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八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八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上册

一、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情分析:

由初一刚刚升入初二的同学在叙述一件事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事情不写起因或起因写得啰嗦;经过部分虽然能叙述清楚,但缺乏细致的描写,显得不够具体、生动;结果常常和经过混在一起写……因此进入初二有必要在初一“说真话、抒真情”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能。而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所以安排本课作为初二写作课的开篇,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重点难点:

1、重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

2、难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练结合。

教学流程:

一、说一说

1、让学生自己作好口头准备,完整地叙说一件事情,要求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教师抽查课前准备。

2、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师生交流)

过渡语:由这个简单的排序,我们看到要把一件事记叙清楚,重要的是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那么,我们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呢?本节课我们就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展示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二、想一想:

过渡语:由大家课前准备的口头叙说以及同学们亲身写作体会,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合理

投影展示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了。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

一开始,我只可以按照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来拼,我拼得很慢,而且还找不到每个省的图

片,结果,我整整花了8分钟。后来,第二次,我渐渐熟悉了图块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又试着不看地图,但还是有些板块的位置不太清楚,这一次,我还是看地图了。以后几次,我渐渐学会了不看地图就拼图了。最后一次,我既不看书也不靠别人的帮助,仅仅用了 4 分钟就拼完了,比第一次缩短了一半。

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流作文存在的问题:

1、“起因”没有说清楚。

2、“结果”也写得不明确。

3、“经过”部分写得很有条理,但不够详细、生动。

三、改一改

(一)补充起因和结果,做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清楚起因,自然合理的收束结尾即可。同学们交流展示修改结果。

过渡语: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这篇文章从结构上来说,就很完整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核心——“经过”部分,这部分怎样修改才能写得详细生动呢?

(二)修改“经过”部分,学习具体的方法。

方法指导一:(投影《春》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归纳写作方法: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抓住所写事物的特征,注意多角度展开描写,既描绘出了花的声、色、态,又运用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方法指导二:(出示片段)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数学得了100 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存在问题: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平时或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一点也不具体。

我们不妨这样修改一下:

成绩公布了。哈,我的数学得了100 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 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简要评点:修改后的片段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有环境的渲染不再只是空泛的叙述,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综合上述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运用各种描写方法;

3、多角度叙述、描写。

四、评一评:

1、修改完善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

2、交流展评:

一节地理课

金色的落叶飘飞,大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裳,麻雀“叽叽喳喳”地唤着秋天,生活处

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窗外的银杏摆弄着妖娆的身姿,时不时抖动两下身子,于是便有一群树叶飘飞不断。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中国大陆拼图,同学们都十分好奇,这是要干什么呢?翻开书一看,哈,原来是学习中国的大陆地形图啊!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熟悉祖国大陆各省市的位置,就让我们自己来拼图。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老师似乎也懂我们的心思,他很快地上完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开始拼大陆地图。我对地理是一窍不通,有时都分不清东西南北,面对眼前一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心中的无奈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可是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一不做二不休,拼了。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找了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两个……我拼的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一边嘟囔:“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哎,谁说不是呢,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眼看别人都快完成了,心中更加着急,干脆把地图册一合,凭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这里是“陕西”,左边是“西藏”……啊,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雄鸡”硬是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杏树,这时也仿佛来嘲笑我。从头再来吧!我长叹一口气。把自己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终,我整整花了八分钟。可是心中一点都不解气:我就不信了,还真干不成这种小事吗?我又一次拿出了大拼图,仔细再三捉摸后,终于熟悉了一些图块在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于是便想挑战自己,合上了地图册,完全凭自己的记忆拼起来。这一次可不同于上次了,尽管还是不太完整,但至少能展示出一只“雄鸡”的威风。至于那几个不大清楚的图块位置,哎,还是对照书吧!好斗的我才不会这么轻易认输。我又继续试了几次,渐渐地开始不看地图册拼图,身边的同学拿着表为我计时,同时在我大脑稍微“短路”时提醒一下我,但总不能独立完成。最后一次,也就是最成功的一次,我不仅没有拿书,而且独自一人完成了拼图,仅仅只用了四分钟,真是太激动了,四分钟,比第一次整整缩短了一半啊!我成功了,脸上积蓄的烦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胜利的笑容!那只陪我经历辛酸的“雄鸡”终于昂起头来,似乎向我表示感谢。窗外的银杏树依旧在摆弄身姿,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快乐,不是吗?师生点评:1、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点明了老师让同学们拼图的目的,与后文衔接自然。

2、结果自然合理,结尾又能与开头相照应。

3、文中经过部分写得生动细致,运用了修辞,注意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五、练一练

1. 以“今儿个真高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 以“委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2、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二、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情分析:

作为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有其结构上的具体要求,首先,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

其次,结构应有一定的模式特征;近年的很多高分作文中,不少就是按常规体式和模式结构获得的。熟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并经过长期操练使之了然于胸,必将提升同学们快速架构文章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档次。本次作文指导重点介绍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写作指导,基本都能写清楚一件事情,掌握了写记叙文的一般知识。进入初二学后,都想学到更实用的写作知识,能快速地写好一篇记叙文,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目标:能写结构严谨的记叙文。

活动方法:揣摩、讨论、归纳、操练。

活动课时:2课时

活动准备: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复印课堂阅读资料。

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2.方法指导

模式探究一:线形结构模式

所谓“线形结构模式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线形结构常见的有:一是以时空为线索。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二是以问题为线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三是以因果为线索。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要想写出代表初三水平、符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例析:

大米饭的洗礼

幸福如一抹浅浅的雾,淡淡地飘在天涯,飘在村东的路口,与那个破旧的屋子里的大米饭的香味融合,弥漫在我的心窝。为了它,我曾等了一个夏天,等老了一个童年。而此刻,它竟像一笛箫音,轻轻回响在我心灵的深处……

小时候,家里很穷。穷人的天空在记忆中是灰白色的,而穷人总是有一双哀伤的眼睛,那是在他的孩子们咕噜咕噜地喝稀饭的时候。

那年,外婆害病了,为了外婆,母亲借了一升大米,细粮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东西。每天早晨,母亲蒸一碗白稠稠的大米饭,然后一口一口给外婆喂下。每到此时,我就蹲在墙角咽口水。孝敬的定义就是把好东西留给外婆吃吗?那时,我常常这样想,直到有一天……

那天,天气晴朗得可爱。早上,照例是一碗大米饭和我们的稀饭,而外婆因身体不舒服没有起来吃饭,母亲急着去地里,临走时叮嘱我喂外婆。望着端过饭碗的瘦瘦的我,外婆说:“乖囡(nān),外婆不想吃,你去吃了吧,啊?”外婆和蔼地抚着我的头。“哎!”我满心欢喜,忙不迭地端走了那碗我梦寐以求的大米饭。但就在这时候,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简单的思维告诉我:“这是外婆的饭,我不能吃!”就这样,我痴痴地盯着那碗大米饭,窗外的阳

光,小鸟的鸣啾,全都变成了一碗碗的大米饭,在我眼前晃动。有好几次,我都差点忍不住了,一碗大米饭的诱惑力当时真是不亚于吸引一根针的那块大磁铁,而它又仿佛一个女妖,美丽地谄媚地笑着,想要一口把我吸进去似的。而我就端坐在那儿,在吃与不吃之间徘徊,耳边不断地响着一句话:外婆的饭,我不能吃……

门“吱”地被母亲推开了,我扭过头去,看着母亲:“娘,外婆的大米饭我没吃。”我的嘴一撇,想哭。母亲怔怔地看着,突然像明白了什么,紧紧地抱着我,大滴大滴的泪水滴在我的脖子上。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那一刻,我好像突然长大了,因为我终于可以承载母亲的眼泪了。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暖暖地照在我和母亲的脸上,屋里一片淡淡的红色,在这静谧中,我尽情地分享着母亲的泪光……

那一年,我8岁。小小的我,像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没错,就是这样的。我清楚地记得,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

亮点探究:文中划线三句分别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有表现力;文中的楷体字部分使用了语言描写和表情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文采;黑体字部分使用了幻觉式的心理描写;文中的加黑字部分使用了环境描写更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学意蕴。正是这些优点使得这篇内容单纯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形象感人,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写作模式: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模式探究二:对比映照模式

所谓“对比映照模式”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行文注意点: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同时抒情议论又不太多太滥,点到为止。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例析:

人与路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田埂一样的质地,中间被来往的行人用脚板踩得结结实实,但仍有不听话的小草探出调皮的脑袋,挠人脚丫子。我记得那时大人们总是扛着锄头,拎着篮子,结实的脚板踩在地上,头似乎顶着天,那样骄傲地:“今年我家菜不错,弄点你尝尝!”我和伙伴们小脚,呼啦啦从东到西,再呼啦啦从西到东,乐此不疲地在路上奔跑,嬉闹。

春天里,路两旁开满了不知名的小野花,女孩子们臭美地摘下往头上一插,不等你看清便已咯咯笑着跑远。最爱的是下雨天,僵硬的泥土变得松软,踩上去如同母亲最轻柔的抚摸,皮孩子在泥里打滚,一脸明亮的笑意。大人们坐在屋檐下,聊着自家的别家的闲话,探讨着今年的收成,偶尔有个婶婶放下手中针线,向雨中早已没有形象的男孩子大吼一声:“你个臭小子,才刚给你换衣服哪!”但随即又在雨中荡漾开了。传得最远的只有孩子的欢叫和女人们的轻快的笑声。

那时的日子,快乐而纯粹,天空明朗常有笑靥。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铺着细碎的沙子,没有杂草,偶尔在边上的边上,未被覆盖的泥土里,会钻出几棵营养不良般的脑袋。大人们仍早出晚归,然而都骑着自行车或拎着包,脚上穿着结实的胶鞋,咯吱作响。孩子们被迫穿上崭新的鞋子,不准再打赤脚,那会割伤脚板。于是只好绕远道去田野,瘦瘦小小的田埂成了唯一的寄托。伙伴们常常托腮望天,看大朵白云飘过,觉得有什么在悄悄地变了。大人们不再在下雨天围坐屋檐下聊天,即使下雨,他们也要上班,叔叔们只有下了班才匆忙一聚,喝两盅小酒,意犹未尽,不得不散,生怕睡晚了第二天上班没精神。妈妈们也很少在宝宝的床头,用温柔的声音哼好听的童谣。

那时的日子,明媚夹着忧伤,天空中只有云朵供我们想象。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水泥浇铸,棱角分明,边沿整齐,让我陡然生出深深的恨意。很少看见有什么孩子打赤脚,连穿鞋的孩子都很少出现。我终于看见村里有个半大的娃娃,表情严肃。我说:“来,姐给你吃糖。”“妈妈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口气老到,我悻悻收回手。陡然发现,家家大门紧闭,只有鸟儿偶尔掠过,带出寂寞的回响。那些和善的、豪爽的大婶们都不见了!那些贪杯的、常为一点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叔叔伯伯们都到哪里去了?

