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

2.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3.知道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4.理解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后,完成知识填空和自学检测,并记录好你的疑惑)

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传统节日:宋朝时,、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2 宋词和元曲

4

(2):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

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

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

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

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元曲

(1)特点:元曲包括、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著名杂剧家

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

②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郑光祖、白朴、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知识点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6.概况: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7.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知识构建】

【随堂检测】

1.穿越时空,映入你眼帘的是大相国寺门前人流如潮,商品琳琅满目。你来到的城市为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

C.南宋的临安

D.元朝的大都

2.右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图》,图的上端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下列关于“瓦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在宋代繁华都城

B.专门做买卖的场所

C.是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D.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

3.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事实上,这些节日在宋代就有了,那时候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春节(元旦)

B.清明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4.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赵宋之世”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

A.赋

B.曲

C.词

D.小说

5.“杰出的女词人,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属于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材料中的这位才女是

A.文成公主

B.王昭君

C.李清照

D.武则天

6.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的是

A.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B.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

C.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D.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王实甫

7.《资治通鉴》与《史记》这两部作品被称为是“史学双璧”。《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

8.“人口多达百万,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上述文字描绘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宋朝

B.隋朝

C.唐朝

D.汉朝

9.“天子好蹴鞠( 宋徽宗喜欢蹴鞠 ),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10.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要排演历史剧《宋代词人苏轼》。若请你为主角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A.元曲

B.汉赋

C.宋词

D.唐诗

1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史书的典范。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史书中都能查阅到

13.宋元时期,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14.宋元时期的大都市经济繁荣,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七年级某班学生开展以“宋朝的都市和文化”为主题的案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述图片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材料二餐馆、剧院、酒肆林立,娱乐场所纷纷涌现,算命、杂要、设棋局、演杂技、演木偶戏的各类人等充斥其间。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2)材料二中描述的地方在宋代叫做什么?在这些场所里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之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场所主要丰富了哪一社会阶层的文化生活?(3分)

材料三行省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

(4)宋代市民丰富的文化生活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3分)

《第12课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开封临安大都大相国寺

2.瓦子勾栏杂技

3.春节

4.词牌宋代苏轼李清照

5.散曲窦娥冤马致远王实甫

6.编年体战国司马迁

【随堂检测】

1.B

2.B

3.A

4.C

5.C

6.A

7.D

8.A

9.D 10.D 11.A 12.B 13.D

14.

(1)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2分)

(2)瓦子。(1分)勾栏。(1分)市民阶层。(1分)

(3)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等。(4分)

(4)宋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市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二者相互影响。(3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12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 过程和方法:了解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教师以五一假期来临为引导,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中国人最看重哪一个?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引入宋朝的春节并带领学生穿越的宋朝去看看那里的都市生活和文化。 二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 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 2.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3.知道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4.理解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后,完成知识填空和自学检测,并记录好你的疑惑) 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传统节日:宋朝时,、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2 宋词和元曲 4

(2):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 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 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 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 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元曲 (1)特点:元曲包括、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著名杂剧家 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 ②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郑光祖、白朴、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知识点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6.概况: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7.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知识构建】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无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一、课标要求 1、内容要点: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2、认知提示:理解宋元时期都市繁荣与宋词、元曲兴盛的关系。 3、解读: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很多大城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是这一时期城市的代表,它们也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宋元时期都市的主要特征是城市范围扩大,市场扩充,教育发达,文化生活丰富。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岀现了宋词和元曲等新的文学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了解宋朝传统节日习俗的特点;搜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2、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提倡预习,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教师启发。

