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危儿的管理

高危儿的管理

高危儿的管理

作者:刘青

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9期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以及新生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临床上根据高危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将高危儿分为A类与B类。家长应了解高危儿管理的相关知识,以便配合医疗人员进行高危儿的管理工作。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需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3个月的孩子:①对很大的声音没有反应;②对于移动的人、物品不追视,平时不注视人脸;③逗他/她时不会笑或不会发音;④俯卧时不会抬头。6个月的孩子:①紧握拳且不松开;②不会笑出声,发音也少;③无法进行扶坐;④不会用手抓东西甚至不会伸手。8个月的孩子:①无法独自坐着;②听到声音无应答;③不会用双手传递玩具;④不会区分熟人与生人。12个月的孩子:①叫她/他名字时没反应;②不会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小物品;③不会扶着东西站立;④不会挥手表示再见。

1.A类高危儿。①母亲有异常妊娠史;高龄分娩;伴有残疾且影响养育能力。②母亲在孕期患有较为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妊娠期糖尿病。③孕周滿32周但不满37周的早产儿。

④出生时体重在2~2.5千克的新生儿。⑤Apgar得分在7~8分的新生儿以及宫内窒息的新生儿。⑥有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⑦Ⅰ或Ⅱ级颅内出血的新生儿。⑧轻度或中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⑨持续性低血糖的新生儿。⑩在新生儿期出现严重感染的新生儿,如败血症、肺炎等。符合上述条件的新生儿,需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的专案管理。

2.B类高危儿。①母亲在孕期时患有TORCH感染。②孕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③胎儿出生时的体重小于2千克。④足月的小样儿(宫内发育迟缓)。⑤Apgar得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⑥有中度或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⑦有Ⅲ级或以上的颅内出血新生儿。⑧重度及以上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⑨有遗传病或者遗传代谢疾病的新生儿。⑩同时伴有3项或3项以上A类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符合以上条件的新生儿,则需接受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检查与保健。

在高危儿管理中,不同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着不同的职能。村级卫生室需要配合乡镇卫生院做好高危儿的筛查、登记、转诊以及随访。根据规定,符合A类高危儿需转诊至区级的妇幼保健机构,而符合B类高危儿需要转诊至上级单位。区妇幼以及计划生育中心需要负责接诊A类高危儿,并进行管理。上级医疗机构需要接诊B类高危儿并进行管理。

高危儿的随访需要多方协作进行,如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康复医学科等。相应科室应给予家属早期家庭干预指导,一般半岁以内的高危儿需要每月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半岁到1岁的高危儿需要每2个月进行一次系统检查;1~3岁的高危儿需要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3~6岁的高危儿需要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随访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初级保健、营养状况评估、体格发育监测以及喂养指导等。②进行发育里程碑的检测与筛查,如果筛查结果有异常,应转至康复专科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诊断。确定异常者一定要配合康复专科的管理。

早期干预主要包括促进听觉理解,促进运动功能,促进口语表达、读写、手势以及沟通等。进行认知能力的训练还有社会能力的训练。早期干预还包括对痉挛的处理、尽早控制癫痫、对内脏器官功能异常的处理以及矫治畸形等。

高危儿的家属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早期干预,帮助医生根据高危儿的功能水平,制定个体化的目标与方案。训练配合完成一段时间后,医生要再次检查高危儿,评估疗效,并调整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家属可根据高危儿的病情以及经济条件,选择医院康复或家庭早期干预,或者是二者结合。在干预期间,家属一定要与康复医师、治疗医师保持联系,这样有助于医师监测疗效以及高危儿的发育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危儿管理

