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校考期末)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2.(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

3.(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4.(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杭州城内有瓦子23处,其中北瓦子最大,有勾栏13座,分别表演戏剧、说唱、皮影戏等,昼夜不息的演出,观众数以千计。由此可见,宋朝()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书法绘画异彩纷呈

C.文学创作成就斐然

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5.(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据载:“北宋开封城,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据此可知,宋代的“瓦”是()

A.城镇居住的场所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C.专供演出的圈子D.娱乐兼营商业场所

6.(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穿越时空隧道,神游北宋东京。看杂耍踢球、听说书唱戏、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娱乐兼商业场所是()

A.瓦子B.榷场C.勾栏D.市镇

7.(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瓦市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等服务项目。这反映当时

A.都市生活丰富B.商品交易频繁

C.戏剧空前发达D.节日习俗多样

8.(2022春·福建漳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A.乡村文化繁荣B.夜市已经出现C.商品种类繁多D.交子开始使用

9.(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据此可知()

A.商业活动突破坊市制度B.店铺经营不受时间限制

C.都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10.(2022春·福建莆田·七年级统考期末)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遮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临安周围的市镇为临安市民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这说明了当时()

A.市场供应单一B.物产分布均衡C.市民活动受限D.市镇经济繁盛

11.(2022春·福建莆田·七年级统考期末)随着宋代市民阶层兴起,都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成为宋代“都市生活”的一张名片是()

A.古玩店B.药材店C.瓦子D.榷场

12.(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A.汉赋的兴起B.唐诗的繁荣C.宋词的发展D.元曲的流行

13.(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源于民间,始于唐朝,兴于五代,而盛于两宋的文学形式是()A.诗B.词C.杂剧D.小说

14.(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表所示是某同学搜寻到的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由此可知,这位同学探究的学习内容是()

A.唐诗的繁荣B.宋词的发展

C.元曲的流行D.小说的巅峰

15.(2022春·福建·七年级期末)生活在宋朝,其词风具有:“委婉、细腻、清秀”特点的词人是

A.李清照

B.关汉卿

C.辛弃疾

D.苏轼

16.(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A.关汉卿B.李时珍C.宋应星D.曹雪芹

17.(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

吹笛吹口哨舞蹈击节板

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18.(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特色的文学形式,形成了中国古代一条亮丽的文学走廊。其中,以《窦娥冤》作品为典型代表,具有综合性艺术特色的文学形式是()

A.唐诗B.宋词C.元曲D.明清小说

19.(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元代科举久废,遂有相当人数的优秀文人将他们的精力投入到杂剧的创造甚至表演之中。”材料说明元曲兴起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B.士人的个人喜好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族融合的发展

20.(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朝时流行的节日习俗,一直影响到今天。宋朝时,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的节日,被称为

A.元宵B.除夕C.元旦D.守岁

21.(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时期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的球类社团,这表明()

A.科技进步B.节日众多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出现民族融合

22.(2022春·福建漳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2022年中国宇航员翟志刚从太空发来的节日祝福。据图中信息可知,他祝福的节日是()

A.春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北宋中后期在东京不但荡秋千十分普及,还有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的“水秋千”,结合所学可知东京城内还有瓦子等娱乐场所,从侧面说明当时北宋都市生活丰富多彩,故选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在南宋,A错误;宋朝没有元曲,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业贸易繁荣,C错误。

2.B

【详解】依据所学,随着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娱乐文化生活需求,B正确;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城市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并不是大夫的提倡、农民的需要或达官贵人的需要,ACD排除。故选B。3.D

【详解】根据所学,随着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为了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D项正确;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形式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不是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排除A项;根据所学,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在西汉已经确立。材料无法体现其地位逐步在提高,排除B项;根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信息,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 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杭州城内有瓦子23处,其中北瓦子最大,有勾栏13座,分别表演戏剧、说唱、皮影戏等,昼夜不息的演出,观众数以千计”可得出瓦子是宋朝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是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材料体现了宋朝市民生活丰富多彩,A项正确;材料与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社会风气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可见瓦中有卖药、卖饮食和娱乐等商业活动,得出宋代的“瓦”是娱乐兼营商业场所,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 项。

