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

一.教学内容

课本54-58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词和原曲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展示“3D”动态清明上河图轰动的相关新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幅画穿越到古代,感受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魅力。

2、新课讲授:

【一、画中看历史】

师:(播放动态清明上河图)观看视频,回答宋元时期著名的都市,以北宋开封为例感受宋元的都市生活。

师:根据《清明上河图》通过四个设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宋朝的都市生活:

(1)我要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去哪里好呢?

(2)我现在想去放松放松,娱乐娱乐,去哪里好呢?(引导学生感受宋朝的吃喝玩乐)(3)玩累了,运动起来!(蹴鞠、捶丸)

(4)诗词猜节日

师:《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呈现的都市生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繁华热闹,丰富多彩。

师:瓦子和勾栏的出现,确实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娱乐享受。

那么,请大家进一步想想,这样的生活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分成4-6人小组讨论,然后发言)

师(总结):积极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师:通过对比,可知:今天的传统节日早已出现,并加进了新的元素。这正体现

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这就是传承。我们有责任继续传承和

发扬这些节日文化,让它焕发更多的活力。

【二、词中读历史】

师:我们还可以从词中读历史。(引导学生读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首词?为什么?你读出了怎样的历史?

生:北宋灭亡,战乱,北人南迁。丢失大片土地,南宋偏安江南。

师: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感悟?

生: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三、曲中唱历史】

师:历史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请欣赏《窦娥冤》唱段,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生:鞭挞黑暗势力。

【四、书中悟历史】

师:文学作品是对生活艺术的加工。史书求真求实。老师简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找出作者、朝代、内容与地位。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到了宋元时候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宋词和元曲让我们

领略到宋元文化的精彩。《资治通鉴》让我们感受了治学的严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钦佩。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同学们能继承前人的优秀品质,努力成才,让中国更强!

五.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的练习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校考期末)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2.(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 3.(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4.(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杭州城内有瓦子23处,其中北瓦子最大,有勾栏13座,分别表演戏剧、说唱、皮影戏等,昼夜不息的演出,观众数以千计。由此可见,宋朝()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书法绘画异彩纷呈 C.文学创作成就斐然 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5.(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据载:“北宋开封城,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据此可知,宋代的“瓦”是() A.城镇居住的场所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C.专供演出的圈子D.娱乐兼营商业场所 6.(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穿越时空隧道,神游北宋东京。看杂耍踢球、听说书唱戏、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娱乐兼商业场所是() A.瓦子B.榷场C.勾栏D.市镇 7.(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瓦市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等服务项目。这反映当时 A.都市生活丰富B.商品交易频繁 C.戏剧空前发达D.节日习俗多样

