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识读《大运河示意简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也初步知道大运河、科举取士的相关知识,但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大运河》音乐,配以大运河的图片,以大运河入选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出示隋文帝图像,简介隋文帝,引出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二)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

观察隋朝与陈朝形势图,思考: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应该怎么做?究竟是谁完成统一?原因是什么?

对比南北朝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思考: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出示东汉至隋朝历史发展简图,师总结隋完成统一的意义。

(三)隋朝之文帝篇—强盛的隋朝

出示隋初和隋盛时的一系列现象对比表,思考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出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四)隋朝之文帝篇—人才选拔出示王富贵和张有才的故事:(王富贵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推荐人:当地最高长官

张有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

才实学人品:为人正直推荐人:无

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谁能入朝为官?为什么?

(五)隋朝之炀帝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材料中,隋朝科举取士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结合材料,请同学们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科举制。

3、科举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哪个更好,好在哪里?(提示:可从对一般平民子弟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影响等角度说明)(六)隋朝之炀帝篇—开通大运河出示大运河示意简图,思考:从图中你可以得出那些结论?思考:有人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为了巩固统治。也有人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游玩,同学,你怎么看?

讨论:大运河得以开通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材料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日休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材料三: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皮日休

想一想: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七)隋朝之炀帝篇—隋朝灭亡

出示材料

材料一:(隋炀帝)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旌旗万里,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资治通鉴》材料二:帝(隋炀帝)自去多谋讨高丽,……又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稼

失时,田畴多荒。——《资治通鉴》材料三:父母不保其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

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李密传》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有何结果?

隋炀帝暴政隋末农民起义隋灭亡(618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3.知道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4.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上节课我们讲的是哪个朝代?生:隋朝。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什么会这么快走上灭亡?生:隋朝的暴政,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朝灭亡之后,出现了历史有名的一个朝代,大家知道是哪个朝代吗?生:唐朝。唐朝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的历史,学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

唐朝的建立

师:出示地图,指导学生掌握唐朝建立基础知识。

生:观察地图,标记唐朝都城、注明建立时间、建立者。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传位李世民(唐太宗,号贞观)

都城:长安

贞观之治

学习与探究

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时》材料三: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论求谏》材料四:太宗谓公卿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

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重视人民的力量,正确认识君民关系;材料二反映唐太宗认识到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材料三反映唐太宗善于听取建议,虚心纳谏;材料四反映唐太宗提倡节俭,要求大臣廉洁奉公。

(二)结合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措施?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明确唐太宗实行的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打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

生:分组概括统治措施,描述“贞观之治”盛世局面

(三)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材料:(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

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唐纪》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时的治国成效?

女皇武则天

学习与探究

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掌握大权,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690年自立为帝,称圣神皇帝,国号周。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为什么如此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呢?

生:讨论分析,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的统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课堂活动:据历史记载,武则天在遗嘱中命令给自己树立一座无字碑。有人说她是自感罪孽深重,不好意思写碑文,也有人说她是自认功高盖世,觉得没法用文字形容自己的功绩,更多的人认为武则天是把功过留与后人评说。通过课本提供的资料,结合大家平时掌握的知识,来给这位女皇帝写一篇80字以内的碑文。

生:分组活动,撰写简要碑文,全面评价武则天。

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开元”年间,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师:出示诗句,指导学生形象认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生:总结唐玄宗统治措施,明确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

师: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

生:对比表格,对比分析三位皇帝治国策略的相似之处

四、课堂小结

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教学重点:

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

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海外称呼中国人集居的地方一边成为什么?(唐人街)外国人称呼唐人街说明唐朝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唐朝对世界的影响与它的繁荣强盛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唐朝,看看唐朝是如何一片繁荣的

景象,我们来学习今天《盛唐气象》。

二、讲授新课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今天我们分别从经济、外交、社会风气、文学艺术四个方面来看一看唐朝的繁荣。

1.经济的繁荣(多媒体展示图片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民族交往和融合

(1)出示唐初少数名字分布图,观察吐蕃的所在地点,结合课本概括吐蕃的概况。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2)(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

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3、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媒体播放唐朝社会生活的图片)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4、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出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图片)

学生默读课本第四节,整理A.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

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B.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主要内容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与吐蕃的关系。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

努力。

第4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理念引领】

自主合作探究感悟实证

【核心目标】

1.明线:以课本教学内容唐朝与日本、天竺友好交往的历史史实为内容分为四大篇章:篇章一遣唐东来学法度篇章二弘法日本僧东渡

篇章三赴印西行求真经篇章四开放盛名扬世界让学生感知唐朝的强盛,领会“交流促发展”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

的家国情怀。

2.暗线:在本课中贯穿图像史料证史法,以强化学生史料实证的证据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

