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领导科学:讲义 第九章

领导科学:讲义 第九章

第九章领导者的素质

第一节领导者素质概述

一、领导者素质的内涵(识记)

领导者素质就是与领导职务相适应的领导主体为履行领导职能、发挥领导作用所需要具备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能力,是基于人的一般素质、又符合领导者角色特点而形成的胜任领导工作的各种主观条件和特质。

二、领导者素质的特点(领会)

一般人的素质具有稳定性、潜在性、基础性等特点,领导者素质除了具有这些特点之外,还具有:

1.综合性:领导活动是设计组织、协调、控制、指挥和决策、用人、沟通、监督、激励等诸多环节和方面的复杂过程,领导者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多元化“角色丛”。

2.动态性:领导者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以及领导者的自我完善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3.层次性:任何领导工作都是一个系统,都有不同的层次、领域和相应的职责,对不同的层次不同工作性质的领导者,其素质要求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其特殊的一面。

4.自致性:自致性是指领导者素质的自我养成。

三、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领会)

1.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发挥领导功能、完成领导任务和提高领导绩效的重要基础。

2.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发动、团结、率领群众开拓进取的保证。

3.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领导方法和艺术的源泉。

4.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第二节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素质(识记)

领导者的政治素质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政治立场、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和政治品质等各方面的基本素养。领导者应该在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政治素质的一下几个要点:

1.具有崇高的政治思想。

2.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3.理性的民主政治自觉。

二、法律素质(领会)

法律素质就是现代领导者素质的重要自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1.熟练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执法是守法和执法的基本前提。领导者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依法行政、依法领导的基础和前提,是新时期领导者胜任的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

2.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治现象的一种主观反映,从根本上讲,领导者的法治意识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反映其法治的基本状况。

3.依法领导、注重职务守法

领导者守法和一般人守法的区别:一方面,领导者作为公民的一员,必须像公民一样遵守宪法和法律,另一方面,领导者作为组织的负责人,在行使职权时必须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三、能力素质

能力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技能。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是领导者履行职责、实施有效领导、建立威望的基础。从实践和领导职能的角度,强调领导者应具有以下能力素质:(领会)

1.科学决策能力;

2.知人善任能力;

3.激励能力;

4.沟通能力;

5.创新能力;

6.危机管理能力。

四、道德素质(识记)

领导的道德素质是指领导者所具有的品德修养和在领导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恪守领导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道德素质在领导活动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是领导者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手段,是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源泉。具体来说,领导者的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2.公正廉洁;

3.勤政尽职;

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五、知识素质(识记)

1.知识素质是指领导者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及其合理的知识结构。领导的知识素质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3)辅助知识。

2.领导者合理的知识结构:

(1)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2)娴熟的领导管理知识;

(3)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4)深厚的社会生活知识;

(5)领导者还应当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了解当代最新的发明创造,及新方法、新思维、新理论和应用新知识。

六、身心素质(领会)

1.身心素质是领导者必不可少的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是指人

的解剖性生理特征,就是构成人这种高级生命体的所有物质成分的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总和,包括体质和体貌两部分。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认识和把握自我的能力,它包括人的认知、情绪、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领导者应有:

(1)良好的身体素质

(2)健全的心理素质。

2.领导者心理健康修炼的基本要求是:一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尊重和宽容他人;二是正确看待财富和权力,保持从容、平和的情绪状态;三是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远离奢华和浮躁,锤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四要主义气质性格的修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第三节提高和培养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重视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综合应用)

提高领导者个体素质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经验证明,学习一直是领导者获取知识和智慧、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领导者的学习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提高对学习的重要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做到自觉学习。其次,要明确学习内容,突出学习重点,制定学习计划,做到持之以恒。再次,要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处理好学习中的各种关系。

二、注重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综合应用)

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获得真知,增长才干,历来是党培养造就领导干部的重要方法,也是领导者提高自身修养的基本途径。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素质,实践增才干。

三、不断自省,在总结反思中完善(综合应用)

善于总结是领导者提高素质修养的催化剂,自我反省是领导者提高素质的内在动力。掌握正确的方法:首先,要善于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再次要善于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四、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综合应用)

建立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长效机制,把提高领导者素质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管理,提供改善领导者素质的外在压力,促使领导者产生并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这方面的基本制度包括:岗位培训制度、选拔任用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和监督制度。

第四节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一、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含义(识记)

领导集体就是指由组织中的各个领导成员按照一定的关系所组成的有机的领导整体。领导集体是一个有着内在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系统。

现代领导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实行集体领导,领导活动的目标主要不是以领导者个体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以领导集体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领导集体对一个组织或团体的前途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就是指各个领导成员素质要素的配置和组合方式。领导集体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成员素质的结构状况。

二、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特征(领会)

1.整体性

2.相关性

3.适应性

4.稳定性

5.目的性

三、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领会)

