔细思考从铺垫的角度进行赏析。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此文选材很有个性,外婆的形象相当独特。作者侃侃道来,把外婆的“病状”叙写得清清楚楚,其间有好几个传神的细节。如果仅此而已,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位不幸的年老的病人,但结尾处一下子奇峰突起,将人物的心内景观推上了岱岳之巅。伟哉,永远不死的伟大的母亲的心!

文章最精彩的是铺垫手法的运用。由于患病,在外婆的眼里,外公是“陌生人”,外孙们是“野孩子”,这些细节都是为写她只记得女儿欣欣作铺垫,这就有力地突出了主题。作者细致描写外婆不认外公和外孙们,浓墨重彩地表现她对欣欣的唠叨和偏爱,使人感慨伟大的母爱。

四、习作评改,精彩展示

(一)习作评改

1.自评自改

要求学生作文完成后轻声通读全文并自评自改,提示评改重点。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提示对习作自评自改。

2.互评互改

教师要求学生自评自改后,组内交换习作,互评互并提示评改方法和评改重点。

(2)评改重点:文章铺垫手法的运用。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提示进行互评互改。

(二)精彩展示

1.交流推选

学生习作评改完成后,组内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最具创意、最精彩的习作。

2.精彩展示

(1)由作者本人朗读精彩美文,评改者读评语。

(2)师生共同点评。

六、优秀习作展览。

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设计 总目标:展开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水平,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具体文体表达技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相对应的作文水平,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七年级 一、写作训练目标 1. 培养写作兴趣。 2. 指导观察、联想、想象的方法。 3. 养成思考和表达的良好习惯。 二、写作训练内容 1. 观察事件,完整叙述。 2. 观察人物,抓住特征。

3. 观察景物,多角度表达。 4. 在叙述、写人、绘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5. 使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丰富写作内容。 6. 从教材中借鉴基本的表达技巧,如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三、序列训练参考 1. 作文序列训练(1):以小见大 参考题目:那些不能随风而逝的往事 2. 作文序列训练(2):详略得当 参考题目:童年的那些玩意 3. 作文序列训练(3):伏笔与照应 参考题目:美丽的误会

4. 作文序列训练(4):欲扬先抑 参考题目:用欲扬先抑的技法,自由选点写作。 5. 作文序列训练(5):景物描写 参考题目:校园之秋 6. 作文序列训练(6):情景交融 参考题目:我的初中生活 7. 作文序列训练(7):外貌描写 参考题目:我的语文老师 8. 作文序列训练(8):动作描写 参考题目:记我的一次户外活动 9. 作文序列训练(9):场面描写

参考题目:选择你生活中见过的一个场面写下来10. 作文序列训练(10):正侧面描写 参考题目:补写训练《班会课上》 11. 作文序列训练(11):想象 参考题目:续写(材料略) 八年级 一、写作训练目标 1. 学习多种表达技巧。 2. 能写复杂记叙文。 3. 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二、写作训练内容

[精]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 一、专题表述: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高考作文不能含蓄到让阅卷人不知所云的程度,应尽量显豁些,让阅卷人找到你的作文与题意的密切联系。而点题能使高考作文显得醒目、明朗,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不管何类作文题目,皆有一些关键词句。若行文中没有让关键词句反复出现,而是出现别的话题词或者让关键词句偶尔出现,蜻蜓点水,都会有离题之嫌。因此不管你的作文程度如何,都要极力在题目、篇首、篇中、篇末等处扣题点题,给人贴题之感。要一路扣题一路歌。 可以说,扣题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是获取作文高分的妙招,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二、扣题方法: 1、词句重复点题法。 不断出现文题词语或句子(命题作文紧扣标题、话题作文紧扣话题、材料作文紧扣主题),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不断地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没有偏题。