2.掌握唐朝与日本、天竺友好交往的具体史实,知道遣唐使,掌握鉴真、玄奘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3.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唐朝主要交通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历史地图,总结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通过话文化探源头活动让学生学会从图片中感知从史料中印证

中日之间的文化渊源,知道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3.通过历史视频和微课让学生从鉴真玄奘的事迹中感悟其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

2.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地位】

本课属于人教版(2016)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它上承盛唐的经济繁荣,下启唐朝的由盛而衰。在内容上侧重于唐朝的对外开放,重点讲述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等国家的友好往来史实。她以拨打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同时又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唐朝的威名远扬四方,出现了自西汉以来中外交往的第二个高潮。学习本课将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的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景引导法、讲授引导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图片史料分析法、比较迁移学习法、

感受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玄奘西行》,问:他是谁?去了哪里?此行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课间播放《新贵妃醉酒》,首先让学生沉浸在梦回大唐的气氛中,课伊始播放《玄奘西行》,设问谈话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心中有目标,我们才能走向成功。这节课我们的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课件出示目标)生齐读目标

师: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重点要掌握两个历史史实:大

唐与日本、天竺的友好交往,掌握两位人物:鉴真东渡及玄奘西游。

(设计意图:目标的解读,使学生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课本探宝师:带着目标任务我们首先进入自学环节,请大家快速扫描找到相关知识并进行备注,注意圈点勾画。

生自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课本提炼信息能力,并整体感知历史史实。为探究做准备。)

三、互动探究(档案解密)

篇章一遣唐东来学法度

1.师:我们都知道大唐是一个繁荣而开放的社会。那么大唐究竟和

哪些国家地区有交往呢?让我们在地图上去找寻答案。师:请看这幅图(课件出示),这是《唐朝对外往来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朝去这些国家的交通方式有哪几种?对水路和陆路。看谁是火眼金晶能快速在地图上找出与唐朝交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

生看图找,并抽生汇报

2.师结合课件点拨,并提问:说明唐朝对外交往怎样?那交往的范围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识读地图,从地图中找寻信息,找寻历史,培养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

过渡:现在我们就乘坐时空快车,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唐朝,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日本和天竺的异国风情,去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首先我们进入篇章一:遣唐东来学法度,我们的第一站是日本,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国家,两国交往的历史非常悠久。我们来谈谈日本文化,探探源头

(1)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有什么重大发现?

(2)抽生汇报

(3)师点拨:这说明日本建筑、城市建设与管理、经济制度、皇权思想等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唐朝的制度文化,留下唐朝的影子。

课件出示并叙述

我们完全可以说,唐朝的影响遍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钱文忠(中国)“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

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日本民族与中国文化接触之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变成豆腐了。

——内藤湖南(日本)过渡:通过刚才的话文化探源头活动我们已感知了唐朝时期中日之间的渊源至深,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那

么又是一群什么群体来完成学习的使命的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识读图片史料,从图片史料中找寻信息,找寻历史,从图片读史、史料学史中去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目标---图片史料实证法。)

4.遣唐使

(1)(课件出示)日本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与我国正式交往,隋唐时期的友好交往更为密切。隋朝时,已向中国派遣使团,称为“遣隋使”。唐朝时期的前后200多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8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先后2500多精挑细选的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说明什么?

抽生回答

(2)为什么他们要源源不断地来唐朝去呢?想一想:遣唐使来唐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抽生回答

(3)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课件出示)

①遣唐使来唐朝的目的?②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抽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读解决遣唐使的相关知识)过渡:其实,在中日交往中,不只是官方交往--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也有民间交往——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让我们走进篇章二:弘法日本僧东渡

篇章二:弘法日本僧东渡

(1)播放《鉴真东渡》视频并课件出示鉴真六次东渡概况,思考:从鉴真身上学到了什么?抽生回答并点拨

(2)课件出示图片,并提问:通过以下图片和所学知识,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国有何贡献?

(3)抽生汇报并点拨

鉴真把唐朝的建筑、医药等道艺传到了日本。在鉴真主持设计建造的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在唐招提寺内保存的鉴真坐像也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鉴真的六次东渡,传为中日交往的一段美谈。郭沫若称赞鉴真东渡:“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在近代,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进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成为日本历史的两个转折点,终于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一。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设计意图:播放鉴真事迹的视频并课件出示鉴真六次东渡的表

格文字让生在历史中感知鉴真感悟其优秀品质,课件出示图片提炼历

史信息了解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再次培养学生细心观察

捕捉信息的能力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能力。)

过渡:结束了日本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

印度。让我们走进篇章三:赴印西行求真经

篇章三:赴印西行求真经

(1)印度同中国一样,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是佛教的发源

地,具有浓郁的佛教氛围。中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唐朝时,称

印度半岛各国为天竺。唐朝与天竺的交往频繁,唐朝吸收了天竺的许

多优秀成果,如唐太宗曾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天竺的医

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

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唐

朝与天竺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就要数高僧玄奘了。现在我们就沿

着玄奘的足迹来寻找历史。现在有重走玄奘之路的大型活动,(课件

出示)

师:老师首先当起了探路先锋,让我们去感受这神奇之旅。(播

放微课《玄奘西行》并思考:从玄奘身上我们应该学到哪些优秀精神?

