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内容】

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

血管内径:主动脉、肺动脉

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

心功能:EF、FS、E/A

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

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

心脏结构:心室与心房的识别、房室间隔的连续性

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

心内分流:房室间隔、动脉导管、其它

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

【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

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室

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切面:二维观察左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的中段有无运动异常。M型超声观察左室前壁及后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较为直观。CDFI可观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费东门及其分支、主动脉瓣血流,室间隔有无异常分流。

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

二维超声观察二、三尖瓣口活动情况,房、室间隔有无回声中断,左室侧壁及前室间隔心尖段、中段、基底段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CDFI观察二、三尖瓣口血流,房室间隔有无过隔血流、肺静脉开口位置是否正常。PW及CW观察二尖瓣、三尖瓣瓣口血流,通过二尖瓣瓣口血流频谱测E峰、A峰、E/A比值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4、剑下四腔心切面:检查房间隔完整性的重要切面。

[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

男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5mm 右室<35mm

女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0mm 右室<35mm

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

右室前壁<5mm 主动脉内径<30mm

肺动脉内径<30mm,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

下腔静脉内径16—20mm

二、常规腹部(肝、胆、胰、脾、双肾)

肝脏

【检查内容】

1、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加或减低。

3.肝实质内异常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5.肝血管、胆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血管内有无栓子形成。

6.体位移动、深呼吸时观察肝脏的活动度,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7.肝门部及腹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有无腹水。

【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

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

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2.检查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9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3.扫查方法

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肝脏超声常规切面、探头位置:右季肋下横切观察第一肝门;剑突下切观察第二肝门;右肋间斜切观察右叶间裂;肋缘下矢状面观察左外侧角、左叶间裂、左叶经腹主动脉、正中裂、膈顶部、肝下缘。

【肝脏的测量】

(1)肝右叶最大斜径:需显示观察膈顶部,以肝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肝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正常值不超过12~14cm。(2)肝右叶前后径: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测量8~10cm。(3)肝右叶横径:自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测值不超过10cm。(4)左半肝厚度和长度:以通过

腹主动脉的矢状纵切声像图作为测量左半肝厚度和长度的标准切面,尽可能显示膈肌,正常测值为左半肝厚度(包括尾状叶)不超过6cm,长度不超过9cm。(5)肝右叶锁骨中线肋缘下厚度和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常探测不到;当深呼吸时长度可达肋缘下0.5~1.5cm;对肺活量大者,肝上下动度亦大,深呼吸时,长度明显增加,与平稳呼吸的比较甚至可有5~6cm之差。

【注意事项】

1.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应对上下、内外等部位进行连续性滑行扫查,在某一位置进行断面观察时,应做左右或上下方向最大范围的侧动扫查,避免跳跃式扫查。

2.对肝脏径线测量时要坚持标准体位和标准切面,避免因呼吸深度和检查体位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

3.在右肋间扫查观察右膈顶部肝组织结构时应让病人尽可能呼气,使横膈尽量上升后做屏气动作,以便超声束能有效投射至上述区域,井使检查者有足够时间调整声束投射方向及观察,分析声像图特征。同理,在肝脏其他部位检查中,让病人尽可能吸气使横膈尽量下降后

再屏气,以避开肋骨、肋弓和胃肠气体的遮挡而获得最佳显示。

4.在肋下缘肋间断面扫查时、右肾上极、右肾上腺及腹膜后病变易重叠在肝脏断面上、故应重视纵断面或冠状断面的扫查,并配合呼吸运动动态观察,帮助确定病变是在肝内还是在肝外。

5.在测量血管血流频谱时,应充分取得病人的合作,暂时屏住呼吸3~5s,在此时间内获取一段平稳频谱即可。切不可长时间屏气.以免造成频谱误差。

胆囊与胆道

【检查内容】

1.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

2.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3.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4.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5.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检查方法】

1.患者准备(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

2.扫查方法(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膈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

右肝胆管。(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

1.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2.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3.超声测量(1)正常胆囊的长径一般不超过8.5cm,前后径数不超过3.5cm;前后径对胆囊张力的反映较长径更有价值。(2)正常胆囊壁厚度空腹状态下不超过2.5mm,测量时探头必须垂直于胆囊壁,否则会产生胆囊壁增厚的假象。

