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危儿的诊断标准

高危儿的诊断标准

高危儿的诊断标准

高危儿的诊断标准包括:

1. 急性及慢性疾病: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多发性胎吸虫病、先天性畸形。

2. 遗传性疾病:佝偻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 非遗传性疾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肥胖、糖尿病等。

4. 结核病及其他传染病:肺结核、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5. 特殊风险因素:喂养问题、环境污染、意外伤害等。;

高危儿管理要求

高危儿童保健管理要求 为认真做好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使具有不同因素的高危儿童得到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以降低婴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一、高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是指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及其后的发育期中存在着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危险因素的活产儿称为高危 新生儿。高危因素包括: 1、染色体畸形、各种先天性疾患; 2、早产(胎龄﹤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 3、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巨大(出生体重>4000克); 4、宫内、产时或产后发生过窒息,Apgar评分﹤7分; 5、黄疸过深或黄染15天不退及因黄疸住院治疗; 6、新生儿期曾患有中、重度感染性疾病; 7、生母患有代谢性疾病、传染病、性病及各种中、重度妊娠合并症; 8、生母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自然流产﹥2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及脑瘫儿、不孕症、或分娩年龄初产﹥35岁,经产﹥40岁; 9、生母孕早期患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可疑致畸物质及职业毒物,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 10、剖宫产。

(二)体弱儿: 1、满月增磅小于600克 2、中重度营养不良; 3、贫血; 4、活动期佝偻病; 5、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代谢疾病; 6、先天性听力损害。 (三)单纯性肥胖儿:超过按身长体重所测标准体重20%,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 二、高危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一)筛查与评估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在新生儿满月登记建立7岁以 下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及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新生儿可疑脑损伤筛查、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以早期发现高危儿童。 (二)转诊要求: 1、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新生儿初次体检时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儿童定期体检时发现的体弱儿及肥胖儿进行登记,并认真告知家长,填写“高危儿童转诊报告单”转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转回原体检单位,健康儿童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

