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小说家、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小说既难以归类,又难以描摹,其“荒诞”的特征是卡夫卡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

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一、“人性荒诞”的反映

卡夫卡小说的荒诞特征,首先要归功于卡夫卡意识中的人性荒诞。在卡夫卡的小说中,人们常常处于一种迷失、哀伤、无言、狂躁的状态中,其行为所及的一切,都涵盖了荒诞

幽默和荒诞悲剧,从而体现了人性荒诞。

比如《变形记》中的主人公男爵·格力高,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庞大的昆虫,从而引

发了一系列滑稽奇怪的事件。男爵·格力高的变形虽然荒诞不经,但其中所蕴含的悲剧深

意却引人深思。他在家庭和事业中的困境、自卑感和孤独都反映了人性的荒诞和漂浮感。

卡夫卡用荒诞和讽刺来反映人性的无常、异化和荒诞,体现了人性所存在的荒诞性。

二、“空间荒诞”的表达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还表现在空间方面。卡夫卡小说中虚幻的、颠倒的、错乱的、密闭的空间,都可以看作“荒诞”的空间。这种荒诞的空间在情境中沉溺压制着人类,造

成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痛苦和孤独。

比如,《城堡》中,主人公K到山间的城堡中找工作,却找不到负责人,并被城堡长

期的官僚主义障碍所困扰。这个城堡和其中人事、地理、政治和文化环境的荒诞,表现了

一种荒谬的空间情境,这种空间常常影响主人公的行为和心态,让他们感到不能自由地进

行行动,使他们的世界成为一种封闭、独立的荒诞空间。

卡夫卡小说的“荒诞”,也趋向于表现出一种实践荒诞。主人公的所处环境是一种荒

诞的实践。卡夫卡的人物大多处于一种如坐牢般的封闭环境中,生活跟一个梦境似的不现实。他们日复一日地遵循一些难以了解和矛盾的规则,追求着未知的价值,缺乏意义和目的。在这种绝望和无力的状态下,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常常被荒诞化,是一种实践上的荒诞。

例如,《审讯》描绘了一个失去自由和身份的人的卑微,表现出一种荒诞的审判过程。这个官僚机构司法制度如此复杂而牵强,一切都是矛盾的,场面十分荒诞。与此相反,卡

夫卡小说中的主人公想要逃避现实中这些荒诞的规则,却发现自己又陷入了更大的荒诞之中。在这种实践荒诞中,卡夫卡反对任何行为规定的准则,寻求另一种自由和真理。从而,荒诞成为了表现人性、空间和实践的表现方式和方法。

总之,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不仅体现在人性的本质及其荒谬的面貌之上,

也表现在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和命运所导致的荒诞环境中。同时,荒诞特征还从实践

行为中显露出来,人物的行为都显得荒谬,逼迫他们走向自由和真理。卡夫卡以荒诞的方

式揭示人的绝对压抑和绝对孤独的感受,描绘出荒诞的现实,使读者获得一种新的领悟和感受。

浅论卡夫卡小说的“荒诞”意识

浅论卡夫卡小说的“荒诞”意识 弗朗茨?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生前默默无 闻不被世人关注,他的作品是在他死后才引起世界的轰动,并以“卡夫卡热”席卷全世界,经久不衰。卡夫卡小说的显著特点是隐藏作者思想的真实内涵,将荒诞作为一种特殊体 验。荒诞,构成了卡夫卡小说的核心思想。 、卡夫卡作品中荒诞”意识的表现 荒诞(absurd)的起源是拉丁文的(adsurdus),意为“难 听的”,它起源于悲剧美学,有悲剧和喜剧的审美效果。在艺术手法上,荒诞被当作具有讽刺功能的创作手法,这在卡夫卡的笔下尤为突出。他作品的中心事件都是荒谬的,但同时渲染着现实环境中的真实。他创造了把荒诞无稽的情节与细腻真实的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变形和扭曲,反映出人们在精神危机下惶恐与痛苦的体验。卡夫卡将荒诞的体验融入到作品中,每篇作品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荒诞感,虽然荒诞,但其中的人物又不得不遵守荒诞的规则,显现出人生的无可奈何和人面对现实的徒劳。卡夫卡的作品多以两种角度表现其“荒诞”意识:一种是人的“变形以动物的视角构成故事;另一种则是通过人的“荒诞”经历 来表现。一)动物变形下的“荒诞” 在卡夫卡的诸多作

