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汇编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汇编

第一部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人员、部门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1、人员组成: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主管医疗业务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分别由医务科科长与护理部主任担任;委员分别由院感办、临床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总务(设备、后勤)科、门诊、急诊及防保科等部门责任人、护士长等担任.

委员会成员名单以文件形式下发。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二、各主要部门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应履行的职责: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1)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12)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职责

(1)根据国家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的法规、标准,拟定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购入购入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2、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1)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2)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3、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1)协调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2)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的调配。

4、总务后勤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1)负责组织、管理医院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2)负责组织污水的处理、排放工作,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要求。

(3)监督医院食堂的卫生管理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

(4)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5)负责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购入.

5、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

(1)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2)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3)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6、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1)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

(2)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药敏实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4)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7.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时进行上报,并对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4)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5)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监督检查本科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7)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8)逐步推进科室的手卫生工作,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100%,手卫生应从性≥98%,洗手正确率≥95%。外科洗手操作正确率100%

(9)科室悍然管理小组由科主任负责,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10)督促检查本科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等项工作。

(11)负责做好本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不合格者予以反馈整改。

(12)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指导和宣教工作.

三、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监控小组

1、人员组成: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成员名单以文件形式下发。

2、主要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上报并妥善保管。

(3)对医院感染病例按要求登记、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院感办及医务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4)制定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方案,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5)组织本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督促检查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

(7)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病人、陪护、探视者的卫生管理.

3、科主任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职责:

(1)根据全院感染监控计划制定本科的感染监控计划、措施和质量管理标准。

(2)组织本科开展感染专题讨论,宣传预防感染的知识.

(3)全面管理监督感染监控计划的落实.

(4)掌握本科医院感染情况,发生院感流行暴发趋势时应及时上报。

4、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职责:

(1)管理和督促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

(2)督促并支持监测护士搞好感染监控工作。

(3)对护士进行消毒隔离方法和无菌技术的培训。

(4)发现有关医院感染问题及时向院感办反映或提出意见。

5、感染监控医师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资料收集报告工作.

(2)发现医院感染疑似病例时,督促经治医师及时进行有关项目和病原学检查,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3)及时督促经治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科室漏报率控制在20%以内。

(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科主任,12小时内报告医务科和院感办,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感染流行。

(5)定期分析科室感染监控情况,并向科主任汇报。

(6)负责督促本科室无菌技术操作的实施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7)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的研究工作.

6、感染监控护士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职责:

(1)按要求进行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及微生物学监测、登记工作,按时填写并上交感染监测报表。

(2)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预防医院感染规章制度的落实。

(3)疑有医院感染病例时,督促医护人员准备留取各种相应标本,及时送检.

(4)熟练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和技术,指导各类人员正确实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5)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协助专职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入控制工作。

(6)配合科护士长监督清洁员、护理员、卫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环境、食品、卫生制度。

(7)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科研工作。

7、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院感办,并协助调查.

(5)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第二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市、区卫生局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监控网,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3、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室,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以及无菌物品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各科室做好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4、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调查,督促各科室如实登记上报院内感染病例,使漏报率≤10%。

5、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向各临床科室和医护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使院内感染率<7%,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6、检验科积极开展我院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以及耐药情况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7、药剂科建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并且不定期检查督促实行。

8、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监测的方法,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9、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对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10、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搞好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强化“三基三严”训练。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与评价。

1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相关工作预案、指引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制度

1、工作会议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主持,由委员会全体成员、各科主任、护士长参加.

2、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遇有重要问题随时召开.

3、工作会议内容: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总结每季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公布有关院内感染监控结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

4、参加会议人员不得缺席

三、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经常深入病区,以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回顾性调查作为补充,尽可能在以上监测的基础上每年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3、临床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科室应及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认真填写报告卡,并在24小时以内报感染管理办公室。

4、感染病例报告卡由各病区床位医师进行逐项认真填写,并且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医院感染名称准确填写在病案首页。

5、检验科及时向感染管理办公室及临床科室反馈微生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

6、专职人员定期对平时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临床科室.

7、一周内出现3例同源同种院感病例,有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科室应及时报院感办、报告主管院长、医务科,调查证实后应于1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与区CDC.