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就是指领导集体各种素质要素的构成状况。这些构成要素是领导素质系统的子系统,是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子结构,一个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梯次的年龄结构

领导集体梯次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集体中,领导成员的年龄区段呈梯形顺次分布,即领导集体中青年干部、老年干部以及中年干部所占比例顺次增加,中年干部占最大比例,老年干部次之,青年干部又次之。三者的有机结合,既能发挥各年龄区段领导者的最佳效能,又能使领导集体的整体绩效与其多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可以实现新老领导干部交替、合作的有效途径,可以使领导集体有条不紊的实现新陈代谢,保证领导活动的创造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个领导集体的合理的良好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立体式的,即由多层次、多领域知识素养的人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而成,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三)互补的能力结构

一个良好的领导集体能力结构应该是具有各种不同能力倾向的领导成员的合理搭配组合,使不同能力倾向的领导者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形成高能量的领导团队。

(四)协调的气质结构

通过不同气质类型的合理搭配,使领导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彼此宽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整合优势,使领导集体发挥最佳的绩效。

四、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领会)

(一)主动性原则

适应环境的变化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一个组织是否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领导集体能否及时察觉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变革,对环境变化的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二)互补性原则

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在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各个主要因素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它们配比恰当、结构合理,就能产生有益的互补的整体效应,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的功能之和。

(三)精干性原则

精干性原则就是要求领导集体的层次和组成人员尽可能少而精,用最少的人去办最多的事,使领导集体成为一个精干、团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团队。

(四)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就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时要以组织的目标和目的为基础和依据,根据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目标、目的来优化配置领导班子。

五、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途径(领会)

1、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前提;

2、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础;

3、加强领导集体自身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根本;

4、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保障。

领导科学识记点6-13完整版

领导科学记识知识点 第六章 1.人才的特点:创造性;历史进步性;社会性;专业性;相对性; 2.选举制的含义:指通过群众投票表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3.考选制的含义:指通过公开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4.荐选制的含义:也称推荐选拔制,是通过推荐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5.选任制的含义:是在选举制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任用人才的制度。 6.委任制的含义:又称任命制,是指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一种制度。 7.聘任制的含义:是指用人单位运用合同形式对通过考试考核招聘的人才予以任用的一种制度。 8.考核制度的含义:是对一定职位的人才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察、审核和评价的一项制度。 9.奖惩制度的含义:是指对有突出成绩或有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物质利益或荣誉,以资鼓励,并对犯有错误的人给予惩处以示教育或训诫的一种制度 10.交流制度的含义:是指对人才实行有计划又步骤的定期交流的一项制度 11.任期制度的含义:是指在领导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中,某些职位的工作人员,在职工作的时间有一定限制,任期届满后其职务、职权、职责自然取消。 第七章 1.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做人的工作,它是以人为对象,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 2.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以人为对象 3.政治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政治教育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内容。这里所讲的政治教育,是从狭义上而言的,主要是指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的教育、形式和任务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4.公民素质教育的含义:是指公民在思想、到的、文化和遵纪守法方面的基本素质。 5.说理教育法的含义:指领导者通过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讲解有关理论和道理,以道理说服对方,从而使对方转变思想的一种方法。 6.感情交流法的含义:指领导者通过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相互交流情感,以情感去感动对方,从而使对方转变思想的一种方法。 7.个别引导法的含义:也称因材施教法,或称之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指领导者对个别对象因时因地地采用不同的具体方式、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 8.心理咨询法的含义:领导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咨询对象发现自身的问题和问题的根源 9.榜样示范法的含义:指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教育工作对象,以提高他们思想觉悟的一种方法 10.自我教育法的含义: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通过自觉学习,加强思想修养,主动接受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自考《领导科学》知识点考点总结

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 1.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2.现代领导开展的根本趋势 1)决策工作专门化 2)领导主体集团化 3)领导方式XX化 4)领导方法科学化 3.斯隆——“现代组织之父〞 4.孔子——?论语?X武——?X子兵法?司马光——?资治通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马 基雅维利——?君主论?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来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历上升为科学。 6.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开展规律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7.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1.【简答】领导认识的特征: 1)原那么性 2)超前性 3)综合性 4)创造性 5)系统性 2.领导的行为方式和特征为标准,可分为原始简单领导、集权式领导、XX式领导、公仆 式领导、专家式领导。 3.领导根底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 4.“领导就是效劳〞——同志对现代领导本质特征最深刻最精辟的概括。 5.从领导要素角度看,领导就是效劳,必须要处理好公仆与主人的关系。 6.【简答】领导者的特征: 1)拥有职权 2)负有责任 3)提供效劳 4)富于创新 5)多重角色 7.【简答】被领导者的特征: 1)服从性 2)受动性 3)对象性 4)源泉性 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

