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教程(一)

八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教程(一)

八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教程(一)

八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教程

第一章:函数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函数的表示与运算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与应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应用

第三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点、线、平面

•直线与线段

•角的概念与性质

第四章:面积与体积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圆的面积及弧长计算

•体积与容积的计算

第五章:二次根式与勾股定理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

•勾股定理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第六章:统计与概率

•统计调查与频数分布

•概率与实际应用

第七章:函数的应用

•线性函数与线性关系

•幂函数、指数函数与指数关系•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逆运算第八章: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化式•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应用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方程

第九章:平面向量的性质与运算

•平面向量的定义与性质

•平面向量的运算与应用

第十章:相似与相交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圆与直线相交的性质

第十一章:根式与指数函数

•根式的化简与应用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第十二章:平移、旋转与等距变换

•平移、旋转与镜像

•等距变换的应用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的详细教程目录,各章节分别介绍了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和应用。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希望本教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2《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 2、了解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概念. 难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出问题 (课本问题)燃放某中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10m 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02m /s ,人离开的速度为4m /s ,那么导火线的长度应为多少厘米? (在建立不等式之前,先让学生分析清楚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使人有足够的时间到达安全区域,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应大于人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设导火线的长度应为x cm ,根据题意,得 10002.0 x >4 10 即x >5. 二、探索交流,得出概念 1、想一想: (1)你能找出几个使不等式x >5成立的x 的值吗? (2)x =5,6,8能使不等式x >5成立吗? (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对于满足x >5中的字母x ,它能够取任意数吗?如果不能,它能取哪些数呢?启发学生动手验证、动脑思考,并从中初步体会不等式解的意义及不等式解与方程解的不同之处.) 能使不等式成立得未知数得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例如,6是不等式x >5一个解,7,8,9,……也是不等式x >5的解.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不等式x -5≤﹣1的解集为x ≤4;不等式x 2>0的解集是所有非零实数.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方式将不等式x >5的解集和x -5≤﹣1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

上,并与同伴交流. (引导学生回忆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认识数轴上的点是有序的,实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让学生用具体实数对应的点加以说明.) 三、练习巩固,促进迁移 (1)例题解析 例1: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写出它的所有负整数解. (1)x>-5, (2)x≥-5; 例2:分别写出图8-6①②所表示的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 (2)随堂演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x=2是不等式x+3<4的解; (2)x=2是不等式3x<7的解集; (3)不等式3x<7的解是x=2; (4)x=3是不等式3x≥9的解. 答案:(1)不正确; (2)不正确; (3)不正确; (4)正确. 2、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 (2)x≥﹣1;(3)x<﹣1; (4)x≤﹣1. 答案: (1)数轴上实心与空心的区别在于:空心点表示解集不包括这一点,实心点表示解集包括这一点. (2)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遵循“大于向右走,小于向左走”这一原则. 四、回顾联系,形成结构 想一想: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在运用时应注意什么? (通过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 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了教学重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己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并能把函数关系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作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那么,是不是不等式的知识是孤立的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不等式的有关应用. 二、新课讲授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师]大家还记得一次函数吗?请举例给出它的一般形式. [生]如y=2x-5为一次函数. [师]在一次函数y=2x-5中, 当y=0时,有方程2x-5=0; 当y>0时,有不等式2x-5>0; 当y<0时,有不等式2x-5<0. 由此可见,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有密切关系,当函数值等于0时即为方程,当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即为不等式.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2、做一做. 作出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x 取哪些值时,2x -5=0? (2)x 取哪些值时,2x -5>0? (3)x 取哪些值时,2x -5<0? (4)x 取哪些值时,2x -5>3? 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1)当y =0时,2x -5=0, ∴x =2 5, ∴当x = 25时,2x -5=0. (2)要找2x -5>0的x 的值,也就是函数值y 大于0时所对应的x 的值,从图象上可知,y >0时,图象在x 轴上方,图象上任一点所对应的x 值都满足条件,当y =0时,则有2x -5=0,解得x =25.当x >25时,由y =2x -5可知y >0.因此当x >2 5时,2x -5>0; (3)同理可知,当x < 25时,有2x -5<0; (4)要使2x -5>3,也就是y =2x -5中的y 大于3,那么过纵坐标为3的点作一条直线平行于x 轴,这条直线与y =2x -5相交于一点B (4,3),则当x >4时,有2x -5>3. 3、试一试 如果y =﹣2x -5,那么当x 取何值时,y >0? [师]由刚才的讨论,大家应该很轻松地完成任务了吧.请大家试一试. [生]首先要画出函数y =﹣2x -5的图象,如图