我在睡梦里,只听见鞋底敲打水泥路的清脆的咯咯声。我梦见自己摔倒在路上,可是无人理睬,他们说,我很忙。我爬起来,站在冰冷的水泥上,想起曾经温暖柔软的泥路,想起那些朴素的小花,突然泪流满面……

亮点探究:作者用“我家门前有一条路”开起文章的三个部分,写出了我家门前“路”的变迁:泥土路—沙子路—水泥路。进而写出了“人”的转变:简单—忧伤—膈膜。前后形成对比映衬。最后以梦的形式结尾:希望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快乐而纯粹得新回到我们的身边。结构显得十分的精巧。除此之外,作者在描写上的精彩也让人过目不忘。

写作模式: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映衬材料→结尾(抒情、议论)

…………

模式探究三:块状结构模式

所谓“块状结构模式”记叙文就是指一篇记叙文可以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是学生在特定场合(中考考场)易于结构的作文形式,也是易于被特殊读者——阅卷老师——在极短的阅卷时间里理解并产生好感的记叙文作文形式。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又可以分成无标志和有标志块状结构记叙文两类。

前者一般又称为复杂的记叙文,每篇文章由多件事或多个人物组成,用来塑造同一人物和表达同一主题。后者每篇文章不仅由几件事或几个人物构成一个个板块,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且有这样那样的明显的标志,使得原本自然、原始、界线模糊的几个板块,层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观,考场作文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较易被阅卷老师接受和青睐。

对文字小标题的要求:语言简洁,结构一致。对组成记叙文的每个片断的要求:夹叙夹议。“叙”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描写生动具体、语言形象优美;“议”要承担两个任务:一方面要揭示所叙片断的中心意思,另一方面要用简洁的语言,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把“叙”的内容和话题恰当挂钩。这类文章的结尾要有总评,将几个片断所写的分散的内容统一到一个主题上来,并再次巧妙照应命题,既做到形散神聚,又做到符合话题或命题。

近年由于给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加标题也许考场功利色彩太浓,有时也让有的阅卷老师反感。所以逐渐发展过渡句标志记叙文。这种块状结构的记叙文的标志形式是最美的记叙文结构形文。过渡句或领起句的标志有一石三鸟的作用:既在文章内容上有过渡作用或领起下文的作用,又在结构上有标明层次、美观形式的作用,还有统一主题、增加文学意蕴的作用,再次就是有娱人耳目,悦人身心的美妙的艺术效果。

例析:

心弦上不逝的风景

生命,总需历经几番波折,到达成功的彼岸。生命,你仿佛是一个盛满仙露琼浆的花苞,等待我细细品尝。

聆听花开的声音

我的窗户旁,放有一盆花,虽然是花,但它却依然没有开出什么色彩,就像一根草罢了。于是,我便真认为它是草了,从未给它浇过水,也从未把它移到阳光下,时间一长,也就渐渐把它遗忘了。偶然一天,我回到家,气急败坏地推开房门,也许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吧,我把书包往地上一扔,随手拿起一个杯子,刚想往窗户外扔,一个眼神的相遇,让我的眼睛吓了一跳,“怎么,这不是草

吗?”我心中一颤,“多神奇呀!”于是,我走向窗户,静静地观望着它,粉色的花瓣上带着几缕芬芳,就像一个羞答答的姑娘显露了她的秀容,是那样美丽,不觉令人陶醉其中。一瞬间,一个声音在我心中响起,听,多么轻而缓,没有很激昂的音调,但这足以让我感受到花朵的亮点了,也许,这就是花开的声音吧!哦,美丽的小花呀,你告诉我人生的亮点是要努力之后才被人认可呀!你在我心中开成一道风景!

感悟流星的颤动

又是一个被作业堆起的夜晚,疲惫地在书桌上睡了好久好久,依然是昏黄的灯光下铺着各种书籍和一个小小少年的身影。无语的风在外面舞蹈,我终于抵挡不了周公的诱惑,拖着疲惫的身子,爬上床。也许上帝注定我要看见努力的那个星星吧,就在我抬头关灯的一刻,我的眼睛中映着一颗星星的身影,它努力地向上爬着,爬着,身上发出暗淡的光,远远不及月光的光芒,但是,它仍然没有停止,就快到达最高点了,他颤动着,颤动着,“嗖”的一声,他化成一颗蓝色的流星,落向山的那头,好一个闪亮的夜晚啊,流星的颤动化成一缕光明,照亮了天空。

哦!灿烂的流星啊,你告诉我人生的亮点需要自己去拼搏,就算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绽放光彩!

插上翅膀的梦想

花朵用开花证明自己的亮点,他开花的声音成为了我心灵上不逝的风景;流星用蓝色的辉光照射了整片天空,虽只有一瞬,却足以在我心中划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我呢?在这漫漫人生中,我又该如何点燃生命的亮点,让它释放出最美的色彩呢?沉思之际,心中又想起一句话,梦想终会到达,努力就有希望,人生的亮点会为你一一开放!

哦,我要插上梦想的翅膀飞翔,飞向生命中每一个崭新的日子,让翅膀划过天空的痕迹,成为我心中不逝的风景!用翅膀带我向亮点飞去!

生命的琼浆哦!你真的很甜很香,很闪亮。

亮点探究:开头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为下文作好了铺垫。第一、二两节,从日常生活的平常经历中提炼出了独特的感受,这既是作者在叙述一段平常而独特的经历,更是在传递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美丽的小花”与“灿烂的流星”尚且需要“努力”,需要“拼搏”,人就更应该如此。第三节实际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作者认识的一种升华。

写作模式:

开头(引出材料)→按一定顺序创写几个片段→结尾(抒情、议论,综合总结前面片段的内容,并点题)

模式探究四:情景交融模式

所谓“情景交融模式”记叙文指创作时借助两条线索(叙事抒情线索及写景线索)来结构全文。一方面景随情变,因感情的不同,而景物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另一方面景物是文章情节转变的支点,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例析:

又见晴天

布谷鸟的一阵欢快的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也敲醒了我沉睡的梦。翻身起床,徘徊至窗前,突然发现窗外的世界好清新,禁不住萌发出一种出去走走的冲动,没有多想,披上件衣服就向楼下走去……

空气好新鲜,我深深地呼了口气,沿着石子铺的小路漫无目的地走了下去。天好蓝,草也好绿,这样走着想着,连日来的疲倦被这清凉的晨风吹得无影无踪。一声稚嫩的童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男孩捧着一束小花向我跑来,说道:“大哥哥,给你这个。”给我这个。我的心禁不住为之一颤,还未来得及道声谢谢,那可爱的男孩已跑向他的同伴,一边还在向我作鬼脸,我冲他微微一笑,鼻子凑到花上,好香!可惜不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我继续走下去,一阵清脆的二胡声,夹杂着沙哑的京腔,响彻林宇,让人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比在剧院里、电视里看到的有味多了。虽然看不到人影,我猜想一定是个老者吧!他那怡然自得的神态,就好像在眼前一般。

这我看到前边有一个台阶,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伙子正试图冲上去,一次次,他失败了,不知是雾水打湿了他的衣衫,还是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我刚打算过去帮他一把,一个蝴蝶般的身影却已翩然而至,她将一枚硬币掉在轮子的下面,然后装着弯下腰去捡那枚硬币,顺势将轮椅推上了台阶,一声谢谢,接着一声不客气,织成了清晨林宇中最美的乐章,那“蝴蝶”一甩长发,又消失在濛濛的雾中。

我往回走着,想着刚才那一幕一幕,内心禁不住一阵激动,小男孩、老者、“蝴蝶”、小伙子,他们的身影不断充塞着我的大脑。我忽然开窍了似的,因为人的遭遇各不相同。他们活着的理由当然有千般万种,随着年龄的变化,他们会对自己的理由重新审视、定位。难怪得到的答案会有如此之多。可是,再多的答案也离不开三个字:真善美。

再抬头看,太阳已经露出了脸,晨雾也散尽了,我又见晴天。太阳光照在身上,我的步子迈得更大

亮点探究:这是一篇抒情味浓郁的散文,作者以“我”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对“小男孩”、“老者”、“蝴蝶”、“小伙子”的言谈举止的描写,展示了美好人性的多彩多姿,结构上,特别注意了照应:“走下楼”,“继续走”、“往回走”、“我的步子迈得更大了……”构成了全文的主线。

写作模式:触景生情——联想回忆——议论抒情——总结全篇!其中,“联想回忆”部分是记叙的重点。引起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可以是一棵树、一丛花或一缕阳光等。

3.课堂实践

活动一:在下面横线上为文章补写几段景物描写

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小时候,我常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因为他能讲许许多多好听的故事,能捏好多好多漂亮的小动物。每天放学,我便骑在父亲的肩上,摇头晃脑活似一个凯旋的小将军。同学们那羡慕的眼光,更让我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份感情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隐约的自卑和忧伤。这思想起源于中学时填写档案表,当别的同学都在“父亲”一栏潇洒挥笔——厂长、经理、工程师时,我只能怯怯地写上“务农”。交表时,我紧紧地将表捏在手中,生怕别人看见笑话我。啊,父亲,为什么你不是厂长、经理、工程师……

天气转凉了,父亲关切地说道:“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猛地抬头,父亲那苍老的脸和那关切的眼神,进入了我的视线。我的心微微地颤抖……夜,还是这样深沉,这样静寂;月儿,还是这样圆,这样亮。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只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因为我快

要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地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是父亲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时候一样来接我了……

哦,起风了,月亮升高了,月光下,我清楚地看清了父亲的脸:高高的颧骨,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

忽然之间,我感悟到自己是一个多么不孝的女儿。父亲,这些年,你明显地老了,瘦了,你能原谅女儿的不孝吗?