8.什么样的被领导者才是“好的被领导者〞? 1)服从领导 2)支持领导 3)监视领导 9.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相互信任 2)相互促进 3)相互支持 4)相互转化 5)相互监视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那么 1.领导的一般职能 1)引导 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 2)指挥 指挥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 3)组织 4)协调 5)监视 6)教育 2.当代领导的根本职能: 1)科学决策 2)选才用人 3)思想政治工作 3.领导的总原那么: 1)党的根本路线原那么 2)事实就是原那么 3)XX集中制原那么 4)群众路线原那么 4.领导的根本原那么 1)统一领导原那么 2)分层领导原那么 3)系统整体原那么 4)权责一致原那么 5)XX公开原那么 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那么 第四章领导观念 1.现代领导的根本观念 1)政治观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简述现代领导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①决策工作专门化。 ②领导主体集团化。 ③领导方式民主化。 ④领导方式科学化。 第一章:领导科学的特点。 答:①综合性。 ②应用性。 ③社会历史性。 第一章:论述应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 答:①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②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证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 ④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 第一章: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答:①实证方法。 ②历史方法。 ③比较方法。 ④案列方法。 ⑤系统方法。 ⑥借鉴方法。 第二章:领导的特征。 答:分为领导认识和领导实践两个特征。 (1)领导认识包括:①原则性。②超前性。③综合性。④创造性。⑤系统性。 (2)领导实践包括:①权威性。②依附性。③目标性。④组织性。⑤协调性。 注:本资料仅限于学习使用,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未经允许,不得商用。

⑥超脱性。⑦服务性。 第二章:领导者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答:①善于从政治上考虑问题的政治洞察力。 ②善于集思广益、择善而从的决策能力。 ③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④较高的交际协调能力。 ⑤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⑥精通的专业能力。 ⑦出色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二章:领导者的特征。 答:①拥有职权。(组织赋予、具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范围、具有客观内涵。) ②负有责任。(政治责任、工作责任、法律责任。) ③提供服务。(指导性服务、管理性服务、事务性服务。) ④富于创新。(区别于普通社会成员的本质所在。) ⑤多重角色。(根据不同情景、不同对象,扮演不同角色) 第二章: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答: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 其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 再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帅作用。 (主体是认识和实践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实施者和责任承担者。) (主体性包括:①自然性②主动性③主观性④创造性) 第二章:被领导者的特征。 答:①服从性。 ②受动性。 ③对象性。 ④源泉性。 ⑤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 注:本资料仅限于学习使用,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未经允许,不得商用。

领导科学资料复习资料

领导科学资料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课后习题答案 1.美国最著名的领导学家柯维认为,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 2.领导者经常使用的领导方式一种是命令,另外一种就是(授权)。 3.领导权变理论包括了(菲德勒模型,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4.按照领导产生的方式,可以将领导分为(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 5.按照组织的形成方式,可以将组织类型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6.领导职位不会因为某一领导者的离职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加入而(增加)。 7.权威是一种以(职位性权力)为基础或以个人拥有的(特殊资源)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影响力。 8.人格权威与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密切相关。 9.珐仁和卡耶人为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角色除了指导者和组织者外,还充当了(促进者)、(评估者)、(预测者)和(最终帮助者)的角色。 10.(领导力)是实现领导效能的核心。 11.(实事求是)原则是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 12.决策的科学性与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成正比。 13.头脑风暴法,也称(专家会议决策法)。 14.勒温提出三种领导方式:(专制型的领导方式,民主型的,放任性的)。 15.参与型的领导者相信(追随者)参与做决定的(合法性),尽管他们可能保留做出最后决定的权力。

16.把参与性与指导性领导方式对立的原因是把(做决定)和(执行决定)作为一件同样的事的趋势混淆起来了。 17.魅力型领导者有四种个人特征,即(自信)、支配欲、(对他人施加影响的需要)和确信自己的信仰在道义上的正当性。 18.情境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通过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然后根据环境的需要采取最适合的领导行为的领导方式。 19.情景型领到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命令型)、教练型、(参与型)、委派型。 20.交易型领导方式人为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讨价还价)的关系。 21.变革型领导方式是一种领导向员工灌输思想和(道德价值观),并激励员工的领导方式。 22.领导方法,就是领导者为达到一定(领导目标),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采取的领导手段。 23.领导方法可以归纳为(基本的领导方法)和(专门的领导方法)两大类。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领导工作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是受领导活动规律所制约的客观条件和(个人)因素的高度结合. 2.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领导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要求现代领导由(经验领导)上升为科学领导. 3.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履行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 4.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其经济发展公式应是市场--(技术)--资源. 5.(实事求是)原则是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 6.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的人才路线是(任人唯贤). 7.领导者奖励人才的主要方式是荣誉奖励,物质奖励与(晋升)奖励. 8.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有(科学)根据的向往和追求.

