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需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若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致的低氧血症,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参与肺通气的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包括:①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等,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导致缺氧和CO2潴留,发生呼吸衰竭;②肺组织病变如重症肺炎、肺气肿、肺水肿等,均可导致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造成缺氧和CO2潴留;3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呼吸衰竭;④胸廓与胸膜病变如胸处伤造成的连枷胸、胸廓畸形、广泛胸膜增厚、气胸等,造成通气减少和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⑤神经肌肉病变如脑血管疾病、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重症肌无力等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或麻痹,导致呼吸衰竭。 (二)发病机制 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各种病因通过引起肺泡通气不足、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和氧耗量增加五个主要机制,使通气和(或)换气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2.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脑组织耗氧量大,约为全身耗氧量的1/5~1/4,因此对缺氧十分敏感。通常供氧完全停止4~5分钟即可引起不可逆的脑损害。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取决于缺氧的程度(表1)和发生速度。 表1 缺氧程度对中枢系统的影响

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护理

呼吸衰竭 一、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急性脑炎、颅脑创伤、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②周围神经传导系统及呼吸肌疾患: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颈椎创伤、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③胸廓狭窄、胸创伤、自发性气胸、手术损伤、急剧增加的胸腔积液等。 ④呼吸道疾患:上呼吸道异物堵塞、喉头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等。 ⑤肺血管性疾患:急性肺栓塞等。 ⑥溺水或电击。 ⑦安眠药中毒或吸入有害气体。 2.发病机制现已发现急性呼吸衰竭共有6种病理生理机制,其

中最主要的3种机制为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或肺内分流。肺泡通气不足是造成低氧血症最主要的原因。 (1)正常情况下肺泡通气量大约为4L/min,肺泡通气不足的机制主要有: ①呼吸及驱动不足:如安眠药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②呼吸负荷过重:死腔通气量增加,见于机械通气时,致使肺泡通气量下降及气管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下降。 ③呼吸泵功能障碍:如呼吸肌疾患、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2)通气/血流比值失调(V/Q)正常肺泡通气量(V)为4L/min,肺血流量(Q)为5L//min,V/Q为0.8。V/Q为0.8时可以发挥最佳气体交换效率;如果V/Q<0.8,由于肺泡通气量相对低于肺血流灌注量,致使部分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未经氧合返回左心,产生静脉分流效应,引起低氧血症;如果肺泡毛细血管灌注不足,由于肺泡通气量相对超过肺泡血流量,进入肺泡内的部分气体不能与相应的肺血流进行变换,形成无效通气,也可引起低氧血症。 (3)肺内分流正常时心肺总分流量仅占心排血量的5%,当肺炎、肺不张时,由于肺内分流量增加而产生严重的低氧血症。 (4)弥散障碍肺水肿、肺不张、肺气肿时气体弥散面积减少,肺水肿时弥散距离增大,可影响弥散功能。 (5)吸入的氧分压降低。

呼吸内科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要点

呼吸内科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要点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一般认为,在海平面大气压休息状态下,呼吸室内空气时,PaO2<8.0kPa(60mmHg)和(或)PaCO2>6.67kPa (50mmHg)时,作为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根据血气变化,将呼吸衰竭分为两型:I型系指PaO2下降而PaCO2正常或降低,多为急性呼吸衰竭的表现;Ⅱ型系指PaCO2升高,多为慢性呼吸衰竭或间有急性发作的表现,常见于阻塞性功能障碍的肺、支气管疾病。 一、病因 1.气道病变引起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支气管炎症、痉挛、肿瘤、异物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由于气道不同程度的阻塞,肺泡通气不足,导致缺氧及CO2潴留。 2.肺组织损害引起的换气功能障碍 肺部炎症、水肿、血管病变、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矽肺、ARDS等,引起V/Q灌注比例失调,弥散面积减少或解剖分流增加,导致缺氧。 3.胸廓活动减弱或呼吸肌衰竭引起的限制性通气功能 障碍