【正常胆道及参考值】

1.肝内胆管,左、右肝管在门脉左右支的前方,内径在2mm以下;正常肝内胆管二级以上分支超声难以清晰显示。

2.肝外胆管,声像图上肝外胆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紧贴于门静脉腹侧与之伴行,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前方为胃十二指肠,胆管下段延伸进入胰头背外侧。下段胆管由于胃肠道气体的干扰,不易清晰显示。正常人肝外胆管上段内径不超过5.0mm,下段内径不超过

8mm,高龄者有增宽趋势。

【注意事项】

1.胆囊壁增厚呈双层,不是急性胆囊炎特有的表现,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症和腹水、急性重症肝炎时都可出现。

2.初期单纯性胆囊炎超声表现不典型。胆囊稍增大,囊壁轻度增厚。

3.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炎时,胆囊不大,仅显示囊壁增厚、模糊,内有沉积物。胆囊壁外肝组织有低回声带可能为严重胆囊炎的炎性渗出。

4.胆囊结石易误诊的常见于以下:(1)胆囊内炎性沉积物或陈旧的浓缩胆汁等易误诊为泥沙样结石。(2)当结石不大或嵌顿于胆囊颈管时容易漏诊。(3)位于近肝门部的肝外胆管结石误认为胆囊结石。(4)胆囊颈管部结石、粘连瘢痕组织、癌肿、胆囊颈部淋巴结钙化灶等易误诊为胆管结石。(5)肝胆管积气及后方多重反射易误诊为结石声影,应注意鉴别。(6)胆总管末端的癌肿、蛔虫尸体碎块和黏稠胆汁、脓性胆汁、胆管乳头部溃疡炎症等也有同结石相似的超声表现。

5.胆囊气性坏疽,胆囊增大,囊壁显著增厚,囊内含有气体,后方显示不清。

6.或胃切除术后,常见胆囊增大伴沉积物回声,但囊壁不增厚无压痛,有助于鉴别。

7.轻度慢性胆囊炎声像图无特异性,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常显示不清。超声诊断困难。

8.胆囊炎增殖型需与胆囊癌的厚壁型、胆囊腺肌样增生症鉴别。 9.结石的胆囊轮廓不清晰,仅见胆囊前壁的弧形高回声,伴宽大声影,看不到结石轮廓,呈典型的“WES”征。(wall echo shadow,囊壁回声的正影)。超声检查中易误诊为“WES”征有下列情况:(1)钙胆汁或钙化胆囊声像图显示为高回声带,其后伴有清晰的声影,

胆囊内腔不能显示,鉴别困难。(2)胆囊过小或先天缺如,肝门附近含气的胃肠道易误诊为胆囊充满结石。(3)胆囊切除术后瘢痕组织或胆囊窝纤维化,应结合病史诊断。

10.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发病率高,较多结石高回声团及声影掩盖肿瘤是漏诊的主要原因。实块性胆囊癌有时与肝癌不易区别。(1)突到胆囊腔,肿物似与门静脉右支接近;(2)内有结石强回声;(3)来自胆囊动脉,应高度提示胆囊癌。

11.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不能作为鉴别良恶性梗阻的依据。12.肝外胆管扩张是超声检查梗阻性黄疸的灵敏指标。胆管的扩张先于临床黄疸出现。

13.梗阻水平判断(1)总管扩张是下端梗阻的可靠依据。(2)外胆管正常或不显示而肝内胆管或左右肝管仅一侧扩张提示上段肝门部阻塞。(3)多数情况下胆囊与胆总管的张力状态是一致的,即胆囊增大提示下段阻塞,胆囊不大符合上段阻塞。(4)有时胆囊与胆总管处于矛盾的张力状态,提示胆囊颈部阻塞或胆囊本身存在病变。胆囊是否增大不能作为判断梗阻水平的标志。

胰腺

【检查内容】

1.胰腺的形态、大小、轮廓、边界。

2.胰腺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

3.胰管的长度与内径。

4.胰腺周围主要血管,胆总管,相邻器官与胰腺的关系。

5.胰腺病灶的所在位置、数量、分布范围、大小、形态、边缘、回声强度及其对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影响。

