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血管内超声的使用流程

血管内超声的使用流程

血管内超声的使用流程

1. 简介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是一种通过导管将超声探头放置

在血管内,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来观察血管的内部结构和病变的一种医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图像,并且可以在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时提供实时的导引和监测。

2. 使用流程

以下是血管内超声的使用流程:

2.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患者应该事先进行相关的准备,如遵循医生的饮食、用药等建议。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确定需要检查的血管和部位,并选择适当的超声探头。

2.2 术前操作

在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前,需要进行一些术前操作:

•患者需要空腹,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脱掉衣物和首饰。

•患者会被连线到心电图仪上,以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不适感。

2.3 插管和引导

在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时,需要进行插管和引导:

•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处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

•导管会被引导到需要检查的血管内。

•通过导管,医生会将超声探头引入到血管内,并将其定位到需要观察的血管段。

2.4 超声扫描

一旦超声探头置入到血管内,医生会进行超声扫描:

•医生会向超声探头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以使血管内腔与超声探头之间形成一个空隙,提供更清晰的超声图像。

•医生会逐渐将超声探头推进到需要观察的血管段,同时观察超声图像的显示。

•医生可以通过调整超声探头的角度和位置,来获取不同角度和深度的血管图像。

2.5 结果评估

医生会对超声图像进行评估和分析:

•医生会观察血管的内部结构、血管壁的厚度、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等。

•医生会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解读,并与患者进行沟通,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2.6 操作结束

一旦血管内超声检查完成,需要进行一些操作结束的步骤:

•医生会将超声探头从患者的血管内取出。

•导管会被小心地拔出。

•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区,进行观察和护理。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患者应按医嘱进行必要的准备和禁食禁饮。

•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保持镇静和合作。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电图、血压等。

4. 结论

血管内超声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检查方法,在血管介入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正确的使用流程,可以获取准确的血管图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是血管内超声的使用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了解。如需详细了解,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程序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程序 一、物品准备 血管超声引导系统1台、改良塞丁格穿刺组件1套、超声引导系统专用针器1套、非无菌与无菌超声探查耦合剂各1支、其余同传统PICC穿刺用品. 二、操作程序 1.获得置管医嘱,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并预约X射线检查行导管定位。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处置室),核对床号、姓名. 3.摆体位,暴露穿刺区域,患者戴口罩.血管超声仪摆放在操作者对面,便于操作 者在目视屏幕下双手操作。 4.在血管超声引导下选择血管步骤: 先摸到肘窝处的动脉搏动,大概在肘窝上2cm处先找肱动脉与肱静脉,涂抹少量的耦合剂,用探头轻轻压迫,可见其搏动的为肱动脉,与之伴行的可被压扁的为肱静脉.因肱静脉汇合于内侧的贵要静脉,所以将探头向内侧、向上慢慢移动,找到内径较大的血管,用探头压迫,可以压扁,不见脉搏就是首选的穿刺血管-贵要静脉。在预穿刺点处做好标记。 5.测量体位:患者平卧,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右胸 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测量臂围:穿刺点上10cm,记录测量数据.止血带放于患者上臂的下方。 6.手消毒液洗手、消毒 A.摆体位、建立无菌区。 B.助手将放有棉球的弯盘内倒入酒精及碘伏. C.操作者以穿刺点为中心,酒精消毒(顺-逆-顺)三遍,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 D.酒精待干,以穿刺点为中心,碘伏消毒(顺-逆—顺)三遍,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在病人臂下铺无菌治疗巾。 7.穿隔离衣,更换无菌手套. 8.带无菌手套,打开插管包,铺好洞巾,吧PICC导管及连接器放到插管包的无 菌弯盘内。检查导管的完整性,预冲连接器、减压套筒、输液接头、最后冲