胸廓严重畸形、严重脊柱后侧突、广泛胸膜增厚、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引起胸廓活动受限制;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呼吸肌负荷加重等引起呼吸肌活动减弱,均可使肺扩张受到影响,导致肺通气量减少。 4.脑部病变引起的呼吸中枢功能障碍 脑部炎症、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代谢性或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损害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功能抑制,通气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可使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的基础。 (一)缺氧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等。 1.中枢神经系统 脑组织重量仅占全身重量的2%,而需氧量却占总量的25%,大脑耗氧量3mL/(100g·min)。早期缺氧即可引起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起到代偿作用。严重缺氧时扩张的血管血流缓慢,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离子泵”的作用减弱,致使脑水肿发生和颅内压增高,同时亦可直接损伤脑细胞。

间质性肺疾病病人健康教育

间质性肺疾病病人健康教育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X线胸片改变及肺功能损害的异质性疾病的总称,以弥漫性的肺泡炎、肺实质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特点。其中包括5大类病变特征,即结缔组织病的肺表现、各种药物及治疗所致的肺部病变、职业与环境所致的肺部病变、伴有原发病的肺部病变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上述不同的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由于细支气管周围和肺泡壁纤维化使肺顺应性降低,弥漫功能减退是早期的改变,继而出现肺容量减少和限制性通气障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肺间质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护理要点为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等。 【疾病特点】 1、目前对此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我国也无调查研究性报道。发病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40-70岁的中老年人多发。由于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一经诊断生存期仅为3.2-5年。 2、ILD以进行性呼吸困难症状为主,其进展速度可因人而异,一般病程大于3个月,1-3年可发展至影响活动、呼吸困难加重或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其次,常有咳嗽,为刺激性干咳为多见,合并感染可有咳痰。此外,随病情程度不同,病人可有乏力、厌食消瘦和发热等症状,严重感染者可有高热,个别病人可有胸痛或关节痛。 3、由于此病的原因不明,表现为进行性加重性呼吸困难,加之大量、长时间

应用糖皮质激素,病人思想负担大、心情郁闷,可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健康教育要点】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说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预防感染的意义及配合治疗的要点。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留取痰培养标本,自行观察痰量、性状和颜色变化。 2、深呼吸训练让病人取立位或卧位,半卧位,双手放在肋部,全身放松,嘱病人用鼻深吸气使膈肌尽量下移,吸至不能再吸时屏气1-2s,再用口呼气,双手往下轻压帮助呼气,以利于腹肌收缩,使气尽量排出。根据个体差异决定每一次训练时间,一般可反复做深呼吸6-8/min,持续5-10min为宜。 3、咳嗽、咳痰训练对于痰多的病人,尽量去坐位,指导家属轻叩病人背部,嘱病人同时发出咳嗽动作将痰咳出。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病人,指导适量饮水。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病人耐受而不引起疲劳为宜。 4、氧疗指导此类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而无明显二氧化碳储留,告知病人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吸入中高浓度氧,如有二氧化碳潴留时,则需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 5、用药指导告知病人严格遵医嘱用药,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止因停药过急而出现“反跳”现象。联合应用免疫抑制药时,指导病人预防合并感染发生,对应用糖皮质激素存有顾虑的病人,要做好解释工作,说明药物对控制病情的作用。 6、饮食指导鼓励病人多饮水,除正常饮食外,每日还需再饮水1000ml。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少渣饮食,少量多餐。指导家属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诱导病人进食,多进食奶、蛋、廋肉、豆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标准护理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标准护理 *导读: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肺间质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表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肺间质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表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病情一般持续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治疗措施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功能抑制剂的使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常见护理问题有:①低效性呼吸型态;②气体交换受损;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④有感染的危险;⑤预感性悲哀;⑥潜在并发症--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低效性呼吸型态 [相关因素] 肺广泛纤维化。 [主要表现] 病人进行性呼吸困难,动脉血气分析值异常。 [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最佳呼吸型态,表现为呼吸困难减轻。 [护理措施] 遵医嘱吸氧。 给病人提供有利于呼吸的体位。