【检查方法】

1.被检查者体位取平卧位,侧卧位和坐位以及立位。

2.探头常规沿胰腺长轴走行检查,同时辅以胰腺各部位的短轴超声扫查。

3.在左第8~9肋间以脾脏为透声窗,在脾门静脉旁观察胰尾。

4.注意胰腺和周围脏器如:肝脏、脾脏、胆囊和胆道、胃、十二指肠、胰腺周围的血管和胰腺的关系。

5.肝外胆道扩张者须观察胰腺及胆道的全长。

6.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超声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引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正常参考值】

1.正常测量部位:剑突下(上腹部)横切面测量胰头、胰体、胰尾厚度,胰头于下腔静脉前方进行测量,胰体于腹主动脉前方进行测量,胰尾于腹主动脉左侧缘进行测量。

2.胰腺正常参考值:胰头:≤2.5cm ,胰体、尾≤2.0cm。

【注意事项】

1.测量和判断胰腺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约1/4人的胰腺形态或位置有变异。

2.胰腺炎时胰腺肿大程度、实质内炎症侵袭程度、周围炎性液体积聚。

3.注意胰头部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胆道系统、胰管受压狭窄闭塞或扩张的范围、程度。判断和测量胰管扩张,发现胰腺结石。

4.胰腺囊性病变的位置、大小、数量、囊壁和囊液情况。假性囊肿邻近的动脉可形成假性动脉瘤、门静脉血栓,超声检查必须警惕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存在。

5.发现胰腺内1.0cm以上的实性肿瘤,确认胰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和边界、内部回声等级和回声均匀程度,超声对胰尾部和较小胰腺肿瘤的敏感性较差。

6.胰腺病变对胰腺后方血管的影响。

7.胰腺外伤时小网膜囊积液积血,严重的胰腺破裂。

8.区分胰腺病变和周围病变:(1)与胰头紧贴的肝尾叶容易被误认为胰腺肿瘤,多断面扫查可判定肝尾叶与肝左叶背侧的连续关系;(2)胰腺周围肿大的淋巴结与胰腺紧贴时易被误认为胰腺肿瘤;(3)部分胰头和钩突部的原始副胰呈低回声易被误认为胰腺肿瘤,多切面观察其为非球形结构。

9.严重黄疸伴胆道全程扩张,而胰头未发现明确病灶者,应考虑

十二指肠壶腹部病变。

10.胰岛细胞瘤多数位于胰腺体、尾部,通常瘤体较小(约1~2mm),呈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规整,内部回声均匀,绝大多数伴有发作性低血糖症状。

脾脏

【检查内容】

1.检查时因观察脾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脾实质回声改变、有无钙化及异常团块回声,如有占位病变,应观察其边缘、内部回声高低及分布均匀程度、形态等。

2.必要时再行彩色多谱勒血流检查。

【检查方法】

1.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必要时可行空腹检查。

2.体位:可取右侧卧位、仰卧位及左前斜位。

3.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0~5.0MHz,亦可用相控阵扇形探头。

4.标准切面:左肋间斜切、左肋下斜切。

5.探头位置:左肋间、左肋下。探头置于左腋中线、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的第9~11肋间进行扫查。常规测量:正常脾脏前缘不超过腋前线,下缘不超过左肋缘。(1)厚径:探头顺腋前线至腋后线9~10肋间斜切面显示脾门及脾静脉,测量自脾门垂直于脾对侧缘间的距离,即为脾厚径,正常参考范围为3~4 cm,个别也可<4.5cm。

(2)长径:通过与左第10肋平行探测显示脾脏肋间斜切面,测量其下极最低点至上极最高点的距离,即为脾脏解剖学上的长径,正常参考范围为8~10cm。

6.CDFI观察脾门及脾内血管分布,用频谱多谱勒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注意事项】

1.超声基本上可明确提示的病变包括下列五种:(1)脾肿大。(2)脾含液性占位病变,如脾囊肿、多囊脾、脾脓肿等。(3)脾实质性占位病变。(4)脾实质钙化。(5)脾外伤。

2.部分病理结合声像图与临床病理情况及其他检查有可能确定病变的性质:(1)脾急性局灶性感染。(2)脾动脉栓塞。

3.超声提供病理声像图改变但应进一步检查的病变包括下列两种:(1)脾实质弥漫性回声异常。(2)脾实质实性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判断。

肾脏

【检查内容】

1.肾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包膜回声是否正常。如果一侧找不到肾脏,则应了解有无手术史,注意有无异位肾(盆腔、胸腔)、萎缩肾或先天性肾发育不全、肾缺如(单肾),并作检查和鉴别。 2.注意肾皮质、髓质(锥体)的厚薄和回声强度有无异常改变;有无集合系统(肾盂、肾盏)扩张征象。