超声介入流程

超声介入流程 超声介入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技术,通过超声波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可以在人体内进行检查、治疗和手术。超声介入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患者准备、超声引导、操作器械引入、操作器械操作和术后处理。 患者准备是超声介入的第一步。在进行超声介入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进行术前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超声介入。 接下来是超声引导。在超声介入过程中,医生会使用超声仪器,将超声波导入患者体内,以引导手术操作。超声引导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和定位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定位目标区域。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患者体内的器官、血管和病变部位,以便进行后续的操作。 然后是操作器械引入。在进行超声介入手术时,医生需要将操作器械引入患者体内。操作器械通常会通过切口或穿刺技术进入体内,然后通过超声引导下准确定位到目标区域。操作器械的引入需要经过谨慎的操作,以确保准确无误地到达目标位置。 接下来是操作器械操作。在将操作器械引入目标区域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操作器械可以用于取样、穿刺、

抽取液体等,以进行病灶检查、病理学分析或治疗。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超声引导下的实时图像进行准确操作,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是术后处理。超声介入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术后处理。这包括伤口缝合、止血、消毒等步骤,以保证手术部位的痊愈和恢复。术后处理也包括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健康恢复。 超声介入流程包括患者准备、超声引导、操作器械引入、操作器械操作和术后处理。通过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医生可以在患者体内进行检查、治疗和手术,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风险。超声介入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在多个疾病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超声介入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超声检查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内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 (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 (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分流和瓣膜反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反流的程度。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和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流出道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以及在适当条件下估测肺动脉压力。 6.要检查特殊切面。右位心在胸骨右缘显示相应切面,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应在胸骨右缘显示升主动脉长轴切面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 [原理] 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指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使用末端连接有超声探针的特殊导管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心导管将微型化的超声换能器置入心血管腔内,多晶片换能器环形阵列或单晶片换能器高速旋转(1800转/分)完成360°动态血管截面扫描,通过成像处理系统,回波信号强弱以灰阶形式显示,二维横截面成像,显示心血管断面形态。[适应症] 血管内超声主要应用于冠状动脉系统的诊断、指导、评估。 1.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临界病变、模糊病变; 2.指导一些复杂、特殊病变,如:左主干病变、开口及分叉病变、 CTO病变、 桥血管病变等; 3.需明确病变形态和斑块性质; 4.评价病变长度,明确支架的选择和放置; 5.评价支架植入术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 6.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随访性研究。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 [用物准备] 1.IVUS主机、IVUS连接盒(PIM盒)、自动自动回撤装置; 2.IVUS导管; [操作流程] 1.如需VH-IVUS和FFR功能,开机前先连接主机后下方的ECG和BP电缆线,导入 心电信号和有创压; 2.启动主机,新建病例,视屏右上角红心闪烁证明心电信号连接成功,无心电 信号将丢失VH-IVUS功能,但不会影响灰阶IVUS的录制; 3.进入HOME界面(实时录制状态);

4.将PIM盒(IVUS导管连接盒)放入无菌袋,IVUS导管连接PIM盒,待视屏左下 方提示catheter Insert再将导管送入体内; 5.在血管造影检查的基础上,选定所需检查的血管和病变部位; 6.同普通介入治疗,按1000IU/Kg追加普通肝素,防止导管血栓; 7.采用6 F及以上的指引导管放置到冠状动脉口,将0.014英寸的指引导丝送至 靶血管的远端; 8.将血管内超声导管(电子相阵控)沿指引导丝送至指引导管口(冠脉开口) 暂停,按下RING DOWN键待环晕伪影消失再继续推送; 9.将超声导管送至需要进行检查的病变部位的远端,按下RECORD键,自靶血管 的远端至冠脉开口以一定的速度连续回撤,完成完整超声影像录制,然后对感兴趣的部位再重点检查的; 10.录制过程VH Off,只要接通心电信号就具有VH-IVUS信息;彩色血流功能需 要事先选择,按Chroma键,视屏下方显示Chroma Flow on; 11.最后对采集的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整理、存档。 [注意事项] 1.牢记在导丝和IVUS导管进入体内之前应预先给予肝素---避免血栓形成; 2.牢记在成像前应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即使血压在临界低限)---避免冠脉 痉挛; 3.牢记在对左主干或右冠脉开口病变进行成像时,应将指引导管撤至主动脉内 ---避免将指引导管误认为成开口病变; 4.现有超声导管均为一次性使用标准,为了图像质量、安全和避免交叉感染不 要重复使用; 5.超声导管不能打折,操作轻柔,勿送入远端细小血管以免造成损伤; 6.推送导管不能越过指引导丝,靶血管显著狭窄先行球囊预扩,不能强行通过; 7.超声导管必需推送至病变的远端,回撤至主干开口,获取完整靶血管信息, 防止遗漏病变; 8.血管狭窄、迂曲并钙化显著时,先手动回撤感觉阻力,阻力大不宜采用自动 回撤装置。 [并发症]