宋元时代都城的特点

宋元时代都城的特点 1. 弘扬文化的中心 宋元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都城作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承载了弘扬文化的重要任务。宋元时代的都城以开封和大都为代表,这两个都城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特点。 1.1 开封: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开封是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的都城,也是当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开封位于黄河南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1.1.1 建筑风格与规模宏大 开封作为北宋时期的都城,其建筑风格以宫殿、庙宇、园林等为主要特点。皇宫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位于开封皇城内的紫禁城就是北宋皇帝居住和办公之地,其建筑群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1.1.2 文化艺术的繁荣 开封是北宋时期文化艺术的中心。当时,许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形成了著名的“文学社交圈”。这些文人通过创作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开封还建有许多重要的文化机构,如太学、图书馆等,为推动宋代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大都:元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大都是元朝(1271年-1368年)的都城,也是当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大都位于今天北京市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1.2.1 宏伟壮丽的建筑群 大都作为元朝时期的都城,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汉族与蒙古族的特点,形成了独特而宏伟壮丽的建筑群。由忽必烈下令修建的元大都城墙就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规模宏大,堪称世界奇迹。 1.2.2 文化交流的中心 大都是元朝时期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中心。元朝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政策,鼓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在大都,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形式并存。元代的戏曲艺术在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元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 堂笔记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 1.1 北方的都市 - 北方最早发展的都市是洛阳和长安,宋元时期,河北、河南 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繁荣的都市。 - 远古时期崤山文化形成了九州山川图,成为中国最早的地图。- 百年间洛阳大集盛行,得益于“交通畅达,水陆兼便”的黄河 优势。 - 晋商商业网络十分发达,航海贸易也非常繁荣。 1.2 南方的都市 - 南方地势平川,水系发达,加上气候温暖,自然条件较好, 城市发展也比较迅速。 - 江南以城市化程度最高,其中苏州嘉兴杭州成为“江南三大 阔气”如今仍然影响深远。 - 粤东近闽西,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等城市无论在文化还 是商业上都十分繁荣。 1.3 合肥、九江等新兴城市 - 合肥在宋、吴两宋时期,是一片荒地,元代逐渐发展成为一 个都市。 - 九江在元代成为一个州府,后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商人都到九江进行贸易。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 2.1 文化传承 - 南北朝时期,避难民心的禅宗、道教、占卜术等在中原地区 繁荣发展起来。 - 随着唐太宗的改革,佛道儒三教并行,唐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徐再思、苏东坡等都是儒学代表。 - 宋元时期,文化得到了更为繁荣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理论 研究,以及诗歌、文学、书法、绘画等的创作和艺术创造。 2.2 杂集文化 - 杂集文化是指将不同学科交叉,不同思维方法融合在一起处 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宋元理学”的一种文化形态。 - 理学界在承袭传统儒学的同时,大胆吸取道家、佛教、纯阳、心法、初学等各种学术思想,形成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理论体系。 - 宋代王安石、欧阳修、周敦颐、程朱理学等人注重人性,元 代李时中、偶得、陈致中等人却将关注点从 theermax文化及 为主,提倡“窃论”、“尝鉴”、“刍议”等杂集文化。 2.3 经学研究 - 宋代的程朱理学和孟子学派,注重祸福哲学,产生了“天人 合一”的思想。 - 元代的儒家学派主要有张栻、王夫之、黄宗羲等,这一时期 正是儒学讨论最热烈的时期。 - 在此时期,集中讨论论王阳明“心学”。 2.4 诗词、书画繁荣时期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并归纳宋代社会生活出现丰富多彩现象的原因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透过历史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借助图片材料,音乐视频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视频、《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出示《清明上河图》,提问学生,看到这幅画的感受。教师简述这幅画,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 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有哪些?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第 10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

第 10课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 班级姓名 填空 1.在唐代,都城长安一直实行坊市制,坊和市各设有围墙,其大门定时开关。商业交易只能在市中进行。同时还实行夜禁,居民晚上不许随便外出。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开封、临安等大都市完全打破了坊、 市的界限,居住区和商业区相互交错,商业活动热闹非凡。人们的活动时间也不再有严格限制,晚上可以逛夜市、看戏和观花灯等,城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当时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写开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 3.由于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宋代的大都市中出现了一种叫“瓦子”的娱乐场所。里面设有表演场地,叫 勾栏,在里面演出杂剧、木偶戏、皮影戏、说书、讲史、杂技、武术等,不可胜数。这些娱乐活动,满足了广大市民的趣味和爱好,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4.宋朝的节日非常多,大小约有五六十个。今天的节日在当时已经出现的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元旦,在当时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现在的春节。现在的元旦是公历一月一日。 5.元代,我国南北各地都市都很繁荣,首都大都成为闻名于世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大都为世界上最繁华、最富有的城市,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图塔说杭州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大都市。 6.宋代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词的兴盛。词的句子长

短不齐,因此又称长短句。词在隋唐时已经萌芽,经过五代的发展,到宋代达到高峰,成为当时文学的主要形式。 7.宋代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词人,其中著名的有北宋的有北宋的柳永、苏轼,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和南宋的辛弃疾。柳永的词吸收了大量口语,通俗易懂,流传极广,以致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说。 8.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在多种文学形式上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开创了豪迈奔放的新词风,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9.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发扬了婉约的词风,是婉约派的代表,她擅长以浅近的语句、白描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真挚的感情。她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期以描写生活情趣、相思离愁为主,清新自然;后期因经历国破家亡的变故,词作多深沉哀婉。 10.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迈词风。他年轻时参加过抗金斗争,一心报国却屡遭打击。他以悲壮慷慨的词作,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悒郁不平之气。其中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最为著名。辛弃疾还有不少描写田园生活和农家乐趣的优秀词作,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内容亲切感人。 11.元曲以杂剧为主。当时,杂剧作家辈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 郑光祖。其中关汉卿最为著名,他一生写过60多种杂剧,《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12.王实甫虽不在“元曲四大家”之列,但他的《西厢记》却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名作之一。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 2 •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3.知道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4 •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5.比较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和当代市民文化生活的相同点和差别,从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的出现、宋代杰出的词人、元曲的代表人物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望海潮》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的杭州的词句。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呢?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师展示优教课件,讲述宋元时期的繁荣的都市。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教师展示优教课件,组织学生学习探究 材料