3.观察肾内有无弥漫性或局限性回声异常。

4.若发现局限性回声异常,应确定其部位(肾实质、锥体或肾窦区)、大小、形态和回声特征。

5.观察肾周有无积液或其他异常征象。

6.怀疑肾脏恶性肿瘤时,应常规检查肾门部及主动脉、下腔静脉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

【检查方法】

1.使用凸阵和扇扫探头,成人一般用频率为3~5MHz,儿童选用频率为5~7MHz。

2.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如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3.扫查的切面(1)扫查冠状切面。病人仰卧位或侧卧位,探头置于腋后线,纵向扫查,使声束指向内前方。以肝脏和脾脏为声窗,可分别获得右肾和左肾的最大冠状切面声像图。标准肾脏冠状切面呈外凸内凹的蚕豆形,此切面应显示肾门结构。(2)扫查矢状切面。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探头置于腰背部或季肋角部纵向扫查,并使声束向上倾斜,获得肾脏矢状切面图。冠状和矢状切面可统称为肾脏的长轴切面。(3)扫查横切面。在冠状扫查的位置,旋转探头90度,可获得肾脏的横切面声像图。标准肾门部横切面似马蹄形。此切面应显示肾门结构,并使显示的前后径(厚度)和宽径最小。(4)利用冠状切面和(或)横切面显示肾门部血管。使用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诊断仪分别探测肾动脉、肾段动脉、叶间动脉的血

流速度、阻力指数、加速时间。在上腹部横段扫查,检测肾动脉起始段的各种血流参数。

4.测量方法(1)测量肾脏长径。标准肾脏冠状切面或肾脏的最大矢状切面,从上极的上缘至下极的下缘。(2)测量肾脏宽径。标准肾门部横切面,从肾门内上缘至外侧缘。肾窦宽径从肾窦高回声的内侧缘到外侧缘。(3)测量肾脏厚度。标准肾门部横切面,从前缘至后缘。

【注意事项】

1.决定有无肾内局限性病变,必需从肾长轴断面(冠状、纵断)和短轴系列断面来观察,以免漏诊或误诊,对于肾的赘生性肿物(囊肿、肾癌)尤应如此。

2.注意识别正常肾脏变异和伪像干扰,勿将正常肾脏表面的分叶状切迹和肥大肾柱误诊为肾肿瘤。

3.超声检查虽然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是尚存在许多局限性,甚至是“盲区”。超声诊断医师必须对各种疾病的超声检查价值和局限性有足够的认识。超声检查“无异常”,不等于“无疾病”,更不能称正常。必要时,建议进行其他检查。

4.对肾血管检查,仅在临床有特殊要求时进行。

三、泌尿、男性生殖系

输尿管

【检查内容】

1.自肾盂开始向下扫查,观察输尿管是否有扩张、扩张的程度及

部位。

2.正常输尿管内径狭小,超声不能显示。大量饮水使膀胱高度充盈后检查,可能显示输尿管下段和膀胱壁段及其蠕动,其内径可达2~4mm。

3.最易显示的部位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和膀胱壁段(即第一和第三狭窄部)。通常首先依次检查该两处输尿管,若能确定病变所在,可不必常规检查第二狭窄部。

4.输尿管走行是否正常,有无迂曲。

5.扩张输尿管末端的部位、形态,管壁有无增厚及增厚的范围;观察输尿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及其大小和回声特征,如结石、肿物等。

6.尽可能找到输尿管开口的位置(膀胱壁段),观察开口处有无结石或肿物等异常回声。

7.有条件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输尿管口的尿流信号。也可利用彩色快闪伪像发现微小结石。

【检查方法】

1.宜在晨间空腹检查,以排除肠气干扰。必要时,前一日禁食产气食物,服缓泻剂、消胀片等。检查前大量饮水,适当充盈膀胱。必要时,饮水后服用呋塞米(速尿)或肌肉注射呋塞米(速尿)15~20min后检查。