品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变形是卡夫卡最为常用的手法,他用 这种方式阐述他认为的存在的即是荒诞的。在《变形记》中 推销员格里高尔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用真实可信的环境 细节描写进行烘托,给人一种最真实的荒诞感受。《变形记》是人的自我价值与个性丧失的悲剧、人与人之间冷漠的悲剧。《变形记》中开始的一切都是那么平常,格里高尔本想如往常一样赶上四点的火车,研究着迟到后跨上七点火车的后果,如果不是变形了,这将是一个人最普通的一天。然而在作者冷静平淡的笔调下叙述了极为荒诞的情节,他用自然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的是极为真实的变形。按着荒诞的,严节,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依然具有人类的语言、人类的思考能力和人类的感觉和感情。在他变成甲虫后对家人有着关怀与体谅的感情,总是为这个家担心。直到最后家人把他驱逐出人的世界,他才心灰意冷很快就在孤独寂寞中静静死去了。变成了动物另一形态,虽说荒诞,却用这种夸张的手法进行讽刺,揭露现实的黑暗,在心酸之余添了一分荒凉。在 定夫卡笔下的世界,人不再是社会的主人,而是异化的动物、非人的存在。这种荒诞的变形存在于当一个人的生命由于社会的压迫变成一个不受自己控制、丧失自我的人时,这个人此时就处于现实中的异化状态。这样的变形直指在西方资本 主义制度的压迫下对人的异化。(二)人的“荒诞”经历在 定夫卡的其他作品里,也有不是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变形”

结合小说《变形记》,简述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

结合小说《变形记》,简述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卡夫卡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以及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后世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鼻祖。《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深刻地反映了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情节中带有荒诞色彩 “荒诞”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著的特征。他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荒诞意识除了引领存在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外,还在现代艺术中形成一种普遍的荒诞观念和意识。这种荒诞感被现代文学家引入创作,就表现为一种20世纪特有的荒诞风格的荒诞文学。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描述了一个个荒诞的情节,在《变形记》中推销员格里高尔的“变形”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形”后,起初也以为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他殷切地盼望今天的幻觉会逐渐消失,他也深信,他之所以变声音不是因为别的而是重感冒的征兆,这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但“变形”却维持到他的生命的终点,死后仍是只大甲虫。对卡夫卡而言,采用“变形的”手法并非只在于追求神奇,而是在于以此揭示荒诞。 (2)寓言式小说蕴含深刻的内涵 作者在《变形记》中使主人公变形而不是成为一个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这样就能使人的真实感情暴露无遗。若是对待一个人,即使对