6.A

【详解】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A项正确,排除CD项;榷场是宋夏边境贸易的地方,排除B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宋代瓦市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等服务项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就叫瓦子,这反映当时都市生活丰富,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商品交易频繁,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戏剧空前发达,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节日习俗多样,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可知当时出现了夜间进行的商业活动,说明夜市已经出现,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夜市的出现,ACD项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项。

9.B

【详解】材料的大意是说杭州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里游人也是不断。清早,早市很早就开店。说明店铺经营不受时间限制,B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店铺经营不受时间限制,不是商业活动突破坊市制度,排除A项;材料也不是说明都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以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和D项。故选B项。10.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可知,南宋时,临安城四面城门各供城内生活所需用物,这说明了当时城市经济发展,商业繁荣。D项正确;市场供应单一,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物产分布均衡,在题干内容中没有具体体现,排除B;市民活动受限,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所学,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C项正确;AB项之前都有,排除AB 项;榷场是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地方,不在城市,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都是宋朝时期的词人,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13.B

【详解】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词,B项正确;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排除A项;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排除C项;明清小说达到高峰,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据所学可知,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苏轼的词豪迈奔放;李

清照的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B项正确;唐诗、元曲、小说与题干无关,排除ACD。故选B项。

【点睛】本题考查宋词的相关知识。知道宋代杰出词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识记宋代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知识他们的词风和代表作品。

1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选项A符合题意;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A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再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杂剧家关汉卿写了《窦娥冤》,A项正确;。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B项;宋应星,明朝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排除B项;曹雪芹清朝作家,著有《红楼梦》,排除D项。故选A项。

17.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可知,这些陶俑是研究元代杂剧的第一手史料。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18.C

【详解】《窦娥冤》是元曲的代表作之一,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C符合题意;ABD项与《窦娥冤》无关,排除。故选择C。19.A

【详解】“元代科举久废,遂有相当人数的优秀文人将他们的精力投入到杂剧的创造甚至表演之中”大意是说元代初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基本上断绝了文人的进仕之路,许多文人走向社会底层,从事杂剧创作,由此可见元曲兴起的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影响,A项正确;“士人的个人喜好”“商品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发展”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元旦,C项正确;宋朝元宵节的习俗是观灯展,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进京排练,他们在灯展期间大显身手,排除A项;宋朝除夕习俗是守岁和吃馎饦,排除B项;守岁是除夕的习俗,排除D项。故选C项。

21.C

【详解】由材料“宋代时期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的球类社团”可知,这表明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BC项。故选C项。

22.A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除旧岁”,可知与新的一年(春节)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正月初一),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A项正确;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排除B项;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排除C项;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排除D项。故选A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重点 宋元时期大都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宋词元曲。 难点 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漕运和都市街景的图片) 教师: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元时期的娱乐活动和节庆风俗都有哪些呢?这时期的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师: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繁华的大都市 教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材料据估计,汴京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1/3;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110万。 学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校考期末)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2.(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 3.(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4.(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杭州城内有瓦子23处,其中北瓦子最大,有勾栏13座,分别表演戏剧、说唱、皮影戏等,昼夜不息的演出,观众数以千计。由此可见,宋朝()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书法绘画异彩纷呈 C.文学创作成就斐然 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5.(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据载:“北宋开封城,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据此可知,宋代的“瓦”是() A.城镇居住的场所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C.专供演出的圈子D.娱乐兼营商业场所 6.(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穿越时空隧道,神游北宋东京。看杂耍踢球、听说书唱戏、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娱乐兼商业场所是() A.瓦子B.榷场C.勾栏D.市镇 7.(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瓦市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等服务项目。这反映当时 A.都市生活丰富B.商品交易频繁 C.戏剧空前发达D.节日习俗多样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复习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2022版课标】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北宋的开封(大相国寺)、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1.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2.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①形成于宋代 ;②元建立后,盛行于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方;③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3.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年节,新年)。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1.兴起发展: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定义和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3.内容:开始多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苏轼:北宋文学家,①改进了词的创作,②扩大了词的境界,③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李清照:两宋时期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以北宋灭亡为界,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①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②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元曲 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关汉卿:金末元初,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王实甫与之齐名)。 知识点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概况: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 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并归纳宋代社会生活出现丰富多彩现象的原因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透过历史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借助图片材料,音乐视频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视频、《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出示《清明上河图》,提问学生,看到这幅画的感受。教师简述这幅画,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 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有哪些?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点总结+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点+练习 1、繁华的都市生活①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②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的大相国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③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杂剧兴起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④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重视,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等一直流传至今。 2、宋词和元曲