月亮升得更高了,在月光映衬下,父亲那苍老的脸更加清晰。哦,爱在心灵深处……

活动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文。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天急急地走来了,它像要早早地听听龙年的钟声,孩子们的嬉闹声;……和着春天的脚步,心情如晴空万里,内心也不禁泛起了圈圈涟漪。又是一年春来到,春中满是对未来的希望,对前方的憧憬……

请以“又是一年春来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如需要可用“××”代替。3.不能抄袭。4.不少于600字。

作文导写

“又是一年春来到”,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又”和“春”。“又”,本身包含了两个时间阶段,其间隔距离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几年;“春”是线索,可以是春天、春节,也可以是比喻意义的春,即黑暗后的光明,曲折后的通坦,痛苦后的愉悦,奋斗后的成功……题目带有色彩很浓的诗性,最好也要写出一定的文采。

要求中提出“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这就是说文体不限。但这个题比较适合写作记叙文或散文,而且以写景叙事为主,即使是记人或抒情,也应该在写景的过程中完成。同时写好这篇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取材立意,做到化一为万,以小见大。根据“春”所提示的背景,我们可写春节带给我们的感触与感动,可以写春天来临时万事万物萌动的活力与生机,可以写过离别折磨再次相逢的喜悦,可以写经历内心迷乱后得以云开雾散后的豁然通达。同时在选材的过程中,大众化的素材和热点话题会比比皆是,很难使自己的文章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因此,最好选择我们亲身经历的事件,从小处入手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贯穿其中,或将触动心灵的资料用于自己的个性化材料中作为情节中的一个亮点,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新意。另外,如是叙事写人抒情的话,要注重结合“春”这一特定意象,给相关情节设置一个充满诗意特定的氛围,做到写景叙事并重,以景促事,以景促情。

二、细节描写,做到抓住特征,生动感人。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景物、人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三、巧用修辞,做到层次分明,文采飞扬。这是一篇写景叙事并重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景中有事,事中有人,人中有情,情景交融。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适时适宜地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创写,做到文章的精巧精致。

例文:

又是一年春来到

看着花朵点点绽放;看着屋檐水滴滴流下;看着田园之草片片泛绿,我清楚地意识到春天又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还记得,每年的春天我和朋友们一起数着花瓣一片一片地飞舞;一起听那些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一起踩着嫩嫩的草,嗅着冰雪后泥土的芬芳,感受春天的魅力。

和朋友一起躺在公园的草地上,仰望天空的云彩飘来飘去。朋友说,这里是我们邂逅春天的地方。天真的我们就是这样单纯而简单,喜欢那些树上的花骨朵儿,宛然一个个少女害羞的笑,在金色的琴弦下,演奏着她们隆重的生日宴会;喜欢那些调皮的燕子,轻盈地掠过平静的湖面。霎时,层层涟漪,波光粼粼。

那时的我们,以为这就是永远。可是现实不是童话,它没有完美的结局。

又一个轮回,又一春。

起身,梳洗,出门。

来到熟悉的公园,看到的却全是陌生的笑脸,心中涌起淡淡的失落。

向往的春,似一场无法忘记的樱花细雨。柔弱的花瓣随风飘落在衣袖上,又轻轻地擦过,也轻轻地唤起了季节的转换。就好像一瓣又一瓣的花朵,在缓慢地旋转、飘零,粉色,深粉色,转而又淡白,逐渐地散开,寂寞地藏入斜射的阳光里,然后突然间又消失了——

那些行走在路途上的精魂,此起彼落,竞相欢腾,欣欣向荣。

展望苍穹无尽的宽广,将生灵全全包容。湛蓝的色泽,白皙的光亮,将美好的未来展现给世界。

一切皆已改变。望着身后,少了熟悉的感觉,嘴角泛起一丝苦笑,昔日的知己,现却成了陌生人了。那些曾经的快乐,化作一串铃铛,在岁月的风雨中,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化作一缕记忆,藏在心灵深处,被越来越多的尘埃掩盖。

那些笑容,是蔷薇一样纯真烂漫的岁月。

又是一年春来到,春天来了,而那些单纯的岁月还会再来吗?

飞鸟掠过天空,蜂蝶流连花间,阳光柔和地洒向大地。又是一年春来到,地点依旧,花依旧,而人已不同。

参考文题(二)

那是一束明媚的阳光(指导略)

三、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一、学情分析(教情分析)

参观一个单位,游览一个景区,会有许多见闻感受,而学生们在写参观游览类文章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写景顺序,因而显得杂乱无章;不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本单元课文以游记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中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融情于景等写景方法学以致用。

二、训练目标

1.知识与能力:要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

2.过程与方法: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的写景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美的瞬间。

三、训练重点

1.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的写景方法。

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

四、训练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游历名山大川,寻访名人遗迹,乃人生一大乐事,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探幽寻秘泼墨挥毫,为我们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让我们穿越时空畅游古今中外的风景名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水清境幽、承天寺的积水空明,也欣赏了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威尼斯独特的瑰丽。今天让我们结合写作知识短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一起来总结一下,这类文章的写作注意点。

(二)围绕重点,讨论交流

1.学习写作知识短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理清要点:

(1)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写作时做到内容真实。(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注意条理清楚,可采用“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或“分类摹写”的方法。

①定点观察:就是指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依据一定的顺序,如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对眼前景物进行描写。

②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③分类摹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的顺序来摹写的。

(3)参观游览的文章形式可以自由灵活,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读者受到感染。

2.明确游记的基本结构:大致由游踪、风貌、观感三部分组成。

(1)游踪是指作品中叙述的具体游览过程。

(2)风貌是指访游对象的风情和状貌。

(3)观感是指游览景物后的感想或感情。

3.掌握游记的一般要求:

(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

为了让文章条理清楚,我们可采用“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或“分类摹写”的方法。

语段展示,让学生讨论分清下列语段采用了哪种写景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①ppt: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绒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让人既想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老舍《草原》)

◆明确:采用定点观察法,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自上(天空)而下(草地)地观察天空时,发现草原上的天空与别处的天空不一样——清鲜、明朗;观察草地时又由远及近,远处“一碧千里”,近处有“平地”、“小丘”、“羊群”。景物有静有动、在草原上诸多景物中,抓住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小丘”、“羊群”重点观察,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

好处:

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

注意点:

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

其次,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有立体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

②ppt: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柳宗元《小石潭记》)

◆明确:采用移步换景法,用“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清楚交代行踪路线。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也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幽路—看到神木—下山。

好处:

以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注意点: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最有特色的景物,避免记流水帐。

③ppt: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美丽的西双版纳》)

◆明确:采用分类摹写法,五个小标题,五个片段,构建全文,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西双版纳”的“美丽”。分类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但要根据你所要表现的主题进行分类,并且各类之间应有联系,从不同角度去凸显中心。(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①要仔细观察,认真体味,“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

你所见之景往往也是他人所见之景,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稍不注意,写出来的参观游览的文章便容易变成雷同乏味的说明书或一副游览路线图。所以,要仔细观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洞察景物,体味其独特之美,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仅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就生动地描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形象地展现了明月朗照下的庭院的奇景。

②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如果眼中之景全部成为笔下之景,所谓“耳目所及,无所不写”,最后只能流于拉杂拖沓。因此,要围绕中心,巧妙剪裁,跳过一般性的过程交代,着重写几个特写镜头,让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从而达到“形散神不散”。如《小石潭记》中,作者写鱼、写四周树木都是为了描写小石潭之清幽。作者用简练传神、富有清韵的笔触,明写鱼,暗写水之清澈;明写四周树木,暗写小石潭之清幽。

③要精雕细刻,理性概括,“他人口中无,唯我笔下有”。

要让你笔下之景比他人笔下之景更传神,就必须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时尤其要注意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粗笔勾勒是指从大处着笔,勾勒出景观的大致轮廓,工笔细描是指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对某一具体景象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同时还得注意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对景区做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更利于我们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特点,做出理性的概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景区的本质特征鲜明地提取出来。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ppt:游记不能只是客观地描写亭台楼阁或奇山异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融入自我真情,主观地突出景观的特色,将自然风光升华为人文山水。辛弃疾笔下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便是成功的典范。(叶圣陶)

古代游记名篇,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这样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

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

①ppt: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此句把清冷幽深的景色与凄凉哀怨的心情融为一体,凸显了作者的孤寂,内心的落寞,使得文章情景交融。

②ppt:在风岭之巅,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那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可眼下的连云栈道又使我们领悟到:即使地上本来有路,没有人走了,路,也就没有了。(选自《蜀道游记》的《在连云栈道上》,作者写这条古代的交通要道,如今被废弃冷落时的感慨)

◆这段议论,既点出文章的神魂所在,也道出了生活的哲理,升华文章主旨。

游记既要如实反映出一地一景的外象,还要写出它与人类生活相联系的内在精神,山水风物的奇异美妙,大都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的产物,在他们身上,往往融合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劳动创造,是人类文明、民族历史的一种沉淀。

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极能触动情感的景物,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和感悟寓于信笔所至的景物描摹之中,或勾勒描绘,或叙述联想,或借景抒情,托情言志。

(三)总结归纳,要领指津

(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四)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九龙口行吟

我曾固执地认为,家乡的九龙口,既无骚人墨客为其吟咏,又少历史典故让它厚重,它不过是泱泱中华的一滴水,平凡如斯,平淡如斯。

国庆前夕,应朋友之约,踏上了去九龙口的汽车,仅十几分钟,就到了九龙口的门户——沙庄。

沙庄的小街两旁错落着乌甍粉墙的民居,偶有一筐绿菱、嫩藕,几篓肥蟹、鲜虾摆在门前,招揽着游人。一条条光滑的石板路在民居之间延伸,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吟唱岁月的沧桑,走进去恍若隔世。

热情的主人早已备好小舟,乘舟向荡心小岛渡去,回望沙庄,我不禁感慨:沙庄的景致也许能与江南的周庄平分秋色,然而周庄的河流是穿镇而过,水已不再是孤立的自然,它早已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共同营造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而沙庄在水的面前太渺小,它被挤到了水之一隅,成为孤立的一部分,多少有点“流水绕孤村”的凄凉。

弃舟登岛,伫立九龙楼凝神眺望,只见九条清亮的大河如同九条披鳞的巨龙向四面奔腾而去,远方蓝瓷瓶上沙鸥流转、白帆点点;近处碧玉盘中渔人撒网,残荷照影,想来八百里洞庭也不过如此!这是造化的神工,更是人类的杰作。朋友说:“秦观到此,恐怕也会欣然忘忧吧!”这一大片水域使我的心境顿时开阔,我有些后悔,九龙口,我来迟了!