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何谓关键处或醒目处?标题本身自然是,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是议论文的,在事例论证后也别忘了点题,必要之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 这样全面的形式上的扣题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作者可以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随时调整思路和写法,更便于紧扣中心作文,读者也更容易把握文章中心,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有时,为了弥补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者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点题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这种浓墨重彩点题法也不失为一种考场救急法。此类贴标签的方法最笨的人都可以学会。 (1)标题扣题。 组例一:1. 让装饰跟着本色走2. 莫让“装饰”淹“本色”3. 让爱好装饰生活4. 装饰诚可贵,本色价更高5. 学会装饰,尽显本色6. “装”要适“本” 组例二:1. 尽显个性,上演精彩人生2. 让个性引领角色前行3. 个性:物色角色的标准4. 人生角色:个性张扬的标尺5. 个性是榫,角色是卯6. 让个性与角色共舞(联姻、接轨)7。个性与角色的对话8. 成功=个性=角色9. 让个性在角色里张扬10. 用个性演绎自己的角色 (2)小标题扣题。 话题:脸。题目:脸,生命的诠释。小标题一:忧郁之脸,生命的无常。小标题二:淡泊之脸,生命的静谧。小标题三:沧桑之脸,生命的沉重。

初中作文目标序列训练

初中作文目标序列训练 【基础篇】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Ⅰ让我的语言美起来 〖温馨提示〗把握要点,做到成竹在胸 作文语言的高低粗细雅俗之分,是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尺度。因为没有美的有生命力的语言,绝不可能写出美的有生命力的文章。 所谓美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它不是华丽词藻的机械堆砌,不是矫情的无病呻吟或故作惊人状,而应该是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朴实无华的语言。 要善于运用语言,遣词用语要力求清新鲜明、富有创意、不落俗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生动的比喻、大气磅礴的排比、风趣幽默的词语、曲折的双关等穿插于文,亮人耳目;匠心调配句式,将长句短句散句巧妙配合,使句式富于变化,营造文章的参差美、匀称美、音韵美、节奏美,借以增加生动活泼语言的艺术魅力! 〖他山之石〗欣赏品析,体会其中妙处 ⒈睡到海枯石烂,混到地老天荒。——运用对偶、夸张手法讽刺上课睡觉的同学。 ⒉终于考完了,我暗自估计了一下分数,还不错,可以向父母交待了。顿时,我觉得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用“新钙中钙高钙片”广告语来形容考试成功的喜悦心情。 ⒊我相信: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流过血的心更坚强。——以哲理的阐述让语言更深邃。 〖热身训练〗试试身手,相信自己最棒 ㈠说出我的心里话 ⒈按下列要求,用一句话分别写出你的“最爱”,用一句话说出你“爱”的理由〔30字左右〕。 ①最爱的一个人 ②最爱的一首歌 ③最爱的一件物品 ④最爱的一种动物 ⑤最爱的一部影视剧 ⒉按下列要求,用一段话分别写出你“最想说的话”〔40字左右〕。 ①对家人 ②对老师 ③对同学 ④对朋友 ⒊用一段话写出你近期或将来“最想做的事”,并简要展开〔50字左右〕。 ㈡用“描写”美化我的语言〔30—40字〕 ⒈描写人: ①极有特征的外貌 ②极富个性的语言 ③极富情趣的动作 ⒉描写景: ①明快、艳丽之景 ②暗淡、肃杀之景 ⒊描写物: ①静态之物 ②动态之物 ⒋综合描写——人物的心情有时可以用景物来烘托,请你运用适当的描写分别来反映下面的两种心