①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长短句,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②杰出的词作家有苏轼(北宋)、李清照和辛弃疾(南宋)。③元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①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 个朝代。 ②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1 1、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赋 B .诗 C.词 D .曲 2、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南朝B .隋朝

C.唐朝D .宋朝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豪放绝唱。我国历史上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除苏轼外,还有一位是()A.李清照 B.辛弃疾 C.杜甫 D.白居易 4、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集市B .瓦子 C.勾栏D .邸店 5、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 A.《资治通鉴》 B.《马可·波罗行纪》 C.《梦溪笔谈》 D.《贞观政要》 6、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极力提倡 B.农民休闲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选题依据本课是全新的内容,也是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加强的结果,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元的历史;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 标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教材教材 分析 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 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一部分,教材依次描述 了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的繁华景象,瓦子的热闹非 凡,杂剧的喜闻乐见,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通 过这几方面的描述,我们对宋元时期的都市面貌 和市民生活有初步了解。关于宋元时期的文化,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两种文学形式。本课 两部分内容多,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表格归纳、诵读赏析 设计依据:学生通过神入历史,有效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建构新知;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史料,加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并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反复诵读,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 学 环 教师教学 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节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播放《清明上 河图》视频 2、出示史料: 西方学者对宋元 都市生活的评价 ◆13世纪(宋元时 期)中国在诸领 域……具有一切 理由把世界上其 他地方仅仅看作 蛮夷之邦。 ◆当时一位欧洲 君主的生活水平 还比不上东京城 里一名马夫。 欣赏视频,品味语 句,感受宋元都市 的繁华 创设情境, 利用画面 和文字双 重视觉冲 击,让学生 对了解宋 元都市和 文化充满 期待,极大 调动课堂 积极性和 参与度。 课堂设计思路虚拟情境,师生踏上“时空列车”,开启“都市之旅”、“文化之旅” ◆都市之旅——热闹非凡游瓦子、丰富多彩乐节日、喜闻乐见赏杂剧 ◆文化之旅——瑰丽多彩话宋词、雅俗共赏品元曲

七下历史公开课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题研究教学案 课题单元第一单元课 型 新 授 教学 课时 一 课 时 授课 时间 主 备 人 12、宋元时期 的都市与文化 教学目标1、观察地图和时间标尺,从宏观上构建时空观念。 2、欣赏清明上河图,设置进城、逛街的情景,感受城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3、纵向联系,感受唐宋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变迁,探究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知 识 结 构 图 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形成壮大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教 学重难点重点:宋词、元曲及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 难点: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城市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习起 点预测 宋词、元曲是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 学习困 难预测 探究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教具《清明上河图》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12、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繁华的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市的繁华:物质文明—商业繁荣 精神文明—瓦子勾栏 时代文学:从瓦子勾栏走来的宋词元曲 教学反思呈 现 现 象 结合《清明上河图》,情景设置,赵清进城---赵清逛城---赵清逛夜市。 让学生观察图的信息,走进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构建了知识的联系。 归 因 分 析 《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时代的绘画作品,无疑是最好的历史史料,形象直观。因为是给初一学生讲,所以结合学情创设了历史情境,虚拟人物进城、逛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科素养展。这个城是穿越千年的北宋都城,初步形成时空概念,在欣赏观察清明上河图的同时,又出示大量史料,使文物和文献多方面互证,形成学习历史重证据的史证意识。在感受繁华都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每一步都潜移默化进行了知识的联系,如: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形成壮大 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 改 进 措 施 1、给予学生的问题需要更加精准,不能太随意。 2、学生活动组织需要更加有效小。 3、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学 习课堂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C.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2. 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总是毫无掩饰地表现在他的“佳节”诗文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以上诗句最有可能写于() 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中秋节 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 4. 岳麓书院位于 A.益阳B.衡阳C.郴州D.长沙 5. 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宋朝() A.社会风气开放B.科学技术领先 C.都市商业繁荣D.民族交融加强 6.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 隋文帝注重学识科举制正式确立 B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C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导致地方藩镇割据 D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