我们又向河荡深处泛舟寻胜,十月的秋风中,到处有芦花飞舞。如血的残阳映着一片胜雪的芦花,是摄影家眼中的最美;而芦花那飘逸灵动的气质早就使它走进《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惜,在如此明亮的秋阳下,我无法领略那空蒙迷离的意境。小船从芦苇荡中钻出,一阵秋风吹过,那数不清的芦竿摇曳起来,恰似秦皇之箭阵、汉武之奇兵。陡然看见芦苇丛中静静站立着一座瞭望塔,我不禁想起,半个世纪前,这里也曾是白洋淀,也曾是沙家浜,抗日的烽火也曾在这里熊熊燃烧过。……谁说九龙口没有故事?真是“不识九龙真面目,只缘身在水乡中”!

原来,文化是人赋予自然的,只要“胸中有丘壑”,眼中之景就会灵动起来,心中之景就会充满诗意!

【注】“流水绕孤村”出自北宋秦观的《满庭芳》。师生点评:

(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乘车去沙庄——乘舟登岛——向河荡深处泛舟寻胜。井然有序,层次清晰。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如写登楼远眺,“只见九条清亮的大河如同九条披鳞的巨龙向四面奔腾而去,远方蓝瓷瓶上沙鸥流转、白帆点点;近处碧玉盘中渔人撒网,残荷照影,想来八百里洞庭也不过如此!”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九条大河奔腾的气势,继而用工笔细描,将蓝天喻为蓝瓷瓶,将绿水比作碧玉盘,远景近景,精雕细刻,相得益彰。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文章先描写了沙庄古镇风貌,将其与周庄相比,凸显其不足,这点凄凉其实是作者最初对九龙口不认可的体现,然后从大处描写九龙口磅礴的气势,让自己心灵得到震撼,再从细处以芦花之柔美、芦苇荡之壮美来印证九龙口的文化底蕴与厚重的历史,从而水到渠成生发议论。

五、设计文题,明确要求

1.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曾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踏访过哪些名人遗迹?请选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次,以“之旅”为题,写一篇游记。

2.我们的家乡姜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天目山遗址、黄龙士故居、三唐万竹园、高二适纪念馆、状元阁、曲江楼、溱潼古镇、溱湖湿地公园……请你选择最有感触的一处或几处,写一篇游记,带领远方的朋友神游姜堰,题目自拟。

要求:从以上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游记。

四、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二、学情分析(教情分析)

同学们学习了五单元的课文后,深深被作者们的大爱所感动,同时也被他们优美的语言所吸引。在平时的作文习作中,同学们习惯于就事写事,几组准确的词语运用后就再无话可说,很难产生感人的力量。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情感和议论。情感和议论在叙事类作文中叫作“画龙点睛”,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和议论则是“点睛”之笔。这样写作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具有深度。

二、训练目标

1.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2.展示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

三、训练重点

在记叙中也结合一些抒情和议论,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训练流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文体,但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感染力,在记叙中也结合一些抒情和议论,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和议论则是“点睛”之笔。一篇好的记叙文决不能缺少抒情和议论。今天,我们就来围绕“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话题来进行训练。

2.围绕重点,讨论交流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围绕“抒情”和“议论”,需要有明确的几组概念:

⑴抒情的种类:

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①在叙述中抒情,寓“情”于叙事之中。②在描写中抒情,寄“情”于描写人物、事物之中。③在议论中抒情,边发议论边抒情。

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⑵作文中,运用抒情这一表达方式的注意点:

①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是相比较而言的,没有纯粹的、绝对的直接抒情。一般地说,在记叙文中直接抒情不应用得太多、太滥,要针对内容特点,做到适当、得体。②抒情要有缘有故。抒情不是凭空来的,总是因为对人、事、景、物产生感情而发,总要有所借助,或借人、借事抒情,或借景、借物抒情,平白无故的抒情是没有的。因此作文时要紧紧扣住所记叙的事物来抒情,不能盲目地乱“抒”一气。③要抒真情、健康之情,抒情要自然。要抒发的感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以为文中多用几个“啊”字,多写几句“我多么喜爱”、“他真伟大呀”之类的空话,就算表达真实而热烈的感情了。只有对人、事、景、物有深切的感受,强烈的感情,才会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无感而发,却要生硬地挤情、造情,抒情也定不会自然,文章定会让人厌恶。

⑶议论的概念:

记叙文中的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⑷如何进行议论?有何作用?

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夹叙夹议:对所叙之事及时进行评析。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⑸在写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3.巩固概念,实践训练

A作文片断修改训练: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段末斜体加粗部分是否妥贴,请加以修改: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200

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康……他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小要立志,要向科学家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将来为祖国现代化作出贡献。

(参考答案:为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他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老师在告诉我们:要这样对待事物,要这样对待工作,要这样看待生命的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B片断训练:

给下面一段文字补上恰当的议论或抒情

离别的情思

最后几分钟到了,教室里气氛庄重。老师站在黑板前,等待那宣布我们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结束的铃声。他炯炯的目光里充满着希望、叮嘱、告诫,还有爱……在一阵铃声中,同学们目送老师走出教室……难道我就从此离开这坐位, 走出这教室, 告别母校了吗? 我出神地坐着,目光落在书桌正中那一行用钢笔写着的小字上。虽然模糊不清了,但我却能辨认得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是在初二第一节《平面几何》课上,老师说平面几何是古埃及最先创立的。一下课,我就用曹操的这句诗向老师说明“几何”是中国最先开创的。还没等我说完,老师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笑得那么爽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在这之后,老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给我讲解了这首诗,告诉了我两个深刻的道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真正的民族自尊心不是排挤、贬低其他民族,而是努力赶超!这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回过神来时,发现同学们都陆续走了。我拿来了抹布,擦去了那行字,擦净了桌子,可那字迹却在我心上记不消失, 教我惭愧, 催我奋起!

时间在沉思中流逝,走廊里悄无一人,显得分外长。夕阳的余辉从窗外斜射进来,地面反射出一片金黄。

操场变得空荡荡,以往它好像没有这么大,却容得下我们所有的欢乐;而今它即使再大些,也装不下我的离愁别情。跑道也变得温柔可亲了,可往日里,我曾“憎恶”过它。

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艰难地跑着跑着,跑道似乎变得那样崎岖不平,长得几乎没有尽头。我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小,终于喘着气想停下来。这时,体育老师向我跑来,瞪起眼睛,挥舞着右手,对着我大声叫喊:“跑下去!”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努力加快步伐,可委屈的眼泪却溢出了眼眶。如今回想起来,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正是这位那么“凶”的体育老师和那么“可恶”的跑道, 使我今天的身体这样健康、壮实!阅览室的门已关闭了,透过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到在一排排的书架上放着各种杂志,它们似乎如同往日一样,还在静静地等待着我去阅读。

办公室里已经没有一个老师了,空前的夹竹桃开出粉红色、白色的花。透过花和叶的缝隙,依稀又见那一天的情景: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解了前几天我来请教的那道题,一共讲了四种解法。桌上的几张纸,满是用红、蓝笔打的草稿。我的心热了,直到现在,还是那样温暖。

校门口的“映松池”在喷着水,细细的水珠落在金鱼嬉戏的池面上。清晰的池水倒映着近旁的一棵松树。

这棵苍劲的松树,充溢着青春的朝气。

(参考:这里的一切都使我难以舍弃,便我更憧憬重新回到这里的那一天。到那时,我一定会带着对母校深沉的思念和献给母校的荣誉回来!)

3.总结归纳,要领指津

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常常是以情打动人的,有时表现为内心质朴的倾诉,有时表现为一种激情的迸发;一篇好的记叙文常常还有恰当的议论,对所记叙的人物、事情等进行阐发,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加记叙文的思想感情。

总之,记叙中的抒情与记叙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思想积淀的勃发,恰当的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学会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恰当的抒情和议论,对于提高写作记叙文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4.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做必要的抒情和议论。字数600字以上。

解题:这是一篇记人的文章。题目的关键是“深深”和“记忆”。“深深”说明不是一般的印象;“记忆”说明是过去的但却难以忘记的事情。他(她)既然能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你们的交往中就一定有值得回忆之处,文章应着力反映这一点。所写的对象,可以是往日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偶然相遇而印象深刻的人。如果写一个特点鲜明、不同寻常的人,那么就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写出他(她)的特别之处,如特别的才能或特别的个性等。写作时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如果写一个陌生人,但曾在一幕给你留下了很深入印象,你可以通过一件事,甚至可以通过一个细节来突出人物形象,力求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的典型性格,真正的展示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只有这样,记叙的内容才能具体、细致,记叙中的抒情或议论才能贴切和深刻,所抒发的情感和所发表的议论才是真实的。

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风丝丝缕缕地吹过,纷飞的发丝随风飘舞,吹乱了思绪,却吹不乱我对她的回忆。

“你好吗,邻家那可爱的女孩?怎么,不认识了吗?”我常常像喝醉了似的对着照片发呆。还记得,到草木都初嫩,蟋蟀初出庐的时候,草地上便多了两个飞快奔跑的身影,那就是我和邻家的她了。看我们,举着笤帚,追着蝴蝶满地跑,这像个什么样子呢?我们只有挠挠头,没有网嘛,就将就一下吧。偶尔扑到一只蝴蝶,被这样沉重一击,也只有奄奄一息了。风静静的,把我们那可爱的笑声吹散到四面八方。这两个快乐的身影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无忧无虑,也为现在珍藏了一份恬静的回忆。

我至今不敢养芦荟,因为它身上的刺永远刺痛着我的心,让我永远不敢正视它。

那天电视上说芦荟可美白养颜,这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知道邻家也有它,于是,好奇心成了我的致命伤。

第二天,我去了她家,硬是撕下了那只有几片叶子的芦荟,把那残破的叶子攥在手中,溜之大吉。她就做了我的替罪羊,之后她又来找我玩了,还是一脸的微笑,很自然地叫我“姐姐”,每个字都像一块烙铁,把“残忍”狠狠的烙在我的记忆中,但是至今我还没有道歉。

头顶的燕子呦,你在我头顶上盘旋了几圈,就飞向遥远的地方去了,你飞走了,我们还会再见吗?也许永远都不会了吧,就像她一样么?就像那个秋天一样么?