血管超声操作及测量手法演示

血管超声操作及测量手法演示 第三十页,共四十九页。多普勒频谱的观察和分析多普勒频谱描述取样区域内血细胞的血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频移(速度),与横轴平行的线称基线,基线上下的频谱分别代表朝向探头与背向探头的两个方向血流。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九页。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九页。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九页。获得血管内血流的最佳多普勒频谱在最佳的彩色血流图上获得多普勒频谱,有利于正确的选择取样部位和保证取样线与血流方向平行,从而获得最佳多普勒频谱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九页。如果要获取动脉狭窄处的最大流速,应将取样容积置于狭窄段的最窄处,并使取样线与射流的方向而不是血管壁平行。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九页。血管超声操作及测量手法课件第一页,共四十九页。血管管壁成像主要依靠反射正常血管管壁及内膜光滑,成像原理为大界面反射。(大界面反射的特点:入射角度超过30%时可出现回声失落)测量观察管壁及内膜时应尽量使声束与血管垂直第二页,共四十九页。第三页,共四十九页。血流成像主要依靠散射(背向散射及多普勒效应)散射:超声波在传播中遇到粗糙面或极小的障碍物,声波将使其成为新的声源,使得声波能量向四面八方发射。红细胞是一种散射体。第四页,共四十九页。彩超检查的一般操作程序 1、获取最佳的二维图像 2、在最佳的二维图像上区彩色血流图,并通过调节彩色速度标尺,壁滤波、彩色增益等获取最佳的彩色血流图3、在最佳的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彩色血流图有助于选择性地取多普勒和帮助多普勒取样容积。第五页,共四十九页。探头频率的选择较高的发射频率产生较佳的图像,对分辨率的要求较高,而多普勒超声则首先要求较好的穿透力。因此较低的发射频率可以改进血流信号的显示。在相同的探测深度,多普勒超声所需的发射频率相对低于二维超声所需的发射频率。第六页,共四十九页。提高血管内彩色血流信号的敏感性

血管内超声的使用流程

血管内超声的使用流程 1. 简介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是一种通过导管将超声探头放置 在血管内,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来观察血管的内部结构和病变的一种医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图像,并且可以在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时提供实时的导引和监测。 2. 使用流程 以下是血管内超声的使用流程: 2.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患者应该事先进行相关的准备,如遵循医生的饮食、用药等建议。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确定需要检查的血管和部位,并选择适当的超声探头。 2.2 术前操作 在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前,需要进行一些术前操作: •患者需要空腹,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脱掉衣物和首饰。 •患者会被连线到心电图仪上,以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不适感。 2.3 插管和引导 在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时,需要进行插管和引导: •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处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 •导管会被引导到需要检查的血管内。 •通过导管,医生会将超声探头引入到血管内,并将其定位到需要观察的血管段。 2.4 超声扫描 一旦超声探头置入到血管内,医生会进行超声扫描:

•医生会向超声探头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以使血管内腔与超声探头之间形成一个空隙,提供更清晰的超声图像。 •医生会逐渐将超声探头推进到需要观察的血管段,同时观察超声图像的显示。 •医生可以通过调整超声探头的角度和位置,来获取不同角度和深度的血管图像。 2.5 结果评估 医生会对超声图像进行评估和分析: •医生会观察血管的内部结构、血管壁的厚度、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等。 •医生会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解读,并与患者进行沟通,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2.6 操作结束 一旦血管内超声检查完成,需要进行一些操作结束的步骤: •医生会将超声探头从患者的血管内取出。 •导管会被小心地拔出。 •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区,进行观察和护理。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患者应按医嘱进行必要的准备和禁食禁饮。 •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保持镇静和合作。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电图、血压等。 4. 结论 血管内超声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检查方法,在血管介入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正确的使用流程,可以获取准确的血管图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是血管内超声的使用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了解。如需详细了解,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内容】 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 血管内径:主动脉、肺动脉 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 心功能:EF、FS、E/A 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 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 心脏结构:心室与心房的识别、房室间隔的连续性 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 心内分流:房室间隔、动脉导管、其它 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 【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 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室壁:

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切面:二维观察左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的中段有无运动异常。M型超声观察左室前壁及后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较为直观。CDFI可观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费东门及其分支、主动脉瓣血流,室间隔有无异常分流。 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 二维超声观察二、三尖瓣口活动情况,房、室间隔有无回声中断,左室侧壁及前室间隔心尖段、中段、基底段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CDFI 观察二、三尖瓣口血流,房室间隔有无过隔血流、肺静脉开口位置是否正常。PW及CW观察二尖瓣、三尖瓣瓣口血流,通过二尖瓣瓣口血流频谱测E峰、A峰、E/A比值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4、剑下四腔心切面:检查房间隔完整性的重要切面。 [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 男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5mm 右室<35mm 女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0mm 右室<35mm 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

超声检查的操作程序与注意事项

超声检查的操作程序与注意事项 二十世纪,超声检查开始运用到医学诊断,超声检查发展至今在当代医学检 查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超声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影像诊断的医学技术,又称为超声检查或者超声诊断学。超声检查可以将人体组织肌肉、脏器的大小、形状、结构和病灶进行影像化,达到肉眼可见观察的效果。现如今超声诊断 在医学中应用广泛,它不仅可以起诊断的作用,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随着介入超声和超声治疗的加盟,肝肾的穿刺、癌症的治疗、震波碎石等检测和 治疗方式也迅速发展起来,超声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超声检查仪器见图1。 图1超声检查仪 超声介入也是超声检查的一种方法,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 穿刺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以达到诊断的目的。超 声介入具有操作简便、引导准确、无放射线损伤、诊断效果好等特点,在医学诊 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目前超声介入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良性 肿瘤的的治疗有了巨大的突破。 对于超声检查的基本步骤包括:检查前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进行超声检查 前确认患者信息是否无误,检查过程中若出现突发情况应及时进行救助,超声检 查结束后需要针对患者的检查部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根据检查的病症和部位 不同,超声检查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也不同。下面对腹部的超声检查、心脏的 超声检查以及妇产科的超声检查的操作规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腹部超声检查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具体如下。操作程序:(1)采用凸阵 或线阵探头,频率为3~5Hz或8~12Hz。(2)受检者通常采用平卧的姿势,检查 过程中保持呼吸平稳。(3)检查内容包括脏器的大小、结构和位置等[1]。(4) 超声束进行横向、纵向和斜向三个方向的检测,排除伪像干扰。(5)观察脏器 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密切关系。(6)对于胆系检查的患者,最好早晨空腹进行 检查;对于胃肠受气体干扰的患者,排气后进行检查。(7)肥胖患者,在适量 饮水后采用坐位或卧位进行检查。(8)胃肠超声检查的患者检查前空腹禁水, 并保持排便清洁。(9)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者检查前应禁食,检查中可适量饮水。注意事项:(1)对于脏器的大小测量值与实际往往存在较小偏差。(2)检 查时要考虑受检者的体型,对于腹壁厚、透声差的肥胖患者,可以适当降低频率。(3)检查前将仪器的相关参数调整为最佳。(4)对于胆系和肠胃的超声检查适 宜安排在上午,空腹检查。(5)对于婴幼儿的超声检测可在其哺乳或睡眠时进行,不能合作的儿童可采用镇定剂灌肠[2]。(6)对于急性患者的超声检查应保证 高质高效,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一定的复查。 心脏超声检查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具体如下。操作程序:(1)在超声检 查之前,保证检查室的安静、整洁和安全,检查室配上深色窗帘,检查室内的急 救药物及抢救措施是否齐全。(2)启动超声检查仪器,调节仪器的各项参数, 保证显像清晰。(3)操作者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及两年及以上的心血管超 声检查工作经验。(4)采用平卧式或左侧卧式进行检查,检查时需要露出患者 上腹和前胸。(5)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以此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6)特殊情况需要检查特殊切面。(7)记录超声检查中的重要图像。注意 事项:(1)按照操作程序严格进行超声检查。(2)询问患者病史病情,结合临 床实际情况进行检查。(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患者体位。(4)频谱多普勒 检查时尽可能保持声束与血流的方向平行,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5)检测数 据或诊断结果有误时,及时进行重复检测,避免误诊和缺诊。 妇产科超声检查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具体如下。操作程序:(1)孕妇在 检查前进行适量饮水,充盈膀胱,标准为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子宫底部。(2)采 用凸阵探头,频率为3~5Hz,采用平卧式进行检查,在下腹部进行纵向、横向、 斜向三个方位的检查[3]。(3)早期妊娠孕妇在检查前适量饮水,待膀胱充盈后进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