领导科学:章节测试 第九章

第九章领导者的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说明领导者素质具有的特点是 A.动态性 B.阶级性 C.层次性 D.综合性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领导者素质的特点。领导者素质除了具有一般人素质的稳定性、潜在性、基础性特点外,还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自致性的特点,题干的描述反映了其综合性的特点。 2.美国学者凯茨认为基层、中层和高层领导者,他们各自所主要具备的技能不包括 A.高层领导者要具备分析决断能力 B.中层领导者要具备协调技能 C.基层领导者要具备技术技能 D.基层领导者要具备概念技能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领导者素质的层次性。美国学者凯茨将领导者分为基层、中场和高层三个层次,并相应地把领导者所需具备的技能概括为三类:技术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协调技能(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决断能力),由此可见,基层领导者主要是执行政令,落实任务要求,解决具体问题,即应具备技术技能。 3.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领导者的 A.政治素质 B.生理素质 C.能力素质 D.法律素质 【解析】D 4.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正确处置突发性事件,领导者应者重提高的能力是 A.沟通能力 B.危机管理能力 C.科学决策能力 D.创新能力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领导者的能力素质。领导者的能力素质包括:科学决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激励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领导者的危机管理能力。 5.领导者所具备的品德修养和在领导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恪守领导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是 A.文化知识素质 B.道德素质 C.能力素质 D.心理素质 【解析】B 6.领导者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良好的身体素质 B.良好的心理素质

领导科学教案

课程信息表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领导科学》课程教学进度表任课教师陈大桐任课班级08行政管理1、2班学生人数147 教材名称领导科学概论 注:、1、本表格距可调整,可双面续页,一式三份,随教案1份夹、)、系(部)1份课程归档用、于每学期的第0周或开课前交教务处1份,第1周将电子版挂在本系的网页上,供同学查阅;2、授课类型指:“理论课、实践课;3、实践含实验、上机、实训、实习讨论、习题、实训等。 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第一章领导现象与领导学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领导现象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领导学则是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而出现的一门新型学科。领导学的研究对象是领导活动,其任务是揭示领导活动的规律。领导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教学内容 重点:领导现象的概念、领导学与管理学的区别、现代社会与领导学的产生 难点: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课程内容提要 第一节领导现象及其历史记录 一、与人类生活相伴随的领导现象 人类是自然史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人类一旦产生,便脱离了单纯自然存在物的状态。从人类社会产生的那一刻起,就确立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独特方式。 人类生存与发展方式的独特性,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这决定了人类活动的预期性、目的性。这是人与动物发生本质区别的关键。第二,人类社会是有组织的。这种组织性决定了人类活动的秩序性、规则性,导致人类活动的领导与被领导、权威与服从关系的确立。第三,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从这三方面来说,人类社会从其诞生开始,就有了领导活动。 领导活动与人类生活相伴始终。这是因为: 一方面,体现人类意识活动的自觉性,莫过于人类在一切活动中所贯穿的目的性。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在"必须"合作的基点上,又从来都是在"有组织"的状态下进行的。 二、历史文献记录的领导活动 领导现象与人类历史相伴始终。因此,人类一开始记录自己的历史,也就等于记录了人类领导活动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讲,一切历史记录都是领导活动的记录。 第二节现代社会与领导学的产生 一、国外领导理论的产生 (一)领导与管理的分化 在小生产为主体的传统时期,社会活动的规模狭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领导与管理二为一体。

自考-领导科学-重点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考点拾贝: 1.领导活动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小生产条件下的,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经验、知识和才干的领导称为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3.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 4.社会主义社会领导的本质是服务。 隆在“经理制”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政策,分散管理”,建立“事业部制”,其实质是决 5.20 世纪20 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 策权与执行权分离。 6.20 世纪30 年代之后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7.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20 世纪80 年代,发展于 90 年代,完善于 21 世纪后。 8.领导过程的基本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9.领导科学研究的的对象: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 10.领导绩效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考试要点: 11.简述现代领导发的基本趋势。P42(1)决策工作的专门化;(2)领导主体集团化;(3)领导方式民主化;(4)领导方法科学化。12.试述为什么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P44(1)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包含着其丰富的科学内容。(2)领导活动有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13.简述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P46(1)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3)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 14.简述领导科学的特点:P50(1)综合性;(2)应用性;(3)社会历史性。 15.试述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P50 (1)领导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而且也必须指导领导科学,但是也不应该代替领导科学这一具体学科。 (2)领导科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研究领袖、权力等问题,是构成领导科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一。政治学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进行研究的,领导科学主要研究的是现代的领导现象,研究对象更为专门。 (3)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领导是一种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的管理。领导比管理层次高,管理比领导门类多。(……)领导科学是从管理科学中派生出来的。(4)领导科学与党的建设学说的关系 领导科学和党的建设学说有不少内容是想通的,但党建学说研究内容更集中,而领导科学的研究范围更广阔。 16.简述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P51(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2)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3)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4)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 17.(结合我国现阶段情况,)试述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P52(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 18.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P54 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根本学风,也是学 (1)重视理论学习。 (2)加强理论的应用,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同时,还须注重:①实证方法;②历史方法;③比较方法;④案例方法;⑤系统方法;⑥借鉴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一、考点拾贝: 1.领导是研究领导活动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也是进行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学科体系的基石。 2.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各个客观对象,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3.领导的带领、引导、指挥、协调的属性,是各个社会领导活动的共同的自然属性。 会属性。 4.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成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属性就是领导的社 5.在任何社会中,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着领导的本质。 6.组织的存在是领导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7.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影响力是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 8.权力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是领导履行职责必不可少的条件。 9.品德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10.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 11.领导者的职权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资格,是组织赋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利。 12.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13.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在一定的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 14.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 15.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它是领导目标与领导效能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