那秋天,金黄色的秋天,她的家突然人去楼空,偌大的房前只剩下我孤寂的身影,她要到别的地方了,去一个离我很远的城市里。好想念,想念她叫我“姐姐”的日子;好怀念,两人奔跑的快乐。而现在只剩下留念,无法挽回。

只希望她能幸福快乐,她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成为永远的快乐与感伤。

点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情于景。在小作者的笔下,一切景物好像都有了感情,随着她忧伤的心起伏飘舞。看,开头的“风”把我们引入了回忆;中间的蝴蝶、蟋蟀又给了我们快乐;那金黄的秋是别离的痛。一切景语皆情语,叙述、描写中尽显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文中不失时机的议论恰到好处的点明了“美丽”的作用,是一篇不错的写人记事的好文章。

五、设计文题,明确要求

1.脚步声声,敲打心灵,引发思考,激起遐想。我们回望,曾经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迹;我们聆听,人在旅途前行的心声;我们期待,朝着未来的目标不断迈进……请以“心灵的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②在记叙中做必要的抒情和议论。③字数不少于600 字。

2.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始料未及,有些事情往往不会顺着我们的意愿发展,结果常常出人意料。但可以肯定地说,偶然的事件往往有必然的结果,当我们循着事情发展的轨迹追溯其根源时,立马便豁然开朗——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这样的事情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促使我们思考。

请以“没想到,是如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在记叙中兼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五、写出事情的波澜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不少学生写作文,无波澜,无起伏,情节单一,平淡无奇,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究其原因,学生不会设计事件的波澜。因此,教给学生写出事件波澜的方法尤为重要。

二、训练目标

1.“文似看山喜不平”,体会文章波澜起伏的效果。

2.了解写出事情波澜的方法。

三、训练难点

写出事情波澜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阅读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并从情节变化的角度写读后感。

五、训练流程

(一)故事导入

明代的徐文长,为画《柳亭送别图》题诗,众人看到他题写“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时,不禁心中叫苦,担心这幅画会变成废纸,正在众人忧心之时,徐文长接着又是两句:“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住行人住?”众人大吃一惊,这一景一情、一曲一折,平中见奇,又出人意料,是画龙点睛之笔。

(二)出示本节课的主题“写出事情的波澜”

师:我们为老人祝寿,说得多的是?(如“祝老人寿比南山”“祝老人福如东海”“祝老人健康长寿”等等。)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曾为一老太太写过一首祝寿诗,我们来演一出哑剧,我读唐伯虎的祝寿诗句,你想象自己是老太太的孙子或孙女,听到诗句后,你心里有怎样的变化,用你的脸部表情和手的动作表示出来:(投影)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寿桃献至亲。

(观看学生的表情)

那你能从听众或读者的心理角度,分析一下写诗做文章时,为什么要波澜起伏吗?

1.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听众或读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2.四句话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了听众或读者的胃口,带给我们“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美的感受。

3.夏衍说过:“没有波澜,没有曲折,没有起伏,正像一座房屋一个园林,一进门就可以一览无余,不能引人入胜。”袁枚也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可见写文章一定要写出事情的波澜。

投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激发兴趣)

文似看山不喜平。(清袁枚)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索然无味)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吊足胃口)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袁枚))

(三)方法导引,如何写出事情的波澜

师:那怎样才能写出事情的波澜呢?有哪些常用的构思方法呢?

1.演读评说《教育家》

我们先来看一段情景剧表演,有请我班的大教育家XX、漂亮的女大学生XX,二位警官XX、XX。(开始)

师:一个周末的黄昏时分,教育家的公寓里,清脆的门铃声响了。

(一)《教育家》:

人物:甲(“女大学生”)、乙(某教育家)、丙丁(警察)

时间:一个周末的黄昏时分

地点:教育家的公寓

剧情:[“叮叮叮……”清脆的门铃声响了,教育家放下手中的报纸从沙发上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位穿着朴素的学生模样的女孩]

甲:(微微鞠躬)“您好,先生,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你需要为您的孩子请家教吗?”乙:(疑惑地打量了片刻,皱了皱眉头)“进来吧。”

甲:(不断地环视四周,赞叹道)“你家好大好漂亮啊!”

乙:(并未作答,把她引进客厅,面对面在客厅坐下,带着教训的口吻道)“随便单独进陌生人房间,你就不怕我是一个坏人?”

甲:(一惊,)“您……”(又立即恢复平静)“您不是。”

乙:“我当然不是!”(清了清嗓子,准备进一步教育)“我说假如,那你怎么办?一个女孩子……[正准备往下说时,

师:“叮叮叮……”清脆的门铃声又响了。教育家起身去开门。

两个警察迅速冲进客厅把甲铐上]

乙:[见状急忙上前]“怎么能够这样,她是好人!”

丙:[看了看乙]“好人?”

丁:[摆出逮捕证]“她是一个流窜盗窃犯!利用做家教、保姆伺机行窃……”

乙:[顿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选自《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刚才的剧情中,你认为起波澜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警察来抓貌似女大学生的流窜盗窃犯。教育家时时想尽教育的责任,教育小姑娘,随意走进陌生人的房间可能会有危险。而教育家却忘记了,随意让陌生人进房间,也有可能遭遇危险。剧情的结果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体现了事情的波澜。)

2.猜读评说《求职始末》

(二)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在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眼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

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序列化训练2写简单议论文教案

写简单议论文 一、学情(教情)分析: 对八年级学生来讲,写议论文的确是个难点。他们尽管容易弄懂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但真正在写作实际中,仍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议论文来。主要表现在:①学生拿到题目,开头发几句议论,接着写几个与论题有关的故事,结尾再讲几句道理。这其实只能算是一种变相的记叙文。②重举例论证而轻道理论证,成了“论据+论据”的格局,论点与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桥梁,论据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议论文不像记叙文和说明文那样是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描摹、叙述或客观的介绍和说明,它已脱离了具体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道理进行抽象的思考。而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主要处于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阶段,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因而使初中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觉得难写。再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缺少生活的积累,导致作文时有观点而缺充足论据。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往往局限于讲解议论文要这么写,而没有讲清要怎样去写;学生听到的或看到的只是论据要为论点服务,议论文要分析说理之类的话,而得不到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的指导。因而学生即使知道自己在写作议论文时存在这些毛病,也无法从根本上加以改正。 二、采取措施: 采用议论片断法是消除学生畏难心理的较为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写作二三百字的片断作文,来掌握按一定层次展开论述的写法,并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使事与理有机结合——片断作文,学生可能更易于把握。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论据资料库,让学生搜集新颖的论据,整理在读书摘抄卡(或读书笔记)上,并定期在学习小组或班级内交流。为了激发学生搜集的兴趣,可以把搜集信息与议论文(片断)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从而更自觉地搜集信息。 另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切实可行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分析和怎样进行分析。 三、训练目标: 1.了解写简单议论文常用的两种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说说议议练练写写,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证明观点,写简单议论文。 四、训练重点: 在论证过程中能够“议起来”“议开去”“议下去”。 五、训练流程 (一)议论文片断的写作指导 “说理”是写好议论片断的最重要的环节。要写好“说理”,首先要使片断的层次清晰。我们一般可以围绕论点,先阐明“是什么”,再议论“为什么”,最后提出“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文中作者就先说明诚信是什么,再阐述要讲诚信的理由,最后要求大家做诚信的人,一步步推进阐明观点。 其次,要针对论点进行多角度说理。围绕论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为什么这样”。如例文的论点是“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作者从两个角度摆出了理由:①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理由十分充分,且作者用“首先”“其次”加以排列,使之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再次,还要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来突出论点。如例文中就以对比论证来证明了“诚信是做

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构建和运用

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构建和运用 一、序列化的定义与目的 序列化是指将某一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的过程,通过序列化可以将对象存储到磁盘中,或者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序列化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 系统化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如。 二、构建序列化的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在进行序列化教学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 明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2.分析文体特点 每一种作文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比如记叙文强调事件的前后顺序,议论文需要进 行逻辑推理,说明文注重事物的描述等。通过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写 作要求。 3.梳理写作思维导图 在写作之前,学生应该进行思维的梳理和整理。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各个要点 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结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 4.模仿写作 通过对优秀范文的分析和模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文的要领,学会运用一些写作 技巧。在模仿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作中的一些细节,比如状语的运用、写作风格 的选择等。 5.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在序列化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可以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和进行逻 辑推理。 6.反馈和修改 在学生完成作文之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 地方。通过反馈和修改,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序列化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 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和修改,学生可以不断进步。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序列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理清思路,形成独立的观点,并用合理的论据进行支持。 3.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在序列化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 自信心。只有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信,才能在写作中敢于尝试,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更是为 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序列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文 化修养的提升。 四、实施序列化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在序列化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思维的梳理和作 文的表达。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序列化教学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因此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可以将作文教学纳 入常规的语文课程中,或者专门设置写作课堂,保证每周有固定的时间来进行序列化教 学。 3.广泛引用优秀范文 在进行序列化教学时,应该广泛引用优秀范文。通过分析范文的结构、语言和写作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文的要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同伴评价、教 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要注重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激励,让他们 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序列化训练 突破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瓶颈