他烦的要命,恨的切肤,至少作为父亲也不可能用烂苹果掷儿子,用脚踩他,妹妹也不可能几天忘了给他送饭。而现在面对的是一只甲虫,一个不再能用语言表达他的情感的“虫”,所以人就无须用任何虚假的态度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厌恶之感了。甲虫使他从人的世界里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与任何动物没有本质差别的“非人”。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就被鲜明而强烈地揭示了出来。在现代社会里,这种现象似乎太普遍了,以至于人们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里作者却以一个惊人的事件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日常存在。 (3)使用象征或隐喻的形象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 卡夫卡小说创作极大限度地利用了象征隐喻的意象构筑方式,以之实现外在具体形象与内在意蕴的对立统一。在卡夫卡的小说中,这种象征隐喻具体体现为三种方式:细节象征、情节象征、整体象征。 ①细节象征 细节象征是指某些细节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比如《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无端地变成了大甲虫,其实是象征不堪生活重负的小人物的心理变异和扭曲。 ②情节象征 情节象征是指由小说故事情节而构建成的象征。比如《变形记》中所记叙的格里高尔的父母家人,对变成虫子的主人公从怜悯、厌烦到憎恶的情节展开,象征着家庭伦理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悲剧性情状。 ③整体象征 整体象征,是指由小说整体符号性所形成的象征。比如《地洞》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小说家、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小说既难以归类,又难以描摹,其“荒诞”的特征是卡夫卡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 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一、“人性荒诞”的反映 卡夫卡小说的荒诞特征,首先要归功于卡夫卡意识中的人性荒诞。在卡夫卡的小说中,人们常常处于一种迷失、哀伤、无言、狂躁的状态中,其行为所及的一切,都涵盖了荒诞 幽默和荒诞悲剧,从而体现了人性荒诞。 比如《变形记》中的主人公男爵·格力高,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庞大的昆虫,从而引 发了一系列滑稽奇怪的事件。男爵·格力高的变形虽然荒诞不经,但其中所蕴含的悲剧深 意却引人深思。他在家庭和事业中的困境、自卑感和孤独都反映了人性的荒诞和漂浮感。 卡夫卡用荒诞和讽刺来反映人性的无常、异化和荒诞,体现了人性所存在的荒诞性。 二、“空间荒诞”的表达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还表现在空间方面。卡夫卡小说中虚幻的、颠倒的、错乱的、密闭的空间,都可以看作“荒诞”的空间。这种荒诞的空间在情境中沉溺压制着人类,造 成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痛苦和孤独。 比如,《城堡》中,主人公K到山间的城堡中找工作,却找不到负责人,并被城堡长 期的官僚主义障碍所困扰。这个城堡和其中人事、地理、政治和文化环境的荒诞,表现了 一种荒谬的空间情境,这种空间常常影响主人公的行为和心态,让他们感到不能自由地进 行行动,使他们的世界成为一种封闭、独立的荒诞空间。 卡夫卡小说的“荒诞”,也趋向于表现出一种实践荒诞。主人公的所处环境是一种荒 诞的实践。卡夫卡的人物大多处于一种如坐牢般的封闭环境中,生活跟一个梦境似的不现实。他们日复一日地遵循一些难以了解和矛盾的规则,追求着未知的价值,缺乏意义和目的。在这种绝望和无力的状态下,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常常被荒诞化,是一种实践上的荒诞。 例如,《审讯》描绘了一个失去自由和身份的人的卑微,表现出一种荒诞的审判过程。这个官僚机构司法制度如此复杂而牵强,一切都是矛盾的,场面十分荒诞。与此相反,卡 夫卡小说中的主人公想要逃避现实中这些荒诞的规则,却发现自己又陷入了更大的荒诞之中。在这种实践荒诞中,卡夫卡反对任何行为规定的准则,寻求另一种自由和真理。从而,荒诞成为了表现人性、空间和实践的表现方式和方法。 总之,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不仅体现在人性的本质及其荒谬的面貌之上, 也表现在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和命运所导致的荒诞环境中。同时,荒诞特征还从实践 行为中显露出来,人物的行为都显得荒谬,逼迫他们走向自由和真理。卡夫卡以荒诞的方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论述题 1.结合《变形记》节选,论述这篇小说如何体现卡夫卡小说的主要特征——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 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是卡夫卡小说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在《变形记》这篇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疑是具有荒诞色彩,但是卡夫卡通过精细的描写却使这一荒诞的情节显得真是可信。这取决于卡夫卡的细部的写实原则和艺术手法。作为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卡夫卡所注重的不在于展示外部世界,而注重内心心理表现,在《变形记》中表现出虚妄荒诞与细节真实相结合的特色。作品虚实交融,人虫合—,穿插的故事和场景常常游离于情节之外,有时记录瞬间的直觉,有时显示离奇的梦幻。人在一夜之间变成甲虫,一方面有人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又逐渐具有了虫性。读来看似荒谬离奇,但在异化社会中,人丧失谋生能力,被社会遗弃,无异于一只甲虫,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本质揭示。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最初的反应尚不是对自己变成甲虫这一残酷现实感到惊恐,仿佛变成大甲虫是个自然不过的事,而是担心老板会炒他的鱿鱼。他像平常一样,想着他的工作,想去赶车。他形变心不变,虫形人心,时时还在关心家人,为自己不能上班赚钱造成家境贫困而内疚。这一切使小说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荒诞性,情节虚幻怪异。但对荒诞事件描述的细节,人物内心心理的表述,却是现实的,真实可信的。