高危儿的管理

高危儿的管理 作者:刘青 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9期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以及新生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临床上根据高危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将高危儿分为A类与B类。家长应了解高危儿管理的相关知识,以便配合医疗人员进行高危儿的管理工作。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需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3个月的孩子:①对很大的声音没有反应;②对于移动的人、物品不追视,平时不注视人脸;③逗他/她时不会笑或不会发音;④俯卧时不会抬头。6个月的孩子:①紧握拳且不松开;②不会笑出声,发音也少;③无法进行扶坐;④不会用手抓东西甚至不会伸手。8个月的孩子:①无法独自坐着;②听到声音无应答;③不会用双手传递玩具;④不会区分熟人与生人。12个月的孩子:①叫她/他名字时没反应;②不会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小物品;③不会扶着东西站立;④不会挥手表示再见。 1.A类高危儿。①母亲有异常妊娠史;高龄分娩;伴有残疾且影响养育能力。②母亲在孕期患有较为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妊娠期糖尿病。③孕周滿32周但不满37周的早产儿。 ④出生时体重在2~2.5千克的新生儿。⑤Apgar得分在7~8分的新生儿以及宫内窒息的新生儿。⑥有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⑦Ⅰ或Ⅱ级颅内出血的新生儿。⑧轻度或中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⑨持续性低血糖的新生儿。⑩在新生儿期出现严重感染的新生儿,如败血症、肺炎等。符合上述条件的新生儿,需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的专案管理。 2.B类高危儿。①母亲在孕期时患有TORCH感染。②孕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③胎儿出生时的体重小于2千克。④足月的小样儿(宫内发育迟缓)。⑤Apgar得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⑥有中度或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⑦有Ⅲ级或以上的颅内出血新生儿。⑧重度及以上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⑨有遗传病或者遗传代谢疾病的新生儿。⑩同时伴有3项或3项以上A类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符合以上条件的新生儿,则需接受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检查与保健。 在高危儿管理中,不同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着不同的职能。村级卫生室需要配合乡镇卫生院做好高危儿的筛查、登记、转诊以及随访。根据规定,符合A类高危儿需转诊至区级的妇幼保健机构,而符合B类高危儿需要转诊至上级单位。区妇幼以及计划生育中心需要负责接诊A类高危儿,并进行管理。上级医疗机构需要接诊B类高危儿并进行管理。 高危儿的随访需要多方协作进行,如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康复医学科等。相应科室应给予家属早期家庭干预指导,一般半岁以内的高危儿需要每月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半岁到1岁的高危儿需要每2个月进行一次系统检查;1~3岁的高危儿需要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3~6岁的高危儿需要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一、高危儿的定义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疾病史等、严重的精神刺激、高龄母亲。2:异常妊娠及分娩史,包括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牵引、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3: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多胎儿。4:新生儿期严重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病理性黄疸等。 二、高危儿的管理模式 1、部分高危儿出生后即进入新生儿科病房进行监护和治疗。病情严重者还需进入NICU(重症监护室),待病情稳定后于适当的时间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一般这个时间选择在足月儿生后7天、14天、28天,早产儿则在胎龄满40周后的7天、14天、28天进行)。这个测查对判断预后很有价值,做起来也挺方便的,经济、实用,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只需一个摇铃,一个红球和一把手电,适当的培训。若当着家长的面做,则对早期养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高危儿从新生儿科出院时应对家长进行宣教,使家长了解高危儿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合理评估高危儿的预后,让其及时到儿童保健科建立高危儿档案,进行连续的生长发育监测,并接受高危儿养育指导。 3、开设高危儿专科,由指定的医师负责高危儿管理。高危儿专科医师应接受相关业务培训,熟悉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具有儿科临床经验,同时具备儿童心理发展及神经运动发育等相关知识。定期对高危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发育、智能发育、营养情况以及行为发育进行监测,评估,指导。监测的时间定为:初生至6个月每月检查一次,6个月至1岁每2个月检查一次,1岁至1岁半每3个月检查一次,1岁半至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专案记录。 4、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智力发育的测试,分别在6个月、1岁、1岁半、2岁进行,同时还进行儿童气质及感觉统合的测评。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采用最合适孩子发育的方法对高危儿进行养育。 5、在监测过程中,对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要做到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以期达到降低脑瘫及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因为对于未成熟的大脑,若早期采取了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早期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危儿的诊断标准

高危儿的诊断标准 高危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2.5公斤的新生儿,也称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体重较低,该类婴儿在出生后可能会面临各种危险因素,要特别的护理和诊断标准。本文将就高危儿的诊断标准进行讨论。 一、定义 高危儿是出生体重小于2.5千克的新生儿,也称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s,LBW)。低出生体重儿的存在被认为是一种不幸的共性社会现象,本文所指的高危儿是指自然顺产的新生儿,尤其指出生体重为2.5公斤以下的新生儿。 二、危险性 高危儿的出生体重较低,可能会暴露在各种危险因素之下,存在着婴儿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发育迟缓、出生缺陷、过敏性紊乱及其他各种新生儿疾病的风险。良好的诊断对于对高危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非常重要。 三、诊断标准 1. 体重:根据宝宝出生体重可将其分为3类,分别为低出生体 重儿(小于2500克),超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500克),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 2. 体格检查:新生儿体格检查及对生理功能的评估可查实脐带 的状况、皮肤颜色和脸部表情等。 3.液检查:医生会检查新生儿的血样,以诊断新生儿可能出现的血液疾病或免疫系统的发育情况。