高考作文专项训练1

高考作文专项训练(一) ——把握高考作文要求 一、对高考作文的认识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在听、说、读、写中,写作能力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高考试题。《考纲》的要求是: 1.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的文章。实用类包括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实用类包括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 2.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虽然高考试题中一般都是“文体自选”,但考生不违反题意,写其他除外的文学体裁,例如诗歌、戏剧等。 3.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社会意义;高考作文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二、高考作文的对策 应仔细研究高考的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住高考作文的两个等级的要求,努力向“两个等级”的要求靠拢。 怎样才算“能写”呢?考试说明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分成两个等级是为了提高高考作文的信度,让好的作文能够得到高分,也使基础好而临场发挥不好的考生有一定的分数保证,尽量消除应试的误差。同时还给在写作上有个性、爱好、特长的考生以用武之地。总的目的就是提倡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个性与特长。这两个层次都属于表达应用层级 三、对基础等级(E)的研究 ①符合题意 高考作文要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符合题意。 应试作文第一步就是审题。高考作文试题往往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三部分。但不是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部分,命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可能要你自拟题目,话题作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也提倡自拟题目。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是“限制”越来越少,“自主”越来越多。一般由考生自选择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样要求是比较容易达到符合题意的。 符合题意病例《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 ②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的文章。具体到每一年的试题,或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 符合文体要求,更重要的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是给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能写成四不像。

八年级作文序列训练一

怎样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一) 【写作导航】 中考作文大多是记叙文,不少考生的作文在中心材料和思路结构方面都很不错,可是写人叙事只是概括地表达,给阅卷老师留下的只有事情的大概,具体的信息就无从知晓了。内容具体形象,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体形象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呢? 一、善于观察绘形传神。写人,让人物“活”起来,让人物的动作、话语、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你要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却只用“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这样的话语来概述,读者就无从知道“怎样艰难”,“他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等具体情况了。如果写成:“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出现“艰难”的字眼,但读者似乎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写景,让景物“动”起来,使其具有人的情态,或呈现出自然的形态、天然的色质。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是要表达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所以对百草园中的菜畦、石井栏、树木花草、藤蔓、小虫、小鸟,从静态到动态,从颜色到形状再到味道一一进行细致地描绘,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园子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和欢乐,即使那些原本在生活中并不惹人喜爱的蜈蚣、斑蟊,也变得充满情趣。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就洋溢在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假如只有“百草园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样很笼统地表述,文章还有感染力吗? 描写具体来自仔细观察。对每一个描写对象的观察,都可以从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入手。例如:对一根头发的观察。“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拣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感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子上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只要调动所有感官,细心体察,就能描写得逼真、细腻,使文章具体形象,摇曳生辉了。 二、不断追问凸现特征。写文章时,边写边问自己有关人和事“怎么样了”,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变化的前因后果,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步步追问清楚。俄国作家陀思妥夫斯基曾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他认为这话不够具体,应改为:“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为何要这样改

高考英语作文专项训练任务型写作(11)

2009年高考英语作文专项训练:任务型写作(11) 1.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Doctors say anger can be an extremely harmful emotion, unless you learn how to deal with it. They warn that angry feelings can lead to heart disease, stomach problems, headaches, emotional problems and possibly cancer. Anger is a normal emotion that we all feel from time to time. Some people express anger openly in a calm, reasonable way. Others burst with anger, losing control of themselves. But still other people control their anger. They cannot or will not express it. Recently some doctors have found that people who express anger too often and violently become, in fact, more and not less angry. This can cause medical problems. Some doctors say that both controlling and expressing anger can be dangerous.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who express anger strongly may b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heart disease, and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who deep their anger inside may face a greater danger of high blood pressure. Doctors say the solution is learning how to deal with anger. They say the first step is to admit that you are angry and to recognize the real cause of the anger, then decide if the cause is serious enough to get angry about. If it is, they say, “Do not express your anger while angry. Wait until your anger has cooled down and you are able to express yourself calmly and reasonably. ” [写作内容] 1)概括短文的内容要点,该部分的字数大约30词左右; 2)就“要不要生气”这个主题发表你的看法,至少包含以下的内容要点,该部分字数大约120词左右; a)发脾气不但不利于健康,而且对人际关系有影响; b)避免因误解而造成的生气; c)理性的对待别人的错误。 [写作要求] 你可以使用实例或其它论述方法支持你的论点,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要抄袭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之二十五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之二十五衬托和铺垫 淮滨县实验学校祁玲 教学目标: 1.了解衬托和铺垫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运用。 2.学习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衬托和铺垫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衬托和铺垫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或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衬托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写文章也是如此,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常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次要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叫衬托。衬托强调的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如前面举过的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二、了解衬托手法及其作用。