五、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同学们好,我们提前预习了第12课元朝的统治,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先看几个关键词,根据你自己预习的情况,说一说你的了解的大体内容。瓦子、勾栏、宋词、元曲。根据你预习掌握的情况,说说这些词的内涵。然后导入新课。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二者之间相互关联,雅俗之间互动促进,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学习这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北宋时期,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变,以前“坊” “市”封闭分离的格局被打破, “坊” “市”互通,夜市兴盛,使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这是都市生活繁荣的基础。市民阶层发展壮大,生活水平提高,市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对业余生活的需求多样化,希望出现满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当时的人们,一方面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又从精神上追求世俗的娱乐文化生活。应运而生的“瓦子,“勾栏,"杂剧表演”等,正是市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典型表现。 宋词、元曲的流行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句子长短不一, 更加便于人们抒发思想感情。因此,词逐渐兴盛起来,并取代诗成为文学的主流。元朝时,国家再次统一,疆域空前辽阔,.城市经济繁荣,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元朝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交融,促使元曲发展成为主要戏剧艺术形式。 《资治通鉴》的问世,既是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史家对前人历史的反思,也寄托了宋朝君臣对治国之道探索的期待。 3、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北宋词人柳咏在《望海潮》中描写杭州的词句。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 课件展示课题、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难点。 4、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读,了解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核心目标 课标要求核心提要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资治通鉴》 课堂突破 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 ——摘自《燕翼贻谋录》材料二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摘自《东京梦华录》请回答: (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宋都城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3)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4)宋代为什么会出现瓦子?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宋词与楚辞、汉赋、唐诗、元曲一样,都是后世难以企及的一代文学之胜。有宋一代,词人众多,高手如林。 材料二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的兴起对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词出现、发展和达到顶峰的朝代或时期。列举宋代三大词 人并写出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每人一部即可) (2)写出元曲作家的优秀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一例。 即时训练 1.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有一座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在清明上河园中,有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是北宋东京城里() A.专供演出的圈子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D.娱乐兼商业活动地方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春节 3.作品词风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写出此类作品的作者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具体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词代表人物以及各自的词风。 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合作探究导学】 【基础梳理】 1.背景 (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 (2)北宋的________、南宋的________、元朝的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表现 (1)________: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地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等各种表演。 (2)瓦子、勾栏: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内城外都有多处瓦子。 (3)杂剧 ①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②特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 ③发展:杂剧形成于________;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________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4)节日风俗:宋代已经有了________、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错误! 【合作探究】 1.热闹的瓦子 瓦子又称“瓦舍”。取名“瓦舍”,是勾画其特征,与建筑无关。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解释:“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1)材料中的“瓦子”是指什么场所?它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什么?在这里都进行哪些活动?除此之外,瓦子中还有哪些活动? (3)宋元时期,瓦子中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它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 2.欢乐的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1)上述王安石的诗反映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我们现在是怎么称呼这个节日的?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2. 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3.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讲授新课:师展示三幅图,请同学们点出三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一、都市生活 1、大都市 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着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元宵节时更是热闹非凡。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宝年间,后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2、市民生活

如果你是北宋东京的一个市民,你最喜欢去哪里娱乐?瓦子 师:什么是瓦子: 生: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设问:瓦子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生: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师:想象一下你在瓦子都可以进行哪些休闲活动? 生:看戏剧表演。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3、重要节日 你猜我猜:诗词中的宋代节日与习俗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古称“元旦”) 《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 《生查子·元夕》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元宵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月亮中秋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明期的都市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风貌,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2.通过了解宋元时期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直观性教学拉近了学生与历史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热爱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探究法、归纳法 新课探究: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宋朝的建立和统一,也领略到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较大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去看看宋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整体把握学习要点。 三,活动探究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并在书上做出标记。 2.完成问题预设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几个?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哪里? (2)吴自牧在《梦果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什么叫瓦合呢?瓦子产生的原因?请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 找答案。 (3)杂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3.分析瓦子出现的原因 宋代城市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4.宋元时期的杂剧:兴起于宋代兴盛于元期,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5.传统节日: 注意区分: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春节” (二)宋词: 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 2.学生简介词的基本情况 3.学生介绍宋代三位著名的词人及其风格? 4.学生诵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悟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写作风格。 (三)元曲: 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 2.学生简介元曲的基本情况。 3.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 4.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五课堂巩固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完成 宋都市生活大都市:开封 元市民生活:瓦子和勾栏 都传统节日:春节 市苏轼:北宋豪放派 和宋词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 文辛弃疾:南宋豪放派 化元曲:四大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美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题: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1)承前:在隋唐繁荣文化的基础上,宋元继续发展并有了创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文学主要形式由唐诗转变为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 (2)阶段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继朝代与政权的更迭与宋代经济发展的学习后,本课是对该时期在社会文化方面的总结。 (3)启后:为第三单元明清的小说艺术和戏曲艺术发展奠定基础。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本课分为3个子目: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结构相一致。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整合为两部分:一、梦回东京一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二、灿烂文化一一宋词元曲史书画。都市的繁华为灿烂的文化奠定物质基础,灿烂文化又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都市生活。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300字以内) 1.了解宋元时期大都市的变迁,知道新出现的瓦子、杂剧和节日等繁荣的都市生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知道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探究文学形式主要由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变化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理解宋元都市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知道宋元时期的文化影响世界深远,坚定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重点:繁荣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 2.难点:探究宋元都市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1.新课导入。 设问:作为普通市民,如果你可以穿越回中国古代,你会选择唐朝还是宋朝?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简介反映出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了唐朝,其背景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中外历史纲要•上》通过史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宋朝的繁荣,从而穿越回宋元时期感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2.正课讲授。 一、梦回东京一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分别从大都市、市的变化、大相国寺、瓦子、传统节日等方面,通过地图、图片、文字(诗歌)等多种史料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方面感受宋元 繁荣的都市生活,概括为如下具体方面: 商业活动: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剃头、相面、算卦等体育活动:武术、相扑、蹴鞠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课本,能够说出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可以描述出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瓦子、勾栏、杂剧和节日); 2、通过自学课本,了解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并通过读诵宋词来感受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3、通过制作知识体系图来总结所学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繁荣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重点: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的流行; 难点:宋元时期都市文化丰富多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其中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哪个节日?那么,宋元时期的节日都有哪些?又是怎样的节日习俗?那一时期的都市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授课过程 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并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先生,在元朝时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中华大地上游历生活了几十年,现在他要回了自己的