序列化训练突破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瓶颈 初中生在学习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瓶颈,其中最常见的之一便是写议论文。许多 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头,不知道如何引导读者进入主题,更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 阐述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妨碍学生的写作进程,使他们很难写出一篇有说服力的 议论文。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些难点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下面我将探 讨如何通过序列化训练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序列化训练是将写作过程分解成多个步骤的一种写作指导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 可以一步一步地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文结构和语言运用。在 写议论文时,序列化训练的步骤包括写作计划、引言、正文、结论等。下面具体介绍每个 步骤的内容和方法。 写作计划 写作计划是写议论文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确定自己的写作目的、主题、 观点等,并制定一个详细的写作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主题:确定要写的主题,例如“如何保持健康”。 2、观点:确定自己的观点,例如“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 3、重点1:列出3-4个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或例子,例如“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燃烧脂肪、预防慢性病等”。 4、重点2:列出对立观点和自己的反驳,例如“一些人认为吃保健品可以替代运动,但事实证明保健品并不能完全替代运动”。 通过制定一个详细的写作计划,学生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避免遗漏关键信息,也可 以在后面的写作过程中更加自信地推进。 引言 引言是议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引导读者进入主题,并交代自 己的立场。通过以下步骤来撰写引言: 1、开头:写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例如“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保持健康也是 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通过撰写引言,学生可以在完整的语篇中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关注,以及巧 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正文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锤炼语言·让句式更灵活

锤炼语言·让句式更灵活【学情分析】 中考作文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练,更要生动、活泼、诗意、灵动。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绝大多数初三学生语言的基本功比较扎实,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言流畅,但总不免有些平淡,缺乏表现力,不能写出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影响了作文的分数。本节课企图着重解决“不少学生对学过的词语不善于运用,用词单调,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起来味同嚼蜡”的问题。 【训练目标】 通过训练,让学生在作文中灵活的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美化语言,增强亮点,使文章文采飞扬,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训练重点】 掌握灵活运用句式的方法,让语言鲜亮起来。 【训练课时】1—2课时 【训练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题材是作品的血液,那么,鲜亮的语言(即有文采)就是文章亮丽的肌肤,亮丽的肌肤最能给人直接的美的感受。中考作文发展等级评分依据之“有文采”的采分点之一:句式灵活。确实,语言是否有文采,与句式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关系。一篇文章,如果能做到句式灵活变换并能综合使用,定能使文章和谐流畅,文采飞扬。我们这节课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课件一:让句式更灵活 二、围绕重点,讨论交流 ㈠知识导航 1.了解句式的种类 过渡:你知道现代汉语有哪些句式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现代汉语的句式非常丰富,从结构上说,有单句和复句;从语气上看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从形式上说有长短句,整散句,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这些句式各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意功能,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课件二:从结构上说,有单句和复句;从语气上看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从形式上说有长短句,整散句,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 2.了解“句式灵活” 教师:所谓“句式灵活”,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地选用句式,灵活地变换句式,使句式呈多样性,这样行文才会活泼、自由,不生硬,不呆板,达到和谐流畅,文采飞扬。 ㈡合作交流 过渡:考虑到现代汉语的句式非常丰富,这节课,我们将先来研究几种能使文章语言文采飞扬的最常用的句式。 1.请同学们比较阅读下列几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序列化训练7

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教情分析: 终篇之际,揭示文章主题,交代写作意图即为卒章显志,属于写作技法,在记叙文中,卒章显志的作用在于揭示所叙事件的意义。“写作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这一点已经被列到中考作文评分细则中。“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借助“卒章显志”这一技法便可以发出光彩,我们课本里的文章多采用这种技法便是证明。至于日常生活中,学会“卒章显志”可以使人讲话做事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完成一篇记叙文的写作时,多能叙述通顺,语言流畅,优秀者更能借助描写、抒情等方式使文章效果更佳,然而大多数人或是仅仅满足于叙述事件本身,忽略了对事件内涵的挖掘,或是草草点题,未能使文章在思想上达到应有的高度。本次作文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挖掘事物内涵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重点:指导学生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的方法 活动难点:在篇末点题中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 活动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练结合。 活动流程: 一、技法介绍 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极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煞尾时才将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人们把这种结尾方法也称为“篇末点

题”。我们课本里的文章也多采用这种技法:《枣核》的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依恋故土的。”以极其简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爱国主题,是卒章显志的一个很好的事例。再如鲁迅先生在《故乡》的结尾中写到:“真的,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追忆与向往之情溢于言表,主题也在这样的结尾中得到了概括和提升。 一篇文章主题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确,写作意旨是否清楚,就全在结尾“志”的表现上,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卒章显志的“志”,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 2)“志”,不但要高度集中,而且要精炼明确、干净利索,有似“画龙点睛”。 3)“志”要鲜明有力,决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歌颂、批判、提倡、反对,肯定、否定,立场要鲜明。 4)“志”,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不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 二、方法指津 以题目“战胜自己”为例。 一位考生在文章中叙述了自己跨越坑水的整个过程。他先用七八岁的孩子跨越坑水作陪衬,写出了自己不敢跨越坑水的尴尬。然后记叙了蚂蚁拼尽全力挣脱束缚,战胜“无异于大网的叶子”的过程,从中受到鼓舞,最后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心理,终于跨越了面前的障碍。之后写道:“古人云:胜人者力,胜已者强。我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这便是‘强’。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攀山石,越山涧,莫不敢为’,又是一阵风,树叶欢快地摇曳着,似乎也在祝贺我战胜自我,重获新生……” 这个结尾回扣了文章题目,也揭示了文章所叙事件的意义。这就是回扣照应,卒章显志。

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序列化训练6写简短的演讲稿教案

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序列化训练6写简短的演讲 稿教案 写简短的演讲稿 一、学情分析 演讲活动中,有些同学所写的演讲稿听上去慷慨激昂,实际上空洞无物。究其原因,至少有这样两点没有把握住:一是缺少针对性,不了解听众的心理,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二是偏重说教,看似旁征博引,其实没有自己的观点。此外,还有一些同学所写的演讲稿思路不够清晰,前后不够衔接,使得演讲效果打了折扣。 二、训练目标 1.明确演讲稿内容、语言、结构的特点。 2.拟写中心突出、条理清晰的演讲稿。 三、训练重点 拟写简短的演讲稿。 四、训练流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你喜欢演讲吗?你是否会为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或写不好精彩的演讲稿而深感苦恼,以至坐失一次又一次展示自身风采的绝佳机会?当看到同龄人在讲台前侃侃而谈、语惊四座时,你是否也感到了一种无人喝彩的失落与不甘? 学习了第六单元“精彩演讲”的几篇文章后,演讲者睿智的思想、惊人的口才已深深打动了你。如果再读一读下面这篇短文,就一定会彻底消除你对演讲所怀有的种种疑虑与不安,就一定会写出精彩的演讲稿,展示出你的风采。 2.围绕重点,讨论交流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主张,介绍自我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好的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功能,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或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1)精彩的演讲稿,必须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作演讲稿一定要把听众对象调查清楚,根据不同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心理状态以及兴奋点来确定演讲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适合不同听众的口味,达到荡人心魄、鼓舞人心的效果。请欣赏一位八年级同学写的演讲稿《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 一天,时间管理学教授为一群学生讲课,那堂课的演示让同学们终生难忘。开始上课了,教授拿出一个敞口瓶放在桌上,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随后,教授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去了。教授问同学们:“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都说:“满了。”教授反问道:“真的?”说着,他从桌下取出一桶碎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碎石填满石块的间隙。教授又问学生:“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同学们有些明白了,一位同学说:“可能还没有?”“很好!”教授伸手从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地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碎石的所有间隙。教授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同学们大声说:“没满!”教授又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教授做完实验后问学生:“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 一位同学举手发言道,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多么紧凑,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劲,你还可以干更多的事情。 “不!”教授对同学说,“那还不是它的真正寓意所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以后就再也无法把它放进去了。一定要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 石块’,否则你就会后悔。”多么令人深思的启迪!是的,先要处理大石块,否则,也许你会遗恨终生。 那么,什么是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呢? 同学们,我们的生命就像瓶子一样,可以装下很多的东西,但在

八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八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上册 一、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情分析: 由初一刚刚升入初二的同学在叙述一件事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事情不写起因或起因写得啰嗦;经过部分虽然能叙述清楚,但缺乏细致的描写,显得不够具体、生动;结果常常和经过混在一起写……因此进入初二有必要在初一“说真话、抒真情”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能。而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所以安排本课作为初二写作课的开篇,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重点难点: 1、重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 2、难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练结合。 教学流程: 一、说一说 1、让学生自己作好口头准备,完整地叙说一件事情,要求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教师抽查课前准备。 2、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师生交流) 过渡语:由这个简单的排序,我们看到要把一件事记叙清楚,重要的是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那么,我们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呢?本节课我们就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展示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二、想一想: 过渡语:由大家课前准备的口头叙说以及同学们亲身写作体会,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合理 投影展示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了。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 一开始,我只可以按照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来拼,我拼得很慢,而且还找不到每个省的图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教学案4: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教学案4: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设计人:韩云 一、学情分析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多少动人的故事就在我们与动物之间发生。可不少学生在介绍小动物时,语言枯燥乏味,小动物的特点不够鲜明。这次作文训练要告诉学生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 二、训练目标 1.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介绍动物。 2.能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动物,学会生动形象的说明。 三、训练重点、难点 训练重点:抓住动物的主要特点及生活习性。 训练难点:抓住特点,生动、形象地说明。 四、训练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得到一幅画。画的是一丛牡丹花,花下有只猫。他想挂在客厅里,但不知这幅画的真假,拿不定主意。欧阳修的亲家吴正肃来了。吴正肃看见桌上的画,说:“好画,画的是正午牡丹,作者功力不浅啊!”“你怎么知道画的是正午牡丹呢?”欧阳修十分诧异。吴正肃指着画上的牡丹,说:“花是张开的,中午阳光强烈,花的颜色有些发干。”接着他又指着牡丹下的猫说:“再看猫眼吧,瞳孔眯成一条缝正是猫正午的瞳孔。如果画的是早上,那么花上带露水,色泽就滋润,猫眼的瞳孔也会是圆的了。”“好画,真是好画。”欧阳修点头同意说,“画家观察仔细,画出了正午牡丹和猫的特点。”欧阳修说完,连忙叫人把画挂在客厅里,早晚欣赏。 画画如此,写作文也同样如此。我们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动物的特点,形象描绘。那么,如何写好说明动物的文章呢? (二)观察了解,抓住特征。 鲁迅先生曾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