2.扫查方法和切面(1)受检者侧卧位冠状扫查输尿管长轴切面,以肾门或积水的肾盂为标志,显示肾输尿管衔接部,然后沿长轴追

踪扫查,逐段显示输尿管。也可取仰卧位分别在下腔静脉或腹主动脉外侧1~2cm处纵向扫查,寻找扩张的腹段输尿管,向下追踪盆部输尿管。(2)以膀胱为声窗,在膀胱三角区显示膀胱壁段及两侧输尿管口。向上逆行追踪检查盆段输尿管。有条件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辨认输尿管出口并观察和对比双侧输尿管喷尿。(3)受检者取仰卧位,以髂总动脉末端及髂外动脉为标志加压倾斜扫查,在髂总动脉前方寻找到输尿管后,调整探头方向,显示输尿管第二狭窄部。若充盈的膀胱影响检查,可先检查输尿管盆段和膀胱壁内段,排空膀胱后再检查第二狭窄部。(4)受检者取俯卧位经背部扫查,显示积水的肾盂后,向下追踪探测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和上段输尿管,直到受髂嵴声影影响为止。在经腹部显示输尿管困难时,此切面作为补充,不必常规检查。

膀胱

【检查内容】

1.膀胱壁回声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2.膀胱壁(黏膜)回声有无局部增厚、增强及局部隆起。

3.膀胱腔内有无异常回声,注意异常回声的部位、强度、形状、大小、移动性、后方声影及其与膀胱壁的关系。

4.输尿管膀胱段、盆段有无扩张。

5.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输尿管口喷尿的情况。

【检查方法】

1.一般腹部超声检查,若有条件可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以凸阵

探头最好,3~3.5MHz。

2.检查前大量饮水,使膀胱充分充盈。

3.经腹检查时在耻骨上膀胱区由低向高横切、由中线向两侧纵切,进行系列扫查。

4.经直肠检查膀胱与检查前列腺方法相似。

前列腺

【检查内容】

1.前列腺的大小(径线测量)、长径(上下径)和厚径(前后径),利用矢状切面测量。宽径利用前列腺横切面或斜冠状切面测量。

2.前列腺的形状、包膜是否完整,左右侧是否对称。

3.内部回声有无异常,有无局限性回声异常,如囊性或实性病变,有无点状、斑点状或团块状强回声及其分布。

4.彩色多普勒检查,正常前列腺血流信号左右两侧对称。注意有无弥漫性或局限性血流信号增多或减少。

【检查方法】

1.需高分辨率的超声诊断仪兼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功能。仪器配有经腹壁扫查的3.5~5MHz凸阵式或线阵式探头和经直肠端扫式5~9MHz宽频或变频探头。

2.患者检查前准备(1)经腹壁超声扫查需事先多量饮水,适当充盈膀胱。(2)经直肠超声扫查,排便后检查,膀胱无需充盈。

3.体位与姿势(1)经腹壁扫查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至耻骨联

合。(2)经直肠扫查者取左侧卧位,两腿屈曲,暴露臀部和会阴部。

4.操作步骤和方法(1)经腹壁扫查,耻骨联合上缘盆腔纵切扫查与横切扫查。(2)经直肠扫查,进行前列腺系列横切面、矢状切面以及双侧精囊切面扫查。

【注意事项】

1.经腹超声检查前列腺的图像分辨力远不及经直肠检查法。如有腹壁厚、局部瘢痕、膀胱充盈不良等情况,常使前列腺检查不能满意进行。

2.经直肠前列腺检查时,探头和乳胶套表面应由耦合剂充分润滑。插入肛门时动作必须轻巧,避免疼痛。有外痔和肛裂患者慎用。

四、妇科

【检查内容】

1.子宫体位置(前位、水平位、后位)。

2.子宫体大小(纵径)×(横径)×(前后径),标准切面为纵切面测量宫底至内口最大距离为纵径,垂直于子宫纵径为前后径,横切面垂直于子宫体纵切面为横径。成年妇女正常子宫大小参考值为:纵径5.5~7.5cm,前后径3.0~4.0cm,横径4.5~5.5cm,宫颈长2.5~3.0cm,青春期宫体与宫颈等长,生育期为2:1,老年期又为1:1。