监测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值。 经常陪伴病人,说明正在采取措施以保证病人的安全,解除病人的焦虑。 每日更换鼻导管,并从另侧鼻孔插入。 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准备。 [重点评价] 病人呼吸困难是否改善,动脉血气分析值是否正常。 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 肺广泛纤维化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主要表现] 低氧血症,紫绀,病人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最佳气体交换,表现为低氧血症改善,精神状态好转或不加重。 [护理措施] 严密监测血气分析值。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的变化。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遵医嘱给药,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重点评价] 病人精神状况,动脉血气分析值。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呼吸内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一、新病人进入病房后,应及时接待安置床位,介绍入院须知、病区环境,交待生活用物,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重症除外)。 二、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 2 次,连续3 天,以后改为每日 1 次,发热病人体 温≥37.5℃每6 小时测量1 次体温、脉搏、呼吸,体温≥38.5℃每4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 三、新病人入院后,24 小时内留验大小便常规标本。 四、病人原则均应卧床休息,实行分级护理和危重病人护理计划,准确给药,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治疗效果,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五、按医嘱给予饮食,轻病人进食自理,危重病人协助进食或鼻饲饮食。 六、做好患者一般卫生处置及晨、晚间护理。 七、定时巡视病房,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进行卫生宣教,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八、对长期卧床、消瘦、水肿、营养不良、昏迷的病人,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九、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班、口头交班相结合,交班内容力求准确,简明扼要,字迹工整。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肺气肿是指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腔异常扩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临床上多有气流受阻的生理学异常。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2.气体交换受损; 3.睡眠形态紊乱; 4.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 2.卧床休息,取舒适的高枕卧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 3.给予氧气吸入,并观察吸氧后喘憋及皮肤紫绀改善情况,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行血气分析,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应持续低流量(1~2L/min)吸氧。 4.注意呼吸音的改变: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提示气管内存在痰液栓塞或主要呼吸道梗阻;哮鸣音提示可能气道阻力增加;痰鸣音提示呼吸道内有痰液。 5.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而粘稠以及呼吸不畅时,可行压缩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或缓解气管、支气管痉挛,并协助翻身拍背;多饮水,每日 1500~2000ml,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6.指导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锻炼,每日 3~4 次,每次10~15 分钟,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7.加强晨晚间的护理,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并发症。 8.营养:轻症患者可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普通饮食;重症患者可给软食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多进食,注意蛋白质、热量、电解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做好口腔护理,促进患者食欲。 9.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10.戒烟酒,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了解,适应慢性疾病,熟悉疾病及其治疗知识。正确对待疾病,检查康复治疗,在患者能力范围内,鼓励患者自我护理。 2.避免诱发因素:避免吸烟及粉尘,刺激性气体的吸入;注意保暖,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条件者改善生活环境。 3.给予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讲解家庭氧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护士资格辅导:呼吸衰竭病人护理

护士资格辅导:呼吸衰竭病人护理 2018护士资格辅导:呼吸衰竭病人护理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滞留,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称之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18护士资格辅导:呼吸衰竭病人护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吸衰竭病人护理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滞留,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称之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诊断的依据常以动脉血气分析为根据,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情况下,当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一)病因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道阻塞性病变气管一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哮喘等。 2.肺组织病变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 3.肺血管疾病肺栓塞、肺血管炎等。 4.胸廓与胸膜病变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等,严重的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肥厚与粘连、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可随着病情的发展引起呼吸衰竭。 5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脑炎以及镇静催眠剂中毒,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肿瘤或外伤)、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破伤风以及严重的钾代谢紊乱,均可累及呼吸肌功能,造成呼吸肌无力、疲劳、