国家,他的朋友希望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和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马可波罗,待会请你们上来介绍一下在中国的见闻。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问题预习课文,并推举一人上台展示: (1)马可波罗都可能到过哪些繁华的大都市?哪座城市可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那里他最喜欢去哪里娱乐? (2)马可波罗在中国会渡过哪些节日?他会体验到哪些节日习俗? (3)马可波罗能感受到宋朝时期的哪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都有哪些?他们的作品风格如何? (4)除了上述文学形式外,马可波罗会欣赏到元朝的哪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然后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来向大家介绍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瓦子和勾栏;教师在学生之后对瓦子和勾栏的进行解释,讲清楚瓦子是娱乐兼商业性的场所。 (2)教师讲述宋元时期的戏剧表演形式——杂居。通过展示元墓出土的杂居陶勇领略元杂剧的形式多样。 (3)学生通过课本学习,然后推荐一名学生担任马可波罗的角色向大家介绍宋代的主要节日和节日习俗;教师出示古诗词让学生猜一猜宋朝诗人写的是哪些节日;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现如今的“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娱乐和传统节日上的新的发展和特点。了解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发展成就。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时期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重点 宋词、元曲。 难点 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 《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图片、《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图片等、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一】 每年春节,开封城内红红火火年味儿浓,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热闹非凡的庙会,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节,璀璨夺目的大宋上元灯会……让游客尽享大宋年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日氛围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自主探究: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都城开封,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你一定会给他们介绍开封城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吧! 【导入二】 《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家馒头店铺门口放着一只木桶,里面是堆得满满的准备出售的馒头。—个小贩放下担子,掏出钱买馒头,店小二拿着馒头正要递给他。如此生动

的画面,反映的只是北宋东京(开封)街头生活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宋元时期人们的都市生活是怎样的吗? ●新课讲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材料据估计,汴京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1/3;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110万。 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师:下面我们就以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为例,来了解一下宋代都市的繁华。 2.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的繁华 宋代相国寺建筑宏伟豪华。作为佛寺,极其热闹,在这里定期举行庙会。相国寺庙会,既是大型的定期交易市场,也是大型的文化娱乐集市。每逢庙会,远近四方的商人汇聚到这里,出售货物。 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总结得出: (1)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2)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师:大相国寺反映出北宋开封的繁华景象。 3.瓦子 师:(1)瓦子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瓦子的功用是什么? (3)瓦子里有哪些活动? 生:(1)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娱乐活动有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商业活动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 师:瓦子和勾栏的出现,反映出宋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时也说明宋代城市的繁华。 出示图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 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 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 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 些讲究?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问题1】 观察图片,阅读54页相关史事,思考: 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何处?描述一下繁华景象? 【问题2】 观察图片材料,结合所学,思考 1.图片资料反映的是什么场所?这种场所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课堂活动: 观察《清明上河图》,假如你穿越到了宋代,在开封的瓦子里转了一整天,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吃到什么?买了些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问题3】 观察图片《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思考: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这种表演形式何时兴起? 【问题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 阅读诗句,思考:

该诗句反映了哪个传统节日?宋代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些节日的?这些节日习俗对今天有什么影响? 二、宋词 【问题1】 1.说出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作名篇,选择其中最喜欢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其风格特色。 2.列表概括宋代杰出的词人及其代表作品 【问题2】 课堂活动:宋词品诵会 分组活动,选择本组最喜欢的一首宋词,全组合作,以不同的方式呈现(配乐朗诵、书法作品、词配画、表演等),班内进行分享展示。 三、元曲 看图思考:你知道图片反映的是哪部作品吗? 元曲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有什么特点?元曲四大家是指哪些人? 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部编版历史下册

【课题】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朝大都繁华的都市生活,了解它们的文化娱乐情况。 2.掌握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宋代诗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及其成就。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

材料二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宵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3)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环节1 师友检测 1师友自主 完成检测, 2.A层题抢 答, 3.B层题讨 论解决,派 代表展示。 环节2 教师点拨 1出示正确 答案。 2.点评师友 表现 3.强调共性 问题 答对A层 一题得一 分,答对B 层一题得 二分,答 错不得分 五、总结归纳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采用…方法学习本课知识更加有效。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对师傅(学友)说……环节1师友 总结 1.学友先 讲2师傅补 充强调3其 他师友进 一步补充 环节2教师 归纳 1思维导图 总结 2评出最佳 师友 奖励最佳 师友。