八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教程

八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教程 《八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教程》学习指南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同时也是你们的教师。今天我将与你们一起探讨和学习青岛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程。这本教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它不仅能够帮助你们深化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提升你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教程概述 青岛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程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内容涵盖了代数、几何等多个领域。教程中的问题设计精巧,旨在帮助你们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升你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习建议 1. 认真阅读教程,理解每个概念和公式,不要遗漏任何部分。 2. 遇到困难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寻求解答。 3. 不断练习,通过做题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 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重点难点解析 1. 对于几何部分的重点: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2. 对于代数部分的难点:函数部分是同学们需要突破的难点,需要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图像和运用。

3. 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会在课程中提供详细解析和例题,帮助你们理解和掌握。 四、作业与练习 为了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程中的知识,我将布置一些作业和练习题。请你们认真完成这些作业,遇到问题及时向我请教,我会尽快为你们解答。 五、学习反馈与调整 我希望你们能够按照我的建议,认真学习教程,积极思考,不断练习。我将根据你们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调整我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你们的学习需求。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结语 亲爱的同学们,青岛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程虽然有些难度,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一定能够掌握它。请你们保持自信,积极面对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遇到的难题。我期待与你们一起在数学的海洋中探索和成长。现在,让我们一起启程,向着数学的巅峰进发吧!

八年级数学下册 7.8 实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青岛版-(新版)青岛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

实数 学习目标: 1、了解实数的概念,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X 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能求出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3、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重点及难点: 重点:对实数进行正确分类,能求出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难点:实数的分类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预习学案 (要求:在小组内对照答案,对有疑问的题目先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由教师集中讲解) 1、( )和( )统称为实数,( )小数是无理数,( )小数和( )小数是有理数。 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1)-5与-7 (2)与 3、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1)3.8 (2)—3.5 (3) 25 - 4、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有哪些?有理数呢? 32,41,7,π,25-,2, 5-, 94,0,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一:对实数的不同分类 1、回顾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1)有理数按定义分类: (2)有理数按正、0、负分类:

[思考]:无理数有正负之分吗?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既然有理数有以上两种分类,那么实数是不是也能这样分类呢? 2、做一做: (1)结合课件,你能将实数进行两种分类吗?试试看。 (2)、你能把32,41,7,π,25-,2,5-,38-,94,0,0.3737737773…… (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等各数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中吗? 有理数:{ …… } 无理数:{ …… } 正数:{ …… } 负数:{ …… } 【学生活动】: 1、自主完成有理数的分类。 2、师生结合课件得出实数的分类。 3、学生完成“做一做”。 【教师活动】强调总结实数的分类。 探究二:实数X 围内的几个概念. 自学课本71页,完成以下题目: 1、在实数X 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X 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吗? 2、想一想,并回答: (1)2的相反数是_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_; (2)35与351 是_________; (3)-π的相反数是___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_; (4)a 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_________,绝对值为_________. (5)若a≠0,则它的倒数为_________. 3

新青岛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案(1)

6.4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中位线既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内容的应用和深化,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中位线打下基础,尤其是在判定两直线平行和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常常用到。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中,处处渗透了归纳、类比、转化等化归思想,它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3)能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一步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通过拼图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运用。 【教学方法】 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猜测、证明的过程,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我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 比较、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设景激趣,引入新课概念学习,感悟新知拼图活

动,探索定理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小结归纳,作业布置 (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为了测量广场上的小假山外围圆形的宽(不能直接测量) 在平地上选一点A ,再分别找出线段AB 、AC 的中点D 、E ,若测出DE 的长,就可以求出宽BC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 问题是一切学习探究的先父,教材中创设的问题情境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突破。这里创设了一个现实情景,在这里教师不急于让学生找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为了让学生主动的获得新知,先让学生动手做以下一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活动。 (二) 概念学习(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1、动手实践探索 请您做一做(让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 1、找出三边的中点 2、连接6点中的任意两点 3、找找哪些线是你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未曾学过的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让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会发现有3条是已经学过的中线,有3条是没 B A C D E C B F E D A 假山

初中数学青岛版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8.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青岛版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8.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教材分析 本节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与实数大小的比较、等式和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等学生已有的知识的练习很密切,在教学时,要注意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本节内容与已学过的这些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本节内容,而且有助于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理解数学,不断发展和完善认知结构.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通过整数、分数、有理数和实数大小的比较,线段大小的比较和角的大小比较,已经接触过一些具体的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本节在学习了上述知识以及实数、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而研究不等式的解法,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本的交流与发现,会借助a-b的符号,比较a与b的大小. 2.通过例题的学习,会用作差的方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3.通过观察课本给出的实例,概括出不等式的概念. 4.通过回忆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课本交流与发现的学习,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简单变形. 5.通过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作差法比较实数的大小和不等式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本的交流与发现,会借助a-b的符号,比较a与b的大小. 2.通过例题的学习,会用作差的方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作差的方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难点:会用作差的方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评价任务】 目标1评价任务设计: 1.阅读课本84页的交流与发现,说一说a与b的三种关系.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8《实数(1)》参考教案