3.子宫肌壁回声。

4.内膜厚度为子宫矢状切面双层内膜的厚度,成人月经分泌期内膜厚度<14mm,如怀疑内膜病变时,超声检查应选择月经干净后3~4天进行。绝经期妇女内膜厚度<4mm。

5.宫腔分离时测量分离宽度。

6.子宫纵切面节育器的上缘至宫底外缘的距离为1.7~2.4cm。

7.卵巢大小为相互垂直的最大径,必要时观察卵泡的个数,大小及有无黄体。

8.双附件区有无异常回声。

9.子宫直肠陷窝有无积液。

10.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可以在宫体与宫颈交界处显示子宫动脉,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随月经周期、妊娠期变化而变化。

【经腹超声检查方法】

1.患者在检查前应饮水500~800ml,膀胱适度充盈,以能够显示子宫底部为标准。

2.一般采用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

3.患者常规取平卧位,于下腹部先纵向探测,后横向探测,多切面探测。

五、产科

经腹部超声检查早期妊娠

【检查方法】

1.将仪器设置在产科条件下,以达到国际安全标准的要求。一般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标准.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腹部超声检查 (2) 第二章心脏超声检查 (5) 第三章外周血管及浅表器官超声检查 (7) 第四章妇产科超声检查 (10) 第五章经食道超声 (12) 第六章经阴道超声 (15) 第七章经直肠超声 (17) 第八章介入超声检查 (19)

第一章腹部超声检查 【检查方法】 1、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输尿管和膀胱。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一、检查前准备 1.病人排队预约,向病人说明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2.维持机器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拉上机房内窗帘使室内光线变暗。 3.将超声诊断仪电源与交流稳压器相连,启动稳压电源,使电源稳定在机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 4.打开仪器开关待仪器预热,冻结图像,适当预热后进入使用程序。 5.根据申请检查的项目选择探头、设置合理的增益,按规范化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检查,以获得理想化、规范化的图像。 二、腹部超声检查 (一)、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1.对于空腔脏器〔例如胃,膀胱〕,检查前通常需要使其充盈液体并排除内部气体。 2.对胆囊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 露胆囊内病变。 3.对子宫,前列腺等盆腔深在脏器或痛变检查时,需使膀胱充盈,作为透声窗。 4.对胆道系统检查时,需要先禁食,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5.在需要评价胆囊功能或了解胆管有无梗阻时,则要准备脂餐。 (二)、腹部超声检查方法 1.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必要时让患者做呼吸运动配合。 3.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

超声科检查标准及其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规范及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

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

适当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功能检查科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功能检查科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一、患者接待 1.在患者到达前,确保超声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调试好其各项功能。 2.介绍自己并向患者解释超声检查目的和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3.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与医生共同确定超声检查的具体内容。 二、操作准备 1.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穿戴好专业超声器械操作的防护手套和无菌手套,保证操作无菌。 2.固定超声图像采集设备,确保其稳定。 3.准备好所需的超声探头及输液袋、注射器等辅助工具。 4.关注患者体位,确保舒适和合适的操作环境。 三、操作流程 1.根据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进行检查,如腹部、胸部、 心脏、血管等。 2.根据检查部位的特点,调整超声设备的参数,并对图像进行调谐, 使其清晰可见。 3.在患者皮肤上涂抹适量的超声凝胶,以减少超声波与皮肤之间的空 气隔离,提高图像质量。

4.轻柔地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检查部位,根据患者的呼吸和体位,适当 调整超声探头的方向和角度,使得扫描范围全面、清晰。 5.检查前确保区域内无异常的结构(如水肿、血肿等),如果发现异 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6.通过调整图像增益、深度、频率等参数,使得图像色彩明亮、锐利,尽量避免伪影和伪装。 7.对于大小不确定的结构,在不同的层面上分步扫描,以获得更全面 和准确的超声图像。 8.操作人员应遵循良好的操作习惯,尽量减少探头在患者皮肤上的移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适。 9.检查结束后,将超声探头清洗干净,并彻底清洗、消毒和包装,存 放到指定位置。 四、安全措施 1.在操作过程中,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尊重,确保患者对操作的知情同意。 2.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范,确保超声探头的无菌与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3.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确保自身健康状况良好,避免 将疾病传染给患者。 4.根据超声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保障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一、检查前准备 1.病人排队预约,向病人说明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2.维持机器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拉上机房内窗帘使室内光线变暗。 3.将超声诊断仪电源与交流稳压器相连,启动稳压电源,使电源稳定在机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 4.打开仪器开关待仪器预热,冻结图像,适当预热后进入使用程序。 5.根据申请检查的项目选择探头、设置合理的增益,按规范化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检查,以获得理想化、规范化的图像。 二、腹部超声检查 (一)、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1.对于空腔脏器〔例如胃,膀胱〕,检查前通常需要使其充盈液体并排除内部 气体。 2.对胆囊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 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3.对子宫,前列腺等盆腔深在脏器或痛变检查时,需使膀胱充盈,作为透声 窗。 4.对胆道系统检查时,需要先禁食,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5.在需要评价胆囊功能或了解胆管有无梗阻时,则要准备脂餐。 (二)、腹部超声检查方法 1.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必要时让患者做呼吸运动配合。 3.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