A.A B.B C.C D.D 7. 现代人们有专门的娱乐场所“KTV”、“娱乐城”等,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专门的娱乐场所。宋代专门的娱乐场所是() A.瓦子B.茶馆C.酒楼D.客栈 8. 下列文物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 禹州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宋代蹴鞠纹铜镜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A.绘画艺术的精美B.铸造技术的高超 C.雕塑技艺的精湛D.社会生活的丰富 9.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它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可以反映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名称是 A.元旦B.中秋C.除夕D.元宵 10. 2022年虎年除夕央视春晚,一幅《千里江山图》,一舞《只此青绿》,让观众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资治通鉴》B.关汉卿--《窦娥冤》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瓦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某某,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某某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入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_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对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关于节庆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指出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经出现了?哪些活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哪些活动与今天还有类似之处?教师最后阐述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的生活。 (二)宋词和元曲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朝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朝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2.《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那么他们最有可能走到了当时的() A.瓦厂 B.早市 C.瓦子 D.集贸市场 3.★宋朝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出现的原因是() ①城市的繁荣②统治者大力提倡③商业的繁荣④市民阶层的壮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一位法国学者指出,宋朝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朝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交子②夜市③瓦子④岁币⑤勾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突出体现了豪迈奔放的词风。该词的作者是() A.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 6.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词的相同之处体现在() A.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 B.都善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C.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 D.词风委婉,感情真挚 7.★在一堂文学作品欣赏课上,老师说:“他是南宋著名词人,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由此可知,“他”是() A.杜甫 B.苏轼

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具体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词代表人物以及各自的词风。 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合作探究导学】 【基础梳理】 1.背景 (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 (2)北宋的________、南宋的________、元朝的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表现 (1)________: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地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等各种表演。 (2)瓦子、勾栏: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内城外都有多处瓦子。 (3)杂剧 ①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②特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 ③发展:杂剧形成于________;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________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4)节日风俗:宋代已经有了________、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错误! 【合作探究】 1.热闹的瓦子 瓦子又称“瓦舍”。取名“瓦舍”,是勾画其特征,与建筑无关。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解释:“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1)材料中的“瓦子”是指什么场所?它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什么?在这里都进行哪些活动?除此之外,瓦子中还有哪些活动? (3)宋元时期,瓦子中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它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 2.欢乐的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1)上述王安石的诗反映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我们现在是怎么称呼这个节日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课本,能够说出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可以描述出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瓦子、勾栏、杂剧和节日); 2、通过自学课本,了解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并通过读诵宋词来感受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3、通过制作知识体系图来总结所学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繁荣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重点: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的流行; 难点:宋元时期都市文化丰富多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其中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哪个节日?那么,宋元时期的节日都有哪些?又是怎样的节日习俗?那一时期的都市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授课过程 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并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先生,在元朝时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中华大地上游历生活了几十年,现在他要回了自己的

国家,他的朋友希望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和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马可波罗,待会请你们上来介绍一下在中国的见闻。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问题预习课文,并推举一人上台展示: (1)马可波罗都可能到过哪些繁华的大都市?哪座城市可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那里他最喜欢去哪里娱乐? (2)马可波罗在中国会渡过哪些节日?他会体验到哪些节日习俗? (3)马可波罗能感受到宋朝时期的哪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都有哪些?他们的作品风格如何? (4)除了上述文学形式外,马可波罗会欣赏到元朝的哪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然后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来向大家介绍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瓦子和勾栏;教师在学生之后对瓦子和勾栏的进行解释,讲清楚瓦子是娱乐兼商业性的场所。 (2)教师讲述宋元时期的戏剧表演形式——杂居。通过展示元墓出土的杂居陶勇领略元杂剧的形式多样。 (3)学生通过课本学习,然后推荐一名学生担任马可波罗的角色向大家介绍宋代的主要节日和节日习俗;教师出示古诗词让学生猜一猜宋朝诗人写的是哪些节日;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现如今的“洋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