实数〔1〕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概念及分类,会说出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难点: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本章以前,我们曾先后学习了哪些数?数的范围是怎样逐步扩大的?回忆一下,与同学交流. 学生答复:自然数、小数、负数、分数、有理数… 本章在引入无理数以后,数的范围又进一步得到了补充. 2、你会把实数加以分类吗?你所确定的分类标准时什么?按你确定的分类标准进展一次分类后,还能再确定另一个指标作为标准,把其中的每一类再进一步分类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①正数可视为有限小数,如3可视为3.0.如果先按照是否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可将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然后再按照正、负还可继续进展分类:

②如果先按照数的正、负、零,可将实数分为三类,然后再按照是否有理数将正实数和负实数继续进展分类: 3、检查一下,在上面的两种分类中,有没有重复和遗漏?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作出答复. 例题讲解: 例1 以下各数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把有理数扩大到实数以后,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也同样适用.即如果a是一个实数,那么-a表示a的相反数,实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①什么叫相反数? 只有相加为零的不同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这个概念适合实2-2 与a的相反数是_____,实数〔a+b〕的相反数是_____,实数〔a-b〕的相反数是_______.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分析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解题能力.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渗透化归的数学美. 重点难点 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 难点 简单的不等式变形.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回顾不等式概念 回答问题: (1)水果店的小王从水果批发市场购进100千克梨和84千克苹果,你能用“>”或“<”连接梨和苹果的进货量吗? (2)几天后,小王卖出梨和苹果各a千克,你能用“>”或“<”连接梨和苹果的剩余量吗? 教师提示:(1)100________84;(2)100-a________84-a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上述问题,并展开讨论. 二、想一想,认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1、提出问题:在不等式5>3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2,在横线上填“>”或“<”号. 5+2________3+2;5-2________3-2 2、学生活动: (1)自己写一个不等式,在它的两边同时加上、减去同一个数,看看有什么结果? (2)讨论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教师活动:(1)让学生多次尝试;(2)参与学生讨论;(3)归纳指出: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字母表示:若a>b,则a+c>b+c用a-c>b-c. 三、做一做,例题解析 例1:比较下面各组中两个实数的大小: (1)12;(2)-1与 例2: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5;(2)3x>2x+2.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将这个不等式变形. 师生共同分析解答. 解:(1)不等式的两边都减去6,得: x+6-6>5-6 即x>-1. (2)不等式两边都减去2x,得: 3x-2x>2x+2-2x 即x>2. 教师指出:像例2那样,把不等式的某一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称为移项,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相类似. 四、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1、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移项. 2.简单不等式的变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一章知识点

重点、难点: 重点:有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及意义和点的坐标。 难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的理解、简单实数运算及无理数大小的比较。 一、知识框架图: 二、重要知识点 一)、知识点提示: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等概念的理解,举例说明。 2、实数怎样分类? 3、如何在产面直角坐标系中,说出点的坐标及根据坐标找点。 4、在实数范围内找一个数的绝对值、倒数、相反数、及各种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知识点 平方根: 1、概念:如果有一个数r,使得,那么我们把r叫作a的一个平方根。 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②、负数没有平方根; ③、0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一个(它就是0) ④、a的正平方根叫作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2、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叫作开平方。一个正数先开平方再2次方等于它本身; 一个正数先2次方再开平方也等于它本身。 立方根 1、概念:如果有一个数b,使得,那么我们把b叫作a的一个立方根。 ①、一个正数有一个立方根,它是正数;②、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③、0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一个(它就是0) ④、a的立方根记作。 2、求立方根号a,叫作开立方。一个数先开立方再3次方等于它本身; 一个数先3次方再开立方也等于它本身。 实数: 1、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3、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4、实数大小的比较。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时精确到的数位止共有几个数字则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就是几位。 平而直角坐标系: 1、能写出点的坐标和根据点的坐标描点。 2、关于y轴的轴反射公式:(x的坐标不变,y坐标变为它的相反数) 3、关于x轴的轴反射公式:(x的坐标变为它的相反数,y坐标不变) 4、平移公式:左右平移则x的坐标值减小或增加,上下平移则y的坐标增加或减小。 5、会用方位角和距离描述点的位置。 6、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2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青岛版