说书猴戏木偶 戏学习与探究:上图反映的是什么场所?这种场所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探究答:瓦子。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文化生活需求增强。 教师展示优教课件,讲述杂居。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居。杂居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 杂剧在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主所喜爱。 材料 宋代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学习与探究:宋朝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传承下来?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探究答:春节、元宵、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因而,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高度重视、加以保护,并使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历史的责任。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教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商业发展,体会两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培养论从史出的思维品质。 2.通过对比唐诗和宋词,知道宋词的特点;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元曲的兴盛和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宋元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词元曲的兴盛。 2.教学难点 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随堂练习 1.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街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A ) A.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B.乡村出现了草市 C.各族政权交流频繁 D.经济重心已南移 2.孟元老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在被洗劫前的市井景象。文中写到:“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书中还提到界身巷的贵重品交易所“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由此可见( A ) A.宋朝商业繁荣 B.国际贸易凋零 C.交易金额偏小 D.雇佣关系盛行 3.以下历史事件可以从《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有( D ) ①春秋五霸②郾城大捷③鉴真东渡④安史之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李清照的作品在北宋灭亡以后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

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思,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这都反映了宋词( D ) A.风格千变万化 B.形式便于歌唱 C.艺术价值较高 D.反映社会现实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宋元时期文化异彩纷呈,除了宋词元曲外,书法和绘画也有了很大发展。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一下这一时期书法和绘画。

培优练_《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解析版)

一、单选题 1.杭州城内有瓦子23处,其中北瓦子最大,有勾栏13座,分别表演戏剧、说唱、皮影戏等,昼夜不息的演出,观众数以千计。由此可见,宋朝()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书法绘画异彩纷呈 C.文学创作成就斐然 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杭州城内有瓦子23处,其中北瓦子最大,有勾栏13座,分别表演戏剧、说唱、皮影戏等,昼夜不息的演出,观众数以千计”可得出瓦子是宋朝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是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材料体现了宋朝市民生活丰富多彩,A项正确;材料与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社会风气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要的娱乐场所和设施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宋朝城市中也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其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政府的提倡 B.士大夫的提倡 C.城市富人的需要 D.市民娱乐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宋朝城市中也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发展壮大,满足其生活娱乐所需的娱乐场所瓦子便出现了,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的提倡、士大夫的提倡、城市富人的需要均属于宋朝瓦子出现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3.经典诗词的鉴赏与评析是古诗词社团的特色活动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下图作品的文学体裁是()

A.赋B.诗C.词D.曲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词盛行于宋代,C项正确;赋盛行于汉魏时期,是韵文与散文的综合体,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诗盛行于唐代,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曲盛行于元代,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下列图片中文物呈现的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急递铺令牌宋代蹴鞠铜镜宋歌舞散乐壁画 A.发达的中国文明, B.丰富的社会图景 C.宋代的市民生活D.先进的宋元科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急递铺令牌”、“宋蹴鞠铜镜”、“宋歌舞散乐壁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急递铺类似于今天邮政的特快专递;宋代,蹴鞠(足球运动)更加盛行,上自帝王,下到普通百姓,皆以蹴鞠为乐为趣,宋代蹴鞠纹铜镜,反映了当时人们蹴鞠的情况;宋歌舞散乐壁画,反映宋朝繁华的都市生活,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因此图片中文物呈现的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丰富的社会图景。B项正确;材料不能充分体现“发达的中国文明”,排除A项;“宋代的市民生活”只与“宋歌舞散乐壁画”相关,排除C项;“先进的宋元科技”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5.《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下列历史事实,有可能同时被这两部著作记录的是() A.西汉时发明造纸术 B.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C.宋朝时发明了火药D.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二者都记载了西汉的历史,西汉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点虽然比较散,但是都市生活、宋词、元曲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词作,让学生感受当时繁荣的景象。同时要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讲清楚。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异曲同工地反映和提炼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两方面之间相互关联,雅俗之间互动促进,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学习这两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 目标2:举例说出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结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重点) 目标3:欣赏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分析归纳宋词的特点、不同词

人的词风、成因。(重点) 目标4: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元曲在宋元繁荣发展的原因。(重点)目标5:对比《资治通鉴》与《史记》体例的不同,认识其历史地位。 五、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播放歌曲:如梦令(李清照) 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与唐诗相比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在宋朝得到大发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任务单,任务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说出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哪些? 2.如果你是宋人,要去开封游玩,你会去哪?你能玩到哪些项目呢?能看到什么呢?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docx