适当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

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容】 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 血管径:主动脉、肺动脉 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 心功能:EF、FS、E/A 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 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 心脏结构:心室与心房的识别、房室间隔的连续性 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 心分流:房室间隔、动脉导管、其它 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 【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 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室测量在心室舒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室壁:在心

脏舒末期腱索水平测量;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切面:二维观察左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的中段有无运动异常。M型超声观察左室前壁及后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较为直观。CDFI可观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费东门及其分支、主动脉瓣血流,室间隔有无异常分流。 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右室:心脏舒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 二维超声观察二、三尖瓣口活动情况,房、室间隔有无回声中断,左室侧壁及前室间隔心尖段、中段、基底段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CDFI 观察二、三尖瓣口血流,房室间隔有无过隔血流、肺静脉开口位置是否正常。PW及CW观察二尖瓣、三尖瓣瓣口血流,通过二尖瓣瓣口血流频谱测E峰、A峰、E/A比值来评价左室舒功能。 4、剑下四腔心切面:检查房间隔完整性的重要切面。 [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 男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5mm 右室<35mm 女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0mm 右室<35mm 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

IVUS操作与流程

IVUS操作与流程 IVUS(Intravascular ultrasound,血管内超声)是一种介入性心脏检查技术,通过在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内插入超声探头,利用超声波在血管内部生成图像来评估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IVUS操作和流程如下: 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在手术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禁食等。在手术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并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2.局部麻醉:通常,在IVUS检查中,只需要局部麻醉即可。医生会在穿刺点附近注射一小量局部麻醉剂,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插入导管:医生会在手术中将导管插入到合适的血管中,通常是在大腿或手臂上。导管的插入过程需要使用X光机或超声波等成像技术来引导。 4.导管进入血管:一旦导管插入正确的位置,医生会将导管通过动脉或静脉进入患者的血管。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5.引导导管进入感兴趣的血管:为了进行IVUS检查,医生会使用X 光机或超声波等成像技术引导导管进入感兴趣的血管。医生会在成像中心获取图像以确定导管的精确位置。 6.插入IVUS探头:一旦导管进入了感兴趣的血管,医生会将IVUS探头插入导管中,使其靠近血管壁。IVUS探头通常包括一个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发出并接收超声波,然后将其转化为图像。