生听微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微课了解玄奘西行的路线及贡献,培养学生静心专注听微课做笔记的习惯,在微课中学习知识。)

(2)从课本和微课中我们知道玄奘根据旅途见闻,由弟子记录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全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炀帝陵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隋炀帝居然使先帝夺取的江山大业沦为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统一的标志及统一的意义。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那在此基础上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专题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专题复习 【单元综述】 本单元讲述的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起于581年,止于960年。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繁荣与开放是其时代特征。课文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中外交往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况。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耕继续发展,新出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漑工具筒车,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唐三彩;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频繁,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 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外交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气,使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知识梳理】 一、政治方面 (一)朝代更迭 1.隋朝: (1)隋文帝: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2)隋炀帝: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唐朝: (1)唐高祖: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隋的建立:年,(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朝,定都 2.隋的统一:时间:年,隋朝灭,统一南北。 隋统一原因:①,。 ②, 。隋朝,。陈 朝,。 意义:结束了,实现了,为 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一“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②隋文帝,③统治者。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巩固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奠定经济基础。②隋 朝。③有为基础。 3.时间、人物:帝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8.开通的作用:加强了、。

9.评价大运河的开通:(1)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②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了对)(②)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加速 了。(隋亡的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知识点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オ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扩大了,使有,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知识点4:隋朝的灭亡 1.背景: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2.概况: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灭亡:公元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广。(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第2课“贞观之治” 知识点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李渊就是。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年,李世民()即位,年号“”。 3.统治措施 (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隋 文 帝 建隋: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影响:结束分裂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趋势)措施: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 文化: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成为疆域辽阔的王朝。他的统 治被称为“开皇之治” 隋 炀 帝 修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游玩江都的需要 时间:605年起 规模: 三点: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 四段:(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创科举 诞生: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创立。 影响: 积极:1.是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 范围,推动了教育发展。2.后来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清末废除。3.对日本、朝鲜以及西方文官制度起了推动作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 大贡献。 消极:读书人醉心科举考试,禁锢了思想,最后不适应时代需要而被废除。 暴政 表现:1.营建工程(东都洛阳,大运河,长城、驰道) 2.奢侈享乐(下江南) 3.发动战争(辽东) 结果:1.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爆发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的统治 618年,太原隋朝官僚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李世民 (唐太 宗) 继位:626年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其统治史称“贞观之治” 措施: 1)政治上: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严格考察官吏政绩d.任贤 纳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2)经济上:发展生产,减轻劳役3)文化上:增加科举考 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 (唐高 宗妃 子) 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国号:周) 措施: a.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b.发展科举,创立殿试 c.继续唐太宗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结果: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奠定基 础。人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李隆基 (唐玄 宗) 身份:武则天之孙,前期年号“开元”,后期“天宝” 前期: 1)政治上: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姚崇宋璟等)整顿吏治,裁剪冗员 2)经济上:发展 经济,改革税制3)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结果: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进入鼎盛,称“开 元盛世” 后期: 安史 之乱 原因:开元末年以来朝政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外重内轻 影响:1)经济严重破坏,尤其北方。2)唐朝由盛转衰 3)形成潘镇割据的局面黄巢 起义 原因:1)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2)农民赋役沉重,连年灾荒 结果:朱温投降唐朝,联合其他藩镇镇压了起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出现五代十国,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识读《大运河示意简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也初步知道大运河、科举取士的相关知识,但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大运河》音乐,配以大运河的图片,以大运河入选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出示隋文帝图像,简介隋文帝,引出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二)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 观察隋朝与陈朝形势图,思考: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应该怎么做?究竟是谁完成统一?原因是什么? 对比南北朝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思考: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出示东汉至隋朝历史发展简图,师总结隋完成统一的意义。 (三)隋朝之文帝篇—强盛的隋朝 出示隋初和隋盛时的一系列现象对比表,思考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出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四)隋朝之文帝篇—人才选拔出示王富贵和张有才的故事:(王富贵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推荐人:当地最高长官 张有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 才实学人品:为人正直推荐人:无 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谁能入朝为官?为什么? (五)隋朝之炀帝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整理 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_______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 为都城,杨坚就是_______ 。589 年,隋文帝灭掉 _____ ,统一全国。2.隋文帝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________ 和 _______ 制度;加强______ ,提高行政效率。 二、开通大运河 3.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概况:大运河以_______ 为中心,北抵 ______ ,南至______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_________ 多千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5.过程:______ 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_______ 初步建立起通过_______ 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 _______ 的创立,标志着_______ 的正式确立。 6.意义:_______ 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________ 的范围,使有______ 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______ 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_______ 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7.原因:______ 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_______ 。8.灭亡:_____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618 年,______ 称帝,建立_______ ,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贞观之治: (1)措施: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__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 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________ ;增加________ 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②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③军事上:唐太宗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_______ 的统治。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梳理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梳理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繁荣与开放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长安。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 2、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时) ①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②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③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④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对大运河要给予肯定)。