肺间质纤维化护理常规

一、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由于受疾病的熬煎,心情急躁,对预后担忧。学习和练习放松:焦虑和悲观心情常见于慢性肺疾病患者,病逝病情加重;气短、活动力下降及悲观心情可能会使患者脱离家人和挚友。学会放松有助于限制因气短而产生的恐惊;身体和精神放松可以幸免因肌肉惊惶而消耗过多的氧气。长期住院治疗,家庭经济困难,产生悲观、抑郁心情。首先应多方面劝慰,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增加治疗的信念,可以介绍效果好的患者治疗的过程、治疗前后的状况,消退患者的惊惶心情,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护理操纵纯熟、正确、减轻其苦痛。 二、饮食护理 保持良好的养分和适当的体重:良好的养分对保持志向体重很有帮助,慢性肺疾病的患者,因为怕吃饭时气短,所以进食削减,导致养分不良,低养分使呼吸肌乏力,从而气短加重。另外,体重超重增加心肺供氧到全身的负担,也导致气短,超重也增加膈肌的压力而使呼吸缺乏。 ①重度肺纤维化病人可予软食或半流食:这样可以减轻呼吸急迫所引起的咀嚼和吞咽困难,既有利于消化吸取,又可防止食物反流。 ②少吃辛辣、煎炸等刺激性油腻食品:平常以清淡为宜,尤其对于肥胖患者,脂肪供应量宜低。吃肉以瘦肉为宜,以到达祛痰湿与适当限制体重为目的。辛辣、煎炸等食品,易生痰,导致热助邪盛,邪热郁内而不达,久之可酿成疾热上犯于肺,加重病情。 ③少量多餐。指导患者进食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例如:蛋类、糙米、玉米面、荞麦面、水果和蔬菜等,可多赐予木耳、紫菜、海带、蘑菇等。 ④多饮水:重度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患者因张口呼吸,出汗多、饮食少,常使患者失水,并使痰液黏稠不易咯出,因此刚好补充水分、增加液体摄进量,对于订正或防止失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鼓舞患者多饮水。如患者不能饮食时,可用静脉补液,这样有利于稀释痰液。伴有心衰的患者饮水要适量。 ⑤对某些确定会引起过敏、诱发哮喘的食物,应幸免食用:所谓“忌口”就是忌“发物”。“发物”一般是指食后能引起宿病复发或新病加重的食物。“发物”包括的范围很广,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是因人而异的。例如:有些过敏体质者常因吃了鱼、虾、蟹等海腥类的食品而诱发咳、喘加重。所以肺纤维化患者应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做好“忌口”,这样既可以幸免由饮食不慎而导致咳、喘加重,又可以防止因过于讲究“忌口”而影响机体对多种养分物质的吸取。 ⑥忌烟酒、忌过咸食物:肺纤维化患者多数伴有气道高反响状态,烟、酒和过咸食物的刺激,轻易引发支气管的反响,加重咳嗽、气喘等病症。戒烟,停顿刺激是阻挡肺进一步损害的好方法,假如您仍吸烟,最重要的就是戒烟。戒烟困难者应当向医生寻求帮助。被动吸烟与您自己吸烟一样有害,劝导家人和挚友戒烟,至少不要在您四周吸烟。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护理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使机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现对临床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49~76岁,平均(59.9±7.2)岁。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回家休息,做家庭护理。 1.2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8kPa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66kPa。 1.3临床表现住院前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紧、心累、发绀、肺部干湿音、双下肢水肿;住院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咳嗽、咳痰减轻,心累、气紧缓解,发绀、肺部干湿音、双下肢水肿减轻或消失。 2.护理 2.1病情观察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辅助呼吸肌呼吸的情况,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和心律失常的情况。观察缺O2及CO2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肺部有无异常呼吸音及哕音;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评估意识状况及神经精神症状,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昏