8、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时,按《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经治医师必须及时报告本科主任及护士长,及时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协助调查,制定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时报告主管院长,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分析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3、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报告龙岗区卫生局和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及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4、发生以下情形时,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5、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并同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及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6、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7、感染管理办公室要计算其罹患率,根据调查感染的原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五、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体温表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物品一律需高压或环氧乙烷灭菌;2%碱性戊二醛浸泡无菌持物钳(镊)应每周更换一次,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4、无菌物品柜内保持清洁干燥,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放置、使用,使用前查灭菌标志,灭菌有效期为7天,开启24小时重新灭菌。

5、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6、科室常用消毒液要标明开瓶时间,瓶盖应盖严保持无污染,在有效期内使用。

7、冰箱每周消毒保养1次,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不可放置私人物品。

8、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物与垃圾分开。患者所用器械、布类均应先用清水冲净血水、体液等污染物再送供应室消毒灭菌处理。

9、各工作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湿拖拖地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治疗室、产房、手术室、人流室、换药室及抢救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次1—2小时。每月空气细菌培养和消毒检测1次。紫外线灯消毒要有时间登记与强度监测,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过1000小时或强度不达标时更换。

10、各类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监测记录.

11、特殊感染如炭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的房间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敷料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包装并贴明标签及时送无害化处理;使用的器械就地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专用容器送供应室处理。

12、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必须严格按医疗废物分类标准收集并贴好标签,送医疗废物暂存点集中处置。

13、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开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应对病室及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4、对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吸痰器、氧气管、湿化瓶、雾化器等,均应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处理;氧气湿化瓶一用一更换,使用无菌水。

六、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 100%, 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监测方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2002 年版) .

1 、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1)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 , 其含菌量必须≤100cfu/ 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学监测: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 ,戊二醛每周监测不少于一次。

(3) 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 必须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5)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6)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第一锅需进行 B-D 试验。

(7)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和维修后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8)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照射强度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积照射时间、擦拭、使用人签名。新灯管照射强度监测不低于 100uw/cm2, 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 u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9)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 ,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10) 各种灭菌后内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 ,必须每月进行监测 ,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总数≤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1、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监测。

2、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母婴同室、牙科、胃镜室、治疗室、换药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3、院感专职人员每月对重点部门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情况进行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及时进行监测,并将结果反馈到科室.每季度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总结,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查改进。

4、每季度接受市或区CDC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学的监测,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按监督意见进行整改。

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总务科为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部门,任何科室和私人不得自行采购。

2、总务科专管人员与院感办应对本院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和

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实施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和使用安全。

3、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是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证件的产品.包装上应当注明批准文号、厂名、批号、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并附详细使用说明,介绍产品保存条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4、总务科每次购置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查供应商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做到推销员证件、定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

5、仓库管理人员进行质量验收时必须查验每一批号产品的包装、检验合格证、灭菌消毒日期、出厂日期和有效期,作详细登记并保存。

6、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储存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要严格防止再污染.消毒供应室负责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发放工作,并作详细登记。各科室在领取后应按用途设专柜妥善保管.

7、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凡包装破损或过期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总务科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采取有效措施。

8、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有关医疗事件,必须按规定登记:发生时间、种类、受害者临床表现、结局,所涉一次性器具的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批号及供货单位,供货日期,并及时上报护理部、医务科。

9、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均为医疗废物,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

八、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审证制度

1、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必须由总务(设备)科统一购入。

2、医院购入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入合格的产品。三类或进口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购入的消毒液(剂)必须具有省级以上《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企业或供应商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4、购入的消毒器械必须具有省级以上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企业或供应商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5、对科室拟购入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总务(设备)科首先应按《消毒管理办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向供货单位索取并严格查验必备证件再交由院感办进一步审核。

6、院感办对总务(设备)科提供的证件逐项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反馈给总务(设备)科。

7、由总务(设备)科根据临床需要负责制定采购计划报主管院长审批。

8、购入产品时,必须再次核对供货单位提供的相关证件是否与产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经审核后的证件分别在总务(设备)科和院感办登记备案.

9、更换同类产品或供货单位,总务(设备)科应重新索取、查验相关必备证件,交由院感办共同审核,并登记备案。

10、购入的每一批号产品,总务(设备)科应向供货单位索取该批号产品检测报告单,每月10号前将上月购入产品的检测报告单汇总,送院感办备存,以掌握产品的质量情况.

11、院感办每季度对备案的产品证件进行检查,对即将过期的证件,由总务(设备)科负责向供货单位提出索取有效证件,如证件在申请受理中则应提供受理证明。

12、各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更换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如发现科室使用未经审核证件的产品,上报院领导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九、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消毒灭菌剂、消毒器械购进与使用的监督管理.

2、院感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总务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复审核,并具体负责对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院感办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4、总务(设备)科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5、总务(设备)科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6、科室建立使用消毒器械登记本,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备查验。

7、使用部门应严格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务(设备)科、院感办报告。

8、总务(设备)科应对本院的消毒器械,如压力灭菌炉、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等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1、药剂科、药事管理委员会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2、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院抗菌药

物分级管理制度。

3、药剂科利用各种方式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菌药物信息;检验科定期公布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4、院感办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监测和统计。

5、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科室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力争达到70%,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

6、临床医师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使用权限合理用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经上级医师批准签字方可使用.