4.查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会检查其有无感染,以便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感染。 5.查听力: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查,以查明可能出现的听力障碍情况。 6.他检查:可以检查脑部彩超、眼部彩超等,以预检可能出现的婴儿疾病。 四、护理技术 1.生儿交换血:为了预防新生儿出生后可能出现的血液疾病,可以对新生儿进行新生儿交换血,以改善血液状况。 2. 低温保护:新生儿有较弱的调节能力,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体温较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低温环境,因此,新生儿需要严格的低温保护,以防止身体受到不良影响。 3.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新生儿的脑部和呼吸系统发育较慢,因此需要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以促进发育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4.乳:对新生儿进行哺乳,不但可以提供宝宝充足的营养,还可以建立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加强母婴接触,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五、结论 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较小,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可能会面临各种危险因素,高危儿需要特别护理和诊断,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其各类疾病。宝宝出生体重小于2.5公斤以下,定义为高危儿,应采取相关的护理技术,并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新生儿的良好发育。

高危儿管理要求

高危儿管理要求 高危儿童保健管理要求 为认真做好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使具有不同因素的高危儿童得到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以降低婴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一、高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是指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及其后的发育期中存在着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危险因素的活产儿称为高危新生儿。高危因素包括: 1、染色体畸形、各种先天性疾患; 2、早产(胎龄,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 3、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巨大(出生体重>4000克); 4、宫内、产时或产后发生过窒息,Apgar评分,7分; 5、黄疸过深或黄染15天不退及因黄疸住院治疗; 6、新生儿期曾患有中、重度感染性疾病; 7、生母患有代谢性疾病、传染病、性病及各种中、重度妊娠合并症; 8、生母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自然流产,2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及脑瘫儿、不孕症、或分娩年龄初产,35岁,经产,40岁; 9、生母孕早期患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可疑致畸物质及职业毒物,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 10、剖宫产。 (二)体弱儿: 1、满月增磅小于600克 2、中重度营养不良;

3、贫血; 4、活动期佝偻病; 5、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代谢疾病; 6、先天性听力损害。 (三)单纯性肥胖儿:超过按身长体重所测标准体重20%,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 二、高危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一)筛查与评估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在新生儿满月登记建立7岁以下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及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新生儿可疑脑损伤筛查、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以早期发现高危儿童。 (二)转诊要求: 1、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新生儿初次体检时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儿童定期体检时发现的体弱儿及肥胖儿进行登记,并认真告知家长,填写“高危儿童转诊报告单”转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转回原体检单位,健康儿童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 制定治疗方案,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对疑难高危儿童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治。高危儿童恢复健康或疾病治愈后给予结案,转回原体检单位,并转入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三、工作要求

高危儿的名词解释

高危儿的名词解释 高危儿是指在婴幼儿期出生时或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因素,导致全身或某个器官功能不完全发育或出现潜在疾病,并可能对其生命和健康产生长期影响的婴幼儿。 高危儿的风险因素可以是胎儿本身的遗传缺陷、发育异常、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危险胎位等;也可以是母亲在妊娠期间患病、妊娠并发症、药物暴露、营养不良、母儿血型不合等。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对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其成为高危儿。 高危儿的特点是身体某个部位或全身发育和功能存在异常,包括心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等。高危儿可能出现出生时呼吸窘迫、体重下降、黄疸、肌张力异常、肌肉无力、智力低下、肢体畸形、心脏病等症状。高危儿往往需要长期的医疗、康复和护理,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针对高危儿,医疗保健机构通常会建立高危儿筛查和诊断体系,包括从孕期开始的产前诊断和筛查,以及新生儿期、婴幼儿期的发育评估和早期干预。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质量。 高危儿的管理需要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这个团队会根据高危儿的具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康复计划,监测儿童的生长和发育动态,并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术矫正、