8.2 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通过"等与不等"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对立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解集.并能准确地把解表示在数轴上. ◆教学难点:正确地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 ◆教学关键: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的区别,等式性质2与不等 式的基本性质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先复习不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题组练习:用“>”和“<”填空 (1)2 0;-5 2;-7 -10; (2)设a>b,则: a+1 b+1 a-3___b-3 3a 3b -a -b 2、议论 (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明下列语句对不对: ①从5 > 4一定能得到5a>4b, ②从 1/3< 1一定能得到 1/3a 5x的两边都除以x,竟得到2 > 5!它错在哪里? 生:[由学习小组(4人或6人)讨论后选一代表回答] 3、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完成练习: 解下列方程,并用数轴表示它的解: (1)3x=18; (2)5x-3=7x+1 ; 注:由四个学习小组出两名同学自选一题上黑板演算,并对挑选较难题的同学进行激励评价。 4、Ⅰ将方程中的等号改写为不等号引入概念:

(1)3 x<18 ; (2)5x-3≥7x+1; 提出问题: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这两个式子起一个名字。 给出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是来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板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 二、新课教学 1 想一想:把x=8代入不等式3x<18,不等式成立吗?能否因此就说不等式的解是x=8?生:不是,还有很多。 师:哦,原来还有很多很多的解哦!那请同学们帮老师把他们在数轴上指出来(师画数轴,叫一学生上来指出) 2、得出:不等式解的概念: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简称不等式的解。 3老师讲述怎样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的方法(强调等号取于不取的不同之处) 4、试一试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表示在数轴上; (1)3x<18 ; (2)5x-3≥7x+1 ; 师:(1)解不等式就是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要求解的不等式变形“x

青岛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

10.5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体会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2、会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预习指导: (一)复习回顾: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2、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是一条 ,它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 3、已知函数y=-3x+6,利用图象确定当x= 时 y=0. 4、如图,已知函数y=ax+b•和y=kx•的图象, 则方程组y ax b y kx =+⎧⎨=⎩ 的解为_______. y=ax+b (二)阅读课本 “观察与思考”,解答其中的 问题,然后解答下面的问题: 1、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2,3)和B (-1,-1)两点,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是 . 2、在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当x 时,y>0;(2)当x 时,y=0; (3)当x 时,2x+1<0;当x 时,2x+1>1. (三)试着独立完成课本 例1、例2,然后阅读课本上的解题过程,注意解题格式和解题步 骤. (四)体会课本第 例1、例2的解法,然后利用图象解不等式-x+2<3x-3(用两种方法). o x y 12344321

巩固提高: 1、(中考题,仙桃)直线l 1:y=k 1x+b 与l 2:y=k 2x+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关于x 的不等式k 1x+b1 B.x<1 C.x>-2 D.x<-2 2、在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 和y=-x+3的图象. 3、利用上面的图象,解下列不等式: (1)-x+3<2x (2)-x+3>2x (3)-x+3>0 (4)-x+3<2 (5)0<-x+3<2 o x y 12344321y=k 2 x+c y=k 1x+b (1,-2)y x O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参考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记作:□ABCD. 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三、合作探究 1.做一做:用一张半透明的纸复制课本中的平 行四边形ABCD,并将复制后的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 转180度,你能平移该纸片,使它与你画的平行四边 形ABCD重合吗?〔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通过刚刚的动手操作平行四边形ABCD对边、 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能用别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 吗?〔小组交流后小组发言人全班交流最后师点拨归 结得出结论〕 2. 能证明你们得到的命题是真命题吗?〔小组 交流后小组发言人全班交流最后师点拨证明方法〕 证明: 鼓励同学 们自主完成后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四、例题剖析 例1.求证: 〔1〕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一条直线上各点 到另一条直线上的距离相等. 〔1〕:如图,l1∥l2,A,D是直线l1 上的任意两点, 过点A,D作AB∥CD,分别交l2 于点B,C.求证: AB=CD. 证明:∵AD∥BC,A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 ∴AB=CD〔平行四边形行的性质定理1〕. 〔2〕:如图,l1∥l2,A,D是直线l1 上的任意两点, AB⊥l2 ,垂足是B,CD⊥l2 ,垂足是C.求证:AB=CD. 证明:∵AB⊥l2,CD⊥l2, ∴∠ABC=90º,∠DCB=90º. ∴∠ABC=90º+∠DCB=180º ∴AB∥CD 由〔1〕可知AB=CD. 同学们自 主完成后小组 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