迷者应评估瞳孔、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反射。及时了解尿常规、血电解质检查结果。 2.2氧疗的护理:缺氧给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远远大于CO2潴留,是因为人体重要脏器如脑、心脏耗氧量大,对缺氧敏感,耐受性差,而在机体内氧储备极少,仅供3~4min消耗用。>4min的严重缺氧可使重要脏器组织受到损害引起功能障碍,最后危及生命,因此氧疗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不同的呼吸衰竭类型,给氧方式与浓度也不同,根据给氧浓度可将氧疗分为两类。①非控制性氧疗:氧浓度不必严格控制,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氧流量,以达到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多用于无通气功能障碍者,例如急性肺水肿,肺不张,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实变,肺间质性纤维化,肺泡细胞癌等所致的换气功能障碍者。一般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35%~50%),甚至高浓度氧(>50%),使PaO2提高到60mmHg或SaO2在90%以上。②控制性氧疗:严格控制氧浓度,原则上应低浓度(<35%)持续吸氧。常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时,例如COPD患者,既存在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控制性氧疗的具体方法是先予以吸入25%~27%(1.0~1.5L/min)左右的氧,30分钟后复查动脉血气并观察患者的神志改变,若PaO2轻度升高,PaCO2升高不超过 1.33kPa(10mmHg)可适当提高氧浓度(<35%),使PaO2达到8.0kPa(60mmHg),而PaCO2上升不超过2.67kPa(20mmHg)即达到要求。2.3饮食护理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由于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多有明显的营养不良,容易发生呼吸肌疲劳,影响康复,因此应加强营养支持,给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不能进食的病人可鼻饲流质饮食;如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简称呼衰,是指病人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因为一些原因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患者无法在静息状态下进行正常足够的气体交换,出现了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但是又有着极高的死亡率。诱因有很多种,例如肺通气功能不足、弥散功能障碍、肺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等。判定的主要依据是动脉血气分析,病人在保持正常的海平面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状态中,动脉血氧分压还是低于60mmHg,而二氧化碳分压又高于50mmHg的情况,排除患者没有进行过心内解剖分流或者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的问题,就可以确诊为呼吸衰竭。 一、呼吸衰竭的分类 1.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常见于意外的外部因素造成的肺功能的突然衰竭,例如电击、溺水、外伤、食物中毒或者受到有害物体的刺激等。 2.慢性呼吸衰竭 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初期会有精神波动烦躁不安的情况,会表现的神志冷淡、肌肉不受控制的轻颤、无法抑制的昏睡等表现;后期就会出现心率加快失常、消化道出血、甚至休克的情况。 二、呼吸衰竭患者的表现 1.精神症状的表现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会很快有精神无法自控的表现,会出现狂躁、昏迷、抽搐等现象。而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前期会表现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不安、白天嗜睡而晚上不能入眠的情况,后期会有胡言乱语、昏睡不醒、肌肉震颤抽搐的表现,病情严重者还会伴有脑疝。

2.呼吸异样表现 患者呼吸的频率、幅度、胸廓都会不正常,在进行胸部听诊时,还会有呼吸 音的改变,出现痰鸣音、罗音、哮鸣音。 3.皮肤、粘膜及循环功能表现 患者皮肤会出现潮红颜色,口唇、舌色指甲颜色也会发生变化。测量脉搏、 心率血压时会出现脉搏洪大、心率和血压失常的现象。 4.排泄物的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的迹象,大便、呕吐物和胃液的颜色是否有异常,痰液的颜色和外观等。 二、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1.普通护理 要给病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室内要保证空气流通、温湿度合适;为防止 交叉感染,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控制感染源,降低病人患上病 原性腹部感染等并发症。病人应保持半坐卧位,可以减轻呼吸压力。衣服要选择 柔软保暖的,预防着凉感冒。指导患者学习腹部呼吸锻炼或者缩唇呼吸法,有效 的呼吸功能锻炼都可以帮助呼吸,提高呼吸组织的能力,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 很好的提升。 2.备齐抢救物品和药品 由于呼吸衰竭病人的突发情况多,死亡率又很高。在进行医疗器材的日常维 护中,一定要仔细准备。要常备抢救车、吸痰器、氧气、输液器、人工呼吸机、 气管切开包,急救药物有呼吸兴奋剂、支气管解痉剂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呼吸衰竭的病理特征,最根本的护理措施就是保持病人的气道通畅。如 果气道被痰液、异物完全堵塞,或者人工气道出现障碍时,病人必然会出现窒息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48~85岁,均系我科住院患者。其中应用呼吸机的患者28例,二氧化碳分压>70~80 mmHg,男20例,女8例,年龄45~85岁。使用呼吸机2小时~20天。经口气管插管上呼吸机6例,经鼻19例,气管切开3例。COPD诊断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COPD学组关于COPD诊治指南及COPD方案的要求[1]。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和皮肤色泽等变化,以及各类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尤其是呼吸兴奋剂)。注意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3一般护理 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纤维素、低碳水化合物食物(安置胃管患者应按胃管护理要求),保持病室整洁、通风,每日2次,正确留取各项标本,严格控制陪伴和家属探望。 4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4.1严密观察人机配合情况: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最初24小时内,更应注意患者与呼吸机配合是否协调。当患者感觉使用不舒服、与呼吸机不协调时,要查找原因,随时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模式及参数。