百度文库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 2.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3.知道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4.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5.比较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和当代市民文化生活的相同点和差别,从而理解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的出现、宋代杰出的词人、元曲的代表人物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望海潮》 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的杭州的词句。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 位。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 代表人物呢?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师展示优教课件,讲述宋元时期的繁荣的都市。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都呈现出繁荣 的景象。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教师展示优教课件,组织学生学习探究。 材料 说书猴戏木偶戏学习与探究:上图反映的是什么场所?这种场所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探究答:瓦子。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文 化生活需求增强。 教师展示优教课件,讲述杂居。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居。杂居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 杂剧在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主所喜爱。 材料 宋代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 衰,历久弥新。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学习与探究:宋朝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传承下来?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 学生探究答:春节、元宵、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因而,我们 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高度重视、加以保护,并使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 历史的责任。

七下历史公开课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题研究教学案 课题单元第一单元课 型 新 授 教学 课时 一 课 时 授课 时间 主 备 人 12、宋元时期 的都市与文化 教学目标1、观察地图和时间标尺,从宏观上构建时空观念。 2、欣赏清明上河图,设置进城、逛街的情景,感受城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3、纵向联系,感受唐宋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变迁,探究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知 识 结 构 图 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形成壮大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教 学重难点重点:宋词、元曲及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 难点: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城市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习起 点预测 宋词、元曲是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 学习困 难预测 探究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教具《清明上河图》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12、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繁华的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市的繁华:物质文明—商业繁荣 精神文明—瓦子勾栏 时代文学:从瓦子勾栏走来的宋词元曲 教学反思呈 现 现 象 结合《清明上河图》,情景设置,赵清进城---赵清逛城---赵清逛夜市。 让学生观察图的信息,走进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构建了知识的联系。 归 因 分 析 《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时代的绘画作品,无疑是最好的历史史料,形象直观。因为是给初一学生讲,所以结合学情创设了历史情境,虚拟人物进城、逛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科素养展。这个城是穿越千年的北宋都城,初步形成时空概念,在欣赏观察清明上河图的同时,又出示大量史料,使文物和文献多方面互证,形成学习历史重证据的史证意识。在感受繁华都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每一步都潜移默化进行了知识的联系,如: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形成壮大 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 改 进 措 施 1、给予学生的问题需要更加精准,不能太随意。 2、学生活动组织需要更加有效小。 3、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学 习课堂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从知识结构方面来看,刚刚小学毕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还比较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看,能力水平不一,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而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正是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结合导学案所提供的材料和所学知识,认识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宋元时期的经济概况,从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方面来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是宋元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的结果。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宋元都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的生活多姿多彩,宋元文化也得到巨大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这一时期的许多社会风尚都值得后人赞叹,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学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宋元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新高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 【教学重点】 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繁荣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娱乐和传统节日上的新的发展和特点。了解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发展成就。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时期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重点 宋词、元曲。 难点 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 《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图片、《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图片等、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一】 每年春节,开封城内红红火火年味儿浓,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热闹非凡的庙会,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节,璀璨夺目的大宋上元灯会……让游客尽享大宋年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日氛围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自主探究: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都城开封,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你一定会给他们介绍开封城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吧! 【导入二】 《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家馒头店铺门口放着一只木桶,里面是堆得满满的准备出售的馒头。—个小贩放下担子,掏出钱买馒头,店小二拿着馒头正要递给他。如此生动

的画面,反映的只是北宋东京(开封)街头生活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宋元时期人们的都市生活是怎样的吗? ●新课讲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材料据估计,汴京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1/3;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110万。 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师:下面我们就以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为例,来了解一下宋代都市的繁华。 2.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的繁华 宋代相国寺建筑宏伟豪华。作为佛寺,极其热闹,在这里定期举行庙会。相国寺庙会,既是大型的定期交易市场,也是大型的文化娱乐集市。每逢庙会,远近四方的商人汇聚到这里,出售货物。 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总结得出: (1)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2)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师:大相国寺反映出北宋开封的繁华景象。 3.瓦子 师:(1)瓦子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瓦子的功用是什么? (3)瓦子里有哪些活动? 生:(1)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娱乐活动有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商业活动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 师:瓦子和勾栏的出现,反映出宋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时也说明宋代城市的繁华。 出示图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