7、定期开展门诊处方、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与评价,选择有效干预措施,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8、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配合医师做好标本留取和送检工作。

9、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②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和联合应用指征;③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及途径;④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应用;⑤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菌药物费用支出。

十一、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

1、无菌操作的室内环境和空气应保持清洁.在病室进行治疗、换药时,室内不要扫地或做晨间护理,减少人员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2、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包、无菌容器中定点放置,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平时应遮盖严密,保持清洁干燥.无菌物品应标明消毒时间,定期检查,有效期为7天,在温度高的环境或霉雨季节,手感湿润及过期都必须应重新灭菌。

3、各类手术和无菌插管等无菌操作前,应穿整洁工作服或消毒衣,戴好帽子、口罩,认真修剪指甲、洗手和手消毒,戴无菌手套。为一个病人做治疗、换药后、应洗净或消毒双手,方能处理另一病人.

4、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正确使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取出物品后,应迅速包好或盖好,避免长时间在空间暴露.取出或剩余无菌物品,不能再放回原处.如容器内无菌物品被污染,则应将盖倒盖,以提示不能再用.在操作中、如疑有无菌物品被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另行更换或灭菌。操作前均需铺好无菌治疗盘,避免手持无菌物品来回走动,造成污染。

5、拿取无菌容器时,应用手托容器底部或以两手端拿容器的底端,手不可触及无菌容器口缘。

6、进行无菌操作时,未经消毒的手臂不可横跨无菌区。臂必须保持在自己腰部水平(或桌面)以上,不可面向无菌区大声谈笑、咳嗽、打喷嚏.

7、为病人做治疗、换药、手术时先做清洁伤口,后做污染或感染伤口,最后做特殊性的感染伤口(如绿脓杆菌感染)。任何接触伤口的物品必须是经过灭菌的。污染敷料和消毒敷料不得放在同一器皿内,换下来的污敷料应放在弯盘或换药碗中,不可放在病床,桌上或扔在地上。治疗或换药车的上层放无菌和清洁物品,下层放污染物品。

8、对破伤风、气性坏疽或绿脓杆菌感染等传染伤口,操作者应穿隔离衣。换下来的污染敷料等应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或专用容器用并贴好标签,及时送到本院医疗废物暂存点。

十二、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手部可见污染时)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手部无可见污染时):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医护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六步洗手法)为: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④.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⑤。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⑦.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3、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

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4、医护人员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5、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6、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7、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十三、外科手消毒方法与要求

1、外科手消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外科洗手方法与要求:

(1)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外科手消毒方法:

(1)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6分钟,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若不达要求,手术医师应在戴手套前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4、注意事项:

(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十四、医务人员职业接触防护制度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即SAS、人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保障周围人群和院内医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以下防护制度: (1)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各类重大传染病的症状与防治等知识.

(2)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3)进入隔离病房前穿戴好指定的隔离衣、口罩、鞋套和手套等。

(4)各工作室经常保持通风,做好消毒工作,每天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2小时。

(5)医护人员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消毒方法:用AHD2000(快速)手消毒剂或0.3-0。5%碘伏消毒液擦拭1-3分钟,洗手采用非接触式装置。

(6)共场所消毒:用二氧化氯2000mg/L喷雾,每天2次,诊疗区桌椅等物品坚持用含有效氯1000mg/L常规表面消毒。

(6)严格管理患者,限制探视,限制病人进入半清洁区和清洁区,患者一律带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7)合理安排医护人员休息,适当服用预防药。

十五、标准预防概念与措施

1、标准预防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因此它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标准预防既强调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和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人。因此既保护医务人员,又保护病人即双向防护.

2、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带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两病人之间;

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它病人时.

(2)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带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口罩/眼罩/隔离衣在所进行的操作有可能产生血液或其它体液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适当处理污物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它病人、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清洁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消毒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污染衣物及微生物的传播。

(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水耐刺的容器内,该容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重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8)容器、复苏袋或其它呼吸装置应置于需复苏操作处.

(9)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十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实施办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为了保证院内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防止院内职工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特制定本办法。

1、全院职工在从事医疗救治、实验检测及医疗废物处理等过程中,必须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职业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烧伤或灼伤。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采用紫外线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采用气体化学消毒时应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气体的浓度,确保自身安全。

(4)使用液体化学消毒时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造成的损伤。

(5)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2、医院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并建立健康档案;各科为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准备必要的防护设施.