12.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2.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很大的城市。宋元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城市范围扩大,商市扩充,教育发达,文化生活丰富。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宋词和元曲得等新的文学艺术的形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奇葩。“繁华的都市生活”一目和宋词元曲是本课的重点。 3.学情分析 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为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和文学艺术奠定了基础,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们前勾后连,理解这一时期都市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宋词元曲多彩的原因,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图片掌握宋元时期繁华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等基本史实。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瓦子出现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 会发展的关系。 【评价任务】 检测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检测和口头提问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等,检查学习成果。 检测学习目标2: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能结合史料从材料中提取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或关键词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提炼归纳瓦子出现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检测学习目标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文化艺术成就,小组内说一说著名词人的词风和代表作,指出其作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 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 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 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 些讲究?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问题1】 观察图片,阅读54页相关史事,思考: 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何处?描述一下繁华景象? 【问题2】 观察图片材料,结合所学,思考 1.图片资料反映的是什么场所?这种场所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课堂活动: 观察《清明上河图》,假如你穿越到了宋代,在开封的瓦子里转了一整天,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吃到什么?买了些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问题3】 观察图片《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思考: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这种表演形式何时兴起? 【问题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 阅读诗句,思考:

该诗句反映了哪个传统节日?宋代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些节日的?这些节日习俗对今天有什么影响? 二、宋词 【问题1】 1.说出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作名篇,选择其中最喜欢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其风格特色。 2.列表概括宋代杰出的词人及其代表作品 【问题2】 课堂活动:宋词品诵会 分组活动,选择本组最喜欢的一首宋词,全组合作,以不同的方式呈现(配乐朗诵、书法作品、词配画、表演等),班内进行分享展示。 三、元曲 看图思考:你知道图片反映的是哪部作品吗? 元曲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有什么特点?元曲四大家是指哪些人? 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2. 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3.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讲授新课:师展示三幅图,请同学们点出三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一、都市生活 1、大都市 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着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元宵节时更是热闹非凡。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宝年间,后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2、市民生活

如果你是北宋东京的一个市民,你最喜欢去哪里娱乐?瓦子 师:什么是瓦子: 生: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设问:瓦子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生: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师:想象一下你在瓦子都可以进行哪些休闲活动? 生:看戏剧表演。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3、重要节日 你猜我猜:诗词中的宋代节日与习俗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古称“元旦”) 《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 《生查子·元夕》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元宵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月亮中秋节)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美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题: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1)承前:在隋唐繁荣文化的基础上,宋元继续发展并有了创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文学主要形式由唐诗转变为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 (2)阶段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继朝代与政权的更迭与宋代经济发展的学习后,本课是对该时期在社会文化方面的总结。 (3)启后:为第三单元明清的小说艺术和戏曲艺术发展奠定基础。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本课分为3个子目: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结构相一致。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整合为两部分:一、梦回东京一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二、灿烂文化一一宋词元曲史书画。都市的繁华为灿烂的文化奠定物质基础,灿烂文化又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都市生活。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300字以内) 1.了解宋元时期大都市的变迁,知道新出现的瓦子、杂剧和节日等繁荣的都市生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知道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探究文学形式主要由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变化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理解宋元都市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知道宋元时期的文化影响世界深远,坚定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重点:繁荣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 2.难点:探究宋元都市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1.新课导入。 设问:作为普通市民,如果你可以穿越回中国古代,你会选择唐朝还是宋朝?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简介反映出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了唐朝,其背景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中外历史纲要•上》通过史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宋朝的繁荣,从而穿越回宋元时期感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2.正课讲授。 一、梦回东京一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分别从大都市、市的变化、大相国寺、瓦子、传统节日等方面,通过地图、图片、文字(诗歌)等多种史料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方面感受宋元 繁荣的都市生活,概括为如下具体方面: 商业活动: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剃头、相面、算卦等体育活动:武术、相扑、蹴鞠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