体重低下(中重度营养不良)管理 一、筛查标准: 参考200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参照值标准,按年龄别体重低于同性别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二、治疗干预 ㈠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㈡饮食调理:在患儿原摄食量基础上,增加食物的摄入。首先以补充热量为主,保证主食,在食欲调整不理想情况下,可适当增加一定植物油或含脂肪较多的食物,1岁以上儿童脂肪供能占总热能30-35%;热能的提供从每日每千克60千卡(60kcal/kg/d)逐渐增至120-170千卡(120-170 kcal/kg/d),在体重正常后,应降到正常水平,即占推荐摄入量的90-100%。㈢药物及其他药物治疗:酌情给予助消化药或营养补充剂。 ㈣推拿、捏脊、中药等。 ㈤随访时间:每月随访1次。连续三次随访结果无好转,转诊至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治。 三、结案标准 经常规治疗后,“按年龄测体重”数值大于等于均值减去两个标准差(P3),或连续三次随访,生长曲线与正常参考曲线平行或上升。

儿童单纯肥胖症管理 一、筛查标准 采用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2005年生长发育参照值标准中身高(身长)别体重或BMI标准。 1、2岁以下,体重达到身高(身长)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或以上为肥胖。 2、2岁以上,体重达到或超过同年龄同性别BMI(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参照值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 3、对可疑为病理性肥胖的儿童应进行相应的检查进一步确诊。 二、干预 ㈠婴儿肥胖 1、提倡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 2、6个月内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干预,至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3、6-12个月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减重措施,合理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 ㈡幼儿肥胖干预方法 1、不宜使用任何减重措施,定期监测体格发育情况,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2、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采用行为疗法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㈢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方法 1、进行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分析,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避免过度进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评估健康风险 对筛查为肥胖状态的儿童,在排除病理性肥胖之后,需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有下列任何一项指标阳性者为高风险肥胖儿童,需进一步进行相应检查。 ①饮食史:过度喂养或过度进食史。 ②家族史:包括肥胖、过度进食、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③BMI快速增加:BMI在过去一年中增加超过2.0。 ④上述各项均为阴性的儿童,则定期监测体重,一年后重新筛查。