(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科举制(隋炀帝时) 1、诞生(隋朝): 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2、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选官权力集中到朝廷)。 四、隋朝的灭亡(618年): 1、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 ①都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②都创立了重要制度(秦:中央集权制;隋朝:科举制度) ③都有闻名世界的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④都因暴政而亡;⑤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3、隋朝兴亡的感受(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1、治国思想: 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镜子) 2、唐太宗治国措施: 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②经济: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③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 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4、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措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隋朝的特点:589-618年(短暂而繁荣或繁盛一时) 一、隋朝的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统一南北: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的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历史大趋势 4、隋文帝时期(开皇之治)经济繁荣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 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在位皇帝:隋炀帝 开凿时间:605年 二、大运河的开通中心:洛阳 起止: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评价:(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 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 2、创立: (1)萌芽: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3、意义(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 2、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时间:公元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隋的统一与科举制度 难点:科举选官制度出现的原因与意义;隋灭亡的原因。 【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在讲课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前提示),然后开始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内容探究】 一、隋的统一 师: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阅读课文之后,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生:581年建隋朝。 [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 师:简要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年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并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有什么影响? 生:589年隋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师:请阅读教材P2“相关史事”,思考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原因有哪些?有哪些表现? 生: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 ③垦田扩大。 师总结: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师:604年7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多媒体展示隋炀帝(杨广)图片]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师:谁能说说大运河的概况? [多媒体展示隋朝大运河图片] 生: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公里。它分为四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古代水利工程是() A.隋大运河 B.元大运河 C.灵渠 D.都江堰 3.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 A.玄奘西游 B.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C.鉴真东渡日本 D.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4.郭沫若曾盛赞“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指哪位统治者()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中宗 D.唐玄宗5.唐朝一名读书人从杭州进京赶考,走大运河不经过哪一段() A 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6.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①青瓷②白瓷③冰裂纹瓷④唐三彩⑤青花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7.“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歌曲《龙文》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A.舞蹈艺术 B.绘画艺术 C.音乐艺术 D.书法艺术 8.在我国历史上,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武则天 C.隋文帝 D.隋炀帝 9.下列朝代与隋朝的统治相类似的是()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10.《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在自己墓前树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11.领导农民起义,给唐朝以致命打击的是() A.李渊 B.黄巢 C.陈胜 D.吴广 12.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能做到() 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②吃占城稻做的米饭 ⑧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④去瓦舍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朝代之一。关于隋朝的的说法,正确的是()①581年,杨坚灭掉陈朝,建立隋朝②589年,隋文帝灭掉北周,统一全国

(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下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课隋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 隋朝,被称为隋文帝; ⑵统一:589年,隋文帝灭 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 ⑴时间:605年起,隋炀帝 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 河。 ⑵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 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⑶概况:①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②四段: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⑷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⑸影响 |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 ⑴创立:①隋文帝时,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⑵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 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推行暴政,618年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⑴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房谋杜断) ⑵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3)贡献|措施的作用: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经济繁荣 农业 先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闻名中外的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商业长安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关系友好1、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促进吐蕃经济 发展,增进汉藏友好关系。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尊为“天可汗”。 社会风 气开放 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兼容并蓄,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多彩的文学艺术成就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史-杜甫的诗、白居易 书法 颜真卿(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欧阳询 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1 / 31 / 3

2020(春)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和开发的时代含答案

2020(春)人教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 一、选择题。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A.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力 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D.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答案】D 2、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答案】B 3、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阎立本 D、欧阳询 【答案】A 4、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天方夜谭》B.《大唐西域记》 C.《资治通鉴》D.《战争与和平》 5、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 【答案】B

6、《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A.崇尚节俭 B.重视农业 C.整顿吏治 D.生活奢侈 【答案】A 7、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的关键信息:“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C 8、“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中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答案】B 9、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C 10、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再次进入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以下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均为武将C.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五代在北方,十国在南方 【答案】D 11、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答案】A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归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 2、隋朝的统一: (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 (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2)主观条件:○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 1、开通者:隋炀帝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 4、大运河的规模: ○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 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评价隋朝大运河 ○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 国家的统一。 ○2消极影响(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 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而亡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