3、各类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洗手。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场所、图书室等非工作场所。

4、工作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伤害或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

告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医务科或护理部、防保科、院感办,并填写相应的报告表。

5、发生针刺伤的紧急处理措施:

(1)立即正确挤出损伤部位血液,清洗伤口,使用消毒药剂或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2)尽可能了解锐器是否沾染了有传染性疾病的体液或血液。

(3)科室及时做好登记,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报告表1》,同时报告防保科和院感办。

(4)如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根据以下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抗-HBs(—)未注射疫苗且患者为HBV阳性时,应在24小时内免费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且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月、1月、6月间隔),同时按0月、1月、6月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六、其它血源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丙肝等)职业暴露处理情况,详细资料请参阅《坪地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十七、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

1、医院感染在职教育目的: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健康,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意识,更新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

2、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如何正确洗手及洗手指征,无菌操作,标准预防等。

3、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培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学时。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新进展,国内国际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等,必须参加市级或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

4、其他管理与医务人员的培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6学时.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医院感染病原学的特点,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疗废物的分类,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与防护,职业暴露防护,洗手方法与洗手指征。

5、工勤人员的培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3学时.培训内容:清洁、消毒、灭菌基本理论与方法,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消毒药械的合理使用,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个人防护知识,洗手方法与洗手指征等。

6、培训方法:邀请有关专家来院讲课,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学术研讨会,专职人员讲课,下发学习资料或医院感染简讯,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等方式.

7、效果评价:不定期下科室现场提问口答与试卷笔答(每年1-2次)形式考核评价在职教育效果。

十八、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为规范本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办法》等相关卫生法规。

2、按要求设置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暂时贮存地点,医疗废物警示标识醒目。

3、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容器按《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设置或采用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提供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和包装容器。

4、依据《条例》、《办法》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职责、应急处理措施等,对全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过程的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并做好转移联单档案保管工作.

6、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十九、医疗废物管理措施

为落实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相关管理规定,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存的监督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特制定如下要求:

1 、收集、包装和运送:

①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其中包括可疑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用过的医疗废物及生活用品以及废弃的锐利器械;

②锐利器械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的针头、刀片、安瓿等应直接放入黄色利器收集盒内;

③注射器针管、输液 ( 血 ) 器和其它非锐利医疗废物直接装入专用黄色塑料袋;

④医疗废物袋达 3/4盛装量时,科室应将袋口封扎好后置于黄色医疗废物桶内,交给医院指派的医疗废物收集人员;

⑤医疗废物回收清运时应避开人群走专用通道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地;

⑥医疗废物的包装物、容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标准,医疗废物桶和废物袋应有明确的标识,每日由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指定地点清洗消毒。

⑦医疗废物运送实行责任登记制度,临床科室安排人员将医疗废物交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

并在登记本上双签字,医疗废物收集专人将医疗废物交给医疗废物暂存地的专职人员时也须在登记本上双签字。

⑧医疗废物运送时必须放在周转箱内。

⑨医疗废物收集专人不得运送破损和有泄漏的医疗废物,否则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人员可拒收破损、遗撒的医疗废物。

2 、暂存:院内医疗废物暂存地应远离门诊、病房,同时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暂存地设专人管理,在暂存地内严禁暂存未密封包装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得超过 2 天,暂存地管理人员要作好交接纪录,暂存地设施和设备应每日消毒并保持清洁。

3 、转运:医疗废物必须交环保局认可的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医院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办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手续时,处置单位负责提供《医疗废物转运单》,该表格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每次交接时有关人员应逐项填写,每月交由总务科保管3年。

4 、检查:包括自查和督查。总务科与院感办应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内容有:

①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内部转运、暂存等工作状况 :

③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资料和记录:

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⑤对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进行现场监测。

5、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防护

(1)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上岗前应接受专业培训。

(2)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和橡胶手套.

(3)工作结束时应脱去手套认真洗手。

(4)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接种.

6、医疗废物泄漏、外流的应急措施:

(1)在收集医疗废物时如包装袋破损,应立即在外重新加套一个黄色废物袋。

(2)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如发生泄漏和遗撤,须在遗撒地临时放置警示牌,如为固体物品应立即收集到黄色垃圾袋和周转箱内,并用有效消毒剂清洁地面。如为液体废物应立即用有效的粉状消毒剂覆盖并清扫干净.污染的垃圾袋处理同医疗废物,污染的周转箱应立即进行消毒和清洗.

(3)医疗废物暂存地被盗后应立即报告医院主管部门和保卫部门,并视情节轻重由医院决定是否上报公安、环保和卫生行政部门。

(4)遇有特殊情况,暂存地容量不够时,可使用封闭良好的容器临时存贮,并由专人管理及

时清洗。

(5)医疗废物管理的各岗位人员均应遵章守制 ,认真履行职责, 对发现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者有义务纠正或报告主管部门.