领导科学:讲义 第九章

第九章领导者的素质 第一节领导者素质概述 一、领导者素质的内涵(识记) 领导者素质就是与领导职务相适应的领导主体为履行领导职能、发挥领导作用所需要具备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能力,是基于人的一般素质、又符合领导者角色特点而形成的胜任领导工作的各种主观条件和特质。 二、领导者素质的特点(领会) 一般人的素质具有稳定性、潜在性、基础性等特点,领导者素质除了具有这些特点之外,还具有: 1.综合性:领导活动是设计组织、协调、控制、指挥和决策、用人、沟通、监督、激励等诸多环节和方面的复杂过程,领导者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多元化“角色丛”。 2.动态性:领导者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以及领导者的自我完善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3.层次性:任何领导工作都是一个系统,都有不同的层次、领域和相应的职责,对不同的层次不同工作性质的领导者,其素质要求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其特殊的一面。 4.自致性:自致性是指领导者素质的自我养成。 三、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领会) 1.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发挥领导功能、完成领导任务和提高领导绩效的重要基础。 2.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发动、团结、率领群众开拓进取的保证。 3.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领导方法和艺术的源泉。 4.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第二节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素质(识记) 领导者的政治素质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政治立场、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和政治品质等各方面的基本素养。领导者应该在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政治素质的一下几个要点: 1.具有崇高的政治思想。 2.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3.理性的民主政治自觉。 二、法律素质(领会) 法律素质就是现代领导者素质的重要自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1.熟练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执法是守法和执法的基本前提。领导者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依法行政、依法领导的基础和前提,是新时期领导者胜任的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 2.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

领导科学心得体会分享

领导科学心得体会分享 领导科学心得体会分享 领导科学心得体会分享1 通过在区委党校聆听***关于《领导科学》的讲座,让我对《领导科学》这方面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细致的了解,也有了一些粗浅的感受,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不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管理。 领导与管理不可能经纬分明,它们有许多共同特征,但领导不简单地等同于管理,它们有许多差异: 1、领导属战略思维,管理属战术思维;领导思考的应是全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管理思考的则是具体的、专业化的问题。 2、领导是核心,是灵魂,管理是外围,是基础;领导决定管理,管理受领导支配;领导追求的是效益,管理追求的是效率。 3、领导要明确目的,确定目标,规划路线,解决方向性问题,而管理则是具体标准的落实,它重在完成操作,精确实施。 4、领导要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管理要安全行事,严密管辖;领导要民主、灵活,管理要专制、严谨;领导要有预见,做正确的事,管理要稳妥,正确地做事。 5、领导应是有核心的集体领导,管理则是体制保障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 二、知人善任,充分发挥工作集体中不同角色的作用。 领导的真正作用在于恰当处理群体间的人际关系,解决矛盾和障碍,发挥大家的潜能。许多著名学者断言,人的一生只用了其全部潜力的一小部分,人的积极性是一种人力资源,可以通过管理加以开发。领导要充分了解下层,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要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管理之首。工作中要注意三点: 1、人格平等:职务的差异不表示人格的高低,同志间要真诚相待,真诚才能沟通情感。一旦领导和下属心心相印,就会产生无法估价的激励作用。