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家庭在高危儿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积极参与并配合医疗团队的指导和建议。 总之,高危儿是在婴幼儿期存在发育和健康风险因素,可能对其长期生命和健康产生影响的儿童。通过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同时,高危儿的管理需要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并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妇幼保健院高危儿童管理方案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高危儿童专案管理实施办法 为促进我县儿童保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婴幼儿生长发育质量,重点加强高危儿童的管理,特制定我县高危儿童专案管理实施办法。 一、任务和目的:制定本办法是为了提高我县高危儿童的发现率、及时管理率,转归率、目的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二、高危儿童的筛查和业务管理: 1、高危儿范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监测曲线连续两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于高危儿范畴。 2、辖区高危儿的管理方法:按青海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中高危儿管理方法要求进行。 3、高危儿的发现:各村卫生室要加强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工作,提高系统管理率,在健康体检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及时发现高危儿童,及时登记并专案管理。基层儿童常见病门诊要及时将新发生的高危儿信息报告卫生院防保组,促进高危儿的及时专

案管理。 三、高危儿的管理促进及行政干预 1、人员配备:要提高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资质(能力)。一般应配备2-3名专(兼)职的医护人员担任儿童健康体检、保健宣传和管理工作。 2、加强高危儿工作的宣传:要加强宣传,提高医护人员对高危儿的认识,掌握高危儿的管理、指导要求,共同做好对高危儿的上报、治疗、指导及管理。 3、提高高危儿的专案管理质量:各村卫生室及卫生院要严格按照高危儿专案管理方法及标准进行规范的管理和进行科学的家庭指导。要进一步抓好高危儿的管理质量,提高正确诊断率、治疗率、家庭指导率、专案管理率,高危儿管理率达百分之百。 4、高危儿的上报:卫生院应建立辖区高危儿管理登记总册,掌握当地高危儿数量、病种方面动态变化情况,应每月上报新发现的高危儿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高危因素及相关既往史,便于动态掌握全乡高危儿发生趋势,加强高危儿的上下联动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高危儿管理、指导、干预措施以及加强相关业务培训。 5、双向转诊:高危儿经规范治疗管理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转诊时要填写转诊单交由高危儿童家长交到接

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

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 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或发展迟缓的婴幼儿,对于这类儿童的管理和护理需要特别注意。为了更好地管理高危儿,医学界提出了一种分级分类管理的方法,即将高危儿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和干预。本文将介绍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的概念、分级标准以及管理措施。 一、概念 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是指将高危儿按照生理、生化指标、临床表现等方面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级,以便针对不同级别的高危儿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护理措施,提高其生存率和发育质量。 二、分级标准 高危儿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生情况: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膜早破儿等。出生越早、体重越低、胎膜破裂时间越长,风险程度越高。 2. 神经系统发育:根据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如肌张力、反射等指标,评估其风险程度。 3. 呼吸系统状况:包括呼吸频率、吸氧指标等,评估高危儿的呼吸功能。

4. 心血管系统状况: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指标,评估高危儿的心血管功能。 5. 其他系统状况:如消化系统、肾脏功能等,评估高危儿的整体健康状况。 三、分级管理措施 根据高危儿的不同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下: 1. 一级高危儿:这类儿童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和治疗。同时,要加强家属的心理疏导和教育,提醒家属注意儿童的饮食、休息、护理等方面。 2. 二级高危儿:这类儿童病情相对较轻,但仍需要在儿童专科进行定期检查和治疗。同时,要加强家庭护理,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生活习惯,定期复诊并按医嘱用药。 3. 三级高危儿:这类儿童病情较为稳定,但仍需要在儿童保健医院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以及家庭护理。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发育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早期干预。 四、管理的重要性 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护理效果:通过分级分类管理,能够根据不同级别的高危儿

高危儿管理规定

高危儿管理制度一、高危儿管理对象: 1.高危妊娠孕母的婴儿,如妊娠高症、宫内感染等. 2.孕母过去有死胎、死亡新生儿史的婴儿. 3.异常分娩的婴儿,如产钳助产、臂位助产等. 4.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发生异常,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5.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 6.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是乎2500克. 7.活动性佝偻病:常见3个月—2岁的小儿,有明显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有中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8.中度以上贫血:血红蛋白小于90克. 9.II度以上营养不良:体重低于下常均值25—40%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君子之腹以下身长较正常低,精神状态: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肌张力明显低下.肌肉松弛. 10.有疾病的新生儿,如高胆红素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新生儿. 11.其他反复感染.重度窒息.出生缺陷.体检中发现的体重不平等.