高危儿的管理

高危儿的管理 作者:刘青 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9期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以及新生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临床上根据高危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将高危儿分为A类与B类。家长应了解高危儿管理的相关知识,以便配合医疗人员进行高危儿的管理工作。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需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3个月的孩子:①对很大的声音没有反应;②对于移动的人、物品不追视,平时不注视人脸;③逗他/她时不会笑或不会发音;④俯卧时不会抬头。6个月的孩子:①紧握拳且不松开;②不会笑出声,发音也少;③无法进行扶坐;④不会用手抓东西甚至不会伸手。8个月的孩子:①无法独自坐着;②听到声音无应答;③不会用双手传递玩具;④不会区分熟人与生人。12个月的孩子:①叫她/他名字时没反应;②不会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小物品;③不会扶着东西站立;④不会挥手表示再见。 1.A类高危儿。①母亲有异常妊娠史;高龄分娩;伴有残疾且影响养育能力。②母亲在孕期患有较为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妊娠期糖尿病。③孕周滿32周但不满37周的早产儿。 ④出生时体重在2~2.5千克的新生儿。⑤Apgar得分在7~8分的新生儿以及宫内窒息的新生儿。⑥有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⑦Ⅰ或Ⅱ级颅内出血的新生儿。⑧轻度或中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⑨持续性低血糖的新生儿。⑩在新生儿期出现严重感染的新生儿,如败血症、肺炎等。符合上述条件的新生儿,需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的专案管理。 2.B类高危儿。①母亲在孕期时患有TORCH感染。②孕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③胎儿出生时的体重小于2千克。④足月的小样儿(宫内发育迟缓)。⑤Apgar得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⑥有中度或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⑦有Ⅲ级或以上的颅内出血新生儿。⑧重度及以上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⑨有遗传病或者遗传代谢疾病的新生儿。⑩同时伴有3项或3项以上A类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符合以上条件的新生儿,则需接受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检查与保健。 在高危儿管理中,不同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着不同的职能。村级卫生室需要配合乡镇卫生院做好高危儿的筛查、登记、转诊以及随访。根据规定,符合A类高危儿需转诊至区级的妇幼保健机构,而符合B类高危儿需要转诊至上级单位。区妇幼以及计划生育中心需要负责接诊A类高危儿,并进行管理。上级医疗机构需要接诊B类高危儿并进行管理。 高危儿的随访需要多方协作进行,如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康复医学科等。相应科室应给予家属早期家庭干预指导,一般半岁以内的高危儿需要每月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半岁到1岁的高危儿需要每2个月进行一次系统检查;1~3岁的高危儿需要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3~6岁的高危儿需要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 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二)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1.按年龄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虽然症状体征消失,但按年龄别体重仍未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可采取按身高别体重已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 (三)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者: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上升。 (四)肥胖(中度以上): 身高别体重大于同性别同身高组均值(中位数)的15%以下或中位数加上2个标准差以下。 (五)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度以上): 1.血红蛋白上升至正常,并维持8周不下降。 2.贫血症状及体征消失。 (六)佝偻病: 1.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消失2个月。 2.血生化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3.X线检查正常或仅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附二:《低体重儿、早产儿专案管理》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一、高危儿的定义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疾病史等、严重的精神刺激、高龄母亲。2:异常妊娠及分娩史,包括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牵引、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3: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多胎儿。4:新生儿期严重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病理性黄疸等。 二、高危儿的管理模式 1、部分高危儿出生后即进入新生儿科病房进行监护和治疗。病情严重者还需进入NICU(重症监护室),待病情稳定后于适当的时间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一般这个时间选择在足月儿生后7天、14天、28天,早产儿则在胎龄满40周后的7天、14天、28天进行)。这个测查对判断预后很有价值,做起来也挺方便的,经济、实用,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只需一个摇铃,一个红球和一把手电,适当的培训。若当着家长的面做,则对早期养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高危儿从新生儿科出院时应对家长进行宣教,使家长了解高危儿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合理评估高危儿的预后,让其及时到儿童保健科建立高危儿档案,进行连续的生长发育监测,并接受高危儿养育指导。 3、开设高危儿专科,由指定的医师负责高危儿管理。高危儿专科医师应接受相关业务培训,熟悉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具有儿科临床经验,同时具备儿童心理发展及神经运动发育等相关知识。定期对高危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发育、智能发育、营养情况以及行为发育进行监测,评估,指导。监测的时间定为:初生至6个月每月检查一次,6个月至1岁每2个月检查一次,1岁至1岁半每3个月检查一次,1岁半至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专案记录。 4、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智力发育的测试,分别在6个月、1岁、1岁半、2岁进行,同时还进行儿童气质及感觉统合的测评。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采用最合适孩子发育的方法对高危儿进行养育。 5、在监测过程中,对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要做到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以期达到降低脑瘫及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因为对于未成熟的大脑,若早期采取了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早期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危儿管理规定

高危儿管理规定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二)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1.按年龄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虽然症状体征消失,但按年龄别体重仍未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可采取按身高别体重已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 (三)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者: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出现各种生命危险的婴儿,其生理、心理、营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风险。为了保障高危儿的健康和安全,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一、早期评估与筛查 对于高危儿,首先要进行早期评估与筛查,以确定其具体的风险程度和需要关注的问题。评估包括婴儿的出生史、家族史、产程情况等,筛查则包括婴儿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听力筛查等。通过早期评估与筛查,可以及早发现高危儿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二、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针对不同的高危儿,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诊断、发育情况、营养需求等,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护理计划应包括婴儿的喂养、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确保高危儿得到全面的照顾和支持。 三、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 高危儿的营养需求较高,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疾病特点,制定适宜的喂养方案。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可以采用母乳喂养或特殊配方奶粉喂养,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或消化功能不良的婴儿,