第12课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检测提纲 1.少数民族统一 2.阴山流沙辽左海表 一、自主学习互助提纲 {探究目标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开封临安大都 2.瓦子勾栏 3.杂剧 4.元宵中秋 {探究目标二}宋词和元曲 1.北宋李清照南宋 2.散曲关汉卿马致远 {探究目标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编年体战国五代史记 四、互助提高选择题 1.D 2.D 3.B 4.A 5.D 6.A 材料题 (1)河南开封。 (2)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3)勾栏。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等。 (4)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虚拟历史情境“时空之旅”的方式||,让学生充当“导游”||,近距离的感受宋元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设计学生“诗词飞花令”对决和宋词、元曲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元都市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导入: 1、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 2、出示史料: 西方学者对宋元都市生活的评价:13世纪(宋元时期)中国在诸领域……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城里一名马夫||。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文字双重视觉冲击||,让学生在充满期待和带着浓厚的兴趣中来学习宋元都市和文化||。 【预习案】 一、都市之旅“游瓦子看杂剧游繁华都市||,划旱船赛龙舟过传统佳节” 教师出示三张“时空列车”车票||,学生猜测都市之旅去哪里 1、开封站——热闹非凡游瓦子 今天我们先去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大相国寺||。大相国寺每月举办5次庙会||,供“百姓交易”||,内外人流如潮||。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百货||,靠近佛殿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我们在那里不光能买卖到各种纪念品||,还可以观看傀儡戏、舞剑、杂技各种表演||。如果我们幸运的话||,赶上元宵节||,还可以欣赏到皇家乐队演奏||。 我们在大相国寺游览到中午||,是不是该吃点、喝点了?是不是该亲身体验一下宋朝人的娱乐项目了?我们一起走入瓦子||,去享受宋朝的都市生活||。 让学生找出“瓦子”和“勾栏”||,“瓦子”的功能是“娱乐兼商业”||,里面专供演出的地方叫“勾栏”||。 最后||,我挑出“瓦子”中一项大家感到非常震惊而且无比自豪的项目: 蹴鞠: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 2、“临安站”——丰富多彩乐节日 问题思考:宋朝过春节和我们今天过春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今天的好多节日宋代都有了||,指图说出端午(人们吃粽子、赛龙舟)、 增补批注 元宵(人们挂彩灯、划旱船)、中秋||,春节(宋代人称春节为元旦) 不同:春晚、微信、红包等 3、大都站——喜闻乐见赏杂剧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杂剧成为宋元时期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戏剧表演形式之一||,它包含说唱、傀儡等技艺||。 让学生回答:杂剧形成于何时?兴盛于何时? 二、“文化之旅”瑰丽多彩话宋词、元曲和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1、词的含义?词的形成和发展?宋词代表人物? 2、元曲的组成?杂居的含义?元杂剧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元曲四大家”指的是? 3、《资治通鉴》和作者和内容、意义和影响?【探究案】 小组讨论宋元都市繁荣、文化灿烂的原因? 从经济、社会环境、民族关系、文化教育等角度考||。 【检测案】 1.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 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加强 B. 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七下历史公开课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题研究教学案 课题单元第一单元课 型 新 授 教学 课时 一 课 时 授课 时间 主 备 人 12、宋元时期 的都市与文化 教学目标1、观察地图和时间标尺,从宏观上构建时空观念。 2、欣赏清明上河图,设置进城、逛街的情景,感受城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3、纵向联系,感受唐宋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变迁,探究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知 识 结 构 图 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形成壮大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教 学重难点重点:宋词、元曲及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 难点: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城市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习起 点预测 宋词、元曲是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 学习困 难预测 探究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教具《清明上河图》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12、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繁华的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市的繁华:物质文明—商业繁荣 精神文明—瓦子勾栏 时代文学:从瓦子勾栏走来的宋词元曲 教学反思呈 现 现 象 结合《清明上河图》,情景设置,赵清进城---赵清逛城---赵清逛夜市。 让学生观察图的信息,走进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构建了知识的联系。 归 因 分 析 《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时代的绘画作品,无疑是最好的历史史料,形象直观。因为是给初一学生讲,所以结合学情创设了历史情境,虚拟人物进城、逛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科素养展。这个城是穿越千年的北宋都城,初步形成时空概念,在欣赏观察清明上河图的同时,又出示大量史料,使文物和文献多方面互证,形成学习历史重证据的史证意识。在感受繁华都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每一步都潜移默化进行了知识的联系,如: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形成壮大 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 改 进 措 施 1、给予学生的问题需要更加精准,不能太随意。 2、学生活动组织需要更加有效小。 3、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学 习课堂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精品教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 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 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2.图片展示 3.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春节(古代叫元旦)。 4.(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 目标导学二宋词 (一)宋词 1.音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出示对“词”的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多媒体展示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填空)提读教材,完成下表的填空 教师指出: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机器的发明。 目标导学三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曲的代表人物)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三、课堂总结 工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了生活在北宋去感受宋代气象万万千的都市生活。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的发展。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

七下历史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学、史学等文化成就。通过市民文化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展现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的文学、史学等文化成就体现在: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为代表的杰出宋词词人及代表,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杰出元曲戏剧家及代表作,以司马光《资治通鉴》为代表的史学成就。本课内容,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喜欢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宋词作品学生较熟悉,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诵读来感受几位词人的不同风格。七年级学生对元曲比较陌生,教学中应多提供图片和文字材料以加深学生对元曲特点的了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文化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具:图册 教学资源:清明上河图古代都城布局变化图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对于中国的几个古代王朝,有这么一种说法:“汉国强,唐武盛,宋文旺”。历史学家对宋朝还有这样一种赞誉:“宋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可见,宋朝产生的文学成就、科技成就,是显著而卓越的!为什么会这么说?重文轻武、富而不强的宋朝,人们的社会生活会有哪些变化?又因何而变化?在这节课中我们会有所了解。 师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部分图片。从左到右,缓慢移动。初步感受。师:这是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部分内容,反映了都城汴河两岸,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宋代都市生活具体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课本去领略吧!【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生先自读课文。再逐一回答教师问题。 师问:宋朝时候世界上的大都市有哪些? 师小采访:如果你是宋代市民,最喜欢去哪里耍?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中留意小知识点:瓦子、勾栏。 2、师问:这样的情景、场景,你们感到陌生吗? 3、师深问:为什么宋元时期城市市民文化娱乐会这么丰富多彩?主要原因有哪些?(本课难点) 引导:提示学生读图册《坊市制的变迁》,分析古代都城从汉代到宋代时城市商业区有什么变化;读课本,了解都市文化生活繁荣的主要因素。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原因,代表回答。 师汇总分析,概括结论。课件呈现。 4.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