2、民主管理:领导要善于倾听、吸收、采纳、改正,在倾听中让大家感受到领导的尊重和理解,人人争当主人,发挥1+1>2的整体优势。 3、扬长避短:人皆有长处,也有短处。用人所长也要容人所短,因为人无完人,才无全才。领导要善于对一个人的思想、工作、现有能力水平及将来发展趋向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当领导要善于决策和授权。 领导要善于决策,善于授权,不善于决策和授权的领导是低效能的领导。管理就是决策。领导的决策合理、及时、有艺术,群众拥护,心情舒畅,就会政令畅通。领导的决策艺术主要表现在“谋”和“断”两 个方面,多谋善断是领导决策艺术的基本素养,但决策的艺术性最终还是体现在“断”的艺术上,“断”就是拍板,有二种类型:一是关键时刻当机立拍。这种决策是领导政治业务素质、能力、魄力在关键时刻的集中体现;二是容缓时刻深思熟虑拍。如制订规章制度,出台改革举措,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分析得失利弊,切忌主观臆断,闭门造车,操之过急。 好的领导要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他不可能事无巨细,项项亲自拍板决策。因此领导要懂得授权,他要授权给有关的人,使大家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产生一定的动力,积极带领更多的人努力工作。领导自己实际上用有限的力量做很多很大的事情。 四、当领导要有角色意识。 领导班子是组织管理的运行中枢,建设一个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是办好一个单位的关键。领导集体的成员要有角色意识,找准各自的位置。 1、正职要抓全面工作的决策和指挥,抓建章立制工作,“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要善于用人,团结一班人,当好“班长”;要襟怀宽广,豁达大度,推功揽过;要以公立身,严于律己,自我约束,在工作中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精品讲义)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有比较深入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全国把握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及其内涵。 2、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3、正确理解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略。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 二、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组成。 1、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是由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我国的国体。第一,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人民民主专政更为科学地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第二,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内涵看,它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则。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和根本原则。第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 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要优化代表的组成、严格按照当选人民代表的规定条件遴选代表;按照所规定的人民代表的职责要求代表。第二,要

领导科学讲义

一、名词 1、领导:是指领导者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群体的共同目标,在一定客观环境制约下,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完成预定任务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2、领导形象: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在下属和公众心目中留下的综合印象以及得到的总体评价。 3、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领导策略、资源、方法和原则的基本技能。 4、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在一定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 5、领导协调:是指领导者运用自己的权利,威信以及各种方法、技巧,使领导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各种关系、各种层次、各个环节、各个因素整合起来,行动一致,形成组织活力、社会合力,达到组织目标,取得组织绩效的管理过程。 6、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的社会组织中经过合法途径被任用而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履行特定领导职能、掌握一定权力、肩负某种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 7、领导者权力:是指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1、领导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1)领导是社会组织协调统一的保证 社会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形形色色的人共同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要保证社会组织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只有使成百成千人的意志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这就需要领导的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涉及的领域和因素越来越广,日常事务日趋复杂,人员不断增加,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突出。社会组织既有高层、中层、基层等纵向不同层次的区别,又有政治、行政、业务等横向领域的划分。但是,形成统一的意志,实施统一的指挥,对所有社会组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同要求。 (2)领导贯穿于社会组织活动的全过程 在大千世界中,社会组织的活动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然而,就具体过程分析,社会活动是一个通过各种环节环环相扣而连接起来的链条,其中主要环节有建立组织、选才用人、收集信息、确立目标、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调节完善。这个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地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过程,是一个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出主意”、“用干部”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正是这种领导职责构成了有效的社会组织活动,并贯穿于社会组织活动过程的始终。 (3)领导正确与否关系到社会组织活动的成败 社会组织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大系统,每一个因素的状况都对它产生影响。由于领导具有“统领”、“引导”的整体管理功能,尤其是领导决策规定了组织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因而它成为组织行为的指南和准则。组织效能是由领导决策目标和组织效率决定的。我们要求高效能,就不仅要努力提高效率,而且还要保证决策目标的正确。 2、领导的重要功能 各类领导工作既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职能,又有共同的基本职能。各类领导工作存在于各不相同的领域和层次,并因而各具特点。 (1)科学决策 领导者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按照科学、民主、法定的体制与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与先进的技术手段,选择和决定未来行动方案和恰当人选的过程,这就是领导决策。它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包括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预测,确定目标;多方运筹,拟制方案;科学评估,方案优选;试点检验,普遍实施;指挥协调,信息反馈和追踪决策;检查总结等若干相互联系的环节。 (2)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管理和使用干部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亦即领导的重要职能。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基本功,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项职责包括正确地知人识人,公正地选人用人,经常地察人育人,恰当地评人励人等若干环节。 (3)制定战略 制定战略是现代领导工作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职能之一,越是高层领导越是如此。战略即计划和策略,是实现决策目标的具体规划和方略,一般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动态性。制定战略,首先要把握大系统的目标方向;其次是查清本子系统的实际条件;再次要认清社会形势的客观要求。在此基础上,分解目标,研究措施,统筹兼顾,制定规划。 (4)组建机构 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总体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组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职责清楚、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便于指挥和管理的组织机构,是领导工作存在的前提和赖以进行的载体,包括纵向的层次结构和横向的职能机构(一般分为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咨询系统等)。领导工作通过组织机构实施指挥协调的职能。 (5)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与规则 组建机构,为决策指令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但要使各个组织机构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转,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与规则,用条文形式把各种有关的组织纪律、责任制度、工作规范、技术操作、行政制度等做出明文规定,作为全体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科学合理的制度与规则,应该是一套相互配合、结构严密的网络系统,不能给不法之徒留有任何可乘的空隙。 3、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1、民本思想 如儒家的“君以民为本”、“民贵君轻论”。包括:信民;富民;教民。民为邦本,顺乎民意。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太平御览》载,孔子的学生子夏将君民关系喻为鱼水,提醒执政者不要脱离民众:“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战国时期,民本思想达到了高峰,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论”和荀子的“君舟民水论”。汉唐以后,民本思想也有一定程度的丰富和发展。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关键在执政者能否赢得民心。《管子》指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必当下顺民心”。宋代程颐云:“为政之道,以顺人心为本。”其二,顺乎民心,取信于民。统治者欲得民心,必须顺乎民意,获得民众的信任。孔子认为,民众的信任比粮食军备更重要,是治国理政第一位的大事。要取信于民,执政者首先要顺乎民意,倾听百姓的呼声,顺从民众的意愿。再者,统治者要信任民众,相信民众,要开诚布公,以诚待民,无伪诈之心。统治者要作风正派,举止得体,以身作则,公正廉洁。孔子要求执政者对民众要“仁爱”,孟子要求统治者要“爱民如伤”,行“仁政”。其次要兴利民之举。所做的事情要对老百姓有利,要多做些于民有利的实事、好事,正确处理取民与予民的关系。再次,要有富民之策。统治者不仅要有富民之心,而且要有富民之策、富民之举。 2、从谏如流 唐太宗“房谋杜断”,魏征,创造了“主纳忠谏,臣进直言”的政治环境,创建了封建盛世的“贞观之治”。 3、人本思想