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 超声科是医学影像科室中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进行超声检查,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超声科操作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下面是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个人着装: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整齐、统一的工作服,头发必须整齐,不能有长发披肩。工作服必须经常更换和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2.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必须进行洗手和消毒。洗手时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揉搓双手,包括指缝、指尖、手腕等部位,时间不少于20秒。消毒时要用消毒液擦拭双手, 注意包括指缝、指甲等难以清洁的部位。 3. 仪器准备: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必须对超声仪器进行准备和检查。包括确认超声探头的连接和调整是否正确,确认超声仪器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消毒液、无菌套和保护垫等器材。 4. 患者准备: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准备。包括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告知患者需要脱下的衣物,摆好姿势。还要确认患者是否有禁忌症,例如孕妇不能进行超声检查。 5. 操作流程: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首先要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检查区域,然后用适当的

超声探头进行触诊和洗净,再进行超声图像采集。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法轻柔、稳定,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6. 录像存档:操作人员在完成超声检查后必须将图像和数据进行录像存档。录像存档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区域和结论,确保数据的保存和追溯。 7. 设备维护与清洁:操作人员在超声检查完成后必须对超声仪器进行清洁和维护。清洁要用适当的消毒液擦拭超声探头和仪器的外表,消毒要用经过检验合格的消毒液进行处理。 以上是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只有保证操作规范,才能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超声医学操作要求规范.doc

word 某某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X 〔超声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腹部超声检查2 第二章心脏超声检查5 第三章外周血管与浅表器官超声检查7 第四章妇产科超声检查10 第五章经食道超声12 第六章经阴道超声15 第七章经直肠超声17 第八章介入超声检查19

第一章腹部超声检查 【检查方法】 1、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与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输尿管和膀胱。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与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标准与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与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与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与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与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与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与阑尾脓肿、梗阻与胃肠腔扩X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与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

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与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与后方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X、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篇: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1.病人身份识别:至少有2种方法进行病人身份识别,询问病人“你叫什么名字?”,并进行腕带识别。 2.认真查看申请单,了解病人的一般信息、检查项目及目的、病史、主诉、体征、历史检查,手术史等内容。 3.检查前:询问病人检查的准备情况,如是否空腹、憋尿等;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拉好围帘,做到“一医一患”;清理检查床,保持干净整洁; 4.检查时:嘱病人暴露检查部位;涂抹超声耦合剂;按检查技术规范操作,保存图像规范,必要时,行体格检查。 5.检查后:嘱病人清洁皮肤,医生清洁探头,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6.报告书写实事求是,科学规范。审核签名后,门急诊病人将报告发送给病人或家属;住院病人发送到病区。 7.检查过程服务态度优良,检查认真负责,注重与病人沟通交流。第二篇:江苏省产前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试行) 江苏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江苏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江苏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 江苏省产前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试行) 产前超声检查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孕妇和胎儿进行影像学诊断,为妇产科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之一,更好地进行出生缺陷干预。近年来,产前超声检查已经普及,超声仪器不断改进,检查技术日益提高,超声队伍不断壮大。在实际工作中,胎儿畸形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为临床诊断胎儿畸形和确定中止妊娠提供了证据。但是,社会对优生优育的要求几近完美,超声检查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因为围生医学明确胎儿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胎儿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特点,而且个体差异普遍存在,因此,超声检