4.2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鼻面罩机械通气患者在排痰时护士应协助取下鼻面罩,鼓励患者多饮水,作有效的咳嗽、咳痰和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每日给予超声雾化吸入2~3次,每次10~20分钟,如发现患者无力咳痰或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需及时吸引器吸痰,同时报告医生并作气管插管的准备。 4.3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胸闷、气急、紫绀、呼吸困难的程度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病情较重者可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监测血气、电解质,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4.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腹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21%~46%[2],无创面(鼻)罩通气可产生误咽,容易发生胃膨胀。须嘱患者用鼻呼吸,减少吞咽动作,病情允许可半卧位,出现胃胀气反应及早行胃肠减压,若引起小肠胀气可用芒硝外敷腹部、肛管排气等处理。(2)压迫性损伤发生率7%~27%[3],持续使用鼻面罩机械通气者,由于长期压迫极易造成鼻梁处、两颧骨部的红肿疼痛甚至破溃。所以,面罩气囊充气后的维持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动脉端压力,一般为20~30 mmHg,充气10~15 ml,鼻梁上及两颧骨旁用纱布或海绵衬垫以减少压迫,皮肤已经破溃者可用红霉素眼膏或疤痕膏敷贴。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定时换药,防止继发感染。(3)刺激性角膜炎是由于鼻梁根部漏气刺激双眼,导致双眼球结膜充血干燥。预防的关键是防止鼻梁根部漏气,如出现角膜炎可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4)吸入性肺部感染是由于患者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误吸气道或螺纹管中积水倒流至呼吸道所致,护理过程中除应防止胃胀气致恶心、呕吐,还要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5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 5.1气管插管的护理:(1)为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头部位置宜稍后仰,并定时左右转动头部,更换导管压迫点,防止局部损伤。(2)插管应固定,防止上下活动,损伤气管黏膜。经鼻腔插管者易固定,经口腔插管者,以宽为1.2 cm 胶布将牙垫与插管固定在一起,防止插管被咬扁造成阻塞。(3)插管刺激口腔黏膜,可使分泌物增多。可用清水灌洗,再用吸引器吸出。(4)患者神志逐渐恢复时,需注意自己拔管.当呼吸衰竭缓解准备拔管时,先吸净口鼻腔的分泌物,再吸出气管内的痰液,将气囊放气,再行拔出,拔管后数小时内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5.2气管切开的护理:(1)气管套管用纱条固定于患者的颈部,要松紧适宜,固定稳妥,防止套管滑脱。(2)在运用机械通气技术时,首先强调气道通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长期使用呼吸机者,呼吸道分泌物多,必须清除。在每次吸痰前后,用无菌注射器将生理盐水3~5 ml注入气管内稀释痰液,尽量缩短吸痰时间。吸痰间隙时间根据分泌物性质、多少而定,强调必要时才吸痰,吸痰前吸纯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修改稿)doc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病人的 呼吸道护理 蒋金卫 大理学院2011级护理本科11BS02270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发作,造成气体排出受阻,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逐步加重,严重的痰液阻塞,常可危及生命。为病人采取有效排痰,保持其呼吸道畅通是护理该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作者在ICU实习护理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病人,其病情危重,存在护理诊断较多,本文针对“清理呼吸道无效”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与护理同仁同商榷。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8岁,因“反复咳、喘、痰十余年,再次发作半月余”于2006年2月13日入当地医院,病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行气管切开。2月16日因“突然抽搐,呼吸暂停,经抢救自主呼吸恢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ICU病房。查体:体温38℃,脉搏129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66/122mmHg,口唇及面部明显紫绀,呼吸困难,躁动不安,双肺呼吸音低,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双下肢2度凹陷性水肿。血气分析:PH:7.10,PaO2:42.1mmHg,PaCO2:56.5mmHg。临床诊断:COPD(急性发作期)伴呼吸衰竭(2型)、高血压病(3期),心功能不全(4级)。入ICU后立即给予机械辅助呼吸,通气方式为SIMV,遵医嘱给予消炎、平喘、解痉、强心、利尿、吸痰及输液营养支持。病人病情加重,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对因对症处理,及时调整呼吸机通气方式及参数,SIMV与CAPA交替运用,保持吸氧流量在1—3升/分之间,SaO2在 90%以上。2月23日起病人间断试脱机。3月25日能自行少量咳痰,至3月20日起病人完全脱机,生命体征较稳定,3月25日给予病人拨管封闭切开处并取半卧位,病情逐渐好转,于4月12日自动要求出院。 2 护理措施 针对“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量多,气管切开不能自行排痰”这一重要措施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2.1 机械吸痰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护理 肺心病即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系统的原发病变,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有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合并呼吸衰竭时,有的因严重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常出现肺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休克、DIC等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诱因有上呼吸道感染;氧流量控制不当;排痰无力不能及时清除呼吸道黏液;用镇静剂等。在治疗上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抢救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关键,其中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转归。现将106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为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6例,其中男64例,女42例,年龄40~90岁。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呼吸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合并肺性脑病。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若患者呼吸、脉搏加快,或呼吸浅表或叹息样呼吸,都预示病情恶化的可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预示休克出现;若患者经治疗意识转清,皮肤红润,出汗减少,预示患者病情好转。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若痰色白,量少而稀,说明病情好转;痰色黄、多而稠说明病情加重;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颜面发绀、有窒息感、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则可能痰液阻塞气道,需立即吸出,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观察大小便情况,尿量反映体液平衡和心肾功能,应每日观察出入液量并加以记录,尿量每天少于400~500 ml提示肾衰竭,尿混浊或血尿说明肾脏有损害。询问患者大便是否通畅,避免因大便用力加重心肺负担,柏油样大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应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勤拍背,每2~3 h翻身1次,同时叩拍背部, 借助重力和振动的力量促使痰液从细支气管引流入大气道以利排出,叩拍者五指并拢,掌心稍凹呈中空杯状,自背部沿脊柱两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拍, 每天3~4次,力量是使患者能耐受为宜,避开肾区软组织部位,也应经常鼓励患者作咳嗽运动,先深吸气,再张口用力咳嗽,使痰液咳出。对危重患者可用吸痰器吸痰,必要时可用气管镜在直视下吸痰。吸痰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吸痰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讲清吸痰的目的、意义及操作过程,使患者主动配合;②抽吸压力要适当,一般在16~20 kPa,否则易损伤黏膜;③吸痰前橡皮管前端用生理盐水湿润,插入深度要恰当;④对呼吸道深部的痰液,每次吸痰前,嘱患者深吸气,随即将吸痰管插入;因吸气时,喉腔内两侧声带打开,声门裂扩大,吸痰管易通过声门裂到达气管,使气管内的痰液易于吸出;⑤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导管左右旋转,缓慢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 s,以免加重缺氧,引起心律失常;⑥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和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及气味,留取痰标本