二、高危儿管理方法 1、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做到定期随访,对曾在并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3、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三次听力筛查异 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4、一岁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 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给康复训练指导. 5、随访检查的同时给予早期教育知识辅导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 传工作. 6、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延迟,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 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

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

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 篇一:高危儿范围及管理方法 1、新生儿访视,不少于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第二次在14左右,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最少增加一次访视。增加的访视时间最好在7-14天之间,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28天满月的检查必须在乡镇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 2、高危儿包括 (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史等。 (2)、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 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疼药物史等。 (3)、出生时异常如新生儿窒息,多胎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和先天畸形等 3、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手册中要有管理记录)。 其它高危儿进行登记管理。所有高危儿均登记在高危儿登记薄上。专案管理的高危儿和登记管理的高危儿分开登记。

篇二: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一、高危儿管理对象: 1.高危妊娠孕母的婴儿,如妊娠高症、宫内感染等。 2.孕母过去有死胎、死亡新生儿史的婴儿。 3.异常分娩的婴儿,如产钳助产、臂位助产等。 4.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发生异常,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5.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 6.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是乎2500克。 7.活动性佝偻病:常见3个月—2岁的小儿,有明显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有中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8.中度以上贫血:血红蛋白小于90克。 9.II度以上营养不良:体重低于下常均值25—40%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君子之腹0.4以下身长较正常低,精神状态: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肌张力明显低下.肌肉松弛. 10.有疾病的新生儿,如高胆红素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新生儿。 11.其他(反复感染。重度窒息。出生缺陷。体检中发现的体重不平等)。

高危儿报告制度

高危儿报告制度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眸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二)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1.按年龄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 2.虽然症状体征消失,但按年龄别体重仍未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可采取按身高别体重已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 (三)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者: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上升。

高危儿管理方案

高危儿管理方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高危儿管理工作,降低高危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的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根据《商洛市高危儿管理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管理方案。 一、目标 建立完善的高危儿及体弱儿管理体系,确保高危儿及体弱儿得到全面、完善、系统的保健服务,使高危儿及体弱儿能在行为发育上得到改善,并赶上正常儿童,降低儿童死亡和残疾儿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改善生存质量。 二、高危儿的诊断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危害,日后可能发生残障(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多动、学习困难、自闭、行为异常等症状)及对今后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发育)有危险因素的儿童。若不能及时干预治疗,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参照《镇安县高危儿诊断标准》筛查出高危儿。 三、高危儿及体弱儿保健管理流程 (一)筛查登记 1.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做孕期保健服务时应认真填写“孕产妇保健手册”,产房认真填写产时记录,发现高危因素,在年度接生登记册做好备注。 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科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和村卫生室在新生儿访视及进行健康检查时,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新生儿可疑性脑损伤筛查、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评估,

对照《高危儿诊断标准》筛查出高危儿,并认真填写《高危儿管理登记册》,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封面上用红色“△”标示。在0-6岁儿童各期均应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发现高危及时纳入高危系统管理。 3.对筛查出的高危儿镇、村共同管理,对高危胎儿(孕期高危因素)镇卫生院要重点督促孕妇及时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对出生的高危新生儿,镇专干要认真登记,加强管理,同时要教会家长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异常表现,尽早进行干预治疗,降低残障发生。 (二)转诊及报告 1.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诊疗保健工作中,应对照《高危儿诊断标准》筛查出高危儿,首先进行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应及时出具《高危儿童转诊通知单》,通知家长及 时带婴幼儿到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目的。高危新生儿应在满月至42天之间到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儿保门诊进行检查。 2.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 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时转回原体检单位,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制定治疗方案,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对疑似伴有神经精神、运动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应转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早期干预。高危儿童恢复健康或疾病治愈后给予结案,转回原体检单位,并转入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3.经县妇幼保健院复查需要转上级医院诊断治疗的高 危儿,由县妇幼保健院开具转诊通知单进行转诊。