1.老师点津: (1)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衬托,被衬托的主要事物叫本体,用作陪衬的次要事物叫衬体。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这是“正衬”。 反衬,即是用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记》) 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 (2)衬托在其体运用中,主要又有两种类型。 A.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完整版

初中作文教学序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作文教学序列 - 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进行记叙、说明议论文的指导与训练,建议读写结合,大力开展随笔写作,进行片段训练,写“放胆文” 七年级: 目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指导观察、联想、想象的方法,养成思考表达的良好的习惯。 1、观察事件,完整叙述。 2、观察人物,抓住特征。 3、观察景物,多角度表达。 4、在叙事、写人、绘影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5、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丰富写作内容。 6、从教材中借鉴基本的表达技巧: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八年级: 目标:学习多种表达技巧,能写复杂记叙文,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1、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 3、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具体地表达对生活的某种认识。 4、运用设置线索、伏笔照应、悬念过渡等常见手法布局谋篇。 5、抓住事物特征,合理安排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学写简单的说明文。九年级: 目标:能限时写高质量考场作文。 1、能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会写一事一议议论文。 2、审清题意,选择恰当的文体。 3、扣题立意,调动积累,合理运用。 4、拟题构思。 5、推敲开头,巧设结尾。 6、斟酌用词,流畅表达。 现状:耗时多,收效少,感慨深,,“作文不是教出来的”——>>研究“作文” 叶圣陶不教孩子写作文 苏东坡:明白自己要写什么 构架:文章/文学=>文章之法(实用文体) 可教的层面:技法 难度:爱好的培养 目的:1,能完整、清楚地表达 2、合乎判卷老师的标准 我的做法:作文==语文教学中最具活力,最有趣味,也是最具创新价值之处原则:内容决定一切 1)法国中学生的哲学考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复习及训练题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复习及训练题 祁阳县职业中专邓佑群 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审题、立意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二、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能快速地审题、立意。 第一课时 (一)高考作文立意的基本原则:准确、新颖、高远、深刻 所谓准确,就是要正确把握命题人命题意图,并在命题范围内立意。 所谓新颖,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选取新的切入点,写出“亏他想得出来”的文章。写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文章,写“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主题来。不要落入俗套,与人雷同。 所谓立意高远,就是指文章格调高尚,感情倾向积极健康,不落俗套,不低级趣味。优雅的风度,高雅的情怀,反映在文章中就是高尚的文品。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情怀令人仰慕,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令人振奋。他们的文章立意高远,能启发人思考,能凝聚民族精神,激励社会进步。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不能只抓表象,就事论事。它要求考生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材料深刻的开掘力,对生活内容高度的概括力。 简而言之,准确就是代命题人立言;新颖是指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言人之所未曾言;高远是在领会写作意图基础上超越自我所呈现出的使命感、时代感、沧桑感、厚重感,是言人之所不能言;深刻是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是言人之所未尽言。 (二)高考作文立意常见误区 误区之一:局限于自我经历、体验,写作时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由小学而初中而高中的生活琐屑津津乐道,表现出低幼化倾向。 误区之二:不能进行辩证思维,绝对化,讲蛮话。或大而无当,夸夸其谈;或以偏概全,强调一点,不计其余。 误区之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审题不深入,看不到命题人的价值取向和隐性要求,流入浮浅。 误区之四:意多乱文,千丝万缕找不到头,千言万语抓不住纲,东扯葫芦西扯瓜,不知所云。 (三)高考作文立意的常用方法 1、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大题小作,小题大做) 2、化虚为实,运实入虚(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3、高屋建瓴,多角度命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横看成岭侧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4、由表及里,层层解剖,追根究底,揭示因果 (四)意在笔先——正式写作前该做的几件事 1、审题