《领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领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4 总学分数:1.5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领导科学(Lead Science)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领导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领导素质、领导体制、领导艺术,并能较熟练地运用领导学原理分析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中的实际问题。 领导科学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领导学基本原理和主要领导理论 2.熟练掌握主要的领导艺术 3.了解我国领导特征和体制背景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领导中的实际问题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领导的科学概念 基本要求:搞清该学科性质及领导和管理的关系 第二章企业领导理论 第一节领导素质理论 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 第三节经理角色理论 第四节权变领导理论 第五节科特的领导理论 基本要求:对素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有较深度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企业领导者素质 第一节现代企业领导者素质的内容 第二节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影响力模型 第三节现代企业领导者素质的培养 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品质和知识素质;决定、组织指挥、沟通交往、灵活应变四种能力及其培养。 第四章企业领导结构 第一节现代企业领导结构的优化原则 第二节现代企业领导结构的优化内容

第三节现代企业领导结构的6C化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领导结构原则及优化方法 第五章企业领导体制 第一节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 第三节不同企业领导体制的比较 第四节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 基本要求:掌握领导体制内涵和改革状况 第六章企业领导决策 第一节企业领导决策及其要素与特征 第二节企业领导决策系统的构建 第三节企业领导决策方法 第四节企业领导决策失误研究 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决策原则和两种决策方法 第七章企业领导用人 第一节人才的认识与评价 第二节人才的管理与培养 第三节人才激励 基本要求;了解人才规律,掌握几种激励方法;理解7种效应理论 第八章企业领导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系统思维 第二节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 第三节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 第四节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 第五节创造性思维 基本要求:对创造性思维方法达到全面和深刻理解并掌握;其它方法一般理解并掌握 第九章企业领导的工作方法 第一节基本的领导方法 第二节日常的领导工作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一般方法,初步懂得如何组织会议和处理公文 第十章企业领导艺术 第一节领导艺术的涵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用人艺术 第三节处事艺术 第四古人际交往艺术 第五节处理冲突的艺术 基本要求:掌握用人原则,学会对上、对下及同级之间处理关系能力。

《领导科学》教学大纲

《领导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公共管理类专业使用) Ⅰ前言 领导科学是以提高效能为研究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基础理论学科,它既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又研究人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是公共事业管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教材力图从科学和艺术两个层面对领导科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充分的介绍和论述。本书共分十二章,第一至第六章主要介绍领导科学的理论发展、主要内容、构成要素及领导体制等方面的内容,第七章围绕领导的主要方法和艺术展开,第十二章展望未来领导变革的趋势。学习该门课程将为学生提高管理水平打好基础。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教材:《领导科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曹晓丽林枚,2011年第2版。 Ⅱ正文 第一章领导与领导科学 一教学目的 领导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活动中。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领导的概念、特征、性质和作用,了解领导的内容和基本职能,理解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规定性,熟悉领导科学的发展及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领导的概念、特征、性质、作用。 (二)熟悉领导的内容、基本职能、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三)了解领导科学的发展、意义、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领导概述:概念、内涵、特点、本质、要素。 (二)领导职能构成、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于联系。 (三)领导科学概述:研究对象、研究特点、任务。 (四)领导科学的意义、方法。 第二章领导理论 一教学目的