最新高危儿、体弱儿的诊断与

高危儿、体弱儿的诊 断与 ------------------------------------------作者xxxx ------------------------------------------日期xxxx

高危儿、体弱儿管理 概念: 1、"高危儿"是指: 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危害的婴儿,绝大多数高危儿能完全健康地生长发育,8%~9%发生脑损伤,日后可能发生残障(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多动、学习困难、自闭、行为异常等症状)。 胎儿期:母孕早期先兆流产、母妊高征、贫血、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发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异常(脐带过短、脐带扭曲成麻花状等)、羊水量过少、羊水早破、羊水污染等疾病,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孕期感染(TORCH)等,也就是说包含所有高危妊娠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 分娩期:产时窒息、脐带绕颈、缺氧、难产、产伤、剖宫产等. 新生儿期:早产、过期产和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 2、"体弱儿",是指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影响其健康的儿童,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反复感染(呼吸道、肠道感染)中度以上营养不良(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值—2SD至 3SD之间为中度)单纯性肥胖、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等。 一、低出生体重儿诊断标准:出生1小时内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中早产儿所占比例较大。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 1500g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 足月小样儿(如孕38周,体重2450g) 管理常规 :第一次随访时建卡,常规完成新生儿访视,根据具体情况 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后每月复诊一次。 管理期间:观察生长速度,营养评价, 进行喂养、护理、营养指导。 补充营养素:生后1周补充VitA500-1000U,半个月补充VitD400-1000U,1个月时酌情补充铁剂。 特殊检查:尽早作听力筛查—————最好是作自动脑干诱发电位 , 眼底检查,目的是除外视网膜病变必要时复查头颅B超、血常规,必要时复查头颅B超、血常规,在6个月进行智能评估,监测神经精神发育。结案标准按年龄段,体重达到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持续2个月。 举例早产儿, 出院诊断:早产适于胎龄儿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左侧鞘膜积液出院医嘱:体重达2500g预防接种听力筛查、随访心脏B 超、头颅B超、阴囊B超随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维生素D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定义: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 的慢性营养缺乏病,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 病因:1、摄入不足、2 需要增加。3、疾病、药物影响吸收与代谢 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1、胎儿期储存不足:母体缺乏或早产、双胎婴儿早期体内VitD不足;2、日照不足:户外活动少,隔玻璃晒太阳, 空气污染、季节因素3 摄入不足:乳类、蛋类、肉类含量少,谷

高危儿定义

各项高危儿定义 1、早产儿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2、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称为低体重儿。在胎儿阶段,也就是孕后的8~38周里,母亲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在出生时体重过低。这样的新生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呼吸机能和代谢机能都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体重正常的新生儿要高得多。其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体重<-2SD SD是标准差的意思,简单来说,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平均值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而体重如果低于同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 -3SD,说明这个小儿是中度体重低下。 4、生长迟缓 生长迟缓的特质是体重低于同龄儿童正常水平5个百分点,和/或对照标准的生长图表,从出生到当前的体重增长速度减缓至少

2个标准差以上。 5、中重度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 营养不良的诊断 6、单纯性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

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单纯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7、中重度贫血 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降低程度的不同而将贫血分为以下几度:血红蛋白在9-12克/分升为轻度,6-9克/分升为中度,3-6克/分升为重度,3克/分升以下为极重度。红细胞数在300万-400万/立方毫米(以下单位同)为轻度,200万-300万为中度,100万-200万为重度,100万以下为极重度。也就是中度贫血的血红蛋白为6-9克/分升,红细胞数200万-300万万/立方毫米。 8、活动期佝偻病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佝偻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

诊疗规范指南其他高危儿诊疗常规修订装订印刷版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儿童保健科三甲评审