二十、污水处理制度

1、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保持24小时正常运作,由总务科派专人负责。

2、负责医院污水处理专职人员需经过岗前培训,正确掌握有关卫生知识及设备操作技术。

3、每日做好消毒工作记录,管理人员监测余氯每日1—2次,配合市、区CDC及环保局进行各项指标检测。

4、处理后的污水符合《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

5、遇本地区有传染病流行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6、仪器设备应定期保养,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总务科及时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二十一、医院新建医疗设施卫生学审定制度

1、医院新建医疗用房在设计之前,应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对新建医疗设施进行卫生学审定。

3、医疗用房卫生要求:

(1)采光、通风良好.

(2)建筑结构成弧形结构,有利于清洁卫生。

(3)室内不宜设地漏,地面以水磨石为宜,并有防蝇设施。

(4)墙面、房顶应光滑,便于清洁、消毒,不脱颗粒。

(5)室内设感应式流动水洗手设施,有干手设备。

(6)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划分要明确。

(7)有卫生处置室,有卫生工具的清洁、消毒、晾干、保存设施。

(8)有取暖、制冷设备.

(9)患者或工作人员的公用卫生间不设坐式便盆,以免交叉感染.

第三部分重点部门、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门诊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齐,给患者检查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手消毒液擦拭.

2、普通患者和特殊感染患者分室就诊,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疾病患者后应更换诊查床单,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消毒,医护人员的手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1-3分钟,流动水冲洗。

3、无菌操作应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

4、诊前10分钟开窗通风,每天于工作时间结束后紫外线消毒1-2小时。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 篇) 一、总则: 1、目的: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及时有效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制定本预案。 2、处置工作原则: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及职责: 1、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1)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2)对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 (3)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 (4)研究并制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疑似暴发事件时的控制措施。 (5)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6)按规定向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报告。 2、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技术专家组 (1)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救治小组 ①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 ②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③调度各科医疗技术力量(医务部负责医师调度,护理部负责护士调度),保障救治感染患者工作的开展。 ④负责患者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⑤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⑥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2)消毒隔离及医疗护理小组职责: ①根据事件性质,负责消毒、隔离、防护技术指导和具体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工作。 ②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做好标本采集。 (3)流行病学调查小组职责: ①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②负责对感染病例发生地点、时间、涉及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原因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 (4)后勤保障组职责: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汇编

第一部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人员、部门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1、人员组成: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主管医疗业务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分别由医务科科长与护理部主任担任;委员分别由院感办、临床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总务(设备、后勤)科、门诊、急诊及防保科等部门责任人、护士长等担任. 委员会成员名单以文件形式下发。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二、各主要部门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应履行的职责: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用5篇)

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用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时常需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一、工作原则 1、生命至上、主动抢险 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要把救助人员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实施救助,及时疏散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员,尽最大可能展开救援工作。 2、迅速报告、及时处理 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当事人、目击者及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及时开展应对灾害事件工作。 3、依法管理、强化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4、预防为主、保护财产 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护意识;提高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积极抢救财产,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组织领导 1、有效开展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幼儿园突发疫情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处室,成立现场指挥部。 2、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责:根据突发疫情灾害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核实灾情,制定救灾方案,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落实救灾措施。 3、幼儿园成立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园长:董芹朱负责全部工作

副园长:赵纪灵全园保教工作信息网络上报保育员:史严严李瑞婷学生生活工作保健医:梁留春负责园中保健工作 成员:各班教师负责各班幼儿的信息收集上报 4、职责范围 抢险行动组负责发生灾害时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营救,尽力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疏散引导组负责指挥师生转移到安全场所; 通讯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的信息沟通和上报工作; 人员救护组负责为现场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护,并在第一时间就近送至镇级以上医院; 后勤保障组负责妥善保管从现场抢救出来的物品,对贵重和危险物品要派专人看管并逐件登记造册,以免重复损坏、丢失;为现场救护工作提供车辆、水、食物等物资服务工作。 三、预警预防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幼儿园成立幼儿园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并明确人员具体职责;平时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卫生常识教育,学会自救的措施和技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演练。 2、建立预警,信息收集 关注上级疫情预报,落实迅情预警预报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对。 3、落实值班,及时报告 强化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白天、夜间专人负责看守,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领导小组成员保证通讯畅通,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如实、详细地向上级做出汇报,确保报告数据详实、可靠。 4、建立队伍,保障供给 建立应急抢险救援队,随时待命,听候调遣,准备处理突发事件。购置保障物资,确保用得上、足够用。 5、安全自查,规范管理 学期始末,对幼儿园进行拉网式安全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____%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二)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消毒剂的使用品种,确定供货厂家。购置消毒液或更换消毒液生产厂家,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 2.供货厂家应具有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3.药剂科每次购置消毒剂,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一批号消毒液的检验合格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和使用说明等,并做详细登记。 4.由医院制剂室配制的各种消毒剂必须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并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临床使用。储存的各种消毒剂必须达到其相应的有效浓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制和稀释消毒剂。 5.科室领回消毒液后应存放于整洁、阴暗避光处,每次打开后应立即密封,避免挥发和污染,影响消毒效果。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使用消毒液前必须二人以上查对浓度、有效期、出厂日期及领回日期,并有签字纪录。 6.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消毒液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严格按照对物品消毒与灭菌的要求程