善于观察,善于搜集资料,了解动物的特点。第一,要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行为、习性等,了解动物的部分特征。其次,要收集其相关的资料,了解动物的比较全面的特征。 (三)借鉴课文,学会介绍。 1. 结合所学课文,说说如何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 《松鼠》: 先总写: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接着分写:漂亮--外形:面容、肢体、尾巴、体态、吃相。 驯良--习性: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物。 乖巧--动作:跑、躲、逃、爬、搭。 最后补充说明其他习性--生殖、换毛、梳理。 用途--肉、尾巴、皮 《松树金龟子》: 松树金龟子的特点--能唱歌。 外形--仪表堂堂(颜色、光泽、流苏) 动作--啃、钩、咬、飞 习性--夏至露面,傍晚上树;能唱歌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特点--可爱和珍贵。 外形--体态、毛色、长相、神态。 动作--喜欢嬉戏、善于表演。 习性--环境、习性、活动范围、繁殖情况。 2. 通过对三课内容的比较,我们发现:介绍一个动物,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外形特点、动作特征(如猴子总爱抓耳挠腮,跳来跳去;鸭子走路总是左右摇摆)、生活习性与种属特征(如老鼠习惯于夜晚活动;狗有灵敏的嗅觉与听觉;兔子则有非凡的奔跑能力)、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利与弊、敌与友、亲与疏、作用与用途等)。 (四)方法指导,生动说明。 1.介绍科学小品。

初中作文序列化_图文

以过程化训练优化初中作文教学实践略谈江门市蓬江区教学研究室周华章 【内容提要】基于“有序作文,有效训练”的理念,本文先阐述了初中作文教学无序随意、顾此失彼、简单草率、浅尝辄止、雁过无痕等种种缺憾,在多年实践与思考基础上提出了以过程化作文训练优化作文教学的观点,试图从初中三年的整体规划、一次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一节作文课的循序性三个维度具体阐述了过程化的内涵。【关键词】过程化作文初中 毋庸讳言,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学习的“老大难”问题:“老”在多年来总未能圆满解决,“大”在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难”在众说纷纭却有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笔者在深入分析初中作文教学的现实不足基础上,尝试以过程化训练方式改进作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现论述如下,以就教于里手行家。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常见缺憾 1.无序随意。 由于日常工作过于琐碎,需要应付的事务性工作过多,课程量偏重,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加之部分学校换动班级和科任教师过于频繁等因素影响,一线语文教师们极少能从课程的高度审视初中三年的教学内容, 尤其是很少能自觉、科学地设计六个学期的作文训练内容。常常凭着既往经验、课后练习设计、自认为优秀的题目、备课组的要求、考试题目等随机的选用作文训练题目和要求,往往因偶然碰到比预设更好的题目就随意更换的情况。这种无序和随意的训练方式,是造成作文教学质量一直难有起色的主要根源之一。 2.顾此失彼。 由于缺乏三年“一盘棋”的总体规划,常常出现种种不良的训练状况:或者受考试指挥棒左右,记叙、议论类文体训练过度,而其他文体较少涉及;或者某些写作技能点训练过度,而其他训练点极少落实;或者由于功利思想作祟,适合应试的作文套路训练过度,而抒写真性情的写作方式不受推崇……凡此种种,均不利于学生进入高中或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 3.简单草率。 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作文教学事半功倍,即便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过是在做无用功,甚至认为“优秀学生不用教也会写,后进生教了也没用”,倒不如省下时间和精力在阅读教学方面多得些分数。因而,难得有一次作文训练,训练也不过是“布置题目一说明要求一限时写作一批改打分一简略评讲”。即便有个别辅导,也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局限而涉及面甚窄,其效果可想而知。 4.浅尝辄止。 有些语文教师也意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常常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作文教学课,但所谓的指导和帮助只是停留于浅层的陈述性知识,即解释“是什么”的知识层面,如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是点面结合?哪些课文运用了先扬后抑?但学生最缺乏的却是更深层次的程序性知识,即解释“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做到详略得体?怎么围绕中心选材?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由于这些写作知识并无系统的教材,所以教师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而对学生的指导也每每点到即止,看似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学生还是如坠五里雾里。 5.雁过无痕。 除了极少数优秀学生习作偶然幸运的受到关注,绝大多数教师几乎没有收集学生作品的习惯,也很少有人自觉坚持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习作。因而,往往是一个学期过了,学生一个学期的习作就束之高阁,下个学期又用崭新的作文本。考试前,很少有教师让学生回顾自己本学期的作品,也很少有学生自觉地收集自己的作品,更不用说写在作文本以外的试卷作文、片段、周记、日记等。看似写了不少作文,但学生很难通过今昔纵比得到些许启发感悟,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了。 二、过程化作文教学实践 基于“有序作文,有效训练”的理念,笔者坚持了数年的过程化作文教学实践试图从六个学期的宏观视角设计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序列,从一次完整完整的作文训练的角度考虑整个过程,从一堂具体的作文教学课的微观角度落实实施的流程。具体阐述如下:

初中序列化作文训练体系的架构

初中序列化作文训练体系的架构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作文教学中却一直没有完整有序的训练内容和训练程序。笔者为了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能力,在作文训练中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序列化的作文训练体系。现将这套训练体系的整体架构作仔细阐述。 一、作文训练项目完整而序列化 作文教学和训练的项目有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思维训练、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等五方面的内容。五个方面的训练项目按序排列。 1.写作知识及其序列化。写作知识有文体知识,这类知识包括记叙文的文体知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写辰,可望而不可即,可夸父用尽全力还是将其追逐至落山;龟兔赛跑已是定局,谁也不会想到乌龟能赢赛跑健将自古以来,这种突破既定结局,改写不可能的例子并不少见。(孟煜《突破界限,敢于挑攻》)开头简要叙述了夸父追日和龟兔赛跑的故事,巧妙地点明了题旨:人只要敢于挑战,就能突破极限。故事简单易懂、生动有趣,能调动阅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分数自然不会低。 总之,议论文是议论之文,要明确其文体特点、语言要求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二、围绕观点有效表述材料

议论文要围绕观点分析文中所举事例,这点大家都非常清楚,这里我要说的是:不但文中的事例需要围绕观点进行分析论证,文章的开头更需要围绕观点表述命题者所给的材料。 如何围绕观点表述材料呢,还是以这次习作为例。还有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的知识。写作知识的序列化就是将这些知识按照渐进原则,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制定出一个明确的进度,有步骤地传授给学生。 2.写作技巧及其序列化。写作技巧有拟题的技巧,点题的技巧,开头和结尾的技巧,过渡和照应的技巧,布局谋篇的技巧。除开这些普遍的写作技巧,记叙文体还有与之相应的技巧要求,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的线索,生动的描写和记事,恰当使用倒叙和插叙,恰当地使用抒情、议论,还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所有的这些写作技巧方面的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将其分解到初中三年当中,分阶 首先,确定观点。看完题目所给材料后,大家肯定都会联想到水所蕴含的各种哲理,把能够想到的想法都先写下来,如变通、包容、默默奉献、持之以恒、勇往直前、刚柔并济等;接着再想想哪个观点更好写(自己有材料可写,且能写得出彩)。 其次,围绕观点表述材料。如果确定的观点是“变通”“适应”,那就写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或写水“遇热成气,遇冷成冰”的特点;如果观点是“持之以恒”,那就

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

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理论框架和训练体系的构建,以及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特点和认知心理的深入研究。同时,我们还将探索如何将作文教学与文学阅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在创新方面,我们将注重以下几点:一是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作文训练计划,确保训练内容的循序渐进和阶段性;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技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三是将作文教学与文学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和优秀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和思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通过以上创新点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有效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制定详实的作文训练计划,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该计划应包括整个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训练目标,每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课的训练重点和要求。比如,七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能初步运用记叙、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写观察日记。作文训练范围侧重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八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重点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和文章谋篇布局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发表见解,形成读者意识;指导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思路;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作,侧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注重抽象思维的训练,训练范围侧重社会、自然和个人情感生活。九年级侧重培养学生创新与逆向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新视角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力求新发现、新感悟、新表达;强化表达技巧的训练,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文。命题范围侧重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既有现实生活又有想象生活。 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思教学过程,进行案例研究,撰写作文教学论文,不断补充、修改、提升教学设计与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化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化研究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已经引起了广 泛的关注和研究。在核心素养的发展中,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初中生的议论 文写作则是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初中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初中议论文写作的序列化研究来探讨如何基 于核心素养来训练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一、序列化研究 序列化研究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分解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目 标和方法。在一个阶段中,学生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迈向下一个阶段。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按照这些阶段逐步学习,那么就会逐渐形成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 对于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来说,序列化研究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将整个写作过程分 成如下四个阶段。 1.主题选择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来写作。主题的选择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兴 趣和擅长领域,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主题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在选择好主题后,学生需要对 主题进行一定的调研,以便能够对主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提纲构思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进行提纲构思,将自己对于主题的看法和观点整理出来。这个 阶段需要学生梳理思维,整理观点,以及提供所需的证据和例证。同时,学生还需要考虑 到论据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以便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好的支持。 3.初稿撰写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根据提纲撰写出论文的初稿。初稿需要注意条理性和逻辑性, 不能出现过于松散的观点和内容方面的重复。同时,还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清晰性, 以便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修改润色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对初稿进行修改和润色。修改润色主要针对错别字,语法错误 和表达不准确等问题。同时也需要检查逻辑性和主题的一致性,使论文内容更加丰富和精细。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来进行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以下是一些关 键的核心素养: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立意深刻·学会辩证思考