疾病概述: 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高危因素的影响下,一部分高危儿存在神经精神发育偏离的异常表现,如运动、语言和认知功能落后、感知觉障碍、肌张力和姿势异常等,明显与正常婴幼儿的发育不同,但尚不符合神经精神发育迟滞或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由于处于发育过程中的未成熟脑的代偿能力和可塑性强,经过早期医学干预,大部分小儿预后良好。按照三态分布规律,这些小儿处于健康高危儿和发育障碍/脑损伤患儿之间的中间状态,为了诊断和医学干预的需要,我们将其统称为“发育临界儿(develop mental borderline baby DBB)”,以有别于健康高危儿和其他高危儿。 一诊断 1 常见原因 1.1 导致脑先天发育障碍的高危因素 主要有母亲孕早期先兆流产、孕期感染、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遗传因素(染色体病、基因病)和先天缺陷等。 1.2 导致脑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 主要有胎儿窘迫、产时窒息、难产、产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婴儿严重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综合征、婴幼儿颅内感染、颅外伤、重金属元素中毒等。 1.3 早期刺激和教育剥夺 主要是指家庭生活环境不良、缺乏刺激和早期教育。 2 临床表现 【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 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表现为运动功能落后于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伴有或不伴有语言或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上通过检查患儿的神经发育功能,对照正常儿童的运动发育里程碑进行判断。 1.1 婴儿大运动发育的主要标志见表1。

1.2下列表现提示大运动功能障碍: 2个月:不能竖头。 3~4个月:仰卧位拉起时头明显后垂。 4~5个月:俯卧位不能支撑,胸部不离床。 6~7个月:不能从俯卧位翻身。 9个月:不能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 10个月:不能独坐。 12个月:不能扶站、扶走。 1.3 婴儿精细运动发育的主要标志,见表2。 1.4下列表现提示精细运动功能障碍: 3个月:手不能达到躯干中线,不能将手放到口中。 4个月: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 5~6个月:不能伸手抓玩具。 7~9个月:不能两手抓两物。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异常是发育临界儿常见的异常表现。通过活动肢体观察肢体在被动活动时的阻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处理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处理 一、出生后的初始检查与分类 【初始检查】 1、评估呼吸系统(婴儿必须保持安静); 2、听呼吸音、数呼吸频率:是30~60次/分?如果呼吸加快重新计数; 3、观察吸气时胸部有无吸气性内陷; 4、观察运动:是否正常且对称? 5、观察先露部:是否有肿胀或挫伤? 6、观察腹部苍白否; 7、观察有无畸形; 8、感觉语音是否正常? 9、感觉体温:如果过凉或过热,测量体温; 10、给新生儿称重,确定与胎龄的关系; 11、婴儿一般情况:外貌、性别、发质、营养、神志、反应、肌张力、活动情况、肛门、外生殖器等。 【检查重点】 1、Apgar评分:对有呼吸、循环抑制表现者立即进行复苏。 5项评分相加的满分为10分,总分8~10分为基本正常,4~7分为轻中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用吸引球或导管插入鼻孔或弹拍足底. 窒息时各项指标的消失顺序依次为:颜色、呼吸、肌张力、反射、心率。 复苏时各项指标的恢复顺序依次为:心率、反射、颜色、呼吸、肌张力。 2、判断羊水:有羊水粪染,无论程度均在婴儿呼吸之前吸净鼻、口、咽部,必要时婴儿无活力进行气管内吸引. 3、失血、休克表现:紧急复苏循环。 4、周围循环灌注情况判断:有无心律异常、苍白、青灰、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分类】 1、按胎龄分: 足月儿(full term infant):37周<出生时胎龄<42周(260天~293天); 早产儿(preterm infant):出生时胎龄≤37周(≤259天); 过期产儿(postterm infant):出生时胎龄≥42周(≥294天)。 2、按出生体重分: 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克≤出生体重≤3999克。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