领导理论是人类对领导活动进行研究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认识各具代表性的领导理论学派和观点,理解中国领导科学研究和发展的现状。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代表性学派观点。 (二)熟悉熟悉我国领导科学的发展。 (三)了解领导理论的发展现状。 三教学内容 (一)领导理论发展概述:中国领导思想溯源、西方国家领导思想的发展。 (二)现代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领导理论的新发展。(三)我国的领导科学发展现状。 第三章领导环境 一教学目的 领导环境直接作用并影响领导活动的开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领导环境的界定、特点与构成,了解领导环境的分类,掌握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认识领导活动对领导环境的发作用。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 (二)熟悉领导环境的界定、特点、构成。 (三)了解领导环境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 (一)领导环境概述:含义、特点、分类、意义。 (二)领导环境的构成: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三)领导环境与领导活动的相互影响。 第四章领导者 一教学目的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构成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者则是领导活动的关键因素。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熟练界定领导者的含义,了解领导者的分类和基本素质,认识领导者的角色,掌握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内涵。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领导权力、领导责任。 (二)熟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领导科学教学大纲

领导科学教学大纲 Leadership Science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高级秘书)课程编号:1103502018前修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学分:3 总学时:48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任选。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领导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领导艺术与方法,能够运用原理正确认识与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领导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素质,为今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教学要求: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通过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40学时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基本要求:熟悉领导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与构成,了解领导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主要掌握领导学的历史演进及经典领导理论,熟悉研究领导学的主要方法。 重点:领导学的历史演进、主要的领导理论。 难点:领导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章:领导概述3学时 基本要求:领会领导的含义,掌握领导的本质与领导之本,对领导的基础和依据、地位与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重点:领导的本质、领导之本。

难点:领导的本质。 第三章:领导哲学 6学时 基本要求:对领导价值和领导取向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掌握领导职能与职责、领导分类与构成,领会领导的创新。 重点:领导职能与职责、领导创新思维。 难点:领导价值、领导取向。 第四章:领导方法论 5学时 基本要求:熟悉领导规律,主要掌握领导原则、领导方式方法及领导模式的基本类型,领会领导过程的科学化与艺术化。 重点:领导原则、领导方式。 难点:领导过程的科学化与艺术化。 第五章:领导生态4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领导生态及其构成要素,了解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的含义、领导环境的特点,主要掌握领导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领导环境与领导的关系,能够举例说明若干个体而重要的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 重点:领导环境的构成、领导环境与领导的关系。 难点: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力。 第六章:领导素质 7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领导素质的概念、特点,了解西方领导素质理论,主要掌握领导素质的基本构成和领导素质的内涵,领会领导素质的运动,掌握领导群体结构。 重点:领导素质的构成与内涵。 难点: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 第七章:领导体制 3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领导体制演变的历史概况,了解领导体制的含义与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主要掌握领导体制的类型,领会领导体制的变化发展规律,了解领导体制改革与完善的重要

《领导学》教学大纲(精)

《领导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领导学 英文名称:Ledership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相关课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石岩 每学期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简介 领导学作为一门独体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门课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新形势下,在认真吸取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科学总结以往领导经验,合理借鉴西方领导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学学科体系。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了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具有鲜明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特征,是一门体系完备,结构合理,不断创新发展的独立学科。 3.教学目的与要求 科学的讲授中外领导学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领导活动的现象、矛盾、特点、规律;掌握领导学的理论、艺术与方法,使学生加强知识厚 度,为成为成功的领导者,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4.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领导科学和实际领导工作需要编写的一本全新的领导科学教材。全书包括导论和10章内容,就领导、领导者、领导组织、领导决策、领导用人、领导协调、领导激励、领导方法、领导效能等进行阐述。本书的特点是;(1)运用大量的最新的案例来诠释基本理论,以案说理、以案启发;(2)打破了传统领导科学教材的体系,按新的领导要素来写,并与领导实践相结合,比较好的处理了“领导理论”与“领导实践”两张皮的痼疾。

二、开课专业及教学用书 1、开课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2、教学用书 《现代领导学教程》主编孙立樵冯致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9 3、相关参考书 《领导科学教程》田夫主编,人民出版社 《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王乐夫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领导》亨利·明茨伯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怎样成为领导》华伦·本尼斯九洲图书出版社 《领导学全书》斯蒂芬·柯维南方出版社 《攻击型领导》乔·特纳威尔著南方出版社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著上海三联出版社 三、各章节大体授课学时分配 主要章节学时 第一章 导论6 第二章 领导4 第三章 领导者5 第四章 领导组织6 第五章 领导决策6 第六章 领导用人7 第七章 领导协调5 第八章 领导激励6 第九章 领导方法4 第十章 领导效能5 四、各章节主要内容提纲 第一讲导论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什么是领导学、领导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了解其理论来源重点概念:领导学领导本质、领导素质、职能、领导结构、领导效能 一、什么是领导学 定义具体划分为三个层面来展开其理论内涵: 二、领导学的研究对象 具体来说,研究对象包括三个部分 对于领导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 领导活动五要素 三、领导学的研究内容 领导本质领导素质、职能领导结构领导过程领导手段领导效能 四、领导学的理论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