一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呼吸衰竭患者误吸后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个案护理

一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呼吸衰竭患者误吸后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个案护 理 摘要:目的:1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呼吸衰竭患者误吸后导致缺血缺氧 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呼 吸科收治 1 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呼吸衰竭患者误吸后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 的患者住院诊治过程。结果:本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病情稳定,意识逐渐 清醒,能完成简单指令,取得了满意效果,其护理要点包括机械通气的护理、病 情观察、用药护理与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护理。结论:对于病情危重,生活完全不 能自理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护理 任务复杂繁重,需要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技术,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误吸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机械通气的护理;个案护理。 肺间质纤维化(以下简称肺纤维化)是一组侵犯肺泡壁及肺泡周围组织的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肺间质纤维化,使肺顺应性降低,肺容量减少,呈限制性通气 和弥散功能障碍。患者出现慢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合并肺部感染,最终导致呼吸 衰竭,严重者死亡。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多见于低血压、低血糖、大失血、窒息、心脏骤停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损伤[1]此病并未列入卫生部统编资料中,但 是其对患者造成的神经功能的损害却不可小觑[2]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或特效方法 临床上多采用综合疗法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细胞能量供应,纠正脑水肿, 预防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来说肺纤维化发病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多以活动或劳累后出现气短、 气急,或偶见干咳为主要表现。疾病的特点为刺激性干咳(亦有极少数病人不咳),