医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11篇)

医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一、医院应急工作(救援)领导小组接到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救治报告时,立即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二、院应急办公室会同院总值班紧急集结应急救援小分队,备好急救物品,特别强调防护用品。 三、医院应急工作(救援)领导小组,快速判断传染病的类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上报有关领导部门。 四、医院应急办公室安排做好床位、急救用品、器材、及房间的准备工作。 五、大批传染病爆发流行超出医院传染病区救治能力时,医院应急工作(救援)领导小组立即上报县卫健委请求支援,并做好传染病人的安全转移工作。 六、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传染。 七、医院应急办公室安排院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参加院内急救,并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努力提高院内救治的水平。 八、对一些不明原因爆发流行的传染病在做好院内急救的同时,由医院应急工作(救援)领导小组提请院外专家会诊。 医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的职责:领导全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制定、部署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各项工作;宣布启动、终止应急预案;并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评估、总结报告。 2、医院应急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联系电话:xxxxxxxx 主任: 成员: 医院应急办公室职责: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协调相关责任科室做好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作好有关记录;及时完成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调查报告;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协调工作。 3、传染病疫情事件监测办公室设在疾病预防控制科,联系电话:xxxxxxxxx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对传染病疫情事件的日常监测,若有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须及时报告医院应急办公室。 4、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科室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科职责: 负责医院传染病网报管理工作和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日常监测,根据领导小组做出的决定,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甲类及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疾病在2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疾控部门;乙类、丙类在24小时内上报,并做好相关卫生防病知识宣教及健康教育工作。 (2)医务科职责: 负责督导医疗救治,人员配备工作,积极实施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开展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工作;做好传染病防治的技术储备工作。 (3)临床科室职责: 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按规定及时填写传报卡,报告

2021年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

目录 1.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2.放射科染管理感制度 3.医院洗衣房感染管理制度 4.医院污水处理感染管理制度 5.手部卫生实施规范 6.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8.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9.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10.医院感染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制度 11.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2.母婴同室感染管理制度 13.消毒灭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4.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15.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6.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17.换药室感染管理制度 18.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19.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20.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21.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22.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23.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24.消毒药械购进使用管理制度 25.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购进使用管理制度 26.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27.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 28.分娩室感染管理制度 29.理疗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30.手卫生管理制度 31.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分区明显标识清楚,保持室内清洁。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 3、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4、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5、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HBV、HCV、HIV过筛检查。对HBsAg阳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 6、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对内镜各管道进行彻底冲洗、消毒、干燥,储存于专用消毒柜内。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 7、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8、每日监测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每月一次对内镜(细菌数<20cfu,无致病菌)、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细菌监测。 9、按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放射科染管理感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工作人员衣帽整齐,工作场所整洁。 3、室内每日通风,紫外线消毒一次。 4、调钡用具使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或一用一灭菌。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保不准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1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业务副院长 组员:医务处、院感科、护理部、感染性疾病科、药剂科及检验科主任 二、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上报院感科。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于12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3、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进行报告。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下列感染控制措施: 1、院感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并将调查证实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院领导。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感染控制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证,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展开,将受到感染人群缩小到最低范围。 2、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协助临床科室查找感染源及传

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及感染范围的扩大。 3、护理部负责协调护理人员,协助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及病人安置工作。 4、检验科负责各种病原学检测。 5、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负责应急物资、药品的准备和发放工作。 6、感染管理科负责流行病学调查: a.证实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病例进行确诊。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的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隔离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作出判断。 f.出具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措施: 1、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早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趋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 3、加强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督监测。 4、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如消毒及无菌操作、消毒产品的'管理等。 6、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 7、及时汇总和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医院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精选6篇)

医院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精选6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没准儿会出现一些突发事故,为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把损失降到最低,往往需要预先编制好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1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感染爆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院或某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流行: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显著高于常规水平的现象。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急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药学、后勤等部门首席负责人及部分临床科室专家。 2、职责: 主要是负责组织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组织相关人员会诊,提出诊治意见及整改措施;负责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报告。 应急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其职责主要是及时准确地完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监测及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督办;作好有关记录;及时完成暴发事件的调查报告;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协调工作。负责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级别确定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感染病人及高危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指导。 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报告程序;