高中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纲略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纲略》 一、为什么需要序列化 1.课本上没提供序列化指导 作为我们语文课堂重要参考依据的教材,对于议论文写作的指导较为零散且没有体系化,所以一线教师在教授议论文时大多结合课本提供的内容和自身经验来选择教学内容,但这样做目标性不强,容易受到现实因素的干扰。久而久之,教授内容也将走向分散化。 2.学生写作实际的客观需要 从学生写作的客观实际来看,序列化指导有助于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议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根据学生写作调查来看,很多学生初中阶段虽然也学习了一部分议论文知识,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训练巩固,所以对议论文的认识有严重的缺失。 3.序列化指导符合逻辑发展 我们说,作文训练的表象是语言,本质却是思维。学生思维的好坏、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作文的呈现状况,也最终影响着作文的成绩。在以高考作文定学生水平高低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序列化的指导帮他获得高分。二、如何实现序列化训练 根据教师已有的经验和学生的写作实际,需要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各阶段训练目标,并据此去确定每一个阶段的写作内容,当然也包括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几个课时,达到的效果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日常写作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分阶段目标 高一:学生积累议论文的写作素材,提炼自己的观点,并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能运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高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式与方法,弄清楚论据与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高三:要整体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提升作文的思想内涵、语言的简练度、思维的严谨性等,在此基础上力求让文章更有文采。 (二)序列化训练再认识 1.作文的实质是对作者知识储备的综合运用。所以,在议论文序列化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积累技法的训练。如语言表达、行文构思、论证技巧等。在论证过程中,每一个论证细节都要考虑进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体验社会,并且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用阅读来夯实自己的写作基础。 2.议论文写作要给学生实践的空间,如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就某个问题或社会热点现象让学生直陈心曲,或叩问心灵,或诠释情感,或发表看法。在议论文程序化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解开语言的枷锁,引导学生锤字炼句,能准确运用贴切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进行表达,而且力求做到简洁、精炼、创新。 3.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冲破思想的牢笼,敢于表达真实的生活经历,敢于吐露真实的心灵,敢于反叛传统的窠臼。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展现生活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不仅如此,在议论文的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教师应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彻底解放。

作文教学序列化

初中语文作文序列化教学研讨会 之心得体会 布艳萍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让我有幸聆听了黄厚江、程翔、肖家芸、吴昕欣等四位名家的写作课与讲座。 作文序列化教学是本次学习的主题,四位老师都是先上写作课,后进行讲座。黄老师幽默风趣的引导学生说、写他的性格特征,轻松地上了一节描写人物抓特点的写作课。程翔老师让学生给一篇作文打分,并且说出分值的原因,一步步引导出文章成功的关键,那就是选择心灵疼痛的材料写作,让文章主题深刻。肖家芸老师指导学生抓细节写作,解题—证题—洁题三部解释,突出了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吴老师的语言给人典雅精致的感觉,带学生下楼观察梧桐树,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梧桐的特点,老师把丰富的特点写下;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再利用已有的特点资源加以描述、佐证自己写的特点。他们的课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让人获益颇多。 而他们的报告也是细致、精当地阐释了他们各自对写作教学的认识。黄厚江老师的报告说作文教学有可教者,也有不可教者。他认为老师把不可教者教出来,对学生百害无利。他主张写作要自由一些,要求放宽一些,不能束缚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写作修改中不断进步。他讲了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如坚持自由写作与规定写作结合;选点训练为主,还要有一定系统性。 程翔老师主要讲了写作内容、写作文体和写作技法的关系。阐述了写作课的现状、目标定位,见解独立、展现个性、真情实感等基本观念。其中对程序性写作的“行”讲解很透彻,如脉络句构篇法,分歧式构思法,捕捉动情点等。 肖老师按年级、学期定写作内容,如写一件事,写具体,写生动;写一个人,写肖像,写行动等。每一次写作都有具体的内容,每一次写作都比上一次提升,逐次逐学期逐年级递增。他就作文写作的见解很实用。吴老师的报告主要讲解素材积累,印象最深刻的是摘抄笔记与自由创作结合,建立联系,形成写作提纲。