家人从希望他好起来到完全失望;从小心翼翼地照顾到残忍无情地置他于死地,这一切都通过格里高尔的感受与心理活动,描绘了一幅现实的家庭生活图景。细细品位,便觉真实无比。卡夫卡将荒诞不经的事件安置在极为平常的家庭生活之中,同时又以极为真实自然的日常生活内容去进一步展示荒诞不经事件的全过程。 《变形记》写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社会现实是一个使人异化的存在,格里高尔为了生存而整日奔波,却无法在生活中找到归宿感。社会甚至家庭、人伦都使他感到陌生,最终使他成为异己的存在物,被社会与家庭抛弃。这就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可能面临的生存处境的变形化的写照。卡夫卡以一个小说家的卓越而超凡的想象力为人类的境况做出了一种寓言式的呈示。现代人面临的正是自我的丧失和变异,即使在自己最亲近的亲人中间也找不到同情、理解和关爱,人与他的处境已经格格不入,人成为他所不是的东西,同时却对自己这种异化无能为力。而这一切,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某种本质特征。《变形记》因此也状写了人的某种可能性。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就是卡夫卡对人的可能的一种悬想。在现实中人当然是不会变成甲虫的,但是,变成大甲虫却是人的存在的某种终极可能性的象征。它是我们人人都有可能面对的最终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卡夫卡写的是人的生存现状。因而,当格里高尔本人和他的家人发现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时候,都丝毫没有怀疑这一变形在逻辑上的荒诞,而是都把它当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实接受下来。卡夫卡的写法也完全遵循了写实的原则,仿佛他写的就是他在生活中所亲眼目睹的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而读者也完全把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作为一个我们自己的生存处境的写真而接受下来。虚幻荒诞中蕴含着现实真实,现实表现中充满了梦魇荒谬。两者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卡夫卡”式的主要艺术特色。 2.结合《喧哗与骚动》节选,谈谈(1)昆丁的叙述交代了哪些故事情节?(2)昆丁的叙述如何表现“意识流”的特征?(参照《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第71页注释) (1)在《喧哗与骚动》节选中,昆丁的叙述主要交代了以下故事情节:①“现实时间”里的故事情节 昆丁在宿舍里砸坏了自己的表;昆丁准备自杀。他把东西装进箱子,以便让别人以后带给他的家人;昆丁在宿舍门口碰到了从小教堂回来的施里夫;昆丁到邮局给父亲寄信;昆丁到钟表店修表;昆丁乘电车来到查尔斯河边;昆丁在浮码头看到了同学吉拉德?布兰特;昆丁搭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征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征 弗朗茨·卡夫卡20世纪奥地利德语小说家。他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见仁见智。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本文将结合卡夫卡的部分作品来论述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征。 1、卡夫卡小说情节中带有荒诞色彩,为了表现世界的非理性和存在的痛苦无望,卡夫卡把荒诞作为他的最基本的艺术方法。 “荒诞”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 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着的特征。所谓“荒诞”是指关于事情的大框架是荒诞的,而具体细节描写却是真切的。如《城堡》中那个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的城堡,对村民来说一直是萦绕在脑际的权力巨魔。城堡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就是走不到那里,但进城堡的具体细节描写却是具体真切,这种情况是荒诞的。 2.怪诞,即改变事物原来的形态,使之怪异。 卡夫卡认为艺术应该“给人以另一幅眼光”而不能像“照片”那样成为让人看不见“真实”的“铁制的窗板。”怪诞强调的是细节;而荒诞则是指小说的情节。例如在《变形记》中,人变成了大甲虫,却仍具有人的思维。作者旨在以这种怪异引起人们的惊异感和距离感,达到使人深思的目的。 卡夫卡的不少短篇小说以动物为主人公,但它们的心理活动仍与人一样。卡夫卡认为,动物没有被文明粉饰过,它们较之人显得更单纯,更具原生性,因而通过它们更能表现真实。这种写法也是比较怪诞的。 3.悖谬也是卡夫卡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荒诞性虽是卡夫卡的艺术特色之一,但他并未止于荒诞。如果再进一步考察,便会发现作家还运用了悖谬的手法。他所叙述的事情初看起来是荒诞不经和自相矛盾的,但细想一下就会看到其中包含着某种真实性。表面上是“非”,实际上却是“是”,即似非而是。在卡夫卡的创作中用这种手法所写的内容大量存在。如小说《审判》第9章《在教堂里》的“在法的门前”那一段就相当典型。农民为进法律之门等了多年,在等待期间,门卫还给他一把小矮凳,和他拉家常,并告知这是专为他设的门,但他就是进不去。一直到死也未能进入那个专门为他而设下的门。在这荒诞之中,人们可以领悟到在非正义的社会里,普通农民要想沐浴到法律之光,那是难上加难。这就是卡夫卡惯用的产生似是而非效果的悖谬法。 4.卡夫卡常使用图像或限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 卡夫卡小说创作极大度地利用了象征的意象构筑方式,以之实现外在具体形象与内在意蕴的对立统一。如《审判》中K的被捕、企图申诉,以及案件的起因与内幕,始终是笼罩云在雾之中。那个法庭更是带有神秘色彩,它的存在模模糊糊,仿佛设在阁楼上,但它却有的权力,能决定人的生死命运。它无疑象征着一种与人类为敌的异己力量。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象征具体体现为三种方式:细节象征、情节象征、整体象征。 5.卡夫卡的小说主要是一种寓言式小说,不求社会生活面得丰富多彩,但求深刻的内涵包蕴其中。 寓言或譬喻与悖谬、象征,虽同是喻示,但与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后者是通过形象的物体,而前者是通过寓言性的故事。例如在《变形记》中作者使主人公变形而不是成为一个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这样就能使人的真实感情暴露无遗。若是对待一个人, 即使对他烦的要命, 至少作为父亲也不可能用烂苹果掷儿子, 用脚踩他, 妹妹也不可能几天忘了给他送饭。而现在面对的是一只甲虫, 一个不再能用语言表达他的情感的