1、当疑有或出现医院暴发流行趋势时,经治医生应立即向本科室主任报告,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上班时间报院感科、下班及节假日报医院总值班) 根据《医院管理办法》规定: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1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及区疾控中心报告。 1)3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2)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4)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道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经调查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及市中区疾控中心报告。 1)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爆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院感科接到科室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向医务处等相关部门通报; 3、院感科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感染调查及监测工作;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 三、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措施: 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积极开展调查,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2、科室应根据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并对处理措施进行持续监测。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措施,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评价。 3、积极救治患者,实行感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同时保护易感人群,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9篇)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按照《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并落实。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委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开会讨论。 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率。 4.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每月对医院感染监测及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相应记录。 5.应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应对感染患者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并参照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等,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6.每月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每季度考核一次;根据保洁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与指导,每季度考核一次;对患者,陪护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如手卫生,隔离等的宣传及教育。 7.医疗废物管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要求,正确分类与收集,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一旦发生前述情形时,应按照我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医疗废物交接记录齐全,资料保存三年。

8.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按照要求和流程进行报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9.接受医院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二) 一、医院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基本要求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全体医务人员要提高认识,特别是急诊、皮肤科门诊、工作人员要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措施,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 2、诊室应通风良好,做好空气消毒。 3、坚持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手足口病病人,应立即请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专家进行进一步明确诊断。 4、重视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定期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5、注意环境卫生、通风换气,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6、做好转诊工作。 二、病区的消毒隔离 1、紫外线消毒。一般按每立方空间紫外线灯瓦数≥1.5w,大约为每____个地面平方一盏30w紫外线灯管,照射时间一般为30-60min,每天____次。 2、开窗通风,每日____次,每次____分钟。 3、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

医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2019年医院感染和防控制度汇编)

医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019年) 为了确保发生传染病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处理疫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按照快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密控制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救治病人、减少死亡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领导机构与职责 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传染病防控工作,承担本地区传染病监测及传染病防控工作,负责当地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医学观察,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等,指导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处理和疫情现场的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专业人员的培训、健康教育。

传染病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及职责详见《第二篇-第一部分-第一章-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具体分工与职责如下: (一)医疗救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贯彻落实区卫健局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制定和修订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负责全院应对突发疫情和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指挥和协调工作。 (二)临床专家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及时、准确、规范地上报医疗救治进展情况,负责相关诊疗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三)消毒隔离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配备和流程管理,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指导;。空气、排泄物、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监测;根据《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四)感染控制、疫情报告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就诊流程和防护指导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负责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规范管理及培训;负责疫情登记,确保24小时内疫情报告通讯畅通,及时收集、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五)后勤供应、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交通运输、转运车辆、司机等问题,负责设备消毒药品、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供应,保障疫情报告网络畅通;负责安全保卫、通讯、环境卫生保障工作。 三、预防、监测与报告

医院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精选7篇)

医院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精选7篇) 医院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难免会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总不可避免地需要事先编制应急预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院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篇1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切实维护全镇人民群众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各级防控预案要求,现制定我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建立完善新冠肺炎防控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冠肺炎病例,有效防控疫情扩散,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处置和转诊,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早期排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三)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标本采集及运送、医务人员防护等工作。确保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 二、工作原则 高度重视、联防联控、预防为主、充分准备、依法管理、协调指挥、加强培训、快速反应、尽早上报、规范诊疗、集中收治。 三、组织管理 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政府、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全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治工作和领导,相关重大问题的决策,统一部署预防和控制工作和应急人员的调动。并成立医疗专家组和应急分队、消毒隔离组、

后勤保障等组织。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彭凡辉院长 副组长:孙磊、朱美菊 成员:叶文婕、程丽华、王云、尤建、戚晓伟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专家小组 组长:尤建 副组长:戚晓伟 医疗组成员:牛刚、孙加胜、田松、刘双城 护理组成员:梁凤、朱廖荣、谢雪华、吕敏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小组 组长:彭凡辉 副组长:孙磊、朱美菊 成员:叶文婕、王云、桑蕾、程丽华、李勇、赵杰、刘瑶、谢颖君 4、消毒隔离组 组长:彭凡辉 成员:孙磊、李勇、赵杰、赵梓言 5、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云 成员:桑蕾、李勇、赵杰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应对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相关工作。本预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五、应急准备 (一)做好物资储备。 各科室要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卫生健康委、市(区)、县卫生健康局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各种物资(包括抢救治疗必需的设备、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等)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种专用救治设施、设备做好登记备案。各科室对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院感制度汇编.docx