最新初中课题研究《主题式序列化作文教学课题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初中课题研究《主题式序列化作文教学课题实验》阶段工作总 结

初中课题研究《主题式序列化作文教学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我校自自己申报的原创课题——“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课题实验”在山东省教科所立项以来,课题实验组老师热情饱满,态度积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勇于作文教学改革实践,阶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创设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教改基础,我校积极参与实施了淄博市体验式作文教学改革的实验,为我市作文教学改革的实验单位之一,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少教师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如我校牟维和老师出版了作文教学专著《中学生使用话题作文指导》(延边大学出版社)牛晓彬老师获得淄博市作文竞赛辅导一等奖。牟维和老师获得淄博市体验式作文教学教学案例一等奖,我校在桓台县作文竞赛中获得全县第一名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作文教学的现状堪忧,应试作文愈演愈烈,公式化模式化、所谓的考场作文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说假话,写假事;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及无目的、大操练的倾向,缺乏一定的训练序列。由此可见,作文教

学少了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注,写作没有成为孩子生活的真实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我校的语文教师带着困惑与思考走到了一起,在淄博市教研室崔雪梅老师的直接指导下,“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实验课题应运而生。课题实验组人员热情高涨,积极准备。或阅读钻研理论著作,或进行调查研究,或向专家请教,或进行实验设计。2008年3月27日又召开了课题实验论证会,会上邀请了山东省初中语文教研员张伟忠老师,省教科所张斌博士作实验指导报告,与会专家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市教研室的帮助下,“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课题实验的申报得以成功。 二、加强教学调查,确定实验班级与研究计划 课题的实验是建立在对教与学的基础上,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课题实验开始时重新对全校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此基础上,确定了课题实验的年级——2006级,并召开了课题组会议,依据调查情况确定了课题研究开展的计划与方法。 三、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让教师在观念上确定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为目标,“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生活作文”教育观。教师必须更新自己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作文序列训练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作文序列训练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前人在读写结合教学方面研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为依据,认为初中作文必须遵循作文教学规律,以阅读为基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作文序列训练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由来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阅读与写作脱节的现象,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较好地结合起来,就成了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由此我提出“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作文序列训练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界定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担负着培养学生感悟、运用、发展语言及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任务。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探索出一条高效的切实可行的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让学生由怕读怕写变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而又科学的写作指导

序列。对学生初中三年的写作,能在系统性、实践性上形成写作指导体系,建立一套循序渐进的三年一贯制读写结合写作指导模式。 (四)研究对象与内容 主要以初中学生的作文展开研究,以初中三年循序渐进的写作指导序列,课本、课外阅读与写作三结合的语文教学,作文指导中阅读素材的匹配,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每周两节的作文课的教学流程等为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2)行动研究方法;(3)个案研究法;(4)文献法相结合。 三、研究过程 (一)现状调研,找准问题 1.问卷调查:在全校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样,发放270份问卷,分析发现,有55%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作文,其中“选择还不能围绕一件事把内容写具体”的约占20%。另外有35%的学生选择在语文课上从不抄摘、背诵、积累语言。近45%的学生认为在写完作文后感觉真累。 2.随堂调研:我发现作文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观察、体味生活,积极倾吐生活感受;(2)繁重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放弃阅读,没有写作素材;(3)读是盲目的读,没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4)教师阅读教学