以卡夫卡为例,论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

以卡夫卡为例,论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以卡夫卡为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象征性 现代派作品为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2)“荒诞性” 现代派作家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以战后的计算机工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把社会结构改组成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人成了由机器控制的动物。科学对世界和人的统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残酷无情,人再也没有主体性可言。科学对人的压抑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分裂,而“荒诞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当代人由于科学的异化而产生对世界和人的荒诞体验。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里,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

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3)意识流 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意识流技巧的目的是要深入人的精神活动,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有经过严密的整理和组织,常常显得松散零乱,缺乏条理,不合逻辑。 (4)意义的不确定性 由于该时期文学关注的社会准则问题长期陷入混乱,他们感到世界的意识只是部分的、暂时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总会有争议,这样的社会已不适宜于明确的定义,因而该时期文学更侧重于探究那种混乱的多重复合意义。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常采用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拼凑、自相矛盾、不连续性、模糊性等方法来表现这个复杂多变、难于捉摸的世界。 由此可见,现代派文学是欧美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众多相对独立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是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现代派文学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国际性文学思潮,又表征着一种独特的审美倾向和文化精神。因此,五光十色的现代主义流派又呈现出整体性,具有共同的特征。在思想上,现代派文学富有强烈的反传统精神,提倡非理性,善于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主题,具有强烈的

《荒诞主义文学与卡夫卡的《变形记》》

荒诞主义文学与卡夫卡的《变形记》 背景介绍 荒诞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荒谬、无意义和反常为特征。而弗朗茨·卡夫卡则是捷克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荒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变形记》。 荒诞主义文学的特点 •反传统:荒诞主义文学挑战了传统的逻辑和规则,借助荒谬和反常来突破定式思维。 •剖析人类存在:荒诞主义文学关注人类生存的本质和意义,并探索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之间复杂而矛盾的关系。 •演绎逻辑:荒诞主义文学采用非线性叙事、奇幻元素等手法,打破了传统故事结构,让读者面对无法理解和完全把握的情节。 卡夫卡与《变形记》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重要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利·索姆斯在一早醒来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以及后续发生的种种荒诞事件。 •小说呈现出强烈的荒谬和无奈感,通过主人公的身份变化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卡夫卡通过《变形记》展现了人类存在的荒诞和无助,使读者对现实世界中的常理产生质疑。

作品解读 •可以从哲学角度解读《变形记》,探讨存在主义、唯物论等哲学思想与作品的关系。 •可以从社会角度解读,《变形记》暗喻了当时社会形态下个体在面对困境时产生的自卑感和孤立感。 •可以从心理角度解读,《变形记》揭示了人性中蕴藏的恐惧、压抑和内心深处隐秘欲望。 影响与启示 •卡夫卡的作品影响着后来无数文学家、艺术家,延续至今,被世界各地广泛阅读和研究。 •荒诞主义文学以及《变形记》的存在,提醒人们对于社会常态的质疑,反思人类自身的局限和束缚。 •该作品激发了读者思考生活的真实意义和个体内心的深层冲突。 总结 《变形记》是荒诞主义文学中一部经典之作,通过卡夫卡独特的笔触和荒谬情节展现了人类存在的无奈与困境。这个作品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个哲学、社会、心理等多维度解读的载体。它对于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卡夫卡《城堡》荒诞性