查不可能发现所有畸形。为进一步提高产前超声诊断水平,提高畸形的检出率,更好地为妇产科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有必要加强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的质量控制。江苏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江苏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和江苏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特组织我省产科超声领域的知名超声专家,研究制定《江苏省产前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试行)》。 一、机构的基本条件: 必须取得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有与检查目的匹配的超声检查设备,并有经过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执业医师方可开展产前超声检查工作。一级医院助理执业医师可以出具超声检查报告。 二、江苏省产前超声检查分为四级: 1、一般产前超声检查(第一层次):由具备服务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级妇幼保健站及以上单位承担; 2、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第二层次):由二级及以上医院承担; 3、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第三层次):由有关三级医院和市级妇幼保健院承担; 4、针对性胎儿超声检查(第四层次):由有关三级医院和市级妇幼保健院承担。 开单医师应该按照要求分层次开单,并将以上分级内容告知孕妇。 三、早孕期超声检查操作规范目的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观察子宫和附件,确定妊娠,观察胚胎结构及发育情况。为妇产科临床进行优生优育提供影像学证据。确定宫内孕、诊断多胎妊娠、评估孕周、排除妊娠有关异常(异位妊娠、葡萄胎、胚胎宫内死亡)、排除其他妇科疾患(盆腔肿块、子宫畸形)、辅助绒毛活检。 技术要求 (一)、一般产前超声检查(第一层次)。 1、适应症:尿HCG呈阳性、月经龄第6周至第12周、因疾病或计划生育需要进行检查的孕妇。 2、检查内容:

超声检查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 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内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 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 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 (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水 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尖四 腔心、心尖五腔心、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 (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分流和瓣膜反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反流的程度。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和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分流、流出道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以及在适当条件下估测肺动脉压力。 6.要检查特殊切面。右位心在胸骨右缘显示相应切面,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应在胸骨右缘显示升主动脉长轴切面 7.除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可用示波显像外,常规超声检查对有意义的图像应留有记录如热敏纸摄片和(或)录像带或磁、光盘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进行检查。 2.认真查看申请单,了解病情,密切结合临床。 3.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 4.注意标定探头方位,调节仪器增益和灰阶,多普勒检查时声束方向需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以获取准确数据。 5.对测量数据或诊断有异议时应及时重复检查和测量,避免漏诊和误诊。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治中地位与作用 现代医学是由经验医学发展而来,逐步走向以数据信息为基础的实验医学,但这一过程尚未完成。包括超声检查仪在内的各种检查仪器和检查手段都只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某些方面的诊断参考信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不可能单纯依据某种方法的检查结构,对所有病人都能做出精确的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属于影像学范围,利用人体组织产生回声形成的间接图像,判断病变的物理性质,并非显微镜下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声学原理决定了超声图像可能存在某些伪差与假象。包括医师、病人及仪器条件在内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导致超声检查结果与真实病变之间的差异。超声检查医师责任是,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准确的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所发现的图像与病变之间不完全存在互相对应的关系,不能机械地“按图索骥”。因为经常有“同图异病”、“同病异图”现象。目前,根据我国超声诊断医师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医院所装备的超声仪器设备条件,对超声诊断的一般要求可定为: ①对于某些常见病,检查方法与分析手段已较为成熟,可结合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做出明确的病因诊断,例如心血管疾病、胆囊结石、早孕等。 ②对于多数病变,主要对超声检查的发现做出描述性的报告,其中器官与组织异常的区域,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判断,例如实质性、含液性、含气性等。至于病因性诊断,则仅为分析性或推断性意见。 ③对于比较复杂或疑难诊断的病变,以现象描述为主,仅供临床医师作为诊断参考。 第二节超声检查的质量控制 超声仪器和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性能存在差异。超声诊断工作者业务素质有待于整顿规范。临床医师对超声诊断应用的适应症亦需统一。仪器调节、操作手法、观察记录及报告随访等方面,应规范化并进行具体质量控制。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相比,进行超声普查是较为特殊的问题,更须规范并行严格控制。 一、超声质量控制的范围 1.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仪器设备性能及调节水平。 3.操作手法及观察分析。 4.记录与报告。 5.随访。 6.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二、超声质量控制的起点与提高 1.在立足于中等医院(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带动基层(一级)医院。 2.参照国内外新技术的开拓、进展和应用情况,不断提高质量控制要求,修订内容,逐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3.本次指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是现阶段行业内的基本质量标准,而非最高标准。 三、超声质量控制原则 1.质量控制的内容必须对多数医院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必须考虑到超声检查病人数量与占用时间。应删繁就简,又不遗漏要点。 2.质量控制应经权威部门授权组织检查,普查与抽查互相结合。普查由各医院超声诊断部门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