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一、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人物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1、酷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就去给别人家推磨,有时候整整推一天的磨才能换来一本书。一天下来,莫言脸色煞青,但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是满脸春风。 2、书架上只剩经典。“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因为每次拿起一本书来,还没有读一半就被别的事情打断了,等你下一次拿起另外一本书来,又把前面的书忘掉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3、孤独是一种财富。莫言认为,饥饿与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富。其童年时候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饿得面黄肌瘦、痛苦不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最后能饿成作家的,屈指可数。他的不幸,也是他的财富,在于他的孤独。 他4、面向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醒。不要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也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态”,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浸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5、写作源于生活。《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6、媒体上很少露面。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其他获奖者接受采访的时候,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他说自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

写作思维序列化训练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写作思维序列化训练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写作思维序列化训练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作文水平是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不仅仅反映作者对已知信息的表达能力和组合技巧,而且还能反映一个人的心智水平。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45%的学生把作文当做一种负担,12%的学生讨厌语文。许多学生患有作文恐惧症,谈作文色变,这严重地影响着母语学习的质量。长期以来,我校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还是作文教学,至今仍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对照课标,我们就能清楚的发现,在作文的教与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教师方面: (1)对学生的写作潜能挖掘激发的不够。作为老师,应该千方百计的唤醒、挖掘、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消除畏惧心理,培养写作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谈得便是兴趣的问题。学生如果有了写作兴趣,把写作当作乐事,自然就会愿意写作,乐于写作了。教师在这个方面方式与方法都需要改进和提高。 (2)对教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重视程度不够。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文章,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久经岁月磨练,历来脍炙人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意识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其实,我们每学习一篇课文,都可以把作文指导和课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写作与分析课文融会贯通,让每一篇课文都成为学生写作的练兵场。给学生提供可以参照的典型、能够模仿的范例,或积累雅词美句、或进行句式仿写、或学一点写作技巧、或模仿篇章布局、或再加工改造等。总之,让教材成为学生练习写作的蓝本,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学生方面: (1)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占重视程度有的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心中没有材料,又怎能进行恰当的选材、组材,写出中意的文章?没有写作素材,全篇空话、套话,言之无物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同学们习作时存在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无话可说。好不容易拼拼凑凑才写成一篇文章,却写得不够具体,也不真实。“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便是这个道理。 (2)创造力严重缺失。学生被迫按应试模式写作,以致头脑僵化、思维阻塞、文思枯竭,创造性精神被消磨,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并逐步形成盲目从众的思维惰性,题材雷同,矫揉造作。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统一化标准的束缚下,

初中的作文模板序列化重点学习的教学重点学习的设计.doc

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设计 总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与阅读教学相 结合,通过具体文体表达技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相应的作文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七年级 一、写作训练目标 1.培养写作兴趣。 2.指导观察、联想、想象的方法。 3.养成思考和表达的良好习惯。 二、写作训练内容 1.观察事件,完整叙述。 2.观察人物,抓住特征。

3.观察景物,多角度表达。 4.在叙述、写人、绘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5.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丰富写作内容。 6.从教材中借鉴基本的表达技巧,如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三、序列训练参考 1.作文序列训练( 1):以小见大 参考题目:那些不能随风而逝的往事 2.作文序列训练( 2):详略得当 参考题目:童年的那些玩意 3.作文序列训练( 3):伏笔与照应 参考题目:美丽的误会

4.作文序列训练( 4):欲扬先抑 参考题目:用欲扬先抑的技法,自由选点写作。 5.作文序列训练( 5):景物描写 参考题目:校园之秋 6.作文序列训练( 6):情景交融 参考题目:我的初中生活 7.作文序列训练( 7):外貌描写 参考题目:我的语文老师 8.作文序列训练( 8):动作描写 参考题目:记我的一次户外活动 9.作文序列训练( 9):场面描写