可采用管饲或其他途径进行喂养。 四、密切监测与观察 高危儿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监测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包括皮肤颜色、呼吸状况、喂养情况等方面的观察。通过密切监测与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高危儿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五、良好的环境管理 高危儿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提供一个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噪音和刺激性气味的干扰。此外,还需要注意婴儿床的选择和使用,保持床铺的清洁和舒适。 六、心理支持与亲子关系建立 高危儿的父母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需要得到相应的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应积极与家属沟通,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同时,还需要帮助高危儿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增强婴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七、康复训练与干预 对于存在发育迟缓或功能障碍的高危儿,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与干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听力训练等,旨在促进婴儿的

高危儿管理pdf

高危儿管理 一、高危儿定义和风险因素 高危儿是指存在风险因素的婴儿或胎儿,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高危儿的风险因素包括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和新生儿因素。母体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感染、贫血等;胎儿因素包括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多胎妊娠等;新生儿因素包括窒息、黄疸、感染等。 二、高危儿筛查和评估 高危儿需要接受筛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生长发育和健康方面的风险。筛查方法包括医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方法包括医生对婴儿的体重、身高、头围等进行测量,以及对婴儿的神经心理发育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 三、高危儿随访和监控 高危儿需要定期接受随访和监控,以监测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随访内容包括医生定期对婴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定期进行神经心理评估。监控内容包括对婴儿的体重、身高、头围等进行测量,以及对婴儿的生理和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高危儿营养和喂养 高危儿需要接受特殊的营养和喂养,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营养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喂养方面,需要采用适当的喂养方式,如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等,以保证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五、高危儿运动和锻炼 高危儿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运动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运动刺激,如俯卧抬头、翻身、坐立等,以促进婴儿的身体发育。锻炼方面,需要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如按摩、被动操等,以增强婴儿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六、高危儿心理和社会发展 高危儿需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和社会发展干预,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方面,需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以减轻婴儿的焦虑和紧张情绪。社会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社交刺激和支持,以增强婴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七、高危儿预防和治疗 对于存在生长发育和健康风险的高危儿,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预防方面,需要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和孕期管理,以及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和评估。治疗方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八、高危儿家庭管理和教育 高危儿的家庭管理和教育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家庭方面,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关爱,以及进行适当的家庭管理。教育方面,需要根据婴儿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 九、高危儿专业人员的角色和责任 医护人员、儿童保健专家、康复专家等是高危儿管理的重要专业人员。他们的角色和责任包括对高危儿进行评估和治疗,提供指导和支持,以及与家长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十、高危儿管理案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和讨论典型的高危儿管理案例,可以深入了解高危儿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分享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儿童保健专家等对高危儿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高危儿专案管理

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高危儿专案管理 第一篇、高危儿管理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第二篇、早产儿出院后管理-讲义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第三篇、高危儿管理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第四篇、高危儿范围及管理方法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1、新生儿访视,不少于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第二次在14左右,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最少增加一次访视。增加的访视时间最好在7-14天之间,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28天满月的检查必须在乡镇及社区卫生效劳中心进行。 2、高危儿包括 〔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史等。 〔2〕、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疼药物史等。 〔3〕、出生时异常如新生儿窒息,多胎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和先天畸形等 3、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

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手册中要有管理记录〕。 其它高危儿进行登记管理。所有高危儿均登记在高危儿登记薄上。专案管理的高危儿和登记管理的高危儿分开登记。 第五篇、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及营养管理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第六篇、高危儿管理制度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局部。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高危儿监护、处理常规