8、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特殊传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处理后洗 涤。运送车辆洁污分开,并有定期清洁消毒制度。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换下的带有脓血、体液的被服、床单放入污物袋中,到指定地点进行清洗,不明原因传染病、肮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衣被要先消毒后清洗。 9、化验报告单应实行近端或远端打印方式。 10、疑似传染病人应单间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按传染病管理要 求处理。 八、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在职教育,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科内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2、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员的培训:各科室挑选责任心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医师和护师担任医院感染监控员,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每月对其组织1次业务培训。 3、医院感染知识的全员培训: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培训方式有: (1)专家讲课。 (2)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学习班。 (3)试卷问答。 (4)科室组织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4、新上岗人员在岗前教育课程中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5、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专业培训,如医生参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学习班、护士参加消毒灭菌学习班、行政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学习班、清洁工参加保洁培训班等。 6、各种培训班应有培训资料、考勤记录、试卷和成绩单。 九、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 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如下: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

衣、专用防护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严格禁止针头回套操作,以防刺伤。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清洁双手、沐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防止其健康受到损害。 5、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6、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排泄物、血液、体液无论是否被污染或接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传播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飞沫传播的隔离。 二、医院感染应按照标准防护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 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 时)、医用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 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 或病区)。 十、医院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一。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 (一)病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 1、发现传染病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院领导及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应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发生针刺伤或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 2、防范措施 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向医院报告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医院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由总务科焚烧处理,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医院,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工作,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扫床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巾,静脉输液(采血)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6、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加强对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物品灭菌质量,手术人员手的监控,有呼吸道感染或局部有感染的人员禁止参加手术,做好无菌物品效果监测,保证无菌物品的灭菌效果,手术室空气每日消毒2次,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微生物控制在≤200cfu/m3,感染与非感染手术分室进行,特异性感染手术,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巡回人员穿隔离衣、戴手套产、鞋套,并严格按《医院消毒规范》做好各种物品、空气、物表的消毒。 7、加强供应室的感染控制管理 ①严格按物品的洗涤程序进行操作。 ②物品收集,发放不逆反. ③选用合格的物品包装,灭菌包的体积不得超过30×50×50cm,物品包内放化学指标卡,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④定期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并记录。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一 . 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 (一)病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 1、发现传染病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院领导及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 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应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发生针刺伤或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 →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 2、防范措施 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向医院报告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 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医院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 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 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 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由总务科焚烧处理,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 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医院,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工作,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 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扫床实行一床一 套、一桌一巾,静脉输液(采血)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减少人员走动 . 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6、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加强对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物品灭菌质量, 手术人员手的监控,有呼吸道感染或局部有感染的人员禁止参加手术,做好无菌物品效果监测,保证无菌物 品的灭菌效果,手术室空气每日消毒2次,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微 生物控制在≤ 200cfu/m3,感染与非感染手术分室进行,特异性感染手术,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巡回人员穿隔离衣、戴手套产、鞋套,并严格按《医院消毒规范》做好各种物品、空气、物表的消毒。 7、加强供应室的感染控制管理 ①严格按物品的洗涤程序进行操作。 ②物品收集,发放不逆反。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完整版 )-医院感染规定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三篇

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三篇 一、成立防控工作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职责: 2、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班主任要在早晨对来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检查,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对有发热、出疹、腹腹泻、流感 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登记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班主任要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进行病因追查,并认真进行登记。 4、学校以及班主任加强宣传力度,要做好时时讲,事事讲。 5、班主任要做好教室等场所的通风工作,每天放学后相关人员要对 以上场所实施消毒,并认真做好记录。按时上交各种材料。 二、严格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1、严格按要求控制学校传染源并对发病学生采取控制及隔离措施; 2、学生病情好转后,经校医检查签字后方可进入教室。 3、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加强室内外的消毒工作。 消毒方法:1、开窗通风2、定时消毒 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学生防病意识。 1、加强春季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到四个一,即:一次大型 集会、一个班会、一个宣传栏、一封告家长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抗病能力。 四、预防物质保障

购买一定预防药品及消毒药品 注:传染病各班必须及时上报校长室和总务处。 五、应急处理 1、对上级相关部门应急指挥部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2、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传染病 领导小组报告。 3、在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时间:甲类传染 病(包括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6小时内;乙类传染病12 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告。统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向上级卫生 主管部门、区疾控中心报告。任何人不得瞒报、慌报、缓报疫情。 4、对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在做好自身保护的前提下,及时转送 村卫生所诊治。班主任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5、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由副校长安排相关人员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消毒处理,必要时请疾控中心 进行终末消毒。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应严格进行临床观察。 6、对易感人群应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需要 进行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主动配合有关卫生部门采取 的医疗措施。 8、大队辅导员安排相关人员加强校园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消灭鼠害,灭蚊灭蝇灭蟑螂。

(完整)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完整)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 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会议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主要议定的事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