立意深刻·学会辩证思考教情分析: 临近中考,不少学生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我的考场作文描写还不错,但总是不能获得高分?其实,要想在考场作文中打造亮点、获取高分,不仅需要选材新颖、描写生动、结构严谨等等,还需要立意的深刻性。如何做到立意深刻,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考、理性感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训练目标: 1.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学会辩证思考,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关注生活,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切体验,增强升华作文主题的意识。 训练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学会辩证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 2.指导学生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通过抒情、议论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切体验,从而升华作文主题。 训练流程: 一、导入新课,主题解读: 古人云:自古文章意为本。“意”就是旨意,它指的是文章的主 题。“意犹

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高则文胜”,可见“意”是文章的统帅、灵魂,而深刻的立意就是中考作文胜人一筹的关键。 “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立意深刻的文章,以其思考的深入或独到,对事实分析的到位发人深省,令阅卷教师刮目相看。记叙文中的“深刻”,即文章表达出的思想具有哲理性,让人思考,回味无穷,具有“启发性”。 二、围绕重点,讨论交流: 那么,记叙文如何才能达到立意的“深刻“呢?学会辩证思考很重要。 对事物的思考,可从横向或纵向两个方面进行: 横向思考,指由一个事物和现象想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这种思考方式能使人视野更为宽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样会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立意自然深刻。 纵向思考,是由某种现象生发开去,深入剖析,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及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挖掘出本质。 1. 由表及里,穷根究底。 过渡语:由表及里,透过生活的表象,体验感悟,就能昭示生活的本质,阐发精辟的哲理。 【出示投影片段一】 尽管白开水时常变化着温度,但它的滋味却不曾变过,那是妈妈的滋味,是爱的滋味,这里面倾注着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序列化训练6写出事情的波澜教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序列化训练6 写出事情的波澜教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序列化训练6 写出事情的波澜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序列化训练6 写出事情的波澜教案的全部内容。

写出事情的波澜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不少学生写作文,无波澜,无起伏,情节单一,平淡无奇,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究其原因,学生不会设计事件的波澜.因此,教给学生写出事件波澜的方法尤为重要。 二、训练目标 1.“文似看山喜不平”,体会文章波澜起伏的效果. 2.了解写出事情波澜的方法。 三、训练难点 写出事情波澜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阅读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并从情节变化的角度写读后感。 五、训练流程 (一)故事导入 明代的徐文长,为画《柳亭送别图》题诗,众人看到他题写“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时,不禁心中叫苦,担心这幅画会变成废纸,正在众人忧心之时,徐文长接着又是两句:“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住行人住?"众人大吃一惊,这一景一情、一曲一折,平中见奇,又出人意料,是画龙点睛之笔。 (二)出示本节课的主题“写出事情的波澜” 师:我们为老人祝寿,说得多的是?(如“祝老人寿比南山”“祝老人福如东海”“祝老人健康长寿"等等。)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曾为一老太太写过一首祝寿诗,我们来演一出哑剧,我读唐伯虎的祝寿诗句,你想象自己是老太太的孙子或孙女,听到诗句后,你心里有怎样的变化,用你的脸部表情和手的动作表示出来:(投影)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寿桃献至亲.

八年级语文作文序列化有效训练

初中作文序列化有效训练教学设计 伊宁七中八年级语文组 总目标: 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具体文体表达技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相应的作文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八年级 一、写作训练目标: 1.“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通过“①积累素材,拓 宽学生的写作思维,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③合理评 价,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以激趣。 2.指导观察、联想、想象的方法; 3.养成思考和表达的良好习惯。 二、写作训练内容: 1.观察,是获得生活素材,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观察事件,完整叙 述;观察人物,抓住特征;观察景物,多角度表达;以助学生在人、事、物的用心中成熟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语言。 2.在叙述、写人、绘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3.从教材中借鉴基本的表达技巧,如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三、序列训练参考: 1.作文序列训练(1):以小见大 参考题目:那些不能随风而逝的往事 2.作文序列训练(2):详略得当 参考题目:童年的那些玩意 3.作文序列训练(3):伏笔与照应 参考题目:美丽的误会 4.作文序列训练(4):欲扬先抑 参考题目:用欲扬先抑的技法,自由选点写作。 5.作文序列训练(5):景物描写 参考题目:校园之秋 6.作文序列训练(6):情景交融 参考题目:我的初中生活 7.作文序列训练(7):外貌描写 参考题目:我的语文老师 8.作文序列训练(8):动作描写 参考题目:记我的一次户外活动 9.作文序列训练(10):正侧面描写 参考题目:补写训练《班会课上》

八年级作文序列训练 2

【八年级作文序列训练】 一、作文题目:在充满__________的日子里 二、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写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字。 三、写作指导:本题可填“幸福”“苦难”“欢声笑语”“阴霾”等。所填的词语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即所写的内容要围绕所填的词来进行。比如我们写“在充满幸福的日子里” ,所选的材料就要围绕“幸福”来组织。在结尾,最好可以升华一下主题,比如写苦难,可以在结尾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等,这样显得立意深远,能给读者以更深的启迪。 四、范文欣赏: 在充满奋斗的日子里 中考日子将近,浓浓的火药味似乎已笼罩整个校园。同学们为了营造气氛,在黑板上挥舞起了十个打字"离世界末日只剩**天".老师们也不甘示弱,争分夺秒的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口沫乱贱!众人似乎都着了火一般,永无止境的学习,做事…… 化学课上,一个两步三跳,直冲讲台之上,别看此人年岁已高,个子矮小,可健步如飞,老当益壮,但更要命的是那近乎女高音的音色,一言既出,全校闻声。此人谓谁?李老师也!只见她左手一本化学练习册,右手一半截粉笔,大叫一声:"翻到**页!"然后,在黑板上挥洒自如,不一会儿工夫,那行云流水般的化学方程式便清晰的浮现在我门的眼前。短段十分钟过去,李老师的额头上早已布满豆大的汗株,一转身,一甩头,一说话,那汗株便顺着圆周切线的方向飞向人群,这时,一声不发的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起来,几十秒后,只见一个坐在后排的同学拿出一张纸巾向前排递上去,一个接一个的,将这张经过太多人手的纸巾放在讲台上,李老师似乎也明其用意,微笑着用它向额上檫去,然后,一如既往的讲述她的课程。 课间十分钟,众人齐坐教室,无追逐者,无打闹者,无闲聊者,唯见三三两两聚集一起,探讨问题者,缓解压力者,共研学习者,此室中比比皆是,多不胜数!而众人面带微笑,似乎每有会意,便欣然开朗。我坐于其内,毫无压力之感,满心的欢喜与兴奋,早已带领我在学习的欢乐海洋中遨游,嬉戏。 晚自习时,教室中鸦雀无声,众人正埋头苦读,奋笔疾书。一个个手提抗战多年的"武器",在众多试卷上,欣然挥舞,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悄然而去,那张原本只有黑白相交的纸上,竟多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色彩,顿时间,试卷仿佛获取了灵魂,它的世界从此丰富多采起来,这时,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尤然而升,又为唤醒下一个灵魂打下了坚实的精神支柱! 中考来临之前,众人紧握拳头,仰天高呼:"狭路相逢勇者胜。" 中考进行之时,众人胸有成竹,提笔心想:"这是属于我的战场。" 中考结束之后,众人欢呼不已,大声高喊:"我是笑到最后的胜者。" 岁月的长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它不会因某人的回忆,而时间定格,甚至倒转过去。记忆却像河中的沙石,泥土,堆积久了,自然会沉积下来,形成山坡或者丘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分解,以防止河水阻塞,但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是最美的时光!

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序列化训练5从生活中提取并组织写作素材教案(2021年整理)

从生活中提取并组织写作素材 一、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知道了作文写作应“从生活中找米”,“米"从生活中而来。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生活是一座富矿,生活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但生活的精彩与平庸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 二、训练目标 1.能留意生活,细致观察,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2.学会取舍,能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根据中心表达需要精心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3.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训练。 三、训练重点 能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根据中心表达需要精心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四、训练要点 1.写真实素材。 作文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因此作文的材料要真实可靠,真人真事,合理合情.我们写作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那些真实可信的题材,不要忽略身边的事情,学会挖掘身边的题材,懂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一位同学写道:“那一次,我不幸因小腿骨折住进了医院,腿上打着厚厚的石膏,不能动弹,爸妈不在身边时,我常偷偷流泪,是护士王阿姨带着一脸阳光般灿烂的微笑走进了我的世界,以后的日子像流水般欢快的流过,在李阿姨灿烂的微笑里,我忘记了病痛,只记得那个夏季充满了灿烂的阳光”。这样的文章,哪一位读者不为之感动呢? 2.写新鲜素材。 一方面,生活中的我们有喜、怒、哀、乐,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体验。我们把这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经验、新思想、新观念的材料用进作文,就会给人耳目一新。

另一方面,“旧材”也可以“翻新”.如果能够以时代意识来观照自己所选取的“旧材”甚至平常的材料的话,仍然是能够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的。如“管宁割席”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虚荣、不贪金钱的高贵品质来大加赞颂。但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引述了这个故事,从另一角度指出管宁对有缺点和错误的朋友应积极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而不应该“一刀两断"去“割席”.文章独出心裁,很有新意。 3.写典型素材.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选择那些生活中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素材来写,要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来写,才会表现出鲜明的中心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位考生在作文中写农民工,该文主要写星期一早晨,学生们参加升国旗仪式。当学生们把庄重的“仪式”看作是形式而打不起精神时,操场旁工地上的农民工听到国歌声却一下子进入了“状态”。因此,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典型材料,能从平凡中见伟大. 4.写意外素材. 生活是美好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有风浪,也有险滩。把生活中的那些意外之事写进文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个很经典的民间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子孙们请来风流才子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老少及亲友都来欣赏。唐伯虎挥笔写下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皆惊;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众人又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蟠桃奉至尊”,人人拍案叫绝。这正是“意外”造成的奇妙效果。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平时留心生活,留意观察,留神“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我们一定在笔下流淌富有生活底蕴的美文! 五、课堂训练 成长的路上有许多东西可以改变我们,你可曾关注过她们?请以“爱让我更加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文题简析】 “爱”是陪伴我们一生的回忆,青春的我们总会接触到许多:亲情之爱、友情之爱……她们或多或少地会在我们生命中留下印记。仔细回忆身边的生活,你会发现,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那样的伟大,朋友给予我们的爱是那样温馨。他们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总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