卡夫卡《城堡》的荒诞性 姓名:李建班级:中师2班学号:20071121158 摘要:《城堡》是卡夫卡最具特色,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神秘的诱人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城堡”和一个想法设法进入城堡但直到最后也没有进入城堡的土地测量员K的这样一个无奈的孤独的悲惨者。卡夫卡用他独特的荒诞手法写出了主人公心灵的痛苦和折磨及这个世界被异化了的虚无孤独和恐惧感从而得出别样的内在意蕴可以说这是卡夫卡自我的体验和真是的写照。 关键字:卡夫卡荒诞虚无 卡夫卡 卡夫卡一个出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犹太商人家庭里的平凡男孩,在二十世纪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奇迹,成为本世纪各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判决》《饥饿艺术家》。每一部作品都富有深刻的哲理意蕴和独特风采,构建了“卡夫卡式”的的小说结构。这些作品同时也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独到的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以及人在被个荒诞世界里所表现出来的扭曲,痛苦,折磨异化和陌生化,令人赞叹和深省。 城堡虚无荒诞性及其体现: 1、身份来历不明的K 主人公K在小说开头来到村子投宿,开始了进入城堡的努力。他的名字用字母“K”代替,一直到小说结束,都不知道K来自哪里,是什么人。同时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有关他的思想、个性、爱好和行为特征等也是一片模糊,唯一较清楚的是小说中施瓦策打电话报告时对K的二三句描述:“K是个三十出头的男人,其貌不扬,衣衫褴褛,正安安稳稳地睡在一个草袋上,头枕着个小背包,手边还放着根有节的手杖”。整部小说有关K的个人情况信息少得可怜:性别、年龄和他的企图——进入城堡。可以说K这个人物和他的名字一样只能算一个空洞抽象的符号。可以说K象一个不明物体被抛入一个外在陌生化的空间,成为城堡荒诞性的一部分。 2、世界的陌生化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卡夫卡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特有的荒诞特征而闻名。他被称为荒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以下是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的一些讨论。 卡夫卡的小说常常以非现实和荒谬的情节和情境作为起点。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无法 解释的事件和不可思议的情节,例如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列格·萨梅尔突然变成了 一只巨大的昆虫。这样的情节和情境打破了读者对常规现实的认知和期待,营造出一种令 人困惑和不可理解的氛围。 卡夫卡的小说中,人物常常遭遇到无法理解和解决的困境。他们在面对种种问题和挑 战时常常感到无助和困惑,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在《城堡》中,主人公卡尔·施蒂 赫无法进入城堡,同时也无法完成他的任务,最终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之中。这种困境和无 助感给人一种荒诞的印象,表现了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立和无助。 卡夫卡的小说中常常出现一系列的无休止的循环和重复。人物的行动和努力往往会再 次回到原点,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和结果。这种循环和重复的结构赋予了小说一种荒谬和 绝望的氛围,突显了人类生活中的无尽循环和重复的现实。 卡夫卡的小说中的人物常常面临着无意义和空虚的存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无聊 和平庸,缺乏意义和目标。在《审判》中,主人公约瑟夫·凯少根据一系列不可理解的法 律程序接受审判,最终被执行了死刑。这种毫无意义和无法理解的审判过程,使人物的存 在变得无意义和虚无,彰显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渺小感。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表现在情节和情境的荒谬非现实、人物无法解决的困境、无 休止的循环和重复以及无意义和空虚的存在。这些特征使得卡夫卡的小说充满了深沉的哲 学意味和对人类存在的思考,使他的作品成为现代文学中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

《卡夫卡作品中的荒诞主义精神》

卡夫卡作品中的荒诞主义精神 介绍 卡夫卡(Franz Kafka)是一位捷克作家,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思想深入人心。他的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荒诞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本文将探讨卡夫卡作品中体现的荒诞主义精神,并解释其对文学和哲学领域的重要性。 荒诞主义概述 荒诞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法国,强调人类存在的无意义、随机性和不可理解性。在荒谬和可笑的情境中,人们经历着宇宙混乱和自身存在的无力感。这种思想观念也被反映在卡夫卡作品中。 卡夫卡作品分析 1. 《变形记》 《变形记》描述了一个男子忽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在这个故事中,读者会感受到不可思议和荒谬之处。男子面临着社会排斥、身份浪费以及与家人之间关系的隔阂,突显出荒诞主义对于常规现实的颠覆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2. 《审判》 《审判》描绘了一场没有明确罪行的审判过程。主人公被陷入无法理解、无法逃脱的迷宫中,面对局外人和冷漠不关心的官僚机构。通过这个故事,卡夫卡探讨了权力与真相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庞大体系下的渺小感,进一步加强了荒诞主义哲学。