7.开始扫描:一旦IVUS探头插入到正确的位置,医生会开始扫描。探头会放射超声波并记录反射的声波信号。这些信号会被接收器收集和处理,并转化为图像显示在监视器上。 8.评估图像:医生会根据IVUS图像评估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图像通常显示血管内腔的截面,血管壁的厚度和异常,如斑块。医生会使用这些图像来评估血管的状况,包括狭窄程度和血管壁异常,进一步指导治疗。 9.打印和存储图像:医生通常会打印并存储IVUS图像,以备将来参考。这些图像可以用于与患者进行交流、跟踪疾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10.拔除导管:一旦IVUS检查完成,医生会小心地将导管从患者的血管中拔出。拔除导管后,医生会对穿刺点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减轻可能的出血或感染风险。 总结起来,IVUS操作和流程涉及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插入导管、引导导管进入感兴趣的血管、插入IVUS探头、开始扫描、评估图像、打印和存储图像以及拔除导管等步骤。这一过程能够提供详细的血管内部图像,帮助医生评估和治疗血管病变。

多普勒彩超操作流程

多普勒彩超操作流程 多普勒彩超(Doppler Color Ultrasound)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结合了超声波成像与多普勒效应,可以实时观察和评估血流速度和方向,常用于心血管和血管系统的检查。本文将详细描述多普勒彩超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操作的清晰、准确和实用。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多普勒彩超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1 病人准备 •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症状、既往疾病史和用药情况等。 •辨别禁忌证:确认病人是否存在禁忌证,如过敏史、心脏起搏器等。 1.2 设备准备 •打开设备:启动多普勒彩超设备,并进行自检。 •准备探头:根据具体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并连接到设备上。 •调整设置:根据具体检查需求,调整设备参数,如深度、增益、频率等。 1.3 消毒准备 •洗手消毒:进行手部洗手消毒,戴上无菌手套。 •准备消毒剂:准备适量的消毒剂和无菌纱布等工具。 2. 检查操作 完成准备工作后,可以开始进行多普勒彩超的检查操作。 2.1 定位 •与病人交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并获得病人的配合。 •定位部位:根据具体检查目的和医生要求,确定要检查的部位,并标记在病人身上。 2.2 准备探头 •使用凝胶:在探头上涂抹适量的水溶性凝胶,以提高超声波传导效果。 •放置探头:将涂有凝胶的探头轻轻放置在病人皮肤上,并保持稳定。 2.3 影像获取 •调节角度: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探头角度以获得最佳影像质量。 •扫描图像:通过移动或旋转探头,扫描并观察目标区域的图像。

•调整参数: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设备参数以优化图像质量。 •捕捉图像:在观察到满意的图像时,按下设备键盘上的“捕捉”按钮,保存图像。 2.4 多普勒模式 •切换模式:根据需要,将设备切换到多普勒模式。 •测量血流速度:通过探头发送超声波,并接收血流反射信号,测量血流速度和方向。 •调整参数: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多普勒模式下的参数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2.5 影像分析 •观察影像:仔细观察彩色多普勒影像和超声波影像,注意异常结构和血流情况。 •测量尺寸:使用软件工具,在影像上进行相关测量,如器官大小、管径等。•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和临床知识,分析病人的病变情况,并形成报告。 2.6 结束操作 •关闭设备:在检查结束后,关闭多普勒彩超设备。 •清理工作区:清理探头和设备,保持整洁。 •记录报告:将检查结果和分析记录在病历中,并向医生汇报。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多普勒彩超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操作规范: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错误和漏诊。 •安全措施:确保设备和探头的安全使用,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 •病人配合: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获得其配合,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影像质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参数以获得最佳影像质量。 •结果分析:结合临床知识对影像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并形成完整的报告。 以上就是多普勒彩超的详细操作流程。通过准备工作、定位、准备探头、影像获取、多普勒模式、影像分析和结束操作等步骤,可以完成一次成功的多普勒彩超检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安全措施、病人配合、影像质量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才能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潘庄医院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及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囊性或实性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和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

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和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回声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