参考题目:选择你生活中见过的一个场面写下来10.作文序列训练( 10 ):正侧面描写 参考题目:补写训练《班会课上》 11.作文序列训练( 11 ):想象 参考题目:续写(材料略) 八年级 一、写作训练目标 1.学习多种表达技巧。 2.能写复杂记叙文。 3.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二、写作训练内容

初中作文目标序列训练(七年级备课资料)(摘录)

初中作文目标序列训练(七年级备课资料)(摘录) 【进阶篇】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Ⅰ让我的标题靓起来 〖温馨提示〗把握要点,做到成竹在胸 文章的题目犹如一篇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使读者耳目一新;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幅装帧精美,印刷考究的封面,既能透出内容的风格和品位,又能唤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当然,这里指的只是要自由命题作文的一类。包括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 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⒈引用法。就是用与所给的材料或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或对它们加以变通做题目。如《夜来风雨声》、《此时无风胜有风》、《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流星花》、《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同桌的你》、《平平淡淡不是真》、《好人一生平安》、《父爱绵绵无绝期》、《都是电话惹的祸》等。 ⒉并列法。就是用简洁的词语把作文中所所涉及的几个对象或主要话题并列在一起构成标题。但应注意,这种方法词语的选择要足以囊括全文的内容。如《诚信——人生》、《他人?自己?成功》、《冬?雪?梅》、《绿?白》等。 ⒊公式法。就是灵活运用某些数理化公式来做文章的标题。如《7-1=0》、《帮助他人=帮助自己》等。 ⒋修辞法。就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拟题,以增强标题的形象性、生动性、艺术性起到良好的修辞艺术效果。 ①比喻修辞:如《生命如花》、《生活是块巧克力》、《似竹的哥哥》、《人生如药》等。 ②对偶修辞:如《诚信所至,金石为开》、《朋友最真,友情最贵》、《品其美,感其情》、《跨世纪的思考,新世纪的曙光》等 ③对比修辞:《选择高尚与选择牢笼》、《选择帮助与选择死亡》等。 ④拟人修辞:如《地球在呻吟》、《小树挺直了腰》等。 ⑤其它修辞:如《“才”与“财”》、《孔方兄害了他》 ⒌悬念法。就是让读者一看到题目,就想急于知道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如《我喜欢那天的风》、《风从哪里来》、《明天我们有水喝吗》、《汽车“吃”什么》等。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好的题目能展现作者智慧的光芒和个性化的色彩。我们应懂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道理,集中笔力,运思巧妙,标题应拟得出奇、出彩、出神。或独辟蹊径,不落窠臼;或善用修辞,文采斐然;或含蓄温婉,富有神韵。标题不仅要醒目,而且要醒旨——点明题旨。 当然,能让你的文章出奇制胜,标题的拟法不只是这几种,这就要看我们平时多读、多思、多观察了。 〖他山之石〗欣赏品析,体会其中妙处 ⒈《痛并快乐着》、《该出“口”时就出“口”》、《电脑,想说爱你不容易》、《我的岳飞有个约会》、《小楼昨夜又东风》、《我在,故我思》——这些标题运用了引用法,充满时代感,具有新颖性。 ⒉《篮球大逃亡》、《老鼠夫妇西行记》、《傲视挫折,迎接挑战》《摆脱困境,走向成功》、《龟疯疯,兔蒙蒙》——这些标题运用修辞法,具有生动性。

高三高考作文专题训练学案

半亩方塘一鉴开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 上课时间:年月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分辨常考材料作文的类型;学会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重点难点: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课前·预习 [学案内容] 一、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其要求是: 1.要正确、鲜明。 2.要深刻、新颖。 3.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 二、高考常考材料作文主要可分哪几类?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小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三大类。 1.叙事类材料作文 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时事、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其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2.寓意类材料作文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它具有三个特点: 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 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 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3.哲理类材料作文 该类作文的材料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等。 课堂·学案 [新知学习]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完成后面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