3. 《城堡》 《城堡》是卡夫卡最后一个未完成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流浪者试图进入城堡并与官僚机构进行交互的故事。通过描述他在城堡周围陷入困境和挣扎以及他对于追求虚幻目标(如获得工作承认)永久感到无望,展现了荒诞主义核心思想。 卡夫卡对文学和哲学的影响 荒诞主义成为20世纪文学和哲学领域中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中卡夫卡被誉为其中最重要作家之一: •影响文学:卡夫卡作品的特殊风格和荒诞情节对后续的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论述存在、人类孤独以及社会压迫等主题方面。 •影响哲学:荒诞主义对于哲学界也有广泛影响,尤其是存在主义。荒谬、无意义和宇宙混乱被视为表达人类处境和不可解释性的核心元素。 总结 卡夫卡作品中的荒诞主义精神通过铺陈出难以理解的情节和反常行为,在文学和哲学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浪潮。《变形记》、《审判》和《城堡》等代表作品描绘了个体在庞大体系下的孤立与困惑,传达了人类面临不可理解现实时所经历的种种困境与挣扎。这种文化遗产延续至今,并激发着新一代艺术家和思想家对于人类生存本质的思考。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卡夫卡(Kafka)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 闻名。卡夫卡的小说常被形容为具有“荒诞”特征,这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 探讨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卡夫卡的小说常常呈现出一种荒谬和不可理解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梦幻般的事物 和情节,对于读者来说很难理解和解释。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雷戈尔·锡姆卡从一 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这个情节本身就是荒谬的和不可思议的。同样,在《审判》中,主人公约瑟夫·凯坦被控犯有一系列不知名的罪行,但没有人告诉他具体的罪名。这 些情节的荒谬性使得读者对卡夫卡小说的世界感到困惑和无助。 卡夫卡的小说中充满了一种无尽的绝望和虚无感。主人公通常是被压迫和迫害的个体,他们在一个无法理解或改变的世界中挣扎。在《城堡》中,主人公K试图进入城堡并寻找 公正,但他遭到了官员的拒绝和阻挠。在《流亡者》中,主人公卡克尔试图逃离一个不断 变换的迷宫,但他最终陷入了无尽的循环中。这种对于无法逃脱的困境的描述进一步强调 了人类存在的荒诞性和无望感。 卡夫卡的小说中常常涉及官僚主义和权力的主题。他的主人公经常受到机构和势力的 操纵和摧残,他们对于这些机构的规则和制度感到困惑和无助。在《审判》中,官员们的 规则和程序变得荒谬和无稽,但他们仍然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对于 权力和官僚主义的揭示使得卡夫卡的小说中充满了对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批判和讽刺。 卡夫卡的语言和叙事风格也是他小说荒诞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经常使用非凡的描 绘方法和不寻常的叙事结构来展现他的故事。他的句子常常长而复杂,充满了象征和隐喻,使得读者更加困惑和迷惑。在《变形记》中,卡夫卡采用了冷静和客观的语气来描述主人 公昆虫的转变,这种叙述方式增加了故事的荒谬和不可理解性。 卡夫卡的小说中充满了荒诞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他不可理解和荒谬的世界观、绝 望和虚无感、对权力和官僚主义的批判以及语言和叙事风格的特殊性上。这些荒诞特征使 得卡夫卡的作品独特而深刻,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思考。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卡夫卡(Franz Kafka)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 的荒诞特征而闻名于世。卡夫卡的小说常常探索人类存在的无奈和莫名其妙的困境,揭示 了人类与权力、社会和自身内心的复杂关系。荒诞是卡夫卡小说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本 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卡夫卡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常常无法理解和解释。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雷戈尔·桑姆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形,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昆虫。他的家人也无法接受这个变化,他 们对格雷戈尔的态度一会儿是愧疚和同情,一会儿又是冷漠和残忍。这种人物行为的荒诞,使读者深陷于卡夫卡小说的氛围中,无法摆脱。卡夫卡通过这种方式,揭示了人类面对无 法理解的现实时的无力感和困惑。 卡夫卡小说中的社会和权力机构常常表现出一种荒谬的面貌。在《审判》中,主人公 约瑟夫·凯打受到了一个无法理解的控告,他被无端地卷入了法庭的审判之中,但审判的 理由和结论却是荒诞不经的。整个法庭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氛围,没有人能够解释这场审 判的目的和意义。卡夫卡通过这种荒诞的审判,暴露了社会和权力机构的强大而不可理喻 的一面,揭示了人类在面对这样的社会机构时的无力感和绝望。 卡夫卡小说中的情节和事件常常无法预料和解释。在《城堡》中,主人公卡尔·巴恩 拒绝离开一座他未曾被邀请的城堡,然后便陷入了一系列离奇荒诞的事件之中。这些事件 既是令人困惑的,也是无法预料的。卡夫卡通过这些荒诞的事件,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未知 和不可预料的事物时的无助和困惑。 卡夫卡小说中的语言和风格也充满了荒诞气息。卡夫卡的写作风格极其冷静客观,但 在他的小说中却充满了超现实的意象和离奇的事件。这种对现实的扭曲和颠覆,使得卡夫 卡的小说充满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荒诞气息。卡夫卡的语言充满了隐喻和象征,读者往往需 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表现在多个层面,包括人物的行为、社会和权力机构、情节 和事件以及语言和风格。这些荒诞特征使卡夫卡的小说充满了一种迷离而令人难以捉摸的 氛围,让读者不仅对现实产生怀疑,也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挑战。卡夫卡通过这种荒诞特征,揭示了人类在现实面前的渺小和无助,以及对现实的无法理解和接受。正是这种荒诞特征,使得卡夫卡的小说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对人类存在的一次深刻的探索和 反思。