动则气短、喘憋等。如果年龄大于50岁(多发年龄段),咳嗽气短3个月以上一 般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以使早期治疗。 1.1早期症状肺纤维化具有早期以间质细胞浸润,晚期以肺间质胶原纤维沉积 为特点,一旦进入晚期则很难逆转。因此根据肺纤维化早期的症状表现来尽早地 发现肺纤维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明显延缓肺纤维化的进展程度,为正确治 疗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时间。 1.2渐进性呼吸困难是本病的特征,患者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随着呼吸衰竭的加重变得更加明显。表现在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中枢 性呼吸衰竭呈潮式间隙或抽气样呼吸,喉部或气道病变所致的吸气性呼吸困难, 出现三凹征,当伴有呼吸肌疲劳时可表现胸腹部矛盾呼吸。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 粘痰。发绀是缺氧的典型体征,当动脉血还原血红蛋白为1.5g%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可在口唇、指甲出现发绀,贫血者发绀不明显或不出现。乏力、低热,部 分患者体重减轻,可有杵状指。体检时闻及肺底部吸气末爆裂音,颈静脉怒张, 肝脾肿大。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缺氧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严重高碳酸血症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血液循环系统症状,严重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加快心率,增加心排出量,升高血压,由于严重缺氧,酸中毒引起心肌损伤,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 失常、心脏停搏。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严重呼吸竭可明显影响肝肾功能,表现 为小便少、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和管型。重度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上消化 道出血。 于2016年06月我科收治一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于2016-06-23进食过程中发生误吸,呼吸、心跳骤停,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呈深昏迷状态,进过精心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2一般资料 2.1病例介绍: 病史:患者,男,8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1月加重伴乏力半月。于2016年06月23入院,于我院门诊就诊,行胸部正侧位提示双肺纤维化合并感染,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教学目标 ⏹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诱因 ⏹了解呼吸衰竭的分类 ⏹熟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熟悉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掌握呼吸衰竭氧疗原则 ⏹掌握呼吸衰竭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动脉血气分析 ⏹条件: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 ⏹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kPa(50mmHg)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阻肺、重症哮喘 ⏹肺组织病变:严重肺结核、肺水肿等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等 ⏹胸廓与胸膜病变:胸外伤、胸廓畸形 ⏹神经肌肉病变: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 发病机制 ⏹肺通气不足:阻塞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均可使有效通气量降低 ⏹弥散障碍:与肺泡面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压力差、气体的弥散力等有关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0.8,>0.8即无效腔通气;<0.8即生理性动静脉分流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断氧气供应20秒——全身抽搐、深昏迷 轻度——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 中、重度——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呼吸系统影响 缺O2——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 CO2——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CO2浓度<9%时,通气增加;当>9%时,呼吸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肺通气量下降,呼吸只能靠缺O2的刺激来维持呼吸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心血管系统影响 缺O2——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率失常,严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简称呼衰。 诊断的依据常以动脉血气分析为根据,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情况下,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一)分类 1.按照动脉血气分类 (1)I型呼衰:仅有PaO2 下降,<60mmHg,PaCO2 降低或正常。 (2)II型呼衰:PaCO2 升高,同时有PaO2 下降。动脉血气分析为PaO2 <60mmHg和(或)动脉血PaCO2 >50mmHg。 2.按发病急缓分类可分为急性呼衰和慢性呼衰。 一、急性呼吸衰竭 (一)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病变、重度或危重哮喘等。 2.急性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死)等。 3.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等。 (二)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低氧血症所致的呼吸困难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1.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2.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可在血流量较大的口唇、指甲、舌头等处出现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 4.循环系统多数患者有心动过速。 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严重呼吸衰竭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 (三)辅助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单纯PaO2 <60mmHg为I型呼吸衰竭;若伴有PaCo2 >50mmHg,则为 II型呼吸衰竭。 2.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原发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3.胸部影像血检查包括普通X线胸片、胸部CT等。 (四)治疗原则 对重症患者常需进入ICU病房。特别要注意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通畅的方法主要有:①若患者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 位,头后仰,托起下颚并将口打开;②清除气道内分泌及异物;③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简便人工气道、气管插管级气管切开。气管内导管是重建呼吸最可靠的方法。 2.氧疗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问题为氧合功能障碍而通气功能基本正常,较高浓度 (>35%)给氧可以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致引起CO2 潴留。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衰竭,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3.增加通气量、改善CO2 潴留 (1)呼吸兴奋剂主要适用于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对以肺炎、肺水肿等病变引起的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不宜使用。 (2)机械通气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昏迷逐渐加深,呼吸不规则或出现暂停,呼吸道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