高危儿监护、处理常规 高危儿的一般处理常规可归纳为:STABLE Sugar指维持患儿血糖的稳定:确保患儿血糖维持在2.2~7.0mmol/L; Temperature指保持患儿体温的稳定:确保肤温维持在36.5~37.3 0C; Assistded breathing指保持患儿的呼吸道的通畅; Blood pressure指维持患儿血压的稳定; Labwork指确保患儿各项实验室指标处于正常值范围; Emotional support指情感支持:带患儿病情稳定后,有医生向患儿的法定监护的人讲明目前患儿的病情及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稳定患儿家属的情绪,并取得患儿的法定监护人的统一及签字,使其主动配合。 糖尿病母亲婴儿处理常规 1.了解母亲产前血糖控制情况、用药史及孕期各项检查情况,与家属交待情况, 包括目前症状体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出现的危险情况,建议转新生儿科监 护观察,若家长拒绝转科,予以签字为证。 2.保温。 3.监测生命体征、反应。 4.早喂糖水、早开奶,必要时应用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5.监测血糖:生后3天内q4h测微机血糖一次,若血糖正常者,生后72小时至1 周酌情减至q12h-q8h。 6.化验血常规、HCT:生后当天检查一次,若有异常,视病情复查。 7.化验电解质:生后2-3天需检测离子六项。 8.监测黄疸进展,每天行经皮测黄疸指数两次,根据病情需要行肝功能等检查。 9.生后予VitK1 1mg im qd×3d。 10.防止感染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

宫内发育迟缓(小于胎龄儿)处理常规 1、了解母亲病史、用药史及孕期各项检查情况,与家属交待情况,包括目前症状体 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出现的危险情况,建议转新生儿科监护观察,若家长拒 绝转科,予以签字为证。 2、保温:维持体温在36.5-37.30C。 3、监测生命体征、反应、心肺及神经系统情况。 4、强调早喂糖水、早开奶,低血糖者予以静脉输注10%葡萄糖。 5、测血糖:生后3天内q4h测微机血糖一次,若血糖正常者,生后72小时至1周酌 情减至q8h-q12h。 6、化验血常规、HCT:生后当天检查一次,若有异常,视病情复查。 7、化验电解质:生后2-3天需检测离子六项。 8、监测黄疸进展,每天行经皮测黄疸指数两次,根据病情需要行肝功能等检查。 9、生后予VitK1 1mg im qd×3d。 10、防止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早产儿的处理常规 1、了解母亲病史、用药史及孕期各项检查情况,体重小于2.5kg及孕周小于37周应 转NICU监护治疗。 2、予家属交待情况,包括目前症状体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出现的危险情况、签 署知情告知书。 3、加强保暖、呼吸道管理,维持体温在36.5-37.30C。 4、监测生命体征、反应、心肺及神经系统情况。 5、强调早喂糖水、早开奶,如胃肠不耐受者,予以静脉输注10%GS维持血糖的稳定。 6、如有胃肠外营养指征的早产儿可在生后24小时开始静脉营养。 7、生后3天内q4h测微机血糖一次,若血糖正常者,生后72小时至1周酌情减至 q8h-q6h,1-2周后可改为q24h-q12h。 8、验血常规、HCT:生后当天检查一次,若有异常,视病情复查。 9、化验电解质:生后2-3天需检测离子六项,视病情复查。 10、监测黄疸进展,每天行经皮测黄疸指数两次,根据病情需要行肝功能等检查。 11、生后予VitK1 1mg im qd×3d。 12、防止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医院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医院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1.对所有高危儿专册登记存档,并进行定期追访,记录诊断和干预结果。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3.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3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4.1岁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健康训练指导。 5.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6.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经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7.高危儿管理程序

8.筛查→登记→管理→结案 附: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 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 1.高危胎儿:(孕期高危因素) 1.1有脑瘫家族史、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1.2高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35岁。低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16岁。 1.3孕期子痫、外伤、晕厥。 1.4孕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1.5孕期感染:发热、腹泻、病毒性感染及其他。 1.6本次妊娠有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等,母婴血型不合。 1.7自然流产≥3次。妊娠次数≥4次。 1.8孕期疾病:高血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甲状腺肿大、心脏病、癫痫、肾炎、结缔组织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1.9孕期接触有害理化因素:放射线、有毒化学物品、高压线、造纸厂、水污染及其他。 1.10孕期使用对胎儿有毒性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庆大、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激素、抗过敏药、镇静安定药、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类药、抗滴虫药、麻醉药。 1.11孕妇智力低下,发育畸形。 1.12孕妇既往死胎、死产、围产儿死亡史

相关主题