论卡夫卡《乡村医生》荒诞感的现实来源

论卡夫卡《乡村医生》荒诞感的现实来源 作者:庞佳琪沈斌杰 来源:《人间》2016年第11期 摘要:卡夫卡笔下的荒诞是作者特有的一种体验,《乡村医生》正是体现这一文学特质的典范。他运用隐喻性的叙事手法、跳跃的情节组合方式描写了一个荒诞的梦幻故事,弥漫着无力、恐惧和孤独之感。通过考据卡夫卡的人生经历,可以找到这些荒诞意象背后的现实来源,它实际上是卡夫卡心灵深处复杂情感的投影,蕴含着他对社会理想和宗教信仰的思考。 关键词:荒诞现实梦幻性信仰 中图分类号:I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06-01 卡夫卡是最早借助荒诞来表达真理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情节离奇、匪夷所思,故事人物面对现代生活的困惑和忧虑无能为力,滑稽地上演一部部闹剧,却透露出深切的悲怆和孤独,他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不可理解和社会现代化的悲哀。卡夫卡曾说过,“梦揭示真实,在这真实后面滞留着想象,这是生活的可怕性之所在——艺术的震撼人心之所在。”《乡村医生》荒诞的表象背后正隐含着卡夫卡深邃复杂的思想激流。本文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宗教信仰和所处时代背景,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解释其中荒诞的故事情节,并揭示荒诞的现实来源。 一、荒诞的话语体系 《乡村医生》发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开篇便具有神秘色彩。它透过荒诞无序、虚实杂糅的场景和细节,展示了一个受外界力量摆布的医生的困境。故事中许多情节违背常理,人物的言行离奇、不合常规惯例,好似毕加索画笔下面目怪异、扭曲变形、支离破碎的图形,人物活动的时空舞台、具体场景的安排都超越了常规、不合逻辑,在亦虚亦实的情景里读者找不到出路,如同博尔赫斯的迷宫,又如同一次如坠雾中的历险。这种逻辑混乱的、碎片化拼接式的叙事只有在梦里才会出现,当它们跃然于文本、出现在现实维度里,就会产生荒诞、令人费解的艺术效果。 卡夫卡有意将乡村医生置于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对立的境况中,使他的医术和道德无法发挥作用,这种丧失主动权的无力感也折射出话语的荒诞。乡村医生的理性和处境似乎永远处于悖论之中,他越是想完成使命,越是做不成任何事情,到最后连自己也陷入不可复返的深渊。作为一个乡村医生,他的处境总是对他的医生使命疯狂地进行嘲弄、压迫和剥夺,清醒的他觉得不可思议、生气和悲愤,他力图挣脱这种羁绊,但到头来却又始终不能挣脱。乡村医生一连串荒诞离奇的经历显示出人类的理性本身是荒谬的,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斥着窘迫、荒诞体验以及灵魂无所归依、职业无从选择、身份无法确证、人格无力健全、梦想与现实脱节等种种痛苦。

置身荒诞之中,你无法理解荒诞 ——解读卡夫卡的《骑桶者》

置身荒诞之中,你无法理解荒诞 ——解读卡夫卡的《骑桶者》 骑桶者① 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论卡夫卡的思想艺术特征

卡夫卡创作的思想艺术特征 高靖晋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中文系) 摘要:文章选取了卡夫卡的部分文学作品,根据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创作心理对其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内涵。卡夫卡创作的思想特征是孤独意识、负罪意识、阻碍意识和恐惧意识;他的创作主题表现为生存的荒诞与人性的异化。卡夫卡创作的艺术特征具有荒诞性、寓言性,并运用了象征、隐喻和悖谬等各种独特手法,为现代文学开创了先河。通过理解和分析他的思想艺术特征,可以使读者对现代文学的文艺理论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卡夫卡;思想特征;创作主题;艺术特征 弗兰兹·卡夫卡是20世纪现代小说的重要人物,他在西方现代文学史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对现代文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美学、哲学、宗教及社会观念等方面被后世学者广泛地争论,也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通过对其作品的研读和深入分析,可以理解卡夫卡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思想艺术特征,进而去探究这位艺术家是如何通过文学创作将他的思想释放出来的。这对于理解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卡夫卡创作的思想特征 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表达自我情感与自我思考的过程,卡夫卡的艺术创作也离不开他日常所见所闻,根据对他的文学作品的研读,我发现了在他的作品中存在四种不同的思想意识特征,即孤独意识、负罪意识、恐惧意识和阻碍意识。这四种意识影响了卡夫卡本人的生活以及他作品中所塑造人物的种种命运。 1.四大意识的表达 (1)孤独意识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他本人的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与社会与他人的多层隔绝。这种隔绝并不是隐士一般的身处世外桃源,而是心灵上的距离感,卡夫卡终生生活在这种痛苦与孤独之中。由于不接受世俗观念,难于与人沟通,他甚至在自己的家庭里也感觉到“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他曾经在一封致他第一个未婚妻菲莉斯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知道,小时候我经常孤独,但那多半是被迫的,很少是自己等来的快乐。而现在我投入孤独的怀抱,一如河水流入大海。”后来在致勃罗德的一封信中他对这一问题写得更明确:“极度的孤独使我恐惧,……实际上孤独是我的唯一目的,是对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